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师读书随笔

时间:2024-07-11 11:44:32 随笔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随笔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书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书随笔

教师读书随笔1

  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和西方的孩子相比,最缺少的就是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我就在想,或许这与我们在教学中的方式有关。在教育教学中,为了降低授课的难度,照顾到学习能力最差的孩子,让更多的孩子减少学业方面的困难,从教学大纲到一次次考试,都会具体分解成一个个考点,这使得我们老师会以传授一个个具体知识为主。这种方式对于让孩子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方面可以做到快速精准。但对语文学习,这种单纯的知识点学习,却容易一叶障目,很难让孩子形成整体的思维方式,会禁锢他们的'思维。

  之前和一个同事聊天,她一直在苦恼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写作。基本上,不少语文老师在讲述作文思路时,为便于孩子理解,都会提供一个情境,也因此会带入一个自己描述的具体内容。最后我们会发现,一堂作文课下来,老师教出来的孩子,全班孩子作文写出的内容上都会雷同。这是因为孩子更容易捕捉有情节的内容,容易直接带入老师的表达,以老师的表达代替自己的表达,走入就事论事的常见误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写作,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教师读书随笔2

  假期里我拜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书中的内容引起了我的深思。

  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罗素

  这段话让我有诸多感慨,幸福是什么?幸福在于自我满足,在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学生的幸福在于教师给学生一片自主发展的土壤,从内心感到满足,幸福。

  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不能苛求学生千人一面,要用心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尽可能帮助他,给他们一片自主发展的土壤,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流淌潺潺的小溪流,碧草青青的草地上,硕果累累的果园里,芳香四溢的花园中,……多么富有诗意的地方,多么激发灵感的`地方,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精心选用的“课堂”。我也向往这样的课堂,假如我也能每天带着我的学生徜徉在那种“课堂”,那么,我和我的学生将会品得出愉悦的滋味。

  善待每一个儿童,发挥每个儿童的优点,让他们自豪地说:“我是最棒的!”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成绩上都拿满分,但我们可以给学生播种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愉悦。

  其实真实、平凡的课堂,作为教育只要动一番脑筋,努力让孩子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打开他们愉悦的源泉,让他们在感到自尊的前提下自愿创造劳动,那么这愉悦的滋味将一直陪伴孩子们成长。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能让孩子经常感觉到新鲜、兴奋。那么引人入胜的中队活动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美妙的天地,掀起孩子情绪的波澜,因为自主、自信、自强而使学习生活充满神奇的魅力,进而辨得出心跳的节律。

  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选择,怎会不从学校飞向自己生命的梦想?怎么不会辨得出心跳的节律呢?

  看到孩子们收获成功幸福的笑脸,我会欣慰,似乎看到一朵朵向着阳光绽放的花朵,听到他们花开的声音!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这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提醒!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更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孩子记住美德吗?想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愚蠢啊!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反而会使孩子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呢?罗素还有一句名言:惩罚应该是你希望过失者感到厌恶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欢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实施教育的我们往往是多么的荒谬啊!

  其实惩罚也是需要艺术的。记得我刚走上讲台时,作为一名年轻老师,对班上调皮的学生十分头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后,也不见有什么效果。无意之间,我看到了的一篇文章《为这样的“惩罚”叫好》,心中不禁一亮。文中讲到5条罚于教育之中的“惩罚”方式:①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第二天晨会课上罚讲一个3分钟的古人勤学的小故事。②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课后进办公室读5遍《我的战友邱少云》,回家写一点读后感,第二天张贴在教室黑板报上。③相互打骂者,罚整理对方的书包。④自身卫生缺乏,随地乱扔者罚在校园内捡纸屑。⑤作业字迹潦草者罚回家临一页帖。

  看完上述文字之后,我感慨很多: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上面的几个教育办法,不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过失,也知道不遵守纪律或不完成作业会受到“制裁”,更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教育,从而让学生明白该把自己管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学生。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吃一堑,长一智”,犯错误是人在成长中走向成熟中的表现。惩罚不是教育的目的,带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而应该根据个体差异,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事实证明,我采用了以上措施,对那些调皮的学生的教育非常明显。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就和自豪。

