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4-03-27 11:17:29 随笔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通用)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通用)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美德。然而,调查发现,幼儿园里许多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当前,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对下一代进行礼仪教育,如韩国的幼儿园内设有专门的礼仪室,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培养;新加坡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在幼儿园开设好公民课程,等等。反观我国,幼儿园礼仪教育存在许多不足。笔者认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日常观察、问卷调查等途径,发现许多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生活中礼仪行为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教师在重阳节前组织了礼仪教育活动“尊敬老人”。为了解幼儿在对待老人方面的礼仪认知,教师提出问题:“妈妈买了好吃的肯德基鸡翅。想想看,是买给谁吃的?”幼儿理所当然地回答:“是给我吃的。”教师追问:“为什么不是买给奶奶吃的?”幼儿说:“因为奶奶牙齿不好,咬不动。”教师进一步假设:“如果奶奶牙齿能咬动,你愿意把鸡翅给奶奶吃吗?”大部分幼儿不加思考地回答:“不愿意,因为我最爱吃肯德基。”可见,许多幼儿缺少相关礼仪认知,对老人的关爱和尊敬不够。在幼儿园里,幼儿与教师、同伴交往时不懂得交往礼仪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有的幼儿不小心撞到同伴,却不愿意开口道歉;有的幼儿在玩玩具时不会与同伴协商,而依靠武力霸占玩具;有的幼儿离园时不会和教师说再见,而是急急忙忙离开活动室,等等。

  面对幼儿礼仪认知和礼仪行为的缺失,目前许多幼儿园已经意识到礼仪教育的紧迫性,纷纷开展礼仪教育实践。以上海市为例。笔者访谈教师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幼儿园礼仪教育非常重要。例如,教师J表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让他们成了‘小皇帝’。礼仪教育可以让幼儿知书达理,适应今后的社会”;教师W认为,“对幼儿而言,礼仪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然而,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基本理解礼仪的含义,如教师Z认为“它是指良好的行为习惯,举止得当,谈吐礼貌”,但是许多教师对幼儿园礼仪教育基本内容的认识比较含糊、不全面。例如,教师M认为礼仪教育的内容就是“讲文明,吃饭不说话,等等”;教师W则表示“说不上来”,以“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解释礼仪教育的内容;教师Y则指出“目前没有相关的课程模式,幼儿园礼仪教育缺少系统的内容”。

  笔者观察发现,幼儿园礼仪教育缺少系统性和预见性。教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多采取随机教育的方式,即当幼儿表现出不文明的行为后,教师会随时、随地开展礼仪教育,教育的即时性强,灵活性大,指向明确。但是,随机教育仅仅发生在教师可观察到的范围内,这种对特定事件的指导往往只对一部分或个别幼儿具有教育意义,无法兼顾到每个幼儿。就随机教育的具体方法而言,教师多用语言提醒,讲道理,制止幼儿的不文明行为,如告诉幼儿不打招呼就拿走别人的玩具是不礼貌的行为,应当先征求玩具持有人的同意等。当讲道理的方法未达到良好效果时,教师往往会采用厉声警告、批评等方式,以纠正幼儿的不文明行为。

  让人高兴的是,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意识到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榜样。例如教师Z认为,“很多时候,孩子对我们教师说的话、做的事都看在眼里,他们对教师有崇拜心理,会以我们为榜样,模仿我们的举止,所以我们要当幼儿的榜样,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虽然教师们认为应该通过社会、家庭和幼儿园三方面合作,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但目前的家园互动远远不够,家长往往不太关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宣传内容,在家庭中也很少与幼儿园配合教育。

  二、提高幼儿园礼仪教育质量的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幼儿礼仪认知及礼仪行为有所缺失,而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则不够系统完整,教师开展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单一。为提高幼儿园礼仪教育质量,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笔者建议如下。

  1、把握礼仪教育的丰富内涵,构建全方位的礼仪教育内容体系

  礼仪的含义十分丰富,相应地,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涵也十分丰富。从内容上看,既包含个人礼仪修养,涉及面部表情、言语、体态等,又包含社交礼仪,涉及交往礼仪、通联礼仪、应酬礼仪、聚会礼仪和餐饮礼仪等。虽然分类各有不同,但全方位的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应涵盖幼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教师在选择礼仪教育内容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无律、他律到自律的心理发展规律,以体现礼仪教育的系统性和预见性。

