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15篇(精选)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随笔1
“起立,转身,我们要出发了。”我正喊着口令让孩子们排队。孩子们听到我的口令有几个孩子就涌到我的面前,挤着抢当排头,有时椅子倒了也顾不得扶好。你挤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挤我!”这样的告状声。所以每天做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
柔柔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发现我每次让孩子排队都是从座位上让孩子起身然后依次排队的,所以她每次都很快先将自己的.小椅子排在最前面,有时被别的孩子抢先了她还在那哭着鼻子喊“这个位子是我的,老师他抢我的位置。”我问:“是他先放好椅子的啊,为什么你一定要坐在第一个那?”“我要排第一。”
那你不能总坐在最前面一直排第一个吧,别的小朋友也要轮流坐的啊!也要轮流排第一的嘛”她哭着总不答应。嘴里一直嚷着:“我要排第一,我要排第一,我是排第一的嘛。”
见此,我拉过柔柔说:“柔柔很棒的,老师今天让你当组长让你来管理小朋友排队好吧,哪个小朋友不好好排队你帮老师让他们排好队好吗?”柔柔这才高兴地点了点头。
现在的孩子对于“第一”会这样的敏感可能是每个家长或者老师经常给孩子灌输的词语,使得孩子们总认为第一才是最优秀的,于是争着站这个位置。
想不到,在这小小的“排队”里还有这么多的内涵,看来孩子的小脑袋中还真藏着不少秘密在等着我们来发现呢。针对这个问题,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第一”。那么用什么方法让他们主动放弃这样诱人的位置而互相谦让的排队呢?我们怎么让大家不争不抢呢?在活动中我试想几点:
1.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站第一;
2.可以轮流站第一;
3.遇到不讲理的孩子,教师可以用转移的方法,鼓励他帮老师一起管理小朋友。
通过一段时间对孩子们的培养,孩子们再也不你挤我我挤你了,知道只要表现好谁都有机会站在第一,也很快就站好队了。
教育随笔2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煎荷包蛋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吃的食品,但是孩子们对其制作方法并不了解,因此我准备了煎荷包蛋的视频,激发幼儿原有经验,让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用动作自由表现。
第二环节,在活动中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完整欣赏音乐使幼儿尽快进入煎荷包蛋的音乐感受中来。在这一环节中,我用语言对煎蛋过程进行了描述,幼儿对荷包蛋的制作方法也有充分的`了解。
第三环节,做示范。煎鸡蛋,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们在进行的时候,先做了示范,然后讲了注意事项,最后让孩子自己尝试。
第四环节,学生尝试。涵涵很专注的拿了一个鸡蛋,小心的将鸡蛋磕开,然后倒入煎锅里。正是新鲜的工作,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谁说鸡蛋放入煎锅里之后,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但是涵涵很有耐心,一直守在见过旁边,等着指示灯灭。
总结:煎鸡蛋这一工作,看似简单,包含了很多常规习惯、安全教育、卫生要求在里面,孩子在工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潜移默化的学习各种知识!