  卢梭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惩罚学生,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新课程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但是小学生,大多数自控力不强,不能准确辨别是非,一旦犯了错误,教师运用的方式是怎样呢?现代教育呼唤更艺术的“惩罚”,于潜移默化中巧妙地引导和改变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要追求良药"甜"口。这就是一个惩罚的艺术。

教师读书随笔3

  了雷洪、王伟庆主编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设计》一文后,我深受启发,知道了物理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习感受到,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 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 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师读书随笔4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时间也就这么浪费了。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的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的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的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教师读书随笔5

  拜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通俗易懂,浅入浅出,无高深的理论,只有朴实的做法,朴实的话语。令我印象最深的、对我有如此帮助的有以下几处:

  一、 语文教学至简为上

  1、韩老师的课堂备课简单,形式简单。一个简单的课件,惯用的听录音、朗读、认读屏幕上的词语、简单理解课文(不强求学生的“深刻理解”,学习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等形式。韩老师的绝招:学新东西谁不喜欢?第一遍听录音的'教室里一片寂静,第二遍、第三遍时要求孩子们模仿着小声念,老师悠闲得很,有精力去注意他们,那些不张嘴、不看书的小家伙一偷懒就会被老师发现。

  2、课外读物的教学,韩老师提的问题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简单,绝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来,差点的学生想一想也能答出来;二是总领全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韩老师的备课一气呵成:读几遍课文,把生字词输到电脑上,印发给学生,再揣摩一下重难点。韩老师追求的就是简单,追求的就是自在。

  二、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做法是淡化理解,强化朗读。

  朗读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补充文字上的不足,古人就有三分文七分读的说法。学生听了这种生动又感情的朗读,可以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产生朗读的愿望。有了朗读的兴趣,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逐渐掌握规律,并把书面上的文字变成头脑中的形象,连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这些画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加深学生对读物的理解,自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归类诵读”是学习语言的妙招

  学以致用是对所学知识最好的复习,韩老师在让学生背诵《增广贤文》的同时,倡导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都要现学现卖,每有所学,力求马上运用,就像我们小时候用词造句那样。韩老师尽量不让学生过了夜,让所学知识沉没在记忆深处,时间长了便了无痕迹。

  四、让课堂静下来

  1、刚入学初学拼音时规定:老师手指黑板时学生念,老师手放下时学生停止出声;老师手持卡片时学生念,老师把卡片从胸前放低或藏身后时学生停止出声;老师伸出一个指头,示意学生只念一遍;老师两只手做暂停的姿势,学生要立即安静下来。

  2、布置写字母的时间要在下课前10分钟,一旦让学生动笔,老师再讲或让学生再读学生们的心里就有了牵挂的事,他写不完是不会抬头的,而等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写完,需要很长时间,课堂纪律就没法控制了。不要频繁地更换教学内容,看书、看黑板、看屏幕的时间不要太短,学生从一个环节转到另一个环节,需要花一定的时间组织教学。

教师读书随笔6

  摘 要:就阅读一些教育经典书籍,浅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教师;教育;力量

  “读书”,一个多么温馨的词语。读一本好书,心情放松,杂念尽消。“众里寻他千百变,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徜徉书海中求知的人常会有如此动心美妙的体验吧。

  作为教师,没有一天能离开书籍——教材、教参……日复一日,习以为常。于是有人感叹:做了教师,就注定要将一生机械无味地耗在教材、教参上,枯燥之极……

  其实,阅读《教育的力量》,就能够给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应该作为一种力量而存在,我们应该竭尽所能,让每一个世界变得生动、快乐、不单调、不沉闷、更不黑暗;在充满阳光的白天帮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丽;即使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的人,这就是教师。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会让我们变得善于思考,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阅读《教育的力量》,我们确切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不断进步。肖川老师的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练就的教育学问。

