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清明的随笔

时间:2024-04-25 09:01:45 随笔 我要投稿

清明的随笔(精选)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的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的随笔(精选)

清明的随笔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们去山上纪念逝去的太公。

  我在路上念起了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马路上人山人海,汽车的喇叭声经常传到我的耳边。太公的墓在后面的山上,墓的.旁边都是竹子。爸爸和我把太公坟上的杂草拔掉了,把花插在坟上,妈妈把三根香插在墓前。妈妈在太公的墓前说了几句祝福语,妈妈把金元宝和纸钱烧了,纪念完太公我们就回家了。

清明的随笔2

  清明节的时候,古人有扫墓、踏青、插柳等习俗,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朝廷还往往在清明这一天赐给近臣“新火”。这是因为寒食禁火,到清明节重新起火的缘故。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唐时,惟清明取榆柳火,以赐近臣戚里,本朝因之。”说的是,清明的时候,钻榆木柳木的“火种”来赐给大臣。所以,唐代诗人韦庄在《长安清明》诗里对唐代的清明习俗描述道:“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在清明的习俗中,都牵涉到插柳的活动。插柳,也称“戴柳”,就是把柳枝攀折下来插在屋檐下或门窗上,或者是把柳枝插在头上、鬓上,或者编个柳叶圈戴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和“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等俗语。

  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呢?这还得从寒食节说起。据说,寒食那天,介子推和老母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等到了第二年,晋文公和群臣去祭奠介子推,却见柳树上柳枝飘拂,柳芽萌出。晋文公就编了一个柳条圈戴在头上,因此演变成民间年年插柳的习俗。

  有传说认为,插柳的习俗是缘于歌妓对北宋词人柳永的悼念。柳永风流倜傥,与歌妓们交情深厚,为她们写了许多词。他死后,歌妓们每逢清明相约去他墓前致祭,又折路边杨柳插在头上以示悼念,逐渐成为习俗。但是插柳的风俗应早于宋代,这也只是文人的逸闻罢了。

  有人认为清明插柳是因为柳树生命力强,寓意长寿、祛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古人认为柳树还是“击鬼的'利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这似乎又和扫墓有关了。活人去扫死人墓,又怕鬼魅附身,于是折柳抵挡一阵。为大家熟识的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挥洒甘露为人间祛邪消灾的。

清明的随笔3

  清明又如期而至,今年清明节思念却不似往年般那么沉重,反而是反观,是忏悔,忏悔去年的清明,自己曾在你面前许诺过的事情,一年来没做过几件,也没时刻记心上。

  话说出口的那一刻,很像自己已经得到释怀,然而那一刻之后,仿佛重复着记忆的三分钟热度,一直到,今年清明,又将你的面容想起,又将你的称呼念起,又把自己的心提起,久久不愿放手。

  我们都在共同的世界里,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然后在生命绽放的最后,回归到每一个灵魂最初的'时态,不再记得过往,不再记得拥抱执念的往昔。

  夜晚经过美梦,梦里有你,还有那早已老去的童年,沉淀在时光里的那些笑颜。梦里,开心欢喜,醒来,泪湿半枕。梦在回忆中渐渐破碎,泪水也在眼角留下痕迹,思念化作水是咸的,忏悔融入心是苦的。

  我没有很乖,我在你们想象不到的地方放纵,我也不是你们眼中的乖乖女,我也在你们看不到的地方,啃着辣条,吮着色素。我怀念那些年,你们等着我放学回家吃饭的时光,周末我兴致勃勃地拉着你们去街头散步的时光,还有,我在你床榻前说着我高中一周军训辛苦的时光,偏偏,我忽略掉你在病痛面前难受的样子,也忘记了那年在你坟头哭泣的邋遢模样,在平凡的流年里逐渐淡忘了那时在那座山头里,诉说的一个又一个诺言。

  泛黄的小本子里写满了一桩桩一件件我想要做的事,我不止一遍遍的幻想过你看到我成功时的画面,欣喜又满意。可是泛黄的时光却写满了所有的哀愁,还有数不尽的躲在纸张背后里的遗忘,遗憾也懊恼。

  清明是思念的节日,今年有点不一样,我的清明是用来忏悔,我在梦里突然再见你,恍如隔世。

  阴郁了太久,当我重新拾起旧日阳光,恍如烈日般灼热,可是记忆里却知道,那其实是春日里的暖阳,像你的笑容一样温暖,也像你的为人一般让人依赖。

  清明雨上,思念漫天轻扬,忏悔满世间洒落。

清明的随笔4

  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从来不知道一个周期到底有多久,然而此刻它却真实的展现在我的面前。

