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师笔记随笔

时间:2024-05-29 11:51:07 随笔 我要投稿

教师笔记随笔集合(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笔记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笔记随笔集合(15篇)

教师笔记随笔1

  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带着幼儿教师特有的激情和柔情以及对孩子的想念,走进了童话的乐园,回到了孩子们的中间。

  迎来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和歌声,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就绪,一切都要进入正常工作。我班今年又新来了几个孩子,他们对幼儿园都不熟悉,刚开始的时候,必须要进入一个适应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领着孩子们多活动、多游戏、多让他们做交流,以便他们能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让他们以为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对幼儿园产生一种厌烦情绪,给他们创造一个活泼、舒适、温暖的“家”,让他们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

教师笔记随笔2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呢?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天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闻起来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说着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又说“那谁来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我刚说完,好多小朋友都争着要回答,飞飞说:“老师,我妈妈说多吃蔬菜就会不生病,还会更聪明。”小茹说:“吃蔬菜会变得更漂亮。”“哦,是吗?那还有谁也喜欢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动下,大家的热情高涨,就连几个不爱吃蔬菜的小家伙也乐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应求,而且小朋友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饭也多吃了。

  从此,在每次吃饭前,我总是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吃饭中的乐趣吧!

教师笔记随笔3

  幼儿园科学教育在丰富幼儿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丰富着幼儿的情感体验。科学教育活动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声音、色彩以及事物相互关系的变化等,都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保护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练一练、等多种方式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到初潜的知识技能,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一、创设尝试氛围,激激发尝试愿望。

  丰富的材料是幼儿尝试的物质基础,在每次活动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玩水”活动,首先选择好玩水的'场地,准备各种玩水容器和玩具、大塑料盆、积木、玻璃球、小铁块等,然后让幼儿观察这些物品,自由操作。由于材料充足,孩子们玩起来随心所欲,有利于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拓宽思路。愿望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情绪,争着去“试一试”。

  二、丰富尝试内容,把握尝试时机。

  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多,面很广,但都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自然规律。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尝试活动时,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尝试问题,把我尝试时机,使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1.注意观察,适时引导。观察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幼儿是否大胆尝试、乐于尝试,对不愿意尝试的幼儿,教师要用尝试的语言来激发他们“你来试一试”“你一定能成功”“你再想想”“你再来试一试”!等亲切自然的话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喜欢尝试活动。

  2.组织幼儿讨论,深化尝试力度。每次尝试后,要让幼儿充分讨论,让他们各自说出在尝试中的发现和感受,“先试后讲”,教师的讲解是帮助幼儿解决难点,帮助幼儿归纳整理。

  三、强化尝试意识,培养尝试精神。

  在活动中,设疑尝试困难,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中学”让幼儿有机会亲历探究全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

教师笔记随笔4

  俗语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张不同面孔的幼儿,同时也是穿梭在几十种不同的性格中。

  杨硕小朋友是班内一个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一看这个孩子,你会认为他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接触长了会发现,其实不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孤僻,所以总会出现过激行为。孩子集中如厕时,他会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头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这时就会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柴一圣打我。"追究原因,杨硕会很无辜地说:"老师,我没有打人。"其实,老师明白,这也许是杨硕对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只是有些粗鲁罢了,但这样的行为毕竟是不对的,老师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引导。让他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体验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说到游戏,又出现了杨硕的有一大危险之处,当一起玩玩具时,他会因为争抢某一玩具而张口咬人,作为老师,必须保证孩子的在园安全,当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我们必须及时教育。而面对老师的`质问,杨硕没有感到害怕,他会和老师表白,慢悠悠的对老师说:"老师,他抢我的玩具了。"其实,老师明白,在的杨硕心里,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他喜欢这个小朋友所以他会拍他一下,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抢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来维护我的利益。

  在孩子与孩子的交集里,其实并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与非,面对各种性格的幼儿,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每名幼儿的心都不受到伤害,妥善解决孩子存在的偏激行为,保护他那幼小的心灵。

