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描写江南烟雨柳树散文
江南的地方大家听过吧,那么关于江南的散文大家有看过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烟雨江南
不知从何时起,我迷恋上了江南。
或许缘于我对戴望舒《雨巷》的喜欢:“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对于如此优美的意境,我一直向往;也或许是因为我们课本中有一篇《家乡的桥》,在备课时,我被江南水乡的一个个美丽的画面、一座座可爱的小桥、一条条清澈的流水、一排排古典的建筑深深迷恋。
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今生我一定要到江南看一看,亲自去领略她的风采、欣赏她的宁静、走近她的婉约、偶遇她的浪漫……
几年前,我终于如愿以偿,去了一趟乌镇,只可惜因为临时有变化,那次与乌镇匆匆别过,再也没有机会去过。
但是,乌镇的影子――一个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韵悠长的枕水小镇,就这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水乡的纯朴气息、那古镇的温婉多情,那雨巷的唯美梦境,那桥上的烟雨朦胧,都刻在了我那匆匆一瞥里。
我一直坚信:江南水乡,我还会再来的!
果然,今年夏天,我又一次有机会下了江南。
这次我和一个老同学金子结伴而行,第一站我陪金子去了她向往已久的“东方明珠”,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苏州,一个在苏州生活了十几年的好朋友昕昕负责给我们当“向导”。
那天,我们相约去了苏州有名的拙政园,天下着雨,我们打着雨伞随着人流走进园林。
雨中的拙政园有如持伞而过的江南少女,凌波微步,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韵 ,迎面向我们走来。
我曾经不止一次欣赏过杭州的西湖,若说杭州的西湖妙在天趣,那苏州的园林则贵在人工。
在一个不大的天地里,因地制宜,沿阜垒土,种植花木,建造亭榭,由此而出现多样且幽美的画面,从而达到了“不出城市而共获山林怡”的境界,这或许就是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之处。
漫步在全部用石头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我看到的是花繁草茂满园的华丽、是翠竹落英山石的雅致、是鱼戏绿波花浓的和谐、是出水芙蓉连天的古典……一阵接着一阵的大雨并没有影响我们欣赏园林的兴致,因为古色古香的拙政之园已经令我们深深地陶醉。
出了园林,好友引领我们来到了平江路。
我早就听说:到苏州不到平江路,就等于没来过苏州;到了苏州不到平江路,你就永远不会真正读懂苏州的味道。
漫步在雨中的平江路上,听好友用最甜美的声音给我们娓娓道来:“平江路是苏州一条历史最悠久的老街,全长1606米,北接拙政园,南眺双塔。
早在南宋时期,平江路就已经是苏州城的主干道,在宋、元年间,苏州城亦称为平江城。
在苏州有句话,先有平江路,后有苏州城。
虽历经800年,平江路仍保留着原来的格局。
平江路是苏州城最有味道的一条街,这里有全苏州最有特色的小店铺和最有韵味的石板路。
在这里,你们还可以品尝到最具苏州特色的小吃。
原来平江路是一条依河而建的街,街旁的河就叫平江河。
沿街而行,可以看到与平江路相连的是很多小街巷,小巷内保留着老式民宅,很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
路上行车,河上摇船,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具有很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特色。
聆听着好友的介绍,我们三人款款行走在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上,打着漂亮的花雨伞,走过一座又一座小桥,伴着小巷里酒家的吆喝,听昆曲、试旗袍、买苏绣……我们俨然已经融入了这美丽的苏州城,仿佛自己跟好友一样,成为了一名秀美的江南女子,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只是过往的游客。
