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陈果随笔散文
为大家整理了陈果随笔散文,欢迎各位阅读!
陈果随笔散文【1】古镇沉没:我在他乡感受故乡的美
二十几年前,一个闽江边的美丽古镇悄悄地沉没到闽江水底。
连同无数的古建筑,古街,古树,以及绕着小镇及村落流向闽江的美丽的支流……
带着无数人的记忆,无数的无价之宝,与世界永别。
从此,南平再无此镇,福建再无此镇,中国再无此镇,地球再无此镇。
从此,我成为一个失去故乡的人。
对故乡的思念常常让我觉得忧伤,却又无可奈何。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终于,我发展出了一种特别的能力。——在他乡捕捉与故乡的相似之处,然后感受、感动它的美好之处。
于是仿佛又来过自己的故乡,以解思念之苦。
虽然无奈,却也充满愉悦……
比如,2012年我去福州开会,会场就设在“三坊七巷”古街里。我觉得那里的古建筑和青石板路挺像我故乡的。
于是,那一天,在那里开会,吃饭,我都处于兴奋的状态。不知道的人,以为我当时有什么超级开心的事。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可开心的事,唯一就是因为那里很像我的故乡。一个比故乡还新还美的故乡……
今年春天得到朋友邀请,去了一趟邵武和平古镇。
当天那里真是“人山人海,红旗飘扬,锣鼓喧天”,十分热闹!
他们在庆祝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反正人就是多。而且还有美味的“杀猪菜”吃。
然后,我开心地发现,那里建筑很古老,修葺保护得非常好,也很像我的故乡,东逛西瞧,那种熟悉的莫名的兴奋又出现了。
说实话,去的时候发现路很远,还有点后悔,回来时,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原因就是,我觉得自己好像回了一趟故乡。
前几天,这感觉又来了,那是在建瓯。
建瓯有很现代的街道,也有古朴的小巷。走在小巷子里,于是,我觉得好像回故乡了。
建瓯的庙也很像我故乡的庙,那里有好多古老的庙宇,甚至比我故乡的古庙还更加宏伟,大气。比如东岳庙。不管怎样,我觉得这些庙跟我故乡的庙也很像。
那里有一个塔,叫“善见塔”,也跟我故乡的塔长得跟亲姐妹似的。
所以,我觉得建瓯真的很好,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在南平市区也找不到。因为南平市区没有保留这么好的庙和塔,也没有这么像我故乡的小巷子。
除了这些,我还爱故乡的小河,它常常在我的梦里出现。
夏天,我们在清澈的河边洗衣服,玩水,抓小鱼,摸蚬子……
现在这种美丽的小河已经很少见到了。常见的是肮脏的河水,令人不忍直视。
所幸我住在武夷山,在武夷山,这种小河却随处可见。
九曲溪不用说了。
多少人,冲着它的美名而来。有多少人,在它的身边寻到了故乡的感觉?看那竹排票多么紧俏就知道了……
坐在竹排上,真是人生至享!要不,坐在溪边,感受一下那清风绿水也是十分畅美的。
但跟我的故乡镇郊的小河相比,还是缺了点啥。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武夷山“下梅村”边的那条欢快的小溪,站在溪边的小亭子里,可以看到小溪的水多么清澈,有妇人在河边洗衣服……
这才是我印象中的故乡的小河呢!这里宁静、安详,时光似乎过得比别处更慢。
但下梅村的游客也渐渐地多起来了……
我终于又找到了一条小溪。
正如俗话所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美妙的感觉总是不期而遇!
那天,骑行到武夷山近郊,然后就看到一条绿色的活泼泼的小溪在眼前展现。
风景美好到无法用语言形容。清水,河滩,远山,白云,小桥,绿树,一切的一切。
跟我梦中的小河一模一样啊!
我的血液又沸腾起来了。那种莫名的愉悦占据了我的心。
后来听说,这条溪叫**溪(保密)。
不由停下用手机拍摄景色。
发两张在微信朋友圈上,心情激动地写了这样一句话:“我在武夷山找到故乡的感觉。乡愁的指向不一定是故乡,而代表一种美好的东西。”
好多人点赞。
我的心醉了!
故乡的小河,是清澈,无污染的。这是一种美好到极致的东西。
我常常骑行到那儿,去体味故乡之美,这是我的幸运。但我知道,还有很多人的故乡正在或将要遭遇毁灭之灾。
情何以堪!故乡的小河们在哭泣……
但愿,我们能及时改正错误,让被污染的小河们重新清澈起来和美丽起来。
美好的环境是我们大家都想要的。从小处来说,我的故乡已经永沉江底,但从大处来说,祖国就是我的故乡,地球就是我的故乡。
只要是美好的地方,我都愿意在那里感受故乡的感觉。
因为故乡是美好的,而美好的东西,就会给我们故乡一般的感觉。
这么说,也许有一天,我会去更多美丽的地方去,去寻找我的故乡之美,去体会我的爱乡之情……
如此,我的心胸是否就会如天空一样辽远,我的情感是否会如大海一样壮阔?
