美食的随笔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食的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食的随笔1
人的味觉是有回忆的。如果现在让你说出小时候吃过的印象最深的一道菜,你会想到什么呢?或许这道菜的味道还深深印在脑子里,但那种滋味已经无法复制,无法取代;或许这道菜你已经很难得再吃到,也因此显得特别珍贵;或许已经忘记了这道菜的味道,但是不会忘记它背后的故事。总之,还是会让你感触颇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美食,它可以唤起许多回忆,让你想起当时的自己,想起最亲的人,或者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60后、70后、80后,因为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记忆不同,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那个年代属于自己的美食故事。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一些菜也能让你产生共鸣呢?
“60后”:日子的苦更显回忆的甜
“忆苦思甜”是“60后”的`写照,采访到的“60后”都会说,当时环境肯定不能跟现在比,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那些现在看来很粗糙的菜,却有难以言喻的美味。
张先生回忆道,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菜就是豆腐渣。每次黄豆磨成了豆浆后剩下的豆腐渣都会留下来,揉成团然后进行酶制,干了以后切成条状,下粉条,下肉沫。张先生说,事实上豆腐渣做菜在味道上来说不能谈得上美味,但是当说到印象最深刻的菜时,第一个在脑海里面出现的竟然就是最平凡的豆腐渣。40多年过去了,现在每年都会让人从老家带豆腐渣回来,心里面老惦记着这道菜。
李姐是客家人,她说小时候在学校饭堂里面吃到的梅菜让她至今都难以忘记。李姐说,他们小时候上学住校都要带上自己一个星期的饭菜。一起的几个朋友把自家的菜都拿出来,大家分着吃就能吃到不同主妇的手艺。但是在夏天,饭菜到了第四天都坏掉了,于是他们就会大家凑点钱到饭堂加菜。有一次他们点到的梅菜到现在都觉得味道很好,还依然念念不忘。
“ 70后”:想起这道菜因为想起了你
正式走上准爸爸准妈妈之路的“70后”才感觉到为人父母的辛苦。许多70后的人离开家人,从家乡走向了城市,难 得吃上一回妈妈、姥姥做的菜,特别怀念那道菜和家人温暖的怀抱。
不知道大家听到辣椒炒鸡蛋和桂花糕是不是也会有共鸣?李小姐说她最怀念的就是这两道菜,一道是奶奶的拿手菜,一道是外婆的拿手菜。她说,每到桂花盛开的季节,外婆都会把门外桂花树上的桂花摘下做桂花糕,外婆做得特别好吃。现在特别想吃但是已经没有机会吃到了,因此更加怀念。
“80后”:美食里有童真的回忆
如果你问“80后”印象最深刻的儿时美食是什么?可能许多人的回答不是一道菜,而是某个零食。对于物质相对发达的“80后”来说,他们的童年是零食时代,每个小孩都爱吃零食。
在某策划公司上班的小梅说印象最深刻的美食就是猪油膏,5分钱一个,在现在看来真是太便宜了,而且味道特别好吃。现在都很难买到这么好吃的猪油膏了,那个时候也是回爷爷家才能吃上,也只有爷爷家巷口那个小摊上的猪油膏才做得这么好吃。
说到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美食,小陈想到的就是老妈做的猪脚。味道她已经忘记了,妈妈做的猪脚是啥样也忘记了,但为什么这道菜印象深刻呢?因为小陈从小就是个小胖妞,老妈说她一个人能吃两三碗饭,而且特别爱吃猪脚。自从妈妈把小陈“囧事”提出来后,她就对猪脚有了“畏惧”感。但是近年来“吃猪脚补充胶原蛋白有美容功效”之说流行起来后,小陈又“名正言顺”地享受起美味的猪脚。
美食的随笔2
区角游戏刚开始没多久,在美食城里游戏的莹莹就跑到我身边,告诉我美食城里没有碗,顾客去吃点心都没地方放了。
以前在美食城中,我们教师提供了碗和勺子的。但是由于美食城和娃娃家离得比较近,在游戏时孩子们都会跑老跑去进行游戏,可能在上一次游戏的时候,娃娃家的幼儿讲美食城里的碗拿过去之后没有归还会去。教师没有很好地督促好,孩子们游戏结束后应该将游戏材料归放回原位。莹莹的妈妈自己开了个幼儿教育机构,有空的时候,她都会帮助妈妈当小老师,所以莹莹有了一定的领导能力。在美食城中游戏的四名幼儿分别是莹莹、欣欣、小龙、小宜,其中莹莹是属于比较有领导能力的幼儿,在看到游戏遇到困难时,她就代表其他幼儿向老师寻去帮助。
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幼儿游戏的质量,但是为了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在之前我们就已经多次提醒幼儿在缺少游戏材料的时候可以自己寻找其他物体来代替。针对此次的案例,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间接指导
由于游戏中遇到困难的幼儿已经由莹莹作代表向老师寻求帮助,所以我只需稍稍间接指导一下莹莹,她就会回去跟其他幼儿商量具体解决的方法了。我告诉她,我们教室里有好多个资源材料箱,里面有好多的宝贝,你可以去那里找找,能不能用别的东西来当碗用的。果然,听了我的话,莹莹就回去跟其他伙伴商量了。过了一会儿,莹莹和欣欣就一起走到材料箱那边找了两只蛋糕盆回去当碗用了。