  幼儿的礼仪行为既在师幼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中体现,又可分成对待位高者、位低者和为朋者三种情况。因此,全方位的.幼儿园礼仪教育要注重涵盖多种对象关系,体现礼仪教育内容的层次性,让幼儿逐渐学会适时、适当地表现礼仪。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礼仪教育方式

  幼儿园礼仪教育要重视榜样的作用。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与榜样相比,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幼儿可塑性强,且善于模仿,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讲究礼仪规范。教师要注意言传与身教的统一,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礼仪榜样。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礼仪教育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切忌枯燥抽象,形式单一。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手工制作、讨论交流、游戏体验等丰富多样的礼仪教育形式,让幼儿感礼、知礼、践礼。

  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因此,幼儿园礼仪教育重在践行。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时机,通过移情教育、情境创设、观点采择、角色扮演等,为幼儿提供练习和巩固礼仪行为的机会,让幼儿学习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3、结合生活场景,营造一体化的礼仪教育环境

  为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时时处处渗透礼仪教育,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如创设礼仪文化长廊,介绍各种礼仪;创设礼仪漫画坊,让幼儿用漫画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眼中的文明行为等。当然,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不只局限在幼儿园,而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家庭、社会和幼儿园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以营造一体化的礼仪教育大环境。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可以提高礼仪教育质量。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礼仪形象,营造文明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家庭的和谐礼仪环境熏陶下成长为懂礼仪的人。教师应定期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动态,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

  只有创造文明礼貌的社会氛围,幼儿才能巩固和迁移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礼仪行为。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在社区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争取社区居民的配合,共同营造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

  此外,笔者在调查幼儿园礼仪教育时发现,许多教师比较注意施礼教育,却相对忽视受礼教育。例如,乘坐公共汽车时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是一种礼貌行为,但是在接受别人让座时应该如何还礼呢?这种在受礼后进行得体回应的教育有待加强,因为施礼与受礼的良性循环可以实现双方的礼仪性互动,让幼儿体会到尊重与被尊重,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2

  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教育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据数据显示,全国民办幼儿园占总幼儿园的比率已从1997年的13.5%发展到20xx年的65%,而截至20xx年,xx市北林区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98%。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些民办幼儿园往往打着各种特色招牌,如“双语”、“艺术”等,使得家长们在选择时眼花缭乱。但事实上,由于民办幼儿园基数庞大,而市场监督相对滞后,尤其是幼教职业能力水平考核制度不完善,存在教师未执证先上岗、教师职业观念不成熟、教师团队流动性大等现象,使得各民办幼儿园师资问题突出。

  一、xx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现状调查

  为更好地了解xx市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问题,笔者在xx市区、xx区两个主要城区的8个民办幼儿园中随机抽取了94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展开调研。

  (一)教师学历层次

  被调查的94名教师中,学历为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12.8%;大专29人,占总人数30.8%;高中37人,占总人数39.4%;高中以下16人,占总人数17%。总体来看,xx市民办幼儿园教师主要学历层次分布于大专和高中学历,本科以上学历人数最少。

  (二)职业能力

  在教师职业能力的考核方面,由于执证老师基本都已具备幼教的基本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们主要将在职幼儿教师是否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作为教师是否具有职业能力的主要考察依据。94名教师中,69人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占教师总数的73.4%,有25人未获得从业资格。这些未获得资格证的人员主要是由于学历不够(幼儿教师资格证必须获得高中及以上学历);有部分教师是中、高专幼教专业,毕业后进入民办幼儿园,未获得教师资格证;还有些开办幼儿园的投资者自己担任园长或亲自代课,没有考取从业资格证,因此也不具备幼教职业能力。

  (三)教师年龄

  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教师有3人,40岁以上教师有14人,30岁以上34人,20岁以上41人,20岁以下2人。教师年龄分布于20-39岁区间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80.9%。20-39岁是人们职业生涯中精力最充沛的20年,因此从数据看,xx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年龄分布较合理。(四)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调查过程中,笔者对部分老师进行了问访。在谈及儿童教育问题方面,有不少老师都提及“兴趣”、“因材施教”、“耐心”等方面,对儿童教育有一定了解,并掌握一定方法。但是在具体谈及“游戏教学”、“教学过程”等方面时,有不少老师观念含糊,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在谈及工作长远规划时,笔者发现,有不少教师语意模糊,并未将幼儿教师当做一份长久的职业。

  二、xx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xx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执业先上岗