呵呵,想多了。
但愿我的“故乡”越来越美……我会走遍千山万水去寻找你,去感受你的美……
陈果随笔散文【2】煮好的饭菜被吃掉了,养大的子女离家走了
作家席慕蓉在一篇文章里,写她小女儿羡慕隔壁家小女孩的妈妈会做可口点心,她女儿说:“以后啊!我做了妈妈,一定会在家里用蒸笼蒸很多什么包子啊、饺子啊、发糕啊的,让我的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可以吃到那些胖胖白白又香香的点心,这样他们就会有很幸福的感觉。”于是也买了烤箱,努力学习做点心,可惜,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天赋,她最终没有学会。
从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来看,会做饭是一个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技能,而会写作,是满足精神需要的更高层次的技能。但是对一个女儿来说,妈妈的文章并不是她的必需品,而吃的才是她的必需品。一日三餐,对一个家庭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尤其对孩子们来说,“吃”就是他们的“天”。一个会做美味饭菜的妈妈,简直就是女神一般的存在。所以,席慕蓉的女儿羡慕隔壁家的妈妈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我还怀疑,席慕蓉女儿羡慕的隔壁家妈妈因为是全职主妇,比较会做家务,也比较有时间陪伴女儿,这也是席家女儿羡慕的吧!
在过去比较古老的年代,妇女在家里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家务。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如此。
上世纪初,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在她的散文里写道:
“女性的日常生活过于平淡。很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她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不留痕迹地消失得无影无踪。煮好的饭菜被吃掉了,养大的子女离家走了。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呢?有什么事情可让小说家大做文章呢?几乎没有。她们生来默默无闻,就如一些隐姓埋名的人,简直让你无从查找。”
伍尔夫对过去的女性的观察很是细致。“煮好的饭菜被吃掉了,养大的子女离家走了。”似乎有点伤感,不过,一顿一顿的饭菜吃下去,会变成美好的气色和结实的肌肉。孩子一吋一吋地长高,也是一顿一顿的饭菜所积累的。这也是一种美好的转换。孩子离家走了,说明孩子独立了,也是好事。看似了无痕迹,其实又大不然。
但是,煮出一顿一顿的饭菜,也不是容易的事。
老卢说小时候,有一位堂姑做饭动作非常慢,做一顿面条要花4个小时。有一天,他家几个人到堂姑家,已经快到吃午饭的饭点了,又走了几十里的山路,所以,他们都是前肚贴后背,饥肠辘辘的。堂姑说,给他们煮顿面吃。他们就在那里等吃面,结果,一等,等到下午二点多才吃上。
我说不可能吧?这也太夸张了。老卢解释说,因为堂姑去煮面的时候,发现没有水了,于是去挑水……,然后,又发现,没有柴火了,只好又去劈柴火……劈完柴火还要起火,把灶膛里的火点着也很不易……,所以又花了很多时间点火,等火烧起来了,才真正开始煮面……
老卢说,“那是我吃过的印象最深刻的面条,因为我快饿晕了!”
从这件事可以发现,那时做一餐饭有多不容易!现在生活条件确实比当年要好很多了。当年,城里也比乡下好不了多少。那煤球炉,是很多人都见识过的,要把它烧起来,也得花不少功夫,会弄的人一下子弄好了,不会弄的人,弄得脸上手上黑乎乎的,眼里被烟熏得眼泪哗哗的,好不容易才将它点着……这是以前煤气炉年代经常的生活场景。
方便的生活已经习惯,其实在不远的过去,这一切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打开水笼头就有水,打开液化气灶就有火,如果有这样的条件,当年的堂姑煮起面条来岂不是易如反掌?实在不行,烧一壶水泡个方便面,也不劳堂姑动手,大家都可以自己解决了。
现在的女性生活,是越来越好了。甚至,有的人家里煮饭也并非女性的事了,有些男人比妻子煮得还要好。这样的生活真的比过去好太多。
但女性在家庭中,还是属于奉献比较多的一方。煮饭的多是女性;大肚子,生孩子,带孩子的也必须是女性,所以,时不时会感叹“煮好的饭菜被吃掉了,养大的子女离家走了”的多半也是女性。
泰戈尔有诗云:“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某些富于奉献且无怨无悔的女性,当得起这句美丽的诗句。平淡而美好的一生,虽然默默无闻,却也是丰饶无比的。
陈果随笔散文【3】秋天,赏桂花去
入秋了,人容易变得“秋躁”易烦,如果心情变得容易激动,睡眠受了影响,脸色也会灰暗许多。那么喝喝茶,赏赏桂花,心情会好很多。
有的植物天生具备安慰人心的作用。比如茶叶。喝茶,会让人镇定,让人变得情绪平稳。经常喝茶,对身体好处多多。
一样的,桂花也是一种能抚慰人心的植物。它的香味浓郁,却有一种让人越闻越宁静的能力。
2005年头一回在单位大院里闻到八月桂,彼时心情不太好,突然闻到令灵魂出窍的香味,心情竟马上好了。是日,在两株桂花树下伫立了许久……深感生活依然是美好的。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还是喜欢桂花。
今年,中秋过了之后,就开始想念桂花了。我问了许多人:“桂花怎么还没有开?”本地土著回答是:“天一直不冷,所以桂花还没有开!”