晚饭时分,我们选择了一家有名的小吃店临窗而坐,品尝着苏州的小吃,诉说着高中后的别离,感慨着时间的飞逝,体味着相聚的喜悦。
偶尔我看向窗外,欣赏着远处的一座座别致的小桥、一棵棵倒垂到河面上的柳树,倾听着流水的汩汩声,看许多小船穿行在灯火阑珊中……此刻,我的心是从未有过的宁静,最近因琐事而一直纠结着的心在放松中豁然开朗,神思也在欣欣然中恬淡。
眼前一条小船缓缓行过,船夫一边划船一边用醇厚的声音唱着渔歌,是那样的怡然自得。
船头坐着一位女子,一袭白色的长裙,一把淡蓝色的雨伞,美丽优雅的她遥望着前方,托腮沉思。
她或许在静静地欣赏风景,或许沉醉于美丽的往事,或许在聆听流水的欢歌,或许在期待一次美丽的邂逅……恍惚间,宛如我就是那名女子,早已经迷失在这水乡里的万家灯火……
第二天,我们在闺蜜慧儿的陪伴下,来到了此次江南之行的最后一站――古镇西塘。
西塘比及其他几个水乡,最大的特点是几个多:桥多、弄堂多、走廊多,而期间河流穿梭于小镇之中,那种幽静感真的特别适合放松心情。
漫步在景区内,我发现最奇特的当属烟雨长廊,沿着河边近1000米,可以遮阳避雨。
其对面是一长排古民居,普遍不是很高,宁静中散发着沧桑,质朴中演绎着生活。
河边的老房子上都挂满了红灯笼,若是在夜间灯火通明时,每条游船上也都亮起红灯笼,当你坐船穿梭在小镇之中,聆听着流水的低吟、桨橹的浅唱,定会如入梦境一般。
路过著名的西园,园中景色幽美,花格游廊、楼台水榭、假山凉亭都别具风味。
西塘石弄既深又长,曲径而通幽;行至尽头,又豁然开朗。
触摸着石弄,你能感受它深沉的呼吸,你能听到它深远的述说,你能触及到它深厚的灵魂。
我们又来到古老的望仙桥,她见证着西塘的历史,桥与两岸的绿树,桥与静静的河流,桥与浓浓的江南水乡是那么浑然天成,相映生辉。
千年来,望仙桥就一直站在西塘水上,静观西塘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整整一天,我们或步行或乘船,徜徉在这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里。
蒙蒙烟雨洗净了西塘古镇的铅华,赋予了西塘古镇宁静、古朴、闲适、温婉……让西塘得以在千年之后,依然保持一颗纯朴、真实的心,坚持着它最初的原貌,它的古朴中没有丝毫商业的气息,它的淡泊中没有丝毫浮躁的影子。
西塘,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心,就在那不经意间,心就静了,心就醉了,心就被掳走了,于是我爱上了西塘……果真是“水墨千年镇,风韵醉西塘!”
这次江南之行,终于圆了我多年的水乡之梦,即使此生不再踏足,也终究没有了遗憾。
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叫,火车缓缓启动,我的梦醒了!我告别了闺蜜,告别了水乡,告别了江南,当然,我也把自己对水乡深深的爱和深深的眷恋,都留在了江南……因为这里终究不属于我,我属于中原。
只是无数次,我仍旧会在梦里再回水乡,遇见那小桥流水、那粉墙黛瓦、那温婉古镇、那烟雨江南……
烟雨江南三月春
三月,是属于江南的季节。
三月的江南,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流水潺潺,桃花娇艳,清香四溢,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于是,人、便入了景、入了境。
心旷神怡。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似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个江南梦,都有着一种莫名的“江南情结”。
---题记
江南的春天是宁静的、安详的,宛若一只翩迁的蝴蝶悠然间就扑入你的心里。
江南的春天是婉约的、清丽的,宛如那初放的海棠花,半娇半羞半媚。
江南的春天是细柔的、绵绵的,如那清蒙的细雨,一半细腻一半温柔一半缠绵。
江南的春天是清柔的,如清风徐徐,一半清新一半柔美。
江南的春天是温婉柔美馨暖灿烂的。
江南的春雨总是绵绵的,淅淅沥沥的氤氲着春意,飘落一地的诗韵阑珊。
三月,是属于江南的季节。