教育随笔3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调动幼儿主体的积极性、自主性,激发幼儿对音乐获得浓厚的兴趣及热烈的情感。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他说: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纲要》指出: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三部分中蕴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孩子们表现的十分被动、沉默、安静,不敢大胆的自我表现或者不愿意表达表现。因此我们在“快乐音乐活动有效实施的案例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力求让幼儿真正的享受到音乐的快乐真谛。这一年我通过日常的快乐音乐教学与音乐游戏活动,选择快乐的教学手段与策略,在孩子们跟快乐音乐之间建立起了快乐的音乐桥梁,打开了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快乐大门。
1、用赞扬的语言、温馨的关爱,让那些被动孩子们消除对老师的戒备和防御心理;用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互助,让他们开心的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在积极参与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设宽松、快乐的音乐活动氛围,激发孩子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给孩子提供多种展现的机会,让他们轻松快乐的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能给幼儿带来欢乐;成功能使幼儿变得自信;成功还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很“行”、很“棒”,并能在集体面前变得勇敢起来。
现在班中的每个孩子们都特别的喜欢音乐游戏活动,每次都能在快乐的氛围中看见他们露出甜甜的微笑,看见他们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扭动身体,大胆、自信的在同伴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活跃自我。
的确,音乐是快乐的,是激情的,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让快乐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
教育随笔4
经常迟到的金宇航今天早晨又来晚了几分钟。看到他的样子我真的很生气。但是,就在一瞬间我想起了年级组长王老师曾数次和我交流时的场景,交流的具体内容只有一个话题,那就是金宇航进步真大。
说句心里话,对于一个成绩很低、父母又长期不在家、自己心里不愿上学的孩子来说,他已经做到最棒了。
自从认识金宇航后,我一直尽最大努力呵护他的'上进心,虽然也批评他,但给予最多的是引导与宽容,所以孩子才能够上到今天而没有辍学。
想到这里,我压了压火气,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因小失大,于是和他聊了很多,最后给金宇航的爷爷打了一个电话,希望老人能够在早晨能够叫叫孩子,尽量避免迟到问题。
今天事情虽然不大,但我又一次用理智战胜了急躁。如果我对孩子大发雷霆,可能会震慑到其他同学,但金宇航呢?他可能会丧失仅有的那一点点上进心,很可能这一点点上进心正是支撑他走到今天的最大动力。
给孩子一次改正的机会,很可能会让他继续拥有为自己加油的热情。对于正在挣扎中的后进生,此点更为重要。
呵护学生的上进心,多宽容一些,孩子前进的路才会宽一些。
教育随笔5
早晨正急急忙忙准备出门,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一看内容,让我心里不安起来,原来是家长发的:“阳阳今天不来了,昨天受凉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老师没有照顾好孩子,让孩子受凉了。
带着不安出了家门,去学校的一路上我在反复的想着这条家长的短信,这样的一条短信粗看一下就是家长向老师请假的,但是仔细看一下似乎是在责备老师没有照顾好孩子,让孩子昨天在幼儿园着凉了。急急忙忙进了校门,赶紧给家长打去了电话,想了解孩子的情况。我带着几分不安拨通了阳阳爸爸的电话:“是阳阳的爸爸吗?我是曹老师”。对方很热情的说:“曹老师,你好”!我忐忑不安的问:“早晨的短信我收到了,阳阳感冒了吗?”“是的,昨天晚上睡觉被子没盖好,所以着凉了......”听着家长的叙述,了解完了孩子的情况,我的'心总算定了下来。
今天的短信虽然是我误解了家长的意思,但也让我再次提醒了自己:多给孩子一点关心,少给家长一份担心!当家长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除了能让孩子受教育,也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照顾,老师也
担当了父母的角色。孩子小比较容易生病,尤其是一些体质差的孩子,气候的突然变化或者其他原因都会造成身体的不适,因此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在对待孩子冷暖的问题上我一直非常的重视。我儿子也上幼儿园,体质又比较差,所以平时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经验。每次户外活动时我都会注意每个孩子的出汗情况,并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增减衣服,进入教室以后及时的提醒孩子穿好衣服,针对个别出汗较多的孩子及时的提醒他擦掉汗,以免着凉。午睡时要求孩子脱掉外衣和外裤,也随时注意孩子是否盖好被子,尤其是冬天,起床时及时的提醒孩子穿好外套并扣好扣子。对于有点感冒的孩子随时注意观察,并提醒他多喝水......