  阅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们深深地感动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激励着我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权力金钱,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对春天的回应和礼赞。

  阅读《爱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单纯、美好、永恒的爱的情感,将我深深地包围,涤荡着我的心灵。它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崇高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又能使爱不断地升华,它也教给我怎样去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阅读这些经典名著,我总是不断地被吸引、被感动,有些东西便不留痕迹地沉淀下来,沉淀到我的内心深处,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清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教师在一生中要不断提高自我,需要读书好学。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读书随笔7

  不知不觉,翻到了最后一页。合上书本,书中的文字依旧在我脑海中回旋,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了新的期盼。再次回顾自己的思路,获得的感受如下:

  这本书的作者是吴非,原名王栋生,这本书是他在临近退休之际,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和种种教训和思考而得来的,主要是想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提供前车之鉴,让我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通读整本书下来,不禁觉得他是一个“硬汉子”,是教师界的“魏征”,敢于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敢于将大家心知肚明却又难以启齿的话一针见血的揭示给众人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对于教育界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敢于充当出头鸟,决不妥协,始终保持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例如当电视台觉得他逝去的学生有新闻效应而采访他时,他愤怒至极,说了句“他们睡着了,不要用你们的爪子去碰他们”。虽然言辞犀利,但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逝去学生那种不渝的爱惜之情。从字里行间我读出了王老师为了理想而孜孜不求,读出了他胸襟开阔且诲人不倦等等。这些优良的品质值得我反复回味,终身学习。

  教师是真善美的传播者。在生活上,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志趣,也要容得下其他老师的爱好;在学生面前,我们时刻要展现出大度的气量,说学生听得懂的话,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成长需要靠我们的耐心和勇气去实现。我们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都能关系到他们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他们人格的养成。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内心澄静透明,像冰糖一样,给别人带来丝丝甜润。其实,自己的心胸敞开了,那么整个世界也就容得下了。俗话说: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一定能面朝大海,遥望星空,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来负责自己的人生。

  吴老师对“理想教育”的阐释也和我产生了共鸣。他认为“所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人的待遇。在早晨的阳光中,他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够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我冒昧的用一句话来阐述吴老师的理想教育,那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但谁都又熟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由实践精心打造的屡试不爽的十个字,但我却始终坚信,这十个字并不是人们放弃的理由,相反,它却可以激励人们克服困难,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前进。试想,唾手可得的东西还有被人们珍视的价值吗?正因为有困难,有阻力,才能激发人们探索的热情,自古华山一条道,如果能坚持走下去,定能看到奇伟瑰怪之景观。作为教师,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背叛自己的理想,因为在那么多职业中,既然选择了教师,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如果不能做出一些让自己心悦诚服的事情来,那么这一生注定是浑浑噩噩。

  记得我在读叶嘉莹先生的书时,里面的专业知识我大概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句话却始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那就是“知足以励前,知不足以自勉也。”人应该抱着知足常乐的心态,在积极的情绪中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抱负,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缺陷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是应该积极寻求弥补的道路,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优秀。我觉得这和吴老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稳稳当当的前进,相信若干年后,收获的`绝不是碌碌无为,而是点点滴滴的实在幸福感。相反,如果只是追随别人的脚步,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扭曲自己的本性中匆匆忙忙的活着,追逐着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即使到时候荣誉等身,内心却早已被折磨的千疮百孔。

  我又想起了最常听的一句话:人们往往只顾自己走的有多远,却不肯停下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等到路的尽头才发现,其实自己一无所获。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风景,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的欣赏他们,我相信最后的结局是双赢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要做成功就更不容易了。试想,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虽然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之日起算起,到告老还乡之时,在讲台上的时间也不短,如果用毕生的精力去认真书写“教师”这两个字,定也会赢得多彩的人生。因为爱学生,我们就会不断的追求高超的教学技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因为爱学生,我们就会主动的去猎取各方面的知识,读各种书籍,为自己充电,然后去照亮他们;因为爱学生,我们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用人格的力量去牵引他们前行;因为爱学生,我们摈除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专注于学生的成长。总之,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会促使我们在教育之路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激发我们慢慢前行。

