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经典励志名人美文

时间:2022-10-26 15:12:50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典励志名人美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励志名人美文,欢迎阅读参考。

经典励志名人美文

  经典励志名人美文【1】笔墨祭

  余秋雨

  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

  这种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时时遇到麻烦。

  年代那么长,文人那么多,说任何一点共通都会涌出大量的例外,而例外一多,所谓共通云云也就很不保险了。

  如果能对例外作一一的解释,当然不错,但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成了自己出难题又自己补漏洞的尴尬格局。

  补来补去,痛快淋漓的主题都被消磨掉了,好不为难煞人。

  我思忖日久,头脑渐渐由精细归于朴拙,觉得中国传统文人有一个不存在例外的共同点;他们都操作着一副笔墨,写着一种在世界上很独特的毛笔字。

  不管他们是官屠宰辅还是长为布衣,是侠骨赤胆还是蝇营狗苟,是豪壮奇崛还是脂腻粉渍,这副笔墨总是有的。

  笔是竹竿毛笔,墨由烟胶炼成。

  浓浓地磨好一砚,用笔一舔,便簌簌地写出满纸黑生生的象形文字来。

  这是中国文人的基本生命形态,也是中国文化的共同技术手段。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干脆偷偷懒,先把玩一下这管笔、这锭墨再说呢?

  一切精神文化都是需要物态载体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就遇到过一场载体的转换,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场转换还有一种更本源性的物质基础,即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

  五四斗士们自己也使用毛笔,但他们是用毛笔在呼唤着钢笔文化。

  毛笔与钢笔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它们各自都牵连着一个完整的世界。

  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诚然,我并不否定当代书法的成就。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当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古代书法家。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古代书法家的队伍很大,层次很多,就我见闻所及,当代一些书法高手完全有资格与古代的许多书法家一比高低。

  但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是,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需性为背景的,因而产生得特别自然、随顺、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在这一点上有点像写古诗。

  五四以降,能把古诗写得足以与古人比肩的大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张扬,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绝对不可能复现。

  诗人自己可以写得非常得心应手(如柳亚子、郁达夫他们),但社会接纳这些诗作却并不那么热情和从容了。

  久而久之,敏感的诗人也会因寂寞而陷入某种不自然。

  他们的艺术人格,或许就会因社会的这种选择而悄悄地重新调整。

  这里遇到的,首先不是技能技巧的问题。

  我非常喜欢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几个传本法帖,大多是生活便条。

  只是为了一件琐事,提笔信手涂了几句,完全不是为了让人珍藏和恳挂。

  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字写便条实在太奢侈了,而在他们却是再启然不过的事情。

  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骇万状。

  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便条中泄露无遗。

  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一支毛笔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职业和手艺,而是点化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

  我相信,后代习摹二王而惟妙惟肖的人不少,但谁也不能把写这些便条的随意性学到家。

  在富丽的大观园中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矫揉,农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乡村里。

  时装表演可以引出阵阵惊叹,但最使人舒心畅意的,莫过于街市间无数服饰的整体鲜亮。

  成年人能保持天真也不失可喜,但最灿烂的天真必然只在孩童们之间。

  在毛笔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们的衣衫步履、谈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际往来,都与书法构成和谐,他们的生命行为,整个儿散发着墨香。

  相传汉代书法家师宜官喜欢喝酒,却又常常窘于酒资,他的办法是边喝边在酒店墙壁上写字,一时观者云集,纷纷投钱。

  你看,他轻轻发出了一个生命的信号,就立即有那么多的感应者。

  这与今天在书法展览会上让人赞叹,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整个社会对书法的感应是那样敏锐和热烈,对善书者又是如此尊敬和崇尚。

  这使我想起现代的月光晚会,哪个角落突然响起了吉他,整个晚会都安静下来,领受那旋律的力量。

  书法在古代的影响是超越社会蕃篱的。

  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伤痕斑斑,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

  师直官的学生梁鸽在书法上超越了老师,结果成了当时的政治权势者争夺的人物。

  他曾投于刘表门下,曹操破荆州后还特意寻访他,既为他的字,也为他的人。

  在当时,字和人的关系难分难舍。

  曹操把他的字悬挂在营帐中,运筹帷幄之余悉心观赏。

  在这里,甚至连政治军事大业也与书法艺术相依相傍。

  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

  我听过当代几位大科学家的演讲,他们写在黑板上的中文字实在很不像样,但丝毫没有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尊敬。

