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幼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4-06-01 11:28:25 随笔 我要投稿

幼师教育随笔【精品】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师教育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师教育随笔【精品】

幼师教育随笔1

  今天值日生小朋友做完动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后,阳阳对着我说:“老师,花盆里的泥土有的都干裂了,我去给花儿浇点水吧!”听到了他的建议,我很高兴,孩子们观察自然物很细致,而且还会主动“关心”自然角了,我忙说:“好的,我们一起来给这些花儿浇浇水吧。”

  小朋友高高兴兴拿着各种盛水的工具开始工作了,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叶子上往下水,只不过有的小心翼翼,有的一下就浇完了水,只见阳阳蹲下身体,把水瓶的口对植物的根部,慢慢倾倒着水,突然他的`眼光开始寻找老师,当他发现我在看他时,他一手指着植物的根部激动地说:“老师,你看它们把水全喝掉了。”我故作惊讶地朝着他指点的地方说:“喔,真的,水会下去的,是它喝掉了。”于是我招呼大家来:“小朋友,你们刚才给这些花儿喝水了,那它们的嘴巴在哪里呢?”这个问题不难,小朋友回答:“根就是它的嘴巴。”“那你们刚才是怎么给这些花儿喝水的呢?”小朋友连忙七嘴八舌地介绍起自己的经验来,当问到哪一个方法最好时,小朋友都一致推荐出阳阳的方法是最好的:将水对着植物的根部慢慢地浇,可以让植物根部、泥土吸收到大量的水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从孩子们的谈话中,可知道他们都了解根和泥土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孩子往往会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而忽略原来已知的认识。看来,孩子们的知识如果没有直接的实践,很难成为真实的认识,不然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在平时的实践经历中激发孩子的探索求知欲,以实在的亲身体验获得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加深对知识经验的理解。

幼师教育随笔2

  不要违反规则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活动之一,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到很多知识。可是在每次活动中,总有一些孩子有意或者无意的去违犯游戏规则。

  今天的户外活动中,我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大部分幼儿都手拉手围成圆圈,当粮食囤,四名幼儿在圆圈里面扮猫,其余的幼儿,扮老鼠在圆圈外面。老鼠要设法钻入,进粮食囤内偷“粮食”(皮球),幼儿把偷到的“粮食”放到老鼠洞中。

  游戏开始了,扮猫的四个幼儿非常灵敏,四个幼儿东窜西蹦,玩得热火朝天。这时一只球正好滚到当粮食囤的李光浩的脚边,李光浩顺势把球踢出了圈外,这个动作正好被我看见。于是在下一轮的游戏中,我让李光浩和另三名小朋友扮猫。我和小朋友一起拉手,当粮食囤。这时,正好有一个皮球滚到了我的脚下,于是我也一脚把皮球踢开了,这是立刻有几个坚持正义的幼儿大声喊道:“李老师犯规了,李老师犯规了”。这时,我故意做出检讨的样子,低下头说:“我不是故意的,我错了,”。显然理李光浩也看见了我的举动,脸儿刷得就红了。我大声喊道“李光浩,我不犯规了,你快点捉老鼠。”

  在接下来的几轮游戏中,李光浩小朋友非常遵守规则,一次也没有犯规。

  孩子在游戏中有意或无意的不遵守规则时,需要我们及时提醒,只要我们提醒的方法得当,他们很快就会改正。

  用心发现孩子的创造力

  又到了室内游戏的时间了,最近我发现,孩子们最喜爱的室内游戏莫过于玩雪花片了。每次看到他们那股认真的劲儿,我都会开心的一笑,他们的眼神、思想、动作都和雪花片融为一体,简直到了忘我的境界。

  “老师,看我的。”一个稚嫩的童音传来,我朝声音来源望去,刘焕成小朋友手里正举着刚插起来的`雪花片,向我展示呢。乍看之下,乱作一团,我楞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老师,看我的。”他又叫了一声,同时拿着手里的雪花片一转,那个插起来的雪花片就像陀螺一样转了起来。刘焕成小朋友的眼里也露出了自豪地神情。我简直惊呆了,太精彩了!我激动地鼓起掌来,走过去,对他说:“王焕成,你插的简直太棒了,可以告诉老师是怎么插的吗?”他兴致勃勃的讲了起来。旁边的小朋友坐不住了,还没等王焕成说完,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也会插。”“老师,我也会插。”不一会儿,一个个陀螺便在桌子上旋转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又有许多声音在喊,“老师,看我插的坦克,这是最新型的呢!”“老师,看我插的花篮。” “老师,看我插的汽车” “老师,这是奥特曼的火箭。” “老师,看我插的飞机,只有坐上人它就会飞起来。”“老师…”