教师笔记随笔5

  小红花是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的宝贝。它代表着光荣、自信、成功,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每一个孩子的脸都会比红花更灿烂。

  可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孩子,总会有孩子得不到渴望已久的小红花。小红花在给了一部分孩子成就和自信的同时,也深深地伤害了另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

  我不想见到孩子们失落的神情,也不想放弃小红花在孩子们成长中的作用,因此,我尝试着请孩子自评、互评、结合老师的引导、帮助,来奖励小红花。

  “今天,要请你们自己来评价自己,请你讲讲这星期里你那些方面表现得最棒,那些方面有进步,说说自己的优点,只要你说得有道理,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谁愿意来试试?”每一个周五的下午,我们班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我吃饭吃得好,桌子上干净了。”——“很好,这是你这个星期最大的进步。”“我睡觉不用老师帮忙脱衣服了。”——“是吧?真棒!”“我会上课举手发言了!”“我做操很认真。”“我会帮忙上椅子。”……

  孩子们不断地回忆着自己的进步之处,也慢慢地学习如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他人。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很多东西,更增强了成功感、自信心和自尊心。

  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象征着荣誉的小红花,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无比的幸福和自豪。

教师笔记随笔6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与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与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与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教师笔记随笔7

  对于儿童来说,反思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反思自己的不当行为,可以帮助儿童学会理解、合作、 关心等成熟的社会行为 以便更好地与人相处!反思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历程"可以培养儿童的反思性思维能力"从而进行更有效地学习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儿童是会思考的有各种心理状态的人

  心理理论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丰富的认识,他们发现了心智,能够把人看成是拥有各种心理状态的个体”。 而且这些认识不是一堆零散的堆积物“而是相互联系着的逐渐形成了能自圆其说的”理论。教育者应该重视这些发现“把儿童看成是会思考的、有意图、有愿望、有信念、有着各种心理状态的个体” 在教育过程中把儿童看成是积极构建知识的主体。

  二 帮助儿童学会反思

  教育者不仅要把儿童看成是会思考的,有各种心理状态的人“还要帮助儿童把自己看成是有各种心理状态的,会思考的人”。

  帮助儿童学会认识自己的心灵世界拥有心理理论是儿童学会思考和反思的前提,也为儿童元认知技能的获得提供了概念性的基础。如果儿童要引导或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就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思维有所认识。正如维果茨基所言“控制功能的实现有赖人对此有所意识”。我们用意识这个词来表示我们了解自己的心智活动。研究表明“那些谈论自己和他人如何思考的儿童会成为学习的佼佼者”。教育者要鼓励儿童经常谈论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谈论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帮助儿童学会认识自己的心灵世界。 教育者可以经常使用一些反问、设问句提问儿童如“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是真的知道还是猜的”,“你是刚好想到的呢还是的确回忆起来了”。以此引导儿童认识自己的心灵世界,学会反思。

  使用有关心理状态的语言跟儿童谈话,促进儿童反思能力和元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证明:如果在孩子两岁时妈妈经常使用“知道”“认为”这样的词语和孩子讲话,孩子4岁时就会比别的孩子更好地区分什么是“知道”和什么是“认为”。教师在师幼交流中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谈论“想法”,这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提高儿童表达想法的技能。教师可以经常在教学中使用元认知语言有意识地谈论心理状态,可以经常在儿童面前谈论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可以鼓励儿童将其理解的东西讲得清楚、明白,促使儿童进行思考,这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教师还可以利用儿童次级维度的理解水平帮助儿童准确表达自己对心智的理解。当然,这不是说要教给儿童那些表达想法的术语,而是要教会儿童正确地运用这些术语来谈话和思考,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进行反思。唯有如此,儿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才能理解人类社会中的许多复杂思想,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教师笔记随笔8

  你们喜欢老师吗?

