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随笔(通用2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随笔 1
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李法澄眼里含着泪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头,没事啊。于是我有耐心的对她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
李法澄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李法澄擦干眼泪,哄她躺下后,我在她耳边说:“老师就是法澄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李法澄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李法澄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李法澄高兴地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兴奋了,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
就这样,用自己的行动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行动,表达出对孩子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教育随笔 2
年近三十,是该收心养性、慢慢显露出成熟美的时候了。然而走进一年级的课堂,来到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身边,我的心又重新年轻起来。
别看一年级的孩子只有6、7岁,一副什么也不懂的样子,但实际上孩子们幼小的心里也开始有了他们的判断:音乐老师最漂亮,自然老师最爱笑,体育老师个子最高,英语老师最温柔,数学老师最聪明,语文老师管得最多。一周下来,常常在早晨听到孩子三五成群在一起议论,我的心里猛然一惊:如今的孩子果然了得!于是,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想想班中的孩子还拖着幼儿园时期的一脸稚气:有的上上课,脚丫子搁到桌上去了;有的靠在椅背上能睡着;有的眼盯着一个地方,愣神了;有的提醒他好多次,却依然对我的话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急得我干瞪眼睛只蹬脚,也无济于事。
怎样让孩子早日过渡到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呢?我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想想也是:一个小孩子,从以玩为主的幼儿园一下子来到以学为主的课堂:并且要时刻面对一块黑乎乎冷冰冰的黑板、几个干巴巴的生字、一个灰头土脸的老师,读啊读,说呀说的,有什么乐趣可言?但我太在乎孩子对我的看法了,太希望孩子们能快点喜欢上我的课了。于是我利用周末去文具用品商店买来了记号笔、水彩笔、彩色纸,画几条小鱼剪下来,反面贴上磁铁,正面订上生字。
当我把订有生字的小鱼贴在黑板时,小朋友们一下子兴奋开了“多可爱的小鱼啊”“我喜欢绿色的”“我喜欢小黄鱼”。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孩子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一群小鱼,他们身上都背着生字宝宝呢?我们学小猫去钓鱼吧!”小朋友们一听,个个摆好整装待发的`架势,纷纷争取钓鱼的资格,特别是看到别的小朋友钓到一条鱼,而我说:“祝贺你,你可以回家烧香喷喷的清蒸鲳鱼吃了!”小朋友的更是急切地希望自己能上台钓一次鱼,而没被选到的小朋友却遗憾得要命!其实,这就是前几天小朋友最不喜欢的“读出词语并组词”的环节了。换了一种形式,多了一点童趣,孩子们的兴趣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更令人吃惊的是,小朋友上来“钓鱼”的表现,个个都很棒,声音响亮,回答正确,连平时一直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的那些小朋友也表现十分出色,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朋友为了能钓到鱼,他们在之前的学字环节也更加认真了。看来,培养刚入学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多一点童趣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看看什么地方还可以更加童趣一点,符合这一时期孩子们的特点呢?我又制作了几朵七色花、几辆小车子、几座形态各异的小房子,甚至把做出了手掌房子、葫芦房子、kitty猫房子,看得孩子们惊叹不已,直佩服我做老师的厉害!于是,小朋友们喜欢组词了,喜欢造句了,喜欢记字了……当我看到班级里几个以前不认真的孩子开始有兴趣的时候,我真感到高兴!原本茫然的心一下子得到了安慰。
除了在教学形式上儿童化之外,我还积极尝试在教师的语言方面更加贴近这一时期的孩子,甚至有时学上几句孩子的话,配上他们特有的动作,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我上下午的语文课,而且一连又是两节,加之天气炎热,孩子们个个一脸倦容。我上的课文是入学准备第8课《快乐》。在这种情形之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快乐”呢,并“快乐”且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灵机一动,说道:“小朋友,告诉你们,我可是远近闻名,大名鼎鼎的‘问不倒’老师,你们信不信?”小朋友们一听,顿时脸上有了神采,几个调皮鬼马上回答:“哼,不信。”“不信啊,那今天你们就和我比一比,看谁先把谁问倒?”“好啊,谁怕谁?”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起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就前一课的生字提问,来考考我这个“问不倒”老师,我还故意答错两题,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几个问题下来,小朋友马上得到结论:你来问,我来答。问问答答真快乐。(第8课的课文内容)这样在快乐的氛围中,既复习了前课,又自然地感受了新课,同时,师生的关系较之以往更平等、也更融洽了。
两周的教学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周五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你们喜欢我这个‘问不倒’老师吗?”小朋友们说:“音乐老师最漂亮,自然老师最爱笑,体育老师个子最高,英语老师最温柔,数学老师最聪明,但你这个老师最有趣!”哈哈,我喜欢做个有趣的老师,喜欢做个老了也满怀着“童心”的老师。
教育随笔 3
在我班里,早上家长送孩子入园时通常会这样问我们:“我家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怎么样?”有时我们会这样回答:“其他方面都还好,就是胆子小了点儿,表现欲望不强!”确实,不少幼儿在日常生活、班级活动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现出“胆小”。
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其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消除这个障碍,帮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有必要重视起来。班里的孩子表现出种种不勇敢的行为,比如大型玩具不敢上,犯了错误不敢承认,老师一批评就哭鼻子,不敢在集体面前说话、表现。当然孩子对某些事情有种天生的恐惧,但除此之外,还会因为不愉快的经验、陌生事物等产生不良的情绪。
另外,幼儿的“胆小”还与他们的自信心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一事物缺乏足够的自信而产生畏惧心理。这一点在幼儿身上有现实例子,他们会因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确信的答案,就不举手发言,觉得自己做不好而放弃许多自我表现的机会。针对以上分析,我认为关键是要找出孩子“不勇敢”的根源,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主要应从改变家长和老师等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开始。因为,幼儿自我评价的最初形成主要是受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评价的影响。另外,胆子也是练出来的,成人多鼓励、多促进,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每一个“胆小”的孩子都会变得勇敢起来,变得更加自信!