这些看起来都是很微小的事情,也是老师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地在关心孩子。我们要随时关注每个孩子,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教育随笔6
如果说前些天的培训是积极向上的招引,那么今天的培训主题则是打开真实教育让我们观察、学习。很少有专家在讲台上去讲一些真话,去揭露一些社会现实, 来自江苏教育行政培训中心副主任严华银老师给我们作的交流就是一个例外。严老师给我们讨论了四个问题:
1、教师读书问题
中国最该读书的人,基本都没读书。像教师是不断输出知识的人,最该读书,现实中却是我们绝大数教师一生只读三本书:即教参、教材、教辅。纵观我们的周围,真的如此。
2、中国现实教育,德育观照
最重视道德的地方,却是最缺道德的。往往文件中说的,广播中反复叮嘱的都是我们最缺失的东西。比如:不要在旅游之地,写“到此一游”,可往往留下的恰恰下最多的却是这。这充分说明我们中国的德育教育总在高空,没有真正落地。过分的'强调,一定会过度,多数都是形式上的过度。
3、中国式德育和育人问题及成因梳理
德育是育人中的一部分 。现在学校越位太多,认为孩子的一切都可在学校中学好,但其实,孩子的道德养成主要的环境是家庭。现实中我们把孩子的时间都紧握在学校中,实际是无故放大了教育的功能。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
4、 探寻科学的德育途径
依次是熏染——约束——感悟——点醒——知理—— 内化——体验与实践。
作为教师要做到:首先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文素养,常怀敬畏之心,接着是经常反思,其次是真实的了解我们的学生,再是重温两句至理名言,然后是偶尔对照中国教师专业标准,最后是总是要思考一个问题“多少年以后,还有多少人想起我们”?严老师话走偏峰,与常人不太一样。让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课堂教学,审视教育。从而引发我们对教育更深一层次的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学习方式。
教育随笔7
时间转眼即逝,宝贝们开学已经一个月了!依稀记得上学期刚开园时宝贝们的哭闹、懵懂、稚嫩。而如今,总感觉他们长大了不少。在这一个漫长而又让人值得等待的过程里,得到改变的不仅是言语上的成熟还有内心的蜕变。
例如,在《夸妈妈》语言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很好的夸赞妈妈,更能从“夸妈妈”这个主题延伸到称赞老师,就如宝贝们的这句话“老师们也很辛苦,也很大方,还会把自己的饭菜留给我们吃。”老师从内心感觉到孩子们长大了。
不仅在教学中在生活中,也处处留下了孩子们成长蜕变的痕迹。在一个午餐过后的中午,我带领宝贝们去操场散步,当我们围成一个圆圈坐在地上,呼吸着属于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一个小小的身影遮住了我的视线。正当我看清是小威宝贝,刚想问他什么事情的'时候,随即而来一句让我内心升起无数小太阳的话:“老师,我来帮你捶捶背吧!”话一说完小威就跑到我身后,小手开始轮流捶打起来。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也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过来帮我捶背。一时之间,很多暖心的话就如多束阳光一同向我照耀而来“老师,我也来帮你捶捶背吧!”“老师,你辛苦了!”
教育孩子就像细心照料一束花朵,在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下,它就能绚烂地绽放。我们给予阳光,孩子予以灿烂,孩子们在幼儿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变得更加懂事了,学会了如何关心体贴他人。这就是老师的幸福,这就是老师的骄傲!
教育随笔8
经常鼓励孩子成长
一次,组织幼儿做提问游戏。为了使孩子们对活动感兴趣,我做了三朵小红花,准备奖给提问最多的小朋友。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提问题:"为什么太阳是圆形的""为什么会下雪""为什么花朵有各种颜色""为什么……"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从孩子们的小脑瓜里冒出来。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们评出三名提问题最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是利利,文文,杰杰,其实这三个孩子并不是提问最多的,但平时在小朋友们心目中是"好孩子",所以小朋友们就选了他们。而那些踊跃提问,但平时比较淘气的孩子却没被提名。作为教师,我也明白奖牌给这三位小朋友,有点不公平,但为了不压抑孩子们的热情,不伤害被提名孩子的自尊心,就把奖牌挂在了这三位小朋友的脖子上。
谁知,第二天早上,青青小同学拿来了几块奖牌,对我说:"老师,昨日您的奖牌做少了,好多小朋友都没有,我和妈妈做了几块奖牌,您把它奖给小朋友吧!"我接过奖牌,连忙感谢青青小朋友。能够想象的到,青青提了那么多问题而没有得到奖牌,该有多沮丧啊!同时,我更感谢这位细心的妈妈,她及时地补偿了孩子在那里没能得到的表扬和鼓励。
