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语文教育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育随笔1
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任务。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二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二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的,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育随笔2
每一次讲课都是一种历练,在评课议课中学习,在不断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这是前段时间执教《黄鹤楼送别》时的深切感受。
这是一篇“文包诗”,文章是古诗的背景,古诗是故事的浓缩。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三方面。为了理解得更深刻些,我搜索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阅读了多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自认为胸有成竹。但在试讲时,暴露出诸多问题:
1、引导孩子们读文体会两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后,汇报时有孩子直奔文章末尾,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赵老师告诉我,交流时要有调控。
2、教学语言随意,要求读,展示时却让孩子演,有些为难孩子们。王老师告诉我每一步的教学要干什么必须心中有数。
3、对学生的评价语起不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4、对教材的理解没有高度……
经过多次修改和推敲之后,我登上了公开课的讲台。读诗,解诗意,想意境,悟感情,虽然每一步的教学我都清清楚楚,但教起来总感觉有点费劲,教学时间前松后紧,教学任务完成不充分。要老师告诉我,诗题的理解花费时间过多,可以在回顾课文内容之后顺便解决。另外,教学过于理性,侧重古诗,朗读课文时间少,有些教学环节重复。这些点评实实在在,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接下来,两位师傅和我一起分析哪些环节出了问题,该怎么问,怎么导。每试讲一次,我都要征求同组教师的意见,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四次试讲,四次反思,我的教学思路逐步明朗,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都心中有数。又一次面对外校的听课教师,我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心中无比高兴。因为我明白每一次登台不仅仅是对自己和孩子们负责,更是对学校负责。
在磨课中成长,感谢帮助我的领导和老师,实验小学真的是个大熔炉!
语文教育随笔3
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的。
《黄山奇石》这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文字浅显易懂,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能轻松理解课文。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呢?用活教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成了我设计这节课的立足点,并且紧紧围绕朗读、想象、描述展开,让学生学得有趣、有味!创造是一种美,异想天开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永远也不会有创新。
本节课设计本着不拘泥于教材,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巧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想象,播下了创新的种子。比如我让孩子们想象“仙桃石”、“猴子观海”、“狮子抢球”等奇形怪状岩石的来历时,课堂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我班刘颉涵想象说:“森林之王老狮子要退休了,想选一个接班人,于是就让两只最强壮,凶猛的年轻狮子来抢球,谁先抢到球谁就是森林之王,两只狮子抢了好久好久也分不出胜负,最后筋疲力尽了就变成了石头”。其他孩子也浮想联翩。也许孩子们的想象是幼稚的,不尽人意的,但却是丰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学知识的运用,又有突破常规的创见,创造的'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孩子们边想边表演,乐在其中。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更带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当然通过这节课也反映出了我的很多不足:没有充分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优点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学生资料搜集得十分有限,课堂上不能广泛地进行交流,老师自己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指导学生的朗读没注意方法的引导。我想只有通过老师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才会有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语文教育随笔4
一、培养孩子乐于倾听的习惯
乐于倾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现行的教育形式中孩子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关键在于“乐”,要让孩子愿意听,那么首先老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单调,孩子才会被吸引。告诉幼儿会听,是一种能力,及时表扬听的“倾听”能力强的孩子,让不会听的孩子有个努力的目标,久而久之,听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因为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几乎每天都会跟他说这样的话。但往往有的孩子上课弄这样弄那样,从来不听,那为什么他们不听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听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样才是倾听。所以,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儿,老师讲课时眼睛看着老师,指着黑板时眼睛盯着黑板上的内容,要读书了,眼睛就得看着图画书等等。让眼睛和耳朵同时工作。面对这样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请他复述刚才小朋友发言的内容,当然往往是答不出来的,于是提醒孩子会听别人发言很重要,是向别人学习的好机会,或者是请他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因为没有准备往往也会答不出来,于是教育孩子要积极动脑。有时,处理这样的情况时也可以换个思路,就是让认真听讲的'幼儿起来复述,老师用具有称赞性的语言说:“我最喜欢用眼睛看着发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一定听清楚了,请他再来说一说。”说完,及时表扬奖励。有的孩子老师讲课时很会听,可是轮到其他小朋友发言时,他就不会听了,不是低头干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声喊“我来,我来”。这个时侯,我们教师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导。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肯定他在听,只是没有听完,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不礼貌。那么,老师可以停下来对喊的小朋友说:“你爱动脑筋,很好。可是,没听人家讲完就要发表意见是很没有礼貌的,你可以等他讲完之后,再补充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给他机会表现,及时表扬。