  看着小朋友眼中的兴奋神采的神气劲儿,我的心也跟着飞扬了起来。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编织着自己的七彩梦,创造着美好的未来。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只要你能想到,那么你就一定能做到的真正含义。

幼师教育随笔3

  之前因扩充区域,所以就让家长从家里带来一些玩具到幼儿园让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班里有个宝宝带的是玩具电话机,很受小朋友们的喜爱。那个电话机你只要按一下他就会发出声音。

  这一天,我带着班里的孩子们玩区域游戏,有个孩子居然把电话机拆了下来。我看到后很是生气就立马过去问他:“你为什么把好好的电话机给拆了?”他仰着小脸对我说到:“我想知道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我当时被气坏了,根本就没有理会他的这句话,当时就批评了他。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我的行为是不是过激了?他是因为好奇所以拆了电话。其实,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爱问为什么,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引导并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通向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在生活中,教育中我们应该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而不是无情的扼杀掉他们的好奇心。

幼师教育随笔4

  在这个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当幼儿充满探究欲望时,真正的学习活动才会发生,他们才能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同时教育是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使孩子充分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近来的数学活动是认识人民币,虽说钱对幼儿来说已不再陌生,但真正细细观察钱币可能都没有留意过,于是在活动前我首先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在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来认识常用的纸币、硬币,并带一些钱来园,接着我就和幼儿一起来认识钱币。在活动中孩子们主动、活跃,琪琪跑过来说:“老师、老师,如果我们能自己去买东西那就更好了”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意识到孩子们已不满足于对钱币的认识了,他们想实现用钱币进行购物的愿望了。

  次日,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幼儿每人揣着5元以下的钱来园了,在极度欣喜中,我和幼儿一起来到了联惠超市,在简单的和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后,我引导幼儿自由去挑选物品。在欢快、叽叽喳喳声中,大多幼儿都用较合理的办法买了自己的心爱之物。在结帐时,晗晗的钱不够,他带了2元,可买了2.5元的本子、铅笔等物品。怎么办?这时达达凑上去说:“别着急,我把钱借给你,你明天还给我。”

  购物完后,每个幼儿都拎着一个塑料袋,喜滋滋地回园了。离园时,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买的物品极其价格,看到购物给孩子带来无穷欢乐,家长们都笑了。

  在这个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当幼儿充满探究欲望时,真正的学习活动才会发生,他们才能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同时教育是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使孩子充分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幼师教育随笔5

  案例描述:贝贝今天是小超市的老板。游戏刚开始时,他还很有兴致地整理超市里的货品,而且还大声叫卖:“快来买呀!买一送一啦!”客人们听到了,都跑过来买烧烤吃,生意很好。游戏进行到一半时,他突然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不想玩了,人太多,我好累呀!”此时我就对他说:“人太多,那你不能想个办法把人变少一点吗?”他想了一想,又跑回去了。不一会,烧烤吧那边就传来了他的叫卖声:“涨价啦!涨价啦!一样2块喽!”刚刚还在超市挑东西的涵涵听见涨价了,就说:“呀,我只有一块了,(活动时每人每次只有2块的经费)我还是去别的.地方看看吧!”

  案例分析:每次区域我们会安排一些幼儿充当小客人,由于今天的客人一开始听见小超市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所以生意的确不错。但出现这种情况后,老板因为人太多忙不过来了,所以感觉力不从心了,不想当老板了。

  指导策略:针对这种情况,又因为大班年龄段的小朋友能力有限,所以当他遇到困难时就想到来找我寻求帮助,我给予提示,让他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结果他就想出了“涨价”这个好办法,结果客人们就变少了。后来我还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当生意太忙时,怎么办呢?幼儿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结合他们的观点,我总结出几点:1、可以再雇几个人来帮忙2、老板在经营上改变一下策略:客人太多时,老板可以让商品涨价3、当老板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开个会,让员工帮忙一起想办法。

幼师教育随笔6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婴幼儿在最初阶段便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至于早期阅读在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开启其智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价值,以往研究已经证实,基本上达成共识。下面主要就早期阅读活动实际操作问题进行讨论。