  所以,我不再畏惧害怕,也不再妄自菲薄,因为心中有爱,我相信在这条教师之路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做的更好。

教师读书随笔8

  余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有些心得,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文章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观止》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一样,不必苛求。

  《观止》一书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并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一代的文章;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诸点,令“观止”黯然失色。

  历朝历代之文,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足法,其余更不足论,其原因仍不得正解。个人以为,或许中华礼貌历经5000余年,至明代已垂垂老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从学术的角度看,中国礼貌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礼貌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本事就日渐衰退。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一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愈演愈烈,直至近代不能复兴。可悲可叹!

教师读书随笔9

  今天闲来无事,又翻起了《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这本书,其中一个章节《受伤的不一定是弱者》我看完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叫卓新民的孩子,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的他性格孤僻冷傲,在其他老师口中是一个极具攻击性的孩子,并且老师们还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他的“斑斑劣迹”。但是本书的作者钟老师却不以为然,在她处理了一起卓新民的“打人”事件后钟老师得出了一个结论:打人的未必是弱者。

  通常人们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当别的老师提前跟你说某个学生怎样怎样的时候我们差不多就认定了他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尤其是负面信息。因而一旦这个孩子和别人发生了冲突,我们立马会从心理上偏袒对方,甚至班里学生也如此。从而导致学生或者老师只看到这个孩子“欺负”别人的一刻,没有问清原委便妄加定论。这样就很容易伤了一个孩子的'心,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

  钟老师却并没有这样做。

  她对这件事先不做任何评价,而让这两个孩子把事情的原委写出来。直至第二天两个孩子都冷静了,再对照两个孩子“坦白”的事实来处理,这样既让犯错误的孩子反思了自己,也没有“冤枉”任何一个孩子。

  钟老师无疑是很智慧的,她没有被“先入为主”的观念蒙蔽双眼,而是给了两个孩子冷静和缓和的机会,也为自己公正地解决问题铺好了道路。我们现实工作中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尤其是小学老师,孩子们年龄小难免打打闹闹,但是我们是否在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的时候是否“擦亮双眼”了呢?我们是否不自觉地站在了表面看起来是“弱者”的一方了呢?

教师读书随笔10

  在学校发布的《暑假教师道德课堂读书活动图书推荐》的目录中,我一眼便选中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从书名我推断,这应该是一本贴近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的具体事例,我觉得这类书籍对我们的帮助往往要大于那些纯理论性的书籍,所以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在序言中,我对作者王维审有了简单的认识:草根出身,经历坎坷,善于在教育中思考,不断地反思、成长……读着这本书,我又对王维审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敬佩他的工作能力,敬佩他的流畅文笔,敬佩他的善学善思……他用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如何克服;面对烦恼,如何消融:面对“瓶颈”,如何成长;面对问题学生,如何关爱……更巧妙的是,他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不仅教我们怎么做老师、做教育,还教我们怎么写叙事、写反思。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我为自己的选择沾沾自喜。

  王老师在一线工作多年,对于我们的现状了解深入,他理解我们老师所有的`烦恼、苦楚,但却诚恳地告诉我们,所有的困难都不能成为自己不成长的理由。我们面对问题时,总是抱怨自己的不如意,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能力有限,知识有限,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要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就要善于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成长,只靠怨天尤人和自甘平庸是没有丝毫用处的。

  记得我教过的最“无可救药”的一个学生就是森。他是四年级时转到我们学校的。刚转来不到一个学期,就经常听闻他的“英雄事迹”,办公室的常客更是非他莫属。他长得白白净净,相貌端正,衣着得体,单从外貌你绝不会相信他是爱捣乱的学生。而且他极聪明,四年级时语数英三科都名列前茅。五年级时,我成为了他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可以想象,我对他的印象已经糟糕透顶。所以,从一开始,我对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带着感情色彩去看待的。