  在一次群众活动后,我就开始了与孩子们闲聊。

  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老师吗”

  孩子们说:“喜欢。”

  就连平时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都随声附和着,我听了心里很高兴,也很激动。

  我之后问;“那你们为什么喜欢老师呢”

  各种各样的回答开始了,有的说:“因为老师很好。”有的说:“因为老师很漂亮,所以我就喜欢你。”因为老师的心很好,所以我就喜欢老师。”“因为老师给我们分点心、分饭,就像妈妈一样,老师真好......”

  在听了孩子们的话以后,我的心里好欣慰、好感动。真正的真心付出换来孩子们的真心回报,只有坐在最前边的柄谚不说话,我就明白柄谚有话要说,因为每一次他都能语出惊人,每次提出问题时,他的回答都和别人都不一样,我也明白他在想着什么。

  我一听哈哈大笑,孩子们也因为他的回答与众不同和我一块哈哈大笑。

  在晚上睡觉前我陷入沉思,我在想,孩子们多么天真、可爱,从来没有一点虚情假意,老师在他们的心中多么完美,多么神圣。只要你真心对待这些孩子们,他们就回真心的爱你,真心付出的爱换回孩子们无私的爱,我觉的这种爱太伟大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在孩子的眼中,老师的.爱比爸爸妈妈的爱还要深,有的时候看着这些无知孩子的孩子,经常感到自己对他们的“严厉”而感到后悔,经过这次谈话,我相信我对孩子们的态度会改变的,老师在他们的心中地位太高尚了,我会收起以前的“严厉”,投入更多的爱来对待这些无知的孩子,别无原因,因为孩子爱老师胜过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这种爱只有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才能体会得到,我就应好好珍惜和享受这种纯洁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将投入更多的爱来对待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让孩子在充满爱的阳光里健康成长。

教师笔记随笔9

  自开学以来,陆续从各处转来了一些幼儿,这一天早晨,我从园长那里领来一个小女孩,长得很干净,扎着两个小辫,大大的眼睛很可爱。听孩子的妈妈说他很喜欢跳舞。我刚把他领进教室,孩子们都等着眼睛看着他。他竟然没害羞。而是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又在小朋友的鼓励下给大家跳了一个舞。班里的'孩子们都高兴地手舞足蹈,下了课就围着她问长问短,大家可热情了。

  在我们班里,到处洋溢着团结互助的良好气氛,让每一个新加入的小伙伴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很快融入进去。

教师笔记随笔10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 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游戏都有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

  例如:玩“瓶瓶罐罐总动员”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玩的方法,有的可以一个一个套在一起,幼儿可以把它们一个搭起来等不同玩法。”通过实践,孩子们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实例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

  总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琪琪小朋友脸上也乐开了花,像只小蝴蝶在院子里飞舞。由于琪琪小朋友是从外地转过来的,性格内向,很少与同伴接触,一日活动中,总觉的这孩子少了些童稚,多了些忧郁,在集体中显得郁郁寡欢,因此户外活动时,她总是自己躲在一个角落,不愿跟其他的小伙伴一块做游戏,一块活动,很多的活动技巧也掌握不了。我常用爱的眼光去看他,用温暖的手去牵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用宽阔的双臂去拥抱她,并且让班里的孩子们都去接近她,跟她做游戏,教她跳绳、玩球等。一天,孩子们告诉我:“老师,琪琪会跳绳了!”真让人惊叹啊!于是我高兴的抱起她:“你太棒了,继续努力!”琪琪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时不多见的兴奋之光,笑脸也生动起来。我又不失时机的在全班孩子们面前表扬了她,还让她跳绳给大家看,从此以后,琪琪时不时不地展示跳绳的本领,很多花样技巧让她跳的很轻松自如,别的活动也随之增进,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爱说爱笑,活泼自信。

  这件事,让我看到表扬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自己肯定与自我欣赏的良好心态。同时,让我意识到不管哪一个孩子,都需要爱,需要温暖,尤其是来到我们集体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真诚的.伸出援助之手,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