当然,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光靠一两次的说教是没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两次之后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长期坚持下来才会看出成效。
二、培养勇于发言的习惯
勇于发言,关键在一个“勇”字。要培养孩子的大胆与自信。有些孩子不发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害怕自己回答错了;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已经习惯不举手回答了;话在口中,不知怎样表达;问题太难。我认为对待发言的幼儿,要以鼓励为主,对于经常发言的不管对错,先肯定。对待没发言的孩子,还是要以鼓励为主,尤其是胆小的孩子,偶尔一次发言也要大大地表扬。另外,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发言句式,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来补充……等等。
有时,和小朋友一起看图画书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幼儿看着图画书上孩子们积极发言的情景进行引导,或者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小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场景,来激发幼儿积极发言、勇于发言。
语文教育随笔5
现在语文教学必须有:创新性;课题研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得出适合时代生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活动性;生活是活生生的,生活离不开活动,生活化离开活动,也就失去了基础。主体性;生活是学生的生活,小学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主张尊重生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整体性;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使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有激情。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的语感,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
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古诗和散文、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我觉的只有在教语文中朝这方面来发展,才能把自己的学生教好。
语文教育随笔6
高一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觉得值得思考、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当然和新课程的实施这一大背景有关,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把在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以及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好好反思,让自己在今后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在高一第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曾经有过的一些错误认识或做法。
一、以为新课改就是要完全摒弃传统教法的错误认识
我们常说“除旧立新”,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确实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破才有立”。这一次的新课改也是如此,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就使得我在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容易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教法,比如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写、多练以及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挖掘、深入、延伸、拓展和精讲。事实证明,以上的方法虽然传统,但效果显著,在语文教育中大力提倡创新的时候,吸收和融会传统教法的长处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方法实施中产生过的错误做法
(1)导学案运用中的错误做法
我们这次高一语文的新课程教学一个重要的“新”的标志、新生事物是“导学案”。“导学案”在山东兖州一中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出于经验的不足和对学生学情调查了解的不够,往往会采取这样一种片面做法——只注重导学案的“学”和“讲”,却忽视了导学案的“导”,结果经常会把课堂变成做题目(做导学案)和讲题目(讲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厌学。事实证明,如果导学案只“做”只“讲”却不“导”的话,对学生的“学”恐怕很难产生什么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所以,如何设计好导学案并进一步利用好导学案,使它能够真正调动学生、激发学生、解放学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好好动一番脑筋。
(2)合作学习中的错误做法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我在实践中曾有过这样那样的一些错误做法:
①、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我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其实,这样的小组讨论由于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②、教师缺场。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我有时会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时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我再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其实这样的合作学习事实上只是一种形式,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也欠佳。
③、合作学习被用得过滥。有的时候我在课堂上不分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合作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事实上,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两者并不排斥。
④、小组中分工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但有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会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这样,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以上两点新方法中的错误做法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中曾经有过的较为突出的现象,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发现问题、预防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提出几点误区也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之路能走得更顺畅。问题出来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更应该防患于未然。在新课改的路上,让我们少些误区,多些成就,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