二、集体教育
针对刚才游戏发生的情况,我决定要再次跟全班小朋友们重申一下游戏时遇到缺少材料的时候要自己动脑筋去材料箱寻找其他物品来替代。在结束游戏后的.评价环节,我先向孩子们提出了莹莹寻求我帮助的问题请他们帮助。显然,绝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可以去寻找替代物。于是我再次向大家介绍了资源材料箱,并且告诉他们在游戏时如果发现材料不够的话可以去材料箱里寻找物品来替代。
三、落实实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虽然多次提醒可以去材料箱寻找替代物,但是由于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都比较充足,所以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要去寻找替代物。因此,在之后的游戏中,我都会有选择的拿掉一些游戏材料,让幼儿有机会去自己寻找替代物进行游戏。
美食的随笔3
意间在网上看见一组关于美食的图片,其中就有我们东北主食粘豆包,明天就是腊八让我想起一句谚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于是,每进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发上几盆黄米面,蒸上一大缸粘豆包,一蒸豆包就有了年味儿,因为“粘”与“年”同音,意味着吉祥。
作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我对粘豆包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吃着粘豆包长大的。粘豆包的做法虽说简单,但也有讲究。主要材料是大黄米(糜子也叫黍去皮),加小米(谷子去皮,也叫粟),掺在一起。比例要适当,大黄米多了会变粘,不成个,小米多了会笨,没口感。把这两种米碾成面,用温水和了,用大盆装上放在炕上发酵,过一两宿,发大了,会有酸味,发小了,不筋道,这个只能是凭经验。将粘面做成小窝窝包进红小豆馅,(豆馅主要用爬豆或小豆制作,也就是现在人们用来制作豆沙的东西)。用苏子叶做底,一呢,防止豆包粘连,二呢,苏子叶的味道清香,然后放在大锅里蒸,这时候如果你去串门你会看见每家每户的地下或炕上长长的`桌子上晶莹透剔的小豆包排得整整齐齐,等凉透的时候就会拿到外面冻上,放到下屋的缸里里想吃的时候再拿回来用锅蒸一下。或者干脆把豆包埋在火里烧,烤熟的时候就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甜味,用拨火棍搅拌几下火,立刻露出了外焦里黄熟透的豆包。冬季的夜晚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时候手里还经常拿着冻的梆梆的粘豆包啃,外面的皮啃没了只剩里面的豆馅还舍不得一口吃掉,那时候的胃肠咋嫩好呢?对了,为了粘豆包我还当了一次小偷呢,邻居的王大爷家人口少,他的豆包每年都吃的很长远,有一次到底没禁得住诱惑,趁他不在家的时候我和堂姐从他的小竹筐里拿了豆包就跑。以至于大爷去世的时候我吓的三天没敢出门,怕他找我还豆包。
如今人们关注的再也不是豆包能吃到什么时候,更多的是怎样把豆包做精做细、做出特色,让它更有年味,更具地域风格和时代内涵。
美食的随笔4
南方吃米,北方吃面。从小生活在外婆家的我,便是在玉米棒子和高粱面中喂大的,但从小,我却偏爱大米,对那白白的、软软的、胖嘟嘟一口咬在牙齿上就会越来越甜的大米更感兴趣。
可那是在北方啊!两袋大米的价钱差不多够买三袋白面。所以,大米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吃得到。例如请客、来亲戚之类。那时婶婶就会去洗米、买菜,做一顿好饭。虽说是好饭菜,却也不过是白菜炖粉条,偶尔加一碟切香肠,就是意外惊喜了。但切香肠却是舅舅、外公和客人下酒用的。所以不能多吃,一碗饭才三五片而已,但我和弟弟却不依不饶,非要偷偷再夹几片。到最后,往往是外公笑嘻嘻的喝口酒,再给我和弟弟每人夹上两片香肠,最后被婶婶赶下饭桌去。再骂几句“真馋!你们再吃,大人们还怎么喝酒呀!”而我们就笑嘻嘻的对视一眼,端上碗走到院子里,坐在台阶上,慢慢的享受我们的午餐。
忘不了那个场景,那天天空很蓝,是那种极为干净透彻的浅蓝色。我和弟弟就坐在老槐树下的石磨上。风一吹,洁白的槐花就落下几朵,清浅的花香中伴杂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味道,我和弟弟都吃得很慢很慢,小心翼翼的咬一小口香肠,让香肠的甜香和醋的浅浅的酸味在嘴巴里弥漫开,然后吃一大口米饭,来中和一下味道,为了更加长久的享受到香肠的道道,我们会先吃完米饭,最后才吃香肠,往往就要因此吃很多白饭,不过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因为米饭在嘴巴里会越来越甜。
现在,我再也不必那么小心的省菜了,因为菜多得比饭还多。不仅仅有香肠,还有鱼肉,虾等等。但我却再也没吃到那时的味道,再没那么开心,米饭也不再能吃出甜味,因为嘴巴里的各种味道太多,太浓郁,浓郁的抵住了本就不引人注目的甜美。
那种味道,只留在我记忆中,再不会出现在味蕾上了。
美食的随笔5