  由于正规的阅读(包括成人和中小学生的阅读)是以文字为基础的,因此,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它与识字联系在一起,把早期阅读当做提前开始的对婴幼儿进行的识字教育;也有人认为学前阶段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学前阶段不必操之过急;还有人认为,所谓“早期阅读”就是看图讲述,因而在语言教育活动的具体操作上常常混为一谈。近年来,我国幼教界开始关注早期阅读问题,一些托儿所、幼儿园纷纷上马搞早期阅读,然而,由于在早期阅读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在幼教界形成趋向一致的认识,人们对早期阅读方面的种种不同认识,导致了早期阅读问题上的种种误区。这引起我们的思索。本文仅就早期阅读的一些界面问题提出自己的拙见。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婴幼儿在最初阶段便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至于早期阅读在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开启其智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价值,以往研究已经证实,基本上达成共识。下面主要就早期阅读活动实际操作问题进行讨论。

  一、早期集体阅读的效应

  有关研究告诉我们,学前期集体的早期阅读活动至少可以发生三种效应:

  (l)教师与婴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布兰·维尔,1994)

  (2)婴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学习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集体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3)在适合婴幼儿的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某些婴幼儿阅读的特别需要,以便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莫拉,1986)

  二、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吗?

  在早期阅读问题上,早期识字问题历来是不可回避的敏感问题。在学前期开展早期阅读有否可能性和必要性?它与早期识字的关系如何?历来是幼教同仁持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不乏反对者,也有赞成者。反对者认为:所谓早期阅读实际上就是早期识字,把小学读写任务提前至托儿所、幼儿园,它加重了儿童的负担与压力,甚至助长婴幼儿的厌学情绪。也有人认为:早期阅读主要是提高婴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换言之也就是提供婴幼儿视觉识别并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应该避免出现文字识别现象。因为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文字,孩子是很难学习与掌握的。孩子先学说话,大了以后再教他认字读书。苦孩子尚不会几句话,父母或成人是断然不会教他识字的。赞成者认为:早期识字势在必行、因为婴幼儿已经具备识字的生理、心理机制,心理学家的实验也证明,婴儿在没开口说话之前,能够教会他们认识和分辨约200个汉字。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观点是,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与方式,有些托儿所和幼儿园大批地、正规地组织婴幼儿识字是不足取的,大量的、系统的识字不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内容。但是,有些老师在组织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故意回避文字的接触是愚蠢的做法。换言之,早期阅读决不等同于早期识字。

  三、早期阅读应何时开始?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两个月大的婴儿即能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与图案,而且对诸如人脸、靶心图等既和谐又相对复杂的图形尤为偏爱。此外,婴儿在四个月左右就能区分母亲和别人的面孔了。看来,幼小的婴儿具有一个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之所以能够进行如此精细复杂的分别,并非因为他们具有对图案或面孔的特征进行这样那样分析比较的才能,而是,由于他们在反复观察的过程中,把整个图案或面孔的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模式印进了大脑,心理学家把这种掌握事物的方式叫做“模式识别”,并认为三四岁以前是发展的“模式”时期,此阶段婴幼儿模式识别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成人的想象。依据这一思路,进行早期阅读向婴幼儿灌输某些今后有用的、有价值或难度较大的书面语言知识和行为模式,是极其必要的。另外从大脑皮层言语中枢的成熟和机能定位来看,阅读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回后部,即顶叶——枕叶——颞叶交界处的角回,从脑皮层的发育顺序看应在说话中枢之前基本发育成熟。新近的有关研究也证明,儿童掌握字形与实体的联系比掌握语音和实体的联系更为容易。此时的婴幼儿虽然还不能分析、理解和领会,但却能够把一切事物及相关因素都作为一个完整的模式接受下来并印在神经网络里。汉字能早期识别,其道理就在于此。心理学家已经用实验证明婴儿开始说话之前就能学习认字。因此,我们认为,婴儿月龄为2个月时,即可以进行适宜的阅读教育,可以赶在反抗期前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四、早用阅读“读”什么?

