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在欣赏中前行

时间:2022-10-06 00:35:43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欣赏中前行

  真正成功的人生,一定是在欣赏中自我砥砺、在坚守中勇敢前行的人生,以下的人在欣赏中前行相关文章,一起来阅读欣赏。

  在欣赏中前行【1】

  央视着名主持人敬一丹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最喜欢的主持人是崔永元。

  喜欢的理由是:崔永元身上的那种轻松和幽默,我觉得自愧不如,所以我就喜欢。

  我并不喜欢像我一样在屏幕上那么沉重的、严肃的。

  在提起爱人的时候,敬一丹总是称其为先生。

  这个称呼,包含了很多钦佩与敬重的成分。

  的确,她曾这样夸自己的先生——当宽容和自信结合在同一个男人身上的时候,这个男人就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男人、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人了。

  敬一丹在屏幕上的形象,十几年如一日。

  她说,像《焦点访谈》这样一个观众群以平名百姓居多的节目,有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远离时尚。

  所以,她连剪头发都不希望观众看出来。

  屏幕上的她,始终是淡雅的装扮,和风细雨般的讲述,平易中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淡定中透出深沉的善良与骨子里的悲悯情怀。

  作为央视的名主持,敬一丹一直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这种发自内心的赏识意识,让她始终保持谦和的心态,更在清醒的自知下坚持自己的风格和本色。

  其实,欣赏他人,并不难;坚持自我,也不难;而在真心实意欣赏的同时勇于坚持和把握自身的定位,却源于一个人内心的笃定和良好的素养。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一定是既懂得欣赏他人又准确定位自己的人;而真正成功的人生,一定是在欣赏中自我砥砺、在坚守中勇敢前行的人生。

  在欣赏中感悟、前行【2】

  9月24日,我们一行五人参加了湖北省小学数学第八批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

  会上我们观摩了7节特级教师的课并聆听了一场报告,整个活动对我们来说,感触颇多,受益匪浅!这次听到的课,不同于以往的“做课”风格,亦不是久往传统的彻底回归,更理性,更实在。

  下面我就个人观点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一、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一节课的导入犹如一首乐曲的前奏,除了提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外,应该还要具备很强的导向性,为后续的教学设置悬念,做好铺垫,必须与后面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建议是“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例如襄阳市襄城实验小学的焦莉老师执教《打电话》一课时,首先谈话导入:平常大家和同学朋友联系,一般用什么方式?马上就有学生说出打电话,然后教师不失时机的导入课题:同学们打过电话,看似平常的打电话却隐藏着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打电话。

  在这样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新课,学生倍感亲切自然,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与畏惧感,唤起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再比如鄂州市南塔小学夏丽娟老师指教的《周长的认识》中,夏老师采集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年的教师节,我班小朋友送我一幅画,我想,要是把这幅画的周围镶上一圈彩边,它一定会更漂亮,可我怎么知道需要多长的彩边呢?用帮助老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导语,一是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二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学习与数学的作用,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借助生活经验感悟新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数学的认识有赖于现实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帮助。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借助学生生活实际中所熟悉的,可接受的现实背景和素材,能为学生搭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体验和感受数学,认识数学,发展数学学习。

  如浙江省上虞市教研室叶柱老师执教的《中位数》,课开始,课件出示“体育大课间”活动中,两组同学(每组7人)进行了踢毽比赛。

  先只出示两组“平均数”信息:你觉得哪组同学的踢毽水平更胜一筹?引发首次认知冲突,这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平均数高一点的那组同学水平高,然后教师展示所有“成绩”数据,再次思辨:看了每组同学的成绩,你有什么想法?这时学生就有不同想法了,紧接着教师顺势引出:一组数据中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就会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下,用平均数代表第一组同学踢毽成绩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那么,用什么数来代表这组同学踢毽成绩的一般水平呢?学生带着寻求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同时也为了解中位数作了很好的铺垫,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黄冈市实验小学汪学军老师的《商的变化规律》中,在学习新知前,教师首先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出示一组学生非常熟悉的信息,中性笔每枝2元,钢笔每枝20元,金笔每枝200元。

  同样多的钱,买哪一种笔枝数最多?谁能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隐去图形和问题,抽象出算式,接着问:比较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看似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是教师潜意识的在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当被除数不变(一定),商与除数间有怎样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地观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奥妙,从而提高探索,实践和应用能力。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是教会学生解题,解答数学教材中的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巩固周长的认识,夏老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出示大屏幕上的图形:怎样知道每个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长方形,正方形,圆,五角星,月牙形,树叶等图形的周长。

  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这些图形都是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进行测量,一方面使学生领悟到测量周长除了直接用直尺量外,还可采用先“绕线”再拉直测量的方法解决物体的周长;另一方面不仅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在反馈测量方法的同时,老师有意的将直边图形和曲边图形分类摆放,有利于测量方法的提炼的总结,同时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四、开展实践活动强化新知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堂学习的东西毕竟只是一种模拟的情境,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些“用数学”的机会。