关于青青小朋友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没有人喜欢天天被人批评和训斥,都渴望得到肯定,孩子也不例外。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用心的.、善意的期盼和鼓励的氛围中,对于他的错误和缺点给予原谅和激励式的纠正,而不是被批评和指责,那么他就会在肯定中不断使自己的言行向期盼的方向发展,不断取得进步。同理,如果老师对孩子处处看着不顺眼,总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无意中就会把他的小缺点看作大缺点,小题大做,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孩子敏锐地感觉到这一点,会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道,厌恶自己,因而与老师发生情绪上的对立,或自卑、畏怯,或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它常提醒我及时给每一个孩子以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得到赞许。
教育随笔9
在多年的初三化学教学中,每节课下来,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受。有时候可以自己找相关资料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疑惑,有时候可以通过同行的讨论对某个问题达成共识,有时候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有时候可以通过实验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时候可以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总之,教后反思是每个老师都会经历的一个环节。它完善了每一位教师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捷径。
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空”句。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有学习动力。所以,有效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成就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是化学的启蒙教学,要特别注重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学习热情、学习习惯的培养。记得曾经上过这样一堂化学课:在探索现象酸(盐酸)和碱(NaOH)是否反应时,学生会生成提出了很多精彩的观点。有同学说: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具体操作是:将2滴紫色石蕊试液滴入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石蕊变蓝,然后逐滴加入盐酸。这时如果蓝色变成紫色,说明NaOH已经和盐酸反应了。也有同学说这种方法不好,因为“蓝变紫”分不清楚。而是将2滴石蕊滴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变红,然后一滴一滴加入NaOH溶液。当红色变成紫色,证明它们有反应;但是之前的学生马上反驳:难道不能做对比实验吗?学生认同两位同学的回答;第三个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用酚酞作指示剂,因为NaOH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滴加盐酸后红色变成无色,证明NaOH与盐酸反应。第四个学生也说:可以用pH试纸,从pH >7一直到PH=7,最后到PH<7。
同学们互相补充思路,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集中实验中会出现的新问题,让实验设计更完善,实验更成功,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吗?老师不评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探索,并做好记录。以下是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亲自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判断是否发生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有多种方法:如使用pH试纸,但操作时间长,数据不够准确;根据残渣的潮解情况,不宜用太长时间蒸发。从热量的变化来判断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的,但是如果浓度太稀或者量太少,热量变化就不明显。如果用紫色石蕊来判断,由于蓝色到紫色的变化不明显,最好的方案是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学生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实施实验设计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实验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认为,如果能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的主阵地,那绝对是一次成功的教学。
教育随笔10