教育随笔 4
每当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老师,他打我这里了;……”,回头想想,孩子们确实长大了不少,能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但还是有不少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勇敢面对问题的小朋友。
对于这一现象,我也有一些见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造成这一现象,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在许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母的工作关系,孩子往往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在育儿方面都会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易溺爱、放纵、“言听计从”,特别是老人家生怕孩子碰伤了,难交待,怕孩子的父母会怪责,所以更限制和溺爱幼儿,使幼儿的依赖性比较强,性格比较内向、胆小。这对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不妨试试做一个“懒”老师。这里的“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懒”,应该是对教师目标的把握、时机的选择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帮助,但并不是当幼儿一要求马上就给予。当幼儿跑来告状时,教师应当首先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你试试自己解决!”“你和他商量一下该怎样办!”不是太严重的事,老师都不要插手,让幼儿自己解决。无论解决后是怎样,事后教师都要给予孩子教育和指导。如:幼儿一起玩时许多时候都会发生纠纷,“老师,她抢了我的玩具。”这时如果老师马上帮孩子出头就会让她产生依赖。很多时候我会这样说:“那你们两个商量一下该怎样玩这个玩具吧。”把问题扔还给幼儿。如果他们解决不了那两个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到收完玩具后再把他们叫到跟前了解事情的经过再教育一下。当你观察后发现,孩子确实是遇到了问题,也不必急着帮他解决,而应该指导他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老师的提示策略指导可以多一些,问题还是应当留给幼儿。
通过教师的“懒”、鼓励和教育,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会渐渐长进,告状也会少,还可以从中学会包容。
教育随笔 5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与时俱进。在幼儿教育中,自认为我是一直尊重幼儿的潜能,尊重幼儿的个性,能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
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有了深刻的反思。下午,我班一个孩子在外面走廊里发现了半个馒头,看样子是中午的,于是我在班级询问,没有人承认。此事让人头疼呀,然后让孩子们围圈站,我说:“如果你现在承认说明你是诚实的孩子,老师不会责怪你。”但是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我便一个一个询问,让孩子们看着我的眼睛回答,最后还是没有查到。我怎么也想不通,猜不到,觉得自己对他们已经很了解,看眼神可以分辨出来的,但是...于是我相信不是他们而是隔壁班,我拿着那个证据去了隔壁班,也没有。很失落地回教室,这时在教室门口傅英豪靠在桌子旁摆弄衣物,我又随口问道:“这是你丢的`吗?”他看着我小声说:“不是。”我又问道:“真的?”然后我看到他留下了眼泪,承认了。我问他为什么刚才不说,为什么不主动承认错误,他哭着说:“我怕别人笑话我...”
瞬间我感觉自己错了,不该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他们已经长大了,更在乎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于是我承诺不再提这件事,不会让他成为大家的笑话。今天也给我上了一课,但愿以后不会再出现了。
教育随笔 6
在幼儿园里,一个班集体的形成、班级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同一个班里的几位教师彼此配合。班里几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工作责任感、工作能力等都会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果。
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匆忙间我忘记拿特地为教学活动准备的`红色小布袋了。正当我想拿其他颜色的小布袋代替时,孟老师却悄悄地把红色小布袋递过来,帮我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孟老师是一位很负责的搭班老师,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的教学活动就不会这么顺利的开展了。这次意外越发让我觉得,大家的合作是班级管理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啊。
教育随笔 7
教育随笔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总结和有效的反思的载体,它记述的是自己做过的事情,诉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解决的是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自身宝贵经验财富的积累,是自己感性行动和认识沉淀为理性谋略的内化过程,它来源于实践,同时又知道自己的实践,从而使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客观、智慧和高效。
但平日中经常听到有的教师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或是一写文章就头痛……其实如今的教师心理压力大是谁也无法否认的真相,但我觉的这不应该成为不能写教育随笔的原因,因为教育随笔恰恰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帮助我们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写教育随笔千万不要写居高临下的.惟我独尊、不写正襟危坐的师道尊严、不屑煞有介事的虚张声势。
随笔就是信手涂鸦、手写我心、畅所欲言、任意挥洒,只要我们把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把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即可,不要过分去强调逻辑,也不必十分讲究文采,只要是我们自然感受的流淌、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即可。需注意的是:随笔不是单纯的实录,它包含着我们对教育实践的思考,也就是说实践是教育随笔的源泉,思考是它的灵魂,只有我们在实践中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考,我们写的随笔才更有力度和深度。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生活,随笔素材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成功了,可以写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的收获在哪里?面对失败我们冷静思考,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我们因幼儿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而发现某种悟性与启示,这都是一些好的随笔题材。
当我们把写教育随笔当做教育生活中的一部分时,我们就能有意识的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反思生活,教育随笔也就成了我们的心灵窗口、灵魂的寓所,我们也会在教育随笔中不断成长为一个有独到见解的教育者。
最后让我以这样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文章: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随笔提高才气,教育随笔是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教育随笔 8
学校正在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推广普通话成为了工作的重点。办公室里,“老师,请讲普通话!”教室里,“同学,请说普通话!”的提示语格外醒目。星期一的朝会课上,我兴致勃勃地对孩子们说:“从今天起,老师希望我们二(5)班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来说普通话。”立刻有孩子发问了:“普通话?啥子叫普通话?”我耐心地告诉他们:“我们平时看电视时,播新闻的叔叔阿姨们说的就是普通话。平时老师讲课、同学们回答问题说的也是普通话。”“哦,我会说,我会说!”“洪老师,你教我们吧。”“那普通话好听吗?”“好听好听!”“嗯,孩子们,我们在课堂上,要说普通话;在与外地人交流时,我们应说普通话;在朗读一篇课文时,更要说好普通话。那么为什么要讲普通话呢?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各个不同地区的语言或多或少有些差距。我们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而我们一旦出门,便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不能与人交流,更不能与人沟通。这时,如果我们都讲一种在我国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那么,就不会与别人因语言不通产生误会,耽误做事了。而这种共同语言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言规范的普通话。’”看着孩子们兴奋的表情,我继续说下去:“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进学校就开始说普通话,好不好?当然啦,老师要带头说,谁也不例外,包括教你们数学的易老师哈,如果谁违反,我们就罚他表演节目。你们同意吗?”“好!” “好!”“同意!”听到孩子们响亮的回答,我满意地笑了。
下课铃响了,和孩子们说了再见,在临出教室的'一刹那,我突然想起了该收家庭作业,于是,一句四川话脱口而出:“各组组长把家庭作业收起,抱到办公室里来。”话音刚落,下面的孩子就嚷开了:“洪老师没有说普通话,要表演节目!”我一伸舌头,糟了,快溜!孩子们见我要跑,一下子都围了过来,有的拉住了我的衣角,有的抓住了我的手,还有个小调皮干脆用手抱住了我的腿:“洪老师要表演节目了,洪老师要表演节目了!”教室里象炸开了锅。我看这架式,看来,今天不表演不行了,但时间又不允许。于是就和孩子们商量:“老师说话算数。等今天中午有空时,一定给你们表演节目。现在,先准备下一堂课吧。”孩子们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这才不情愿地松开了小手。
让我啼笑皆非的是,上午每一堂课下来,都有孩子拥到办公室门前,探进小脑袋:“洪老师,你什么时候给我们表演节目啊?”演就演,为了推广普通话,我就做个表率吧!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中午,2.5班教室里传出了还算悦耳的歌声和阵阵掌声,是谁在表演呢?我不说,你也知道。
教育随笔 9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呢?