  如果他们在微积分算式边上写出了几行优雅流丽的粉笔行书,反而会使人们惊讶,甚至感到不协调。

  当代许多著名人物用毛笔写下的各种题词,恕我不敬,从书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不济,但不会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鄙弃。

  这种情景,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这里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信号系统和生命信号系统。

  古代文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

  传说有人磨墨写字,日复一日,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人写毕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最令人惊异的是,隋唐时的书法家智永,写坏的笔头竟积了满满五大麓子,这种簏子每只可容一百多斤的重量,笔头很轻,但五簏子加在一起,也总该有一二百斤吧。

  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了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

  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他就摘芭蕉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的。

  这种记载,即便打下几成折扣,仍然是十分惊人的。

  如果仅仅为了练字谋生,完全犯不着如此。

  经典励志名人美文【2】美丽的声音

  席慕蓉

  音乐是无形的绘画,是无字的诗,是一种抽象的最高的艺术。

  它之伟大是因为它超越了一切的限制,文人雅士能欣赏,乡间小儿也能欣赏,它能直接引起心弦的共鸣,被感动的人,不一定要明白音乐的理论或技巧。

  托尔斯泰说过:“音乐对于人类的理性与想象皆不起作用,只是使人陶醉。

  我听音乐时,不思考,不想象,但觉有一种喜悦而不可思议的情感,使我徘徊于无我的境界”

  这种无我的境界,也是美感教育里追求的一种境界。

  对刚出生的婴儿来说,也许早了一点,因为他可能对声音没有反应。

  但是,只要稍微长大了一点,各种声音便开始进入他的世界,所以,我们要尽量供给他一些比较美丽的声音。

  我们若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四、五个月的婴儿听到音乐时会有极喜悦的表情,有时甚至会手舞足蹈。

  一岁的婴儿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跳跃或扭摆,更大的孩子会敲打东西来配合拍子。

  观察他们的表现,有时不禁会做出一种猜测,那就是说,也许,也许原始部落的歌舞便是这样开始的吧。

  在选购婴儿最初的玩具的时候,就可以买一些能发出美妙的叮咯声响的小铃或小钟,再大一点,可以给他们一些在上紧了发条以后,能发出优美的催眠曲或儿歌之类的玩具,注意孩子们的表情吧,他们一定会在起初睁大眼睛,好奇地聆听,然后唇边会显出微笑。

  在以后,你给他们听这些熟悉的曲调时,他们会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天真的心灵竟然能欣赏世间最抽象的一种艺术,这该是多奇妙的一件事。

  不过,在婴幼儿时期,耳朵的保育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供给他们清晰、美好、正确的音色,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让他们感到疲劳。

  最重要的是,播放时声音宁可小声一点,切忌过大过高,在玩弄铃铛或音乐钟时也别太靠近孩子的耳朵,以免引起过大的耳内震动,若伤害了幼儿脆弱的听觉,那就悔之莫及了。

  在我们的幼稚园或小学里,仍然有部分老师要求学生上音乐课时大声唱歌。

  看孩子们吼得声嘶力竭,教室又毫无吸音的设备,水泥墙,水泥地,可怜孩子们的耳朵与喉咙可不是水泥做的,那样一堂音乐课脸红脖子粗地下来,不知道能得到多少美感效果?

  因此,在有一天,我经过桃园市一所国小的时候,竟然听到有一位老师在教小朋友小声地唱一首民谣时,我在窗外不禁站住了。

  多美丽的声音啊!孩子们自由自在地轻声唱着,不必担心别人的声音会盖住自己的,也不必担心会听不见老师的伴奏,可爱的童音把乐曲的表情解释得十分地贴切,让在窗外的我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也能想象得出他们脸上的笑容,象春日里洁白的百合花。

  这样的好老师我们一定要感谢他,他对孩子的影响极为深远,让孩子在领略到旋律的美感时,也能领略到合群的重要。

  合群不只是步伐一致,目标一致而已,合群还是一种超越,用很温和,很体贴的方式表达出来。

  把自己的声音变小,来适合大家的声音,小朋友会很惊讶地发现,这样一来,反而会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更清晰、更美丽。

  请不要轻视一位喜欢教孩子小声唱歌的小学老师,一个快乐的民族的开始很可能就是一堂快乐的音乐课。

  年轻的母亲们,也请你们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力量,请让你的小宝贝从你怀中就能开始领略音乐的美妙,请帮助他成为一个快乐的中国人.

