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屋顶上的守望
屋顶上的我就会在心里痴痴地想,如果人也能像鸟儿那样飞翔该多好啊!
屋顶上的守望【1】
小时候,我常常会爬到屋顶上去,起因大多是我家灶房的烟囱堵了,母亲要我上去用棍子捅一捅。
有了心事的时候,我也会悄悄地爬到屋顶上,眺望远处的风景。
我渐渐喜欢上了屋顶上的守望,不过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最适宜在屋顶上守望的季节还是秋天。
阳光水一样流淌在村巷里,流淌着一股融融的暖意。
错落有序的农家院子掩映在一片树木之中,黄橙橙的,红亮亮的水果,沉沉地挂在树上,看得人眼馋。
谁家屋檐下的牵牛花,顺着小巷的弯曲,爬着不屈不挠的野性。
小卖部的墙角坐着几个神态安祥的老人,他们或打盹或说些古老的话题,饱享着秋阳的抚照。
一堆堆干草垛,像痴情的女子毫无保留地把青春和美丽献给自己钟爱的人,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秋天的田野,交给了秋天的风。
只剩下温暖而柔软的秸杆,闪烁着淳朴的光芒,散发着温馨的气息。
草垛里不时传来母鸡下蛋“咯咕咯咕”声,一条懒洋洋地躺在草垛边的黑狗,只微微地动了动耳朵,又眯缝着眼睛懒睡,几只羊安静地吃着草。
巷子里有一株粗壮的沙枣树,一入秋,沙枣树就会结出青绿的果实,慢慢地变红,圆圆的,亮晶晶的小沙枣非常可爱,宛如一嘟噜一嘟噜的红玛瑙镶嵌在绿叶间。
常常下面树枝上的沙枣早已被打净,树尖上却还挂着很多。
站在屋顶上的我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拣那脸红粒大的揪下来。
不过沙枣树浑身长满了刺,一不小心,就会挨扎,我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去摘。
一边摘,一边拿一个沙枣在衣服上蹭蹭,放到嘴里,酸酸的,甜甜的,在食物匮绌的年代算得上一种口福。
一群小孩子在沙枣树附近玩藏猫猫,我在屋顶上看了个清楚。
黑蛋常常因为找不到别的伙伴会拿一个苹果贿赂我,让我告诉他们藏身的位置。
清晨的雾气仿佛是大地的梦,藏起了太阳,树木,庄稼,还有回村的石子路。
混沌只是暂时的,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天地间便会展开一块块绿色地毯似的稻田,犹如一幅图画,放眼望去,那优美的线条一直绵延到远处的贺兰山下。
村子前面,一片玉米地,一片葵花地,一片菜地,色彩缤纷,少女的裙裾一般艳丽,隐约可见有人在田地里劳作。
一个戴绿格子方巾的女人姗姗地走在田埂上。
走近了,才看清是黑蛋的妈妈,一个颇为善良的女人。
她慈祥地望着我笑,说:“孩子,可别从屋顶上摔了。”
我不以为意,倒嫌她多管闲事,就转过脸去。
村子近旁有一处空宅子,屋门上的锁锈迹斑斑的,甚至窗户也用土坷拉堵严了,没法看到里面有些什么。
这家的人一定是去城里淘金去了,空落落的院子里有一畦大白菜,还清寂地长在那里。
有蜻蜓高高低低地飞,蜻蜓是宁静的,轻盈的。
微微起一阵风,蒲公英便撑了伞悠悠地飞去。
村子的东面是一条大河,她的身躯闪耀着黄色的光芒,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河边吹来的风粗犷地掀开我的衣襟,我感到了那扑面而来的亲切而热烈的拥抱。
已经是深秋了,空旷的原野很是辽远。
从屋顶似乎一眼就能看到天边去,几株疏疏朗朗的白杨树剑一般指向天空。
间或也有一两只鸟儿,从头顶的天空飞过,发出一声两声的鸣叫,在这深远的天空,很是响亮地传到天的尽头去了。
看着鸟儿远去的翅影,屋顶上的我就会在心里痴痴地想,如果人也能像鸟儿那样飞翔该多好啊!远远地逃逸, 同着自己的灵魂,越过一切,像一只鸟划过天空,了无痕迹。
守望灵魂的锅盔山【2】
夜,很静,静得使我的灵魂难以安放,心难以平静。
尽管此刻我的灵魂根本不听我的调遣,但是难掩的思绪在无限的蔓延。
似乎在虚幻中生成天籁之声,在呼唤。
流星划过夜空,带着我的思绪飘向锅盔山。
我说的锅盔山是位于黑龙江省鸡东县永安镇北部的一座山。
山,并不高只有海拔392.9米,形似倒锅,扣在平坦的原野上。
据说这里有古遗址,曾出土过200多件文物,经过考证远在1200年该处就有人类居住,后来唐朝的渤海国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洲,锅盔山为十五府之一的“东平府”所辖。