  当想象着马上就要见到亲人的模样,心中自然流露出不可抑制的欣喜,记得当时和我一起去车站赶车的有我的`两个同学,还有一位同学的母亲,零零碎碎的谈话已经有些模糊,但大概的轮廓还是记得的。

  有些情感无法去体会,但很多感情的事又是亲身经历,我开始怀疑一切事情发生的动机性,比如喋喋不休的争吵、处心积虑的报复,想想这些的时候,竟也抑制不住的偷偷笑出声来,我最终也没有等到那个人的出现,真不明白当时我会选择在第三者出现的时候做出妥协。

  记忆里每到清明的时候,天气便有些不好,也不知是什么缘故,那天我呆呆的望着天空,望了许久,外面的风很大,但我还是坚持到外面走走,住在这样一个远离都市而僻静的乡下,生活久了便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一直在麦田待到傍晚,像所有人一样,似乎我也在追逝着远去的灵魂。

  整整一个下午,和朋友聊了许多,我们在认识方面达成了很多共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蓝天的空旷,将每一份诉说都擎至云天,那些隐去的丝线却紧紧的撕扯着我的内心,不知道那些秘密到底被遗留在了哪里,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虽然明明知道已经没有了尽头!

清明的随笔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时节是4月4日星期四,我们全家一大早就开车前往老家—潮阳谷饶去扫墓祭祖,一路上的车排成了车龙,都往墓地赶着。

  我是第一次要去扫墓,在路上我心里总是猜测着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样的很是期待,终于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冲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扑通”我摔了一个嘴啃泥。我爬了起来,我的`妈妈看了说:“大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听了我的妈妈的话,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许多果树:杨梅树、苹果树、香蕉树、橄榄树……一颗颗小杨梅挂在树上,有的苹果红得像喝了许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只只小船挂在树上。空气清鲜极了!

  走呀走,终于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们把墓前的杂草清除干净后再把贡品和纸钱放到祖奶奶的墓前,点了香烛,开始祭拜了,我的妈妈嘴里念念有词的也不知在念叨着什么,拜好了把香烛插在土里,然后我们拿了几根木材点火,再把纸钱放进火里去烧,最后我们点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后把东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处都是钱纸和炮竹的回声,今天的山上可真热闹呀!

  回家后,我全身湿淋淋的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从这次扫墓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清明的随笔6

  当每一座春山在被数度春雷撼动后恢复幽远昂然的仪态,当每一簇山花在沐浴了整个节令的春雨后对着春日晴空尽情舒展笑颜,一切都在意味着:清明节已经到来了。这个延续着漫山素旗、遍地风烟节日景调的时令,已经在农人的期盼中如期而至,而我的乡亲们,应已在田间地头拄锄而立,悠然顾盼,掐指数算时令的推移。

  这就是个不一样的节令,在久远的岁月中,清明节,永远挂系着人们一种特殊的情结。每年这个时侯,无论就是殿堂人士,还就是乡间俗子,都会用一种相同的方式来诠释这个传统佳节。小时候,我乐意跟随大人在晚春时节来到荒草丛生、坟头罗列的山脚下,怀揣着一兜炮仗,只等大人一声令下,就可以纵情玩耍。而年幼的我总就是纳闷:大人们在焚香点蜡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总就是出奇的静默,有的口中还念念有词,样子十分滑稽。更有噱头的就是,大人们在烧完一通纸钱之后,居然双手合十,低首垂目,三三两两地鞠躬起来。那时候,清明节扫墓对我来说,只不过就是一次愉快的踏青,一日充满乐趣的春游。后来,我渐渐地长大,清明节还就是一样的清明节,山脚的坟头依旧,父亲的脸上依然充满虔诚,大人们仍旧一如既往的低首鞠躬,而我却懂得了:这真的就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这漫山遍野的纸旗和随风散逸的风烟,寄托的就是人们内心一种认祖归宗的情怀,大人们口中有趣地念叨和他们“十分搞笑”的鞠躬动作,寄托的就是对逝去的先人深深的怀念,流露的就是那种最虔诚最质朴的感情。我照着父亲的'吩咐,插上香杆,点上蜡烛,也第一次面对着先人的碑刻,音容整肃,双手合十……

