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随笔[汇编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1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看: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不喜欢其他各科老师占用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本人今年代的是八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在总结过去几年的教学经验,依据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教学的。
一、抓住学生特点,游戏引入,在玩中练。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学会使用鼠标》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怎样握鼠标,怎样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和单击右键这些要点的话,学生不但不愿学,而且更不愿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纸牌游戏》,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玩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学会单击、双击、拖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和单击右键,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在后来的练习中,我又让学生练习了《扫雷游戏》,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又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二、老师精心导入,激发兴趣,在练中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学系统,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在学习《我的电脑我打扮》中的“改变桌面的背景”,我开始是给学生播放我从网上找到的精美的图片制作的PowerPoint幻灯片,学生看时不时的发出惊奇的叫声,然后我问学生喜不喜欢这些图片呢?想用这些图片当作你的电脑桌面吗?这样学生都想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又给学生大量的图片(都是学生平时喜欢的图片),让学生在这些图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作为自己的桌面背景,这样学生都想多试几个,老师要求学生练习的目的也达到了。
这样做,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教学生如何用“金山画王画画”,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教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的一点反思,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坚持不懈的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头脑,为文化路小学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2
信息技术课(可简称信技课)是近年新设的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即将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信技课的主旨在于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使中学生成为合格的时代公民。本门课程的设立也标志着基础教育的新发展,昭示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题目是新颖的立意是意味深长的,由于是新设课程,在教材、教法、理论支持方面都需要我们抓紧投入研究。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在校总学时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会学习,主要是指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它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开好上好这门课才可使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
作为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应该让学生搞懂什么是信息技术。要想理解信息技术,首先得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信息这个概念学生一开始都比较模糊,虽然见惯信息时代、科技信息、气象信息、商品信息等概念,却不能用语言概括性描述它,而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就越应该透彻地理解它,为了向学生讲清这个概念,建议参考如下要点:
1.理解方法提示,告诉学生自己去体会什么是信息,老师给出的定义仅作参考,因为信息这个概念也难以用几句话完全概括清楚。
2.参考定义:信息是人们凭借一定表达手段或形式而进行交流的表达内容。一定的表达手段总是与一定的表达内容相伴而存在,人们也习惯于将表达手段、形式与表达内容的看成一个整体,并称之为信息。
3.参照以上定义,用分类举例法讲解表达形式与表达内容 信息表达形式涉及约定编码记符与传递媒介,比如:老师给学生在教室里面对面讲话,老师与学生之间便存在信息交流,这时侯的主要信息表达形式中,约定编码记符是指师生对话所用语言,或汉语或英文,传递媒介是空气(声波传播)。再如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为基本信息表示单位,采用统一的编码表如ASCII表为依据作为约定编码记符,传递媒介电流或磁介质。信息表达内容,总的来说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或说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为了更具体的说明,可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表达内容进行分类,如信息表达内容可分为对的与错的,科学的与经验的,社会的与自然的,等等。
4.从心理学角度讲,信息是生命体对外来刺激中所含意义的领会。 客观事物是信息源(简称信源),而对人们经常起作用的则是信源所传达的信息含义,而不是信源本身。换句话说,信息作用不在于人们所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本身,而在于它所传达的信息意义。 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有实用价值是信息的一个显著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3
现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懂计算机的就是新一代的文盲。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不能满足于以前的会开关机、会打字的低要求,对课堂的教学要求已经是越来越高。怎样才是一堂使学生兴趣盎然,又能使学生收获颇丰的信息技术课呢?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客观理性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充分挖掘我们的教学潜力,使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点燃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焕发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机和活力,营造和谐而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真正让学生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能所用。
一、以趣导课,展现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这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强趣味性的学科。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自身的魅力,结合教材,以趣味性的导课形式,在课堂一开始就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并发现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极大的积极性来应对课堂的开始。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1、教师要深挖教材,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程内容、知识点及重难点,并且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够挖掘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提到的问题及教材中潜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精心地设计好课堂任务,以任务来驱动教学。
2、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个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个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认识和实践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自身能力,提 高自我的信息素养。
3、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有指导地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大胆放手,给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4、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
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已经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组织学生利用网上工具重构知识,创造性地学习。