最早读到的一本关于写吃的书,是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那本书是我上大学时在书摊上买的。记得第一次读到梁实秋忆起童年“留下不可磨灭印象”的糯米藕时,我就觉得那一定比肉好吃一百倍。再往后读,梁老回忆他抗战复员还乡再尝“痴想了七八年”的羊头肉时,“老实讲,滋味虽好,总不及在痴想时所想象的香”。如此看来,不管多么高贵的食物,凡吃到嘴里的,总不及吃不到的,要来得更香一些。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大才子蔡澜的美食文章。给我的感觉,有关生活的吃用住行,蔡澜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任何东西都可以妙笔生花地写出来。蔡澜笔下不仅有豪华饭店,还有街边小摊,美食的质感透过他的'笔端色香味俱全地散发出来:“为什么读者说我的文字引人垂涎?那是因为每一篇文字,都是我在写稿写到天亮,肚子特别饿的时候下笔。”满头白发的老先生在说这段话时,微眯双眼,满脸的慈祥可爱。
说起文人谈美食,脑子里就迸出一串串名字——季鹰归未、东坡夜饮、笠翁醉蟹、雪芹茄鲞,还有写了《藕与莼菜》的叶老圣陶和那个写了《美食家》的陆氏文夫……
美食的随笔6
如果有幸和几个与自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在一起,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改变的方式。如果彼此身处不同的世界却没有意识不到,就不讨论了,因为没有认知和自省的能力。最幸福的事情应该是身边有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自己又能敞开胸怀虚心学习人家的优点;身边出现没有那么优秀的朋友,自己又能正己修身,一日三省。
某豪们一直以来是我学习的.典范,昨天深夜提出想要见面聚聚,今天上午就落实了,这般果断与高效也不是常见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足饭饱之后,某豪拿着尚未使用的餐刀(全程用叉)开了一个玩笑:“哎呀,忘记拍照了,我该发朋友圈的”说罢,喝完最后一点意大利菜汤,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呀。他们吃过的美食并不少,却从未看到他们在朋友圈里显露出来,这般淡然与高远我还差得远,想来我这种不主动“炫耀(消极者的理解)”非要别人问出来再“分享(积极者的理解)”的思想,也是修炼不到家的表现吧。真正的大格局,大胸襟应该是像他们这般不卑不亢却又潇洒自在,活出自己的精彩,也可呼应他人的期盼。
今早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和因工作或学习需要必须走的很近的女生牵手了。是在一起看风景的过程中,因一场雨,路上泥泞不堪,我俩只得挤在伞下,相互扶持越过水洼。只记得山很翠绿,水很清澈,她一直很高冷,雨势渐大,她花容失色,冻得瑟瑟发抖,看起来很需要保护,我牵手后她很温柔。那时我还在想,我什么都没有,便这样牵了她的手,会不会对不起她。(梦里还考虑现实问题,我自己也是够了。)后来是在梦里暗自下定决心,既然牵手了,会对她好一辈子,会去努力奋斗。像是有预感一样,我俩的手在同一时刻牵的更紧了。后来梦醒了,躺在床上傻乐了一会儿,开心了一上午。有时想想,日子过成这样,也是不错的吧。
某些地区或环境里的人他们的消极思维渗进骨子里了,我承认生活总是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总有那些让人幸福快乐的东西,我没那么伟大,改变不了你对某些事情的认知,但你去诋毁那些美好的东西,阻碍那些幸福的事情,只能说明你的可悲与可笑。时间会证明一切,总是要学会和不同的世界的人生活在一起,去和谐共处,去反省自己,去发现这个真实的缤纷的世界。放假了,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喜欢积极的他们,或插科打诨或嬉笑怒骂释放着自律自知自强之下的别样风采。
改用一下得力的广告词好了,他们总是吃的很好,穿的很草,生活有他们总是会变好。时光总是很残酷,今早有两个梦,另一个事关佛道两家就不说了,写这篇文章没有其他意思,一做纪念,二做分享,与有心人来入梦,安。
美食的随笔7
每日上网,在文友圈,在讨论、品赏美文的同时,往往会切入生活,谈到美食。那么,美文与美食有什么关联呢?这要从众口中去探索。
美文是作家的作品,美食是厨师的作品。
作家作文,首先要确立思想,确定体裁。有了体裁,开始选题材、拟主题。有了主题,首先需要生活素材。这样,就得深入生活、挖掘生活、探讨生活,经受生活、了解生活,掌握生活背景、环境、节奏等。品尝生活百味,从而从心里产生一种思考或感悟。有了这些生活素材和生活阅历,才能大胆、成熟地去安排作文的构架、逻辑、层次等,把这些运用得好、巧、秒,合情合理写出来的,就是一篇好文章。同样,厨师做菜,首先要确定菜名,然后选择需要的食材,接着是配菜。菜配齐了,从淘、洗、切动手,一切材料准备好后,再去考虑先做啥后做啥。至于佐料,根据口感要适可而止,一般说,能符合大众化口感的便可以称为美食。
但是,任何一篇美文和任何一道美食,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美文和美食一样,味是调出来的。一位作家说,做美食,首先是爱吃这口。爱好,是基础,越爱越能做好,越爱越能做出最美的味道。的.确,这位作家,对写作是真爱,数十年笔耕不辍。他善于在生活中观察思考问题,加上一定的生活阅历,创作并出版了一系列长篇,以及发表在各大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他的文章都颇受读者青睐。他红烧肉做得好,我想,和他作文一样,也是爱生活爱出来的,是生活知识和感情的积累,是慢慢嗅出来的。他还说过,做美食和写美文可谓异曲同工,只要认真对待,端出来就能吸引众人的鼻子。