  如今,已长大懂事的我,在清明节日里,再次进山扫墓。一路上,乡亲们手提祭品,流目四顾,而走在一旁的我,忽然有了更多的感悟:他们的目光搜罗在庄稼地里、山野深处,他们不就是在观赏风景,而就是在搜寻先辈的脚印,这里漫山遍野,一定还遗留着先辈们深山打柴、野地开荒时走过的步子。而眼前的父老,正就是在这一年一度的节日中,携子携孙,迈着和先辈们一样深重的步子,来到这荒山野地,面对重重丘坟,做一次最虔诚的祭吊和祷告。除却一如既往的摆祭品、插纸旗、放鞭炮,我的父老乡亲,摊开族谱,向坟台旁边的年轻后生讲述着先辈的辛酸、艰难与荣耀,此时,父亲口里滔滔不绝,脸庞映着火红烛光,神色间充满了无边的慷慨与自豪。

  扫墓归来,儿童们跳脱雀跃,大人们也一路谈笑风生。父亲悠然回望,风烟散尽,山郊渐远,他的目光变得愈加幽远和明澈,心里似乎充满了踏实。也许和父亲一样,人们都已经自信,辛勤地劳动,加之先辈们的佑护,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清明节过后,不会再就是青黄不接的节令,而就是农人们精神十足,准备付出更多劳动的火热旺季,再就就是硕果累累的黄金季节……

清明的随笔7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所以我们每年在这一天都要回老家扫墓。

  为了迎接这天的到来,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鸡蛋,杀好了鸡,准备好了行李。为什么要吃鸡蛋呢?我问了奶奶,奶奶说:在扫墓时,我们要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吃鸡蛋就成了习俗。

  在去扫墓的路上总有热闹的集市,大人们就会下车买鞭炮、冥钱、蜡烛、白酒、茶水。而我也会趁这时下车透透气,路边总会有各种美艳的鲜花,我也总会忍不住要摘花,我会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车上的时间是那么漫长,空气闷闷的。终于来到了老家的房子。我们会在这里休息30分钟,爷爷会上二楼看去年养的蜜蜂有没有乖乖听话,我和弟弟们总喜欢跟在爷爷后面凑热闹,弟弟被调皮的蜜蜂蜇了几个就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钟过去了,我们再次回到那个灼热的`车里,开始了我们这次扫墓之旅。在这车里颠簸了半天,我们来到了老祖宗的坟前。一下车,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是凝住了。整个世界就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就算天气再怎么恶劣我仍然不会放弃祭祖的。因为我知道他们对我们的贡献有多大,没有他们以前的努力奋斗,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到山上,到处上满了杂草,爸爸和叔叔们负责除草,婶婶和奶奶负责搞好贡品,爷爷负责摆放好鞭炮,而我们小孩子就负责烧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开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给每个人,每人6根。每个人都对这祖宗喃喃自语,而我则要祖宗保佑我考试顺利。拜完后点炮了,爸爸叫我先带弟弟们回到车上,怕鞭炮打到我们。而他们则离得远远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声全没,我们还要等火都灭完了才走。

  扫完墓时,天已经黑了。摘了几串香蕉我们就回家了。我们的扫墓之旅也完结了。回家的途中,因为一天的祭祖,我们都累了,在车上合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清明的随笔8

  清明节,我、和姑姑一起去扫墓。

  我人捧着素净的花儿通往墓地的大路上。问我:“清明节你会哪诗呢?”我眼珠骨碌一转,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问我:“那你这首诗是意思吗?”我想了好半天也没想,说:“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悲痛欲绝,像丢了魂。想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墓地,来到已死去15年的墓碑面前。的照片,我心如刀割,我也没见过。我把和姑姑叠的'金山、黄冠拿,用打火机把点燃,再捡来一根树枝翻动,完全化为灰烬。我问:“真能收到东西吗?”笑着说:“这思念的。”我望着照片上的,心理默默地说:“,我会好好学习的,您就放心吧!”