三、鼓励学生,欣赏学生,正确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个性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而恰当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动向,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并将这一亮点扩大,实时地鼓励学生,真心地欣赏学生做出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也欣喜于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肯定特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特长和个性,对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表扬,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4
一、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自觉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任务驱动,加深记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我在做“文字编辑”练习时,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20xx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我还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5
以前上信息技术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对于接受能力强和以前已经接触过此类问题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即使你演示一遍他也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况且,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把问题作为出发点,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景,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想象、概括、研究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老师要适当给予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多让学生用鼠标点一点、试一试,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例如:在教学“美化文章”这一内容时,先给出一篇美化过的学生作文,提出“如何美化”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边框底纹”命令的用法,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鼠标点一点、试一试,用眼看一看变化、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比一比,看看谁把文章修饰的最美,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要让学生享受成功,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学生的完成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几分钟时间就完成任务了,然后就想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有些学生即使没完成任务,但看到别的同学已经开始做其他的,也不免心不在焉,有的学生干脆偷懒,即使没学会、没完成任务也把问题放到一边,这样就会有不少学生掉队。于是我定下了这样的规矩:全班同学都完成任务了才允许他们自由安排时间,这样一来,每个学生为了不拉全班学生的后腿,都会认真的去做,提前完成的学生还会主动的去帮助不会的同学,有问题的学生也会主动的向会的学生请教,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那些学得好的同学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同时,同学之间也在互相辅导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多让学生做老师
以前,我经常使用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方法授课,结果就会出现部分学生不耐烦而部分学生又心不在焉,甚至说话打闹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不用心看书上的步骤,甚至老师演示完了,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所学的内容在书上的什么地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后来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些需要演示的内容,我尽量让学生去做,全班同学一起看书上的步骤,由一名学生代表演示,这样以来,学生就能专心研究书上的操作方法,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基础比较好、领会比较快的学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老师也可以及时监督课堂学习情况。
四、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中就主要以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比如在进行段落格式设置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我设计了一段小文章,保存为两份,一份故意打乱各种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协调。另一份则是调整好的效果。通过对比较,孰优孰劣一看便知。开始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调整过来。然后先让学生自己探索,接着请已经完成(或许只完成一部分)的学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学生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指点,最终终于调整完毕时,一篇清晰优美的作品也就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五、多选用身边的素材
学习信息技术课选用素材时,尽量选用学生比较熟悉和他们身边的素材,这样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也突出了信息技术课的实用性、工具性。如文字内容可用学生自己的作文、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时事新闻等,图片及视频内容可拍摄一些学生或学校的照片或视频,音乐素材可让有特长的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录制歌曲,或剪裁学校搞活动时的一些片段,或及时下载一些学生喜爱的歌曲视频等,还可以让他们亲自上网搜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供上课时使用,也可及时和其它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6
学生多,接触时间少,深入的教学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如果碰到一些不听话的孩子,更会耽误全班同学的学习时间,因此如果课堂纪律管理不好,一切也都是空谈。
针对学生特点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来应对:
1.重复练习上下课坐姿要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讲解上课纪律要求和安全规范。
3.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主要需要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更生动有趣。
4、精讲多练,集中学生注意力,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5、结合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6、利用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分组打分。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表扬批评,给予相应奖励和惩罚措施,最后由班长统计到班级当中。
7、提升教师自身魅力,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
教师就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互相交流,亲自动手操作的各种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及实际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突出技能应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7
摘要:要想学好正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及操作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小学教学中才刚刚起步。但是它强大的生命力及广泛的用途,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学好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其他各科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这几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知识的传导,不是学习内容的新旧、多少,而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基本的学习、操作的习惯。
可能有的人会说,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兴趣浓得很,还用培养吗?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打游戏,原因有三:一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内容现在还用不到(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环境);二是学生认为这些知识长大了学也是一样;三是游戏的吸引力确定太大了。如何将学生往好的方面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计算机的兴趣呢?
