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13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1
某幼儿园教职工单身宿舍设在小班教室旁边。一天中午,一位年轻教师用速热器烧开水,水还没开,上班时间已经到了,于是赶忙往教室走,却忘了拔电插销。下午四点多,小班一位幼儿告诉老师说,有烟从单身宿舍冒出来,老师一看,断定屋里着火了,毫不犹豫地将全班幼儿护送到安全地带。这时幼儿园的教职工闻讯赶来,把门踹开,发现暖瓶已炸裂成碎片,暖瓶下边的木架子正在冒烟。这时有人把灭火器抱来,但一伙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会使用。屋里的烟越来越浓了,暖瓶旁边的桌子腿也燃着了,怎么办?炊事班长跑来了,他二话没说,打开灭火器,几下子就把火扑灭了。大家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处理结果]事情的发生虽然没有造成什么危害,但给大家的教训是沉重的,对安全工作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事后,幼儿园召开全员职工大会,重新学习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查找了幼儿园不安全因素,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第二十一条规定: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妇发(1994)11号]第十条第六款规定,幼儿园应当制定各种安全措施,保障儿童人身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该幼儿园对安全防护工作有一定认识,配备安放了灭火器,符合国家对幼儿园设施的有关规定。
但是,幼儿园没有建立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执行办法,致使安全防护流于形式,险酿大祸。这次事故中,幼儿园应承担责任,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有关规定.确保幼儿安全健康。另外,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引发任何伤亡事故,但幼儿园财产及幼儿身心受到一定影响,其直接原因就是这位教师没有及时拔掉电插销,因此这位教师应承担相应赔偿损失的责任。小班的带班老师发现险情后,及是将幼儿转移至安全地带,很好地履行了职责,应予以表彰。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2
从进入园开始,我发现不同家庭的孩子所受的教育也是不同的。有是孩子能在家长的督促下,进活动室问:“老师好!”有的.幼儿不问时,家长也不理睬。为了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就让孩子们每天入园时问:“老师好!”离园时说:“老师再见!”如果孩子们忘记与老师打招呼时,我会主动问孩子,随时提醒孩子们,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问候习惯。
小班的孩子动手能力差,随时都要求老师帮助,我就进行随机教育,教他们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我班的国艺腾小朋友衣服上的拉链开了,走过来对我说:“给我拉上拉链”,我告诉他,需要别人帮助时,要用“请”字,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你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助,你应该怎样说?他想了一会儿,在我面前不好意思地说:“老师请你帮我拉上拉链好吗?”我给他拉好拉链后,他又对我说了声:“谢谢老师!”我连忙说:“不客气!”从那以后,艺腾学会了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其他的孩子也都跟着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
我认为幼儿教师应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孩子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3
今年我带的是小班,是一群刚入园的小宝贝们,这些宝贝们非常可爱,个个都招人喜欢,我可喜欢他们了,跟他们在一起,我每天都过得很幸福快乐,可最近,我发现他们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含手指,班里也有几个家长跟我反映他们在家里也有含手指的习惯,孩子父母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没有管用,希望我们在幼儿园里帮孩子们改掉这个坏习惯。
可用什么办法帮孩子们改掉这个坏习惯呢?真巧,今天下午有一节课是认识手指的活动,我给每个孩子的手指上画上五官,并起上名字,让他们和手指娃娃做好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能咬或含它们,那样手指娃娃会不舒服的.,接着我又告诉孩子们手指娃娃都有哪些本领,孩子们听得可认真,借此机会,我又问孩子们一个问题:“手指娃娃做了那么多事情,那么它们的身体脏吗?”孩子们积极的回答起来,我又请孩子们看了看自己的小手脏不脏,并让孩子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手指里藏了许多用肉眼看不到的细菌,我告诉他们:“如果这些细菌吃到我们嘴里就会生病。”还讲了一些含手指带来的危害,希望孩子们不要把手指含在嘴里。