三月的江南,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流水潺潺,桃花娇艳,清香四溢,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烟雨江南三月春, 幽幽江南,烟雨迷朦。
漫步于青石小巷,脚蹋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走过青砖黛瓦的老屋、飞挑的檐角和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细雨蒙蒙,别有一番清雅之韵味。
在悠然清雅之中寻觅着年华的乐章。
又见那灯火跳动的雕花楼阁,悠闲淳朴的小桥流水人家。
天青欲雨,淡柳生烟。
那纷纷扬扬洒落在青石板上的如愁雨丝,是谁遗落的千年梦,千年的吻,千年的相思,是谁最初的心跳。
那丁香般的姑娘,撑着油纸伞,行走在青色石板上,撩动每个人心中的江南梦。
‘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似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个江南梦,都有着一种莫名的“江南情结”。
而那些残留在水墨清词里的梦境,是风化成石的曾经。
烟雨江南三月春,花开时节恰逢真。
千年古镇,千年的老街,千年的故巷。
积淀着岁月的时光,时光承载了岁月的苍桑与芬芳。
山光寺在时光中沧桑。
运河边的拴马桩寂寞的斜立在土里。
一眼望去,那一条老街古巷不长,一步一步的丈量却是那么的悠长,走过了千年的时光,听着那青砖黛瓦高高的马头墙诉说着她的无奈与沧桑。
青石板与墙角的青苔有点黏厚,马头墙上有些许的杂草,在雨雾微风里摇摆,弱不禁风,却彰显着生命的魅力与葱茏,仿佛说,不求其生命的长度,只求其生命的厚度。
是呀,遇见不求其永远,只求其随缘。
浮光掠影,似曾相识。
雨中的油菜花,清新着明亮着。
一切在雨里都是清新的。
清晰的记忆,清新的画面。
为一首诗感动得泪流满面的她。
真、见了,用一只手指轻轻地弹了弹她的额头笑着说;‘傻丫头,甚是可爱,记住,我的心门总为你敞开’。
她依旧泪流满面,陷在那所诗的意境里,却总不愿打开自己的心门。
三月江南梦好,江南春色浓。
江南的灵动,江南的婉约,江南的美丽尽显其中。
沿杨柳依依花香清溢、水烟袅绕的小河,寻一处古朴清雅的茶楼静坐泡一壶茶、慢慢品;翻看一本书,漫不经心或聚精会神。
再听一曲小曲感受一下超然世外的风情。
江南是一幅明快淡雅的水墨画卷。
灰蒙的天气,霪雨的江南,有着开春的清新,也有着开春的忧伤。
江南三月的雨总是清蒙蒙的飘飞,有时候会让人慵懒无比,有时候又会让人豁然开朗。
在微笑中伤感,在伤感中消沉,在消沉中苏醒。
心、在苏醒中俏然而悠然的雅然。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有多少人,多少的岁月都抹不掉江南的梦;有多少人,多少的日夜都放不开江南的情,此刻春日正好,三月里,江南春色如画,雨丝飘洒,泛舟湖上,看一排排烟柳在湖中柔美清雅之韵味。
人在画舫坐,舟在湖中行,雨在空中飘,景在眼里移,心在景中住,情在景中溢,景在情中漾,意在景中生。
妙趣横生。
烟雨江南三月春,细雨蒙蒙欲湿衣,烟雨水墨江南画。
江南多水,江南多烟雨,江南多柔情。
西湖断桥边,油纸伞下人依偎。
长堤春柳情意深,不惧淫威来化身。
天崩地裂总兵亡,柳树桃树拔地仰。
一株株柳树桃树都是长堤和春柳的化身,如烟的柳丝是少女柔软的长发--长堤春柳是瘦西湖其中之一景。
春风和煦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了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桃花盛开。
湖风轻吹,柳丝婀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漫步其中,怎不叫人深深着迷呢!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
但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妩媚的花树点缀,更觉飘逸舒卷,窈窕多姿,万般的诗情画意尽显其中。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清瘦婉丽。
一瘦便有千姿,一瘦便有风韵万种,于是一湖便有了千姿万韵。
