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时间:2024-08-10 11:19:00 随笔 我要投稿

[优选]教育教学随笔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教学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选]教育教学随笔15篇

教育教学随笔1

  从教近几年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的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语文教学的现状做过反思。借着洋思教学这样的机会,我静下心来,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一

  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发现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我曾经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阅读,用这点儿时间阅读别说万卷,就是一卷都是难上加难。没有办法,阅读课上我只好要求学生看一些《作文报》、《语文报》之类的报纸和《读者》之类的杂志,至于一些名著根本无暇顾及。因为时间的关系加之外界诱惑很多学生很难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因此,我的尝试常常无疾而终。

  二

  忽略了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的全程监督和检测。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我校学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动的接受,因而老师对他们自主学习的引导就显得特别困难,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很见成效,放弃尝试,回到老路上去,驾轻就熟,我往往就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放松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然后,还是“吃力不讨好”地灌输,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浅尝辄止,课后地全程指导和检测的原有的规定形同虚设。

  三忽略了学生本身感受语文的特点和差异。反思我的语文课堂,总是满足于课堂上几个活跃分子的反应,依赖于课后跟学生的单独交流,其实,我早就发现,课堂上的那种交流是任课后怎么弥补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要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心在我的语文课堂上都动起来,这该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真正地动起来,而不致于使学生陷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呢?

  我相信,通过以上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做得更好。

教育教学随笔2

  我在带班时会经常抚摸孩子的头、翘翘大拇指、拥抱孩子作为奖励孩子的方法,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肯定的态度。

  新学期开始,刚插班到我班的孩子情绪比较差,有的甚至又哭又闹,面对这样的场面,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一天,晗晗哭得很利害,妈妈送她来园,她不肯进班级的门,嚷着叫着说要回家,我在哄她安慰她的同时,把她抱起来,对她说:"你看,老师抱着你,是不是也像妈妈一样?你不哭了,妈妈就早点接你回家的"。她抽泣着点点头,"对了,只有表现特别好的孩子老师才会抱她的,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老师的拥抱的"。想不到这么几句话对她的影响那么大。第二天,晗晗妈妈对我说:"晗晗回家跟我们说,老师也像妈妈,我明天去幼儿园不哭了",所以今天她高兴地来幼儿园了,我看到这样的情景,我觉得很开心。由此,孩子都是很喜欢表扬的,我们老师应给孩子多些鼓励,那怕是一小小的拥抱,孩子也能体验出她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都觉得很开心的.。

  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近年来许多关于人类脑潜能的医学研究成果见于报端,形形色色的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课程、方案、教学方法更是大行其道,他们冲进了毫无抵抗能力的幼儿园和家庭,侵占了幼儿洁净的心灵,遮住了幼儿精神成长所需的自由空气……

  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最需要什么,幼儿教育应该是根的培育与呵护,过早的剪掉了在他们看来是多余的大树用来吸收阳光和水分的枝叶,结果播种并未最终获得丰收。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原来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关注和耐心等待,把幼儿过早的规定为某种模式违背了幼儿教育本质。

  幼儿教育应是生活的体验与创造,幼儿的天性应是游戏的,好奇的,探索的和梦想的;幼儿的生活中应该有着足以滋润幼儿生命的"养料",有着幼儿健康成长的时机。

  所以,把枝叶还给大树,把大地还给幼儿,让幼儿重新拥有本应属于他们的天地!

教育教学随笔3

  地理这门非中考科目在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困惑:学生兴趣不大或积极性不高,所以在教学中比较吃力。如何解决这一困惑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我认为“乐趣”和“认识”应该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来源。在学习中体验愉悦和快乐;在成功后获得兴奋和满足,以及老师和学校对于学生的肯定和赞赏都将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助动剂,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去探究、去思考。

  一、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初一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很强,我在教学中就利用学生的这种优势,以趣味性的内容导入新课,及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我在备课时就经常上网寻找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热点问题作为引子,创设情景。如在《中东》一课中播放了动荡不安的伊拉克图片,学生看后很震憾,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战争的,学生的探究兴起就被激发出来了。这样学生既了解了国际动态,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策划好课堂45分钟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向45分钟要效率是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可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如课时安排上的不合理、教学内容过难等,学生可能对地理会产生抵触情绪,如何把每周2节的地理课变成兴趣课,调动学生积极性呢,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努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

  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所以我在每节课中都会设计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读图、讨论等形式归纳总结,从而掌握知识。“地图”这一节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如果能抓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实践活动两条,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就设计从熟悉的环境入手,让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在绘制过程中与同学讨论在画路线图时会遇到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再把主要问题让全体学生讨论看看能不能解决,最后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同时强调地图要素的作用及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各要系为绘图服务。课堂中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就更高了,事实上这种课堂的效率要比教师的再三强调要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只给学生提供了图片或资料,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学生有时不明白其中的内涵,所以我在课前会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利用周五放假的时间上网查找资料,更多好地了解相关信息,以便课堂中学生间的资源共享。如在讲授《东南亚》的华人集中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查找了关于“解放前,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这个问题。学生要课堂中各抒已见,气氛很活跃。