从那以后,孩子们含手指的习惯明显减少了,对于那些不再含手指的孩子们及时给予鼓励,一周下来,我班孩子们含手指的习惯慢慢改掉了,我真替他们高兴。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4
“老师,老师,我也扎辫子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小雅,她像小鸟一般飞进了教室,在我和杨老师面前转了几圈,歪着小脑袋,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等我和杨老师夸她呢!小雅的头上多了两个小角,很短,没想到小雅的妈妈给她扎起来了,小雅从入幼儿园一直是短发,短发很符合她活泼好动的性格,怎么会突然扎起小辫子呢?小朋友们围着小雅,叽叽喳喳议论着她的小辫子,还别说,小辫子一扎,小姑娘也变的淑女了,我好奇的问她怎么想起扎小辫子了,小雅骄傲的说:“我也有辫子了,以后老师也可以给我梳头了,不能只给扎辫子的梳了。”小家伙又面对我问:“是不是啊老师,你以后也会给我梳小辫子吧。”我认真地点了点头,小雅开心的.跳了起来。看着她兴奋的样子,我对自己平时的工作做了深思,因为扎辫子的小朋友午睡后辫子都乱了,所以午睡后我和杨老师都会给那些小朋友重新梳头发,短发的小雅是在羡慕呢。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在乎,哪怕老师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甚至眼神,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牵动着孩子的情绪,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感受,别让孩子感觉被冷落了。一个小小的辫子,一次老师无意识的的梳头,就容易满足孩子渴望被关注的心,举手之劳,作为老师的我们何不满足每个孩子呢。所以我和杨老师决定,以后午睡后,不管男孩女孩,都要帮他们梳梳头发。让孩子感觉在幼儿园的温暖,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豆班的漂亮宝贝们,希望你们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幸福快乐的成长,我和杨老师会一直努力,让每个孩子每天都会开心快乐的!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5
早上孩子们来园时,婧婧的妈妈向我打招呼,她看起来好像有事要问。但,只听见婧婧和妈妈嘀嘀咕咕地说个不停,有些谈话我听得不太清楚。我看见婧婧卷起袖子,对妈妈说:“这是我自己弄破的。”接着,婧婧妈妈又无奈地跟我说:“老师,我先走了。”
我一看情况,就知道八九分了,看来,婧婧在妈妈面前说谎了。我耐心地问婧婧怎么啦?婧婧说:“这是我自己弄破的。”并指着手腕上的伤疤。“那你是怎么告诉妈妈的呢?”她笑笑没回答。
我猜想:婧婧是这个学期新转来的外地孩子,父母大多都有些不太放心,每当孩子回到家时,难免要问问孩子,老师有没有喜欢你呀?别的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呀?等等之类的'话。才出现婧婧对妈妈说谎的一幕。
婧婧是小班年龄(我带的是中班),孩子本身就有着有意或无意说谎的心理特点。有社会的影响,也有教育方面的因素。理论告诉我们,如:使孩子产生无意性说谎。孩子由于记忆、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属于无意性说谎。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儿童对观察或认识到的事物,遗忘或错记的现象较严重,加上他们富于联想,想象力发达,而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很难准确地复述事物。这种“谎言”不是儿童有意编造的,而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所限而造成的。保护性说谎。这种说谎是为了避开教师和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体现。孩子在过于严厉的老师和家长面前,最容易说谎,尤其是当他们说了实话,遭到了批评或惩罚时,他们就只好用谎言这个武器来“自卫”了。如果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这种说谎穷追不舍,非要弄个水落石出的话,就会促使孩子以后以更高明的手段说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说谎是大人“逼”出来的。
总之,孩子说谎,家长和我们老师要谨慎地处理。仔细分析,孩子有说谎行为,不足为怪,我们不能全部责怪他们的。所以,我在听完婧婧的话后,也没有太追究。今后我们多注意些就是了。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6
中午起床后我带着孩子跟平时一样在厕所门口排队等候上厕所,没过一会儿就听见班梓涵跟我说“老师妈妈,孙琨皓哭了”我走过去一看,他哭的小脸都花了,我忙问道“琨皓怎么了?怎么哭了?”他沙哑着嗓子“我渴了,想喝水。”“那你为什么不跟老师说呢?”面对我的提问她也不回答,只是用满是泪水的眼睛看着我,我摸了摸他的额头,并不热,于是耐心的询问“我们一会儿就回教室了,回教室就喝水,以后有事情要跟老师妈妈说,好吗?不要哭了,小小男子汉要勇敢!”在看到他朝我点头后,我带动幼儿以最快的速度上厕所、洗手、回教室。
喝过水的琨皓还是闷闷不乐,没有精神,担心他是不是感冒了,但是摸了摸还是不热,于是我跟班里的王老师开始逗他开心,让他笑一笑。由于王老师下午要上公开课,而琨皓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匆匆忙忙的带着孩子走了。等琨皓跟着王老师上完公开课回来后就趴在了桌子上,问他怎么了也不回答走过去一摸额头,烫烫的,就赶快给他测量体温,当我看到他的体温后呆了38度,立刻给琨皓妈妈打电话。当半个小时后,琨皓妈妈才从地里赶了过来讲孩子接走。
