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4-05-27 08:11:05 随笔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篇【优秀】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篇【优秀】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

  回望26年的幼教之路,行走着、探索着、收获着、享受着,其间也曾困惑过、迷茫过、徘徊过、挣扎过。多年之后,我无悔于当初的选择,我愿意像塞林格笔下的那位16岁少年,心甘情愿地做悬崖边的麦田守望者,守望那弥足珍贵的童心。

  在懵懂的年纪,有幸结缘幼教。

  中考,父亲为我填报了幼师。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面试,第一次乘汽车进县城,一切是那么陌生,又那么新奇。面试第一环节是闻辨液体,因一时分辨不出酱油和醋而被考官厉声训斥,差点摧毁我的梦想。那一刻,对城市和幼师这一职业顿生恐惧和敬畏。

  三年的师范学习生活,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最终因学业优秀被推荐进入市区的一所优质幼儿园,开始了我的幼教之旅。

  在成熟的.年纪,努力坚守幼教。

  城市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城市里的幼儿园也不是理想中的样子。起初,一个班六、七十个孩子,用尽浑身解数,仍感到难以应对。

  为夯实基本功,业余时间我均用于练琴、画画、阅读。虽是脚踏风琴,也能奏出令自己陶醉的旋律,虽是不平整的黑板,也能绘出童趣盎然的画面。静心阅读名家著作,从中汲取营养,守望心中那自然质朴、轻松愉悦的幼儿教育理想。

  当园中的花儿竞相绽放,我不失时机带领孩子们观赏;在认识芹菜的课堂上,亲手做好芹菜饺子与孩子们分享;在郊外的草地上,和孩子们比赛谁爬得快谁滚得远……可是,不会教、没原则、没规矩等评价纷至沓来,沮丧感挫败感充盈内心,我开始怀疑自己。

  眼见家长随手扔下果皮还不许孩子去捡,理由是已给幼儿园交了卫生费;目睹家长闹着要园方赔偿,原因是孩子的蛀牙在园里脱落;亲历班上孩子在游戏中磕破头,流着泪抱着孩子去缝针,担心着家长找来理论;配班老师休产假,却无人来顶班,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导致眩晕症发作。在焦虑中失眠,在无眠中思索,我问自己是否要在这里坚守?

  想到最初的那份期盼,想到疲倦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围过来捶背,想到教师节那束自制的康乃馨,想到毕业典礼上含泪的拥抱……无需太多理由,必须努力坚守。

  在丰盈的年纪,由衷感恩幼教。

  细细想来,生命中诸多美好都是幼教这个职业所赐予的。太阳有多少种颜色?在不开心的时候我们怎样保持微笑?孩子们的问题让我敬畏与感动,在和他们共同找寻答案的过程中升华心灵。

  多年来,我的包里存放着一块磁铁,是班里一位小女孩在我走上新的岗位时送来的礼物,她说让磁铁把我们的心吸在一起。这块磁铁足以温暖心灵。

  感谢孩子们毫不吝惜地把美好的童年时光与我分享,感谢孩子们的童言稚语为我的生活增添无穷乐趣,感谢孩子们用小手把大手牵进课堂,让爱的圆圈得以延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

  在“互联网+”时代,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等新媒体有着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放任鼓励孩子使用。家长认为学习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可以扩大孩子的社交圈,APP应用也可以辅助他们的学习,况且移动互联网技术也是未来时代的发展趋势,使用新媒体设备还可以激发孩子对信息技术的探索兴趣。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家长坐在一边翻看着手机,孩子在旁边也在摆弄手机家长在一起谈笑风生,一群孩子则拿着手机或平板在一旁玩得不亦乐乎。就这样,手机等移动设备就逐渐成为孩子“迷恋”的“玩具”。另一种则是严格禁止孩子接触任何新媒体设备。他们认为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设备会给孩子的眼睛等造成很大的伤害,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会给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而且一旦孩子“触网”成瘾之后,则很难戒除。因此,他们将孩子与网络完全阻隔开来。