总之,美文也好,美食也好,都是一门艺术。但这门艺术,是需要用生活色素和情愫来加工而成的。生活中,美食很多,美文也很多。如果说每一道美食都是美文的好题材,那么每一篇美文又何尝不是一道精神美食呢?
只要我们热爱生活、认真生活,任何素材都可写成美文,任何食材都可做成美食。
美食的随笔8
北京小吃历史悠久,分为汉民风味、回民风味和宫廷风味三种。在烹制方式上有蒸、炸、煎、烙、爆、烤、涮、冲、煎、煨、熬等各种做法,共计约有百余来种。
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儿、酸梅汤、小窝头、茯苓夹饼、果脯蜜饯、冰糖葫芦、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灌肠、爆肚、炒肝等,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先说北京烤鸭吧。烤鸭是享誉世界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被誉为“天下美味”。
然后是老北京炸酱面。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精髓都在炸酱上,首先选用的黄酱一定要好,要采用正规名牌厂家生产的黄酱,其次是炸酱时火候和配料要掌握好,火候要均匀,炸酱的配比一定要合适,肉丁肥瘦兼有,黄酱不能放得太多,炸出来的酱香喷喷。菜码有豆芽、芹菜、青豆儿、黄瓜丝、心里美萝卜丝、白菜丝、青蒜、大蒜8样,吃起来甭提多么爽了。
再者就是涮羊肉了。涮羊肉采用铜锅炭火,清汤锅底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羊肉的鲜美。老北京涮羊肉最常见的`做法是将羊肉剔好后压紧冷冻,用时再用快刀或刨片机刨成薄片。但是更为传统也更为美味的做法是用新鲜的羊肉片片,涮好后蘸蘸料食用,肉质细且无膻味,鲜嫩无比。
最后,还得说说老北京烤肉。老北京的特色烤肉是炙子烤肉,老百姓用铁条钉成圆铁板,叫做炙子,下面用果木或松木取火,将牛肉或羊肉切成薄片煨好味后,放在炙子上用长筷翻烤,不一会满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加上现烤的芝麻酱烧饼,也可就着糖蒜或嫩黄瓜,便能大快朵颐一番。
国庆到北京旅游,把北京的大大小小的美食尝个遍,也不枉过一个国庆节了。从品尝美食中,我发现北京对于美食同样表现出了首都的宽容大度,既能承载宫廷菜肴的精美,也能包容卤煮豆汁儿的家常。
北京真是广博天下美味,尽揽九州风情,融合和包容,成就了一段留芳百世的美味传说。而我也顺便做了吃货一枚,为美味传说贡献我的力量。有人吃,美食才会红火嘛。
国庆吃了这么多美食,真开心。
美食的随笔9
你去过桂林吗?听说过桂林米粉吗?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说起桂林的米粉,还蕴含着一个历史故事呢!相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出军打仗,遭到敌人的强烈抵抗,由于秦军粮食供应困难,再加上水土不服,大量将士病倒。这时秦军伙夫根据北方汤面的制作方法,用兴安大米生产出南粮北吃的食物,为了起到治病的效果,秦军郎中又在其中加入了中药,当作药物来给将士服用。久而久之,就成了桂林的米粉。清朝宣统年间,桂林出现了一家名振全城的米粉店——车干茶斋。
桂林的'米粉鲜美可口,不尽在面本身,而在于精制的卤水上。听说,桂林米粉的卤水用料各不相同,米粉本身就可以列出:原汤米粉、胃热米粉、生菜米粉、马肉米粉等等不胜枚举。薄薄的马肉,再撒上一些生菜,真是色、香、味俱全……
有一次,我们去桂林旅游,吃午饭的时候我们来到一家小吃店,我就点了店内名扬四海的猪肚米粉。只见师傅用容器端来了一个用米做出来的面块,接着拿到熟练地切成一条条的米粉,正当我眼花缭乱时,他象变戏法一样又端出一个佐料盒,红色的辣椒、绿色的香菜、黄色的竹笋,加上雪白的米粉、米色的猪肚,轻轻一拌、一撮、一铺,瞬间,一碗五彩缤纷的米粉就完成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真实粉质嫩爽,味鲜香辣。
我不禁竖起大拇指:“真棒”!吃完了米粉,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米粉馆,心里说:“真想再吃一碗啊”。
美食的随笔10
我有一个在日本留学的朋友,高中一毕业就漂洋过海去做“小卧底”。
走的时候,我们几个好朋友送他到机场。他领到登机牌过安检前突然转身冲我们喊道:“兄弟姐妹们,我代表咱们先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祖国的未来大业就担在我的身上了,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我们一看安检大哥一脸迷茫的眼神,纷纷各自散开当作不认识彼此。
没想到他之后又补充了一句:“等着我有天驾着七彩祥云荣归故里。”
我们一听,这下大家统一了,纷纷齐刷刷的就朝着机场大门口走去。
后来,他去到日本跟我吐槽:“你知道日本吃的有多贵么?每天快饿死我了。”
我问:“那你每天都吃什么?”