  教师资格证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从事教师行业能力的基础。先执业再上岗,是对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不少民办幼儿园在招聘老师时要求过低,将老师的责任简单认定为“照顾孩子”,从而忽视了幼儿教育的作用。据调查,xx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并不是人人具有从业资格,在抽样的94名在职老师中便有25人不具备从业资格。甚至有些小型民办幼儿园,是一些闲置在家的人员将自家院子稍加改造而成;园中教师通常为没有经过系统幼教培训的社会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孩子,教化职能被极度淡化,这种情况在民办幼儿园中非常普遍。

  (二)职业能力较弱,教学方法欠缺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幼儿教师职业能力较弱,教学方法欠缺,这主要体现在:缺少系统的幼儿教学方法,无法较好地把握3-6岁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不少民办幼儿园存在体罚,如罚站、打手板等情况,在孩子犯错时多通过惩罚手段进行教育。这种生硬粗暴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感,虽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听话,但却可能导致孩子恐惧学校、害怕老师、讨厌学习等后果,甚至对孩子的性格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在日常德育培养方面,多为生硬说教,缺乏悉心引导和个性培养。甚至有些老师认为3-6岁的孩子是完全没有自主意识的,幼儿园每天的工作就是保证孩子安全、吃饱、穿暖。调查发现,有些小型民办幼儿园虽划分小、中、大班,但是学习课程并没有明确区分,如数学从1数到100,往往小班在学大班还在学。须知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属于天性浪漫天真、接受能力快、模仿能力强的阶段,枯燥乏味的说教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而课堂教学等级划分模糊则不利于孩子的学前启蒙。

  (三)流动性较大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民办幼儿园老师的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性格与习惯形成阶段,频繁换老师不利于幼儿的适应和日常学习;对于老师来说,一个人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获得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进步,频繁跳槽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从学校来讲,频繁更换老师容易使学生和家长心里产生疑虑,不利于学校社会的声誉。如近年曝出的河南、北京等地幼师体罚、殴打孩子的新闻,在新闻后我们经常发现“临时工”的标签,可以说流动性大这一问题为幼儿教育事业埋下了巨大隐患。

  三、民办幼儿园师资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幼儿园教师上岗考核制度

  xx市不少民办幼儿园存在教师“未执业先上岗”的现象,幼儿园、家长、教育管理部门三方面均应对此做出努力。首先,幼儿园作为教师聘入的第一关,幼儿园园长、管理人员应对招聘的教师进行基本情况核实,包括从业资格证、职业能力等,不能因私人关系与经济效益而忽略对聘入教师的考察;另外,还可以将孩子对教师的认可度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其次,家长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督促幼儿园严把教师聘入之关,并对自己孩子的教师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学校万能”的想法,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听公开课、与教师沟通等方式来了解教师的职业能力。最后,片区教育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区内幼儿园教师进行集中审查考核,可以通过从业资格审核、职业技能笔试、试讲、评优等方式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情况的掌握,并制定符合片区实际情况的幼教上岗考核制度,要求地方各类型幼儿园严格执行。

  (二)教育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

  由于民办幼儿园自身具有盈利性质,故而民办幼儿园往往更注重招生,而对教师能力提升不够重视。因此,教育部门要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首先要督促民办幼儿园提高办学质量,可以通过下达任务、鼓励等方式让各民办幼儿园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即在幼儿园内部进行培训、考核等活动,加强幼儿园自身对教师队伍质量建设的重视程度,从基层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其次,教育部门可以联合片区民办幼儿园、公立幼儿园互相交流学习,以交换教师、体验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最后,还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培训活动,如开展讲座、研讨会等方式,来增强区域间幼儿教师教学经验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幼儿教师爱岗敬业、积极钻研教学方法的精神,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转变教师的职业观念。

  (三)转变教师职业观念,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老师并未打算长久从事幼教工作,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老师,往往将幼教工作作为一个过渡工作。可以想见,持有这种观念的老师很难主动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幼教事业中。当务之急是转变幼教老师的职业观念,学校、社会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幼教老师的社会地位,让幼儿教师与中学、大学教师受到基本相同的社会尊重和待遇。例如在社区张贴幼教宣传画,突出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学生家长要支持理解教师的工作,多就孩子的问题与老师沟通交流;幼儿园领导也可定期找教师谈话,表扬工作指出不足,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薪酬福利待遇、绩效工资等方式让幼教从业者将幼教工作当做一份稳定且具有发展前途的事业,从而提高幼教队伍的稳定性。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可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已被摆在突出位置。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各地农村兴起了民办幼儿园建设的热潮。我们应当承认,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学前教育在今天的中国是必要的。但是,一哄而起的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由于基础差、起步晚、师资专业水平不高已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只单方面强调市场机制对民办园的调配作用,而更应对其加以规范与监控,尤其是要大力提升园内师资的整体素质,使农村民办园有序、健康、长远地发展。

