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人品是最高学位

时间:2022-10-06 00:34:08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品是最高学位

  人品是最高学位,以下的人品是最高学位相关文章,一起来阅读欣赏。

  人品是最高学位【1】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入学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80年的岁月而依然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离去之后给我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当我们每次纪念五四,80年前那场运动中的呐喊、呼号、血泪都已变成一种文字留在典籍中,每当我们这些后人翻阅的时候,历史都是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觉得80年前的事已经距今太久了。

  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代延续?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

  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拖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肚子里却是空空。这样想着就有些担心了,怎么能走更长的路呢?

  于是,“渴望年老”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发苍苍或身份证上改成60岁,而是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

  纯真的爱【2】

  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可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们却把我当成妈妈,他们是那么的喜欢我,那么的爱我。

  五年级二班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我一直任他们的数学课和班主任工作。

  回想四年前的夏天,他们踏进了这个学校,刚来时他们的个头并不高,几乎什么都不懂,不要说听汉语了,很多孩子连标准的藏语都听不懂,他们会说的只是当地的方言。可他们在我眼中一个个看起来是那么天真,那么可爱。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看见一张张纯真幼稚的笑脸,心里不由自主地升起一种本能的母爱,好想把他们搂在怀里,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他们。

  四年里,孩子们渐渐长大,经过四年的学习,从一个无知的孩子,成长到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少男少女,不仅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好些孩子还可以说出很标准的普通话了;从拼音字母开始,到现在可以很流利很有感情地读出课文,理解文字;从1、2、3……

  到会用加、减、乘、除,到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一个不懂得行为习惯的毛孩子,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懂得感恩……看见孩子们的茁壮成长,看见他们一天天的变化,我尤感欣慰,更多的是感动。

  在这几年里,其实我只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用母爱去感动孩子,在生活中真正去关心他们,有时为他们做一些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可能在别人眼里却认为我是个溺爱孩子的老师。

  我却无法想象没有爱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在孩子眼里,他们总把我看作妈妈一样,其实,对我来说,觉得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仅是要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更多地是教育他们怎么做人,教会他们怎么懂得去感恩,怎么回报社会。

  通过几年的努力,孩子们大多数都还是懂得如何去感恩,有时会亲切地叫我一声“妈妈”;有时会跑过来亲热地拉着我的手,感觉好久没有见到一样;有时还会送给我自己制作的小礼物,悄悄地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写下几句让我感动的话;有时还会给我写信,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我的爱,和他们想好好学习的态度与决心……

  就在前两天有两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内容是:“亲爱的卢妈妈,我们爱您,我们对您说的是:您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来到这个学校还没有见过您这么好的老师,您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每天晚上陪我们谈心,还帮我们洗脚,妈妈我们很喜欢您,我们永远把您当成我们的妈妈,妈妈,您对我们太好了!”

  其实我哪有那么好,是孩子们把我看得太好了,让我都有些惭愧,感觉自己还没有做好,很多地方还需要继续努力,加强对孩子们的关爱,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懂得他们到底需要一些什么,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为他们解决困难,同时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可能孩儿们不知道,是你们的一张张天真无暇的笑脸,扫去了我心中的阴霾;是你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激发我无穷的工作激情;是你们无数童真的爱,带给我许多的感动……

  不是我对你们太好,而是你们给予我太多,是你们给了我比金子还贵重的纯真的爱!

  正是读书好时节【3】

  作为老师,也算读书人了吧,怎奈俗务繁多,总也无法静心读书,如今春日正好,正是读书时节,忙里偷闲,沏上一杯香茗,在茶香袅袅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然而,半刻钟过去了,竟无法融入其中——心似无根之萍,思绪天马行空——这不是读书的状态啊。掩卷,沉思: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快餐文化、网络文学盛行,喧嚣与浮躁掌控了人的心灵,似乎很多人都不会读书了,殊不知,读书须讲究心境,讲究方法。

  浮躁是时下一种相当普遍心态,心浮气躁,缺乏耐性,急功近利,趋尚浮华。不仅在干各种事业上如此,在读书问题上也如此。当然,我们说这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但不可避免并不等于就无法克服。

  其他不论,只说读书,既然想读书,就应自觉地力戒浮躁,避开冗繁琐碎,抵御各种诱惑,静下心来,沉下心来,耐住寂寞,有计划地读点自己喜爱的书,真正掌握点有用的知识,同时也真正体尝品味到读书的乐趣,正如姚雪垠先生所说:“耐得寂寞,方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一生寂寞。”

  有了心境,一味的读死书,死读书也不可取。虽然陶渊明老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但是那也是在“会意”之后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读书则必须“读而思”,否则,就会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论阅读和书籍》中说:“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

  许多学究就遭遇到这种情形,他们其实是把自己读蠢了。”我们常说的“书呆子”“书愚子”不就是这种人吗?须知,会思考的人才会有进步,尤其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读因为思而深刻,思也因为读而蔓延。

  除此之外,读书还有三忌:一曰好大喜功,贪多嚼不烂;二曰读什么,信什么;三曰信什么,读什么。书贵精而不在多,读宜透而切忌滥,否则,读遍二十四史,观遍《四库全书》又如何?书橱而已。

  而读什么信什么,就会变成书的奴隶,让自己的头脑变成跑马场,任别人践踏。信什么读什么呢?则会把自己的头脑封闭起来,变成某个人或某种学说的私人领地,任何新思想都进不去。

  最后,我想说,我们读书既不能先入为主,也不能六神无主。可能有人求名,也可能有人为利,还有人为了追求理想,但是无论哪种,都需记得: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参悟道理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求和,而是一种智慧的富足。

【人品是最高学位】相关文章:

人品的经典语录12-15

关于人品的经典语录02-10

个人品德自我评价04-24

学位论文致谢09-26

学位论文提纲10-26

学位申请书10-26

学位论文引用格式09-20

学位申请书06-22

杜绝职场禁忌打造个人品牌10-26

最高效的时间学习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