  最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里。

清明的随笔9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给爷爷奶奶上坟。

  4月4号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就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节日。人们在清明节要举行认祖归宗仪式,也是出外踏青,亲近自然的大好时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坐在爸爸的车子后面大声的背着这首诗。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变暖,万物复苏,这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机。一路上我看见农民伯伯在田间忙活着。这句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说的太好了。

  我们来到了爷爷奶奶的.坟前,爸爸妈妈先将烧饼,蛋糕和水果摆放在坟前,再将纸钱焚烧,为坟墓添上新土,压上白纸,最后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给爷爷奶奶三叩头,上坟仪式结束。

清明的随笔10

  每年的阳历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

  这天早晨,妈妈煎了一盘团子,我问妈妈:“为什么,今天要吃团子?”妈妈对我说:“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团子的风俗习惯,还是最重要的祭祀日子,还有踏青、插柳、放风筝……”“哦,我知道了。”

  我想清明正是一个美丽希望的`开始。

清明的随笔11

  我居住的小区不大,不大的小区进出只有一个大门,把守大门的是一个老头。

  刚搬到小区时,我便发现守大门的老头着装有些怪异。只见他光着个脑壳,上身穿了件灰色保安服,下身穿了条迷彩裤,穿得保安不像保安兵不像兵的。有些纳闷,莫非是个精神病人?过了些天才弄明白,原来老头是物业公司从乡下请来的,不是精神病人,也不是正规保安人员,那半件保安服罩在身上不过是虚张声势。

  大门旁紧挨着一栋两层小楼,底层是老头虚长声势的大本营,也是他吃喝拉撒睡的.地方。老头算得上是以小区为家了。每天早晨七点半,老头照例要走出小屋干一件事,那就是像警卫似的直挺挺站大门边目送大家上班去。如此做派,让小区男同胞多少找到一点当上帝的感觉,一个个从老头眼前走过去的神态很享受。但女同胞的感觉就有所不同了,本来挺胸昂首自信地往大门口走,走着走着便被老头直直的目光盯得不自信起来,到了老头跟前步伐已乱得一塌糊涂。日日如此,成为小区一景。

  虽然女同胞每天被老头盯得挺难为情,但时间一长大家不得不承认老头并没有歹意,那直直的目光其实是敬业的一种具体体现。有例为证,有一次一只流浪狗埋头要往小区大门里窜,冷不防前面某个人物断了去路,抬头便见有道直直的目光逼视过来,吓得调转头跑了。那人物,是门卫老头;还有一次,一位捡破烂的妇人提着破袋子往大门里走,有人物直直的目光毫不客气贴了过来,妇人顿时失去了向大门进一步的勇气,只得心有不甘地离去。那人物,还是门卫老头。事实上,如此生动的场面在小区大门口经常上演,只是大家亲眼目睹的机会不是很多。不管怎么说,这对小区住户不是坏事而是好事。由此推断,女同胞要是计较每天被老头多盯了几眼,就有些不合情理了。

  小区大门每天晚上十二点半钟注定要锁上的。照说,十二点半过后不该有门外之人,门卫老头也完全可以安稳睡大觉。事实上,到点仍被锁在门外的人从来不缺乏。偏偏老头心善,深更半夜只要有人叫门,绝对是毫不犹豫起床开门,常常一晚上要起好几次,令夜归人感动不已。记得有个周末,朋友约我到餐馆小聚,一不小心就喝高了,晃晃悠悠回到小区已是后半夜了。正待敲门,忽然一个黑影凑了过来:“你总算回来啦。”定眼一看,居然是守门的老头。我不免奇怪:“怎么还没睡?”“你忘啦?你的摩托车还停在院内没入车库呢,我怕被人偷,起来看好几遍了。”老头说。原来如此,难得的好人啊!

  回头想想,守门的老头与我挺投缘。当初,老头见我每天拎着个破公文包进进出出,料想是个人物,每次会面少不了香烟直往手上递,搞得我屡屡生出假冒之愧疚来。后来,我如实相告了真实的草民身份,老头递烟的频率并不见减少,可见这老头不完全是冲着那破公文包。孔老二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偶有闲暇,我定然要到老头的大本营小坐,香烟换着抽,牛皮轮流吹,常常忘了时间,也常常把公文包忘在了老头的大本营,往往夜里写稿找材料方才记起了包,不得不连夜突击光临老头的大本营,每每这时老头尤其高兴,我也高兴。典型的贫民快乐,呵呵!