一天户外活动结束后,浩浩郁闷地对我说:“老师,我的裤子破了!”“是吗?哪里破了?”我关切地问。浩浩便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把屁股朝向我,这时我才发现浩浩的裤子后面被竖着拉破了一道小口子。回到活动室,我发现浩浩没有备用的裤子,就安慰浩浩:“别担心,裤子虽然破了一个口子,但不太大,还是可以穿的,回去让妈妈帮你缝起来就好了!”浩浩有点不愿意,说:“老师,你还是给我妈妈打电话吧,让她马上给我送一条裤子过来。”我想,浩浩的裤子破的口子不大,并且他里面穿了短裤,没有什么大碍,浩浩大概是要漂亮,不愿穿破裤子,所以才要叫妈妈送裤子来。于是,我以妈妈工作忙为由搪塞了,浩浩只能无奈地走开了。
午睡醒来以后,浩浩又对我说:“老师,你还是给我妈妈打个电话,让她帮我送裤子来,好吗?”看浩浩如此急迫、焦虑,我有些奇怪,但还是认真地解释:“浩浩,破了的裤子也是能穿的呀,在很多生活条件困难的地方,小朋友都没有新裤子穿,都穿旧裤子的.,旧裤子上面会有洞、有补丁……”浩浩嘟起嘴巴,很不好意思地说:“可是他们(小朋友)能看到我的短裤,我今天穿的是红颜色的短裤。”说完便用两只手掌盖住屁股,眼睛还不停地瞄旁边陆陆续续睡醒起床的小朋友。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浩浩不愿意穿破裤子的原因,认为他是为了漂亮而不肯穿破裤子,却完全没有理解浩浩的真正的想法。其实,浩浩是因为担心红短裤会被小朋友看到而苦恼的。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感到我们在尊重、保护幼儿的隐私,理解并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需求方面做得还不够。我想,今后我们要秉持一颗尊重幼儿的心,用一双充满爱意的慧眼去解读幼儿的需求,去实践富有内涵的“爱与尊重”。
教育随笔11
户外活动结束了,我领着孩子们回活动室。快到活动室门口时,我发现地上有一张纸片,正想把它捡起来,忽然想观察一下有谁能主动捡起纸片。于是我不动声色地站在门口,希望能有孩子发现地上的纸片并将它捡起,但是很遗憾,孩子们一个一个从边上走过去,就没有孩子停下脚步。就在此时,琪琪高兴地走进活动室,她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然后迅速转身将地上的纸片捡起扔到垃圾桶里,我满意地点了点头,正待夸奖她,只听她说:“老师,我把纸片捡起来了,你要奖励我一颗五角星!”我顿时无语。
这个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一直以为我们对孩子关于保持环境整洁的教育是比较成功的,孩子们在这方面也做得比较好。因为每天都会有孩子说“老师,我把地上的××捡起来了”“老师,我把xx地方抹干净了”。
今天的这件小事让我看到了自己平时工作的不实,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一直以五角星等激励孩子做好事,孩子每做一件好事,我都会给予“五角星”“小红花”之类的`奖励。没想到这种方法长期采用反而带来副作用,导致孩子过分追求奖赏,甚至把做好事视作获取奖赏的筹码。我必须改变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用奖赏激励孩子做事,而要利用实际生活情境让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意义和快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保持环境整洁、给别人方便等成为孩子自觉的行为。
教育随笔12
让孩子学会谦让
星期三上午的早点是吃橙子。在孩子们吃水果的过程中,我偶尔会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相互“谦让”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先拿的总拣小的。但是,也出现了这样两个问题:洗手快的.孩子总是先来拿水果,而这些幼儿的胃口一般较好。相反,后来的幼儿常是一些动作较慢、胃口也不是很好的幼儿。由于前面的幼儿谦让,拿了小的,留下大的给这些胃口不佳、动作又慢的幼儿吃,结果他们吃得更慢甚至吃得苦恼。
今天吃橙子时,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不太喜欢吃橙子的小朋友可以拿小一点的橙子,把大的橙子让给喜欢吃的小朋友,你们同意吗?”,幼儿一致同意,尤其是那些吃得慢的幼儿,更是如释重负。在幼儿拿水果时,我留心观察,发现他们充分理解了我的意思,而且配合默契。那些喜欢吃橙子、吃起来也快的小朋友在拿橙子时,也并不是专挑特别大的拿。今天的橙子幼儿吃的又快又香甜。
可见,我们的教育活动只有根据实际,并且抓住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每一个时机,讲究方式方法,才会有好的效果。
教育随笔13
幼儿进入幼儿园就是进入了一个相对矛盾体。此时,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活动机会也与之增加,也就意味着他们生活矛盾不断增多。可以说,幼儿是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成长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矛盾始终是幼儿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课。教师无疑是引导他们仿效前人,看前人是如何学会理解、处理各种矛盾,从而初步建立幼儿社会交往和独立生活的意识,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一个了良好的铺垫。我想,在这一点的认识上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矛盾处于相对激烈或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身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我所在的班级就有这么一个过于“活泼”的孩子,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夺或索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文具用品之类的东西,导致班上一系列的哭闹事件时常发生。像他这样侵犯或妨碍别人,随意破坏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我该怎么办?作为一名新教师,“耐心的诱导”、“榜样的示范”是我的首选之策,然而,待这些策略用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是不大奏效的。