  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她学习知识都很好,上课也很认真的听,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是文莹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挑食,平时里,她不喜欢吃肉,把肉挑到一边,过几天看见不喜欢吃的菜又挑到一边,一口也不动。不论老师怎么劝,就是不吃。在与家长多方交流中也发现,她在家里也是这样的,挑食很厉害,家里也没有办法,家里人都很宠着她,就特别喜欢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爸爸妈妈还好一些,就是爷爷奶奶特别惯着她,她要什么爷爷奶奶就给她买,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所以文莹看起来特别瘦弱,弱不禁风的样子。

  一次中饭,吃的萝卜菜,我看见她把萝卜挑到一边,我走了过去,我问她:“文莹,你为什么不吃这个呀?”“它长的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好吃。”“你没吃就说难吃呀!”“肯定不好吃,我才不要吃呢?”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今天讲的小白兔的故事,然后对她说:“文莹,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白兔最喜欢吃萝卜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为吃了萝卜才变漂亮的!”文莹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说“是真的吗?”我点点头。她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然后又吐了出来,“不好吃!”我忙说,你刚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点怪,可是小白兔在嘴里嚼嚼就可香了。然后她又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咽了下去,后来看见她把所有的萝卜都吃光了。

  从这以后,我每一种菜都编一个故事,后来每天吃饭的时候,她还会和别的小朋友说“这个吃了会长高,会漂亮的!”然后大口的吃了起来。

教师笔记随笔11

  倘若对这一系统中的其他问题视而不见,只抓反思笔记,最终必然只能是“走形式”,而难以取得实效。

  在反思性教学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幼儿园开始强调对日常工作进行全面反思。不少幼儿园要求教师撰写反思笔记,每周上交两三篇,有的幼儿园则规定一天一篇,由此产生了一股撰写反思笔记的热潮。

  追踪反思笔记的缘起和最终去向,普遍的路径是:园长布置任务→教师按时上交→园长部分或全部批阅→向个别教师反馈批阅意见。据调查,能够及时得到反馈意见的个别教师常常属于园长欲进一步培养的业务尖子,大部分反思笔记则作为资料被保存起来,以备今后检查。结果,一些教师只是将撰写反思笔记作为一项外在的强加的任务来完成,对笔记的数量关注较多,对笔记的质量关注不够,敷衍了事,最终走进了日日谈反思、天天写反思,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增强的怪圈。

  “反思笔记热”折射出一种自上而下的过于简单的管理思维方式,只看可见的且便于检查的结果——反思笔记,而将撰写反思笔记从增强反思能力、提高保教质量的系统中剥离出来,这是一种典型的简单化的做法。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思考。

  1、明确反思目的。反思的目的绝不在于写反思笔记,反思笔记只是对反思过程和结果的一种记录,写反思笔记也只是一种手段,反思的目的在于自主监控自身的教育行为,从而逐渐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实现与幼儿共同成长。

  2、细化反思内容。反思什么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我们不妨引导教师反思经多次讨论后确定下来的内容,先由幼儿教育的基本要素入手,包括一日生活、师幼互动、个别差异等,然后逐渐加以细化,使教师逐步明确反思内容,选择反思的问题和方法。

  3、掌握反思方法,鼓励多元化反思。反思应当是一种个性化的反思,不同教师的反思活动应当具有不同的特色。教师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能力,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分析录像,可以发电子邮件与同行切磋,可以制作反思

  课件等。

  4、分享反思笔记。反思笔记可以记录教师的心路历程,记录教师的成长故事。然而个人的反思不免会存在“盲点”,可能经过多次反思,自己总也发现不了问题。因此,在个人反思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集体反思,通过看别人的反思笔记、请别人看自己的反思笔记等方法来反思自己,彼此“照照镜子”。