  有道是世事无常。一天晚上,门卫老头在小区巡视楼栋时一脚踩空,竟然造成右脚骨折,住进了医院。很有几个住户念及老头的种种好处,相约到医院探望。当然,其中少不了我。那天,我们出现在老头的病床前时,老头多少有点意外,满眼里都是感激。没想到,老头紧接着说的一句话令大家差点掉眼泪,老头说:“都怨自己不小心,怕是再也不能为大家守门了啊。”

  守门的老头,你让我说啥好呢?啥也别说了,就一句:祝早日康复!

清明的随笔12

  一、又逢清明

  1995年农历8月2日对我们家来说是个灾难的日子。在那一天我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在四兄妹中排行最小的我从来就是一个特别依赖母亲且倍受她宠爱的人,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没有母亲的日子该如何度过。那一天对于我来说天真是塌下来了,我被这突来的巨大的悲痛击倒。若不是家中尚有襁褓中的儿子特别需要我,我真的对人生彻底绝望了。人的生命怎么会如此脆弱?清晨发病的母亲,捱不过下午,就永远离开了她一直精心呵护的儿女们,结束了她年仅50岁的生命历程,留给了我无休无止的思念和痛!

  都说岁月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痛,然而时至今日,母亲离开我已经十二年了,十二年风雨沧桑,人世间发生了多少巨变,可唯一不变的是我对母亲锥心的思念;十二年熬过了多少个乍眠还惊的夜,与母亲魂梦相依,阴阳殊途的倾述,笑着哭、哭着笑,在半梦半醒间,不知是她依然活着,还是我魂入黄泉?

  母亲去世后,每年中都有四个日子让我铭记:清明、农历八月初二、冬至和除夕。这些都是我们兄妹必去看望母亲的日子。不需要刻意去记,每年的这些日子到来前半月梦中早有相会,母亲夜夜入梦,从未爽约。于是我带着满腔的希望期待着这个日子。终于兄妹们拿着祭品,拥着一束盛开的菊花结伴而来,穿过梦山无数的坟丘,我们热切的走到了母亲的跟前,走到母亲的身边,年复一年,看到的都是一堆黄土和被哥哥用漆描了一次又一次冰冷的大理石墓碑。

  母亲曾用她勤劳而朴实的一生给了我们无数的爱,成分很高的她经历过土改、文革的折磨,又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工农混合家庭中特殊的拮据,在她所生存的半个世纪中历尽了太多的坎坷和艰辛。日子刚刚好起来,我们终于成家立业了,开始有能力孝敬母亲时候,她却悄悄的走了,不给我们一点机会。“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怎样的人生遗憾啊!

  昨天是清明节的前夕,我希望把母亲的长孙——我的侄儿邀去母亲的坟前,他说要上班,拒绝了我的要求。他是孙儿中唯一能记起母亲形象,也是母亲一手带到8岁的宝贝。母亲走时他正在孩提。我倍觉伤心和气愤。也许我不该给他更多的责怪,毕竟他幼时的记忆已模糊。

  母亲虽然去了很久很久,可是她永远活在我们兄妹的心中。岁月在流逝,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至死,当我们中最后一个告别尘世时,母亲也就真得从这个世界彻底消失了,谁也不会急切的再去看望那堆寂寞的坟冢……

  二、清明的思念

  每一与您相聚的日子来临之前,我都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即便是睡了,梦里也全都是您.

  每当我行走在大街上,看到与您年龄相仿的妇人,我都要仔细打量几眼,妄图从她沧桑的脸上,寻找您温暖的痕迹;

  且不必说回家面对婆婆,我怕喊”妈”,并非我不愿,其实又有谁知道,那声轻轻的称呼带给我的总是梦里醒时泪流不干,怎样的痛断肝肠!

  大千世界,这么多的人群都健康快乐地活着,为何你去了?妈妈,为何您弃我而去!

  任我声声呼唤,任我血泪不止,您没有一丝回音.妈妈,在天堂,您过得好吗?

  清明又到了,又到了看望您的日子。

  一束菊花,满腔思念。

  依偎在你的碑前,轻轻抚摸您的名字,仿佛轻抚您的脸,您的笑容,您的温暖浸润我全身,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与幸福!

  拈一把您的黄土,放到鼻前闻一闻,是您的淡淡的体香,是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是什么顺着脸滑了下来,打湿了您的黄土?眼泪,为何闻到妈妈味道的眼又是泪眼婆娑?