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天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闻起来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说着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又说“那谁来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我刚说完,好多小朋友都争着要回答,飞飞说:“老师,我妈妈说多吃蔬菜就会不生病,还会更聪明。”小茹说:“吃蔬菜会变得更漂亮。”“哦,是吗?那还有谁也喜欢吃蔬菜呢?”“我!”“我!”
在我的鼓动下,大家的热情高涨,就连几个不爱吃蔬菜的小家伙也乐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应求,而且小朋友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饭也多吃了。
从此,在每次吃饭前,我总是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吃饭中的乐趣吧!
教育随笔 10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孩子们之间肯定会有很多矛盾,因为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而小班的孩子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的独立性较差,但自私心理强。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些小事动手,对他们进行友爱教育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对于活动不认真或理解本事差的幼儿,我们教师的态度是批评多,鼓励少,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一种被关爱的情感。这样,孩子们积极性会降低,以后也就更赶不上其他孩子了。不管孩子表现怎样,他们都是纯真的.,不懂得受约束。所以我们应当给孩子们更多的爱和关注,让孩子对教师有一种爱,这样才能够和孩子相处的更好。
被孩子们感动从这时开始
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落下了一上火嗓子就发疼、肩膀也酸疼的毛病,疼起来时我自我经常转动一下脖子,捏捏捶捶那酸疼的肩膀。
一天,我到班内听课,坐久了,下课后自我用书本在捶我发疼的肩膀,正在玩耍的晓云看到了很高兴地走过来给我捶肩膀,说:教师,你肩膀疼吗?我给你捶捶。但孩子太小,小手太小,根本不会捶。这时,又一个男小朋友看见了,走过来说:不是这样捶,这样捶不管用的。又转过身来用很甜的声音说:教师,我劲大,我会捶,我来给你捶捶吧,我爸爸下班后经常让我捶,还表扬我捶得很好呢。我听了,开心地笑容挂在了脸上。这时,其他孩子也围拢来,你一言,我一语:教师,我会,我妈妈去棚里干活很累,我也帮妈妈捶过。教师,我给你捶吧。
我忽然发现孩子们是多么可爱呀,感恩之心在他们的幼小的心里已生根发芽,心里一阵阵发热,感觉肩膀已经不疼了,我被孩子们所感动,也从这时开始了
教育随笔 11
国内外教育均表明: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强加于人的,而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自我学习的动力,。而学习活动则把激发学习兴趣,探索意识,培养学习能力为最高的学习目标,活动过程强调以实际的载体让幼儿操作。对幼儿来讲,数字是枯燥的符号,如何将枯燥的符号变成有趣的形象让孩子乐意接受。我以洋泡泡为载体,做以下尝试。
我拿了一大堆长形的洋泡泡进教室,小朋友们叽叽喳喳的囔开了,“老师,这是发给我们的吗?”、“老师我可以拿一个吗?”、“老师这有点像小棒”,面对他们如此高涨的'热情,我暗自得意,这就是我要的效果。“别着急,每个小朋友都有”,我把手中的小棒一个个发给他们,然后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下了“0、1、2、3、4、5、6、7、8、9”十个数字,“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用这根棒变魔术,魔术的名字就叫作‘数字魔棒’”,我举起魔棒问小朋友,这象什么?