  早期阅读中读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书”,而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内容的过程。

  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早期阅读是成人借助于图书和幼儿交往与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不仅丰富和扩展婴幼儿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使他能够在书中再认出他已经熟悉的事物,也能够使他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的东西,而且可以丰富应有的词汇,提高对于语言理解能力的现实思维的能力,有助于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密切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有利于婴幼儿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1.提供具有表意性质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

  从学前儿童认识的特点出发,早期阅读活动必须为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一般而言,图书是书面语言的载体,但学前阶段儿童阅读的图书是由文字和图画两种符号构成的,具有图文并茂的独特内容。

  同时,图书中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规律可循,能帮助婴幼儿形成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从这样的特点考虑,学前儿童接触的图书应是他们已有概念的文字代码,即书面语言能够即刻引起他们接通口头语言以及表征意义的联想,这样也有利于幼儿逐渐认识到书面语言的表意性质。另外,学前儿童接触到的图书应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画面要清晰,主要感知对象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对婴幼儿注意的干扰;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2.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婴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而需要向婴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家长和教师可利用一切机会、场所,让婴幼儿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例如,在布置活动室角落的墙饰时,适当配上文字,诸如“积木角”、“娃娃家”等文字标签等,不断更新图书架、图书角的内容,注意提供充足的图书阅读时间,并及时指导孩子阅读;如学习‘休”字旁的汉字时,将与此有关的家具都贴上相应的汉字,以帮助幼儿集中获得这些文字的信息。凡此种种,主要目的在于充实环境中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量,使婴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语言文字知识。

  3.提供全方位的早期阅读经验。

  在学前阶段,我们为婴幼儿提供的早期阅读内容包括三个块面的阅读经验。

  (l)早期图书阅读经验

  A、翻阅图书的经验。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规则方式;

  B、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

  C、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

  D、图书制作的经验。知道图书上所说的故事是作家用文字写出来的,画家用画表现出来,最后印刷装订成书。儿童也可以自己尝试做小作家、小画家,把自己想说的故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再装订成一本图书。

  (2)早期识字的经验

  A、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来,可以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

  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如将想说的话写成文字的信,可以寄到别人手中,再转换成口头语言,别人就明白写信人的具体感受;

  C、粗晓文字来源的经验。初步了解文字是怎样产生的,文字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的;

  D、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并可与其他符号系统转换的经验。如认识种种交通与公共场所的图形标志,知道这些标志代表一定意思,可以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E、了解识字规律的经验。在早期识字学习中让婴幼儿明白文字有一定的构成规律,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更好地识字,例如“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木”有关;

  F、认识一些常见的汉字。

  (3)早期书写的经验

  A、尽管学前阶段不要求学习写字,但是获得一些有关汉字书写的信息仍然必要,主要在幼儿园中大班进行,这有助于婴幼儿为进入小学后正式书写做好准备。

  B、知道汉字的基本间架结构,如汉字的上下、左右结构等;

  C、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

  D、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

  E、学会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包括坐姿、握笔姿势等。

  五、早期阅读怎样“读”?

  1.提倡整合的阅读活动。

  托儿所、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学习书面语言的活动,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有纯粹的学习书面语言的活动。提倡整合的阅读活动是将书面语言学习与其他方面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考虑从三种角度签合:一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整合;二是语言和其他学习内容的整合;三是静态学习与动态的学习方式的整合。

  2.教师直接介入阅读过程。

  婴幼儿的早期阅读不同于已初具文字阅读能力的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成人往往要直接介入阅读过程,成人的言语讲解是儿童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因素,儿童年龄越小,亲子共读的特征就越明显。教师和婴幼儿一起阅读,创造了教师带领婴幼儿阅读、指导婴幼儿阅读的条件。可以和婴幼儿平行阅读即共读一本书,也可以人手一册图书来阅读。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设想,将要求婴幼儿掌握的书面语言信息贯穿到阅读的过程中去,教师可以采用点画讲解、点读文字等方式帮助婴幼儿明确阅读内容,并正确掌握书面语言的信息。

  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相关活动。

  每一次阅读内容均有一定的重点、难点,教师应当组织婴幼儿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可以灵活采用讨论、表演、游戏等形式,着重帮助婴幼儿深入地掌握学习内容和正确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够引导婴幼儿深入掌握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所学的书面语言的印象,各种活动方式都可以在这一环节的组织过程中使用。

