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丽江的散文

时间:2022-10-06 00:07:48 随笔 我要投稿

关于丽江的散文

  如果你想知道丽江是什么样子的?来看看以下这些关于丽江的散文吧。

关于丽江的散文

  关于丽江的文章【1】

  迷失在丽江的街巷

  从丽江回来已有些日子,可我的心还留在那里。

  女儿说:“你把自己迷失在丽江的街巷里啦!”

  还是女儿看得懂我的心事。

  我真的想把自己迷失在那里。

  在丽江旅行的那段日子,我果断放弃了拉市海、黑龙潭、茶马古道、玉龙雪山等诸多声名响亮的去处,省去车马劳顿的辛苦,坐在客栈里喝茶,看书,在难得的静谧里偷得一点清闲,让自己的心散淡、从容、安静下来。

  木府,当然是去了的,但印象寡淡。

  银都水乡,银匠们细细碎碎的敲打声,节奏沉实、绵长,仿佛是一种唠唠叨叨的诉说。

  每个小锤都在说话,争先恐后。

  它们在互相倾诉,询问,并以图案、纹饰、形状呈现时间、心灵和思想。

  据说,小锤已敲过千年。

  村镇里此起彼伏的锤声,是绵延不绝的生活,也是世俗的娱乐。

  叮叮当当的锤声在空气中缭绕,碰撞,跌落,沉淀,如阳光的颗粒,或清亮的露珠,在时间里一点一点汇聚成清澈的河流,在生活的深处,秘密流淌。

  那些成色鲜亮的银器,像村庄里的阳光和寓言,明亮,纯净,光芒四射。

  我曾多次跋涉过喀喇昆仑雪山、藏北阿里和帕米尔高原,游客们趋之若鹜的玉龙雪山,未能引起我的兴趣。

  我喜欢在熙熙攘攘的古城街巷里穿行,盘桓,出神,发呆,甚至迷失。

  内心恬淡,安静。

  我们落脚的第一家客栈叫布丁,座落在四方街,不大,两进的四合小院,古旧的两层纯木建筑。

  宽敞的院落古老,淡雅,静谧,闲适。

  树下古香古色的旧木茶几,秋千,吊篮,花朵,袖珍般精致的山石盆景,流水淙淙,还有种在花盆里的辣椒,很容易让人一下子静下来。

  头顶的一方天空,蓝得纯粹,蓝得透澈,蓝得晶莹剔透,像质地纯正的蓝宝石。

  棉花糖似的云朵,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

  它们以花朵的姿态鸟瞰、放牧古老繁华的城池。

  窄窄的木楼梯,发出时断时续的吱嘎声,笨重,发钝,亲切,节奏随脚步下沉、上浮,吟唱时间与神秘。

  那些曾经居住在这里的纳西人、摩棱人,还有水波一样,带着风尘来来去去的旅行者,如今都已不知去向,但他们的笑声、咳嗽、脚步、梦呓,柴米油盐的细碎生活及起起落落的日子,像透明阳光的微小颗粒,在时光里一点一点跌宕,湮没。

  此刻,在楼梯和窗户的咿呀声里,那些曾经的朴素岁月,似乎又一点点复活了,它们蛰伏在寂寥的时间里,等待聆听的耳朵。

  还有那些精致里透着妩媚的雕花门窗。

  你忽然觉得自己正置身于一个遥远的回忆。

  阳光温温柔柔地落在它们曾经落过的地方,青石水槽里的紫色睡莲静静的,一朵挨着一朵,两盆栀子花悄然绽放,芳香四溢。

  二楼的廊下,坐着一对青年,是夫妻,或者只是刚刚邂逅的情人,他们头对头喃喃私语,优雅、暖昧,男的捧着女的葱段似的手,像欣赏神秘的花朵。

  女的看着他,妩媚的笑,亲昵里透着浅浅的矜持与忧郁。

  不多久,俩人起身进屋,轻轻掩上了厚重的门。

  除了偶尔出去散步,更多的时间,两人都在廊下聊天。

  我知道,来这里的旅行者,和我一样,将疲惫的背影、过往的杂沓脚步、故事留在这里后,会在某个晨曦迷朦的清晨,悄然消失在门前的街巷里。

  各种各样的人,操着各种各样的口音,在客栈庭院里那些配制讲究、雅致、诗意,透着淡淡浪漫情调的榻椅上,或坐或卧,随意,慵懒,身心释然,随心所欲,像归来的游子,慢慢地品茗,或静静地发呆,心思与思绪,如檐上绵绵的雨线,在柔软的时光里轻轻跌落,悄无声息。

  有时你会在不经意间突发奇想,在同样的地方,相同的天气里,眼前的榻椅上,曾经坐过怎样的人,他们在这里呢呢喃喃地说了些什么,为这古朴的院落里留下了怎样的故事呢?