“孙悟空的金箍棒”、“火腿肠”、“竹杆”,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说了很多,“对!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你们看还象什么?”我指向黑板上的“1”,“哈哈,一个1”,“对,你们睁大眼睛看好,我要变魔术了”,说着,我把魔棒一折成“7”字形,看看现在变成什么了?你们可以在黑板上找找,“老师老师,在这儿”,“对了这是7”,“老师,我也会了,你看我的是绿7”,倩倩边说着边拿着魔棒开始演示起来,一下子教室里充满了洋泡泡的声音,接着我又把7变成了“3”、“0”,把“3”变成“8”,小朋友们可高兴了,摆弄着自己手中的小魔棒,变着各种数字争相请我去欣赏他们手中的成果……诚然,在孩子们的眼中数字是枯燥的符号,而如何将枯燥的符号变成有趣的形象,让孩子们乐意接受,这是相当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应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能动性激起其探索的欲望,远比掌握数的知识要重要的多,于其让小朋友死记硬背,不如轻松有趣的让孩子们通过操作将形象和数字联系起来,引导他们思考,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新想法,在创造性方法的运用中获得知识。
教育随笔 12
我们大班的孩子们都特别喜欢画画,每次当我说:“我们一起画画好吗?“孩子们就会高兴的跳起来。因此我每天都会给他们挤出一些时间来交他们画画,做手工,剪纸等教育活动。
这节课我们的教育活动主题是:<<飞舞的蜻蜓>>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好了如何启发幼儿。教学过程是这样的:你们都认识哪些昆虫?而且通过一个谜语引发他们飞舞的蜻蜓会像什么?:谜语是这样的——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他内行。谜底(蜻蜓)。那么小朋友们你们告诉老师你们喜欢蜻蜓吗?大家一口同声的说道:”非常喜欢。“然后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蜻蜓,它是由头、胸、腹、和一对美丽的翅膀组成的。然后又讲解了蜻蜓的基本画法和和翅膀颜色的搭配以及飞舞方向的不同。然后我给大家放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蜻蜓》,让幼儿再优美的音乐中学画蜻蜓,感受蜻蜓在不同情景中的飞舞动作。不一会我们大家就画好了各自不同的蜻蜓。小朋友们把自己画好的蜻蜓做成蜻蜓头饰,我们又开了一场小小的”蜻蜓的舞会“。
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为什么我总是想着让孩子们按照我的想法与要求去做呢?为什么不去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呢?于是,我决定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材料、分组,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孩子们都积极的动手画起来,在近25分钟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都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在完成之后,拿着自己装扮的作品与小朋友共同欣赏、介绍。与不同情景下的表演。有《有池塘上飞舞的.蜻蜓》《花丛中飞舞的蜻蜓》《要下雨了,蜻蜓在飞舞》《蜻蜓舞会比赛》等。
通过这节课我感觉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五颜六色的。多给孩子留下一些空间给他们创造空间的机会,让他们也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才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不是吗?
各位家长和老师无论是在家还是在课堂上请大胆的将你信任而支持的目光投给孩子们吧,你将获得一份惊异的收获。
教育随笔 13
我们班的孩子十分热衷于建构区的材料,每每区域活动时间那里总是客流不断,平日里短短的过渡时间,孩子们也总要去摆弄、欣赏一番。男孩子喜欢搭建不一样款型的军事武器、建构各种堪比著名建筑的建筑物,女孩子则偏爱搭建无所不能的魔法棒以及能够捕捉美丽瞬间的照相机。
在开始玩之前,他们会为自我的创作“储备”足够多的材料;在玩的过程中,专注于两手之间的作品,完全不在意自我是蹲着还是席地而坐。我常常会被孩子强大的兴趣和专注度所折服,可是问题也由此产生:孩子们过于的专注常常忽略自我在搭建时碰掉的玩具、急于把作品移至展示台却忽略脚下被踢开的积木。在结束活动的时间,孩子们为了保护自我的作品都不舍得离开展示台附近,根本就忘记了还有积木被遗留在建构基地上。“不是我玩的”积木便由此产生。
当应对如野花般零星在地的积木,我们很难再辨识出这是谁拿到那里来的,如果问“是谁玩的”,得到的答案无疑是“不是我玩的”,所以这样的查案似的问题基本是过场话!前期,我们的策略是要求“但凡进入建构区游戏的幼儿都要一齐收拾”,但时间长了,便发现每次在那里收拾的总是几张同样的'脸孔,有时甚至他们没有去玩过,也会因着“喜欢收拾”而进取的加入其中,而一些真的玩了却不想收拾的孩子便理所当然的不收拾了。对于此能够看出随着孩子的成长,收拾问题是有着不一样原因的。那些“喜欢收拾”的孩子多半是基于小班时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以及满足当下被教师认可而获得成长满足感的心理需求,而那些不收拾并推脱说“不是我玩的”孩子,一是因为他们收拾物品的习惯没有养成,二是因为他们在对物品的归属意识上很明确,如“这不是我带来的玩具!”三则有可能是他们职责感的萌芽相对晚些。由此,我所想到并实施的策略基于“行为后果法”产生的——把没有被收拾的玩具送走!目的是让幼儿感受不收拾玩具,玩具会越来越少,以至于不能玩充分玩的后果。一些敏感的孩子很快就了解了教师行为的目的,表现出不舍之情,但一些男孩子更关注教室里还有几箱玩具,这一点也体现出了幼儿思维方式的差异。所以,我意识到这一行动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来进行!接下来,我期待着孩子们良好行为的出现,能够有多一点对团体物品的职责感!
教育随笔 14
今天我上课,活动的内容是“风的秘密”。课的开始部分,我带领孩子们到户外寻找风、感受风,孩子们在摸一摸、抓一抓、试一试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风是看不见、摸不着、能感觉到的,看到孩子们那么专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我讲的更有兴致了。
课的'结束部分,我提出了问题“小朋友,谁能告诉我,风有什么好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议论纷纷:“老师,风能把风筝送上天。”“老师,风能吹干衣服。”“风还能帮助植物生长、风还能吹动船帆,使船跑的更快------”王小朋友的手举的最高,我便让她来回答“老师,风能把垃圾吹走。”我的脑子在加速转动,王瑜这个答案的确是正确的,很有创新意识;但是垃圾被风吹到另一个地方还是垃圾呀?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来处理。我赶紧说道:孩子们,刚才王瑜小朋友的答案,恰好又给老师和小朋友提出了问题:“垃圾如果被风吹走,无论吹到哪里还是一堆垃圾,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办?”又是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是有一个答案得到了孩子们的一直认可;那就是——随手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箱里。
教育随笔 15
犯错误的孩子也很可爱 张宇是个活泼的孩子。由于父母管理不善,他形成了自以为是的性格。他经常和孩子们闹事,然后他不得不“先起诉恶人”。孩子和老师都不喜欢他。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我坚信,如果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就必须有所改进。
在接下来的几次活动中,他开始抱怨。我请他说够了。当时,我没有发表声明,对他进行了冷疗。当他的兴奋消退,注意力开始转移时,我叫他过来清楚地指出他的错误,然后联系他的父母,请他们配合老师指出他的'错误,这样就切中要害了。慢慢地,张宇变了,变得更加聪明、顺从和理智。
我很高兴看到他的变化。是的,这孩子天性不错,但他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将来,他会得到其他孩子的友谊,会比以前更快乐,我也会有成就感和快乐。
教育随笔 16
情景重现:
今天的玩梯子活动中,我发现了幼儿越玩越有趣,越玩越有新花样。
其中陈佳佳一组聚集了很多的小朋友,远远地就听到他在那边喊“红灯停、绿灯行”的口令,我走进去一看,原来他用竹架子交叉地在地上摆成了十字路口的模样。他站在交叉路口的中间在“指挥交通”呢!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适时地进行了指导,我根据他们一组幼儿衣服的颜色,叫了刘邈和鲍以乐来当交通指示灯,绿色的陈民昊当绿灯,鲍以乐当黄灯,刘邈当红灯,看着他们有模有样地指挥来往的.小朋友,非常有趣。
另一组搭建“我的家”的幼儿也很多,用竹架子分开搭了一个“家”,上面用竹架子当屋顶,一排排的“房子”非常别致有趣。三五个小朋友在走来走去“串门”,坐在小小的“家”中,他们很开心,还热情地邀请我去“家”里做客呢!