  每天进入教室,总是能接收到关于他的形形色色的报告:写纸条骂人,吐别人口水,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写字,把鼻涕抹在别人身上……这些事情让我觉得,这个孩子不仅是调皮,更是道德有问题,他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性质极恶劣的,而且无论你怎么跟他交流,给他讲道理,他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有一点错,总是别人招惹了他。他很自私,不允许自己的利益有一丁点受损,吃一点亏马上就要还回来。

  两年时间,我被他弄得焦头烂额,在他面前,我真是“黔驴技穷”,怎么都激发不了他的上进心。学习方面也是,这个时候单靠聪明的脑子已经不行了,他各科成绩都在走下坡路。你想,上课扰乱课堂,作业胡写乱画,他成绩还能好吗?语数课堂上还好一些,他有所顾忌,不敢过分,但英语老师几乎上不成课。两年的时间,都是在“报告”“批评”“思想教育”“家校沟通”中度过的。偶尔他心血来潮,表现好些,让我看到一丝曙光,但表扬和激励过后,也很难维持两天。他,给了我严重的挫败感。

  我想,如果是现在,是我读过王老师的故事之后,再让我遇见这个孩子,我的心态会不同。如果我能再用心一些,走近他的心,真正地接纳他,或许这个孩子的今天也会有不同。

  我认同王老师的观点:真正的教育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教师读书随笔11

  我们一直都说我们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我一直在想这个素质是怎么回事,我怎么看不到摸不着呢?今天我看书学习了一下我们口中的素质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

  素质教育是针对我们以前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所产生的一个名词。其初衷是纠正应试教育的一些现象: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这也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吧。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的。我们在公共场所不吸烟,在公园里不乱掐花捞鱼,这都体现了我们一个人的素质。可我们一旦到了国外,就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了,而是代表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这不仅仅是知识解决的问题了。所以,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滴。

  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这与我们国家的法律吻合:受教育机会平等。政府应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这也需要国家政府加大师资的`投入,这才能保证我们素质教育的有效展开。

  素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并不矛盾。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但人与人不同,我们又不能“一刀切”。这也符合辩证论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教师读书随笔12

  《幸福深处》简介:本书为宋丹丹情感自述。她回忆生命中绽放过的爱情,得失不过是随缘聚散;上天赐她最好的儿子,她一想起他心就化作一汪清水;她有一个温暖的家,丈夫给她相濡以沫的感情和深深的理解;她的演艺生涯几番起落,她梦想过“奥斯卡”却又对沧桑老人一往情深……

  宋丹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初恋和婚姻,对亲情和友情的记述也在书中占据了相当的篇幅。她的父母、兄姐和孩子们都是最可爱的主角,甚至先生的前妻也是她的知心密友。他们的日子其乐融融,读来令人开怀而温暖。同时,她还为她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朋友——黄宏、赵本山、濮存昕——倾注了很多的笔墨和真情……

  杂杂乱乱的,也就一个“真”字可形容完毕。

  宋丹丹的文字流畅、诚恳,情节描绘细腻动人,人生感悟能够引发共鸣,有时让人会心一笑,有时也带人入戏感动异常。

  前天就把宋丹丹的《幸福深处》看完了,感觉这位小品天才的文笔虽一般,但写得非常真实,不扭捏,我喜欢。随后,就把这本书推荐给同事们,看后都说:“好!”