“传说一支以渔猎和狩猎为主的靺鞨族人,迁徙到此占据了锅盔山,他们为了防御外侵,初建了这座古城。”这无疑展示出这座山独特的自然魅力和千百年的沧桑。
端午节之日,我与文友慕名驱车前往。
绵绵一夜零星春雨暂歇,清晨的春光曦微,驻足山脚下仰望,风,在涌动,梳理着山林绿草。
鸟,在啼鸣,催醒了山的睡眼。
在友人的带领下沿着羊肠小道,向山上进发。
山路崎岖,我们踩着浮石艰难的攀登。
噏吸着山野空气中甜美甘芬的气息,欣赏着杂花生树、嫩叶添枝,聆听鸟儿啁啾,感觉着大山的宁谧,身心溶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屈枝徘徊,绿色的荒草纠绕光雾,令人心悦不已。
回望走过的山路,喘息中内心在轻轻扣问:踏着先人们的足迹,是否能体会到靺鞨族人狩猎捕鱼的印记?又有多少足迹将会淹没在这羊肠小道的尘埃里?大约行至15分钟,来到了半山腰平坦的一处,不少游人们在一泓水塘旁小憩。
几名顽皮的孩童伸出手,在水边打捞水中游动的蝌蚪。
友人介绍,这里原是一口古井,先人作为饮用水源,常年饮用,始终未见干枯过,在古井里打捞出许多先人失落的器皿等。
由于经久失修,已经塌落,淤泥将其吞没。
曾多次在清淤中,有人受伤,故此,人们忌讳,不再清淤,增添了古井的神秘色彩。
继续向上攀登,显然是很开阔的地带,不少头脑灵活的商人将车开到了山上,搭起了帐篷和摊子,叫卖各种饮品,烧烤的烟雾缭绕,散发诱人的馨香。
没有停下脚步的我们转眼来到山顶,脚踩着古城墙大声地呼喊,一种回应在苍宇云间久久回荡。
像古老的召唤,又像与古人对话,荡击心灵。
此刻,我与在县文物所工作的朋友不期而遇,他告诉我:“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一座古城遗址,列为省级保护单位,占据了全部山顶斜面。
古城墙顺山势沿顶部边缘构筑而成,平均高度为2至3米。
全长1333米。
墙上每隔40至50米远有一个马面(炮台),共有13个。
营建形式和选择地势相似于唐代渤海时期府洲一级的城址。
为了保护古城遗址,每逢旅游旺季,我们都在这里守护……”随之,我们沿着古城墙顶端行走,石头经过雨水千百年的冲洗,青白中透着一股坚毅,透着古城的质朴之气和风韵。
极目远眺,东有小锅盔山,西有大锅盔山,北有锅盔河,南有穆棱河,隐约的乡村和永安镇尽收眼底。
仔细观察山城,为就地取材,沿山顶边缘修筑,外砌石,内填土,无沟缝。
穿林而过,来到山的主峰叫锅盔砬子,最高海拔392.5米。
有“一线天”的砬子缝,人们可以钻进去纳凉。
尤其在山的东部有水涧沟,潺潺地穿越在嶙峋的奇石之中,人们孩子般扑向流淌的山泉,感受她的清澈和柔爽,交织着山的力量水的柔情。
在莽莽的原生态树林和古城遗存面前,静俯千古烟云,从心底下唤起对中华文化的思索。
如脚下流淌不停的河水,灵魂在山的伟岸、古城的风骨里细数那些曾经跌宕的日子……与大山、与绿树、与先人亲切交谈。
我的灵魂与山的灵魂已经融为一体,似乎听见喷张的血液在肢体中流动着、澎湃着,荡击心念久远的魂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锅盔山的“名气”不在仙。
1945年抗日民主联军某部将军在主峰锅盔砬子的大石上题诗一首:“破落荒凉一座城,看来久已失经营。
当年典首今何在!尽被狐倜结队行。”近距离接触锅盔山,一次次聆听传说中的故事,总有一种梦想还留在山里,追寻不已;总有一种感动还留存古城,让人回味无穷!总有一种比生命更透明、比灵魂更纯粹的光亮闪耀在心间,生命在涅槃!在延续!
夜色中,繁星点点,皎洁月光洒在窗前。
我在思索中再回望锅盔山,多了几层历史、文化的思考,将一个极具人文历史的镜头拉近,推到了我们面前。
我与古城相盟,与未来相约。
蓦然回首为古城守望而感动。
守望古城,也守望锅盔山的灵魂,守望厚重的文化神韵!令人欣喜的是地方政府已将锅盔山列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我相信,通过深度挖掘、整理其历史文化,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个有感知的灵魂、有思想的灵魂,锅盔山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会给千年古城增添更加辉煌的光彩。
历经沧桑。
如果不目睹饱经风霜,谁能使我们为岁月动容?
赋予灵魂。
如果不深刻解读历史,能够证明锅盔山的灵魂?