烟雨江南三月春,漫步于瘦西湖,看鱼台夕照,观白塔晚晴。
钓鱼台临湖三面均设计成圆洞,一洞衔塔,一洞衔桥,把远处的景物收纳洞内,以景借景自成一景,别有洞天。
历史上很多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
瘦西湖的好处,全在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秋柳影下,有红蓼青萍,散浮在水面,扁舟擦过,还听得见水草的鸣声,似在暗泣。
而几个湾而一绕,水面阔了,猛然间闯入眼来的,就是那一座有五个整齐金碧的亭字排列着的白石平桥,比金鳌玉栋,虽则短些,可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却完全荟萃在这一座桥上,这五个亭上。
郁达夫曾经这样描述瘦西湖。
清代钱塘诗人汪沆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
景点珠连,风光旖旎,正所谓“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画舫轻移拔绿水,湖中西子更妖娆。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烟雨江南三月春,此刻春日好。
漫步在清蒙蒙的细雨里,走在青幽幽的小巷里,心、醉入唐诗宋词里,忧郁的心情得以舒展。
时光静美,一切皆好。
柳树行 柳树湾
有一村子,很小,五六十户人家,多是一姓,就两家外姓。
村子的来历有个不明年代的传说。
很久以前,这里只是一片高坡,坡上散布一些槐树。
一年夏天的某日,下起暴雨,一道电闪突然象一把利剑,从云中直刺地面。
就看到这把剑从西北方向划过来一条河,两三丈宽,直向东南,正对这片高坡。
到了坡的西北角的时候,突然剑锋一转,河头也转向正南,从高坡的西边穿过,过了高坡,又拐头划向东南。
河在这里的之字形,正好让过了高坡。
不久,一位丁老太公途径此地,夜宿高坡。
他梦见自己住在高楼大厦之中,栓马柱均是碗口粗的金柱,大惊而醒。
醒后自觉是神仙指点的风水宝地,回家后将家族搬来居住。
他就成了这里单姓的祖宗。
因疑是神仙指点,村名就叫点仙庄。
村子前面修了一条东西路,过河的地方架了座青砖桥。
村子东头也有了一条南北路。
这两条路就和世外相连。
若干年后,村子里来了位学识丰富的先生,带着几位徒弟。
他看过村子的局面后很是感叹,临走时给村子里的一位书生留了一卷书册,叫《诗经》。
并说,以后此村若改名,当叫苇子坑。
书生此后日夜苦读。
忽一日,念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村子后面伸向西北的河道里,长出了芦苇。
念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时,村子前向东南的河道里,长出了菏叶。
念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时,村前的东西路上和村东的南北路两旁长出了柳树,柳树行一直向东向南伸去一里路远。
在村西河道的两边,也长出了柳树。
桥南河东有大片的的低洼地,居然也生出了一株株的水柳。
村西头的这截河道因为建房取土,增大了宽度,河中什么也没长。
书生说,这一段是留着夏天洗澡的。
而桥南那片的低洼处,又取了土,成了大片汪洋,水柳就在其中飘摇。
书生想到老先生临走时的交代,将村名由招眼的点仙庄改称苇子坑。
村人不解,有人说叫苇子河才对,或叫荷花淀。
书生说,名字是老先生留下的,他说就叫苇子坑。
又过了若干年,东南角上的柳行长成两围粗了,成了柳行。
村西的河和柳,成了柳树湾。
小村终于按照书生的意愿长成了一个诗意的村庄。
接着发生了很多诗意的故事,被记入了诗经以后的古典之中。
书生一直惦念在水一方的丽人,不知何日得见。
这一年向春之末、迎夏之阳的时候,风和日丽,黄莺喈喈,书生沿着芦苇河道逆流向西北行走。
不知多远之后,看到一片桑林,林中不少女子正在采桑。
中有一女,容貌尤姝。
书生知是天赐良缘,对其唱《蒹葭》之歌,那女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桑树丛中却穿传来《隰桑》之歌。
书生大喜,遂入林中相会,后携归家中。
小村经年过着宁静安稳的生活,春来冬往。
而书生最为陶醉的是小村前的柳树。
常挽妻观赏。
他说柳树与云,从春缠绵到冬,临走时相互拥抱,相约明春相会。
