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学的随笔

时间:2023-05-17 10:00:26 随笔 我要投稿

教学的随笔(集锦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的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的随笔(集锦15篇)

教学的随笔1

  一场大雨把大地梳理一遍,天空渐渐地露出了明媚的阳光,万物显得格外清新、亮丽。湖边杨柳低垂,轻拂着水面;湖中无数的荷梗举起长长的臂膀,捧着盛满甘甜雨珠的荷叶;千姿百态的荷花露出了一张张笑脸竞相争艳;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如同蓝色的天空,盛开的花朵像初升的太阳把整个湖面映得红彤彤的一片;含苞待放的花蕾似那天上的云霞白里透红,妆束着美丽的青春年华。

  我漫步在湖边的小路上观赏湖中景色,一阵阵微风把荷花浓浓的清香味吹来,沁人肺腑,好似甘醇美酒令人陶醉。忽然瞥见远处有一枝花蕾特别耀眼,它饱满球状的形体预示着花瓣将喷发出浓浓的清香和鲜艳的红色;它白白的顶端上那一片红色,像青春少女红润的脸颊;它亭亭玉立在湖水中央,尽管刚经历过狂风暴雨浪涛拍打,依然从容挺拔。

  荷花,清纯高雅,有如初升的太阳光辉照人,似那天上的彩霞气象万千。久久地把你凝望,你高洁的品质,你美好的形象,你火一样的热情,你对生命的渴望,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上。荷花,我愿为你放声歌唱。荷花伫立湖塘中,

  清香飘出十里浓。

  万众瞩目何处是?

  含苞待放一点红。

教学的随笔2

  这学期教科学课,是我第一次接触科学课。虽然在教科学课之前,我学习了课程标准,阅读了相关资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学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在理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得需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其次,我发现:

  1、科学课的主要内容,不仅综合了自然课的主要内容,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有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2、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3、由于文本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很强,在备课时,要充分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所以,在备课时,我不仅要考虑到文本的内容,还要考虑到文本延伸到的内容,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以防上课时出现过多的学生质疑,而自己却不知怎样回答的情况。

  4、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当然,虽然探究的过程在课外,老师不能看到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更要及时、准确,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结论。

  5、及时帮助学生写出探究记录。在写探究记录时,指导学生把探究的过程写条理、清楚,把结论写明白,并提出自己还没有弄清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叫xxx,特别地好动,一次能够坚持坐一分钟就很不错了,不仅他自己没学什么东西还影响了别人,有时候真让人头痛。有一次我进教室上课,刚巧碰到音乐老师也在,她有些生气地说:“邵旭阳,你真的是经不起表扬!”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多问就开始上课了。上课没多久,邵旭阳“老毛病”又犯了,我也气愤地说:“,邵旭阳难怪刚才音乐老师也说你经不起表扬!”谁知,他却大声地说:“你又没有表扬我!”我一震,这一句突如其来的无忌童言让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课后,邵旭阳的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想起来,平时我总觉得他调皮,的确很少表扬他。从今天这件小事看来他还是挺在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的。是xxx啊,调皮的学生也是学生,和大家一样都希望得到赏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他比其他小朋友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吧——因为调皮,平时挨的批评肯定不少。我以前忽视了这一点,于是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调整方式。

  从那以后,在课堂上,只要看到他认真听讲或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就马上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但毕竟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要想在很短时间内把坏习惯全部改掉是不现实的。所以遇到他上课又很不认真,小动作不断,对要掌握的知识模模糊糊的情况,我并不灰心,因为我知道这种学生是需要时间磨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希望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以及与家长,其他老师的配合,来慢慢地改造这个孩子,让他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会坚持。

教学的随笔3

  班主任工作确实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研究每个学生以促使其全面健康发展的艺术,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每一个学生,以便因材施教。学生的差异决定了班主任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场合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以便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和想法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要关爱学生:

  低年级学生需要爱。他们在逐步适应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这就需要老师的关爱,使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老师常去关心他,照顾他,那怕是一句话,在他心里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班主任应会学会利用这一点,及时发现那些需要关爱的同学,及时献上一片真诚,那将是对学生的最好奖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信任感,更好地听从你的教导。

  二,要研究心理:

  小学阶段,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处于幼稚的`时期,有些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必须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个性是对那些在心理上有些不健全的学生,应格外注意,要分别对待,注意交心。老师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当发现某些学生有心理障碍时,要注意学习解决它的办法,绝不能等待。

  三,要培养习惯: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应有一个比较习惯的方法,即规矩。不能朝令夕改,自己破坏自己的规矩,那么班级管理就很难自动运行。班主任要多设计班级,透过什么样的管理,到达什么样的结果,管理中立下的规矩绝不轻易修改。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由什么人来做,从方法到要求都要明确下来,个性要重视那些别人看来很小的事,逐步实现班级管理的自动化。当有时要违背一些规矩时,就应向学生讲清楚,以持续班级管理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自身构成良好的习惯。

  四,要严于律己:

  班主任老师堪称学生之楷模,方方面面都有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地方。就是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老师言不雅,行不正,学生就不佩服,老师就容易失去威信,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老师每一天早来晚走,认真备课和教学,仪表端正,说到做到,这种严于律己的态度往往会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班主任也要宽以待人,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尤其是在学生面前更要表现出这一点。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琢磨不完,研究不透的学问。每一名班主任都有其特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学生,能遇上一个好班主任,肯定地说对他的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都是有益的。让我们努力,做一名学生认可的,确实值得信赖的好班主任,为学生的成才做出我们的贡献。

教学的随笔4

  【故事背景】

  从事高年级音乐教学已两年,并对高年级的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兴趣进行调查,许多学生反映他们不爱唱课本中的歌曲,认为课本中的歌曲老套,不好听,而喜欢听流行歌曲。如周杰伦,s、h、e等等歌星演唱的歌曲。而且书本中的乐曲也不喜欢听,也觉得欣赏不了,太单调、太不时尚。

  【故事分析】

  就教育现状而言,如果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只为上课而上课,音乐课就缺少趣味性,只剩下老师讲,学生听。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就失去了兴趣,不再与教师积极的配合,音乐课也就成为了一些学生的“休闲课”和“玩儿课”。

  爱因斯坦有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题。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而对于现阶段地大多数学生而言,流行歌曲几乎成了他们音乐中的代名词。尽管他们知道除了流行歌曲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各具特色的音乐,但占据他们思想的的大部分是流行歌曲。像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的精彩。我们只能用引导的方法,从流行歌曲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出发,指导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流行歌曲,了解流行歌曲的精华的糟粕,分析流行歌曲优缺点,从而转移和更新目标,使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达到一致的效果。

  【采取措施】

  一、借题发挥,从歌曲不同形式去理解

  有一次,讲到民歌时,让学生列举民歌,学生竟有说《你是我的玫瑰花》。还在全班唱了起来,当时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制止,让学生唱完,然后还表扬学生唱得很好。然后开始借题发挥,说出这首歌曲的特点,与民歌的不同,再自然而然地引入民歌的特征。学生安静得出奇,我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计划,但这样的发挥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使他们了解民歌与流行音乐的区别,又让学生了解了民歌的特征。

  二、顺水推舟,从不同内容去理解音乐

  有时按计划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会提出“老师,又教这么老的歌曲,可以换首歌曲吗?”这时我不会批评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学这首歌曲”。学生讨论很激烈,“学习老歌曲让我们知道中国的历史。”“可以学习老一辈的精神。”“学好了这些歌曲,对学习别的歌曲有帮助。”学生七嘴八舌地,反省了一些不理解老歌意义的学生,他们这样的讨论的`结果比我再怎么讲教的作用大。最后学生主动地学唱了这首歌曲,我也在适当地时候安排学生欣赏一些歌曲。比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程也很自然,课堂气氛不会进入尴尬境地。

