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散文的知识要点

时间:2022-10-05 18:58:48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散文的知识要点

  叙事散文的阅读: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关于散文的知识要点

  写景散文的阅读:

  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

  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

  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 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

  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

  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 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

  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抒情散文的阅读: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哲理散文的阅读: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散文阅读三步曲:把握主旨、揣摩语言、赏析技巧。

  如何“把握主旨”?

  1. 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①抓标题与文体②抓“文眼”(所谓文眼,指作者构思谋篇、布局行文的引发点,即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陆机的意思是说,文眼常常是在文章较重要的位置上出现的联系着内容的某些话。

  其实文眼并不一定都是一句话,它可以是一个字。

  总之,文眼不论是一个字,一句话,还是一段文章,都必须是能领起全篇的“警策”之处。

  )在阅读散文时如何找文眼呢?虽然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固定,但也有规律可寻。

  清人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

  ”这就为我们说明了找文眼的规律:注意篇首、篇中、篇末。

  ③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

  ④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揣摩语言

  1.理解有深层含义的句子 :①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看 ②联系作者的思想发展去看

  ③放到一定的上下文去看

  2. 理解富有感情色彩的句子:①具有讽刺意义的 ②运用反语手法的

  ③不便直接说而运用讳饰手法的

  3.语言技巧的作用:①叠音词的使用②炼字③引用与化用 ④辞格的运用(比喻、拟人等)

  语言技巧的鉴赏具体角度如下: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余光中,用形象表达主旨。

  •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气势磅礴,

  •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引人深思。

  •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三、赏析技巧

  • 构成散文的材料作用如下:

  人、事、物、景本身的描写——揭示散文的神(品德、道理、志向、情感)

  他 人、他 物 的 描 写——对比或类比,形成反衬或正衬

  环 境 描 写——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

  • 表达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 表现手法(如铺垫、对比、象征、烘托、人称、想象、联想、引用、情景交融等)

  • 重要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如线索、顺序、过渡、悬念、照应、详略、呼应)

  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

  (1)悬念。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

  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2)照应。

  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

  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5)渲染。

  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6)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7)想象。

  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想象有两种,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体验,设想出自己没有直接见过的形象,叫创造想象。

  (8)联想。

  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联想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A)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种联想;B)相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特点(或外形相似,或精神相似)而产生的一种联想;C)相反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的联想;D)因果联想,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 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主读者感到妙趣。

  渲染: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象征: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

  铺垫: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

  可以限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 记叙 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 议论 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 说明 (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画图表 :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 抒情 则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烘托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

  • 此外,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通常能起到揭示中心主题的作用。

  •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 第二人称在表现情感方面更具有震撼力。

  如“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

  •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 带着问题 读文章

  第二步 把握大意 读试题

  第三步 结合原文 巧作答

  1. 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

  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