对于自身教育的“我不断在思考,不断在摸索,不断在探究,我想。此刻讲究艺术地、合理地、适当地进行惩罚是不是必要,这能否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矫正他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动向?是不是能够避免因理论上的回避而带来的实践上的差错?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惩罚并不是因人们感情的接纳与否来确定其存在与否的。如果一定的惩罚能够达到让他释放肝火、提供息怒和静思反省的目的,又为何不可呢?这好比给小树修整枝叶,同浇水施肥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我觉得对于像他这种生活在鲜花和温和语言环境里的幼儿来说,适当的承受一定的压力,尤其是来自集体的“乡规民约”的压力,是否能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一定的压力有时恰恰能够成为他自尊和自信萌发的初始动力。事实上,通过我的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入理的,“惩罚”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成为正面教育的辅助手段。
首先,对于这里所说的“惩罚”。有三点想在此略做解释:
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端正而健康的。当面对幼儿犯错时,我们采取适度的处罚措施,目的是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并让他们正确理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园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辅以批评与处罚。这样做的前提是尊重幼儿的人格,我们坚持耐心反复引导的原则,同时反对滥用批评和处罚手段的无原则行为。
二,严守分寸,确保公正。对于违纪行为,要进行独立处理,避免将其与其他事情混在一起或采取抵消的方式。可以通过全班共同参与执罚,相互监督来实现惩罚的目的,而不是由单一教师包办。
强调区别对待。正面教育、批评教育对于不同幼儿而言,效果是不一样的。幼儿的脾气、气质、年龄以及后天所处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幼儿们格式的性格。
我认为在幼儿园或家庭的一般处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①冷却法:暂行隔离,进行冷处理。但严禁将幼儿关在房子内,时间要控制好。②孤立法:被大家一致认为的规则遭到违反应受到集体的处罚。某一时候全体幼儿都不与发错误的幼儿说话。③自我约束法:违反公约和规则,应得不到公约的某些待遇或承诺。
俗话说,治病要治本。如果能让幼儿少犯错误就可避免运用处罚方式了。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有必要,有义务给幼儿提供一个“和平共处”的友好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时刻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并且,应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如不得妨碍他人,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做事要有谦让精神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切实做到以上这些,我们的教师、家长就可以从中日解决纠纷的圈子解脱出来。更大程度上我们是拯救了幼儿,履行我们进园的承诺,执行我们应尽的义务。
“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纯真。成人万不可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不谙于世”。幼儿的童心都是闪亮亮的,好似一面玻璃镜,它能毫不保留的折射出一切的光辉。
教育随笔14
经过寒假,班级里的自然角因为缺少照顾慢慢缺少了生机,每到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继续发动家长带一些植物来幼儿园,因为老师们都觉得让小班的孩子动手种一盆小植物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们的主观意识往往会让我们代替孩子做一些决定。近来天气不错,幼儿园里鲜花盛开,孩子们看着我们教室里那几盆不太好看的植物有些不满。“老师,我们去花园里吧,那里漂亮。”“老师,我们把花园里的花采一点到教室打扮一下吧。”“花园里的花又不是我们种的,不能采的,采掉了就不好看了。”“那怎么办?我们的教室里的小花都不好看的。”这些都是孩子们的话语,从中我感受到孩子们迫切希望我们的自然角也能美起来。