  三、巧妙设防,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音乐

  对我们从教多年的教师来说,都深有体会。课堂上往往会有许多突发事情发生,在课堂上不能按部就班。例如,我在上民族打击乐《鸭子拌嘴》时,每次都会笑,对于这种情况,我就先介绍此乐曲的特征,认真告诉他们以前地学生听了会怎么笑,而有一些逗人的神态,结果学生听了反而不笑,而是认真地听这首歌曲。这就运用了给的期望值越高,反差越大,失望越多的原理。所以学生没有大笑。而且觉得民乐中鼓点的精美。于是我也顺利地上完了这课。

  【教育效果】

  音乐教学的内容相对于其它学科,它有一定的时代性,更何况现在的学生生活属于高度信息化状态,音乐课就更要体现时尚性。如果还在死啃现有的教材,不再灵活的运用一些适合学生心里发展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技能,势必会使本来已经呆板的课堂走入死胡同。所以我觉得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正统音乐,要了解流行乐坛、音乐动向,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当今多元化的音乐。使音乐课更活、更有时代性、更有美感。音乐课有了美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音乐课了。

教学的随笔5

  《背影》是一篇叙事记实散文,作者截取人物最鲜明的特征——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了这一课与数字“4”有着紧密的联系,故从“四”字入手来解读本文。

  一、四次背影

  “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四次,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结尾思念——照应背影(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同时反复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串一气,浑然一体。

  二、四次流泪

  文章中作者共流了四次泪,徐州见父——难过的泪(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子分手——惜别的泪(我的眼泪又来了);北京思父——伤心的泪(在晶莹的泪光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四次流泪中,让我们看到了朱自清先生对父亲深深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心。

  三、四句父亲的话。

  文章中凝聚着父亲对我的'关爱的话主要也是四句。

  第一处: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这路!”这是父亲在祸不单行,家境十分惨淡的处境下,强抑悲苦,反过来劝慰儿子,可见父亲的体贴。

  第二处:“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亲自送儿子。

  第三处:“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把儿子送上了车,已经照顾得无微不至了,可是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到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为儿子去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自己很明白,可是为了儿子,自己仍然心甘情愿地去买橘子。

  第四处“我走了,里边没人”。父亲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后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四句话中蕴涵父亲多少对儿子的怜惜、体贴与依依不舍,朴实的语言中充满着溢于言表的深挚感情,父亲的那颗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当然三个“四”次并不是相互割裂,独立存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它做为一个整体,以此突破,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的随笔6

  我给学生讲的第一篇文章是朱自清的《背影》,这也是近一个月讲的最为满意的一篇文章。

  一,细读文本,和学生一起深情诵读。特别是因为《背影》注重细节描写,因而需要我们细致品读。通过动作描写传达了父亲的爱在艰难中依旧;通认过外貌描写刻画了父亲的爱在朴实中自然。

  二,至爱亲情,和学生一起感悟父爱。作者是因为读到父亲的一封信而感,因而回忆起父亲的背影。通过父亲背影传达了父亲的爱在含蓄中流露;通过儿子流泪展现了儿子的爱在瞬间中回归。

  三,爱的.互映。我细读了几遍《背影》提出了一个结论“《背影》从侧面反映了儒家的孝悌文化,重释了爱的共时性”父亲的背影与儿子的流泪构成了完整的至爱至亲!

教学的随笔7

  “老师,我的黄豆开花了,你看呀!”上课前我提前去教室,一进教室就被一个小女孩喊住,并兴致勃勃地拉着我去看她刚开花的黄豆。随着我身后的是一群孩子,他们见我去看刚开的黄豆花,纷纷向我作汇报,一个男生还把边上长势茂盛的凤仙花捧过来让我看。

  “我的凤仙花长得这么高了。”

  “老师,我第一次种的花死掉了,现在种的还很小了,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呀?”

