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吃亏是福

时间:2022-10-05 23:33:59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眼前吃亏是暂时的,个人的品牌和实在的长期回报才是真理,以下的吃亏是福相关文章,欢迎继续阅读:

  吃亏是福【1】

  昨天,同事给我讲了个“三八二十一”的小故事,听后让我加深了对“吃亏是福”的理解。

  说有一个在县城卖菜的老农,在街上大声吆喝:“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八二十一”。

  他的这一举动,引得周围卖菜的和买菜的都笑其不识数,不会算账。

  结果很多人都挤到他的摊前买菜,算账时确实是按“三八二十一”算的,很快他就将菜卖光,打道回府。

  故事虽短小,却寓意深刻。

  表面上看他吃亏了,但整体上他并不吃亏。

  想想看,他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菜卖光,可以腾出很多时间去干其它的事情。

  而他在菜最水灵、最有份量时出售,不一定吃亏。

  还有就是给人留下了憨厚、老实的好印象,为他自己培养了一批长久客户。

  由此想到我们做人、做事、干工作,也要学习那个卖菜的老农,心里要有“吃亏”的理念,勇于吃亏。

  吃亏是福,是一句老话。

  虽然我们时常把它挂在嘴上,可往往真正照那样去做的却很难。

  大多数都是抱有这样的心态,那就是总希望吃亏的是别人,沾光的是自己。

  “零利润”的首创者美国人休斯顿的成功事例和那个“三八二十一”的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

  看来吃亏到最后并不是真的吃亏,“眼前吃亏是暂时的,个人的品牌和实在的长期回报才是真理”。

  社会上总有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认为,吃亏是傻的代名词,吃亏是老实人干的,自己并不笨,对于“吃亏”的事,怎么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仔细想来,事实并非如此,也许这样的想法太过于天真。

  曾读过《从“一门三督抚”看家风传承》的文章,“一门三督抚”江西南昌新建程矞采家族,其先辈留下很多可作为家传的名言,其中有“一曰要吃亏,二曰学吃亏,三曰吃得亏,四曰还不算吃亏。”“三督抚”中的老大程矞采就是一个吃得亏受得住气的人。

  无论受多少委屈,他只闷着头做事,按照自己的良心为官。

  前不久,电视剧《于成龙》在央视一套热播,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一辈子敢于吃亏,敢于担当,他常说的一句话:“只要我无愧于天地良心,我什么都不怕”。

  所以说,我们也要像程矞采、于成龙那样勤于做事,恪尽职守,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代豫剧《村官李天成》里的《吃亏歌》:“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常吃亏、多吃亏、一直吃亏,在人前你才好吐气扬眉;吃亏吃亏能吃亏,莫计较多少赚与赔;吃亏吃亏常吃亏,你永远不会把包袱背;吃亏吃亏多吃亏,吃亏吃得众心归;吃得你人格闪光辉!”更是将吃亏是福讲到了高境界。

  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是《村官李天成》的原型,他当了19年村支书的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那就是“带头干事、带头吃亏、带头吃苦。”

  也许,有人说,我不过一个普通人,学不了程矞采、于成龙,也学不了李连成。

  但,在日常生活中,小事讲点风格,少去占所谓的“便宜”,多做一些别人认为是“吃亏”的事还是可以的。

  吃亏是福【2】

  5月28日,笔者有幸经历了大中专毕业生座谈会全过程。

  虽然这是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项目部大中专毕业生座谈会,但是在我看来,却相当成功。

  不管是文件宣贯的环节,还是代表的发言,亦或是现场的问答互动,都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朝气。

  很多人的发言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那些印象转化为一缕缕的思绪,催动我拿起笔来,用文字尽情的释放它们。

  而在所有的印象里,张经理的话给我的触动最为深刻。

  虽然来到这里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但是张经理的名字却已经很熟悉:

  “我有一句座右铭——吃亏是福!世界是公平的,付出了总会有回报,不需要斤斤计较一时的得失。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需要一个付出的心态,一种团队意识。