  经典励志名人美文【3】你是熬夜努力,还是熬夜装逼?

  作者:入江之鲸

  01

  熬夜成了一种瘾‍

  某位媒体人下班途中猝死,报道着重指出他常常熬夜加班。

  媒体人们心有戚戚焉。

  熬夜导致过劳死,这几年屡见不鲜。

  昨晚和闺蜜见面,她劝了我好几遍:少熬夜。

  少熬夜。

  少熬夜……

  这话已经成了一句口号。

  天天喊着要做,却从未落实过。

  熬夜的危害,人尽皆知。

  听过许多道理,熬夜还是继续。

  对有些人来说,熬夜是因为真的忙碌;而对有些人来说,熬夜成了一种庸碌。

  比如我。

  我每天半夜十二点推送公众号,之后和异地恋男友聊一聊,一两点在朋友圈分享个文章链接,以表明自己还没睡。

  不知何时,熬夜也成了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之一。

  十二点刷朋友圈,你会看到一两句,“终于下班了”;

  凌晨一点刷朋友圈,你会看到几句感慨:“这个点还不睡的,只有广告狗了吧。

  ”

  不,朋友圈里没睡的,除了广告狗,还有公号狗,还有创业狗,还有设计狗,还有考试狗,还有打游戏的单身狗……

  熬夜的理由数不胜数。

  每一个都冠冕堂皇。

  熬夜成了一种惯性,一种瘾。

  02

  熬夜造成努力的幻觉

  熬夜常常和拼命和努力联系在一起。

  一定程度上,我们宣扬熬夜。

  从那个传闻中的,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到田小姐标榜自己长期缺觉导致蓝色大脑,都让我们产生幻觉,熬夜就等同于努力,缺觉就等同于拼命。

  其实,很多时候,你之所以熬夜,是为了假装努力和感动自己。

  你只看到自己努力,以为熬夜就很了不起,却忽略了自己曾自暴自弃。

  熬到很晚,复习到十二点,加班到第二天,还不忘发个朋友圈。

  复习一定要拖到考前一晚,工作一定要拖到deadline,最后一刻才开始赶,你早干嘛去了。

  你有时间刷朋友圈,有时间跟朋友聊天,有时间看电影追剧,有时间玩手机游戏,就是要拖到半夜才去工作学习。

  还安慰自己,这是因为努力。

  你不是努力,你只是效率低下而已。

  你不是熬夜努力,你是熬夜装逼。

  03

  熬夜是给自己画了条延长线

  我有段时间熬夜,咖啡喝太多导致彻夜难眠。

  头痛欲裂,心律不齐。

  整个人如同被抽干,仿佛眼睁睁就能死给自己看。

  接下来几天,恶性循环。

  后来,我深刻反思:所有的死,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你不是真的没时间,不得不拿命去换钱。

  你熬夜,是给自己画了条延长线。

  习惯拖延,白天拖延再拖延,反正你能牺牲睡眠,你有的是时间。

  正是因为你知道自己会熬夜,觉得自己时间多,才会肆无忌惮去挥霍,才会一点一点慢慢磨。

  你熬夜时流的泪,都是你偷懒时脑子里进的水。

  你不知道,从睡眠那里偷来的时间,逃不过上帝的法眼。

  你对身体的亏欠,你很快就能看见。

  “熬夜的危害,举个例子?”

  “不举。

  ”

  还有,眼睛干涩,视力衰退,皮肤变差,腰酸背痛,记忆力下降……等等等等等。

  04

  你本可以不熬夜

  大部分的熬夜,其实都可以避免。

  明明工作已经很忙,闲暇时候,你还是去唱K,撩个妹,在深夜去酒吧喝个大醉。

  你知道的,你本可以不熬夜。

  你不是真的努力,你是缺乏自律。

  早睡,就相当于给自己定deadline。

  知道一天很短,才会有紧迫感。

  这世上,没有什么紧急的工作,一定要熬夜完成。

  没有任何事情,比身体还重要。

  把这份不熬夜宣言,分享到朋友圈。

  少一点打脸,多一点实践。

  共勉!

【经典励志名人美文】相关文章:

经典励志的美文09-30

经典励志美文精选10-08

励志美文精选09-30

经典励志美文10-26

名人美文摘抄及赏析09-13

励志的美文:励志人生10-09

励志随笔美文精选10-01

经典美文欣赏励志10-05

经典美文励志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