时值端午节,有幸在这样的时刻,尽一份炎黄子孙的虔诚,诚敬华夏民族的先人。
把最虔诚、最恭敬、最凝重的三鞠躬,深深地敬献给古城,祈求古老的人文精神焕发新的活力,护佑这里的人们和谐美好,福泽万世。
孤独·倔强·守望——沈阳浑河断桥【3】
提起“断桥”,不禁让人想起著名的“西湖断桥”,可那“断桥”非真正意义上的断桥,而是人们的想象和传说。
而我要说的沈阳断桥则是名副其实的断桥,它的“大名”叫浑河桥(老百姓习惯叫它“浑河老桥”),生于公元1942年“伪满”时期,位于丹霍公路274公里处的沈阳浑河之上,为当时浑河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公路桥。
时光进入公元2003年12月19日凌晨,老桥静静地安卧在黎明前的浑河上,它似乎已经知道自己即将完成使命离开这个世界,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3时59分50秒,夜空中突然升起了3颗红色的信号弹,紧接着浑河老桥的最南端便闪出一道强烈的蓝光,随后是一连串的闷响,老桥由南向北跃现出一串串火光,似一条缠绕在整个桥体上的火龙。
4秒钟后,老桥除南起第18孔仍然存在以外,其余桥体全部在爆破中倒塌在了浑河之中……
至此,比新生的沈阳城还要年长6岁的浑河老桥,步履蹒跚地走完了61年的历程……
随后,在新浑河大桥靠近老浑河桥段的中央部位设立了一块纪念碑,碑文写道:
1942年,浑河老桥立于丹霍公路274公里处浑河之上,为当时浑河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公路桥。
全桥共30墩、31孔,全长644米,宽8.6米。
最大净高8.75米。
桥梁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双悬臂简支结构,下部为三柱式混凝土桥墩,基础为沉井及基桩。
老桥伫立浑河之六十一载,既免除行人车辆舟楫之苦,成为连接城市与外部交通之重要枢纽,亦阅尽人间沧桑,经历城市巨变。
因老桥年久风化,主体破损,已难堪重负,渐为1988年建成于东侧的新浑河桥所取代,后于1999年检测为危桥,遂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2003年8月26日至11月14日,浑河新桥加宽至49米宽,双向十车道且行人通道亦达13米,可完全满足车辆与行人快速通行所需。
为疏浚洪水,抵御洪水,开豁视野,增强景观,市政府决定拆除浑河老桥并于2003年12月19日爆破实施。
鉴于浑河老桥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全省境内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大、最长之公路桥,为我国当时公路桥建设之重要标志,因此市政府遵从民意,保留浑河老桥自南向北第18孔桥墩及其它部件。
供市民追忆与观赏,并立碑志念。
“保留浑河老桥自南向北第18孔桥墩及其它部件”的记载,使得浑河断桥的名字旋即在坊间传开……
正像“碑文”所载:老桥“阅尽人间沧桑,经历城市巨变”。
无论是老桥还是新桥,它们均见证了沈阳的巨变。
2003年12月,我曾在浑河大桥南侧的新华社辽宁分社大楼里上班,那时候的浑南还大都是片片荒芜的泥洼地、沼泽地,星点的建筑和人家,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沈阳浑河发大水,我骑着自行车来到桥上,当时大桥上已经是一片汪洋,只有两侧的护栏高出水面,人们才知道这里还有一座大桥。
可再看看今天的新浑南,真是今非昔比啊!尤其是老桥的断桥,风风雨雨里孤独地伫立在新桥身旁,守望着那份执着,领略着城市翻天覆地的巨变。
13年多了,浑河断桥,曾经天天从它身边走过,却不曾留意它的风采,也不曾体会它的孤寂,当我渐渐离它远去时,才想到它的刚强和伟岸。
断桥,今天我来了,来到你的身旁,午后斜阳下倾听你的喃喃细语,碧波荡漾中为你留下孤傲倔强挺拔的身影。
61年、13年……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来看你,但我由衷地从心底赞美你的执着与不屈——看你那在滔滔浑河水中的守望雄姿!
断桥是孤独的,它的躯体守望着这个城市61年,它的灵魂又守望着这个城市13年并将继续守望下去;
断桥又是倔强的,它坚强的躯干忍负支撑着钢筋铁轮的61载碾压,灵魂则还要静静地独守滔滔浑河水;
它孤独着、不屈不挠默默承受着风风雨雨,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守望!
它默默地守望生命,守望信念,守望希望,守望收获……
它静静守望天空,守望大地,守望彩虹,守望风雪……
伫立滔滔浑河水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眺望着太阳,仰望着星空……
它不去在乎会有什么结果,只想回味昨日的梦,只想挽留今天的梦,只想憧憬明天的梦……
断桥,感受的是一份凄凉,也是一份美丽;守望是一份痛苦,也是一份快乐!
断桥如此,人生亦然!
【屋顶上的守望】相关文章:
山顶上的风景作文10-08
守望作文10-06
《守望》作文03-28
守望的作文04-20
枝头的守望10-26
母亲的守望10-26
守望春天10-01
守望未来10-06
屋顶上的白鸽子随笔散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