高一语文教育随笔篇3
一、走语文教学正常路,熟知课程标准,扎扎实实教语文
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好语文课时,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务必强化知识积累意识,言语品读意识,语文课堂应该通过咀嚼品味语言文字的方式,去触摸言语生命的体温、去感悟作者的情感,走进主人公、作者的内心,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之情气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反对教学之浮夸过度挖掘文本人文内涵让语文变了味,也反对教学理科化过分注重字词句篇讲解而让语文丟了味。语文教学要回到听说读写训练的本原上来,老师扎扎实实教,学生扎扎实实学。
二、走阅读积累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教学方式
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走阅读积累这条阳光大道。多读书,多积累,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进行水到渠成的写作,这才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只有高一肯下功夫阅读,经过两年的读书积累,高三复习必会事半功倍。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阅读、写作,跟学生共阅读、同成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以教材为突破,少分析,多引导,多提供与教材同题、同类的其他文章让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多让学生去领悟体会,教师少分析讲授灌输。
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推荐适当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在阅读中,课内与课外并重,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搭建平台,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场所,让学生收获阅读的成果,感受到阅读的成功与幸福,从而恋上阅读,终身阅读。建议每个班级必须设有图书角,阅读写作成果展示栏,条件成熟时可以办班级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阅读写作成果展示栏和班级日报,以及读书交流会、读书节等为平台,展示学生阅读写作成果,维持并巩固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走养成教育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点滴开始
语文教育不像其他自然学科,它天生是“农业”的,得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需要日积月累的养成,绝非一蹴而就。
高一学生应当人手一册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有了方便的工具书,才能培养出学生随时查阅、时时积累字词的好习惯。特别是古文阅读,离不开字词典的帮助,勤翻字典,勤做笔记,文言文是可以自学的。
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三本笔记本:一本用于写周记,一本用于作为读书笔记,包括摘抄和读书心得,另一本用来练笔,包括自己的随笔和老师统一布置的写作任务。
周记本——每周坚持写一篇,长短不限,不计较形式。写每周自己最有感触的事物,即把每周最想记录的事、人、物、情、理写下来。
读书笔记本——每天摘抄至少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每周不少于写三篇读书心得。读书心得就附在相应摘抄的内容后面。注意注明摘抄内容的出处。摘抄和读书心得都应标注序号,每两周利用一节课检查、交流。
练笔本——一学年只统一布置8次作文,自由练笔不少于每两周1次。高一这一年的练笔以模仿为主,结合读书笔记模仿名家作文的方法技巧。建议老师创办办刊,推广优秀作文的成功经验。
此外定期举办与语文阅读有关的诗词朗诵、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等主题月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口头表达、阅读、写作三者有机融合起来。
四、走作作文教学常识路,唤起写作热情、加强思维训练,多写多修改
思考的常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作文的过程必然是思维的过程。但由于教育的功利性,许多老师忽略了学生“思考”的环节,学生压根儿就不会“想”,程式化、模板化,没有生活体验、没有思想、没有情感,说空话、套话自然就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没有了‘想’,是无法感受‘听说读写’的快乐的”,作文一定要教给学生这样的常识。当然,要想让学生成为思考的人,教师就不能不会思考。
热爱的常识。写作的至高境界是热爱,一个人能爱写作,视写作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写作对他而言是生活必需的内容,一天不写点东西就恍恍然不知所止,这样的写作已不追求所谓“成功”,而成为生活的乐趣,是真正为人生的写作。让学生热爱写作,首先老师应是热爱写作的人。建议老师常写下水作文,言传身教,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学校里形成的好的写作作风,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敢写的常识。斯宾塞说,在根本上,写作是孩子自己的事,也只有把写作变成他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的能力。作文教学需要把写作的权利交给学生,培养他们敢写的意识,只有敢写,才可以在不断的写作中走向熟写。所以,我们主张要营造宽容和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写作。其实,写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眼前有什么,心中有什么把它写下来,没有走样;拿给人家看,能使人家明白你眼前的、心中的是什么,这就行了”(叶圣陶语)。总之,一句话:敢写,就好办了。
读书的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发现的常识。现在的学生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游离在观察之外,自然无所发现。故而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开拓写作的领域,让他们有发现的意识,特别是要让学生在熟悉的地方有发现,因为聪明的人之所以聪明,无非是在熟悉的地方有所发现或发明。
修改的常识。文章写完了,看几遍,修改修改,做到“上口”“入耳”(叶圣陶语),是一个好习惯。文章为何要修改?就如“从树上掉下一根枯枝,恰好是合用的拐枝,不过就常情说,拾枯枝作拐杖,总难得恰好合用,所以还要修理修理”(张中行语)。关于文章修改,老师可以手把手教学生修改;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在修改的过程中还可以把要求说得明确些;引导学生积累修改的经验,循序渐进等。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是高三复习的基础,唯有夯实阅读积累之基础方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只要老师肯读书、学生肯读书,老师热爱写作、学生热爱写作,其余的就好办了。
语文教育随笔7
前天的语文课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最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课文中哪个“妈妈”的办法,为什么?他们表现得很积极,有几个孩子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煜琦说:“我喜欢豌豆妈妈的办法。我觉得豌豆蹦着跳着离开妈妈好可爱的样子。”她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刚张口说了一个“豌豆”马上就改口将话说完整了,我还仅仅将要提醒她把话说完整的念头在脑子里一闪而已。大力表扬她表达清楚完整,理由充分。
翰林眨巴着眼睛站起来大声说:“我喜欢苍耳。因为她给孩子准备的是铠甲!”这就是小男孩儿的天性!我深深理解。
泽远高兴地站起来用清亮的嗓音告诉我们:“我喜欢豌豆妈妈,我觉得她(豆荚啪的炸开)就好像生孩子。”仔细一想,还真的`很像!多有趣的想法呀!