如果我在回到教室后立刻给孩子测量体温,会不会孩子就不会烧的这么严重了?如果我再细心一点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就应该从很小的细节开始,去观察每一个孩子,在孩子发生任何事情时都要有所准备,有应急的方案,讲所有情况降到最低点。小小细节凸显大大学问,希望每一位老师都不要忽视细节。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7
我们班上有个小男孩,名字叫陈星桥,今年4岁,背地里我们都叫他“小哑巴”。
为什么我们会叫他“小哑巴”?是因为他自从入园到现在从不跟班上的任何一位老师讲话,也不会跟小朋友讲话。
从早上入园开始,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就鼓励他说:“星星,快快给老师问好。”可是他就会一脸无辜地望着你,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下午放学,家长来接的时候,又告诉他说:“星星,快给老师说再见。”他也只会挥挥手就离开了。
平常,如果他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或者是摔倒了,你去问他怎么回事?他只会哭,什么也不会说,吃午饭或早点的,如果他还要添,你假装不知道,他就站在原地,呆呆的看着你或者把碗放回桶里不吃了。
面对这样的'他,我们十分担心,于是想方设法帮助他,引导他说话,可是,他一如既往,至到有一天,我们上美术课画小鸡,他画完以后,来到我的身旁,高兴的说:“老师,我画好了。”我一听,非常高兴,于是顺势引导他说话。
从那次开始,我们的“小哑巴”开始说话了,我们大家都为他高兴。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8
煊煊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每次上课不光自己不好好听讲,还会去打扰别的小朋友,不管上课、入厕、喝水……都在告煊煊的状,我也曾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是效果都不太好,也一直没有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这天,我正在上课,嗓子忽然哑了,我让班级老师看着,我去卫生间咳了咳,从卫生间出来时我看见煊煊正拿着我的水杯等着我,看到我出来,立马把水杯递给我说:“老师,你嗓子哑了,要多喝水,注意保护嗓子。”听到煊煊的话我一时竟不知如何说,我没想到这些话竟然会是从“小淘气”的.嘴里说出来的,原来煊煊也会这么暖心,我放下水杯,蹲下来抱着煊煊说:“煊煊,你真的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老师,你要是在平时和小朋友能友好相处会更好,老师相信,不管是小朋友还是老师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和你一起玩”。煊煊听完我的话,我能从煊煊的眼神里看到高兴、自信。从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只要我们对孩子从多方面观察,就能发现孩子身上不一样的闪光点。
评语:在孩子的身上有闪光的一面,我们就去发现和感受。当幼儿出现问题时,要拉进彼此的距离,耐心教育,使其感受到老师既严厉又和蔼,既宽松又坚持,在角色转换中引导玩儿成长。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9
每天午睡小朋友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都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由于晚上没睡好觉,我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若琳看见了,好奇的'看着我,问:“老师,你怎么哭了?” “我没哭。” “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晨晨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睡觉吗……不对,老师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 “对啊!若琳真棒!观察的真仔细。那你知不知道老师打哈欠流眼泪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若琳低下头想了一会,说:“老师,你是不是想睡觉啊,困了打哈欠可难受了,那我们一起睡觉吧。”从那以后,若琳每天中午都睡午觉,而且睡得很香很甜。
中班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分辨能力也有所增长,对于特别淘气的孩子我们要有耐心的跟他们说清楚怎样做才会让别人开心,怎样做一个好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个做“好孩子”的愿望。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10
幼儿园后面的空地上正在建造大酒店,高高的吊车每天都在离我们很近的头顶上轰隆轰隆地工作着,一片忙碌的景象。站在我们6班户外活动的场地上吊车吱嘎吱嘎地吊运建筑材料的情景一览无余。很多孩子都好奇地抬起头,一边仰望着吊车在空中转来转去,一边热烈地交流着,有人感叹:“吊车好大啊!”马上有人回应:“因为它要吊起很重的东西。”“吊车真高呀,一定是要造八层楼吧!”“吊车为什么要在上面转来转去呢?”“开吊车的人坐在哪里,他是怎么上去的?”“吊车会不会累?”……一连串的问题从孩子们的小脑瓜里蹦出来,看来,他们对吊车的兴趣很浓啊。
正巧的是,最近我们幼儿园中午正在热播动画片“巴布工程师”,其中用卡通形象向孩子们展示了各种工程车的作用,孩子们特别喜欢。何不趁此机会,将孩子们的兴趣点有机地综合起来以丰富他们的认知呢?
