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写家乡散文

时间:2022-10-26 07:59:01 随笔 我要投稿

写家乡散文

  写家乡散文就在下面,欢迎大家阅读!

写家乡散文

  寒露【1】

  叫龙亭的地名可能很多。

  我说的龙亭,不是开封的龙亭,也不是其它什么地方的龙亭,而是我的老家,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龙亭镇。

  我爸是洋县东柳人,我妈是洋县龙亭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人蔡伦,就长眠于龙亭。

  我妈出生于1940年,听我妈说,她小时候就在龙亭小学上学,那时候的蔡伦墓是一个圆溜溜、光秃秃的大土包,就在学校旁边,学校开会,学生们就坐在那个大土包上。

  后来,我父母离开洋县去了北京。

  我的姥爷、姥姥和几个舅舅依然住在龙亭,他们后来相继离世。

  现在,我的好几个表哥、表嫂还都住在龙亭。

  我小时候曾经回过老家,在龙亭住了几个月,只记得和表哥在一起玩捉迷藏把腿摔破了,那时候只知道玩,还不知道蔡伦是谁。

  上学后通过学习知道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了蔡伦造纸,又从母亲那儿知道了蔡伦曾经在我的老家被封为龙亭侯,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油然而生,没想到在我的老家居然居住过如此伟大的人物。

  同时,在我的心里也留下了一个疑问,蔡伦是怎样去的我的老家呢?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约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

  公元105年,身为宦官头目中常侍并兼任尚方令的蔡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琢磨出了一整套完善的造纸术,研制出了第一批用废麻和树皮做原料的植物纤维纸,从此天下莫不效仿。

  经过实践的检验,蔡伦发明的“蔡侯纸”作为一种全新的书写材料,很快被皇族显贵和普通老百姓所接受,雅俗共赏,获得了朝廷的首肯和民间的普遍认同。

  蔡伦在造纸的过程中,曾于东汉永元(89—105)年间,由洛阳抵长安,经子午道至龙亭故县(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镇)寻找造纸的原料,实验造纸的方法,终于在元兴元年(105)实验出了一套完整的造纸术,研制出了用树皮和废麻料作原料的植物纤维纸。

  蔡伦发明的纸当时社会上叫作“蔡侯纸”。

  蔡伦发明造纸术和植物纤维纸一事在东汉当时的官修史书《东观汉记》及南朝宋人范晔《后汉书》中均有明确记载。

  作为蔡伦造纸实验地的龙亭,蔡伦发明的造纸术首先在当地被推广,被普遍使用。

  洋县龙亭在中华造纸中的这段历史,地方的石碑、方志都有记载。

  蔡伦到了晚年(公元114年),约52岁时被封为龙亭侯又来到龙亭。

  在龙亭,他进一步推广造纸,组织龙亭邑民开垦荒地,采构营纸,推广造纸,并立龙亭县县令之子为养子(名蔡兴),蔡氏谱系得以延续,蔡伦造纸法得以很好地传承。

  龙亭区域内现有许多蔡伦时代的东汉造纸作坊遗址,如蔡伦墓东北30多米处有东汉造纸作坊遗址一处,蔡伦墓以东500米处有晾纸山作坊遗址,另有龙溪河边的母猪滩造纸作坊遗址、月牙池造纸作坊遗址和构树湾原料基地遗址、王坎石灰窑遗址等。

  还留存有汉代造纸用的石臼和大铁锅。

  迄汉至清,洋县境内以龙亭故县造纸作坊为中心的手工造纸作坊星罗棋布。

  汉代的构皮纸制作之地西面主要有纸坊乡纸坊街、北面主要有华阳中坝大湾、华阳南京街村、茅坪南村坝;东北面主要有阳庄河东沟、阳庄河西沟、阳庄河余家沟村;东面主要有秧田铁佛寺。

  魏晋以后县域内的许多地方就地取材,沿着蔡侯纸的制作方法,制作竹纸和龙须草毛边纸。

  其时较著名的竹纸造纸之地有县城北部山区的华阳汉坝东坪、华阳大古坪、窑坪;有东北部山区的阳庄河宋家堰;另有东部山区黄家营、黄金峡新铺街及黄金峡郏沟的龙须草、毛边纸作坊和南部山区沙溪的稻草纸作妨等。

  目前存留下来的手工造纸作坊有2个,一为龙亭街村构树皮造纸作坊,一为黄金峡新铺街村龙须草毛边纸作坊。

  构纸作坊再现着1900年前蔡伦造纸术的整个工序,是东汉“蔡侯纸”制作方法的再现,龙须草、竹料造纸则是沿用蔡伦造纸术的后代的遗存,是后代推广蔡伦造纸术的产物。

  蔡伦发明造纸,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

  2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

  20**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那么这位伟大的、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发明家,他轰轰烈烈的一生又是怎样结束的呢?原来,在蔡伦的晚年,卷入了一场宫廷斗争,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蔡伦曾任邓太后的首席近侍官),安帝亲政。