  “我昨天发现我的凤仙花好像有一个花蕾,快开花了。”

  “老师,我没种凤仙花,我种的是黄豆,它长这么高了。”

  ……

  孩子们一边说着还一边比划着,一个劲儿地要把自己种植物的发现告诉我,让我分享他们的'收获与快乐。

  这是《植物》单元上好种一棵凤仙花后的一个多月。这一段时间,由于植物生长需要时间,我一直让学生课外观察的。他们也每隔一段时间向我汇报一下,让我分享他们的喜悦。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标准》)。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当学生们在种凤仙花的过程中就是在体验在经历这一探究过程,这期间蕴含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的积极情感,而我也正是想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最终的定论。

教学的随笔8

  本学期我们在中餐前面以“小喇叭”形式,每一天午餐前,请一名幼儿向大家介绍当日的午餐食物,让孩子们了解到食物的名称,然后教师介绍食物的营养成分使幼儿明白食物的营养价值,提醒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AA是这学期转进来的一位新小朋友,她平时不爱说话不声不响的,异常是每次吃水果她都不主动过来取,每次都是我左一声右一声地叫她的名字她才慢悠悠地过来。我一般喜欢请一些胆子比较大、讲话声音比较响、能干些的孩子来做“小喇叭”报菜名,像AA这样的孩子,容易忽视她也就没常去注意她,去请她来当“小喇叭”。

  我每一天在进餐前都看谁表现好就请谁来当“小喇叭”播报员报菜,或帮我们发放餐具,每次AA都表现得很好,可我从没想到让她来帮忙,往往都找性格外向的本事教强的幼儿来帮忙。

  一天午餐时,AA跑到我面前,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教师,你为什么总不叫我帮你发放餐具?让我当“小喇叭”?“我听了心里一怔,支吾着说:“可能是因为你的`表现不好吧?”“不,我每次都表现得很好!可是你还是没有叫我?”AA坚持着说。我感到十分窘迫,不好意思并低声地说:“那可能是教师没有看到。”AA听了,大声地说道:“那我以后表现得更好一些。”“好,我以后必须叫你。”“真的?”AA兴奋地问我,我用力地点点头,她高兴地又蹦又跳,跑出活动室。我独自怔怔地坐在椅子上。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注重个体幼儿的发展,这是再明白可是的道理了,可我却……

  从那以后,我每次在餐前,午点的发放中我不只让聪明能干的孩子帮忙,也想方设法让所有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履行了自我的诺言。我发现,AA的思维其实并不比别人差,语言发展也较好。在每次的任务中做得异常得好。

教学的随笔9

  开学伊始,我又收到来自孩子内心深处的祝福。

  xx特别喜欢为我画肖像,基本每次美术课后我都可以收到一张她送来的肖像画。孩子的画可能不会精心布局,也没有流畅的线条。但是她送给我的画却是我在她心中最真实的形象,那上面彰显着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我相信她把她认为最美的色彩都用在了送给我的.那幅画上。平时xx、xx也给我送过画,xx还给我送了一幅《双骏图》,是她自己画的国画,是两匹骏马驰骋的姿态。我发现孩子们很会画画,也很爱画画。而xx是最喜欢给我递纸条的那一位,没事的时候就会贴心地写上:“老师,很长时间看不到你,我太想你了,都想哭了”,看到纸条我的眼圈红了半天。今天,xx也悄悄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非常感谢你,帮助我取得了好成绩”。看着孩子写给我的纸条,我觉得他一定能理解老师的辛劳,我赶快把纸条收起来,好像就怕谁把它从我手中抢走似的,晚上我把纸条带回家中珍藏。我对孩子们给我的祝福表示最真诚的谢意。无怪乎人们都说孩子是天使,真是这样的。

  有时候我觉得很高兴,自己能和这天底下最纯洁的心灵在一起,伴着一群无忧无虑的小家伙,确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教学的随笔10