幼师教育随笔7

  今天吃的菜是酱香排骨和小青菜炒姬菇,香香的米饭配上甜甜红红的排骨,和绿绿白白的蔬菜,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孩子都是津津有味的吃着。这时,我突然发现,苹果组的奕辰和凯彤在说话,我走近一瞧,奕辰正在把自己碗里的排骨用勺子送到凯彤的碗里,凯彤嘟着小嘴又要把奕辰送过来的排骨送回他碗里。看到我站在旁边,奕辰埋头开始扒着碗里的饭,排骨被孤立在碗边。平常奕辰吃饭还是比较快的,吃的也比较干净,也没出现过挑食的现象,今天他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吃不掉的塞给其他小朋友呢?带着疑问我蹲下来轻轻在他耳边问:“刚才老师看到你把自己碗里的排骨送给彤彤了,是为什么呢?”奕辰略有生气又委屈的说:“老师,是彤彤,她把排骨都给我了,我自己的已经吃好,不要吃她的。”我又我抬眼看着凯彤,彤彤低头看着饭诺诺地说:“我感冒了不能吃排骨。”经过两个孩子的回答,我一下子明白了,我微笑的对凯彤说:“彤彤以后不想吃的.东西可以告诉老师,让我给你少盛一点,如果别的小朋友把自己不要吃的送到其你碗里,你还会喜欢他吗?”凯彤摇摇头。我又安慰了下奕辰:“奕辰,以后小朋友再送你碗里食物,要跟老师说的。”奕辰开心的点点头,然后就继续吃起来了。排骨回到了彤彤的碗里,我允许她只吃两口,其他剩下的排骨可以不吃。

幼师教育随笔8

  子轩在和孩子们玩耍时常常带有攻击性,是我们班比较调皮的孩子:区域游戏时常常把别的小朋友搭好的楼房推倒;户外游戏故意用自己的身体去碰撞另外一些孩子,他频繁的与小朋友发生冲突,产生矛盾。老师常常听到孩子们对他的控诉,因此在自主游戏时很少有孩子选择子轩作为自己的玩伴。并且集体教育活动中,子轩常常会乱说话,做鬼脸扰乱课堂秩序,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我一直对他感到头疼无比,同样子轩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奖品。

  一个偶发事件改变了我对子轩的看法。

  大雪过后,操场上的积雪已经融化,但有些积水。憋了几天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去户外进行游戏。游戏后孩子们收拾活动器械,土堆旁边的十几个轮胎却无人整理,因为轮胎上有水和泥巴,孩子们都说太脏了。子轩却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去收拾,我不嫌脏。”说完子轩就去滚轮胎,在子轩的带动下也有另外的孩子也去滚轮胎。收拾完轮胎后,只见子轩的手、衣裤上沾满了泥巴,脸上的汗水和泥土混在了一起,看着子轩的花脸我们都笑了。活动结束后在组织幼儿的交流中,我表扬了子轩,并发给子轩了奖品。我注意子轩把奖品小心地放到了兜里,这大概是子轩得到的第一个奖品,十分珍惜,生怕被别的孩子抢走。

  活动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其实每个幼儿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每个孩子,特别是我们眼中的调皮孩子,教师更应该带着一颗敏锐的心,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幼师教育随笔9

  在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我都会或坐着大椅子上或站在教室的中间看着孩子们游戏。没过多久,孩子们游戏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响,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通常,我都会站在教室的最前面,对着孩子喊几遍“请宝宝们安静点”,但情况没有改变,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

  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会发出这么闹的声音呢?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稍微安静点游戏,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在玩陀螺。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陀螺,可是现在陀螺只有3个了,很多孩子也想玩,但是没有了。所以晖晖想去玩区角材料里磁铁这份材料,但是被赵洋阻止了,赵洋说“老师说的,自由活动的时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你不能玩区角里的材料的。”“可以,我想玩陀螺的,但是你们不肯跟我玩,我只好玩磁铁呀。”旁边的翔翔也说“不可以玩的”。“可以的”。“不可以的”。于是他们的争吵声越来越响。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我对孩子们说:“自由活动的时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但是有的小朋友没有玩具的时候,也是可以玩玩探索角里的玩具的。

  但是很晖晖没有玩具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跟他一起玩呢,他也很想玩陀螺的。”赵洋听了我的话,对晖晖说:“那我的陀螺和你一起玩。”“好的”晖晖开心的笑了。我连忙说:“你们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发生矛盾有问题的时候,自己来解决,但是声音要轻轻地,不要影响到其他小朋友。”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矛盾”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

幼师教育随笔10

  “老师,小辉辉又跑出去了。”“老师,小辉辉又去玩玩具了。”这样对声音一直会出现在我的耳边,这个小辉辉是我班有名的“淘气鬼”,连家长都怀疑他是否得了“多动症”做什么事总静不下心来,总喜欢动来动去,缺乏坚持性。