  5、正确认识反思的质与量。反思要讲求质量,我们要进行“精反思”“深反思”,多篇简单重复、东拼西凑的反思笔记不如一篇实实在在、触动心灵的反思笔记。

  在“反思笔记热”中,我们看到部分幼儿园领导仅仅将目光盯在反思笔记的.数量上,很少考虑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关于葫芦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古代有个人种了葫芦,别人看见葫芦的叶子上生了虫子,就热心地告诉他,但他却置之不理,说:“我要的是葫芦,不是葫芦叶子。”当然,最后他也不可能得到他所要的葫芦。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要用生态的、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就反思而言,上述五个方面涉及“为什么反思”“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如何利用反思笔记”的问题,这构成了一个培养反思能力的系统,而撰写反思笔记只是该系统中的一环。倘若对这一系统中的其他问题视而不见,只抓反思笔记,最终必然只能是“走形式”,而难以取得实效。

教师笔记随笔12

  小伙伴们都不在,一连几天找不到玩伴的儿子坐立不安,我提议他去楼下玩沙,儿子却觉得一个人玩很无聊,甚至为我的提议感到委屈:“就我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我才不去玩呢!”得,这孩子平时总是和一群孩子疯玩,如今没了玩伴,显然无法适应这孤独,得想办法让儿子走出家门才好。

  我说:“没有小朋友陪你玩,爸爸陪你玩。如何?”

  儿子有些勉强:“玩什么?”

  “我们去玩沙,堆沙堡,或者玩陷阱战。你挖沙坑,然后再在上面盖上东西伪装成陷阱,最后看你的陷阱能不能把我陷进去。”

  儿子来了兴趣:“行,不过我挖陷阱的时候你不能看,你走开。”哈哈,这不正是我想要的'结果?要让儿子学会独自玩,才能适应没有玩伴的孤独。

  我同意了儿子的要求:“你在这沙堆上好好挖陷阱,我回家,等你挖完了,在楼下喊一声,我们的陷阱战就开始,好不好?”

  “好!这样你就不能偷看我的秘密了!”儿子开始一个人在沙堆边忙活,我有些担心:他能坚持独自玩多久?他会布置陷阱吗?会不会一个人在那里哭?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悄悄下楼,儿子已挖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沙坑,正在用路边的细枝条架在沙坑上……好小子,挺会动脑筋的嘛!我回家继续等。

  又过了半个小时,儿子大喊:“爸爸,快下来!”

  眼前的沙堆就如迷魂阵一般,我一不小心就踏进了陷阱,儿子在一边乐得前仰后合:“好玩,真好玩!爸爸,你快回家,我还要继续挖陷阱!”

  我欣喜。儿子会独自玩沙了!这难得的没有玩伴的孤独,终于让儿子学会了一个人的游戏。在成长的路上,儿子还需要独自面对很多困难,学会享受孤独,才能学会独立。儿子,我会为你创造更多的一个人玩儿的机会!

教师笔记随笔13

  孩子是镜子

  这天,在午睡室,小朋友起床时,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幼儿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帮一些动作慢的小朋友,就从小朋友的身边跨了过去。没想到,身体没把握好平衡,打了个趔趄。就听宁宁说了一句:“沈老师,你要留意呀,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

  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貌,不禁心头一动。这些幼儿在班级虽然才一个学期,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我们,就像我们关爱他们一样。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吗?

  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我们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父母都来学学。学学我们的发型、衣服,甚至举止言行等。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学习三思而行!

教师笔记随笔14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与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与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与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与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笔记随笔15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与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与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与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与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笔记随笔】相关文章:

教师笔记随笔05-29

(经典)教师笔记随笔05-29

教师读书随笔笔记07-10

教师笔记随笔(精品)05-29

教师日常随笔记录11-05

幼儿小班教师随笔笔记06-09

幼儿小班教师随笔笔记范文11-28

教师教学随笔记录表11-12

幼儿教师教学随笔记10-07

小班幼儿教师笔记随笔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