  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皇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皇父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

  蔡伦自知死罪难免,于是于公元121年自尽而亡,终年59岁。

  传说蔡伦在封地里含冤服毒而死之后,当地老百姓便偷偷将他的遗体掩藏。

  30年后汉桓帝即位公开为蔡伦昭雪平反,并令龙亭官府为蔡伦竖碑建祠修墓,群众才把蔡伦遗体交给官方。

  因此,蔡伦得以长眠于陕西省洋县龙亭镇。

  蔡伦墓在民国后期已破落不堪,墓冢周围为骡马交易场所,千年古柏沦为拴马的桩,墓上已被人踏畜踩的光秃秃的,寸草不生。

  殿宇歪斜,剥落得面目全非。

  改革开放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古代科学家,使其面貌焕然一新。

  当地政府竭力克服财政拮据的困难,另建了校舍,把墓区的学校迁移,圈起围墙重修了大殿、拜殿、墓冢、展厅,成立了蔡伦墓文管所,修正翻新后的蔡伦墓已是一派崭新景象,成为一个享誉神州的人文景观。

  20**年夏天,洋县骄阳似火,我姐姐、姐夫、外甥女一家三口回到老家龙亭,给我的姥爷、姥姥上了坟,并在我表哥的带领下参观了蔡伦墓祠,又亲自体验了一下造纸的全过程,拍了详细的DV带回北京,我们全家观看后,感触颇深。

  蔡伦墓祠座落于县城以东龙亭铺街南——龙溪河之畔,千年古柏掩映,波波汉水缠绕。

  但见蔡伦祠内,殿壁辉煌,楹联满柱,匾牌高悬,古香古色。

  碑石林立,青竹吐翠。

  千年汉桂,枝繁叶茂。

  蔡伦墓冢,庄重肃穆,巍峨高耸。

  明月池好似一泓弯月,水波荡漾。

  在蔡伦纸文化博物馆,身怀绝技的矍铄老艺人展示现存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蔡侯纸造纸全过程。

  我的外甥女也亲自体验了古老的造纸技艺。

  捞取纸浆、烘干、出纸,她亲自做的蔡侯纸也带回了几张,虽然略显粗糙,但毕竟是故乡的纸,又源自纸的故乡,尤为珍贵。

  有了纸,人类进入了崭新的世界;有了纸,历史被书写得更加精彩;有了纸,情感变得更加丰富;有了纸,真实的故事变成了神话。

  在互联网时代,请我们不要忘记纸,不要忘记蔡伦,不要忘记纸的故乡。

  家乡的水【2】

  小时候看电影《南征北战》,解放军战士行军到一条大河旁,一名小战士手捧清清的河水痛痛快快地喝了一口,然后不无深情地说道:“又喝到家乡的水了”。

  此情此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家乡的水是那样的甘甜、家乡的水是那样的让人陶醉、家乡的水又是那样的让人留恋。

  我的家乡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地处汉江上游,清清的汉江水从村前缓缓流过,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喝着汉江水长大的。

  1951年初春,父亲离开生养他17年的村庄,乘摆渡渡过汉江来到县城,在那里应征入伍,几经辗转最后全家落户在北京丰台区。

  我虽然出生在北京,虽然与家乡远隔千里,但对家乡一点也不陌生。

  从小听着父母的乡音,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奇闻趣事时常灌进我的耳蜗,尤其是家乡的那条世代流淌的汉江,经常会在我的心里泛起波涛。

  爷爷奶奶用江水浇灌着稻田、大达(大爷)在江里撑着小船、父亲在江边淌着江水、小达(叔叔)则在岸上捉着蜻蜓。

  碧水一脉三千里,奔流不息汇长江。

  我曾经去过武汉,看到过那里的汉江,不仅为两江交汇的壮观所叹服,更为汉江源于我的家乡而自豪。

  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流经汉中、安康,出陕西后进入湖北西北部,注入丹江口水库,出水库后继续向东南流过襄阳、宜城、钟祥、沙洋、天门、仙桃、汉川等地,在武汉市龙王庙汇入长江。

  汉江上游是中国中部区域水质最好的大河,家乡的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农作物不喷洒农药、田地不施化肥(不仅仅是保护汉江的水质,同时也保护了朱鹮的正常栖息)、不利于环保的工厂不开,有污染的企业搬迁。

  虽然家乡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的内心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一条如诗如画、清澈纯净的汉江。

  听父亲说,汉江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小时候在田边劳作口渴时,就跑到江边,用随身携带的水瓢盛上半瓢水喝上几口。

