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时间:2022-11-08 10:48:17 秀雯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精选13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精选13篇)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1

  著名作家韩静霆其实也是一位画家,他自幼习画,曾受业于齐白石弟子许麟庐。

  一天,有位美院学生找到韩静霆怯怯地问:“韩老师,您贵为大师级的画家,在您的绘画生涯中有过败笔之作吗?”

  他看看窗外,笑着说:“败笔之作偶尔会有,其实自己不满意的画作有许多。”

  “哦,那对于这些作品您是如何处置的呢?”年轻人有些好奇地追问。

  “很简单,一幅幅撕碎。”韩静霆坦诚地说。

  “撕碎?哪一幅画不是您的心血之作,再说为啥不给自己的画作留有余地呢,依您的名望,给这些画找个好归宿不难啊?”年轻人面带不解。

  “对于自己不满意的`画,就要坚决地撕毁,不留一丁点余地。撕得越碎,心里越痛快。”

  “对人要懂点留有余地的智慧,可作画上就不能给自己留有半点余地,否则,你就将原地踏步,毫无进步,更别谈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韩静霆继续补充。

  韩静霆“撕”画,不给自己留情面、留余地,就是为了逼迫自己告别过去,从而超越自己,以至于让自己的画作在画坛占有一席之地。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2

  今天,我刚进办公室,有几个同学就慌慌张张的走进办公室,对我说:“王老师,不好了,我们班的窗户玻璃被打掉下来,砸碎了。”我心里一惊,赶紧问:“有没有伤到人?”同学们说“没有。”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于是,我展开调查,叫来几个在场的同学询问了当时的情况,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潘豪达要开窗户往外吐痰,而陈冠华认为不卫生,不让开窗。两人就在窗前争执时,潘豪达一急,动作猛了点,把窗玻璃推掉下来。我了解情况后,心里非常生气,起身去找潘豪达和陈冠华,想狠狠地处罚他们,可是没有找到他们,潘豪达主动跑到校长办公室找校长检讨自己的过失了。我坐在办公室等他,气渐渐的平息下来,我想:“事情已经发生了,我生气也没用。”也让我想起《弟子规》里的一句经句: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于是,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人一心平气和,智慧就来了。我何不借此机会在班上开展爱惜公物的教育呢?

  我在班上静静地等潘豪达回来。

  潘豪达默默的低头走进教室,目光里含有怯意和歉意。我知道他已知错,但知错能改而且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却很难,必须进行更加深入触及灵魂的教育,才能有效果。我在班上让潘豪达分享损坏窗户后的心情,深刻分析自己为什么开窗户却让窗户掉下来。当你向窗外吐痰,同学想制止你时,你为什不听,反而忿不泯。在不断的剖析自己过程中,潘豪达和同学都明白了“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等经句的含义。同学分享说“如果轻一点缓一点去开窗,玻璃就会掉下来砸坏。”接着我又让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向损坏的窗户致道歉词:“亲爱的窗户:你默默的.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御寒保暖,我们却没有好好的珍惜你,不但不礼敬你,反而把你打坏,我们真诚向你道歉,并向你保证,坚决做到执虚器,如执盈。”

  我自始至中没有一句说教,只问了一个问题:开窗是为什么窗户会掉?同学们激烈的展开讨论,而且非常深刻,我想潘豪达和班上的同学爱惜物命,礼敬物品的思想种子已在同学们的心里播下了。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3

  母亲从老家来了,拉着一个小推车,她一样一样从车子里往外掏着她带来的各种“特产”:一大把鲜嫩的野苋菜,几棒自家地里种的玉米,一个胖乎乎的南瓜,还有她烙的饼馍、蒸的包子、煮的笨鸡蛋……转眼,桌子上堆得跟小山一样,我无法想象70多岁的母亲是怎么把这么多东西带来的,虽然老家不远,但要倒两次车,下车还要走一段不短的路才能到我家。

  “妈,你来就行了,带这么多东西,上车下车多不方便。再说,这些东西外面都有卖的。”我心疼地对母亲说。

  “不麻烦,你看,我把东西装进小车拉着,很方便,也不费劲。”母亲笑呵呵地指着旁边的.一个小推车对我说。我这才注意起那个小车,是超市买东西赠送的,但这种车很不结实,只能放些轻便的东西,怎么能装下这么一堆有分量的东西呢?