  其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成为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设备也逐渐成为未来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必备工具。现实生活中幼儿接触与使用新媒介的状况已超乎我们的想象。20xx年,“儿童与媒介”调查报告显示,幼儿园学生的手机接触率为91.8%,平板电脑的接触率为83.4%,电脑的接触率为80.6%,接触和使用手机等新媒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尽管如此,英国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指出,政府应颁布法令禁止9岁以下的儿童接触电脑,因为儿童过早接触电脑会影响到智力发育。我国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也认为“9岁前不要让孩子单独‘触网’”。真实的生活经验与直接体验是幼儿获得社会认知的重要方式,幼儿特别需妻通过现实生活世界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而不是通过电子媒介中片面的、虚拟的和碎片化的世界。因此,对于幼儿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我们不是简单地阻隔而是正确引导。

  首先,持开放的态度,同时加强监管指导。网络新媒介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谈网色变”,对孩子“触网”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为避免受网络负面信息的熏染,父母干脆直接让孩子与网络“隔离”,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其实不可取。当身边的同伴都在谈论和使用手机游戏或社交工具时,孩子会感觉与他们之间有“隔离”而难以融入同伴群体,而且网络本身有着丰富的信息与学习资源可供孩子选择与使用。

  其次,不能让孩子单独“触网”。可以允许孩子使用手机等新媒体,但一定是在父母或成人的监管与指导下而非他们单独使用,这种监管指导本身也是一种对孩子的陪伴。当孩子的认知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其独自使用网络新媒介时,通过父母的'陪伴或共同使用,可以监管孩子的使用方式与过程,同时还能让孩子获得一定的新媒体知识,如教孩子如何发邮件等。

  第三,做好内容的筛选与时间控制。内容良莠不齐与无法控制使用时间是家长反对孩子使用网络最主要的理由。父母应该从一开始就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有教育意义的媒体工具和应用软件,积极引导孩子学习使用,从而形成探索的兴趣。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如规定只能在周末使用,而且只有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才能使用,每次不能超过20分钟。这样也就可以较好地解决孩子网络“上瘾”等问题。

  通过成人的正确引导和控制,孩子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与游戏,并逐渐形成一定的媒介素养,从而既能科学地“触网”,又不被互联网给“网”住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3

  人和人在一起都讲个“投缘”,若投缘,一切事情做起来都简单,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起亦如此。当孩子王十几年来,一向自认为比较有孩子缘的我竟遇到了一件让我尴尬无比的事。

  周二下午,我如往常一样踏入了托班的教室上英语课。伴随着孩子们“Lucy来了”的欢呼,进入我视线的还有一张陌生的新面孔。“Hello,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哇——”回答我的是一阵嚎啕大哭。我很诧异,明明刚才还玩得好好的,难道我长着一张凶神恶煞的脸?我试着调节一下面部神经,微笑着想继续和他交流,可换来的是更猛烈的哭声。“你走!你走!”这是怎么了?班上的老师怕影响上课,把他带到一边的玩具角去了。我认识了这个新来的小朋友,轩轩。课还得继续上,在和孩子们互动的同时,我发现离我远远的轩轩正在建构区拼插他的.积木,旁若无人。一切随他吧!

  接下来的几节课,每当我踏进教室,轩轩就如报时似地响起嘹亮的哭声,还伴随着“你走,你走”的驱逐声。但我并不恼,我摸出了规律。轩轩只是哭上几声,你只要不邀请他参加活动,他就会主动地乖乖搬上他的小椅子去建构区完成他的梦想,不吵也不闹。我也像没事人似地继续上我的课。在关注小朋友们的同时,我会不时地用眼睛的余光瞟上轩轩几眼。我发现英语活动渐渐地引起了他的关注。在做判断游戏Yes or No时,手里拿着积木的轩轩摇头晃脑地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Yes/No。看在眼里,我装作不在意,继续冷处理!

  一次英语课,小朋友们尝试用积木条来拼字母,我看到轩轩用渴望的眼神关注着活动中的同伴们。“轩轩,你也过来拼吧!”我及时邀请他。他冲我笑了笑,又害羞地摇了摇头。小脸黑黑的轩轩笑起来真灿烂,大概他现在看我不像大老虎了吧!真是距离产生美哟!