“我们自己来种一盆小植物吧。”我的话音刚落,搭班的阿姨就觉得我在异想天开“他们能行吗?”小家伙们听到我的话都来了劲头,呼声一个比一个高。“我们行的。”“我们自己种。”“我们种什么呢?”“种在哪里啊?”……孩子们又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讨论,对种植充满了兴趣。看到孩子们那么起劲,阿姨也加入我们的行列中:“我家里有一些花生,能种吗?”“当然可以,我们就来种花生。”我定下了种植的内容,孩子们开始期待明天,盼望这明天快点来,回家的时候都不忘记提醒阿姨明天一定要带花生来。
明天很快就到了,一些孩子早早来到幼儿园,大家看到阿姨为我们带来的花生后都别提多兴奋,不停催促我快点种,快点种。搭班的张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回收来的大小一样的塑料小杯子,并且都细心的在杯底钻了小洞洞,有的孩子看着杯底的洞洞有些不满:“老师,杯子是坏的。”“有洞洞才好,花盆地下都有洞洞的,水好流出去呀。”一个声音出现在大家中,有的孩子跑去看自然角里的空花盆“真的,真的,真的都有洞洞的。”这下大家都放心的拿走小杯子。
“我们去放泥土。”我一声令下,孩子们都争前恐后的来到户外,有的孩子迫不及待用手抓着泥土放在小杯子里,但是好像不太方便。“我来帮帮你们吧。”我一边说,一边用小铁铲翻动泥土,把硬硬的泥土铲松了,这些孩子们装泥土方便了许多,有的孩子找来工具,用废旧的小勺子来装泥土,你用好了给我用,我来帮你加一点,一勺勺的泥土很快装满小杯子。大家都装快装满一杯泥土的时候,有的孩子意识到花生还没有放进去,于是大家立刻去找阿姨,每人从阿姨那里要来4、5颗花生,小心翼翼放在小杯子里。
“浇点水吧,没有水,小种子不会发芽的。”阿姨在一边建议着。张老师也为大家端来一盆水,拿来几个小杯子。“我来帮你浇点水。”“我用好小杯子再给你啊。”孩子们轮流给自己的小种子浇着水。大家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小种子能快点喝水,但是用来浇水的小杯子数量却不多。“排好队,等一等。”“排好队很快就能轮到的。”“我棒你浇水,把你的杯子给我吧。”孩子们互相帮助给小花生种子浇着水。“你的水浇太多了,倒掉一点吧。”“你浇点太少了,我再帮你加一点。”孩子们的帮助合作行为充分体现。
每人一盆,大家都种好了,张老师细心的为孩子们准备了头像标记,在每个小花盆里插上孩子的照片,方便孩子辨认和照顾。这下自然角又热闹起来。每天早上早来园的孩子都会第一时间去看看小种子有没有发芽,看看是不是需要浇水,浇完自己的还帮朋友的也浇点水……
“小班的孩子不会合作,他们都是自我为中心,根本不会和同伴一起共同使用一样材料”,这些话经常在我们的耳边响起。也许小班上期,我们的孩子真的是这样,不太会和同伴合作,一起游戏,共同使用材料,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我们日常教育过程中的慢慢引导,到了小班下期,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在无意中流露出和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行为。
在种植花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渐渐发展起来的合作意识,也许那只是简单的帮助的`行为,但是关注到同伴,愿意帮助别人不也是我们对孩子培养的方向吗?善于捕捉孩子的无意行为,进行大大的引导教育是我们老师需要做的,所以在种植过后,我对在活动中帮助他人、会和同伴一起使用工具的孩子们大大表扬,强化孩子们帮助他人的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主动加入到帮助、合作的行列中,对自然角的关注也会更多。
小花生,给孩子带来的收获是大大的,在没有收获花生发芽的喜悦之前,我们的孩子已经收获了和同伴一起种植的快乐,收获了帮助同伴的快乐,收获了种植的经验,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在等待中体会收获的快乐。
教育随笔15
以前,高xx小朋友每天来幼儿园都是最晚一个,而且还总是不高兴,向家里人提一些无礼要求,父母拿他没办法。我便利用接送幼儿入园、离园时,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他妈妈说:“这孩子赖床,早上不愿意起床,晚上睡得很晚,每次吃饭都是玩着吃,很挑食,很让人头疼。”
针对这些现象,我便与她的妈妈讨论制定了一套纠正其不良习惯的方案:首先让其家人一块合作,把其不必要的零食减掉。其二吃饭时,规定他不能看电视。第三,饭菜在色、香、味上有意识的进行搭配,以引起他的'食欲,而且进食量一次不能太多。第四,规定晚上要早睡,早上要按时起床。
老师和家长,共同合作,对以上方案认真实施,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高xx小朋友能按时起床,挑食的毛病也改了许多,来幼儿园也很高兴了,整体效果很好。
现在,每天,高xx都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还来得很早,并经常笑着跟我说:“老师,我今天来的很早,我又得了第一名。”
【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10-08
教育的随笔09-27
教育随笔08-04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4
教育的随笔11-08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5
【经典】教育的随笔08-03
教育随笔06-11
(精选)教育随笔06-12
巡演教育随笔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