  母亲看出我的疑惑,拉过小车对我说:“你看,我把小车改造了,结实着呢,再有东西也能拉来。”这我才发现母亲对车子进行的“巨大”改造:车上原装的袋子已被母亲用结实的帆布换掉,并且容积比原来的大得多,为了能让小车底部承受更大的重量,母亲在一块厚实的木板上打上眼儿,用铁丝把它固定在袋子下面的支架上。看着这辆经过母亲用心改造的小推车,我真心佩服母亲的智慧。

  母亲的智慧远不止改造一辆小车那样简单,她的智慧在平凡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很喜欢吃老家的嫩玉米,每年玉米快要成熟时,母亲便会送来一大袋精挑细选的玉米棒子,为了能让玉米多保存些日子,母亲还想出了一个玉米保鲜的办法,她把玉米籽一粒一粒剥下来,装进塑料袋扎住口放进冰箱冷冻,她说这样能存放很长时间,想吃的时候拿出来一开冻,和刚从地里掰回来的一样新鲜。还有,每次来,她都不会忘了擀我爱吃的手擀面,擀上两大团面,把切好的面条分成小袋放进冰箱冷冻,什么时候想吃就拿出来直接下进锅中,味道和刚擀出来的手擀面一样筋道好吃。

  每当我吃着母亲用心为我保鲜的玉米粒、手擀面,看着母亲改造的、装满沉甸甸的爱的小推车,我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暖和感动。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的这些智慧由爱而生,这些爱在我前行的路上,将会永远温暖着我,陪伴着我。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4

  表妹在超市当导购员,每天按时上下班,看不出和其他员工有什么两样,最近却被提拔成了饮食区的负责人,还涨了薪水。

  我大惑不解。表妹却笑笑说,其实我做的也不多,只是在上下自动扶梯的时候,看到夹层中放的纸手帕被顾客拿乱了,便随手整理一下。这虽不是我分内的工作,只是举手之劳,但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上下扶梯的地方人多手杂,纸手帕总是很乱,我每次经过都要整理一下,也没想会得到什么,可这无意中被经理发现了,他出人意料地在大会上表扬了我,说我心里时刻想着超市,做事细致周到,体现了以超市为家的员工精神。

  我到外地出差,中午想去饭店吃饭,看到一家饭店店面不大,装修也很一般,来这里吃饭的人却很多。我知道吃饭要挑人多的地方,于是就走了进去。刚进门,服务员就笑脸相迎,要接我的包。我礼貌地说了声谢谢,我自己拿。他并不介意,在前面引路,带着我向一个空位走去,还不时伸开右臂,替我遮挡来回穿梭的人流。遇到端着饭菜的服务员,他就用身体挡着,让我先过去,唯恐饭菜洒到我身上。直到把我领到餐桌前坐下,才问我需要什么。

  在往餐桌走的过程中,我看到别的服务员对顾客都是这样,我一下明白了这家饭店生意兴隆的原因。

  和妻子逛街,妻子说要买几个蒸馍晚上吃。我看几米外就有一个卖馍的,正要过去,妻子却拉着我朝马路对面走。我说何必舍近求远?而且对面还得排队,难道那里的馍好吃?妻子说,好吃倒未必,你过去看看就知道了。在排队的时候,我留心看刚才那个卖馍的,她见有人来买馍,拿过一个塑料袋,用手指捻开一个小口,深吸一口气,低头往里吹,塑料袋瞬间像气球一样鼓起来。她正要给人装馍,买馍的却扭头走了。而这边轮到我们买馍时,卖馍的.拿过一个塑料袋,双手在空中熟练地轻轻一抖,塑料袋就打开了。回家的路上,妻子对我说,你以后买馍也要来这家。我说,那当然了。

  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羡慕别人的幸运突降或指责顾客的吹毛求疵,在商业空前繁荣、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些看似平常的小动作,却蕴藏着“适者生存”的大智慧!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5