  丽江被誉为“艳遇之都”。

  也有人说,丽江不是一个为爱情感伤的地方,回眸一笑,蓦然邂逅,心像平静的湖掠过一股风,忽然里起了涟漪。

  但彼此心里明了,都是匆匆过客,挥一挥手,带不走一片云彩。

  客栈老板是一对年轻夫妻。

  两年前,他们结伴踏访丽江,来了便舍不得走。

  为了找个营生在这里长期生活下来,俩人寻寻觅觅,最后,曲曲折折地承包了眼下的这家客栈,安顿身心,结婚生子。

  “幸福不是用钱来衡量的,我们喜欢这里缓慢、闲适、古旧的生活,丽江有五千多家客栈,钱并不好赚,但我们也没渴望发什么大财,只要能维持正常生活就好。

  ”夫妻两笑呵呵地说。

  笑容,像纳西人纯真简单的生活。

  其实,在丽江,像他俩一样,来了便不想走的人很多。

  导游小陈原是海南人。

  那年,她在丽江与一个藏族小伙偶然相遇。

  为了爱情,她辞掉了广州薪水丰厚的工作,不顾家人反对,嫁到了山秀水清的丽江。

  她觉得,人只有让自己慢下来,不被虚浮的繁华和名利绊住脚,心灵才会自由飞翔。

  站在高处眺望,眼前是层层叠叠的屋顶,一片一片的青灰,错落有致的屋脊,在阳光里铺陈、延伸,辽阔遮蔽了热闹与喧嚷。

  我知道,绵绵延延的屋檐与灰瓦下,处处藏着故事,如街巷里老墙上明亮的水珠,轻轻碰触就会跌落,只是无人聆听,无人理解。

  而我的眼睛和心灵,已被厚重的世俗遮蔽,只隐隐听得一片窸窸窣窣,读不懂,也看不清生动的细节。

  谁能在自己的哀愁里读懂并理解别人的哀愁呢?

  雨,总是不期而至,不动声色,淋漓尽致,或缠绵细密,持续时间大都不长,如游客的脚步,来去匆匆。

  有时窗外正飘着细雨,进屋拿了伞,刚出门,那雨却停了。

  在这里,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青石板街、老墙、瓦棱,都是干净的,一尘不染。

  蒙蒙细雨中的街巷,与阳光下的街巷不同,也跟夜晚灯光迷离的街巷不一样,在时断时续,似有似无的雨雾里,人被淡淡的诗情画意围拢着,脚随心动,没有目的,你可以一个人在小巷里随便溜达,走走停停,东张西望。

  沿街的小商品铺子里堆满纳西风情,银饰、木刻、版画、石头、纳西头巾,一路欣赏把玩,累了,随便走进一个茶吧或咖啡馆,坐下来休息、愣神,也可以和陌生人搭讪,东扯葫芦西扯叶。

  然后,再走进一个个工艺品店、古玩店欣赏自己喜欢的宝贝。

  午间的街巷里游人当然不会少,但却是平静的,温馨的,没有喧哗。

  小桥下的潺潺流水,和着游人的脚步低吟浅唱。

  客栈更是安静、寂寞的。

  旅客或者结账离开,或者外出观光,沉重匆促的脚步声在小巷尚未醒来前已稀疏、远去。

  一院子安然。

  客栈老板静静地坐在随形而成的木茶几前,喝茶,上网。

  那只叫布丁的小狗,敞开四肢躺院子里,金色的阳光轻轻落在它金色的皮毛上。

  一片树叶,在空中缓缓翻转,能听到它划动阳光的声音。

  古人说,最喝茶宜在瓦屋木窗之下,清泉绿茶,阳光明媚,月淡星稀,一二知己,有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人有闲适之心,才能看到人生最悠远的画境。

  可是,茫茫人海,有几人能有闲适之心?人人都步履匆匆,都想开最好的车,住面积更大的房,挣更多的钱,满眼里看到的尽是疲惫身影,人像红尘中忙碌的蚂蚁,心焦灼而浮躁,甚至抽不出一点时间与闲情仰望星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坐在寂静的庭院里听老宅深沉低语,漫不经心地品茗,我忽然想起英国作家狄更斯小说《双城记》里的这句话。