  有时候为了集体多付出了一点也不必觉得吃亏,因为只有团队整体发展了,在团队里的个人的潜能才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

  老子在《道德经》里的有一句著名论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我们生活中的一得一失,都处在这种“福和祸”的转化关系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利益,也没有永远的吃亏。

  得失必然是循环不息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不难敞开心怀,用淡然的心境闲看每一次的“吃亏”。

  历史上很多的贤士君子皆是如此,他们也都以能吃亏来要求自己和训诫子孙。

  能否吃亏,以至于成为古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之一。

  被世人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留下两句四字名言,一句是“难得糊涂”,另一句是“吃亏是福”。

  对“吃亏是福”,郑板桥有这样一番详尽的注解:“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

  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

  福即是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盈满乃亏损之契机,亏损则会逐渐趋向盈满,损失自己则有益对方,对方得心平,自己会心安,有了平安,自然就有福气了。

  被称为“清初三大家”之一的散文家魏禧,他曾经说道:“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

  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由此得知,学会吃亏,善于吃亏,乐于吃亏,这绝不是一个人无能、无用、无知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一个人的品行好否,行为善否的真实写照。

  德不高者不甘吃亏,心不诚者不愿吃亏,品不正者不肯吃亏,行不端者不能吃亏!如果从正面说,聪明的人才甘于吃亏,高尚的人才乐于吃亏,伟大的人,才肯终生吃亏。

  回想鲍叔牙与管仲相交时的折节退让,蔺相如与廉颇同为将相时的忍辱负重,张良为圯上老人拾履,居里夫人为科学献出生命,鲁迅伏案写作积劳成疾过早离世,雷锋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用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些都是“吃亏”的,但青史却永远记住了他们,并且传为美谈。

  他们把吃亏当作一种责任,把吃亏当作一种福气,反映了他们个人思想的崇高境界。

  净空法师说:一个人,总是执着,那是业障。

  一点亏都不肯吃,一点小小的不如意都忍不过,他还会有什么成就?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有时候看似失去,实则是拥有。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可能在下一刻为你打开了一扇门。

  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舍本逐末。

  当失误摆在面前,而且很快的找到教训后,就应该迅速将这件事沉淀下来了,过多的计较会使自己陷入对过往的沮丧情绪里,这种情绪会遏止我们的自信,甚至影响判断。

  因此,承受吃亏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我们拥有的不必很多,重要的是有拥有一个得失的准则,帮我们在复杂中找到那么一点简单,在踌躇中找到那么一点依据。

  如果把吃亏当作一个途径,那确实需要付出勇气,也需要策略。

  二者相加,就会获得自信,而不是患得患失的焦虑。

  回想我们的企业也是这样。

  项目管理就如下棋打仗,需要大局观念,如果只计较一兵一卒的得与失,却失之全局形势的把握,失败则为之不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项目经理在承建的某高新技术产业大楼,当时算下来是零利润。

  但是还是做了,而且做的相当漂亮。

  甲方甚为满意,将该项目的幕墙和装饰工程也交给了我们,最终也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再如在某项目中,虽然合同没有明确要求,但是我们还是自己花了10万元做了外墙防漏24小时的淋水实验。

  虽然在当时看来我们好像吃亏了,但是却换来了甲方对我们工程质量的信任,创造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当用谋略的目光部署全局,就会领会“吃亏是福”这句话的真谛。

  而对于项目部的员工而言,吃亏是福,并不是指无原则的退让,而是一种率性的洒脱,一种睿智的风度,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在乎“装傻充愚”的表面性吃亏,而是看重实际性的“福利”。

  就如工作一样,多做了一点事情,不必耿耿于怀,换个角度想一下,这正是给了你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很多时候,极力的想去拥有,却往往空手而归。

  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的对现在的自己进行分析,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于是导致了追求的不切实际,我想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摆正心态,踏踏实实的做好现实中的每一件事情。

  在漫漫人生路上,没有一帆风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登上高峰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完美,通往成功的路必然是曲折崎岖,风雨险阻。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不过这时请记住,吃亏是福,爱占小便宜的人往往是吃大亏的人。