  记得刚听说宋丹丹出书时,我就想,白云大妈的《月子》终于出炉了!说实话,在看内容之前,我对书上的图片很感兴趣。

  英达之所以说宋有“暴露癖”,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书里的内容太过真实,宋选择把她最失意、最尴尬的那段经历展现给大家,而不是隐瞒,我认为她是想告诉大家,所有的痛苦都成为过去,风雨之后终见彩虹,她现在过得很好,她挺过来了。

  离婚十年,也是再婚十年后的今天,这本《幸福深处》是她生活的`一个里程碑。她告诉所有的女人一个道理:在婚姻里,女人应该学会示弱。男人当然也喜欢精明能干的妻子,但当妻子包揽了家中一切时,男人就会觉得自己是个白痴,没有展现的机会。所以说要做个聪明的女人是很不容易的,她要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刚兴《百家讲坛》时,我看了《老子》那一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xx多年前,老子就告诫所有的女性要把自己变成一本书,让男人永远也看不懂,让他永远都有兴趣读你这本书,言外之意,婚姻的维持大部分还要靠女人。怪不得有人会说:做女人难啊!

  看完《幸福深处》后,我越发的喜欢宋丹丹了。她是一个多情的女性,是个恋兄的傻妹,是个被淘气儿子气哭的眼泪妈妈,也是个被老公宠坏的幸福女人……她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读了她的故事,我依旧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如雾里观花,却看到风雨过后,太阳照在通往幸福深处的路上。我想:紧握在手里的幸福应该是简单而透明的,就象两只大雁,依偎在一起飞过天空,那么简单,那么快乐!学会珍惜,才是我最应该做的,也是我能够做到的,不是吗?

  大家有时间的话,看看这本书吧,说不定会象我一样,有意外的收获!

教师读书随笔13

  十一长假又到了,人们明知道外面人山人海,还要出去旅游,这是为什么呢?北大出版社的陈峤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为什么你偏要挤在黄金周?----因为你当然讨厌人群的拥挤,但你更讨厌生活的单调,你并不想和十三亿人抢一个拥挤的七天,但你更不想在唯一有可能不一样的七天里继续重复无数个一样的七天。”

  我十分赞同这种观点,我就最讨厌单调了,我认为不想单调的最高境界是去历险。而在生活中,能成功历险的人很少,因为历险是要受到客观条件制约的。而我有一种历险方式,不用挤在人群,没有条件制约,那就是----读有趣的书,去进行纸上的历险!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作家写过各种各样的“历险记”,其中,我最着迷的就是读《丁丁历险记》,跟着丁丁去历险了。

  跟着比利时作家埃尔热笔下的丁丁,我不仅去过欧洲各地,还到过西藏的雪山,非洲的沙漠,南美的丛林,甚至到了浩瀚的太空,登上了神秘的月球;我见识了各种人物,除了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的记者丁丁,有善良但有点粗野的阿道克船长,聪明却耳背的向日葵教授,尽职却总是倒霉搞笑的`警察杜邦和杜庞,还有船长的克星,爱恶作剧的阿拉伯小王子阿卜杜拉,更有那反面人物,狡猾的大坏蛋拉斯泰波波罗斯了;我还经历过空难、海难、雪崩、车祸、爆炸、救人、破案等等惊险事件。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隐形的人物,跟着故事中的人物经历了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就拿《向日葵教授绑架案》来说吧,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我先是来到莫兰萨城堡(丁丁和阿道克船长的家),我非常喜欢这座城堡。可是,我看到,大窗户的许多玻璃都相继破裂了,连房间里正在喝酒的船长手里的酒杯都在他手里破裂了。花园里传出了枪声,我看到有一个人受了伤,但却没了踪迹。

  事情惊动了警方,搞笑的警察杜邦和杜庞也过来破案了。每当这一对儿长得一模一样穿得也一模一样,还带着帽子拿着手杖的警察出现时,我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此时我却没有笑,因为我也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天,向日葵教授去了日内瓦,丁丁和船长在他的房间里发现了成箱的玻璃碎片,这才明白玻璃震碎是向日葵教授在为他的发明做实验。可是,枪声又是怎么回事呢?他们觉得教授一定有危险。我也这样觉得。

  这下好了,我又跟着丁丁和船长坐上了瑞士航空公司飞往日内瓦的航班,来到了日内瓦,找到了教授下榻的酒店,却发现他已经离开这里坐火车去尼永了。于是,我又气喘吁吁跟他们来到车站,中途船长被绊倒耽误了时间(其实绊倒他的是博尔多利亚特务故意阻挠),他们只得无奈地看着火车刚刚驶离。这真像我看着公交车驶离站台一样,后悔没有早来一步呢。