桂花之开,是有条件的,它需要秋天的冷风从北方吹来,带来下降的气温。从古到今,桂花不曾像人类似的翻看日历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它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凭着自己的本能开花。
我到处探问桂花的消息,在菜市场,在超市,在路边,问可能知道的人“见到桂花开了吗?”终于有一位女孩告诉我:“五夫村那边村食堂门口的那棵大桂树已经开满了花。”
因为五夫比城里要冷一点,所以离秋天近一些?
又过了半个月,十一月中旬,终于,满城的桂花在人们望穿秋水中一夜间“火力全开”了。
有朋友感叹:“虽然秋天晚了点,但终于来了!”是的,桂花没来,秋天便不算来了,没有桂花香气的秋天,还能算秋天吗?
桂花开了几天,我也在满城疯跑了几天。骑着电动车,这儿那儿,到处去赏桂。——多么奢侈的生活啊!
红的是丹桂,它性格火辣,枝条紧凑向上,很像一个火把,令人振奋。
相比之下,四季桂要散漫得多。它的枝条是随意四散的,个矮色淡香少。但它也有好处,好处是四季都开花。它做到了恒心、平常心,也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金桂,花的颜色是黄色至深黄色,香味很浓。银桂,颜色是近白色或黄白色,香味较金桂淡些。私以为,最美最香的就是金桂和银桂了。而它们,在我眼里,是极美丽极高雅极芳香的,因此,我爱极了它们。
特意找一个晴朗的日子,从武夷学院往三姑方向一路寻香而去。
那条路上很多桂花。各种桂花像哨兵似的列队站岗。我一路前进。我甚至还发现了路边有一个植物园,里面有几千棵桂花树。
一路芬芳,一路陶醉,这感觉真好。
最后我来到了武夷宫。据说,武夷宫里的万年宫有两株古桂,其中一棵为宋桂,系朱熹手植,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我慕名前往。不料,大门紧闭,一位导游正在跟游客说:“这里正在维修,所以两棵桂花古树就不能去看了。”我从旁边的路绕到万年宫的后门,得到里面的工作人员的同意,我得以走进去,欣赏并拍了照。
那号称朱熹手植的宋朝老桂树树龄899年,目测有十五米高,树围很大,有3.84米,而且盘根错节,确乎是老树了。但它们依然在开花。风吹花落,虽然桂树老了,但桂花依然鲜嫩,黄白色的小花依然纯洁无暇,依然芳香,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滋味。
我感叹良久。因里面还在装修,所以,我很快就退出来了。
在武夷宫的一很大的块草地中间,看到一株八月桂,树冠很大,覆盖大约有七八十平米,黄花满树,舒展自在,绿意盈盈。
与老桂树相比,这年轻的桂树更加令我喜悦。因在老树那里,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同时也感到作为人类的渺小。而在年轻的八月桂这里,我不但觉得欣喜和愉悦,同时还感到作为人类的伟大。
生命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接替下去,每一代都有自己的荣光,然而每一代都要将自己的辉煌让位给下一代。
回家的路上,我拐去三姑一位女文友那里喝了茶,直喝得心情愉快,全身舒泰,齿頬留香,这才告辞回家。
路上,依然是一路的芳香。
值得一记的是,回去的时候,竟然在一棵桂树下吃了煎饼。
那煎饼摊子就放在一棵香得不得了的桂花旁现煎现卖,用的是电炉。就在桂花下放了桌子,食客坐在那儿吃。问了主人,主人说边上的那棵桂花是八月桂。
我心里又是一乐,难怪这么香呢。
雨,这两天也在下着。但下得不多,只是洒一点小雨而已。相比来说,有一年,老天着实不给桂花面子,刚开满了花,就下起苦凄的冷雨。
有友说:“老天爷辜负了桂花!”令我感叹其爱桂之深,竟连老天也被怪罪了。
几天过去,一些桂花已经开始谢了,落得一地金黄的小碎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因此连落花也是美的。我最爱这个“闲”字。因这“闲”字是最难得的。
人在江湖中,不免身为俗务所缠绕。于是身不得闲,心也不得闲。在冗杂的生计面前,我们的心灵且战且退,退无所退。而喝茶,赏桂,诸如此类,会令我们暂时忘却烦恼,给自己一小片香气缭绕的世界。
昨晚,又下了一场透雨,可是,我却没有为桂花伤感,这几天的相伴,已经让我没有遗憾……
我已经把桂花之香装在我的心里了……
【陈果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陈果经典语录08-30
陈果经典语录摘抄11-10
陈果经典语录大全11-13
陈果的语录46句03-27
陈果的语录36句02-18
陈建政随笔老婆大人这道菜散文10-09
陈果的语录摘录48句01-07
陈果的语录合集45条03-19
2024年陈果的语录38条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