他拍了张照片发给我,我一看,一冰箱全是哈根达斯,我给他发了两个再见的表情说:“土豪,我们没法聊下去了。”
他说:“你不懂,日本蔬菜贵,一个大白菜能吃好几盒哈根达斯。”
我说:“资本主义的世界,好难懂。”
过了几个月,他给我又发了一张照片,说:“你看哥这手艺,色香味俱全。”
我说:“哥,你看棕色的桌子腿都p成黄色的`了。”
他说:“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你看哥第一次做的番茄炒蛋。”
我说:“值得鼓励,都有钱买番茄了。大白菜指日可待。”
过了不久,他找我聊天:“作作,我现在最拿手的就是番茄炒蛋,只要做饭肯定要来一盘番茄炒蛋,你别鄙视我就会做这一盘菜啊,虽然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快。哥白天下完课晚上还要去打工,回家刚躺下就感觉天又快亮了,爬起来继续去上课,累啊。只有吃着番茄炒蛋的时候才觉得是在享受生活,伴着饭一起吃,美味啊。”
我听了心里怪难受,说:“哥,一个人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别那么累。”
他一听笑笑说:“你可别小看哥,我跟你说,哥现在番茄炒蛋都能做出花样来,调料放多了哥就浇面吃,水放多了哥干脆做成蛋花汤,时间太紧张哥干脆把番茄当零食揣几个出门吃。哎,对了,哥给你参观参观房间,看看什么叫干净整洁。”
我看他拿着摄像头绕着房间拍了一圈,整齐摆放着的家具,刚洗完挂在阳台下的衣服,甚至连饭桌都擦的锃光瓦亮的。我回头看看自己的宿舍,一阵羞愧涌上心头,我说:“哥,以后回来,我天天请你吃大白菜。”
那天晚上聊完以后,站在宿舍阳台看着藏在云中的半个月亮,洒满一地的月光,几个若隐若现的星星时明时暗,我第一次觉得,这个十八岁的男孩好像突然间就真的跑在了我们的前面,只留给我们一个很努力很努力的背影和那句话:
“等着我驾着七彩祥云荣归故里。”
我们每个人都有孤独无助的时候,都有你咬着牙还必须要努力往前走的时候,都有你害怕一回头就被困在原地的时候。
也许是你一个人在外求学,语言不通,生病难受,被人误解委屈还无处诉说的时候。
也许是你兢兢业业工作,按时上下班,依然被老板责罚,被同事推上前去承担本不是你的责任的时候。
也许是你在众人喧哗欢闹的庆祝声中,你却手捧酒杯无人畅饮的时候。
也许是你千方百计想要躲过心里那个名字,却仍然被夜色弥漫包围而无法喘息的时候。
不是有句话说 “躲的过对酒当歌的夜,却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
孤独是漫长的海岸线,泛滥起来都分不清天与海的边界。孤独是看不清尽头的小路,怎么走好像都走不到路的尽头。孤独是我一个人站在街口,看着川流不息的马路,却看不到你伸出的手。
可是我们必须经历孤独。我曾经读过一句话 “孤是一种选择,独是一种力量。” 那么,好像就连我一个人站在街头,也变的坚定了很多。
我没有很多的心灵鸡汤去安抚每一个突然间被抽离的心,我只能告诉他们:嘿,难过了,不如多吃一点饭吧,胃暖了心就暖了,胃饱了,就会把心空掉的地方占满的。相信我,孤独没有那么可怕,至少,不能饿着肚子去面对吧。
最后,我分享一段暖心又暖胃的话:
献给因为孤单吃很多饭的你
献给因为厌倦睡很多觉的你
献给因为悲伤哭的很多的你
我写下
把陷入困境的心当作饭一样咀嚼
反正人生都是要由你自己来消化的
美食的随笔11
家乡有无数种美食,真的想全记下来。但太多了,不可能,只能将我认为好吃的东西记下来,留给后人。一位伟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想拨面条就是民族的。
在几十年前,一位同事曾以《香喷喷的拨刀面》为题写过散文,发表于本地报刊上,家乡的美食也因此闻名。
拨面条可是一种美食。小时候,吃顿拨面条是一个梦。因为那时候每口人一年也就分十来斤荞麦,平日里不来客人谁家也舍不得吃。