风向东南去,又从东南回,将云带回,云初见有时会变成满天浓雾,将柳紧紧拥抱,缠绵不尽。
而后化成雨,滋润历经一冬冰寒的柳,唤醒她的青春。
书生常在夏夜放舟河上,静卧舟中,不时仰望树梢鸣蝉,或俯看水中游鱼。
人问其所望,答曰,我看见水中的鱼在夏夜长上了翅膀,飞到柳枝上变成了蝉,放歌一曲,唱出了几千年的寂寞心声。
看见了蝉蜕去了翅膀,跳入水中变成了鱼,从秋天的水底游进了冬天,又从春天末尾飞上了树。
书生一日读书读到灞桥折柳的故事,就独步到了村西的桥上,他想苇子坑历来如桃源一般,没有出现过伤痛离别的故事,这也是一种平安福啊。
忽又想到老先生赠书后从此远去,桥还没有起个名字,就在桥上刻上了"留经桥"三字。
接着向南度步,忽见柳梢黄莺飞舞、竟相啼鸣,河中风吹荷叶,如涛翻滚,一时诗兴大发,随口吟道:“荷滔瞟鱼跃,柳浪闻莺啼”,正欲往下续,对面走来一人,羽扇纶巾,大赞好诗。
书生定睛一望,知是宋朝东坡居士,乃抱拳寒宣。
二人说话,惊飞了树中黄莺,有几只飞到了村东头的一家明堂前的槐树上,啁啾不止,却也未惊醒房中一妇人的午睡。
这些黄莺经常在窗外欢叫,妇人也从未有“啼时惊妾梦”之怨,因为,这里无人出征到辽西。
书生一日夜读,睡得迟了。
早上听采菜回来的夫人说,柳行中不少柳枝被人折走,不知去向。
只在折柳处拣得一册书。
书生大惊,急去柳行查看,果然不少低矮处的柳枝尽被折去。
书生急又回家,翻书查看。
原来昨晚迷糊中经过了唐朝,知道唐朝好多人来过此地,分别送行,均是折柳条相送友人,一来依依不舍,二来望对方象柳枝一样随遇而安。
书生略数点一下,自从灞桥折柳故事传开后,历代是愈演愈烈。
隋朝有“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朝那些有名有姓的问人都来折过,且还留下诗句,白居易、邵谒、翁绶、刘邈、卢照邻、韦承庆、张九龄、李白、孟郊,连那个女名人鱼玄机也来过了。
书生恨自己一梦太长,竟错过这多高人,恨恨不已。
不过他却突发奇想,若是与遇上不喜欢的年代,就大梦做过去。
书生自此不敢多睡,时常去柳行中闲逛一圈,以期遇到高人。
果然一天晓风残月之时,看见柳永与一女子正在说着什么,那女子呜呜咽咽,柳词人也无语凝噎。
书生不忍去坏人家的情绪,暗自转回家中。
为观河中雨景,书生在村西南的荷塘边建了几间亭子。
春社这日,书生观荷,却见两只燕子翩然而至。
先在池塘中洗了洗身上征尘,后到了亭子内来寻旧巢。
呢喃一阵,又倏忽飞走,到了一旁的花丛中嬉闹。
书生很惬意,不觉到了外面,正碰见史达祖路过此地,也在观燕子,书生因请史作《双双燕》词以作留念。
一个冬天午后,书生饭后晒太阳,暖洋洋的。
看到河里柳叶尽脱,荷叶全无,一时有点感慨,就对夫人说:夫人,你看我满腹经纶,还有没有个做官的时候?夫人笑道:你不去赶考,谁知你有什么能耐。
书生说,我看这个年代懒懒的,没精神,做官也没有意思。
不如我去睡一觉,等有个做官的好时候,你叫醒我如何?夫人道也好。
不觉到了某个年代,天下高考选拔人才。
夫人觉得是个做官的时候了,叫醒了书生。
书生也觉得自己满肚经书能为时所用,遂打点行装赶考。
天遂人愿,一举高中,滞留江南学习深造。
江南烟雨山光迷住了书生,但他还是想念家乡的柳树行柳树湾,那可是几千年生长在诗歌里的小村庄啊,天下不会有第二个地方比她好了。
他工作所做的事也不象他希望的那么对路,竟生产出叫三废的东西。
还有那些官僚们,有些还不如宋朝的官能为民着想。
书生大呼上当,一气之下,遂决定辞官归隐,回家做柳行先生。
怀着无比的思念回到家,却发现村头的柳树行、村西的柳树湾不复存在,柳树被刨了个精光,只栽上了手腕粗的杨树。
河中再无请波粼粼,只有污水死鱼漂浮。
书生大恸。
问及夫人,答曰:分田到户,村里的树木牛马,全分了。
书生问,柳树分了也可不刨啊。
答曰:柳树长的慢,不成材,价廉。
杨树长的快,三五年就能卖钱了。
一个在诗歌中流淌了几千年的小村,被一阵污浊搅得面目全非。
呜呼!哀哉!几千年的诗意,一朝给连根除了,村民也已非昨日之村民,何故?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描写江南烟雨柳树散文】相关文章:
描写江南烟雨的散文10-26
烟雨江南随笔散文10-09
烟雨江南散文随笔10-07
江南烟雨情散文随笔10-07
江南烟雨10-05
烟雨江南作文02-25
描写江南古镇的散文10-05
烟雨江南陌上花开10-01
描写江南水乡的散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