  又一次的英语课,我教小朋友们认识Come here/Go back的指令。“Come here,boys and girls!”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朝我身边涌来,没想到,轩轩也屁颠屁颠地跟在他们身后。我急忙把他揽在怀里,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一个迟到的拥抱,陌生的轩轩已经在心里默默地接纳我了。

  记得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慢慢看着学生成长。”对!要学会守望。别着急,慢慢爱!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4

  清晨,我像往常一样,迎着朝阳早早来到幼儿园,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朱老师好"稚嫩而熟悉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我随声望去,婉辰已跑到了我跟前,我高兴的把她搂在怀里说谢谢你婉辰。她又神秘的举着小手对我说"老师我今天还要送你一件礼物,是我用自己攒的零花钱给你买的,你能猜出是什么吗?我笑眯眯的摇了摇头,说:"老师实在猜不出来"。看,是头花,扎到头发上可好看了!婉辰自豪的大声说着,边伸出小手让我看。果然是一只亮闪闪精致而又漂亮的小头花。

  一瞬间,所有的孩子像小鸟一样都围在了我身边,这个说老师早,那个说老师好。有的孩子还说,天气热了老师买新衣裙子了吗?婉辰则摸着我披在肩上的长长的头发说:"朱老师,天气热了你买个新头花戴上吧,肯定很漂亮!"当时我随口说:"那过几天老师就买个新头花戴上,让自己变得像你们一样漂亮好吗?"孩子们立刻高兴的欢呼起来,这个说老师我给你买吧,那个说老师还是我给你买吧。没想到这孩子还真有心。

  我微笑着蹲下身轻轻的在婉辰的额头上亲了一下,接过了她手中那亮闪闪的小头花。孩子们立刻高兴地说:"老师戴上吧,老师戴上吧。"在孩子们的催促下,我将亮闪闪的.小头花小心的戴在了头上。孩子们高兴的如蝴蝶般在我身边飞舞跃动着。我一时之间忽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内心深处热乎乎的。

  通过这些天真的孩子们,使我深深体会到,朝夕相处的孩子,当他们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之后,也开始学着关心爱护他们周围的人了。这不正体现出了孩子们那份纯真的爱心吗。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5

  在我们的眼里,我们都能喜欢那些性格文静、说话温文、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认为他们“很乖”、“很懂事”、“很省心”、“很讨人喜欢”。殊不知这一“乖”字,就如同一块巨石压住了孩子活泼好动、的自由创造的个性发展。

  我们班上的有几位孩子就挺“乖”,平时说话没有大声气,做事、玩游戏等总是依着别的孩子,从来没有主见,一味的服服,从不表达与别人不一样得想法,在老师面提问时,回答的也是其他孩子的想法。

  或许,对于老师和家长而言,我们都喜欢“乖”孩子,但从教育的角度想,我更喜欢那些有主见、有创新、“活泼好动的孩子”,希望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让他们自由发展、不受压抑。

  这也许是和我们的传统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我们说的过多总是“不能干这,不能干那,不能......”,我们总以大人的标准去苛求孩子。如果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采取这样的说法“孩子,你应该......”既教育了孩子注意安全,又教育了孩子应该怎样做。

  如果我们过多的是“命令”式教育,这样我们的孩子习惯于接受指令,孩子变得就会怯懦、谦卑,缺乏冒险、坚强、泼辣、勇敢的素质。我们不妨对孩子适当宽容些,允许他们顽皮、淘气些,鼓励他们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在某些顽皮淘气的背后,往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有一次户外区域活动时,班里平时比较淘气的几个孩子,蹲在滑滑梯旁边,围在一起好长时间。我走进去一看,原来几个小朋友围在地上看蚂蚁,嘴里还不听得说着:“看,小蚂蚁排着队来回地爬”“让我们看看它们有几条腿”......我听着他们的.议论,觉得很有意思,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很强的时候,善于探索,喜欢冒险,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这天真好奇的个性,保护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想到这是随机教育的最佳时期。于是,我蹲下来告诉孩子们:“天可能要下雨,小蚂蚁们正忙着搬家呢。”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他们中有的高兴地喊了起来:“快看,快看,他们在运东西呢!”我借此机会要求孩子们道:“小朋友们,咱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蚂蚁,回去后我们把它们画出来好吗?”孩子们很高兴:“好!”都齐声应道。

  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顽皮、淘气不是件坏事,关键是我们对淘气的孩子要适时地进行正确的引导,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产生新的收获。如果当初我说的是一顿呵斥的话,或许就会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曾记得冰心老人曾经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使命不就是发展孩子的自由的个性、培养孩子们创新的精神吗?