  家乡的水养育了我的父母,我的父母也没有忘记家乡人民。

  村里的亲朋邻里不管谁有个大病小灾,父母总要寄去一份心意,不管谁遇到了困难,父母总要倾其所有帮助渡过难关,家乡的人来北京办事,不管认识不认识,父母总要热情接待。

  家乡受了灾我们全家人都要担心,家乡有了发展我们全家人都跟着欢欣鼓舞,家乡是永远也剪不断的思念。

  由于父亲离世,母亲又年老体弱,近几年和家乡人的来往逐渐少了起来,但家乡的一举一动、家乡的一山一水,我们还是时常牵挂,割舍不下。

  从报纸上看到,南水北调工程要把丹江口水库的水调往北京,丹江口水库的水正是源于家乡的汉江。

  又获悉,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引水进京,丰台区域内将建郭公庄水厂、扩建原长辛店水厂,供给丰台140万人饮水。

  真不敢想象,到那时我的母亲、我的全家,居然能够喝到家乡的水了,感谢家乡的水养育了我的父母,感谢家乡人民无私的奉献。

  黑米【3】

  表哥来北京找工作,带来了家乡的土特产——黑米。

  表哥拿出黑米自豪地说:“这黑米只有在咱老家才能长出来,如果种到别的地方,跟人一样,水土不服。”表哥接着说:“这黑米营养价值非常高,以前叫贡米,是专供皇宫里吃的。”我说:“既然你守着棵摇钱树,不在家里种黑米,干吗跑到北京来找工作呀?”表哥叹了口气说:“唉!黑米虽然好,但是产量低,价钱比白米贵不了多少,煮起来又费柴禾,所以,销路不好,老家的人都不愿种。

  咱们家乡人虽然守着棵摇钱树,但是摇不下钱来呀。”

  晚上,我们全家人痛痛快快的吃了顿黑米粥。

  黑米粥颗粒饱满、浓香四溢,就像家乡人一样,黝黑、纯朴、实在。

  表哥在北京烧了两年锅炉,挣了点钱回老家了。

  过了两年,表哥带着他的新媳妇来北京旅游结婚,又到了我家。

  这回,他们带来了家乡的特产——黑米酒。

  黑米酒的包装非常精致,黑红色的液体在酒瓶的衬托下显得高贵、典雅,一点也不逊色于人头马XO。

  表哥的新媳妇是酒厂的工人,她说:“老家的人没少在黑米上下功夫,他们请来专家搞研究,想办法提高产量,想办法搞深加工。

  后来政府投资建了酒厂,现在这酒的销路非常好,工厂的效益也不错。”表哥说:“现在我自己也开了个小作坊,专门做黑米酒,销路也不错,我们挣了钱才敢到北京来旅游结婚,要是放在从前,我们连想也不敢想。”

  看着表哥、表嫂神采飞扬,我真为家乡人感到高兴,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脱贫致富,连我们远在北京的亲戚都跟着沾光。

  晚上,我们全家人美美的喝了顿黑米酒,黑米酒甘甜、清爽,回味悠长,就像表哥、表嫂那样,充满了幸福、甜蜜和温馨。

  表哥、表嫂在北京住了几天就回去了。

  又过了几年,表哥、表嫂又来北京找工作,我们全家人都非常吃惊,在老家好好的干吗跑到北京来呀?表哥说:“表嫂下岗了,自己的酒作坊也关张了。”我问:“不是说工厂的效益不错吗?”表嫂说:“那是以前。

  后来,大家一看黑米酒能挣到钱,家家都做黑米酒,还有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结果连我们正规厂家的黑米酒也受到了影响,单位开不出工资,所以我就下岗了。”表哥也说:“我开黑米酒作坊,头两年挣了点钱,可是后来,好多人都一窝蜂跟着干,到后来,我不但不挣钱,还赔钱,所以就只能关张了。

  我想与其在家种地,还不如到北京来找点活干。”

  在我们的帮助下,表哥表嫂在郊区租了间民房,在早市卖菜,日子过得挺苦。

  转眼几年过去了,这天,表哥表嫂来到我家,说要回老家了。

  我们说,在北京不是挺好的吗,干吗回去呀?表嫂说:“工厂来电话了,说现在厂子效益好了,让我回去上班。”我们都劝她,回去上班能挣几个钱,还不如在北京倒菜挣钱多呢。

  可是,表哥表嫂执意要回去。

  我从表哥表嫂的眼神里看出,他们对家乡充满了感情,也充满了希望。

【写家乡散文】相关文章:

写童年家乡的散文10-05

写家乡事情散文10-26

我的家乡的随笔散文10-09

家乡阳光的随笔散文10-09

我的家乡随笔散文10-07

家乡的小河随笔散文10-07

家乡美优美散文10-06

随笔写的散文10-10

写对联散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