  一、我国农村民办园教师队伍建设概况

  (一)幼师上岗要求宽松,师资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高学历、高职称的幼儿教师在农村民办幼儿园中可谓是凤毛麟角,不少研究者调查发现,由于农村民办园条件较差,教师待遇偏低且又缺乏保障,这令他们存有种种后顾之忧,许多优秀教师不愿就职;有的农村民办园是负债经营,不敢高薪(即等同于小学教师的工资)聘请优秀师资;有的以营利为目的,低薪聘进不合格人员;有的实行家族式管理,由家庭成员担任教师;有的难过“人情关”,接纳不合格教师。尽管《幼儿园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师、园长、保育员的任职标准,但现实中许多农村民办园为了能以低薪招聘到教师,就降低聘用标准,招聘了部分学历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作为幼儿教师,影响了幼儿教师群体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经调查,有些农村民办园还聘用辍学的妇女作教学人员,这些人员不仅文化程度较低,上岗前没有接受过幼教培训,属无证执教人员,既不懂幼儿教学方法,更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由此可见,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得不到切实保障,何谈办园质量呢?

  (二)幼师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现象显著。

  幼儿教师流动频繁,这是农村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逐渐重视,使其对幼儿教师角色期望与日俱增,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使幼儿教师产生了一种潜在的压力。其次,由于农村民办幼儿园多是依靠举办者自筹经费,盈亏自负,教师聘用的随意性较强、缺乏人性化关怀且待遇得不到保障,这让教师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在种种琐碎的工作中看不到自己今后的出路。再次,尽管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队伍非常庞大,但是总体而言专业化程度偏低,对职业的认识也比较欠缺。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也自觉力不从心,很难胜任这份职业。以上原因,导致农村民办园教师流动工作频繁。虽说教师合理流动可以给幼儿园增添新鲜活力,但若流动过于频繁,不仅会给幼儿园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三)幼师提升机会少,教师专业发展堪忧。

  整体而言,我国农村民办园幼儿教师入职后获得培训的机会较少,自身的专业发展举步维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一,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农村家庭的儿童,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经费不足,幼儿园领导、教师不能及时接受再教育;其二,民办幼儿园的办园目的大多将盈利摆在首位,即便后期有所投资也多用于改善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上,而在幼儿教师的业务学习和专业成长上很少或根本不投入;其三,不少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外出观摩学习机会极少,园内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意识较为淡薄,再学习的氛围难以形成。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这些原本充满蓬勃朝气的生力军也慢慢丧失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渐渐形成固定的“照看孩子”的工作模式。长此以往,农村民办幼儿园也就失去生机。

  二、我国农村民办园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一)严格农村民办园幼师入职条件。

  严格民办园幼师入职条件的前提是要保证民办幼儿园创园者具备幼儿园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笔者建议,当地乡镇级以上的教育相关部门最好能在农村民办园正式运营前,开展幼儿园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特别是让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园长按公办园园长岗前培训的要求进行系统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法律法规意识。招聘幼师人才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把好入口关,规范农村幼儿教师的聘用标准,提高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坚持做到所用之人能持证上岗。欲从事幼教工作的非学前专业毕业的教师,须取得幼儿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后方能上岗。学前专业毕业的教师则需有教师资格证。在面试阶段,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音乐舞蹈、钢琴、绘画、粉笔字、演讲等教学基本功。在笔试时,则重点对其教学理论、创新能力进行相应考核。试用时,重点要考察师德品行等方面的表现。由此才能进一步确保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民办园的办学水平。

  (二)不断完善人事管理与考评制度。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稳定性是农村民办园生存与发展的生命之源。因此,幼儿园必须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管理与规章制度,如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福利制度等。民办幼儿园负责人绝对不能随意压低、克扣教师工资以降低教育成本,而要根据教师具体的工作表现、教师的职称、工龄的变化、贡献的大小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并相应调整工资,例如可以建立工资晋级制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在学期期末,民办园的人事部门可采用多种评价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来对教师进行综合的考评,结合家长评价、教师互评与自评,根据考评结果适当给教师颁发奖金。此外,充分给予幼儿教师以政策扶持或积极营造晋升机会,如将民办幼儿园合格师资纳入小学教师管理范畴,让他们体会到在民办园干得好、干的时间长与公办教师能享受到一样的待遇,感受到努力工作的美好前景。