  我看好“淘气”的孩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6

  寒假结束了,幼儿园陆续开学了,有些孩子因为不想上幼儿园又开始哭闹,假期综合征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病”,让家长们头疼不已。

  开学几周后的一个早晨,我刚走进园门,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我不去,我不去”的哭闹声,是哪个孩子呢?回头一看,原来是班里的小峻。他哭得像个泪人,双手死死地拽着姥爷的腿。小峻是一个插班的孩子,寒假前刚来小班一个月,但性格活泼、开朗,很快就适应了,不知是不是因为假期综合征的原因而哭闹。我上前询问,姥爷无奈地说:“不知怎么回事,最近这些天他在家总是说不想上幼儿园。”

  “可小峻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呀,和小朋友也相处得挺好,只是午睡时在床上翻来覆去,总想去厕所……”见我和姥爷在一旁说话,小峻的哭声渐渐小了。我笑着对他说:“小峻,咱们先到教室里去,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咱们慢慢说,好吗?”小峻这才和我回到了班上。

  于是,连着几天我对小峻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午睡时他想上厕所的情况更明显了,由以前的几次逐渐发展到差不多10分钟就要上一次。班里的另一位老师也说她看午睡时也有这样的情况,但老师以为他是想逃避午睡,所以好几次都没有准允。

  我想不能任由事情这样发展下去了,孩子在家午睡也有这样的现象吗?于是我同小峻的妈妈进行了交流。原来小峻在家午睡时要闻一张固定的小毯子才能很快入睡,加之受假期综合征的影响,更加不想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没有了小毯子,他觉得很不安,因此就频繁地想小便。但由于老师的不理解,孩子心理上更得不到安抚,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害怕午睡,甚至害怕上幼儿园。

  探寻背后的原因

  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1~3岁时会出现恋物现象,这和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关。父母,尤其是母亲,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依恋对象。但很多母亲因为要重返工作岗位.不能一直陪伴孩子,这时孩子本能地从其他人或物品中寻找新的安全感,就出现了对物体的依恋。一般来说,孩子依恋的是一些柔软的物品,如小毯子、棉被、枕头、布娃娃或其他绒布小动物等等。孩子从熟悉的环境到了陌生的环境,安全感缺失,依恋物上熟悉的气味和触感类似于亲人的抚摸、拥抱,能够安抚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对于小峻来说,自己的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用哭闹、不上幼儿园的方式来表达。而从家长处了解到,平时只要小峻一哭闹家人就会满足,这是对孩子行为的一种强化。加之在幼儿园老师对小峻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小峻和老师还没有建立起很好的依恋关系。

  如何转移孩子恋物的行为

  对某些物品产生依恋是孩子心理发展中比较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这种行为会逐渐被更为成熟的行为取代。只要情绪、行为等发展正常,这种依恋对孩子发展并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但如果表现出过度行为,应该怎么办呢?

  ◎接纳孩子对安慰物的依赖行为

  不要刻意限制孩子,因为这会更多地强化他的行为,不仅于事无补,还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了解到小峻的心理需求后,我们请他把家里的小毯子带到幼儿园,以减轻他的紧张焦虑。情况有一些好转之后,试着让小峻尝试去掉小毯子独立入睡,但可以不按集体常规准时上床。当孩子能够比较安稳地独立入睡后,再尝试着帮他去掉小毯子入睡。

  在此期间,班里的三位教师与小峻经常进行个别交流,给予他更多的关爱,以建立亲密友好的师幼关系。

  ◎重在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时候,父母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孩子的关照,尤其是对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满足,才导致了孩子对某些物品产生如此的依恋。由于假期重返幼儿园,孩子面临分离焦虑,家长应对孩子有更多的耐心,给他更多的情感满足。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父母要多陪伴孩子。为此我们向小峻的妈妈提出了一些建议。

  坚持陪孩子一起入睡,睡前给他唱唱歌、读读书、讲讲故事,让他感受到家人一直在身边。

  多让孩子结交朋友,与几个小伙伴建立固定的关系。给他们提供一起游戏、出行的机会和场所,让他有同龄人相伴。

  经常与孩子聊天,尤其是聊聊他担心的事。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和他谈论他担心的事情,如离开家、独自上幼儿园、生病等;也可以和孩子谈论安慰物带给他的积极感受,使他领悟到自己可以慢慢克服害怕情绪。

  给予孩子不断的鼓励。孩子和安慰物分开一小会儿就给予表扬,且慢慢延长与安慰物的分离时间。

  经过家园的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小峻在午睡方面有了明显好转,由不愿意上床,到愿意上床坐着,逐渐到能与同伴一起按时午睡,小便频繁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当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抵触、对抗、生气、哭闹等情绪和行为,这需要成人更加细心的关注,同孩子建立可信赖的关系,从而帮助他重新建立安全感。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7