荞麦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植物,喜欢生长在沙质土壤中,生长期间降雨量不能超过200毫米,雨大了将停止生长,甚至是颗粒不收。我小时候最早学会的谜语就是关于荞麦的:红梗绿叶开白花,五方六月才种它。三块小瓦,盖个小房,里面住着个白姑娘。这些,是荞麦的真实写照。但荞麦由于生育期短,种植要求条件高,产量低,农民都不喜欢种。不过荞麦面好吃,荞麦皮是上等的枕头填充物,特别是荞麦面的拨面条儿,别有风味,农民为了尝鲜还是要种的,如今在我家乡的市场上,新鲜的荞麦面1斤已经是4斤白面的价格了。
关于荞麦的故事有好多,但我感觉“三片瓦”的故事更有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对贫苦的农民夫妇,住在一间又低又窄的茅屋里,茅屋上只盖着三片瓦,所以人们都称他们为“三片瓦家”。三片瓦家虽然穷,却养了三个漂亮姑娘,大姑娘大麦,小姑娘小麦,二姑娘荞麦。
大麦和小麦,高高兴兴地嫁给了两个庄稼人,成家立业,男耕女织,日子过得热火。只有二姑娘荞麦,跟大姐小妹不一样,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人懒,什么活也不干,什么苦也吃不了,还爱吃香的穿好的,整天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喜欢头上戴一朵小白花。父母把她许给一个叫“苦得”的`庄稼汉。荞麦嫌人家生得不体面,人老实,打心眼里瞧不起。
村子里有个坏小子叫“寒露”,终日游手好闲,拈花惹草。一日在地里遇见荞麦,甜言蜜语,勾勾搭搭,从此二人眉来眼去,暗中幽会。荞麦学会了几句诗文,就更看不起大姐小妹。父母一提“苦得”,便顶撞父母。反正不愿和“苦得”成亲。
在“寒露”千方百计的勾引下,荞麦姑娘怀孕了。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丑事。荞麦急着跟“寒露”成亲以遮丑。“寒露”却说门不当、户不对,丢了“荞麦”另寻新欢。
荞麦羞愧难言,不想活在人世。父母从中安慰,姐妹来劝说。荞麦回心转意,情愿嫁给庄稼汉“苦得”。
偏巧那一年天旱地裂,禾苗干枯。急于出嫁的荞麦,请媒人到“苦得”家求婚。媒人回来说,只要有一线之途,也不娶荞麦为妻。
荞麦听了此话,眼泪只好往肚里流,知道都怪自己,是自作自受。再看大姐小妹,都是夫妻恩爱,自己失身“寒露”,身败名裂。还有啥脸活在人世!不如一死了事,就给“苦得”写了绝命诗:
家住三片瓦,出身在贫家。小时爱穿红,长大戴白花。书生寒露把我害,死后不怨爹和妈。
夜里,荞麦姑娘将诗藏在袖筒里,朝着三片瓦的茅屋拜了又拜,来到白天“苦得”干活的地方,长跪不起,呜咽泣哭,吐血而死!
第二天,“苦得”来到地头,看到荞麦姑娘已经气绝,在她的身体四周,长出了许多红杆杆、绿叶叶、开白花的草。他可从来没见过,以为是荞麦变成的,所以把它叫作荞麦。
“寒露”听说荞麦姑娘死在地头,也念往日之情,跑去看望。他刚走到荞麦跟前,那荞麦结的黑籽就唰唰地落了下来。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荞麦当作庄稼来种,下种时间比谷子、玉米迟好多日子也没关系。又不择地、耐旱。但必须在寒露到来前收割,要不就落到了地里。所以民间有“荞麦不过寒露”的说法。
虽然荞麦产量低,但经家乡父老兄弟的精心耕种,每年都有一个好收成,特别是用碾子碾出的荞麦面,做出的拨面条有一种特殊的地方风味。
拨面条做起来简单。就是将碾子压的荞麦面用凉水和好后,在面板上赶成一尺宽、一寸厚的饼,用专用的拨面刀,挤压切砍于滚开的沸水中,漂起就用筷子挑入碗中,拌卤子食用。
荞麦面拨面条清新可口,做卤子的原料有好多种。但只有用农家大酱缸里的红咸菜、加少许瘦肉做出的卤子别有一番风味。记得一位省城来的客人第一次吃拨面条,小伙子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一次吃了3大碗,边吃边叫好,结果一下子撑着了,接下来3顿没吃饭。
家乡拨面条的美味,走到哪儿也忘不了!