  “现在生活比过去好了,我们为啥反而找不到幸福感?”与朋友聚会,常有人这样问我。

  我当然无法回答。

  因为我也被同样的问题困扰着,衡量我们这个社会美好或丑陋的确切标准什么呢?实际上,丽江青砖灰瓦的古老建筑,我的故乡也有,还有清澈的泉水,月明星灿,草长莺飞,云淡风轻。

  但是,现在那盛开着油菜花的村庄、岁月久远但质地鲜亮的老屋与生活,已在城市化的进程里快速地死掉了,消亡了。

  跟许许多多从乡村走出来的人一样,我成了无处安放乡愁的异乡浪子。

  有人说,休闲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与智慧,只有懂得休闲的人,才是真正的现代人。

  没有谁不喜欢闲适从容。

  但问题是,我们整日奔波在城市的喧嚷里,整日里被吵音和污染包裹着,被没完没了的梦想、浮躁、焦灼、欲望挟裹着,忙得没时间陪伴父母,没空闲和心情静下来读一本书,甚至忘记了抬头仰望星空,听秋虫唧唧,当然。

  当然,繁华喧嚣的都市里,没有真正的黑夜,也看不到蓝天、白云、弯月、星斗、静谧,它们在我们眼前已变得越来越稀罕,甚至早已濒临灭绝。

  当自然之声被噪音湮没时,人类应有的原始本能也就丧失了。

  所以,我们不得不花钱,千里迢迢,辗转奔波,去越来越远的地方寻觅曾经的闲散与快乐。

  偶尔会有拎着大包小包的旅行者悄然走进客栈,询问、交谈,轻声细语,似怕打碎一院子的宁静。

  也有身粗脚重嗓门大的,裹挟进一阵大呼小叫、汗酸、尘埃,在软软的阳光里荡进来又荡出去。

  我喜欢坐在寂静的庭院里,静静地想一些什么,其实,也没想什么。

  秋高气爽,天气不冷不热,就那样静静地默默地坐着,身心澄澈,很安然,很惬意。

  丽江的时光是柔软的,细腻的,也是缓慢的,古旧的,像凝滞的河,有过去生活的老味道。

  一家人坐在“稻花香”二楼用餐,庭院里高大的桂花树,将酽酽的香气,在微弱的几乎觉察不到的风里,从枝头一股一股送过来,不由得人想张大嘴呼吸。

  我喜欢桂林,因为桂林的桂花树不光树身高大,品种多,花亦繁茂。

  但眼前的桂花树还是让我有些惊讶。

  米粒似的细碎花朵,繁密如织,轰轰烈烈,碧绿油亮的叶子,被花朵隐藏了,疏淡了,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

  远远望去,树上是泛着金黄或玫瑰金的耀眼光团。

  一把从水塘里捞上来,带着小白花的青草,做成菜,竟被赋予一个充满暧昧和诱惑色彩的名字――水性杨花。

  如果有人愿吃,我将在今夜伸手抓一把,炒一盘丽江星斗,用滚水焯去宇宙深处的寒意,给每颗星子裹上花香和蜂蜜,让食客在唇齿与筷子之间品味、欣赏神秘夜色。

  一顿饭吃了很久,迟迟不忍离开,想一直坐在那里。

  餐馆不小,就餐的人也不少,但却没有大城市里的喧哗吵闹,除了服务生传菜的脚步声,一院子安然。

  人在那样的气氛与环境里,一切烦恼都淡去了。

  坐着坐着,忽然心生感慨,花再多钱,跑再远的路,能有这样的心境看一两树如此壮美的繁花,值!

  人走在迷宫一样的小巷,很容易迷失方向,迷失自己。

  丽江古城,纳西语意为金沙江江湾中的集镇,始建于南宋末年,据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这个仓库集镇,曾是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商人和驮队带着一路风尘来到这里歇息,留下疲备与故事,再带上温暖与牵念上路。

  徐霞客明朝末年来到这里时,已是“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青石小巷,窄窄的,如蛛网般密集,交错,两边是落满了旧时光的老墙屋舍,挤挤挨挨,在静默里互相守望。