  《争吵》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是节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争吵》教学反思。《争吵》作为一篇精讲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

  1、谁和谁争吵?2、为什么争吵?3、怎样争吵?4、争吵后怎样了?然后学生自主读书,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课文较详细地描写了"我"与克莱谛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当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时,我"火"了,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念头;为吵架而不安、后悔,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但是有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教学反思《《争吵》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交流讨论的着力点应放在揣摩和体会文中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朗读怎样争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之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通过讨论,理解"嫉妒"一词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争吵原因和经过的段落。"终于挨到了放学。"这里的"挨"字读二声,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不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还尝试着积累运用,学习表达。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父亲的话散见于课文之中,共三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允许学生自由谈体会,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最后为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组织课堂讨论。如,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有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别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点(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错误)。总之,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时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接着让他们谈谈《争吵》中的两个小伙伴是怎样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样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样的呢?通过一系列的讨论让同学们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我留下作业:写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时机非常合适。因为课文写的就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语言朴实、真切,非常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

教学的随笔11

  看完视频我陷入了思考之中,在学校的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见到老师要有礼貌,学生刚开始还能做到,但是时间不长就没有人愿意这么做了,时间再长了更是见到老师形同路人。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当孩天真的眼神看着我们热情的向我们问好时,得到的或是微微的点头,或者是眼睛看着别的地方随口应答,孩子们一脸扫兴的与我们擦肩而过。孩子真诚打招呼热情,被我们的冷漠所驱散的荡然无存。也许不是孩子没有礼貌而是我们的行为阻止了学生礼貌习惯的养成,这也引出了我们该如何的对待“师生平等”的真正含义。美国教育家多尔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我们班的一名同学感冒了到我办公室我接水而我只是递给她一只杯子,随口说道:“开水在那,你自己倒吧。”或者外加一句,“你小心点,别烫着。”虽然语气也是温和的,但从未想过自己帮她倒一杯,双手递给她。反过来,有时我问学生借支笔、借本书,学生哪次不是争先恐后,高高兴兴地双手奉上啊!难道这就叫师生平等吗?——说真的,在没看过看过视频之前,我真的没想到这些,总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但,这不正是师生之间不平等的表现吗? 有一次,在操场上选拔运动员,我顺便去了上了一下学生厕所,在厕所里面碰到了我班里的一个学生,那个学生看到我来上厕所,居然很惊讶的说:“老师,您也来上厕所?”当时我真的哭笑不得。难道我是与众不同的内裤外穿超人么,居然可以不用上厕所。“我难道不需要上厕所么?”我很是尴尬地问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挠挠头说:“不是,老师我的意思是说,你是老师,你怎么来学生厕所呢?”“老师和学生不都一样么?难道厕所还要分高低贵贱么?”学生听到我的'话居然很是惊讶。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喊着要求师生平等,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始终把自己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对学生就是命令,指责又或者是其他。而学生也很自觉地认为在老师面前就要表现的低人一等似的,对老师“毕恭毕敬”,甚至是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对自己颐指气使才对。可是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很不健康的,学生对老师的恭敬不是因为受到老师的感化而发自内心的恭敬,而是迫于传统舆论压力才这样做。而老师本身也是被这样的传统观念架空在毫无实际意义的教师威严之上。

  其实,所有的师道尊严都是从我们行为的点点滴滴得来了,而不仅仅是与学生保持距离,给学生以神秘感而获得的。师生平等,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多的是我们的日常行为的表现。

教学的随笔12

  一年前,我是一位深受小学生爱戴的小学教师,而今天,我当了一名幼儿园的保育员。现在,我自豪的说,我仍然是深受幼儿爱戴的好老师。因为,我是一名有色彩的保育员。我眼中的色彩是:一路,风景独好,无处不在的颜色,告诉我,我,应该为它做些什么。