思捷高举着小手终于争取到了发言的机会:“我喜欢苍耳。因为它们还会粘到我的裤子上。”我小时候跟叔叔到他们班上去玩,他们班男同学把苍耳揉到我的头发里,害我疼得要命,从此不太喜欢苍耳。可是这不能代表我的学生也不喜欢苍耳呀——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我尊重!
腾阳小朋友睁着期盼的眼睛望了我好久,手也举了好一会儿了,我一个眼神示意,他马上心领神会站起来:“我最喜欢蒲公英。”“哦!为什么呢?”“因为我从来没有玩过降落伞,我想玩降落伞!”他的理由发自肺腑,真实童趣。
由于时间关系,无法让更多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这些,你瞧,就够让我开心的了!用心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真的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
昨天外出比赛没有上语文课,只布置他们抄写了两篇范文。第四课古诗两首前天回家要求预习,昨天让他们试着背诵。于是今天的第一节课堂上首先就邀请他们背诵,表扬他们背诵得好。然后或请学生或自己适当点拨或课件辅助一起大致了解诗意,期间不断夸奖他们爱动脑筋、预习认真,诗意大多都是通过他们的积极思考理解的,不断受到表扬的他们学得越发带劲儿。再用吟诵法叫他们吟诵。整堂课一直感觉他们都非常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活跃,自己也觉得上得很轻松愉悦。下课后,我还在讲桌边收拾东西,煜珉凑过来问我:“刘老师,怎么这节课这么短呀?”抬眼看见她睁着亮晶晶的眼睛不解地望着我的神情,真的很想亲她一口。“因为你学得很认真、很快乐,所以时间就不知不觉悄悄地过去了,你就会觉得好像时间变短了呀!”我抑制不住心里的得意回答她——这可爱的小家伙的感受居然和我一样,这就是师生心有灵犀吧!她和旁边站着的几个孩子都笑眯眯地点点头。一天工作的愉悦从此刻飞扬。
语文教育随笔8
新课程理念无疑是咱们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遵照掂旎条法则。一股综合性学习之风便也随之而起,于是,咱们开始引导先生研究历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环保,,创作美术作品语文教师成了杂家,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语文课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奇光异彩。 20世纪80年代,一些名师以大语文主(_zhu3)张和实践来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教学界逐渐趋向这样的共识: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种语文学习,但是反过来做就完全错误了。语文学习从言语学习内容上来说从来就是折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言语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越来越分Н,另一方面越来越综合。有些时候,咱们怀疑课堂上、尤其公开课上的语文教师还是不是语文教师,上的还是不是语文课。你看,在课堂上要解决生态保护、物种繁衍;要研究建筑与政治历史的关系尤其在仔细研读新课标后,发现在整个新课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是耗笔墨最多的,于是才有了凡公开课必以活动课,尤其是折合活动课为多,唯恐无从体现新课标之新;于是才有了要求先生规划一座大城市、画出一套熊猫邮票的试题;于是才有了利用多媒体技术令人眼花瞭乱的蜻蜓点水的冷落课堂。语文课前所未有的包罗万象,大有一统天下之势。那么语文课与坡键课的分界到底是什么呢?咱们觉得不论选文有多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是要重提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词句篇的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的灵魂!品酒师与饮酒者的差异就在于一个品字,语文课应是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领悟剖析,这是折合性学习所代替不了的,效仿的结果支是无功而返。
在深入学习和逐步推广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咱们初中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虽未有大作问世,但对教育教学形式和改革也算感慨良多了。下面就其谈一些拙见。与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新课标还主张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咱们认为应缓提首席,因为抱着电视,看卡通长大的初中先生的生活平台实在太单调、太狭窄了,如果就让他们在这样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初中的学制起马应再延长一至两年。我认为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主学习有赖于学识的`储备、生活的积累、阅历的增长,它的合适学龄段起马要到高中阶段。真正有效的教学既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也不是学习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转,而是要在教师桥梁作用掂忑导下建构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见解和真正意义上的相得益漳。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惟独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根本前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但问题是先生现在所面临的教材,其生活内容常常同先生的生活理论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帮助先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先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