  武汉市积玉学校涂如豹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中,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教学观念。

  在学生掌握和了解了长方体的特征后,老师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材料搭建长方体:(1)14cm×4,10cm×4,6cm×4;(2)10cm×4,6cm×8;(3)14cm×3,10cm×4,6cm×5.在这三组材料中,很显然第1组搭成的是一般的长方体,第2组搭成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第3组不能搭成长方体。

  有的小组搭建得很快,教师抛出一连串的思考:能说说你们搭建的窍门吗?为什么第3组不能搭建成功呢?如果要把这12条棱进行分组,你打算怎么分呢?这一连串的追问,让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想一想等实践活动,已经积累了空间观念,能清晰的建立长方体的表象,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长方体,并能迅速识别对应的面,棱和顶点。

  这一环节的反馈操作,突破了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认知跨越这一教学重点,更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计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环境,适当扩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课堂教学改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并培养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生活中的数学成为我们的资源,利用这丰富的资源,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提高,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王国大门的钥匙,去研究和探索数学的无限乐趣。

  让我们伴着欣赏与思考前行!

  在困难中前行【3】

  我很喜欢读书,读了不少书,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是我爸爸在我生日那天送给我的。

  文中的主人公鲁宾逊是一个从小脑子里就充满外出闯荡念头的人。

  有一次,由于轮船失事,他被漂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岛上。

  但他凭借过人的智慧生存了下来。

  经历了28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回到了英国。

  作者笛福曾在书中写道: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事实的确如此。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

  我这个人很怕黑,每天都要开灯睡觉。

  有一次突然停电,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

  这时,外面飘来一只白色的塑料袋,心中不由得害怕起来:会不会是“鬼”呀?突然,门外传来了“咚咚”的敲门声,顿时,恐怖片里的一幕幕情不自禁地回映在了脑海中,我的心跳骤然加速。

  门轻轻地开了,我害怕得几乎快窒息了。

  就在这时,灯亮了。

  哦,原来是爸爸。

  我这才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

  读了《鲁宾逊漂流记》,我感到很惭愧。

  我觉得一个人遇到挫折既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还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开始他满怀信心地等待船只的到来。

  但有一天,雷电烧坏了他所有的食物,他便想不开自杀了,由于浓浓的烟被一位船长看到了,便前来相救,但那个人已经断气了。

  是啊,如果那个人再多等一会儿,他就能活下来了。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重要的是要能像鲁宾逊一样要具有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意志。

  让我们一起在困难中前行!

  踏着困难前行【4】

  人生的道路并不是宽阔平坦,难免会遇到磕磕绊绊,当我们被石头绊倒的时候,我们要怎样来面对呢。

  是就这样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还是勇敢的爬起来,然后大步的从石头上踏过?

  不久前,我偶然读到那样一则小故事,名字叫做《井底的驴》。

  故事中,有一头驴失足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在里面苦苦的叫着。

  驴的主人也很着急,他想了一会儿,准备把这口枯井填实,这头驴也就不要了。

  想完,他找来了土壤准备填实。

  这时候的驴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马上不叫了,而是想落在背上的土壤都在下面,并把它踩实,就这样,他越升越高,最后跳了出来,逃走了。

  看完这则小故事后,我不禁在想,驴子脱险,需要智慧,需要勇气,需要境界。

  这境界,具有一种大无畏和自信蕴涵其中。

  假若我是那头驴,我会怎样?是继续在下面哀嚎,直至泥土将我填满,还是能像这头勇敢聪明的驴一样,将土壤狠狠的踩在脚底,借此逃生?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像驴儿一样陷入自己所谓的“枯井”里,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般掉落在我们的头上,而想要从“枯井”中脱困的秘诀就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上,重重的踩在脚下。

  如果我们身处困境,能以肯定、沉着稳重的态度面对,助力往往就潜藏在困境中。

  一切都决定于我们自己,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学会用既有的条件改变生活带给我们的压力与挫折,走出困境,走出人生的低谷。

  在这几年,中国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自然性大灾难。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生命石渺小的,是微不足道的。

  各种灾难似泥土般压在了中国人民的身上。

  可是在困难面前,又有哪位中国人低下了头呢?他们勇敢的面对灾难,努力的寻找生的希望,将困难踩在脚下,本着不放弃的精神去寻找自己生命中的那束阳光。

  我能够拍着胸膛对着世界说,我们中国人就是那头驴,是那头面对绝望仍然不放弃,拥有智慧,拥有勇气,拥有境界的驴!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

  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失败,我们要学会向驴子一样,以另一种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上的挫折,才能化困难为机遇,最终走向成功。

【在欣赏中前行】相关文章:

在鼓励中前行作文10-01

在困难中前行作文10-06

在鼓励中前行作文【热门】10-05

在鼓励中前行的母爱作文10-08

写作是在自我反拨中前行的随笔散文09-29

教师节寄语:在爱的感动中前行05-30

前行的作文05-12

“前行” 作文03-12

前行的小学作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