策略调整:
本身我们开展的就是情境性户外体育活动,而今天的活动中幼儿能有和同伴一起共同创造出这样一个个丰富而有趣的情境是本次户外游戏的一个亮点,也是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
不管是“按交通灯过马路”还是“我的家”都是幼儿根据生活中已有的社会经验来进行创设和游戏的,充分凸显了活动的情境性、趣味性。幼儿在这样有趣的氛围中才能学得更多更快,也学得更开心!
教育随笔 17
11月24日下午,我校组织班主任前往浦江县黄宅初中考察学习学校德育工作。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门口“超越自我,润泽生命”八个大字,特别是后四个字“润泽生命”,多么诗意,多么本真。生命至上,一切的教育都是让我们的生命更丰盈更有价值。
校园里有岩石公园,有月相公园,有气象站……“科学之旅”内容丰富多彩。
在他们温馨的“聆语轩”我们聆听了费建笑、黄晓庆两位优秀班主任和政教处黄建军主任的报告,让我们深切地感知到黄宅初中领导、班主任是真正用心地去做德育工作的。斑马线进校园,问题学生演微电影,实实在在的家访……润泽生命的理念落在每一个细节中。经过参观和交流,我们被该校鲜明的德育特色工作所吸引,为该校有心、用心、细心、真心、爱心做好德育工作纷纷点赞。黄宅初中“顶天立地”的德育特色、典雅别致的校园文化,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之一,“本”指事物的根,世界万物万事中,“人”才是根本,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现代教育赋于我们新的内涵。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生涯中的很多往事都已渐渐淡忘,但有一件事却总是无法忘却,它对我产生宽容的教育理念,体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得是前年,一位学生上课打瞌睡,我走过去轻轻地唤醒他,并提示他小站一会儿,自以为这是好心,帮他赶走瞌睡,而他却与我对立起来。对此我很生气,大声呵斥道:“你不听就出去!”他头也不回地走出教室。事后他给我承认了错误,并说明事情原因。通过对事情真相的了解以及他对此事的看法,对我震动很大,我对此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作为教师,见到学生未能按要求听讲,由此可能影响此课时学习的质量,甚至可能影响今后本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内心很着急。虽然出于好心,提醒他不要打瞌睡,但是方法可能不得当,少了一点爱,少了一点宽容,少了一点“以人为本”,传统不平等的师生观念深深植入我的脑中。通过交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
面对当今教育,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突发事件,会给教学带来消极不利的影响。我认为化解教师在教学上的被动局面,出路只有一条,做到换位思考,伏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培养教师宽容的心态。教师应该多一些宽容,有宽容就有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化解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危机,进而使它转化为教学契机。
总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宽容,用宽容来破解尴尬,这就是“以人为本”,因为宽容是一种无声而有力的教育,换来的必是教学的双赢。
教育随笔 18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她学习成绩平平,也没有精湛的才艺特长。记得有一年过春节,班里很多孩子到我家做客,饭后当别的孩子高谈阔论时,她却一声不响地收拾桌椅、餐具、打扫卫生等琐事。还记得有一次班会我让每个孩子谈自己的理想,其他孩子都说将来要做钢琴家、演员、董事长、电视主持人等,她却说将来要做幼儿园老师。之后,我和女孩的父母提及此事,他们觉得有些尴尬。
可是班里有两个男生起了争执,大家都无法劝解时,这个女孩却用猜硬币的方法解决了争端。去旅游的路上堵车,车上的孩子们开始烦躁,也正是这个女孩用一个个笑话,让大家安静了下来。下车时,很多学生都感激的拥抱了她。
每次考试,女孩的成绩都是中等。不过,有一次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出了一个题目“你最欣赏班上那位同学?”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了这个女孩的名字。(故事,为了告诫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教训,人们还编了一首歌谣: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马蹄;坏了一只马蹄,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歌谣,代代相传了数百年。它歌咏的是一段真实却又无情的王室争权杖的'历史。
两军对垒,旌旗猎猎:战马萧萧,锣鼓铿锵。查理三世气宇轩昂,手挥长剑,一马当先,主动出击,千军万马是紧随其后,而对方是节节败退,不远处是一片辽阔泛着寒光的沼泽地。
胜利女神的微笑已经偏向了查理三世,突然,战马一个趔趄,查理三世跌翻在地,众官兵误以为统帅中箭身亡,顿时军心大乱,慌作一团。处于败势的亨利伯爵乘势大举反攻,在阵前生取查理首级,不仅化险为夷转败为胜,而且从此将英格兰置于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
原来,决战前夕,马夫在给查理三世的战马替换铁掌时,发现少了一枚铁钉,一时寻觅不得,马夫便草率地将就过去了。谁能料到,那只少了一枚铁钉的马掌偏偏松了、掉了;马失前蹄,查理三世怎能不摔倒在地呢?历史无情,缺失了一枚铁钉,丢失了一个国家。
我曾对大家说过:绊倒千里马的不是崇山峻岭,而是柔软的青草结成的环。伏尔泰也说过: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古人不是也说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吗?可是,你们在学习中却常常在自己的“千里之堤”上挖掘一个又一个“蚁穴”,比如:在老师讲课时,你发发呆,跑跑神,画个小人,传个小纸条,或者给别人做个鬼脸等等,却忘了老师告诉过大家,“课堂是根”的道理,正因这些小动作使本应优秀的你成为平庸,与尖子生失之交臂!还有在写作业中不审清题,马马虎虎完成作业。有错题不及时订正,不写错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作业是魂!”如此下来,不难推断出你们的“千里之堤”最终会因为这一个个“蚁穴”而在考试中垮塌?