  一天,集体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搬着小椅子进入老师指定的活动区。依依将小椅子搬到第一排的中间位置坐下,点点紧靠着依依的位置坐下。这时小宇搬着小椅子努力地想挤进点点与依依的中间。

  "干什么呀?"点点不满地说。

  "我要坐在这儿。"小宇说。

  "不行。"点点不让。僵持了几秒钟,小宇只好把小椅子挪到了依依的另一边。活动过程中,依依和教师互动后走回自己的座位,只听"咚"的一声,依依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怎么了?"教师急忙问。

  "是小宇把依依的椅子拉开了。"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向老师告状……

  又一天早晨,孩子们陆续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了游戏活动。小宇走进活动室后,先环视了一下,然后飞快地跑进操作区,来到依依身边。依依正在用雪花片插花。小宇坐下后也拿了一些雪花片在手上,但只是看依依操作。依依并没有和他说话。两分钟后,小宇一把把装雪花片的篓子抱在了自己怀里。依依想要用雪花片却没有了。这时,依依对小宇说:"大家一起玩。""好,我来帮你!"说着小宇就要去帮依依插花,但依依扭转身体拒绝了小宇,于是小宇又继续抱着篓子不放了。

  大约20秒后,依依离开操作区去了美工区。小宇看着依依离开,便放下篓子一个人玩起了雪花片。大约3分钟后,他拿着一把雪花片来到依依身边:"给你!"

  "我不要。"正玩着橡皮泥的依依拒绝了他。

  "给你,去插吧!"小宇边说边拉依依。依依努力甩开他的手,向教师寻求帮助……

  入园以来,我慢慢发觉小宇非常喜欢依依,很想和她做朋友。但是他的每次"努力"都让依依不悦,依依反而更加不愿意理睬小宇了。以上情景只是他们互动过程中的两个片断。我想,小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那天,我把小宇和依依叫到身边,首先,我把平时观察到的他们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分析给他们听,让他们通过移情体会彼此的感受。如,引导小宇认识到:他拉开依依的小椅子很不好,可能会伤害到依依,依依心里会很难过;强迫依依和自己玩,拉依依的衣服会让依依感到不舒服,使她更加不愿意和自己玩。同时,引导依依明白:虽然小宇的做法不合适,但小宇真的是想和她做朋友,希望她能给小宇机会。

  其次,我引导小宇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如,我告诉小宇,"你可以这样跟依依说:'依依,我可以坐到你身边吗?''我想和你一起插雪花片,可以吗?'或者'你的小花插得真漂亮,可以教教我吗?'"从而帮助小字意识到,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事要好好商量。

  此后,我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依依和小宇产生良好的互动。如,集体教学活动时让他们合作做事,美术活动时将他们分在一组,体育活动时鼓励他们合力搬运体育器材等。另外,在集体活动中我还利用绘本《小鸭找朋友》《我思念好朋友》等,结合幼儿的'日常交往行为,组织幼儿讨论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大家欢迎,想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么做等问题,以期利用集体的影响力来提高小宇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变依依对小宇的看法。

  那以后,小宇和依依的关系慢慢地发生了变化。现在,他们成了配合默契的好伙伴,碰到有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他们都能够自主地用各自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从而和好如初。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8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叫粼粼的孩子,在刚开学的时候他是最能哭的孩子,而现在他是最能闹腾的孩子,而他又比较有领导力,宝宝们都喜欢跟他玩。对他的这种情况,老师们都很无奈。

  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去小便,出来站队的时候粼粼到处乱跑,一会去玩滑梯,一会去玩轮胎秋千,到处乱跑一个劲闹腾,我叫他"粼粼,来排队了,我们回教室了"他会看你一眼,然后继续乱跑,其他的孩子看见了,也会跟着他到处闹。我看见这种情况突发奇想,"粼粼,到老师这里来,老师有话对你说。"当粼粼过来的`时候,我对他说:"粼粼,如果你表现得好,老师让你当班长好不好。"粼粼痛快地答应了。我又告诉他"那你帮老师把小朋友集合起来,我们回教室吧。"不一会的功夫,孩子们排好队随着我回教室里去了。

  对于这种爱表现想让老师注意他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与他合适的机会对于像林林这种爱闹腾但有号召力的孩子老师应给与其发展的空间。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9