由于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因此,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积极创设有效的情境,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1.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
如果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则大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校操场示意图制作”这节课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开始知识点的传授,也没有介绍学校操场示意图制作方法。而是提问“你们喜不喜欢体育运动?喜欢我们的操场吗?”“我们一起来绘制我们的学校操场示意图吧,怎么样?”从学生身边能感受到的地方作为课题来进行本课知识点的落实,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创设游戏情境
俗话说,爱玩是人的天性。而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富有乐趣的情境中向他们传授信息技术知识,这样可以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初一新生中就有对鼠标“单击”“双击”概念不清、左右键使用不熟练的情况。于是,我出示了“给圣诞老人理发”的小游戏,加强他们对鼠标单击、双击的熟练操作。看着他们兴奋地通过鼠标给圣诞老人理发、染发,装饰等操作,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鼠标的操作。再通过讲解“单击”“双击”在默认情况下都是指鼠标左键,那学生则更容易理解掌握,学习劲头也更足了。
3.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基于目前教材的改革正在进行中,需要我们的教师建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出适合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取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性,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内容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取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如在讲授“网络与道德”这一课时,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你为什么喜欢上网?”引出对“青少年上网的好处的讨论”;“你爸爸妈妈、老师对你上网持何种态度?”,“为什么网络这么好,他们会限制甚至反对?”引出对“网络所存在的弊端”的讨论;“究竟原因是什么呢?”引出人们的网络素养和网络道德还存在很大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那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把学生的讨论归结到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上。从以上这一步步的问题引导,看着学生想要探究,似有领悟的眼神,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创设教学情境还有很多种方式:如可以制造悬念、巧设疑问、实践操作、热烈讨论等,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兴趣情境、直观情境、类比情境等,只要能恰如其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好的.方法。
二、创设竞争机制
俗话说,大浪淘金,物竞天择,爱拼才会赢!生活告诉我们,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的空间,让他们稚嫩的翅膀在天空锻炼,这样才能具备搏击风雨的能力。因此,适当的让他们在比高低、争第一的竞赛状态下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能够达到理想状态。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巧设灵活多变的竞争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如比一比,看谁打字既准确又快速!看一看,谁做的最美观!评一评,谁是我们的文明小网民!测一测,谁的信息技术知识最丰富等形式。在进行这些环节时,我经常把学生放在集体中竞争,进行男女生之间、组与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赛。如果是组与组之间的比赛,那么如果有一个人做得不好,就会影响整个组的成绩,不但自己面子挂不住,别的同学也会怪罪于他。这么一来,不会做的学生为了整个组的利益,就会主动地向别人请教,而其他熟练的同学也乐于帮助本组基础较差的同学,从而使得每位学生都为小组的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进而推进整个组的进步,推动整个班的进步。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8
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日益更新发展的,所以针对它的教学则应该紧跟当今信息环境的发展。但当我看到四年级的教材的时候,我发现现在使用的教材是20xx年的版本,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过于陈旧。例如现在的教材介绍的所有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98,文字处理软件是word97等等,很明显和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不符合。怎样合理的利用手中的教材实现同步的教学更新,怎样让生感兴趣于本册教材中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于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的几种做法:
一、不同系统环境下的对比讲授加深学生的理解
现在经常使用的是20xx和xp的系统,两者之间的差别较小,所以我会先让生对教室电脑中的20xx系统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针对每课的教材内容和机房的98系统对比,通过对比总结的方法了解不同系统环境中的操作差异。如第三课文件和文件夹的查找,打开搜索文件夹窗口的步骤就不同,通过两种系统得对比操作,最后学生总结:“20xx系统打开搜索文件夹窗口的方式十分的智能和便捷!”