  崇尚吃亏是福!任何一个有作为的人,都是在不断地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从而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乐于吃亏既是一种境界,又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更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只有确立了这样坚强信念的人,才是获得了永远幸福、永远自由的人。

  吃亏是福【3】

  那年,35岁的美国人休斯顿在斯图尔市的闹市区租了房子,准备发掘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从事水果批发生意。

  在此之前,休斯顿在一家小公司干了7年的仓库保管员,没有任何的生意经验。

  但他不想一生都为别人打工,他想自己做老板,干一番事业。

  谁也没想到,休斯顿的水果批发生意异于常人,他经营的所有水果价格均是全市最低价。

  本来,质优价廉未尝不可,但业内的人都吃惊于一点——休斯顿的水果批发价格之所以能做到行内最低,那是因为休斯顿的水果全部都是以零利润出售的。

  也就是说,休斯顿不仅赚不到钱,还要每月赔上房租、水电等费用。

  休斯顿果真是没有任何生意经验的人,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傻事。

  面对同行的嗤笑和亲友的质问,休斯顿从不多作解释,始终坚持以零利润经营水果生意。

  更让人吃惊的在后头,休斯顿又将自己7年的工作积蓄全部取出来,在斯图尔市涉足首饰加工业和服装干洗业。

  而且,价格上仍然是以零利润经营。

  所有人都认为休斯顿是脑子里哪根筋出问题了——世间哪会有人这么傻?不可否认,休斯顿所经营的生意,无论是水果批发,还是首饰加工和服装干洗方面,从来都是顾客最多、生意最为繁忙的,但谁都清楚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顾客络绎不绝、一派繁华的背后,是休斯顿必须付出不断赔本的代价。

  很多人预测,休斯顿撑不了多长时间。

  事实印证了人们的猜想,一年之后,休斯顿停止了自己所有的生意,将所有的店面都关停了。

  之后,休斯顿迅速筹措了资金,居然又新开了一家店面,而且是全市除他之外绝无第二家的店面——经营中国什锦。

  这次,休斯顿改变了零利润的经营思路。

  休斯顿的中国什锦生意并没有让人们继续看笑话,从开业之初,美丽的中国什锦首先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加之品种繁多、质量优异,休斯顿的什锦之路一天比一天宽广。

  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连开了5家分店,且生意都非常兴隆。

  有人嗅到了商机,看着休斯顿的什锦生意眼红,也开类似的店面,但他们都奇怪地发现,几乎所有购买什锦的客户都集中在休斯顿的店里,很少光顾别家。

  无奈,他们只得草草收场。

  很多人都在为休斯顿感到幸运,称他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子在什锦上却“瞎猫撞上了死耗子”。

  其实,真正的秘诀只有休斯顿知道:自己的成功并非是他们所说的“幸运”,而是完全靠自己高超的经营智慧和对人性的精确掌握。

  原来,休斯顿从创业之初就决定做中国的什锦生意。

  只不过,他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当地民众认可中国什锦且能让自己将什锦生意做大做强,除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外,还必须打出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因此,休斯顿先在前期以零利润的经营方式博取民众的深刻印象。

  时间一久,所有消费者的潜意识里就有了一个自我暗示:休斯顿出售的东西,价格都是最优惠的。

  在行内人看来,休斯顿“零利润”背后是不断地损失,而在消费者心目中,“休斯顿”三个字俨然已经成为最实惠的品牌代言。

  休斯顿的零利润经营方式貌似很傻很愚笨,但经过了他聪明的市场运作和对人性的精确分析,却成了绝妙的智慧体现:眼前的损失是暂时的,个人的品牌和实在的长期回报才是真理。

【吃亏是福】相关文章:

吃亏是福作文04-04

吃亏是福的经典语录04-04

吃亏是福作文10篇06-07

吃亏的作文04-02

吃亏的作文15篇05-22

吃亏的作文(通用39篇)09-25

平淡是福随笔10-07

安康就是福09-30

亲情是福作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