  从暮春到蝉夏,对面楼顶上的三角梅终于还是被时节推移着,敛尽了她的娇媚,有些遗憾,今年是再看不到那一丛烈烈如焚的繁花了,但好在,只要根在,花期还会来。

  人生不就是这样?会灰心,会失望,可还是应该抱有哪怕一丝丝的希望,心内有光,无畏悲伤,心内有光,便不再害怕前路尽是坎坷凄凉。

  我幼时的很多不够美好的记忆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每一年年初,就必须面临着与妈妈长久的分别。那是让我失落难过的,可太过幼小,并不懂得怎么样劝慰自己,只能用许多的眼泪和歇斯底里的哭喊去诠释分离。妈妈上车前,总会给我买许多许多的糖果和新衣服,她说:“等你的新衣服都再穿不下了,妈妈就又回来了。”等待,让糖果也变了味,尝不出甜味儿,只有满嘴的酸涩,那分明就是眼泪的味道。

  而等待衣服慢慢变短,也是让人倍感煎熬的事。清晨起床,总会拉扯拉扯那长到快遮住我屁股的衣摆,每一次,免不了失望和泄气,可这漫漫长日,我却也因为衣服的长短而带着些希冀,只要衣服穿不下了,妈妈就回来了,我带着那份希望,日子也并不觉得有那么难熬,总还知道妈妈的归期,总还有一份能与思念相抗衡的耐力与毅力。

  同理可证,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如此。就如春季里那绵长潮湿的雨季,淅淅沥沥的茫茫细雨,让人烦躁,可若一想到,雨季过后,便是晴朗热烈的夏,绿荫遍地,阳光明媚,是否心情也跟着愉悦了起来。再如黎明之前的黑暗,升为人母之前的艰辛,学有所成之前的痛苦,所有一切,不都是因为我们满含着期待而让过程变得不那么艰难了吗?

  人生路漫长且艰辛,难免不会偶感悲伤绝望,可是亲爱的人儿啊,即便是在那样的心境中,也请你不要对这个世界彻底死心,没了生活下去的希望,每一天,都不一样,每一天,都值得我们好好对待。生命有限,岁月亦不温柔,时间与精力不应该虚耗在无尽的绝望之中。与其担忧阴郁度日,不如坦然接受,而后,继续充满活力,用力的去生活,去爱,及时止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6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道:“‘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显而易见,教师不一定比学生有多高明,只是在学问与技艺上各有各的研究。更何况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容量大。教师如果还是执著于个人狭隘的经验主义,一味地独断专行,势必不合时宜,更不得生心。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只有弯下身来、潜下心来,向学生学习,向学生借智慧才能不断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服务于班级管理的现实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提升。仅靠教师原有的知识、才能、智慧已越来越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经验至上,本本主义,墨守成规式的'教育教学观念将不断地受到现实的冲击。尤其是学生内心的反叛,更有可能使知识学习与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因而,向学生学习,并不会让班主任低人一等,而是基于平等、人本的理念,把学生当成不止于被管理的对象,而是管理中丰富、灵活的人力资源。学科教师与班主任都应摆正立场,不仅要看到教师与学生两个对立营的区别,还要看到师生教学相长的统一性,向学生借智慧,为师生、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的共同发展服务。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也才是良好师生关系应有的内涵。

  向学生借智慧,就需要班主任敞开胸怀,放低姿态,积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班级服务。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班级的主体是学生,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要围绕服务学生展开。只有积极作好引导,给学生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他们的智慧火花就会像雪片一般,越聚越多,直至成为班级管理中的美丽雪球。就以我们班来说,我昨天就在教室里放了一本“班级管理金点子征集”的本子。一则可以体现学生当家作主的愿望与主人翁意识;二则可以集思广益,让智慧之花开遍班级。既可以为班级管理提供实用的小方法与技巧,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双方的信任感,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7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惯。以吃饭为例,嗜酒的人必须有几杯酒才吃得有滋味;嗜肉的人又要有点荤腥才觉得踏实,就把吃饭这件简单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化。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来吃饭。其中有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一是饿了才去吃,这是个重要的前提;二是要有好心情。古德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没有心事也就没有烦恼和负担,才能吃得开心;三是饮食要简单,如果菜太多,太复杂,会使我们的味觉被麻醉,根本分辨不出各自的原昧,远不如清淡的两三样更适宜。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带着嗔恨心在吃。吃饭原始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我们的色身得以维持。但很多人吃饭早已超过这个界限,有时为了贪图口腹之欲而大造杀业;有时为了虚荣和面子而一掷千金。所以说,如果我们不能以平常心来吃饭,遇到好吃的饭菜就会起贪心。反之,则会起嗔恨心;为了吃给别人看,那又是虚荣心和我慢心在作怪;看到别人吃得好,自己吃得不好,心里不平衡,还会产生嫉妒心。不好好吃饭,就会带来这么多的贪、嗔、痴烦恼。