  于是,我们拦了辆出租车去尼永,在一条乡间公路上,忽然一辆车超了过来并把我们挤出道路,哎呀不好!我们的车翻了,掉进了路边的湖里。他们都变得湿淋淋的,幸亏我是隐形的!那辆车其实还是博尔多利亚特务的车。

  在热心人的帮助下,丁丁和船长总算到了尼永找到了向日葵教授的住处。只见房子里一片凌乱,房主被绑在地下室,教授不见踪影。更可怕的,是房子也马上就要爆炸了,我真想提醒他们啊,可是,只听“轰隆”一声,房子爆炸了,不久,丁丁和船长在医院里醒来,所幸并无大碍,我不禁长舒了一口气。

  当天晚上,我跟随丁丁和船长又来到了属于博尔多利亚使馆一栋日内瓦湖边的别墅,正巧看到教授正被博尔多利亚特务们往一架直升机上押送。他们冲了上去,不料教授却被另一群人抢跑了,那一群人是希尔达威亚特务。他们押着教授并迅速跳上了快艇往法国方向逃跑了。

  于是我们都进了那架留在原地的直升机,丁丁开着飞机,追到了法国,并在法国见到了绑架教授的车,正想上前解救,教授却上了一架西尔达维亚的飞机离开了。原来,西尔达维亚的特务们又把教授抢走了。当飞机进入博尔多利亚领空时,被击落了。向日葵教授又落到了博尔多利亚特务的手中。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向日葵教授被抢来抢去的。事情还要从我看到莫兰萨城堡玻璃碎了讲起,原来,教授发明了一种超声波仪器,目前能远距离粉碎玻璃和陶瓷,以后就可能摧毁砖头、水泥和钢铁,可以被用于战争,而博尔多利亚和西尔达维亚这两个国家都想拥有这种未来的新型武器,因此才会劫持教授。

  我又跟随丁丁和船长,来到博尔多利亚的首都斯卓霍德,打听到教授的下落,于是乔装打扮骗得证件,把教授带出了边境,回到了日内瓦。最终安全回到莫兰萨城堡。当我随着他们看到莫兰萨城堡的尖顶时,我真是开心极了。我的纸上历险也大功告成了!

  看,这就是我足不出户的纸上历险,是不是又可以不过单调的生活,又不用挤在黄金周?来吧,加入纸上的旅行吧,去历险也好,去沉思也罢,你是可以自由自在的!只要你有一颗发现的心灵,那么,在书中,就有一个无穷的世界等着你去发现。

教师读书随笔14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我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就应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单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需要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个性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师读书随笔15

  在阅读《教师专业成长》这本书以后,让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重点提到了“自我反思”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当前,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因素,如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如自我发展需要、教学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师自身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学者杜威这样说过:“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将教学看作是一种反思性的学术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来改进教学,做‘反思型实践者’”。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反思是个体成熟之标志。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它需要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批判反思之门。首先,要将反思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要进行全面具体的课前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馈、评价与调控,最后在课后对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等。教师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对体育教学的系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并使反思伴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其次,要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

  第三,经常记录并剖析“关键事件”,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变事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的发展。第四,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因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审视那些教学中的直觉判断,帮助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实践提供多种可能,增强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

  要想成为一名批判反思型体育教师,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把个人的教学活动、集体的经历以及正规的理论、研究视为同样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实践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断的批判与反思中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到持续地发展。为成为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体育教师努力!

【教师读书随笔】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随笔05-15

教师读书随笔08-06

教师的读书随笔02-28

假期教师读书随笔05-25

教师读书随笔(通用)08-08

教师读书随笔[合集]08-08

教师的读书随笔范文04-26

教师读书随笔【精】05-18

【推荐】教师读书随笔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