语文教育随笔9
你喜欢吃肯德基吗?我相信不只是孩子对那些香香脆脆的鸡肉、汉堡、饮料感兴趣,很多数的大人也和我一样,即便是知道那些是快餐食品,对人体没有好处,都是一些垃圾食品,但还是禁受不住他的感觉起来齿颊留香的美味诱惑,一次次的推开那扇干净的两重门,一次次的与那个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老头相逢……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快餐生活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的,文化也被相应的称之为快餐文化。我们孩子的阅读也加入了这个快的行列。漫画书、电视、网络这些媒介充斥的社会里,阅读是不是跟不上读图时代的步伐,要退出这个舞台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作为我们的阅读,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营养?是五谷杂粮,还是美味快餐?是满足于一时的,还是热衷于?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实质上却有着种种不简单的答案。
阅读,不应该只看作是一种语文的学习能力,更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能力。不应该只是语文这门学科中或是课堂上应该重视的教育任务,更应该成为家庭、社会所努力的教育目标。让我们的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作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母亲,我觉得,阅读首先应该给孩子快乐,也就是阅读的娱乐性。孩子如果在阅读中感受不到快乐,那么,我们怎样期待他会爱上阅读呢?但是,孩子的这种爱如果仅仅停留在一时的高兴上,那么,我们的阅读指导的起点就太低了。首先应该引导我们的孩子进行高起点的、高品位的阅读,指导我们的孩子进行有兴趣地阅读,而不是我们去指点一本书给他阅读。其次,作为老师,作为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阅读,即所谓的亲子阅读,而不是让孩子或学生自己在那里读书。
语文教育随笔10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
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长春版四年语文上册的《甘罗》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课文要介绍罗甘德什么事?经过读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是写了甘罗替爷爷上朝的事。其实其理解与编者的享图大相经庭。
但是我没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把学生四人为一组,要求把课文改成课本剧,并自编自演,通过几组演出比较,是学生抓住了课文的关键:甘罗巧使妙计,让皇帝说出了男人不能生孩子这一事实,从而否定了自己逼使大臣为自己寻找公鸡蛋的错误命令。这正是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体验。最后学生终于认识课文的故事表现了甘罗善于动脑想办法、聪明机智。从而达到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动脑、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
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如在让学生为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关爱》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读写课文时,全班同学几乎都围绕小鱼得救后向小孩表示感谢来读写。但在我得引导下,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内容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语文教育随笔11
对提高农村作文基础差生写作的几点想法。
一、结合教材,激发习作兴趣,落实三维目标。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我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首先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供给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提出一个资料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能够写的资料。题目由学生自我拟定,学生能够把想写的写下来,存题目也行,设题目也行。这个宽泛的条件不再使学生感到写作的压力,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另外,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让学生读自我的习作,请同学们评价;建立写作园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教师口头,书面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习作的欢乐。其次,我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能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习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把三维目标落实在习作当中。
二、体验生活,写事实。