二、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习的兴
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长期的实践证明,学生在有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大脑皮层会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时,最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打字练习是学生在本学期需要继续加强的内容,于是每节上机课,我都会安排5-7分钟的打字练习时间。
指法的练习很枯燥,而且上课时间短也很难出效果,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指法持之以恒的练下去呢?学生个个好胜心强,喜欢彼此之间比个高低。抓住这一特点,我将一台台电脑两个同学组成一组,一人比赛,另外一人作裁判监督,看打的同学是否按照正确的指法。最后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的势头,以至于有同学想要和老师来比个高低。还有的为了下节课能够比前一次打字快速,于是回家练习,以求能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表扬。
三、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老师们对学生的批评和指责往往对多于表扬和鼓励,甚至将学生的缺点夸大。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学生也是如此。作为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过失,学生才有可能改正过失,如果死死抓住学生的缺点不放,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进行上机操作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由于出于好奇心,将电脑中的一 些程序乱改,如乱设置屏保密码,改变鼠标属性……我刚开始看到这些现象时很气愤,对于这些同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可结果却并未好转。于是我采用了新的教育方法,有一天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将电脑非法开、关数次,当我看到时,心里的确很生气,可还是强压住了心中的怒火,换了一种说话的方法:“你的这种关机方法是不对的,你能将正确的关机方法演示给老师看一遍吗?”学生点点头,演示了一遍。然后我接着说:“你关的不是挺正确的吗!” 又将非法关对电脑的一些影响告诉他,最后对他说:“今天这件事,本来是要点名批评的,可老师看出了你有改正的决心,今天先原谅你,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把话说完,那位同学就把头低到桌子上,表现出很内疚的样子。
四、用“请你再试一次”培养学生的思维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信息技术课上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俗话说熟能生巧,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电脑程序是很严谨的,哪怕是一字之差也会影响到你的操作,这时候学生往往会问老师。处理这些问题时老师要学会对学生说“请你再试一次”。其实并不是老师不知道,也并不是不肯教。因为电脑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当学生由于某个问题操作不当时,电脑往往会出现提示,学生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只好跟着提示来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一次思维能力的锻炼,问题解决后学生还能体味一种成功的喜悦。
并非像一些老师所说,副课教师缺乏一种成就感。其实在上课时只要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无论任教何学科,都能体会耕耘的喜悦。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9
小学信息技术课接触到了Powerpoint,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制作幻灯片。为此,我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一直都在课上让学生接触到幻灯片,欣赏幻灯片,同时,也在教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可是,几次下来,我却发现了其中存在着许多不足。
例如: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这部分内容时,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跟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进一步的熟练操作。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而已。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创新精神也就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还有,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在教学制作Powerpoint时,使用的模板都是让学生介绍“颐和园”。而且,如何参观颐和园,都到过颐和园的哪些景点,这些文字和图片说明在教材中全部体现出来了,而我们要做的只是照着书本再复制一遍。事实上,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去过颐和园,更谈不上利用Powerpoint向别人介绍颐和园了。这有些脱离了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而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利用书本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重复机械记忆,既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在信息技术课上最能体现小组合作、小组交流的环节也被严重忽视了,这也严重偏离了我们教学的初衷,违背了我们教学的意愿。
为此,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试想:为什么在课堂教学中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在课前重新修改了教学设计,设计了“主题幻灯片”这一主题。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10
一、 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情景创设,更多地应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实际问题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自然衔接,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当学生面临各种情境时,能够联想到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画面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
如在《表格的求和》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妈妈买东西有记账的好习惯,可是一到月底妈妈就犯了愁,因为要准确地算出每月各项的花销是件繁琐的事情,请大家开动脑筋看看利用表格的功能能否帮助妈妈?这样迅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他们积极地从情境中存在的信息技术问题中去探究。
二、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只有具备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才能做到独立解决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探索自己掌握的比单纯老师的讲解要深刻得多。同时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要适时引导学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我愿学”,而不是“逼我学”,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逐步养成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习惯,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如在学生知道使用表格求和是最为快速的一种方法时,笔者并没有告诉他们如何求和,而是通过小提示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很多学生都能够找出求和按钮来求和。但是这样算出的结果是第一个是正确的,而后面的不对。这时笔者引导学生集中到求和的数上,注意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学生注意到这些数是上面数的和,是按列求和而不是按行求和。如何按行求和呢?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有学生就想到从下往上算。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 动手实践 , 体验成功乐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使每节课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践。当然在教学中学生的动手实践决不能简单等同于让学生独立操作,一定要任务明确,学生知道应该干什么,要从一个个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把教学内容巧妙隐含在每个任务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形成感性认识。针对学生的操作状况,对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向全体进行说明、评价、指导。 如在学习了幻灯片的基本内容后,笔者设计了与同学们生活相联系的家居制作,布置下去之后结果发现很多同学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整节课下来没有一件像样的作品。为此在另一个班里进行教学改进,分为“我说我家”、“我扮我家”、“我爱我家”三个环节。而“我扮我家”又分成家居的绘制、添加文字、动画效果、美化家居四个小任务。把知识点融在不同的任务之中,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最终制作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