  在一次晨检接待活动中,严若涵的奶奶与我进行了简短的沟通,奶奶与我交流的场景是这样的:“谭老师,请你说说严若涵噻。”我着急地问:“严若涵怎么了?”奶奶就不停地说起来:“严若涵在家里要边看电视边吃饭,有时一顿饭要吃一两个小时,真拿她没办法!”奶奶说还有更糟糕的事:“严若涵每天放学回到家以后就是看电视,有一次,她妈妈晚上12点睡觉醒了,发现严若涵一个人还在看电视,家里的妈妈、奶奶说她一点儿都不起作用,这不,只有求助于您的帮助了。希望您好好教育她,把她的坏习惯改过来行吗?”听了奶奶的诉求,我突然意识到在严若涵身上出现的问题很严重,一想到每天都是她的奶奶在接送她,妈妈偶尔放学时来接过她,可是从来没有看见她的爸爸来接过她,于是我就问了一句:“她的爸爸和妈妈不管吗?”奶奶说:“她的爸爸在乡政府上班,在家的时间只有周末,妈妈在镇中心校教书,每天工作起早贪黑的,也没有精力来管她。”我告诉奶奶:“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了,请给我一点儿时间,让我来帮助她改掉坏毛病好吗?”奶奶渴求的眼神看着我,连走前又嘱咐我一句:“谭老师,她说她最怕您,您的话她是最听的,拜托您啦!”我不停地点点头。

  奶奶走后,我和严若涵进行了启发式交流,问她:“严若涵,你知道谭老师为什么戴着眼镜呢?”她回答说:“因为你的眼睛近视了,所以不戴眼镜就看不见。”我又说:“对呀,那我们天天看电视,而且吃饭的时候也看着电视,你觉得这样好吗?眼睛会不会像老师一样近视呢?”她马上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立即说:“老师,我错了,以后在家里吃饭时好好吃,不看电视了。”我高兴地说:“那我们两个来拉拉勾,盖盖章,一百年不许变哟。”原本是严肃的话题却通过游戏的方式就解决了。我想,老师的话语在孩子们心中真的有那么大的分量吗?我不能确定,于是我还通过电话家访及QQ群聊的方式,与她的爸爸和妈妈进行了交流,希望能互相配合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控制她看电视的时间或者不看电视。家长表示很支持我的工作,承诺要与我一起督促孩子改掉坏习惯。另外,我还特地与她奶奶进行了交流,希望奶奶不要溺爱孙女,共同监督孙女改掉吃饭看电视的毛病,奶奶可以放学后带孩子到公园散散步或者引导孙女在家里涂涂画画,尽量把时间排满,让她忘记看电视,这样她才会真正改掉不良习惯,起到家园共育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几乎每天与她奶奶、妈妈交流此事,奶奶很高兴地说:“谢谢谭老师,严若涵现在吃饭时没有看电视了,而且不要家长喂饭,晚上也准时9:30睡觉了。”我听后也很高兴:我的付出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认可,我们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幼儿启蒙教育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搭建爱的桥梁,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

  我们班级的地上铺着一块由几组英文字母拼成的泡沫地毯,在地毯上看书、玩积木还是摸爬滚打都十分舒服,小朋友们都很爱护地毯,从不穿鞋子踩上去,看到拼缝裂开或者有字母翘起来时都会主动去拼好。

  一天游戏的时候,有人向我汇报,叶佳睿在拆地毯,我回头一看,地毯上的好多字母都已经被抠出来了,而且扔得到处都是。我正想制止他继续“破坏”地毯,与我搭班的老师却阻止了我,说:“等一等,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只见叶佳睿手里拿了一个字母“j”一会和“l”比一比,一会又和另一个“j”比比,最后把手中的“j”放在了地毯上另一个“j”的旁边。再看地毯上被抠出来的其他字母,它们也都是成双成对放在一起。呀!原来他在动脑筋,把一样的字母配对呢,我真是错怪他了。我走到叶佳睿的身边,他一看到我马上兴奋地指着字母告诉我:“老师,这个和这个是一样的.!”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你真聪明,我们再来找找,还有什么是一样的。”很多小朋友也跟着我们一起找了起来,我没有给他们任何提示或要求,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就把地毯上的字母和色块按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了分类或配对,有的小朋友还能简单地说出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分呢!