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以往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平时没有写作材料的积累,到了写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更谈不上真实情感。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说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结合教材对习作的要求,让那些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既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过程,用进取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经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例如,我让学生写“熟悉的小动物”,我没有给学生划定范围,更没有念什么范文,而是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有一个同学写我喜欢的“小花猫”,她不仅仅写出了小花猫的外形以及习性等,还写出了与小花猫之间的感情。她写到,“我每一天放学回家小花猫都会跑到我的面前用它的头蹭我的腿,是在欢迎我回来,让我抱抱它,还不断地用它的头拱我的脸,伸出脖子,这是让我给它抓痒痒,一边和它说话,它好像能听懂似的,等抓完痒痒,它就安静地回它的窝里趴着去了……”。我把这篇作文读给大家听,当读到小花猫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时,我随机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他们答不出来了。这时,我没有立刻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让他们回去做个小调查或者查资料,过了几天,同学们把调查到的告诉了我,我随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事实。这就是要求每位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积累很多的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乐于把自我亲眼看到的事写下来,加强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三、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踏上了新的历程,要异常注意培养自我良好的写作习惯。我总结出下头几条良好的写作习惯。
1、“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学生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既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文章切忌写了上段还不明白下段写什么,必须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甚至有人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认真修改”的习惯。古训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如是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出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4、“坚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语文教育随笔12
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家长打骂教训孩子,我们从来都不曾想过自己的言行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阴影。
“你真没用,才考了这么一点分”
“这道题你做错了”
“你的字写的难看极了”
········
每每听到这些,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啊?我相信一定很不爽。
可是我们的孩子受到的评价不就是这些吗?
我们的眼睛总是聚焦于孩子的缺点与不足,每每与他们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孩子们和我们一样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有自己的个性,是人就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倘若之盯着孩子的缺点,孩子觉得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自己一无是处,自卑压抑由此而生,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他们会觉得,反正自己怎么做都得不到认可,干脆破罐子破摔。一无是处占据的领地不断地扩大,闪光点就像躺在河床的鱼儿奄奄一息。孩子的自卑一天天“黑云压城城欲摧”,心中有话不和父母说。于是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有时候,我们还是要反思一个问题,“扶不起的阿斗”里边还有一个“扶不起阿斗的诸葛亮”。
当孩子怯生生的.拿着试卷让你签字的时候,当你总是数落孩子没用的时候,你可知道,孩子的心本来就很脆弱,在这个时候就更加敏感无助,数落就让他们将自己的内心封闭,失去很多的勇气,即使心里在滴血,却不敢吭声。
孩子所犯的错,往往都是大人无能。面对孩子,我们需要多一点爱心、耐心以及信心,多多给他们鼓励和支持,多多看到他们的优点,自己的心情也会好很多。
请用全面视角去看我们的孩子吧。唐代的李白曾经写过“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许他的外语很差,但是他的数理化数一数二;也许他连作文也不会写,但是只要他听到美妙的音乐就兴高采烈:也许他一看到数学公式就头疼,但是他的画栩栩如生,充满灵气。甚至他更本不爱学习,不喜欢学校,但不知你看到没有:他常常在家里做好了饭菜等父母回来······
这时候你惊讶的发现,你的孩子是天底下最棒的。
“不错,这次考试虽说没有及格,但比上次进步了不少”
“除了这道题,别的题都做对了,你真棒!”
“只要你认真,一定会把字些的很整齐!”