对于学生上交来的优秀练习作品,老师不要忘了及时展示出来,给予鼓励性的点评,这样既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调动积极性,也有利于同学间的.相互促进和交流。
四、拓展运用,使学生善学
学习的根本是应用,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生产实际是紧密联系的。
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切实做到提升能力的目标。笔者校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几乎家里都有电脑。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经常给学生灵活安排一些拓展练习和拓展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扩充。例如,在学习了制作电子相册后,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家人的相片制成电子相册,给爸爸妈妈欣赏。让学生上网阅读、查找新闻或者感兴趣的故事,把自己喜爱的文章汇集成电子报刊、网页,类似的拓展任务虽然会占用学生一定的课余时间,却很受学生的欢迎。另外还通过我校的网站进行交流沟通,这对增进老师和学生间的情谊也大有裨益。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11
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学楼一楼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12
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就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很多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网络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1)设置疑问模式
教师或学生置疑。指导学生质疑,学生自习解疑,师生共同归纳,再设置相应训练加以强化和反馈。这种模式以疑问为线索,以解疑为动力,以活动为手段,以澄清问题,强化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
(2)目标驱动模式
教师出示目标,或学生自行确立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学习设置相应问题,组织讨论。突破重点,难点,疑点,布置相关联系,详析总结,回归目标。
(3)自学—合作模式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对学生学习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学,能动的学习,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这个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真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演示、讲解模式
某些知识借助于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生"图文混排"一节时,我采用的方式是:边出示用FLASH制作的课题画面边讲述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再依次展示"图文混排"的示例,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紧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
3、小组协作竞争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也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引入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2—5人的小组。分组的依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社会背景、以前小组学习的经验等。小组成员最好有一些差异,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倡导小组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强调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比一比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谁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全面深刻;谁提出和探讨的.问题最多;谁收集信息的渠道方式多,信息准确;哪个小组的协作、沟通能力强、作品内容与风格都很不错……这种竞争是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每个成员的学习、实践及成果为整个小组共享,每个成员的成功都与小组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而每个人都成功就必须组内协作、互帮互助。
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以问题的出现,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尽量做到多元、客观、个性。首先,不以一张试卷评定成绩,而是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要求学生的重心不是防在单纯的学会知识上,而是应该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评体系价中不仅要有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的评价。
对于学生信息能力的评价考核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其一为信息处理能力的评价考核,如平时的操作中有创新,可以进行加分。在平时的小竞赛中,如画图比赛、打字比赛等项目中获奖的可以加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其二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如网上信息的查找、常用工具软件的使E—mail的使用,以及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测验等。其三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小组成员之间协作能力、课内任务完成情况、使用信息设备的道德水准的评价考核。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信息时代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为培养信息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13
通过这几周的教学已将word20xx教学内容完成,从学生上课的反应来看,新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现在我已将艺术字、图片、剪贴画、文字设置、基本的编辑操作都讲完了,大部分学生也很好了完成了我设计的练习任务,可是在综合练习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就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如何在WORD中设置文章的方法,但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独立制作一个电子小报时,却不知该如何下手。因为制作电子小报是对学生一个综合能力的考核,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电脑操作知识,还要对制作排版的相关知识要有所了解,这使我产生了疑问,我在设计教学时,如何才能将这一部分知识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呢?以前我的设计是用最快的速度让学生们掌握了WORD的.操作方法,因此设计的课堂练习比较简单,只针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而很少考虑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实际生活的应用很少挂钩。在节约出比较多的时间来进行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可是事实却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知识的掌握倒是还行,可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该如何下手操作,现在我已经将WORD的相关操作都讲完了,并进入了综合应用练习阶段,我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更快的掌握WORD的应用?