  (三)开展农村民办园幼师职后培训。

  开展农村民办园幼师职后培训,是对教师成长的'人性化关怀,是使民办园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是推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前进的源源动力。民办教育和企业一样,要有两条作业线。园长在考虑每年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两个计划:一是园所的工作计划,二是教师发展计划。[8]关于教师的发展计划,必须注意几点:第一,农村民办园应当主动寻求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修院校的帮助,定期为在民办幼儿园工作且成绩突出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在职培训和进修机会。例如,可将教师的职后培训与学前专业本、专科生的顶岗实习紧密结合,这是近年来颇有成效的做法之一。第二,有关部门将农村民办园师资培训应纳入到日常工作中,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效工程来抓。第三,由于所处环境及教育对象的不同,农村幼儿教师的个性发展与教学特点均有其独特性,因此有必要建构符合农村幼儿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体系,这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关键。一般来说,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内容应包括当代幼儿教育前沿理念,拓宽幼儿教师的思维视野,帮助教师梳理有效教学经验,增进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树立乡土资源开发意识,丰富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和环境创设思路,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支持。

  三、反思与总结

  首先,地方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积极作用,为民办园教师的生存创造良好环境,让教师能够愉快地工作。其次,为避免民办园之间无序竞争、恶性发展的状态,地方政府要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办园体制,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另外,促进农村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我们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尽管目前我国农村民办幼儿教师队伍非常年轻,成长的道路上荆棘遍布,但她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都是发展中存在的,只要我们用心关注她的未来,细心研究她的发展,设法使其更快更好地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民办幼儿教师队伍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4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逐渐向“小学化”发展,由于家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让近几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愈加严重。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为:

  (1)破坏幼儿成长的自然规律;

  (2)打破幼儿教学理念,小学知识以及教学方法阻碍了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任何事物都不能一蹴而就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很容易适得其反。所以,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更多的是弊大于利,对于幼儿未来发展不仅没有推动作用,而往往起了阻碍作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1、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错误理解

  现如今,我国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把希望都完全寄托在孩子上,希望孩子能够不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也明白理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现实的竞争却不得不让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所以,绝大部分家长不仅不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甚至部分家长强制要求幼儿教育“小学化”。有关记者采访一名幼儿园园长,园长说:“我们都很清楚幼儿教育小学化影响孩子成长规律,但很多家长强烈要求孩子能够认字、学数学、学拼音,否则幼儿教育便没有意义,将会影响幼儿园招生,所以我们也非常无奈。”

  2、幼儿园办学宗旨问题

  总上文所述,大部分家长想要让自家孩子在幼儿教育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大部分幼儿园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使其教学宗旨并不是根据学幼儿育要求进行教学。为了能够更好地迎合家长,使幼儿园不顾幼儿实际年龄、接受能力、身心实际开展一些小学课程,并且教学模式也是遵循小学教育模式,使幼儿在很小的年龄就开始接触并学习小学知识。甚至有部分幼儿园还把“小学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成绩”作为招生手段,使幼儿园更加具有竞争力。

  二、案例分析如何看待幼儿园“小学化”

  笔者不得不说,西方的幼儿教育要比我国更加开放、更加合理、更加人性,我们通过下文案例进行分析。

  1957年,美国有一个4岁小女孩拉着妈妈走到橘子箱子前,指着橘子箱上“orange”,并说自己认识“O”。这使得孩子妈妈内心非常忐忑(我国的妈妈会非常开心),询问情况之后才得知是幼儿园教师教给她的,之后妈妈给予小女孩表扬,随后便将幼儿园教师告上法庭。其理由是:在孩子没去幼儿园学习之前并不认识“O”,而是把“O”当成足球、橘子、月亮、耳环等圆形物体,当女儿去幼儿园之后学会26个英文字母,女儿的思维便被束缚到这些字母之中,幼儿园应对这种后果负责,并提出赔偿女儿“精神损失费”400万美元。令人意外的结果是母亲胜诉,法官认幼儿教育“小学化”完全影响了幼儿个性发展,把孩子的思维束缚到字母之中,让孩子无法实现自由发挥以及想象。