  那是植树节种植活动之后,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了关于“植物”的主题活动,辉辉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让妈妈为了买了许多关于植物方面的书籍,带到班上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并能告诉小朋友许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一次美术课,我让小朋友画自己喜欢的植物,我观察到小辉辉表现得特别专注,我走过去一看,他画了好几种植物,有花朵、小树、小豆苗还有很多我看不懂的植物,“这是我最喜欢的,我想把它种在我家里,这样每天都能看到了。”他指着那棵树,悄悄地告诉我。这时,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让小朋友收拾好纸、笔到外面去活动,小辉辉却用恳求的目光望着我说:“老师,我想给它们画几滴水,它们就不会嘴巴干了。”我觉得,尽管他平时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要淘气,今天竟一反常态要求留下,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鼓励他做事的坚持性。我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对他说:“小辉辉,老师相信你这幅画一定画得很好。”

  我在走廊上组织小朋友活动,不时偷偷去看看他,看到小辉辉一直在专心致志地画画,我感觉很惊讶。一个小-从来坐不住的孩子,却能这么认真地坐在小椅子上画画,实在太神奇了,直到画完了,他才高兴地跑出教室,把画给我看。我看到他这幅画的确画得很认真,虽然有的.植物画的我都看不懂,我还是表扬了他,并鼓励他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像今天一样,坚持到底。小辉辉愉快地点点头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从那以后,我都有意识地引导他做事有耐心,慢慢地,小辉辉变了,上课、做事都能静下心来做了。

  通过辉辉的转变,我想当时如果我怕他一个人留下来会惹麻烦,断然拒绝他的请求,或许他今天仍是一个做事没有坚持性的孩子。像小辉辉这种孩子,尤其需要老师的对他的理解和关心。教师若能对幼儿偶然的行为因势利导,对幼儿是莫大的鼓舞。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结果做出肯定、赞赏或鼓励都将增加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带来积极的情绪。

幼师教育随笔1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晔晔平时不太善于交往,各方面发展较迟缓,活动中,需要老师更多地提醒与帮助。但是我渐渐发现,晔晔对美工活动情有独钟,在做手工时非常投入,表现出特别的耐心。我欣赏他的作品。保护他对美工活动的兴趣,给与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使其充分感受到美工创作的快乐,体验到完成制作的成就感。 、

  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休闲一角”手工制作示范图,幼儿可以根据图示用纸杯、纸盘、吸管、剪刀、双面胶等制作桌子和椅子。第一天活动结束之后,所提供的纸杯就被用完了,由于大家第一次尝试制作还不熟悉,所以浪费了较多的纸杯,好多纸杯被剪坏掉了。纸杯被用光了该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都说明天我们再拿一些过来。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晔晔手里拿着几只纸杯,和妈妈一起走进教室,我知道他拿来纸杯就是要做桌子和椅子,所以就告诉他可以去美工区做手工了。

  他拿起了剪刀,照着示范图上的步骤,将纸杯从杯口开始往下剪,准备剪出椅子腿。看到他那认真的模样,我欣慰地笑了笑,难得看到他能这样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一条椅子腿基本完成了,还有三条椅子腿,他拿着剪刀继续剪,我在旁关注着,我想看看没有我的帮助.他是否能成功地完成一件作品。突然一不小心,剪过了头将椅子腿剪断了,他发出了叹息:“哎呀,剪坏了。”我试着安慰他:“没关系,你还可以重新再做一个。”于是,他又拿起了一个纸杯,开始制作,我默默地看着他的操作,当我发现他有点不对时,稍稍给了他一点提醒。在晔晔的耐心努力下,椅子的制作还是比较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高兴地问我:“老师,我做的椅子漂亮吗?”我点点头,对他的表现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并引导他向小朋友介绍自己是怎么制作的.。拿着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讲述是件很光荣的事情,晔晔显得特别的自豪,虽然他作品做的有些粗糙,对制作过程讲解得也不很清晰,但是我看到了他对美工活动的热爱和耐心。

  我将晔晔喜欢做美工的事情告诉了他妈妈,他妈妈反馈,他在家也很喜欢做手工呢,家里买了很多手工纸,他看上面的步骤学习折纸,碰到不会做的时候才会喊妈妈帮忙。一天早上,晔晔带着一幅自己的作品走进教室,上面有用手工纸折的两条鱼,还画了背景。我欣赏并夸赞了他的作品,鼓励他展示给小朋友看。他高兴地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介绍说:“小鱼在池塘里游,池塘里还有蝌蚪,池塘边有椅子可以给人休息。”“那池塘里绿绿的是什么呢?”我接着问。他回答:“是荷叶。”小朋友看了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折小鱼,晔哗就一步一步地教大家,几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小朋友很快学会了。晔哗非常开心,小脸上充满了成就感,自豪地说:“是我教会的。”