我目前的做法是,先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应用实例,在老师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完全按照要求来完成任务,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WORD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深实例的难度,并要求所有练习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并逐步深入和扩展学生对电子小报的排版结构等认识。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后在教学中应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加强自己在日常练习过程中练习文件的选择,在练习中要兼顾学生的各方面知识融合和积累,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14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
信息检索能帮助人们快捷、正确、全面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我们的信息检索过程变得事半功倍,更使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然而在实际检索中,想要准确快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却殊为不易。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信息检索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值得去研究,去实践,去摸索,去积累……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摒弃闭门造车的.思想,与整个社会去接触,去交流,才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整体能力,可以说信息检索会陪伴我们一生,我们也将受益一生.虽然这门课程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不会停止对信息检索的探索和研究,在检索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检索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检索技巧和方法,”做检索的主人”。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15
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搞好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1)、任务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任务的大小要适当。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2)、设计任务要符合学生特点,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3)、设计任务时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设计任务时注重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载体,融会在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中,使学生置身于提
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协作学习过程中。
例如:学习画图程序中的矩形、直线、椭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时,可以要求学生画出家居平面图、教室平面图、学校平面图等,学生既学习了画图工具的使用,又掌握了画平面图的方法。学习画图程序中的文字工具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先将中国行政区划图扫描到计算机中,要求学生填色、并写出省会名称等。这样既学习了工具的使用,又复习了地理知识。
(4)、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二、大胆尝试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对于自主学习,我是这样理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教学的开放度,扩大学生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活动方式和策略,鼓励学生自我设疑,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纠正补救,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经
过一段时期的摸索与实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这样几种教学模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1)设置疑问模式
教师或学生置疑。指导学生质疑,学生自习解疑,师生共同归纳,再设置相应训练加以强化和反馈。这种模式以疑问为线索,以解疑为动力,以活动为手段,以澄清问题,强化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
(2)目标驱进模式
教师出示目标,或学生自行确立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学习设置相应问题,组织讨论。突破重点,难点,疑点,布置相关联系,详析总结,回归目标。 (3)自学—合作模式
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对学生学习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自学,能动的学习。该模式的核心体现在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建构知识。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这个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符合“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
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真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演示、讲解模式:某些知识借助于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生“图文混排”一节时,我采用的方式是:边出示用FLASH制作的课题画面边讲述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再依次展示图文混排\的示例,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紧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
3、小组协作竞争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也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引入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2—5人的小组。分组的依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社会背景、以前小组学习的经验等。小组成员最好有一些差异,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倡导小组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强调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比一比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谁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全面深刻;谁提出和探讨的问题最多;谁收集信息的渠道方式多,信息准确;哪个小组的协作、沟通能力强、作品
内容与风格都很不错??这种竞争是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每个成员的学习、实践及成果为整个小组共享,每个成员的成功都与小组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而每个人都成功就必须组内协作、互帮互助。
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以问题的出现,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
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课程整合要求通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相教学,把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个或几个不同学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
2、指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去。以课程整合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在个学科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05-06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07-27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11-13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集合]07-28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15篇05-06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15篇)05-06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精选15篇)05-2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05-22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随笔10-07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精选15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