孩子们请记住这句话:“小就是大,大就是小”,因此,希望大家认真做事,真正明白什么叫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教育随笔 19
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来的,森林因为容纳了百鸟才有了悦耳的声音,大海因为容纳了大川小溪才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能容纳更多的东西生活才有乐趣,对于这群被家长们宠坏了的“小公主”“小皇帝”们,这种培养格外重要和迫切,否则将来步入社会,很可能四处碰壁的。
今天,第N个孩子欢欢一连气鼓鼓的向我走来,“老师,老师,刚才源源打我。”之后,我就被欢欢拉到了盥洗室“造事者”源源的身边。
经过他俩的一番唇枪舌剑和目睹者的耳边轰炸后,我终于弄清了事实的真相,原来盥洗室比较小,但是人又多,有点挤,结果源源不小心撞了欢欢一下,作为老师的我当然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难免回发生碰撞,如:碰到了手臂、撞到了胳膊……事情并不大,也不会很疼,最重要的是孩子们不是故意的,为了让欢欢了解事实的'真相,化解他们的矛盾,
我先问欢欢:“你撞疼了吗?”
欢欢说:“不太疼。”
我又问源源:“源源你为什么要打人呀?”
源源说:“我没有打他,里面人太多了,我不小心撞了他一下。”
我又问了几个孩子,他们都说源源不是故意的,我对欢欢说:“原来是怎么回事啊,人多吗总会不小心碰到的,欢欢不要太在意了。”
但是,欢欢还是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于是我明白对于从小就任性惯了的孩子,他们一直处在自我为中心的位置,很少会体谅别人,而上述事情在集体中生活是很难避免的,这就需要孩子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
于是,我组织全体幼儿,将刚才的事情编成一个故事讲给他们听,结果孩子们的反应比较激烈,我问:“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结果另我大吃一惊,大部分孩子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会向老师告状,一部分孩子则采取私下解决,回敬人家一下,只有个别孩子觉得别人不是故意的,就不采取任何措施,孩子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更使我觉得“宽容”教育的迫切性,于是我及时肯定了第三种幼儿,让所有的孩子知道在集体中生活,发生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今天别人不小心碰了你一下,明天你也有可能撞人家一下,在别人不是故意的情况下,不应该斤斤计较,告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打人是不文明的,不会体谅别人,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体谅,自那以后,告这种状的孩子少了很多,在盥洗室时也变得井然有序了,他们会注意尽量不去碰撞别人,即使被别人碰撞了一下,都在“对不起”“没关系”“以后要小心”中化解了。
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来的,森林因为容纳了百鸟才有了悦耳的声音,大海因为容纳了大川小溪才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能容纳更多的东西生活才有乐趣,对于这群被家长们宠坏了的“小公主”“小皇帝”们,这种培养格外重要和迫切,否则将来步入社会,很可能四处碰壁的。
教育随笔 20
小儿子Sean明天就要为他的小学生涯提前做placement了,因为有了大儿子在选学校上的参照,对Sean这次的“择校”我已经驾轻就熟了。但想起两年前刚回中国为他挑幼儿园的经历,那绝对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我也在其中又悟出了中西方在幼儿教育上很大的区别。记得当时我为了给小儿子找到合适的幼儿园,曾四处打探,经过一次次地参观比较,我直观觉得国内传统的幼儿教育太过“居高临下”,不论是理念还是老师,总被“权威”的光环笼罩着;相比之前儿子所受的西方幼教,他们走的则是“人性、人情路线”,处处透着“互动”的气氛。
老师的权威VS朋友式的互动
先说国内的幼教老师,虽然她们讲起课来很亲切、也很生动,听课的孩子们也喜欢。但是讲课时,老师总是鹤立鸡群般地站在一群正襟危坐的小朋友中。这生生地就拉长了老师与孩子的距离感,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一定要听老师的话”。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独立及思维发散的能力。
而在西方,老师更多的是作为小朋友的大朋友。记得大儿子在纽约上幼儿园时,家长被鼓励与孩子一起早到半小时,在教室中自由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走进教室,你一时间很难分辨这是教室还是活动室,小朋友四处“游窜”,老师则“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段时间也是儿子向我献宝的最好机会,他会拉我去看他昨天搭的一个沙盘图形,读的一本好玩的书,或随手涂成的一幅画。他们每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存物箱(cubby),让小宝宝们养成习惯去管理自己的物件。
小朋友最喜欢的是CircleTime(围坐活动时间)。这时,老师和宝贝们围圈坐在地板上,大家会一起是唱儿歌,读2-3本故事书,做1-2个游戏。其间,老师会细心观察,如果孩子对某个环节失去了耐心,那么就会立即跳到下一个游戏。老师的教程总是灵活机动的,总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先。