  为了维持身体的基本生存,还要注意相应的`营养,营养不必太多,但也不要不够。因为身体是缘起的,需要依靠物质条件才能得以维持。暴饮暴食固然不对,忍饥挨饿地自苦其身同样是不足取的。我们应奉行中道的原则,远离纵欲和苦行两个极端。所以说,吃饭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蕴藏着智慧。

  吃饭是如此,睡觉也是如此。尤其是那些有自己一番事业的人,每天俗务缠身,到了晚上仍妄想纷飞,结果备受失眠折磨,如果我们每天以打坐、诵经将心静下来,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当然,这种训练要有个过程,念佛和禅修都是很好的方式。凡夫的妄想总是不绝如缕,就像流水般一念接着一念,吃饭时在想问题,睡觉时在想问题,睡着了还要做梦继续想。可真正想要思考问题时,却无法集中精神。

  从前有位祖师在回答修行是什么?的问题时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听的人不明白:谁不会吃饭、睡觉呢?祖师就说:“你们吃饭时挑肥拣瘦;睡觉时又东想西想。”所以,如果我们真正想要学佛的话,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把原有的贪、嗔、痴的生活,改变为智慧的、慈悲的、健康的生活。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8

  人们喜欢跟风,喜欢判断趋势,喜欢时尚潮流。这种思维是有问题的:第一,你判断的未来趋势,永远是概率性事件,你做的任何决定,都是押注,不到最后一刻,胜负未知;第二,做跟随者,很难有突破性的创新,总是慢人一步。

  判断趋势冒险不行,跟随也不行,怎么办呢?

  我的观点是,要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不变的东西,以不变应万变。

  那么,该如何找到不变的东西呢?这实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一,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里先切入;第二,不知道边界,不知道要梳理出多少条不变的东西,才算梳理完了;其三,到底能不能梳理完,也是个问题;其四,也许梳理出来的不变的东西,还可以进一步归纳,成为万剑归一的一,这又该如何进行呢?

  我想,不妨直接从问题本身入手。

  “找到不变的东西”,意味着:第一,不变是相对变化而言的,只有界定清楚什么是变化的,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不变的东西;第二,变化是宇宙的'常态,是现象,不变是简一律,是相对单一的,简化的,从数量上看,变化的多,不变的少;第三,变化的东西,往往是能够直观感知的,属于现象层面,不变的往往是总结出来的规律,属于意识层面。

  所以,这个问题又可以替换成,找到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找到不变的东西,其实就是发现总结规律。

  规律具有普遍性,具有客观性。一旦找到规律了,利用规律去做事,就能够事半功倍。

  规律是我们的武器,我们要先打造出这个武器,然后再运用这个武器。没有比这更强悍的武器了。如果勉强要说有,那也只能是打造武器的心灵了。

  现象总在变,但规律不变。规律就是公式,应用题的数据总在改,但是背后的计算公式不变。用好这个公式,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我们要找到高效总结规律的办法,要把总结出来的规律梳理清楚,反复运用。一个强悍的人,就是掌握了简单规律的人。

  前日思考我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其中有一条,就是探索事物背后不变的规律,现象之下的套路。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9

  区域活动,你还是选择了智慧屋,以为你还是会选择“比大小”时,就听到了你说:“汪晓辰,今天我们玩这个吧?” “这个是什么啊?”汪晓辰问道。你一边拿一边回答说:“这个是多米诺骨牌,很好玩的,上次老师给我们看了好多,你可能没在,我教你玩啊。” “好的,那你教我怎么玩吧。”于是你们两个人拿了一盒多米诺骨牌坐了下来。