  故事与传说被时间的颗粒一层一层履盖着,游人匆促的脚步穿过清亮的石板小巷,不着一丝痕迹。

  聆听那些时光深处的故事,要慢下来,静下来,才能与这里的先人邂逅。

  “汐露小榭”“摩梭人家”“一城花事”……那些安静,别致,安逸,透着万种风情,姿态优雅的客栈,静静地候在小巷深处,门脸并不张扬,却各具风情。

  我跟许多闲散、好奇的游人一样,总想往里瞅瞅。

  因为每个客栈,像风情万种的女子,都有她自己的气味,妩媚,优雅。

  客栈和店铺的门楣上,蜡染和画中,都有弥漫着远古味道的纳西人的文字――东巴文,是装饰,也是意蕴悠远的文字。

  尽管不知道读什么,但我看得见文字里的树、石头、飞鸟、鱼和河流,那是我们祖先对生命最初的理解,对自然万物的认识与智慧。

  据说,东巴文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

  我久久地与街巷里神秘的纳西文字对眸,那些笔画粗犷,姿态柔美的文字里,闪动纳西人的淳朴笑脸。

  通往小街的巷子横竖交错,路口很多,稍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客栈的路。

  最初,我也跟街巷里很多游客一样,盯着手机地图上的箭头,东转西绕。

  有时,为了避开拥挤的人流,我会选择安静一些的巷子徜徉,走着走着,就会走到寂静的深处。

  后来,再出门,女儿总会提醒我:别忘了回家的路!

  是噢,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太远,而忘了自己从何处出发,为什么出发。

  离开丽江的那天下午,我对妻子和女儿说,我还没住够纳西客栈,等退休了,就来这里租一间小屋,或者轮换着客栈,一家一家住,在安然里晒太阳,听花开雪落,看月亮和星星。

  妻子和女儿都笑了。

  我知道她俩笑什么。

  关于丽江的文章【2】

  丽江漫行-淡颜

  夜的丽江是魅惑的。

  夜幕渐垂,灯影勾勒,古城梦境般的迷离。

  丽江的建筑,多是人字屋顶,飞檐耸立,如鹏鸟张翼。

  木门木窗,户户临水,夜的装点下,轮廓模糊,隐约有种神秘的寄寓。

  古城酒吧一条街上家家店铺廊外都亮起红灯笼,成串成陇,一户挨一户,整条街便有了美丽的照映,煞是光媚。

  街上人群熙攘,镁光频现。

  走着走着,偶见濒水的一扇窗前,女子倚栏,长发掩遮半张脸,出神地望着窗下流水,不知神思何处,抑或渴望着《一米阳光》般的邂逅吧。

  过门关口前行,远处有阵阵歌声,忧郁而沙哑,吉他的伤感,扯得人心痛,循歌寻来,见一间酒吧,内饰粗犷的摩梭风格,不禁想起“走婚”的习俗,心情一下宽松了,放下许多俗世约束。

  客人们尽情的和着歌手唱着,店堂里赫然写着:只结识陌生人。

  这陌生的丽江,这陌生的酒吧,这陌生的人群,不必探问心事,此刻只需尽情唱歌,让心绪暂别,让烦恼暂放……心底竟有一缕温暖升起,似有回归家中的悠然与祥和。

  看景不如体验,找了家小店铺坐下,点了丽江耙耙和鸡豆粉皮,悠然地品,望着窗外来往的人,有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夹杂着各色语言......听脚步敲击石板路的声音,判断着过往人的心情,偷得一刻清闲。

  夜浓了,淡去了街头的嘈杂,古城沉静了。

  走出店铺沿忠义坊前行,转角见一处人家,落地栅门敞着,木质围栏上摆放了数处盆花,电视机里播放着我不知名的电视剧,一对老夫妻安然地坐于其间。

  不禁幻想此门中若是我,定当伏于围栏上,静听房前流水,构思一段我喜欢的故事,寻一张锣,开一面鼓,邀来一班纳西老者,胡弦侍之,奉乐《紫微八卦舞曲》,奏《浪淘沙》,唱《山坡羊》,演曲《一江风》,忆李隆基风流,叹李后主哀怨,感李太白飘逸,观唐教坊曲牌,聆道教科仪乐……思古之情油然,演绎风情韵致唐宋梦回的精彩。

  收回思绪,不禁叹息,抬头望天,幽蓝的天幕上一轮皎洁的朗月,澄明地洋洋洒落一地清辉,放眼街巷,只余我独行,鞋跟敲击着石板古路,眼中的屋檐房角突现,勾回着幽幽的心情,忘却的心绪被拉回,曲曲折折地回放着,仿佛走回的是自己的曾经……此时的丽江是最适宜忆梦的。

