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刘墉感恩的散文诗

时间:2022-10-26 08:05:50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刘墉关于感恩的散文诗

  刘墉散文集体现出他炼字炼句炼段的能力,语言平实而有味道。读完了之后,读者怎么写读后感呢?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刘墉感恩散文,希望你有所收获。

刘墉关于感恩的散文诗

  人就这么一辈子【1】

  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来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

  这七个字。

  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根深沉;它能使我在懦弱时变得勇敢,骄矜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了,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

  人就这么一辈子,你可以积极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对它。

  看不开时想想它,以求释然吧!精神颓废时想想它,以求振作吧!愤怒时想想它,以求平息吧!不满时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为不管怎么样,你总很幸运地拥有这一辈子,你总不能白来这一遭啊!

  《萤窗小语》就是这样向读者展开了别一种风光,同时更让我们懂得了贯穿集内的精神力量--生命是高贵的,人只拥有一次生命,在有限的时空中,让生命焕发出更强的光和热。

  这是进取的人生观,其间洋溢着儒家文化的积极态度,充满着现代人在物欲世界中高扬起来的精神理想。

  生命是短暂的,“浮生如梦”,抓住这个梦,生活从而充实,生命从而推却了许多颓废和困顿。

  这是进取的人生观,不过强调了生活的艺术和生命的艺术。

  把生命作为艺术化的过程从而全身心投入地去体验它,去把握一个个稍纵即逝不可重复的生命瞬间,其本身就是提高生命质量,是对滚滚红尘的冷静关照。

  这是刘墉向读者展开的抱璞怀玉的胸襟。

  那是何等令人感怀的境界!谈生与死,盈与亏,写桥、剑、墨,议清华与古厚……天上人间,自然万物,事态百相,家族婚恋,社交公关,子女教育,轶闻趣事,读史育经,留胡子,存钱币……无不成为刘墉展现豁达的人生观与优雅情怀的落笔之点。

  小语娓娓,如燕语呢喃,如涓流潺潺,灵动鲜活,润物无声而自有韧性的力量,自有不平常的努力,令人怦然心动。

  《点一盏心灯》是《萤窗小语》的延续,也可以说是作者对另一种题材的尝试。

  文章大部分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小故事,很亲切、很平易。

  那里面天真的小徒弟、健忘的老先生、作梦的少女、历经风霜的老兵和艰苦奋斗的商人,以及作为一般人代称的老张、小王,可以被替换为每一位读者,仿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当然,里面也夹杂了战争、灾祸的故事,因为那就是人生。

  除了喜剧的欢愉,我们也该接受悲剧的洗礼,在痛苦中领悟。

  故事中涉及的人物大部分都是作者从近十年来海内外新闻中撷取的真人真事。

  此外,这本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寓言形式的童话故事,禅言趣味的对话,乃至令人莞尔的幽默小品,在那背面也都有它深一层的意义。

  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适于几岁的孩子到80岁的老人,从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趣味和结论。

  它是一扇门,向读者敞开着,进门之后的亭台楼阁、花鸟鱼虫,则请各位细细寻找、自己游历了。

  点一盏心灯【2】

  小尼姑去见师父:“师父!我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已经多年,每天在这青山白云之间,

  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个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怎么办?”

  “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就可以通悟了!”

  数十年过去……

  有一所尼姑庵远近驰名,大家都称之为万灯庵;因为其中点满了灯,成千上万的灯,使

  人走入其间,仿佛步人一片灯海,灿烂辉煌。

  这所万灯庵的主持,就是当年的小尼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并拥有上百的徒弟,但是

  她仍然不快乐,因为尽管她做一桩功德,都点一盏灯,却无论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

  至以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总会见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说,灯愈亮,影子愈

  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

  她困惑了,却已经没有师父可以问,因为师父早已死去,自己也

  将不久人世。

  她圆寂了,据说就在死前终于通悟。

  她没有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在黑暗的掸房里悟道,她发觉身外的成就再

  高,灯再亮,却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

  唯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她点了一盏心灯!