  岁月如梭,我的幼儿教师转岗培训日期将要结束,在这段特别的日子里,我的脑海里留下一幕幕难以忘怀的情景。不久,我将要奔赴新的工作单位,在此,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觉得自己应该对保育员这份工作做个深情的触摸,让我的心灵色彩更加绚丽。

  灰色的幼教之始。我初来幼儿园的时候,为自己的'工作苦恼过,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自己是一名“低矮”的保育员,保育工作就是园里没有人愿意干的工作。这个时期我很不开心,嘲笑自己满腹抱负为何做了这项被人瞧不起的工作呢?这个时期我的心灵天空是灰色的,心情随之阴暗。保育员工作是不是低贱,没有人愿意干呢?是不是如他人所问:你们保育员是孩子的保姆吧,只管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吧?或者有的朋友冷冷的说:好好的书不教哄小孩子图啥呀?这些世俗的眼光令我心痛而彷徨。还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我近一年来的勤劳实践,保育工作完全不是这样的糟糕。其实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保育员则是幼儿园里骨干教育力量,是孩子眼中的“慈祥妈妈”,更是家长眼中的“亲亲老师”。一路走来,我心路的道途趋于平稳,我的灰色心情渐变蓝色,犹如放晴的天空,蓝蓝万里。

  师爱,是教师之灵魂,是教育之力量,是教师的天职与责任;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如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就是那一个“爱别人孩子”的神。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称不上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师爱的最好写照。

教学的随笔13

  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我一向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工作。为了使班级构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素质,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1、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要保证教学质量,就要有好的教学常规。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课和品德与生活课,教育学生怎样遵守课堂

  纪律,平时上课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在班中树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每一天进行一小结,每周进行优秀学生评比。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里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能做好,还有几个纪律观念薄弱者经常要老师教育才做好一阵儿,以后还要加强教育。

  2、培养学生礼貌礼貌的习惯。即要求学生做到仪表美,语言美,心灵美。强化要求学生执行校园的学生行为规范,衣着整洁,佩戴好绿领巾上学,由班干部督促检查,结合评比制度,促使学生自觉自悟,此刻同学们都已经养成了这个良好习惯。在语言行动上,要求同学们懂得讲礼貌礼貌,无论在校内,校外,他们见到老师都很有礼貌地叫声"老师好!"放学回家都会说:"老师,再见!"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忙,拾到东西交公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从他们的行动已经能够看到: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已经发出美的明芽。

  3、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班会课向学生介绍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鼓励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带动全班小朋友参加“六一”庆祝活动,进行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我是礼貌小标兵"活动……事实证明,班队活动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

  4、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在课上,我纠正同学们错误的读书写字姿势。每一天检查他们的个人卫生教育学生持续环境卫生,除了每一天坚持一小扫,每个星期五,我都会带领同学们进行大扫除,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5、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每周二或四都对学生进行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不下河洗澡,不到危险地带玩耍,注意食品安全,不购买小摊小贩出售的不洁食品。学生课间玩耍时也要求他们注意团结,不打架,以免出现事故,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6、要搞好一个班的工作,就得有一支能干的干部队伍,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和核心。一个优秀的班群众务必有一支素质优良,团结协作,富有活力,能独立工作的干部队伍。一是严格要求各位班委干部,要求他们具有高度的职责心和群众荣誉感。二是组织全体班干部走出去和人家交流。班干部是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选举出来的班干部不可能立即就做得让人满意。要更好的带领班级开展建设工作,班干部队伍的建设是班级建设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7、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好。平时我都注意做好这个工作,个性是那些顽皮的同学更要家长共同管教。以前有一,两个同学时常在班上欺负其他小朋友,学习不够认真,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教育,此刻改变很大。基本能遵守校园的学生规范了。

教学的随笔14

  又到了我们的区域活动了,孩子们悠然而惬意的选择着活动区,作为老师的我们却要拿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看家本领。你听,又来了:“老师,子骞把我的彩笔扔地上了!”“老师,子骞又来抢我的积木!”我还没有走到告状小朋友的身边,就听到旁边小朋友在不停的“火上浇油”。子涵说:“老师,子骞最讨厌了,上次把我的排笔扔水槽里了!”依宸说:“对,他最讨厌,在院子玩时,他总是推我!”俊铭说:“他是坏孩子,我上次画画,他把我的画纸画的乱七八糟的!他真坏,我们不喜欢他!”