  通过上述案例再分析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大部分幼儿园变成了学堂。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家长普遍认为大学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很多家长的思路是:想要上好大学就必须要上好中学、小学,这就使得小学成为上好大学的基础,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出现。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幼儿个性发展,使幼儿思想被严重地束缚。如今,很多成功者的学历都不是很高,甚至很多成功人士都没有上过学,笔者并不是说教育不对,而是教学方式不对,拔苗助长必定会适得其反。所以,笔者列出以下几点应对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策略。

  1、宣传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提高社会人群认识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非常严重,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将其弊端明确指出;正确宣传幼儿教育理念,加强家长及教师的认识。宣传幼儿教育理念的渠道有很多,例如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都可以进行幼儿教育宣传,宣传重点要以幼儿教育宗旨为主,摆正社会中错误的思想观念。

  2、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小学化最直接的关系人,针对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对幼儿教师提出统一的标准,幼儿教师资格证是必须具备的。上岗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摆正教师的教学观念,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再次出现。

  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小学化”更多的是弊大于利,家长要保持孩子的童心,遵循孩子发展规律,避免给孩子学习压力。并且,家长要有合理的教育方法,教师要坚持科学教育模式,从根源上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而保证幼儿能够健康地发展。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5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经济也随之快速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幼教事业因为信息闭塞等原因,虽说有了较大的进步,却并没有与经济同步发展,这与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符的。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农村幼儿教育基础设施的整体状况得到了基本的好转。政府在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在全民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农村的幼儿教育又在全国的幼儿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可见,农村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主体。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在农村应运而生,如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办园、“庭院式”幼儿园和学前班等,它们在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农村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农村家长因外出务工等方面的原因见识较广,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如幼儿家长不再像以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许多都在外地务工,最长的大概一年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就会出现孩子没有人管的问题,如果是老年人带孩子的话,隔代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什么样?老人会不会太宠爱孩子?这也是许多家长担心的问题。此外随着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而现在大多数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依旧是纯学前班式的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现有的幼儿教育水平是否符合新时期家长的需求、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新的`需要又是什么样的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另外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幼儿家长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本文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调查与论述。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法

  笔者对某农村幼儿家长进行问题调查,发放问卷和回收都经过精确计算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

  (二)访谈法

  在本研究中,笔者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是在先行调查以及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访谈的内容围绕着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访谈对象为农村幼儿家长及本人实习所在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全部采用提前预约的形式进行访谈。

  此外,笔者还使用了文献法,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

  三、关于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需求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家长态度现状

  1、对环境资源配置的态度

  从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认为本村幼儿园的玩具数量种类都过少,他们希望能增添一些,使每个孩子都玩得更充分。另一方面,家长也看到幼儿园的儿童读物只有区区几本,而且年代久远,他们盼望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能和孩子的人数相适应,而且图书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更新,以使儿童知识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至于因为生长在农村就输在起跑线上。在此案例村,幼儿都是半日托,即早晨在家吃过饭大概上午8点左右到幼儿园里上课,中午11:30左右回家吃饭,下午2:00左右来到幼儿园,下午5点被家长接回家。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不希望幼儿在幼儿园里吃饭,只有个别家长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吃饭,由此可以看出该村半日托的设置还是符合绝大部分家长的意愿。在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方面,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条件太差,如本村唯一的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班是一间大房子,中间有木板隔开,分成三个小格子房。与县城幼儿园宽敞明亮的大活动室相比,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不公平。他们迫切希望农村幼儿能和城市幼儿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能在更好的条件下成长。在改善幼儿园的设施环境上,家长希望政府能加大投资,而幼儿的入托费用不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2、对师资配置的态度

  在案例村庄的幼儿园内,三个班只有两个老师,没有保育员。平时上课时老师在这个班讲完课留下作业后就匆匆忙忙去另一个班讲课,总会出现有一个班没有老师看护的情况。对此家长很是担忧,他们希望每个班至少要有一个老师能全天在教室里面看护,因为教师不够的话且不说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就连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都保证不了,这些年来虽说没出现大的安全事故,但是像幼儿被抓被挠这样的小事总也避免不了,安全隐患是存在的,如果有老师在的话,有些安全隐患是可以消除的。关于教师的学历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学历水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对孩子的责任心强。他们希望老师在幼儿园说普通话,使幼儿从小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成长。

  3、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态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语文、数学之类的课程,他们更愿意看见幼儿受到的是学前班式的教育,更关心的是幼儿在幼儿园里每天学会写几个字,会算几道算术题。他们的希望是像舞蹈绘画之类的课程可开可不开,如果不开更好,即使是小班的家长想法也是如此。对于游戏,家长特别不喜欢,他们认为游戏就是纯粹的玩,对于幼儿的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带领幼儿做游戏完全没有必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只要在幼儿园设置语文和数学这两门课程就最好了。

