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散文家的味道

时间:2022-10-26 14:23:22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散文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是怎么样的?你还记得吗?家,就是历尽艰辛之后,让心灵停靠的港湾,看看下面的散文吧!

散文家的味道

  散文家的味道【1】

  近日,我总是在夜半三更的时候从床上爬起来找些事儿做。

  就好比现在,夜已深人已静,我却在坐于电脑前,写下这篇文章。

  黑夜,是个很好的天然屏障,所以人们总是喜欢将脆弱的、感伤的、思念的情感交给它。

  这些被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埋藏在忙碌的生活琐事中的情感,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破竹而出,来势汹汹的冲破那道人们为自己所设下的心底防线。

  最近,手机相册里有张照片儿总让我百看不厌。

  它不是美女帅哥,亦不是自己心仪之人,它只是一张腊肉的照片。

  腊肉,对于我、甚至是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我不知道当你看到这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家、家的味道、家的温暖。

  今年,因为实习的原因,我过了人生当中第一个没回家、没家人在身边的年,也是最辛酸的一个年,那几天我过着不是吃泡面就是啃面包的生活。

  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放假回家,都能吃到爷爷特意为我们留下的自家过年腌制的腊肉。

  蒸的、炒的、煮的,酸的、甜的、辣的,能做上十几道菜,每一道都能让人垂涎三尺。

  腌制腊肉是我们家那边过年的传统习俗。

  除夕前,每家每户都会屠杀家中的一头猪,日期多在农历二十五,屠杀的猪越重不仅代表着主人家这一年的丰收,更寓意着来年的收成会越好。

  腊肉的制作过程,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烟熏前需要将猪肉用盐、花椒面和辣椒等香料腌制24小时,在除夕夜前挂到火盆上用小火烟熏、直至将猪肉熏干为止。

  整个过程大概需要20天左右,没有完全风干的腊肉储存时间不长,所以要确保这20多天的腌制过程小火不断。

  从小到大,关于腊肉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我这二十余栽的记忆里。

  小时候家里的情况不是很好,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吃到腊肉的。

  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来了客人,腊肉都会是餐中必备,再斟上一杯自家酿的香醇白酒,这便是主人对客人最热情最真挚的欢迎……

  关于腊肉的记忆太多太多,不知不觉,它早已成了融入骨血之中的味蕾。

  不管我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我都会记住它的味道。

  它已渗到我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中,就算时间隔得再久、路走得再远,当我再次吃到时,还是一口就能尝得出来是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我不知道,像我一样飘荡在陌生城市当中的千千万万个游子们,在你们吃过各式各样的山珍海味之后,是否还记得那份让你味蕾依然挂念的味道?那份有着妈妈、有着家的味道?就算是粗茶淡饭也依旧怀念的味道?

  我是游子,我在天空中飞翔,可不管我飞得有多么高有多远,总会时不时的回头看看自划过的天看过的风景。

  彼时才发现,不管一路上的风景再怎么姹紫嫣红,都不比那故乡里的绿水青山来得温暖。

  即便它没有花团锦簇的风景,也没有华灯璀璨的繁华,但我依然牵挂它,记住关于它的一切,它是我在彷徨中找到归属的灯塔。

  我希望,在每一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种让自己牵挂的味道,因为那将会在你走向远方的路上最好的动力。

  记住它,便可记住一种温暖、一种幸福。

  散文家的味道【2】

  由于住在小城,时常还能遇上以前少年时期在我们家吃过饭的朋友,他们中有的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府官员,还有的已经跻身老板行列,进入了众多人羡慕的人群。

  相遇时,总是说着那时吃饭的场景,很是快乐,一生难忘,并相约再次到家里吃饭。

  那时家贫人多,吃的多为粗粮。

  较多的是包谷和米,金黄的包谷面裹着少之又少的米粒,别人吃得很香,我却吃得流泪。

  因为朋友远离家乡,他们吃的是家的味道,是温馨的,是香甜的,是亲人间的记忆;而我吃的是饥饿,吃的是饭,是生活,粗粮难以下咽。

  记得一次吃面汤,由于长期吃粗粮,不喜欢吃粗粮的我,总是半天也无法下咽一块面汤。

  父亲总是面带微笑,调侃地说:以前,有个人吃饭吃得很慢,在相亲时因为吃米线吃得很慢,一次又一次的相亲都没有成功。

  父亲担心说你要赶紧吃啊,要不以后你说到媳妇。

  父亲的话说完,我已经是满眼泪水,是一个孩童对穷困生活的痛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不是担心只说到媳妇,而是担心吃面汤的生活还很长。

