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高中生培根随笔读后感

时间:2024-07-30 12:31:29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生培根随笔读后感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培根随笔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生培根随笔读后感

高中生培根随笔读后感1

  在那迷信和缺少对人生正确理解的时代,弗兰西斯?培根用一本普通的笔记本记录下了自己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理解,希望借此来指导后人,让人们得以使用正确的方法走上正确的道路。

  迷信,迷信可以在困境中给予他人希望,将一个人引向一个光明的未来,一个人的信仰,像太阳散发着炽热的光,能照亮所有内心灰暗的地方。只是有光明的地方便会拥有黑暗,倘若真的有神,他宁愿没有人认识到他,也定然不希望自己的名声被用于欺骗人民,前者只是不信神,而后者却是利用神,利用神的威望和名誉。当在人民和迷信本身丑恶之间的华丽幕布被掀开时,神的名誉便是迷信的第一层护盾。

  财富,培根觉得这是富人们所承受的一个巨大的负担,他认为财富就像是军队中的辎重,古人云“兵贵神速”,但辎重却会拖慢军队的`行军速度,然而军队不得不依赖于辎重,富人的财富,对于一些人就像是一座会走路的金山。巨大的财富并没有让他们们安全,反而因巨额的财富而惨遭不幸的人就从来没有减少过,当财富越加巨大的时候,其的价值和意义将会越来越小,带来的风险越加巨大最终达到不能承受的地步,假使这样,他们也不愿放弃手中的财富,富人之所以被称为富人就是因为他们手上的财富,使他们放弃拥有的一切又谈何容易。

  死亡,这个名词自生命诞生之际便回绕在其左右,人们的迷信,人们的财富,都是为了远离此事。黑暗是可怕的,但是自黑暗过后便是光明,任何小孩经过岁月的沉淀都能将对黑暗的恐惧无限的削弱,但死亡的恐惧却没有人能够抵挡,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事更可怕,从懂事的小孩到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都会怕死,他们都怕失去对自身无比重要的回忆和珍视的感情。但这不一定是生命的懦弱,对死亡的恐惧,因为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明天阳光的渴望,渴望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难道他们都不够坚强吗?不,为了心目中的美好他们都可慷慨赴死,不是为了金钱,不是为了那了不起的名声,也不是为了呼风唤雨的权势,只为了捍卫自己心目中那块最质朴最美的净土。

  一篇篇朴实无华的短文,一个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培根用他的笔,写下了多少人都未曾明白的道理。虽然那个时代早已过去,当初呼风唤雨的人们却早已长眠于地下,唯有《培根随笔》还流传至今,向我们叙说着培根不朽的精神世界。

高中生培根随笔读后感2

  这个暑假,我仔细阅读了《培根随笔》这本书,受益匪浅。

  弗兰西斯培根1561年1月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从此大半生几乎都献给了仕途和政治。但在16,身为大法官、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的培根,却因索贿而下野(这也是我对他的唯一不满),居家著书,于1626年4月去世。

  读完培根的随笔后,我感想颇多,但最令我难以忘怀、对我人生最有启迪的便是我知道了如何评价一个伟人及他的著作。看了这一本书,我敢于对大思想家提出质疑,我认为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正确的态度。正如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没白读。

  谈到正确的、严谨的思想,有几句我喜欢的名言,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幸运让恶更加明显,而厄运使善更加出众”; “过分看重爱情的人都会放弃财富与智慧”;“读史令人明智,读诗令人聪慧,数学令人精细,物理学令人深沉,伦理学令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令人善辩”等等。我之所以喜爱这些名言,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正确之极,我找不出理由反驳,还因为他们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影响,使我的思想更加成熟、稳重,对我将来的发展和为人处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就该说说我提出质疑的话了。请听这句话:“最有益于公众的丰功伟业历来都是由没有妻室或没有子女的人始创的。”我始终认为这个观点太绝对、太极端了。那有没有这样的伟人呢?有,当然有。如周总理,如培根。周总理是因为妻子邓颖超身体有状况,所以没有儿女。我认为培根是受他的这种极端思想所致(虽然这只我的猜测),所以他只有妻子没有子女。但是难道说有了子嗣就不能建立“最有益的丰功伟业”了吗?有子嗣的伟人数不胜数。培根在文中说:“妻室儿女是成就大业的妨碍”,还说没有儿女的人“在感情上已娶了大众”、‘努力实现其精神的再现”。我认为这些都太绝对。有的人确实为了妻室儿女抛弃大业,但那些人不能代表全部,深明大义的人是不会为了儿女而抛弃大众,大多数伟人都会把妻室儿女和大众放在正确的`位置,他们始终都有一颗清醒的头脑。这种伟人的例子不胜枚举。还有这么一句话:“守口如瓶既是一种策略又是一种品行。”我认为应视情况而定。如果你守的是不善的事,是帮助恶人守恶事,那岂不就是助纣为虐?所以这句话不全面,太片面,考虑不周全。

  其实我在书中还标注出了许多我不同意的地方。我只是想说,一定要对书中所言提出质疑,但正确的一定要学,要利用,要服务于社会。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态度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便是我的感想与收获。

【高中生培根随笔读后感】相关文章:

《培根随笔》随笔05-17

培根的随笔07-14

关于培根随笔05-15

培根随笔句子12-06

《培根随笔》作文10-27

培根随笔范文10-08

培根随笔摘抄11-10

《培根随笔》随笔5篇05-17

《培根随笔》随笔(5篇)05-17

培根随笔读后感培根随笔读后感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