······
多说一些正面积极的话,你会发现,孩子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孩子,总是大人嘴真实的写照,他们就是我们的镜子,孩子优秀了,不也正是大人的成就吗,多多鼓励他们,他们总是最棒的。
语文教育随笔13
在这次“重读语文新课标”活动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自学交流
开学初在组内布置任务,每一位老师重读新课标,找出我们教学与新课标的差距,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出现的问题。在年级组内交流,在选出代表在大组交流。
通过自学,交流,我们发现如果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会积累习作素材,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强,作文内容就会千篇一律,无个性等。而这些都是课标对本期语文中考段提出的目标,所以,我们语文组的以研究习作为主。
二.将子问题研究与校内赛课相结合。
1.原来校内赛课是35岁以下的老师参与,随着我校教师队伍的日渐壮大,从上期开始,赛课分为两个阶段:现在年级组内上,再选代表在校内赛。要求上课之前认真阅读新课标,先说课(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在上课,可后全组教师评课。
2.问题研究是这样实施的:以年级为单位,根据新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提出问题。在一学期的教学中以这个问题贯穿始终,期末进行总结。在研究过程中,既有老师的成果,也有学生的研究成果,还有老师的`反思。根据新课标对各年级组的要求及我们在重读新课标中的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低年级组的研究识字教学为重点。
本期,在重读新课标活动中发现了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将这两次活动结合起来。每个年级组选出代表展示了不光是一节课,更多的是展示了年级组对子问题的研究。如:三年级帅玉梅《照片的故事》习作指导课,四年级代敏老师在区上上的一节习作评改课《桥》,在组内试讲时,全组老师都参加了。
课前,他们年级组内老师先谈了他们组老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及怎样设计教法的,在由执教老师上课。听课老师一样、有任务,课前就进行了任务分工,部分老师也听课边负责观察学生活动:包括课堂发言,小组活动,学生情绪态度变化,研究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提高了习作问素养。部分老师边听课边负责观察教师的课堂表现,对学生评价是否恰当,有无激励性,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适合学生吗。课后分年级紧紧围绕“研究课堂教学是否符合新课标精神,是否体现新课标准下作文指导及评改原则,有无创新的思路以及做法”,开拓讨论,交流,本年级参与研究的老师也做出解释,展现了整个年级组的研究,而并不是上课老师一人的事。在这次活动中,还邀请了廖惠渝老师对两节课做精彩点评,为老师们做结题讲座,让老师们更深入的领会新课标的精神。
本期一年级的家长开放课是这样进行的:
低段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教学中不光教会学生识字,研究的重点刚在了如何激发识字的兴趣上以及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上。
中高段以作文研究为重点。三年级以作文指导为研究重点,他们围绕新课标对中段习作的要求在指导学生习作上狠下了一翻工夫,有情趣性的,有开放式的,也有渗透性的,代表课三年级如帅老师的《照片的故事》,四年级的习作评改为研究重点,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在“说”中学改;正面评改多激励;多种形式促修改:制作学生习作体价表,表中设计了自评,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等项目,还分列了留心观察,学会承受,喜欢阅读,欣赏美文,积累优美词句,表达组织真实情感等版块供学生评改,让每个学生都有优点被别人发现,让学生喜欢习作,提高习作能力。另外,还有老师专门尝试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生评改也很有成效。这与老师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标精神是分不开的。五年级结合课标和北师大教材要求,他们研究主题是“在阅读中学会批注笔记”。做法是:听专家讲课;集体学课标学教材;教学生分析课文;学生动手操作等。
下面,再谈谈我们平时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标的。
三.集体备课
要求每个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有共同的模式,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东西。年级中每个主研究两个单元,贯彻新课标精神,注重单元整合,还要求备课不仅要备教学思路,还要备课标与教材,备学生,课后要有反思。
四.听课
组内教师听校课,还要听平时课。师徒结对子,不光徒弟听师傅的课,师傅也要听徒弟的课,还鼓励跨学校,跨年级听课,学习上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贯彻课标精神,学校经常出现数学老师听语文老师的课,语文老师听音乐、美术老师的课的现象。当然,课后大家会互评,交流,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四点是本期我小语文组在“重读新课标”活动中具体的做法,做得不够的请各位专家指正。
语文教育随笔14
时光一如白驹过隙,转眼本学期已经过了大半,期间有苦恼,有激动,有欣慰,有快乐,有心疼。每个孩子都是降临凡间独一无二的安琪儿,他们身上都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
最享受的时光莫过于周末,看着孩子们日益逐渐自信的笑容,纯真善良的模样,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有一个宝贝儿跟着我学作文有两个学期了,从最初上课从不举手,点他回答问题时也是有些惊慌失措到现在上课已不再需要我去点他自己就可以积极主动举手参与课堂,做任何事都非常的积极。看到他的进步,我想他已经开出了自信之花,自信是学习的强大助力,相信坚持不懈的他也定能获得满意的答卷。
有一个宝贝儿对作文兴趣还是很浓厚的,但总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他觉着自己还不够出色,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顾虑很多,以至于他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好。如果连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那旁人再多的引导也无济于事。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常会将他拉到我的身边促膝长谈,我想听听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听听他说说自己的感受。以此对症下药。弄清缘由后,才明白原因很简单,就是平时所给予的鼓励和肯定的'言辞太少了,无法让孩子对自己充满动力与激情,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与宝贝儿的家长沟通之后,达成一致想法,让自信在宝贝儿身上绽放夺目的光芒。
现如今有很多宝贝儿已经在他们身上看不到自信之花,究其原因是因为身为大人的我们缺乏一种善于去发现他们闪光点的眼睛,如果他们感受不到鼓励及肯定的话语,他们对自己的进步也就会视而不见,至此觉得自己怎么也学不好,从而放弃。