  让孩子对自己的作品有介绍和解说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孩子创作力的方式。可能有时,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作品看起来根本什么都不是,但如果让孩子讲一讲自己的作品时,孩子往往会呈现一个精彩的画面。而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就会觉得孩子的作品是独特的。就这样,最近,晔晔每天早上都会带一件手工作品到幼儿园,然后教小朋友,虽然有些是他和妈妈一起做的,自己单独还不会,但是他对这些美工活动依然充满了兴趣。在教学活动《快乐的婚礼》之后,大家对装扮小猪还意犹未尽,晔晔也同样兴趣浓厚,今天,他吃饭吃得很快,因为他还要去给小猪打扮。

  《指南》中说:“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我们除了给幼儿创设条件和机会之外,还要积极地保护幼儿对艺术创作的兴趣,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只要我们保护孩子、支持孩子,就会让美的种子发芽……

幼师教育随笔12

  今天上午有一节活动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地下有趣的洞。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好多。最后,不知怎么把话题引到了蚂蚁的身上。

  “小蚂蚁离开家,出去找东西吃。他走呀,走呀,咦!发现了一片饼干渣。小蚂蚁没有自己吃掉它,而是想搬回洞里和伙伴一起分享。可是它搬不动。于是,它就去叫另一个蚂蚁回去叫其他的蚂蚁来帮忙。于是,大家齐心协力的把饼干搬回洞里,美美地吃了一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1、遇到好东西,要学会和他人分享。

  2、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一、现在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遇到好东西往往不知道要和他人分享。例如:“在家里,孩子吃小零食的时候是否也会给父母吃一点?”“自己的玩具,物品是否可以大方的借给别人玩?”

  二、往更深一点引出“小蚂蚁非常勤劳,自己找东西吃。而我们的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老师把饭送到你们面前。却有的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吃的不干净或掉地上很多的饭粒。确实不应该。再想一想偏远地区的孩子都吃不饱饭,而我们的小朋友不仅有饭吃而且还有各种小零食。实在是太幸福了。

  以上内容,是在课堂上讲给孩子们听的。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我相信他们听得懂,也听得很清楚。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仔细观察过,每一个孩子的餐盘都很干净。(包括桌面地面)也请各位家长和老师一起共同鼓励监督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其实每个方面都可以做得更好,只要你能够发现,并运用合理的教育手段。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是最棒的!

幼师教育随笔13

  我班一个叫贝贝的小朋友生病了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来幼儿园拉,我和另外一个老师按照惯例拎着一些水果去他家看望他。

  一进门,就看见贝贝在门口玩,我唤了声他的名字,他一看见我们开心的跑了过来,我随手把手里的西瓜递了给他,他开心的接了过去,连声叫“老师好”。

  他的叫声唤出了妈妈,他妈妈连声感谢我们的探望,他妈妈引着我们进了客厅,我随手把另一袋水果放在了茶几上,贝贝乖巧的坐在我旁边眼睛盯着面前的水果袋问:“老师这里面是什么?”我听了随手拿出一个大苹果递给他,他乐了,连声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这时他奶奶进来来拉,对一旁的贝贝说:“贝贝,过来把两瓶牛奶拿给老师喝。”只间他接过了牛奶,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牛奶,迟缓了一下,最后还是乖乖的把牛奶递给了我们。

  接着他奶奶又从另外一个箱子里取出四个大的喜之郎果冻,对着贝贝叫道:“贝贝,过来把果冻也拿过去给老师。”只见他快步的走了过去,蹲在纸箱旁边楞了楞说:“没了啊?”他妈妈看出了他的不舍,笑了笑说:“贝贝不可以这么小气的哦,快拿给老师啊。”可是他充耳不闻,依旧呆呆的蹲在纸箱旁边。他奶奶心疼的说道:“乖孙子,你看下面不是还有那么多吗?这些都给你吃的!”说完用手掀开了下面的一层纸板,露出了好几排的果冻,此时他才心甘情愿的把四个果冻放在我们面前。