美食的随笔12
其实,做饭与作文颇有相同之处。
一个好的厨师,做出来的饭菜讲究色味香俱佳,一个好的文人,写出来的文字也应该神形兼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虽然我做饭不多,还是稍有心得的,美食需要厨房,需要葱姜蒜等佐料,做饭需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作文需要书房,当然,趴在炕头上也行,需要喜怒哀乐等情绪,需要和读者有思想的共鸣,有理念的碰撞,才能最终赢得读者对文字的尊重。
平时我下厨机会不多,却总爱在微信上秀一下自己的厨艺,老婆对此颇有微言,好像现实生活中,我真的.是一个贤惠家庭煮男,其实不然,这真是我的不对,出风头了,抢了老婆人家的功劳,有点不应该,也失厚道。
但是,我还是蛮喜欢做饭的感觉的,特别是心情大好的时候(反正一年也好不了几次)。做饭需要心情,就如作文需要情绪一样,厨师心情好的时候,做出的饭菜才更有味道。我也是,站在厨房,看着案板上的鸡鸭鱼肉,青菜萝卜,如同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你,捣蒜泥的干活!”
“你,去把鱼收拾出来!”
在我家三人组合中,本将军排名靠后,平时说话是没有人听的,好不容易有次当家做主的机会,一定不会错过。
“想吃饭不?”
“干活去!”
气定神闲,我先喝杯饮料再说,不要惹厨师不开心,我可要做饭的哦。
美食的随笔13
粘豆包是用黄米面等粘性面、豇豆或小豆等为馅做成的包子。
黄米又有大黄米、小黄米之分,大黄米是由黍子去皮而成;小黄米是一种有粘性的谷子去皮而成。不论是大黄米还是小黄米,都必须淘洗后趁湿磨面,经发酵后做包子皮,近几年城市出现豆沙馅的豆包,俗称豆沙包。农村豇豆或小豆都是自家产的,很少有人买豆沙馅。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的迁移,在许多城市逐渐出现了白面皮的豆包,为了区分于馒头,还用胭脂在上面点上红点,馅也逐渐简化,不用豆沙而直接将红小豆煮熟,加糖,看起来,豆包馅一粒粒的,很散的。
在我的老家,豆包叫粘豆包,但不叫豆馅包。
粘豆包与其他“包”的区别在“皮”的原料不同——粘。
粘豆包是一种由粘米面制成的特色食品。先将黄、黏米淘洗干净,沥干水,用碾子磨成面,习惯叫“压碾子”。那时农村没电,更没有磨面机,全屯只有几盘公用的石碾子。说到压碾子,不但花力气,还要排队,大人们常常没等天亮就顶着星星、冒着严寒去抢头班碾子了。
粘豆包是一种特色美食。作为春节期间的民俗食品,深受农民的喜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具有北方年味的特色食品了。
在我的家乡,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蒸粘豆包,这是百姓一年生活当中的大事,也是对忙碌一年的一个交待。粘豆包,借“年”的音,取意连年有余。特别是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因为那时北方不产细粮,每逢年节才供应一二斤白面或大米,粘豆包就是乡亲们最奢侈的食品了。更是小孩们喜欢的美食。还在锅里蒸着的时候,就能闻到那诱人的香味。锅一打开,围着锅台观望的我们,见了那香喷喷的`美食,早已垂涎欲滴。刚出锅的粘豆包粘手粘牙,一定不能着急吃。听老人们讲,邻居二哥性子急,也是饿了的缘故,干了一天活,进屋时妈妈正掀锅,忙着说:妈,这也太饿了。妈妈说:等一会,凉了再吃,现在太热。没事,这么大人了,还怕热?给一个吧!妈妈发了善心,起出一个给了他,他接过来吹了一下放嘴了,一是二哥的嘴太大,二是老太太做的豆包太小,再加上豆包太粘,二哥嚼了一下,烫得“嗷嗷”叫了起来,豆包太粘,将一口牙牢牢地沾上了,也是嗓子眼儿太细,咽不下去,嘴里填得太满,吐不出来,牙在热豆包里的滋味可受不了。科学家说:牙是人体最硬的器官,但也是人体最怕热的器官,待二哥将豆包从嘴里吐出来,里边几只大牙的神经都受损伤了。一朝怕蛇咬,十年怕井绳。从那天开始,二哥再也不敢吃热的了。现在想想,吃豆包蘸白糖,条件好的家庭再加点荤油,吃起来既甜又香,真是别具风味。