无论何时何地,当我们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请告诉他,让他对自己感到骄傲,对自己充满无限的激情与活力。
所以,身为绿叶的我们,努力让花朵绽放自信的光彩吧!
语文教育随笔15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生活。特别是依托着教育科研的深入,我们也一步步的走进了新课改。
一、以课题为突破口,推动学法教法革新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许多学校都及时找准定位,树立走科研兴校之路,作为新课改弄潮儿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以课题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学法教法革新。我们更注重情境教学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情境的呈现方法,如借助语言描述、实物陈列、电教手段、多媒体技术、局域网传递等途径。当然我更多的是利用电教手段、多媒体、局域网传递这三种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加强学法指导,促进相互的交流与合作,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成为教学不断生成的平台,竭力摆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模式。
本人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新课改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目前主要以课件、学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借助共创动画这一软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这两个班的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己所编的故事制作音乐动画,受到来校领导、专家的好评。
二、更新教育理念,奠定课改理论基础
新课改需要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的课改是盲目的,只有掌握了先进的课改理论,才能避免盲目性,少走或不走弯路,才能发挥创造性。而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新课改的成败,自我充电,强基固本,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新课改刚启动后,结合本组教研计划,我们先后认真学习了语文导报上新课改专版,到图书馆借阅新课标解读,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向《语文周报》、《中学语文研究》、等报刊杂志学习,向《教育在线》等教育网站讨教,取别人的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精神为我所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此我们笑称为换脑行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努力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技能,融入课堂,大胆整合,积极撰写经验总结、教学感悟或课例论文,或借助教育网站这个平台,建立自己的个人专题集,坚持写教育随笔。
目前,网上的一个个教育随笔记下了我们与新课改同成长的经历,到手的一张张论文获奖证书,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进了新课改。
三、投身实践活动,构建三结合网络
我校身居崇左市西北角,地处农村,远没有良好的城市科研条件,但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投身新课改所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与生活实践相沟通的教育体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践的弊端,竭力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1、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
2、与学校中心活动相结合,在我校开展争创绿色校园的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环境污染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调查、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并上网查找环境污染的相关内容,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身边的环境污染状况,懂得了相关的环保知识,树立了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信心,市电视台曾对我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作过报道。
3、与教学工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上网、去图书馆收集、整理相关内容,创办黑板报、手抄报及电子小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
4、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网络世界带给学生和教师源源不断的交互的优秀的教育资源,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脑本身就是一张网,是最丰富的活资源,教师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家长同样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社会生活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们考虑学生发展的实际,开办了两期学生家长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及共创动画软件,努力建设学习型的网络社区,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引导学生踏入社会,走进生活,迈进自然,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社会,了解自然,服务社会和改造自然,受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语文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语文教育随笔04-05
语文教育随笔08-23
语文小学教育随笔12-28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10-10
小学语文反思教育随笔10-16
小学语文新教育随笔02-25
[必备]语文小学教育随笔02-25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精选)08-02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精选)08-02
语文教育随笔【推荐】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