而西方幼教中的午餐时间也非常特别。像是个大派对,老师会像朋友一样和宝宝们一起坐着吃饭。对待宝宝们手叉并用,老师也不会为难或训斥,因为老师明白每个孩子生理心理成长的进程可以参差不齐,快慢不一的,要给每个孩子自然成长所需的时间。
权威的教具VS互动的玩具
记得大儿子Ian进入小学一年级后,我去送他上学,总会在教室里逗留一下。他的教室中间会放着一堆buildingblock,比一般积木要大,很光滑的原木表面。学期的'主要教学都与buildingBlock游戏相关,老师则会旁敲侧击地把数学、空间、长度等初级概念慢慢通过block游戏概念来植入宝宝的小脑袋中。因此,在学前班或初小教学都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引导出抽象概念。比如,讲倍数的概念,老师会用block来游戏,一边是三块积木,一边是六块积木,六块的积木就比三块的积木长高一倍。
国外幼儿园也非常注重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他们会在教室的一旁设有一个readingcorner,摆放着各类图书,老师会挑一本书作为本周的阅读物来与大家分享,但每天集体阅读时间不会持续很长,宝宝会有相对较长的自由阅读时间,去选择自己爱读的书。有时,老师也会与个别孩子们一起读某本书,以了解个人兴趣。
在国内的幼儿园,我看到老师会更多地用识字卡片,描文本等做教具,而且大部分的玩具都好像披着“教具”的外貌。老师很多时间会拿着“教具玩具”在问“这是哪个数字啊?这是什么颜色啊”宝宝们听到的是老师自上而下的权威地教条教育,缺乏互动交流。
权威的打分制VS互动的亲子项目
在国内,分数历来是高悬在小朋友头上的一把厉尺。用它来衡量孩子的优劣,丈量孩子的前途。现在,打分制更是提早被用在了学龄前儿童身上,幼儿园都有了入园试,分门别类给小朋友考试打分。
在西方,无论公立私立,小学四年级以前都杜绝“打分”,也鲜有“回家作业”的。代之老师会布置一个小小的project,要求孩子回家与爸爸妈妈协同一起完成。比如,我儿子在上幼儿园时,适逢秋天老师就要求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一项保护树木的project。于是,我就带着儿子一起去捡落叶、树枝,然后回来拼装成一个装制品。而到了圣诞节,小朋友的project则是用手工制品装饰班级的圣诞树。对于幼儿,西方的教育理念是摒弃一切与应试相关的东西,他们推崇课本外的现实体验,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和集体协作力。
权威的分流制VS互动的错龄班
东方的教育理念喜欢对学生三六九等进行分类,小学就分流,精英班、差生班各自分门别类。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小朋友小小年纪就有尊卑观,自卑心理,或是清高离群。如错过一班,那就班班错。而在国外盛行错龄编班制。他们会把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家庭经济背景,不同文化和种族的孩子,按比例地科学化编班。西方教育认为小孩的生长如同植物一样,需要纯自然的相互弥补的环境,类似的经济、文化、性别、年龄背景对宝宝的生长是不利的,没有冲突与比较,孩子的世界观会变得狭隘。
幼儿在混龄班里可以熟悉各种社会行为,而且能够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品质。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时代里,混龄编班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大家庭中兄弟姊妹一起成长的感觉,也使孩子懂得礼让,懂得分享,使孩子们相处更加的融洽、和谐。
教育随笔 21
我觉得近代以来,中国有四个时期做父母是很难的,做儿女同样很难。
第一个时期是清末民初。在那个时期,清王朝在外忧内患的冲击之下,分崩离析亡于一旦。于是,某些知识青年就投身革命,以图救国,并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革命是要抛头颅、洒鲜血的,所以做父母的便成天为之提心吊胆。
第二个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许多父亲母亲,向我们的国家奉献出了他们的儿女。因此可以说,那是一个“心疼中华好儿女、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时代。
第三个时期是上山下乡时期。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响应号召离开城市、离开父母的呵护,去农村生活、劳动。
第四个时期,就是现在。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相比,我们经历了相当长、相当难得的和平时期,也是惟一把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并迫切地拿到桌面讨论的时期。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又善良,又正义,还是成功人士,最好还是受人尊重的成功人士。要培养出这样的子女,因素十分复杂,其中还包括机遇。
很多父母不允许儿女平凡。平心而论,许多平凡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们确实害怕儿女再平凡。其中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儿女也要结婚啊,住哪儿?父母工作大半辈子的积蓄,连一个北京五环以内两居室的首付都交不起。所以我个人觉得这种对于“平凡”的忐忑、惴惴不安,是最能被理解,同时也是让人心疼的。
另外,那些生活条件好的,也不允许儿女平凡。他们本能地认为,平凡就是平庸。为什么别人的儿女优秀,我的`儿女就该平庸呢?