于是,我提议,大家回家收集关于各种工程车的.资料,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因为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孩子们特别关注这件事情,没过多久,大家就收集了好多相关的图片、书籍等,当然也有一些提问的内容。我引导孩子们坐下来一起翻阅、交流,有疑问的就共同来解决。当得知我班的轩轩奶奶就是开吊车的消息后,我们就委派轩轩为临时顾问,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机提出,再由轩轩到奶奶处查询,并将第一手资料及时地向大家公布。就这样,我们虽然只是利用了一些晨间的、午后的、操前的时间,却已经对一些工程车的了解很深了。现在,我班的孩子在看“巴布工程师”时,对那些不同外形、不同功能的车子如数家珍,这样就更提高了他们看动画片的兴趣。
老实说,好多车子的名称、功能我之前都不太清楚,但通过孩子们的一个兴趣点,同时利用幼儿园的有利条件,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获得了很多的知识。通过这次小小的活动,使我认识到,融入孩子的世界其实一点都不难,就看老师是否具有一颗真诚的童心,是否有一双闪亮的慧眼,是否有一点跃动的灵感……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11
午节过后,小小班那个爱哭鼻子的王志豪没来幼儿园,家长也没请假,为了弄清楚志豪为什么没来幼儿园,我给志豪妈妈打了个电话,电话接通了,就听到志豪妈妈的哭泣声,她告诉我:“孩子患上上手足口病,高烧不退,在市人民医院治疗呢。”我一边安慰志豪妈妈,一边询问孩子的现状,当了解到孩子病情已经稳定后,我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小小班出现了“手足口”患儿,我和兰兰老师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其他孩子的健康,我们把所有玩具增加了周消毒次数,活动室的门窗,桌椅每天都用消毒液浸泡的`抹布认真擦拭,孩子们的餐盘,小碗,小勺也增加了周消毒次数,小手绢每天清洗后都拿到院子里进行暴晒,另外,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我们又请来了防疫站的医生对孩子们进行了体检,以防有被传染的孩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体检,发现了几个疑似病例,我们通知了孩子家长,让医生给孩子家长讲了怎样预防、观察、治疗手足口病。
小小班的孩子们,希望你们永远健康,开心快乐,可爱的小志豪,小小班的全体师生祝愿你早日康复,回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12
一颗小树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单薄无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实并不漫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朋友之间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等等。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快乐与幸福,在这简单的幸福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
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不可以因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启蒙老师,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孩子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放学,一天的时间,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的则是与老师相处,学习老师身上的东西,老师自身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伟大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于每一个眼神都影响着孩子,所以说老师是孩子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
在我们传授孩子知识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教学方法;
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
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孩子也在回报我们。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与孩子共成长。所以,让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变的更开心、更活泼,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而更加努力向上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13
今年我作为一名小班的班主任,要和30名可爱的宝宝在一起生活。这一周刚开学,我发现我们班里每一个宝宝都有他们的优点,让我喜欢的不得了。尤其是一个叫刘浩琳的小女孩,她的自理能力很强,但是,就是特别的调皮。开学的前几天,宝宝们一个个的`因为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总是哭闹,可她却没有,自己玩得很欢,吃饭也不用老师喂。我很喜欢她。可是我发现她中午不睡觉,我就想:她这么调皮,中午不睡觉也很正常吧。我就让她躺着玩,躺得困了,她也就睡了。
到了下午,我就给浩琳的爸爸打了个电话,我向她的爸爸询问孩子中午睡觉的事情,她的爸爸说,孩子在家中午睡觉的时候都是摸着爷爷的耳朵睡觉的,不然就会睡不着。我恍然大悟,是我忽略了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以为是孩子调皮而不睡觉。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才三年,本来刚离开家人就已经很不习惯了,不哭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让她突然改变那么长时间形成的习惯,那简直是比登天还要难。我们大人都做不到,更何况一个三岁的孩子!第二天中午睡觉的时候,她还是没有睡,我轻轻的在她的耳边说:“浩琳,要不你摸着老师的耳朵睡吧?”可能是刚来幼儿园没几天,和我还不是很熟络,所以她就一直看着我,用她的手摸着我的头发,她的小手在我的头发中穿来穿去的,我都觉得好玩。浩琳就这样一直摸着我的头发,可能是困了,也就把手拿了回去。我就躺在了她旁边的床上,我一直微笑着看着她,她也不说话,也一直看着我。我突然在想,这算不算是一种默契?
接下来的好几天我都陪着她睡觉,过了一周,第二周的时候,不等我过去,她自己就闭上眼睛睡着了。所以,我们作为老师,以后再接待新生入园的时候,孩子不睡觉,不吃饭,不听话,不是无缘无故的,一定是有哪一方面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小班教育的教师随笔02-28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02-23
小班教师的教育随笔04-28
教师教育随笔幼儿小班06-25
【推荐】小班教师教育随笔05-14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热门】05-14
【热门】小班教师教育随笔05-14
【荐】小班教师教育随笔05-14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精】05-14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推荐】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