  看到你打开了盖子,开始教汪晓辰搭了起来。只听见你一会儿说“我们把积木一块一块竖着摆起来” “摆的时候要有规律,一块一块之间不能太远了” “可以拼成一个圆或者正方形”没过一会儿,就摆好了,你对着汪晓辰说:“好了,你看我用手指推一下这块积木。”就看到你推了下,“哗”的一下,一块接着一块,一转眼,都倒了。“哇,太好玩了,我们再来。”汪晓辰立马叫了起来。

  你们又开始了第二轮第三轮。这时,你们又搭好了一次,你说:“这一次,我们要不在上面也搭一些上去好吗?这样一推,倒下来就更好了。”你又往上搭,但是推倒时,一大片都掉到了桌子下面去了。你马上说:“哎呀,搭得太旁边了,倒下来都掉地上去了,我们要搭得进去一点。”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平时在班级里,李涛比较喜欢在智慧屋玩“比大小”。这次选择了多米诺骨牌,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尝试,一种进步。多米诺骨牌的难点在于摆放搭建,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则是推倒的那一瞬间。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摆放以后,从开始的摆形状到往上部空间延伸,说明孩子在一次次的游戏中进步着,他的空间建构能力也在发展着。同时由于掉到了地上,在经验上又认识到需要摆放在桌子中间一点,才能防止木块掉到地上。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由于对于多米诺骨牌的接触还不是很多 ,所以在技巧摆放上还是比较基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在下一步的学习上,可以进一步的多多接触关于多米诺骨牌的玩法,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进一步孩子的空间建构能力。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10

  一日,和好友闲聊,又说起职称评定的事。她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评不评无所谓。我吃了一惊,因为以前每次闲聊,她总要向我请教评职称的有关问题,末了不免长长地叹口气,一脸不开心。

  也难怪,我俩同时参加工作,我高级职称已评过几年了,可她条件还没备齐。其实,不是她没有上进心,原因在于前几年她得了种奇怪的病,总是莫名其妙地晕!一次,她在我家,我们正聊着天呢,她一阵眩晕,吓得我的心狂跳不已。为治好病,她到处寻医问药,又花钱又耽误工作,更没有精力想评职称的事了!

  “幸福是比出来的,你看我现在身体比过去好多了,我已经知足了,评职称嘛顺其自然吧……”

  早晨,出去散步,在小区门口,我碰见王姨推着爱人也出来凉快。王姨的爱人几个月前得了脑溢血,瘫痪在床,现在意外碰见她们,我热情地打招呼:“叔叔气色好多了,恢复得不错啊!”“不错、不错,医生说了,好好调养,过一段时间就能拄着拐杖走路了。”王姨和爱人相视而笑,那自然流露的.幸福令我动容。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再次想起了朋友的那句话。瞬间,我的思绪又飞到了老家。

  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小时候乡亲们一年忙到头,能填饱肚皮已经不错了。这几年,村里新修了水泥路,家家户户盖了新房、买了摩托、种地也机械化了。虽说与城里人相比,他们的生活条件还不够好,可大家已经很满足了。每次回家,邻居大妈总要说:“闺女啊,你看咱村人现在过得多好,吃不愁、穿不愁,种地还有补贴,娃儿上学还免费,和过去相比真是……”

  每次听到大妈的话,我就会想到四个字——忆苦思甜。大妈在苦与甜的对比中,感受着真实的幸福!

  有人说:幸福不能比!其实,看你怎么个比法,会比就幸福,不会比就痛苦。能比出幸福来,是人生的智慧。拿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比,在比较中感受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会更好;在比较中感受生活的进步,精神的富有;在比较中感受奋斗的意义,生活的美好,这样的人生怎会不幸福?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11

  很荣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聚会教学与教师发展教研培训”,在参加此次活动的过程中,让我收获颇多,9月26日上午,刘晓中教授和段立群主任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听了刘晓中教授所作的《智慧教学赢在系统》的专题报告后,让我们对智慧教学,系统思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聚合智慧、融合智慧,在不断的智慧教学中提升系统的思考,真正让思维可视化、教学行为标准化,真正在这个过程中系统把握教学内容,智慧地进行思考,引领学生智慧地学习。

  智慧教学强调的是从线性思维到思维体系的一种思维,更强调的是“互联网+智慧”的一种教学,真正在这个过程中,引领教师智慧的教学。

  智慧教学基于目标,关注过程,注重结果的教学,真正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用学生能理解的例子,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真正让教育在双向互动的思考中实施个性化的教育,真正在这个过程中探寻内在的一种规律,尊重师生的个性差异,积累活动的经验,提升学生的能力。