  晨的丽江是澄澈的。

  星落日升,天边一缕曦辉破晓,古城在黛色晨雾中苏醒。

  微明的天色构画了建筑的外形,天空似乎并不远,明蓝清澈,白云如絮,透着轻灵的妙曼,微风轻拂,凉爽直沁心脾,深深吸一口气,慢慢地轻吐,昨日的尘屑在这一呼一吸间洗净了,整个人充满了晨的清新。

  城中店铺门扉紧闭,一个人徜徉于街道上,心情全然没有了夜晚的娇媚。

  走走看看,路灯从宫框中流泻出光线,柔和的如同这古城的流水,让人从心里泛起一份留恋与不舍。

  沿街的店铺前必有一条源自玉龙雪山的溪水流过,清澈见底,那槽是人工修筑的,猜想这水是消防急用的。

  隔溪而居的店铺,每扇铺门上都精细地雕刻着花鸟鱼虫、招财进宝等各色图案,寄情寓意,纯朴风情,此中可见一斑。

  细品工匠手艺,算不得精良,却也不乏时日的磨练,这一刀一刀的镌刻中无不体现出耐心与细致。

  行至拐角,忽听棰衣声,顺声寻去眼见路边一处院落,门前一泓溪水,挽发女子跪地挥棰而洗,这“咚,咚”声,唤醒了静谧的晨。

  天光大亮,店铺陆续开张,一家木刻店吸引了我,踏进门去,店堂中央墙壁上挂着一幅啡色边框,黑底金字的东巴文舞谱,质朴中透着优雅,侧面墙壁上挂满了琳琅的出卖品,多数是以东巴图形文字表达的祝福,刻工精细,设计独特,店主是一个美院毕业的年青小伙子,瘦小而单薄,说起我想购买那份东巴舞谱,他一脸的不舍,从他的眼中读不出商人的故作,更多透出了一份单纯,或许这真是一次他精心之作吧,满心欢喜地买下了,慨叹着自已的眼光,暗自得意。

  怀着明净和满足的心情,走出古城的南大门,耳边似有乐声响起,一路回旋在记忆里……

  那明澈的月光,那纯净的晨曦,属于丽江;纳西古乐、东巴文字、酒吧文化属于丽江,这其中无不折射着纯朴与宽容的内涵,正如深植于此的正统儒学文化,在这边远之地得到完整的传承,这或许才是真正的丽江韵味吧。

  关于丽江的文章【3】

  艳遇丽江旅行笔记推荐

  一般人提到丽江古城,大多指的是大研古城。

  在丽江市区的大研镇上,海拔2400余米,是中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也是与平遥古城一起,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大研古城有着绚丽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如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酒吧文化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等。

  因为多年的游客口碑,“艳遇”已经成了大研古城的最火标签。

  大研古城北门口的大水车,是情侣们在丽江古城里最喜欢拍浪漫照的地方,玉河广场是从北部进入大研古城的必经之地,玉河广场的游客走廊,已经成了情侣们爱情信物的寄存地。

  没到丽江之前,总觉得丽江的溪水应该比江南水乡的更近一些,事实上,房子离水有距离会更安全一些。

  四方街是大研古城中心的交通枢纽,少数民族老妪们会在四方街广场上跳她们的“广场舞”。

  这里既是游客休息闲坐的地方,也是shopping的地方。

  在这里上上网,发发呆,晒晒太阳……,是很多到大研古城来的人的主要目的。

  各式客栈也是大研古城一景,东巴文的标语,这在游客眼中也成了别致的景色。

  木府是大研古城里最主要的观光景点。

  在丽江,房屋间似乎推窗就能碰到隔河邻居家窗户,蓝天被各式屋檐分割成不规则的形状。

  而此时,你若看到“待月西厢”这几个字,想想吧,该有多美,这确实是大研古城随处可见的,毫不谦虚的广告。

  “白云闲居”,是家客栈,从门庭看去象私宅。

  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这里的凉棚里喝茶发呆,享受闲适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官门口”,在古代是达官贵人与穷人区的分界,富居里,穷住外,自然形成了古镇的居住风格。

【丽江的散文】相关文章:

邂逅丽江随笔散文10-09

美丽的丽江关于丽江的作文10-08

《走进丽江》教案10-07

丽江旅游作文11-05

关于丽江的作文02-27

丽江古城作文03-20

美丽丽江作文03-08

游丽江作文01-12

丽江古镇作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