  这次偶发的事件,让我学会了“等一等”。在这以后。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和冲突时。我没有马上成为调解员,而是先“等一等”,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去解决矛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不是立刻成为救援者。而是先“等一等”,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当孩子们提出疑问时,我不着急成为授业、解惑者。而是先“等一等”,让孩子们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去发现。“等一等”让我学会了观察孩子,对他们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给孩子们有了更多思考与尝试的机会,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相应提高。

  “等一等”虽然是个很小的动作。但要适时地做到却不容易。学会“等一等”,说不定在等待后,你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惊喜呢!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

  《小兔乖乖》的故事是我班幼儿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之一,《小兔乖乖》的小画书也成为了小朋友们饭后最抢手的图书之一,看到小朋友们如此钟爱它,又适逢我班在开展《小兔乖乖》的主题,于是我就利用这难得的机会,由故事中的一个细节:通过尾巴辨认小动物,拓展成一节教学活动。

  在此次的教学活动中,场景的布置我选择在娃娃家中进行,让幼儿席地而坐,有可以打开的蘑菇门,有可以向外望的小窗户,在围栏周围贴上蘑菇图片,很有家的味道;由他们来扮演兔宝宝,和“兔妈妈”一起在欢快的兔子舞音乐声中起舞,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当大灰狼、老虎、狮子、兔子的'尾巴分别从门缝里伸进来时,他们都觉得很惊奇,像是自己真的成了童话故事里的主角,真的有大灰狼、老虎、狮子等来敲门一样,也由于小朋友对《小兔乖乖》的故事太过于熟悉了,在我问到:“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门外的是不是我们的朋友呀?”幼儿很快的就回答到“你把尾巴伸进来让我们瞧瞧。”可见,幼儿对故事熟悉到可以把故事内的部分台词背出来,虽然在这节教学活动中,我的切入点是要从动物尾巴辨认小动物,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其实制约了幼儿的思维,将他们的思维固定在一个小小的圈子内,以至于提到这个问题,他们不会去多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而是第一反应就是故事里用到的方法,使幼儿没有了创新意识。

  从此次的教学活动也可看出,也许是由于平时很少让幼儿坐在垫子上进行教学活动,因此,部分幼儿总存在有新鲜感,在垫子上坐不住,我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应该给幼儿进行多种的教学模式。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2

  星期一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找帮助》的语言课,他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经验迁移,说到了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如四川地震中的人、大熊猫、小动物,还有生活中的残障人士等。我觉得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并有帮助他们的意识,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又想到,其实我们班级里就有需要大家来关心和爱护的孩子,他就是天天,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当我问班里的孩子时,他们一口同声地说:“天天需要我们的帮助。”于是我就围绕这个话题,和大家展开了讨论,大家的热情一下被激发了。萌萌说:“要教天天画画。”佳佳说:“要和天天多说话。”甜甜说:“要教天天折飞机。”聪聪说:“要把家里的玩具拿给天天玩。”等等。我觉得这是一堂很好的爱心教育课,我也从后来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看到了孩子们为天天送上的'爱心,吃餐点的时候,萌萌主动帮助天天把饼干袋子拆开了。自由活动的时候,有好几个孩子围着天天说话,虽然他不会说话,不会回应,但我想有了孩子们的主动帮助,对于他融入我们这个班集体来说是有好处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3

  自从幼儿园开展绘本图书阅读后,班里的孩子几乎每天早上都要进绘本屋阅读,这也是孩子最盼望的时刻。这不,今天早上他们又兴奋的来到了绘本屋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

  孩子们可认真看了,一个个不声不响轻轻的翻阅着图书。当我走到彤彤面前发现他正在翻看着一本《找不同》的图书,我饶有兴趣的停下了脚步,也想看看里面的图画到底有哪些不同。可是接下来的彤彤的举动让我大吃一惊:他根本没有去仔细观察找出不同而是直接翻开了后面的答案。我有些不解说:“彤彤你怎么能这样,找不同是应该先去观察的,自己去寻找答案的,书的后面的答案是为了验证你找的对不对而设计的,不是让你直接看的,这样做就没有意义了。”可谁知彤彤却说:“老师你昨天不就是这样做的吗?”我不禁愣了一下,回想起:昨天早上在绘本屋辅导孩子看图书时磊磊也拿了一本《找不同》的书,里面他只找到了四处,还有一处没有找到让我帮忙。当时我正与晨检的老师做交接来不及观察图书,直接翻开了答案看了一眼随口告诉了磊磊。或许正是我的这一举动影响了彤彤,导致了今天的这种情况发生。于是我赶忙对彤彤说:“彤彤昨天是老师不对,以后我不会再那样做了。”接下来我陪他一起寻找了不同,在寻找的'过程中彤彤显得很开心,每组的画面观察对照的都很仔细,最后四处答案都是自己找到了。