小时候,每当在外面玩耍累了、饿了,回到家里,妈妈早就将豆包在锅里给热好了,有时候手都来不及去洗,掀开锅伸手就拿一个,趁热吃一口,真的是香气扑鼻,其香真的绕梁三日呢。
蒸粘豆包很麻烦,城里人没有大铁锅,更没有既通气又保温的高粱秆锅盖,往往农村朋友过年前给送些去,都当美食收藏,吃着也会觉得特别香甜。
粘豆包的制作是有一定规程的。先将淘洗好的黄米碾成面,用开水和面,发酵24小时以上。再将虹豆或红小豆煮熟、捣烂,将面用手拍成薄饼,将捣烂的豆馅放在里面,好好地团起来,粘豆包就包成了,再将秋天采摘晾晒的苏子叶,垫在下面,防止粘锅。粘豆包蒸出来后,一两顿是吃不完的,要放在室外一个大缸里冻着,等正月家里来了客人再拿出来重新上锅蒸,味道一点儿都不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市场上卖的粘豆包有粘高粱米面的,也有粘稻米面的。不论是哪种面的,吃着总没有老家黄米面的感觉好。偶而走到市场上,看到那些农村大嫂朴实的打扮,和她们大嗓门儿的叫卖声,就会想起当年,母亲忙忙碌碌蒸粘豆包的身影,想到这些,年味就浓了。
美食的随笔14
我听说,烹制黄焖鸡的食材很有讲究,必须是刚杀的三黄鸡,用纯菜子油、秘制佐料、香菜等食材进行快速翻炒,出锅后再用大火焖煮20分钟,一锅清香扑鼻,汤汁味美的黄焖鸡就可以出锅了。需要一点时间等,不过为了美食,就算等很久,也是值得的。
汇川区板桥镇美食黄焖鸡以红色旅游为契机,融合厚重的长征文化越做越红火,为前来旅游、度假、休闲的游客准备了舌尖上的美味。我去那里旅游,顺便吃了一下,感觉还可以。
除了吃黄焖鸡,在板桥集镇上随处都可以看到板桥豆腐干,这种地道的特色美食可生吃、可凉拌,是餐桌上一道可口的`佳肴,也是旅途中一种美味的零食。
所以,这次国庆口福不浅,嘿嘿嘿,可能要胖了呢。
美食的随笔15
“把番茄切一下。”“把酱油递过来!”“哇!好香啊!”……今天下午,六(4)班教室里一派繁忙,大伙儿都兴冲冲地在做美食。原来,我们的“美食倍儿香”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在进行。这次,我们的比赛规则是:分好组,自己带材料,自己做,自己吃,也可以跟别的组交换美食。比起上次做蛋糕,我们今天更兴奋了。因为我们的菜品更丰富了。
我和张玉娇、郑承韬是一组,我们先做水果沙拉。
开始动工了!我先熟练地把苹果削好,张玉娇和杨文静把苹果切成丁,他们俩刀工不怎么样,结果把水果丁切的大大小小的,惹得大家抿嘴直笑。郑承韬把切好的黄瓜块里的瓤挖去,把黄瓜也切成丁块,把小番茄、辣椒一起弄碎,放入沙拉酱拌好,旁边放上猕猴桃片。于是我们的水果沙拉就完成了,这道菜看起来很漂亮,但吃起来味道会怎么样呢?我们很期待。
“郑承韬,你在做什么菜呀?”组长张玉娇问正忙活的郑承韬,“黄瓜寿司。”郑承韬头都没抬。原来他把黄瓜洗净后切成一段一段的,用勺子小心地把黄瓜的`中间掏空,把小西红柿切一小块,塞在黄瓜圈里,又将辣椒、盐等调料放在碗里,打一个鸡蛋,把生菜剁碎放到碗里,搅拌均匀,然后用勺子把馅儿舀到黄瓜圈里。最后把黄瓜圈一圈圈摆在盘子周围,中间切几片鲜艳的水果摆成花型,最中间挤一点番茄酱当花蕊,一盘漂亮的黄瓜寿司就做好了。他露了这一手,我们顿时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忽然,老师说:“可以开始交互品尝美食。”我见旁边的邓洁一组,围着的人超级多,想必他们组做的美食肯定是人间美味吧?!我走近一瞧,原来是凉拌面哪!我赶紧拿起了碗,去排队。终于轮到我了,邓洁熟练地把泡菜、姜、辣酱放在凉拌面里,一搅拌,一碗凉拌面就做好了。我一吃,真是爽口啊!还有
昨天是感恩节,今天陈老师又自己花钱买鸡蛋、买火腿做蛋糕三明治,并且每个同学送了一份。“陈老师,I love you!”我们笑嘻嘻地异口同声对陈老师说,忙碌的陈老师咧开嘴笑了。
窗外虽然有些寒冷,但教室里温暖如春。真是“美食倍儿香,心情倍儿甜”呀!
【美食的随笔】相关文章:
美食的随笔05-13
美食的随笔(15篇)05-13
美食的随笔精选15篇05-13
美食的散文随笔07-22
美食的随笔(集锦15篇)05-13
江南传统美食杂文随笔03-22
美食的散文随笔精选(10篇)07-22
美食的散文随笔锦集10篇07-22
(经典)美食的作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