  《田国随笔》集合了许多田园趣味的短篇,是作者在赏花莳草,以耕种作为放松所产生的感悟。

  社会纷杂、世事艰险、老师教学问,谁来教处事,分良莠?

  人生像一局棋,一生只能下一盘的棋,可是在这盘棋上有几人能运筹帷幄,最终是赢家。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古人这句话不乏道理,问题是等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我们的生命还剩多少?.

  生命之流里的挣扎【3】

  参加北欧旅行团。

  大概因为属于“行程缓慢”的那种团,放眼望去,37个团员多半是已退休的老人。

  第一天用餐,一个老先生,一手拄着拐杖,一手费力地伸直了去拿盘子,我就帮忙,递给他,又让他走在前面,为他夹菜。

  奇怪的是,他有太太,那太太只管自己,不管他。

  连走路参观时也如此,只见老先生拖着肥胖而沉重的身躯,一脚轻、一脚重,勉强地跟在队伍后面,却不见老太太。

  再转头,才发现老太太早走在最前方。

  直到有一天,与他们同桌吃饭,才知道那是老先生坚持的。

  “他一辈子做硬汉,二次大战诺曼底,他做班长,跑在最前面,没被打死;回家乡他开五金行,每天一个人搬货,没被压死;现在不能走,他不信,非要来,而且说好了不准我扶。

  ”那太太笑嘻嘻地说,就见老先生在旁直点头。

  ;瑞典的旅程结束了,到了丹麦,丹麦的“石砖路面”也没整垮老先生。

  到了挪威,一群人早上参观奥斯陆“维格兰雕刻公园”。

  导游问老先生,有好长一段路要走,行不行?需不需要安排轮椅?

  老先生摇摇头。

  于是又听见他那一只脚刮着地面,一只脚沉沉踏步的足音。

  偶尔声音停了,回头,则看见他正歪着身子喘气。

  当天就听说他摔倒了,中餐时看他拿盘子实在太辛苦,我又帮了他一下。

  晚餐,我是带着妻女在外面吃的,回旅馆发现大厅里坐了一圈人,围着中间轮椅上的老先生。

  “他不能继续了,”有人对我说,“膝盖裂了,内出血。

  ”

  我和妻子过去安慰他,十三岁的女儿也去拉着他的手。

  “可惜不能听你演奏了。

  ”老先生笑笑对小丫头说。

  “你不会错过的。

  ”我说,接着叫女儿回房间拿来小提琴,为他奏了一曲《Bruch Violin Concer to No.1》的第一乐章。

  琴音在大厅里飘荡,突然,这坚毅的老人掩住面,泪水从他的指间流下。

  曾看过介绍鲑鱼的影片,画面中可以看见那些濒死的鲑鱼,浑身伤痕,鳍已破裂,有些巨大的伤口,能清楚地见到里面浅橙色的肉,难以想象,它们是怎么经历千百里的逆流和长达两个月的旅程。

  它们多像历劫归来的老兵,拄着拐杖、绷着纱布、残了身躯。

  这些完成责任的鲑鱼,有的早死了,有些依然在溪里挣扎着游来游去。

  不知为什么,这画面总留在我心底。

  总让我想起老山姆,他的脚步他的泪。

  我们每一个人,不正是在生命之流里挣扎的鲑鱼吗……

【刘墉感恩的散文诗】相关文章:

关于刘墉的经典语录07-22

散文诗的精选经典08-25

《刘墉散文》读后感_《刘墉散文》读书心得04-19

有关经典散文诗歌11-14

优美散文诗02-06

雪的经典散文诗11-13

经典散文诗歌大全11-15

经典散文诗歌朗诵11-16

描写夏天的散文诗07-22

关于秋天的散文诗歌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