平凡绝不是平庸。平凡可以平凡得很优秀、很可爱,甚至是可敬的。如果平凡就等于平庸的话,而平庸又是羞耻的话,那这地球上的60亿人口,我估计至少得有59亿人感到无地自容。
我是“草根”家庭出生的孩子。我们家住的房子又破又小,我住的那条街在当年被叫做“脏街”。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出门,父亲总要叮嘱我:“不要做坏事,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不要乘人之危。”
母亲对我的影响,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小心翼翼地刮面口袋上仅存的一点面粉,为家里人做疙瘩汤当晚饭。这个时候来了个乞讨者。母亲对乞讨者说,没有什么给你的,你也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喝一碗疙瘩汤吧!母亲把本来属于她的那碗给了乞讨者。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很深。
我的孩子上中学时,我给他画了一个数轴。中间是零,右面是正数,左面是负数。我告诉他,每一个人其实都在社会的数轴上。我们把负数这边归结为那些不幸的人、不幸的家庭。所谓负数,并不是对他们的否定,而是表示他们要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付出的努力会比常人更多。比如:有的家庭有病人,有的家庭先天贫穷。
我帮儿子分析,我们的家庭,应该在数轴的正数位置。但同时我又告诉他,他的人生应该从零这个点开始。而把自己今后的目标,定在这个数轴的哪个刻度上,是需要由他自己决定的。假设他把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人,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也许他会终日在一个问题上纠结:“为什么比尔·盖茨能做到的,我却做不到?”当孩子发现这个目标无论怎么努力都实现不了的时候,他就会感觉很沮丧、很痛苦。所以,这个目标刻度的位置,应该让孩子根据自己家庭的具体情况,以及他自身的特长与能力来划出。
我希望你大学毕业之后,用挣来的工资首先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然后你看那边还有小汽车。要是你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小汽车的话,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努力后仍然没有达到目标,那么街上的宝马、奔驰,你就把它当成风景,看一看就好。
有时候,进城打工的孩子会给我一种震撼。
有一天我去开门,我看到给我家送水的完全是一张少年的脸。我问孩子多大了,他说16岁。那么热的天,一桶纯净水有20斤,被他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扛上楼来,看着让人心疼啊!我又问他,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他说是计件发工资的。我说我家要是住在顶层呢?他说那也得扛上去。那样的孩子,干一天活,他们一定累得倒头就睡。他们挣的辛苦钱也一定舍不得乱花。有可能要寄回家里,给弟弟、妹妹当学费。
我建议父母们把这些打工孩子的经历讲给儿女听,并与他们站在平等的位置进行讨论。至少要告诉孩子,他们在现在这个年纪,是不用自己出去谋生,甚至要养活一家老小的。
许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会觉得很内疚。他们总在心里琢磨,怎么能给儿女更好一点的生活。儿子想要一双耐克鞋,妈妈拿出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给儿子买;儿子想要一个苹果手机,妈妈拿出一家人两个月的生活费满足他。凭什么给他买啊?父母这样纵容、娇惯孩子,父母是不是也有自身的问题呢?
在孩子幼年时期,家长要让孩子学习“善”与“智”,启发孩子动脑,鼓励孩子更多思考,让孩子学习宽容和理性。我的建议有八个字,那就是父母要引导孩子:知礼、达理、尚文、温文。知礼就是有礼貌;达理就是懂道理;尚文就是不要崇尚权力、金钱,否则一生痛苦、永无幸福感;温文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力量。
教育随笔 22
今天给孩子们介绍了可爱的小白兔,在引导孩子们了解小兔子“耳朵长、尾巴短”这一特征时,我趁机对孩子们进行了数学中的长短教育,并引导他们找一找教室中的长与短。孩子们兴趣很高,学的也很快,找到了很多长长的物体和短短的物体,例如:柳条是长长的,竹叶是短短的;电棒是长长的,直尺是短短的;老师的腿是长长的,小朋友的腿是短短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说“这个柜子长长的、那个柜子短短的;老师长长的、小朋友短短的……”
这时,我没有急于纠正孩子们,而是问他们:“你们平时看到个子高的人会说什么啊?”“哇,他的个子好高好高啊。”“对啊,我们会说他的个子是高高的,有没有人说‘这个人的个子好长好长啊’?”“没有。”“所以,小朋友应该说老师的个子是高高的还是长长的呢?”“高高的`。”“那小朋友的个子应该是什么?是短短的吗?”“不是,是低低的。”就这样,孩子们马上就明白了。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让他们会更加印象深刻,远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来的直观而深刻。
我继续介绍小白兔的习性,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突然,我看到邦邦(男)和一妹(女)都站了起来,然后两人面对面、额头顶着额头,相互拥抱,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们在模仿电视上成人的动作,因为之前我们班出现过男孩亲女孩脸蛋儿等模仿成人行为的现象,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与关注,当时我们就教育孩子们,如果喜欢其他小朋友,可以和他握握手、一起做游戏等,不要去亲她的手或者脸,因为我们的唾沫会携带一些细菌,这样做很不卫生,孩子们好像都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之后就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了。今天看到这个情形,我想到的就是马上制止。但是,有了上次轩轩午睡事件的教训后,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一边讲课一边观察,结果,他们相互抱了一会儿就又坐下开始听课了。
终于下课了,我将一妹叫过来婉转的问道:“一妹,你刚刚和邦邦抱在一起是在做游戏吗?”一妹高兴地说:“平老师,不是的,你刚才不是讲了个子有高高的,有低低的嘛,所以我就和邦邦比一比,看看谁的个子是高高的,谁的个子是低低的。”“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以后要等到下课的时候再比,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好不好?”“嗯,知道了。”
我想我应该将等一等、问一问、听一听这种沟通方式变成一种习惯,我相信,这不仅利于我更亲近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世界,也会给我们成人间的人际关系带来不小的改善的。
教育随笔 23
今天早上孩子们户外活动结束后,在回教室的路上,有一位幼儿不小心溜倒了,尧尧看见,马上来了精神,他不是去拉他,而是趁势也滑了下去,后面一些孩子也学样倒下去,使得最下面的小朋友哇哇大叫,我连忙过去把孩子们一个一个拉起来。刚回活动室,超超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人书在看,尧尧也很喜欢看书,他拿起书翻翻这儿翻翻那儿,哗啦!把书给撕坏了,超超马上报告老师:“宋老师!尧尧把我的书撕坏了。”他一脸的无辜地话,“不是啊!我翻翻它就坏了。真的把我气坏了,我刚要发火,可转念又一想:尧尧是我班一个聪明可爱又调皮好动的孩子。平时的他,脸上一直是笑嘻嘻的,而在他感兴趣的活动中都是一脸的专注,有时很可爱,但是有时也会很调皮。如果老师批评他,他就会一声不吭,或者赶忙道歉。但过不了多久,他多动的毛病又要犯了,喜欢动别的孩子,有时甚至来点恶作剧,搞点小破坏,经常有小朋友告状。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正确引导,加上有效的'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要以爱、耐心来关注幼儿,了解他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用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坚持,只要我们家园配合,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于是我轻轻的把尧尧叫到我身边耐心的教育起了孩子........
教育随笔 24
每个学期初,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尽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
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经典】教育的随笔08-03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4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5
教育的随笔11-08
教育的随笔09-27
教育随笔08-04
生物教育随笔03-16
新教育随笔03-30
母亲的教育随笔04-12
数学教育随笔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