  在阅读《找不同》这件小事中主要是培养还真认真仔细的观察力。最重要的就是在过程中逐步学会建立细致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而我的一时随意竟然影响到了孩子。彤彤的一句话:“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让我再次认真反思起来: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他们,着就需要我们时时刻哦的注意,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4

  早晨,成轩带了一本书来幼儿园,是最近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喜羊羊灰太狼》,我看了看说了句:"这本书真好看。"成轩看了我一眼,就得意的把书放到了书包里,我说:"成轩,你可不可以把书放到图书架上,也让小朋友们看看啊?"他听了我的话,极不情愿的把书从书包里拿出来,小心的摆在了书架上,然后恋恋不舍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午饭后,翔宇到图书角去看书,一眼就看中了成轩带来的新书,拿下来正准备看,成轩冲了过来,不把夺过书抱在怀里,说:"书是我的!"翔宇小声的说:"让我看看吧!""不行!"成轩大声的说。"那我和你一起看。"翔宇又说。"不行!"成轩很坚决。"老师。"翔宇无奈的跑到我的身边,向我求助。我对成轩说:"你自己翻,让翔宇在旁边看,可以吗?""不行,这是我妈妈刚给我买的。"看到成轩这样坚决,我也不能强求,因为书是他的,他有权利保护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应该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而不能靠老师的.权威来压迫。

  下午区域活动时,我拿出刚分的橡皮泥,对孩子们说:"谁愿意玩橡皮泥的可以来老师这里来领。"我知道成轩最喜欢玩橡皮泥了。这时,翔宇过来说:"老师,给我一桶,我想捏个大西瓜。"我说:"那天,翔宇拿来了一个大吊车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也给我玩了,那我的橡皮泥也给你玩!"我给了翔宇一桶,他高兴到走到操作区玩去了。成轩坐不住了,只见他跑到图书角拿下自己的新书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的书也可以给小朋友们看!你也可以看!"我看了看成轩,说:"真的吗?可以给小朋友们看?"他使劲的点了点头,说:"我知道玩具要跟小朋友们分享,只是妈妈刚给我买的,我也没看呢!"听了这些,我说:"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啊!那好,我的橡皮泥也给你一桶!"成轩拿着橡皮泥高兴的玩去了。

  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之间时常会发生一些这样、那样的事情,作为老师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善于运用孩子的思维来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从而引导孩子们学会自己处理事情的方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

  今天,我带着宝贝们共同阅读了《鼠小弟的小背心》这本书。当孩子们抱着书本看了第一遍时,对故事有新鲜感的小孩儿就迫不及待的一页一页的翻完了正本书。书上所画的动物一个没差的全部认了出来!特别是那些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深深打动了孩子们。我越是让孩子们慢慢的翻看每一页,他们就越是翻得快,着急的想要看下面一页会是哪个小动物出场。

  从封面开始,作者就使用了简洁的白色和军绿色边框,鼠小弟就这么站在“舞台”的`中央,跳入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眼中。通过宝贝们的细心观察你,发现了想穿小背心的动物越来越大。最后,连大象都出场了,他那巨大的身子占满了整幅画面,甚至都快超出画框了。鼠小弟的小背心呗撑得极度变形。鼠小弟看到大象身上的背心,惊叫:"哎呀,我的小背心。"接下去的画面上:鼠小弟穿着像绳子一样长长的、拖在地上的背心,一副伤心、颓丧的样子。看到这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忍不住发出笑声。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完了。没想到再翻页,还有一幅小图,画面上鼠小弟正在大象的鼻子上荡秋千,而秋千,正是被拉长了的鼠小弟的小背心。

  我想,这本书可以陪伴着孩子们慢慢成长,书中蕴含了幽默、乐观、自信和分享值得他们细细品味。其实,这套可爱的绘本也值得我们成人仔细品读,好的绘本是一颗幸福的种子,也是童心的保鲜剂……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04-18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04-28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5-24

(经典)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0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16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12

(精选)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8-05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8-05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30

小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