  智慧教学更注重的.是思维的教学,在整体把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教学,关注思维的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学科活动经验和学科思想,养成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提升教学的品质,关注思维教学更多的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教学工作根据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智慧的教学我们应该智慧的思考和教学,系统把握所学内容,系统思考所学内容,我们只有系统化的思维,多元化的交流,过程性的操作,学生才会智慧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智慧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12

  至善、智慧、愉悦、健康来到新希望教育中心,我一直在思考教育理念的问题。理念在辞典上的解释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成果。另一种简单的解释就是:观念。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明确教育理念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课题。反思我们经历过的教育以及我们体验过的种种教育理念,我们最后定下了:至善、智慧、愉悦、健康这四个词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这四个词代表了我们机构的价值取向。

  理念的指导范围:孩子、教师、家长

  四个词的具体解释:

  至善:是善的最高境界。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希望,孩子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善里有爱,善能指引我们通向道德的最高境界。例如孩子有善心,就会有关爱,就会有同情,有珍惜等情感。教师有善心,就会有耐心、有体谅、就不会呵斥孩子。家长有善心,就会有感恩,有理解。正因如此,我们把至善放在了首位。

  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慧的含义远比聪明、机灵更加丰富。这个词代表了我们更希望孩子不仅能做事,而且会做事,用最有效的办法处理事。我们也希望老师和家长在生活和教育中体现出个人的智慧,能很巧妙地引导孩子,很智慧的教育孩子。

  愉悦:是一种令人感觉良好的,令神经活跃的正面情绪。我们希望孩子、教师、家长都有一种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能发自内心的传递给自己,传递给他人。这种快乐源自于自己而非他人。孩子在成长中可以因为成长本身而快乐;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因为工作本身而快乐;家长在家庭教养中因为这种教养过程本身而快乐。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我们希望孩子是安全的,精神状态是积极的。这个词是对机构的食品、教育器材等的要求。我们也希望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睦,安全可依靠的成长环境。

  我相信如果我们能按照我们的理念去做教育,一定会往好的方向一步步地前进。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 篇13

  孩子的心灵是因智慧而美丽,因激情而精彩,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绵绵不绝的智慧和激情为孩子点亮心灵最美丽的部分。

  从刚刚踏进幼教工作岗位开始,始终相信一句话“要做就要做的最棒”,为了做好每一件事,组织好每一次教育活动,往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分析,做到精益求精,多少幼儿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与琐碎的轮回中失去了激情,教师的激情不仅是对职业的挚爱,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不在意优越的待遇,不羡慕繁华生活,而且在平凡的工作中真正体现价值是孩子的肯定与喜欢。在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中,迅速成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用这份追求的激情感染孩子,包容孩子的优缺点。如何让我们的幼儿教师在职业中重拾激情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把工作当作快乐的事情,那样会轻松很多,快乐体现在脸上,还有心情上,在生活中同样可以把这份快乐感染给家人和同事,大家都能分享到工作上的喜悦与激情,因为你的工作给大家带来是欢笑与快乐。其次,是给自己的生活确定一个目标,职业的幸福满足可使人产生更多的动力,为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确定一个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一一可以写一篇好文章、出一节好课、和某一位家长有效的沟通、帮助一个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习惯等等,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又不断产生了新的激情,动力也得到了良性循环。

  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不仅仅需要激情,而且还要时时要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从幼儿多元兴趣和需求出发,并进行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三大类游戏地深入探究,在自己工作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教育思想,真正做与时俱进。

  从教的道路上,能够迅速成长起来,靠得是对教育火一样的激情,靠得是不断迸发的智慧,这种绵绵的激情和智慧,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走得更稳健,也必将成为激发我们追求完美的动力。

【不留余地的智慧随笔】相关文章:

智慧校园随笔10-05

智慧的轻舟随笔10-02

人生智慧随笔10-26

创新的智慧随笔10-07

智慧与爱情优秀随笔01-08

不抱怨的智慧美文随笔10-11

让智慧在孩子的指尖跳动随笔10-07

浅论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杂文随笔10-12

关爱的硕果,智慧的结晶教学随笔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