  4、在私立幼儿园的设置方面的态度

  在案例村中,幼儿的入园率可达98%,其中有3%的幼儿在外村或镇上的私立幼儿园,在私立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要好一些,家长几乎是做生意的农民个体户。绝大部分家长对私立幼儿园抱着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的态度,通过调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私立幼儿园硬件设施比本村的公立幼儿园要好,但是收费高的话也不会送幼儿去就读。

  (二)家长态度现状的原因分析

  1、对物质资源配置态度的原因

  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信息传媒工具也在农村普及起来。许多家长与以前相比,学历水平也有所提高,加上外出务工的原因知识面也开始变得宽广。对于农村幼儿教育方面他们有许多新的想法,比如他们希望幼儿园玩具图书的数量和种类能够增多,希望这些资源的配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智力和知识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托管制度方面,绝大部分家长则不希望有根本的改动,因为在农村他们都是和老人一起吃住,家离幼儿园也很近,最远的步行最多20分钟也能到,所以老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做饭和接送幼儿,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再多交一份伙食费再幼儿园吃饭。在幼儿园教室用房方面,95%的家长对现在的教室用房不满意,因为教室在下雨天的时候漏雨,下雨的时候就会被迫放假,本文作者在走访时听到有位家长这样说:“无法理解为什么城里的十几个孩子的在一间特别大的教室里学习,而在这里上百个孩子却要挤在一间相对还要小的漏雨的教室里学习,政府总在说要教育公平,可是公平的教育到底体现在哪儿啊?”其实案例村庄本身并不贫困,由村委会或镇政府出资修建幼儿园教室并不会在经济上有太大的问题,可是据幼儿园老师说每次打了修建教室的报告后,政府和教育局总是相互推托,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好几年至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室能得到有效的修理。95%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物质资源的投资应该由政府负责,他们认为政府有责任和能力做好这件事,如果由家长来负担的话,按照他们的收入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

  2、对师资配置态度的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幼儿家长现在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儿园老师数量方面,家长希望老师的数量能相对增加,因为单从安全方面考虑他们的担忧就有许多。笔者在幼儿园走访时发现案例村的幼儿园内有96个孩子,分成大中小三个班后只有两个老师在任教,安全隐患较多,他们认为如果老师能时时都在关注幼儿的话就能放心许多。在教师的学历方面,家长认为只要老师能严厉一些,使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多识字多做作业就行,学历水平不重要,教会幼儿学习最重要。

  3、在课程设置方面态度的原因

  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不少农民感觉到只有好大学高学历才能有一份好的职业,而且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所以他们特别希望下一代能够走出这一亩三分地,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考大学。从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开始他们就重视幼儿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少考虑素质的培养,几乎是高考考什么,幼儿园就应该为高考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幼儿每天回到家家长问得最多的是今天学了几个字,会做几道数学题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方面,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课程就好,别的课程就是在浪费时间,最好不要学。本文作者认为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在社会压力太大和农民本身的素质水平造成的。

  4、对私立幼儿园态度的原因

  在案例农村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想把幼儿送到私立幼儿园去,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私立幼儿园收费太高。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私立幼儿园收费是每个月300元左右,像农村本村公立幼儿园每学期五个月才收费300元,相差太多,而且学习的知识也差不多,按照他们的收入水平,把幼儿送到私立幼儿园去是一个很大负担,何况一般家庭都有两个孩子。

  综上所述,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需求的合理要求,不合理、不科学的观念和想法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6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1、5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2、5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3.69%,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20.38%;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5.83%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0.77%;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6.89%;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11.65%(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三)幼儿园托班与亲子班有着巨大的潜在生源

  笔者对部分尚未开办托班与亲子班的幼儿园进行了低幼儿童生源预期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回答“肯定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75.73%;回答“可能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14.56%;回答“说不清”的只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9.71 %。为了证实幼儿园低幼儿童生源预测情况,笔者还走访了一些私立的儿童早教训练中心,发现其生源的年龄大都在1~2岁之间,其中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2岁9个月,当问及家长为什么不送幼儿园时,接受访谈的家长大都回答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不要。从其生源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附近的社区,也有路程较远的其他社区。如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就曾见到一位年纪大约50岁的老奶奶,她家距离孩子上的早教中心大概有15公里左右,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当问及为什么带孩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学习时,她说早期教育这么重要,付出些辛苦也是应该的,居住小区的幼儿园只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而她的孙子1岁半了,找关系托门子,小区里的幼儿园就是不接收。类似的j情况不胜枚举,从这些家长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幼儿园不招收低幼儿童感觉很无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幼儿园开设托班或亲子班的潜在生源的确很充足,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已经十分强烈。