  一次一群朋友在家吃饭,那时粮食很少,恰值洋芋成熟,奶奶就做一大锅洋芋焖饭,那次的饭真的很香,虽然是杂粮,当我们都吃得很香。

  奶奶的手艺的确超群,将杂粮做得若此的美味、可口,一大盆饭被大家即刻消灭,并留在大家的记忆,也赢得了我一贯讨厌吃杂粮的挑剔的小嘴的认可和垂涎三尺。

  每次在饭店吃到洋芋焖饭时,我觉得和奶奶做的相比,的确还须不断学习。

  那时粮食紧缺,菜也紧缺,种点萝卜个小叶茂,奶奶就将萝卜杆和叶做成腌菜,放上辣椒,虽然也美味可口,但是那时也不是很爱吃,并错误的认为那是贫穷的象征。

  到县城后,看到城里人也有吃萝卜菜和腌萝卜杆叶的习惯,我才知道因为贫穷的心态,让我们错过了奶奶的美食,否定了奶奶的美食。

  等到工作后,再央求奶奶再做一次给我们吃,奶奶说:“生活好了,吃肉都吃不完,还吃那东西。”如今,奶奶离开了我们,奶奶的手艺和美食只留在我们曾经不愿回忆的生活里。

  因为长期贫穷的生活让我们错过了生活中的美食,因为贫穷心态让我们愧对奶奶的美食,奶奶的美食就是家的味道,也是贫穷生活乐观的味道。

  家的味道是心灵的味道,没有心安的味道,难觅家的味道。

  散文家的味道【3】

  儿时的夏天,紫燕衔泥,在老家三间土屋檐下筑巢。

  钻天,俯冲,飞去飞回,掠过菜园里摘菜归来的妈妈的目光。

  这时妈妈的笑容便格外灿烂。

  紫燕抚育后代,给屋檐下巢里叽叽喳喳的小燕子銜来美味儿。

  那三只雏燕就像我们挨肩儿的三个孩子。

  蓝天白云间划过燕子劳碌的弧线。

  妈妈就像燕子,屋里屋外地忙活,日子再苦,每临饭口,准保端上热腾腾的饭菜。

  全家三代人围坐一张炕桌,年迈的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妈妈总是掉样儿给做点爱吃的,虽粗茶淡饭,却有滋有味。

  春夏秋三季,歺桌上总少不了野菜,婆婆丁,柳蒿芽,大脑瓜……

  妈妈用她的爱和汗水,使家充满温馨和亮色。

  野菜虽苦,却医心养身,教我懂得良药苦口,先苦后甜的道理,而且融入血脉,成为恒久的精神滋养。

  而且,妈妈教会我善良与孝道。

  那时,父亲在田间劳作,早出晚归,像土地一样沉默的父亲,只有到太阳压山时才从田间里荷锄归来,把土地的气息带回家,临到秋季,五谷飘香,父亲每次下地回来,裤腰带子上偶尔拴一大堆乌米,放到锅里煮,香味从厨房里飘进堂屋,然后让我们兄弟三人分享,爸爸只是憨憨地笑,却舍不得动一下。

  清苦的日子,是父亲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责任。

  是父亲教会了我土地般的坚韧与担当。

  当年老屋檐下的雏燕早已不见踪影时,我们长大了,到城里工作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和儿女。

  当我们懂得孝敬时,父母老了。

  每逢周日或放假,我们兄弟三人还依然像小燕子一样欢呼雀跃,飞回老家,因为那里有老爸老妈,有三间老屋和菜园角的樱桃树,有滋养了我们童年的土地和奶水,那里才能品尝到家的味道。

  而今爸妈都走了 ,手搭凉棚目送我们上班的爸爸妈妈走了。

  每每抬头北望家的方向,不禁泪湿衣襟。

  爸爸妈妈音容笑貌依然在心里恒久萦回,他们的勤劳善良的美德,不会随时光流逝。

  放心吧,爸爸妈妈,我们也要像你们一样,营造和谐的家庭,成为儿女心灵的依归,让儿孙们品尝到家的味道。

【散文家的味道】相关文章:

妈妈的味道03-26

爱的味道06-12

母爱的味道02-17

阳光的味道02-19

中秋的味道11-10

味道的作文12-10

幸福的味道02-19

成长的味道02-20

家乡的味道03-02

微笑的味道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