  孩子们争前恐后的历数着子骞的种。种“恶行”,虽然我们对子骞的调皮有目共睹,但听到孩子们这样异口同声的说讨厌,我还是颇为吃惊。孩子们之间缺少宽容!区域活动结束时,

  我今天的小结就是: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让我震惊的却是:很多的小朋友想到的都是小朋友的不足。如:不遵守游戏规则、挑食、打人、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

  我不禁自问:当孩子们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长此以往,如不及时纠正,只会助长孩子们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的坏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的时间则渐渐增强,幼儿时期的交往尤其重要。但幼儿之间缺乏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幼儿之间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被排挤的幼儿则会对指责自己的幼儿心怀怨恨,不利于幼儿社会关系的发展。

  作为我们老师更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严厉的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的引导幼儿复述事情的.过程,找出告状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解决的方法。

  时代在变,终身学习是教育者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经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作为新世纪教师的我们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一路狂奔……

教学的随笔15

  听了一节美术课,我感触很大,不由得想起了台湾的一位女画家、诗人关于美术教育的真知卓见。

  席慕容的散文不仅用细腻的笔法描写爱情、友情、亲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品味生活,而且还在她的教学领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见解。她在许多文章中,都以自己多年从事美学教育的实践为题材,阐述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比如,在《几何惊梦》中,她写自己总是因为害怕理科类考试,几度从梦中惊醒。在梦中,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她紧张地张口结舌,无法出声,所有的同学都转过头来,用一种冷漠、不屑的眼光看着她,使她在梦里直发抖。哪个时候,理科成绩好,才能成为同学羡慕的好学生,而文科再好,在班上也抬不起头来。记得一次她得了全初三国文阅读检测第一名,老师用一种很惋惜的口吻说:"可惜呀!国文那么通,怎么物理就那么不通呢?"

  席慕荣中学时代的美术绘画就达到了令同学们叹为观止的地步,二十年后还有人能因为她的画而记得她的名字,记得她画满画儿的数学课本,她这些亲身经历和深刻的体验使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教育工作者不应该用一种尺度来衡量学生,不能用一个模子来塑造学生,应该允许学生们有自己的个性发展空间,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宽松地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顽强的学习品质。

  应该说,在那个年代,"应试教育"已害人至深。像席慕荣这样有文采和艺术天分的学生,差一点被老师的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而扼杀了发展的空间,那么如今全面综合评价一个学生是多么的开明和公正,具有人文性啊!回首往事,历史的巨轮转瞬之间,已辗过了几十年,教育理论的落后,还要引发多少的无奈呢!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深思吗?

  席慕荣还在《美术教育》一文中,明确地指出"其实美并不是一幅单纯的画画儿,上美术课也不是只是画画儿这么一种单调的方法,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柔软而敏感的心,透过这颗心她才能充满自信地走进这个世界,领略和欣赏生活中种种奇妙有趣和美丽的现象,美术课的真正内容,其实应该是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通过创作或欣赏的过程在内心产生欢愉和自由的感受,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班孩子中没有一个是牺牲者。因为,让身体健康的活着,和心理健康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

  席慕荣在这篇散文中反复强调,教师要端正教育的出发点,方向和运用正确的方法,使教育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她在美术教育方面的理念,在今天的其他任何课程教育中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教学的随笔】相关文章:

教学的随笔04-06

教学的随笔03-22

幼儿教学随笔03-04

地理教学随笔03-03

优秀教学随笔04-11

教学随笔范文04-09

美术教学随笔04-10

幼儿教学的随笔05-09

我的教学随笔04-04

小班教学的随笔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