  去年的菊花已经成了衰草,用手轻轻拔去,不经意间,竟然看到奇迹,那把菊花竟然已经生根!哦,妈妈!那是您挽住我的思念么?以您的方式挽住我们的心?立刻感受到了妈妈久违的气息在心中弥漫,赶紧赶紧的,用最轻柔的动作将菊花重新植入黄土中,送进妈妈的怀里,把我的全部的思念都植入妈妈的心里,以泪水浇灌,期待她发芽,期待她长大,绽放出美丽的笑脸,如同妈妈。

  相聚的时光总是太短,分离的日子总是太长,可是妈妈,您的菊花永远绽放在山间,在梦里,在妈妈的怀抱里……

清明的随笔13

  又一个清明节来了,这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静静的来到了墓前,然后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耀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清明的随笔14

  又是清明节了。这天我起得特别早,因为爸爸、妈妈还有大爷、二大爷要带我去给爷爷扫墓。

  我再次闻到了农村独有的味道。山上一棵棵野树生长在悬崖的土里,顽强地把枝条向上伸展着。各种花草在春风的呼唤下渐渐苏醒了,仿佛在向我们报道春的来临。来到这里,你能感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上山了,刚才欣赏春景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爷爷的坟在最高的山顶上。对着爷爷的坟,我暗暗对自己说:“爷爷,虽然您不在了,看不到我成长了,但是我一定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爷爷坟头的柳枝轻轻摇摆着,我想那是爷爷明白了我给他许下的决心。

  祭拜完毕后,我们原路返回了家中。

清明的随笔15

  得知明天放假的消息,我很激动。

  因为,好多天以前就打算,清明节一定陪妈妈去看看远在天国的姥姥,给姥姥送点纸钱,陪姥姥说说话。

  可是,昨天得知放假的消息,第一时间给妈妈打电话时,妈说,前几天她已经回老家给姥姥上坟了,因为我没有放假,怕耽误我的工作,就没有告知我,她和我表弟,还有我姨一起回去给姥姥上坟了,明天就不回了,等明年再回吧。

  我很失望,也很愧疚。

  说实话,我感觉自己真的很不孝,小时候姥姥那么爱我,那么疼我,我也跟姥姥最亲,但姥姥去世后十几年了,因为工作忙,或者这样那样的原因,尽管只有几十里路的距离,我竟然一次也没有去姥姥的坟前看看,一次也没有给姥姥送点必须的用品,亦或向姥姥汇报一下我这焦头烂额的生活,所以,我竟然也不知道姥姥的坟墓在哪儿?

  我早就该回去看看姥姥的呀!可是,我没去。今年的清明,这个计划又一次泡汤。

  我知道,姥姥不会怪我,她不会怪她养大的孩子怎么不去看她。因为,她一直都是那么慈爱,那么平和,那么宽容。

  姥姥离开我快二十年了,但在我的脑海里却时常萦绕着姥姥慈祥的面容,耳边依然回荡着姥姥亲切的话语,仿佛姥姥还在我的身边,还在为我操心。每每想起姥姥,我的内心都会如海潮翻滚,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记得前几天跟女儿说起清明节去看姥姥的事,女儿说,“妈,如果你回去看太姥姥,一定不要再流泪,她看着会心疼的!”女儿懂我,许多时候在家里,只要提起姥姥,我都会情绪失控,无法自已。

  我没有回答女儿的话,因为我知道,我没法向女儿承诺,我保证一定不流泪。我知道,一旦回去了,站在姥姥的坟前,望着那一方矮矮的.坟墓,让我和亲爱的姥姥阴阳两隔,我怎么能不肝肠寸断呢,除了悲痛和心酸,还能有别的吗?那时,脑海中又会呈现出与姥姥相处的一幕幕朝夕过往,泪水一定会像关不住的水龙头,亦或像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姥姥,希望您原谅外孙女的不孝,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去看您,但您已经被我放在了心底最隐秘的地方,时常在我独处的时候,与您静静地说,与您沉默地对坐,看看您的白发又多了几根,问问天堂里有什么开心的事情?

  姥姥,今天,我又一次错过了去看您的机会,只能在家里面对着这薄薄的手机屏幕,写下这么一点不成文的文字,来表达我对您最最深切的怀念,最最彻骨的愧疚,最最衷心的祝愿!

  姥姥,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的随笔】相关文章:

清明的随笔11-05

清明的随笔04-09

清明的随笔04-24

清明话题随笔09-26

清明小学随笔08-12

清明随笔散文11-05

清明随笔作文09-12

清明假期随笔11-11

清明随笔作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