  贝贝是个乖巧孩子,平时特别的有礼貌,各方面表现的也特别的好,可是他今天的表现却让我大跌眼镜。

  如今的社会响应着国家的政策,几乎没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各种好吃的,好穿的,好看的,好玩的,都是自己一个人独享的,所以很容易给孩子养成了自私的性格,眼里容不下别人,更不要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了。

  当今的社会拼命的抓教育,努力的'抓成绩,大家通常把成绩的优秀与否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于是素质教育就却大家渐渐的忽略了。“我是最大的”、“我的东西就是不给别人”、“我是家里的唯一宝贝,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思想,日积月累,就想病毒一样渐渐的吞噬着孩子原本阳光而白净的心灵。

幼师教育随笔14

  星期四下午,小朋友们正在画画,我一边指导幼儿画画,一边朝到中间的位置走去,我低着头,忽然,闻嗅了一股怪味,我想起刚才卓然小朋友去厕所了,是不是她拉裤子了。忙问,怎么这么臭,是不是谁拉裤子了,我的眼睛看着卓然边问。卓然憋红了脸说:“我没有我在厕所里拉的”

  我又用眼睛环视了其他小朋友一边,每个小朋友的眼睛和我对视时,都着急的辩解说:“没有,不是我”!我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小朋友说:“哪来的味道啊”孩子们都乱猜测,有的说是他……

  忽然,孔晨鑫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是我的脚吧,我的`脚臭着呢?”说着低下来了头,我走过去一看,他穿着一双带眼的凉鞋,可能是这里发出的臭味。我也觉得挺不好意思,一点小事,大惊小怪弄的小朋友都不还意思了。我连忙叮嘱幼儿要养成讲卫生的还习惯。

幼师教育随笔15

  春天花开的季节悄悄走近了我们,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春天的秘密:柳树发芽了,桃花开放了,小草钻出了泥土……"叽叽喳喳"谁在叫,顺着小鸟的叫声,孩子们发现树上有一个鸟窝,这下引起了他们对鸟窝的兴趣,他们有的用纸条编织鸟窝,有的用笔画一个鸟窝,有的孩子用纸盒垫上报纸,为小鸟布置一个家。甚至在玩沙活动时,他们提出想在沙地里造个鸟窝。

  孩子们在挑选好工具后,自由结伴分成了几个小组,合力在沙地里为小鸟建起了鸟窝。只见蒋天豪和敏敏手里拿着铲子,认真地一铲一铲将沙子铲起来,堆成一座小山,随后甘懿琳将山尖挖去一块,挖成一个圆洞,表示鸟窝。可惜由于基础打的不牢固,一个用力,鸟窝散了架,甘懿琳立刻责怪起蒋天豪:"你怎么造的这么不牢,鸟窝要拍一拍就牢了,就不会倒掉了。"蒋天豪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他招呼敏敏重新动手将散开的沙聚在一起,这次他们用力地先将沙堆拍结实了,然后由甘懿琳来挖洞做鸟窝,果然非常顺利,鸟窝做成了。这时甘懿琳又提出了一个想法,她说:"鸟窝应该有一条一条的花纹",(可能是受编织鸟窝的影响)。于是她用手里的塑料篮子往鸟窝外面一按,出现了一条一条清晰的花纹,"真好看,小鸟肯定喜欢你们这个鸟窝。"我称赞道。蒋天豪受到了启发,他去工具箱里找出了像方向盘一样的工具,按了下去,圆圆的鸟窝被分成了几格。蒋天豪说:"这是小鸟的房间,一个吃饭,一个睡觉,一个看电视。"看着他得意的神情,我对他投以赞许的目光。

  受主题活动的经验积累,孩子们对鸟窝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活动中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提高了游戏的.能力。在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探索、实践,同伴之间相互启发,边别人的经验为自己的经验,充分体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同时也看到,虽然有主题活动与玩沙经验的积累,但要做成一个鸟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有一个摸索的阶段,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再来验证尝试,整个探索实践过程间接提高了他们游戏的坚持性。当成功出现在眼前时,相信孩子的自信心也获得了提高。这不正是我们倡导的"做中学"的理念吗?让我们的孩子继续在"做中学,学中做"吧。

【幼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幼师教育随笔11-12

幼师教育随笔09-29

幼师教育随笔精选10-07

幼师教育随笔10-30

(经典)幼师教育随笔06-01

中班幼师教育随笔04-14

小班幼师教育随笔04-21

幼师教育教学随笔04-18

中班的幼师教育随笔04-14

大班幼师教育随笔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