  (四)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早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就家长希望低幼儿童进人幼儿园的原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除了10.68%的家长说不清原因外,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是主要原因,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69.90%;其次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忙无暇顾及孩子,此类情况占33.98%,说明社会节奏的加快对家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挑战;再次是因为孩子不好管,希望儿童人园接受教育以改变在家形成的一些坏习惯,此类情况占4.85%(注:对此问题的回答,家长可以进行多项选择)。通过对部分家长的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家长认为送孩子人园是其理想的.选择,雇保姆不仅开支较大,而且多数保姆文化层次较低,不懂幼教。这说明幼儿园教育在家长们心目中的信誉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家长之所以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一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而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由于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尽量向下延伸;二是随着家长文化层次和教育素养的不断提高,对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访谈过程中,当笔者谈到低幼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关键期时,家长都会兴高采烈地交谈个没完没了,这与20年前做家访或讲座时,教育工作者必须花很多时间向家长解释这些陌生名词的情形大不相同了。可见,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和政府应重视大力发展低幼儿童早期教育。

  二、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一)幼儿园开展低幼儿童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三岁前低幼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尚未形成,如果采取集体教养方式,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管理模式以及师资规格都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托儿所教养方式,也不是幼儿园已有教育模式的简单移植。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私立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如亲子园在大中城市应运而生。进人21世纪以来,不少公办幼儿园也开始举办亲子教育,招收3岁前低幼儿童。但总体来看,目前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私立托幼机构看准家长舍得投资的心理,从硬件上高投人,人托年龄过分低龄化,教育形式上则是“洋”字当头,盲目引进外国教育模式,作为吸引生源的招牌,以获得经济上的高回报。这使低幼儿童教育明显地贵族化,有失教育公平;二是从事低幼儿童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早期教育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使低幼儿童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二)幼儿园普遍开展低幼儿童教育的条件尚不成熟

  以河北省为例,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全省20xx年学前一年在班幼儿620929人,占全省在园(班)幼儿总数的57.21 %。这也就是说,河北省以学前一年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使政府目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得不放在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上,而没有太多条件支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投入不足,现有幼儿园在满足学前三年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布局不尽合理,或过于集中,或出现盲点。相当数量的农村幼儿园还处于初级办园阶段,“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玩教具、图书短缺,卫生保健工作比较落后,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幼儿园目前的师资力量也普遍明显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幼儿园没有单独的公办教师编制,还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社会力量办园又往往以营利为目的,无视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擅自办园,影响了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都无暇顾及低幼儿童教育的科学开展,往往不得不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之。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把0~3岁低幼儿童教育纳人国家教育规划,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因此各地的教育政策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0—3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这一阶段的教育纳人政府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而贵州、宁夏等不发达省份到目前都尚未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不过,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与深人、0—3岁低幼儿童教育有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当前提出如何保障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问题,是非常及时而值得关注的。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对策

  (一)把低幼儿童早期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非常迫切地希望把低幼儿童送人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但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制定包括3岁前婴幼儿在内的一体化学前教育国家规划”,这使幼儿园开办低幼儿童教育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往往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以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河北省为例,在我们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大多数城镇以上幼儿园都开设了托班或亲子班,加上没有开设但近期打算开设的幼儿园,基本上接近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80%。面对这一迫切的社会需求,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分步发展战略”,率先在大中城市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人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并加大各级政府对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投人、扶植和监管力度,为将来全面普及和规范0~3岁儿童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二)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

  解决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从长远考虑,建设一支观念领先、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的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采取学历教育形式,一是学历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二是学历教育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专业理论系统、扎实、深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三是学历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理想、专业倾向,能够对将来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

  (三)建立低幼儿童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针对低幼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与相对独立性,国家还有必要在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认证制度。除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获得早期教育师资资格证外,还可以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规定科目的培训与考试合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获得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资格证书。设置专门的资格认证这一准入门槛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早期教育师资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早期教育师资的来源,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对建设高效、合格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四)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育婴师资格培训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育教师中班教育随笔06-01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07-04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随笔11-15

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随笔05-09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07-05

【经典】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08-03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经典】07-31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8-02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08-02

[精选]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