  3、联系实际,让地理课堂回归生活

  已“学以致用”是地理教学的宗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回归社会,了解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比如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日本的学生从小就有进行了防震训练,培养防震意识,如果我们生活中也发生了地震该怎么办呢?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模拟情景中分别进行了各种演示,学生边参与边掌握各种应变措施;学生感知“地理”就在身边(如关注地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感受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如关注地理与生产之间的联系)。再比如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寒假与暑假,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何不同?同学们由于亲身经历过,所以对这两个问题很快找到了答案。他们回答: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时长时短(甚至可以分析得出这是因为地球的运动造成的)。在寒假时,早上6:30起床天还未大亮,而晚上5:00左右就天黑了,而在暑假期间,昼夜长短的情况正好相反。

教育教学随笔4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大问题,森林面积锐减,地表植被遭破坏,地下水被污染,被列为珍希物种和濒危物种的动植物日益增多,地球沙漠化,臭氧空洞日益增大,气温连年升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创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益恶化,长此以往,我们哪还有新鲜的空气呼吸,哪还有清洁的水源可以饮用,哪还有未受污染的粮食和瓜果蔬菜可吃,那么我们将如何生存?环保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特别是负责教育下一代的小学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更是义不容辞,也是责无旁贷,当然也大有可为,在体育教学中,当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如在启发学生练习情绪的.小游戏中,在模仿操"小鱼儿游泳"、"小鸟飞飞"等练习中,结合模仿操讲水是生命源泉,小鸟是人类的朋友等故事,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野生动物等常识。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涨,动作也做得十分逼真,在同伴中间,努力表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环保教育课堂氛围。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联想,并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陶冶学生性情,全面发展个性。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渗透教育的主要手段。如在进行体育练习,有时会碰到尘土飞扬的天气,特别是中长跑的练习时十分辛苦,此时,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另一方面正好引导学生要珍惜绿色,爱护绿化,保护植被,以减少扬尘。如在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中上体育课,不但学的效率高,锻炼效果好,而且人的心情舒畅、精神爽朗,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设想如果我们周边的环境都这么好,那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更美好呢?要有这么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应该怎么做呢?

  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上课的主教材渗秀环保教育,采用简明、形象的语言艺术,渗透环保教育,比如在教育"黄河、长江"的游戏教材时,向学生讲解现在我国黄河、长江一带水土资源流失的严重性,以及导致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期干旱,多雨受灾的主要原因。这样既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自学优化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育教学随笔5

  一、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培养学生能力,即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会学,促使差生转化是他努力的方向。要使学生会学,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魏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时,总是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变成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极大乐趣。

  因此,新学期我准备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入手,先在开学初学习相关的学生礼仪、规章等细则,从学生的“知”道入手,再结合小干部及小主人岗位的分工展开考核互评等环节巩固学生的“行”,自我教育能力的加强不仅是为了“育人”,也是为了“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有学生不自觉学习、作业拖拉等情况,本学期我准备让学生每周进行一次自我评定,包括优点及缺点的指出,在不断的自我肯定、反思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二、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商量。

  魏书生在全国上公开课事先从来不告诉学生学习内容,有时还让学生猜猜看学什么,这与我们上课是不一样的',当然平时我们的教学是按课本进度往下上的,内容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随心所欲,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在一些班级事务的决策上,我们还是可以和学生商量着来,这样可以使师生共同处在一个非常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而且由于许多内容方法是与学生商量出来的,与学生就会更加紧密地产生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率,减少了走神开小差的机会。

  三、魏书生思想赖以发扬的灵魂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魏书生常说“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

  我们不缺乏学习的学生,但缺乏具有想象力的学生,学习离不开想象,离开想象就没有创新,虽然我们数学上不需要每天写日记,或经常写不同角度论述的文章,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却是我们数学老师可借鉴的。我们数学上常常有用不同思路解题这样的引导,哪怕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我们也可以从三个不同方法去得到答案,每一道题在答案获得后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检验。

  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师生双方都有无穷的乐趣,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就让我们在魏

  生教育教学思想的引领下,走向数学教学更美好的明天。

教育教学随笔6

  今天,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工作及思想的影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当听了宋教授对幼儿心理疾病的一系列举例后,我了解到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例:我班有一小男生每天中午起床都要在床上拉扯着他的衣服哭,问他,他也不说话,并且哭的更大声,我知道他肯定是自己穿不上衣服就乱发脾气,后来等他哭完,我就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穿不上衣服。”然后我就对他说:“以后如果穿不上就要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不要再哭了”。后来他得到了老师的帮助就不在发脾气了。

  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面对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第三、吮吸手指、咬指甲、多动症、抽动症等这些心理症状是由于幼儿缺少关爱、情绪紧张、孤独寂寞、抗干扰力差等导致幼儿产生的不良心理症状。幼儿期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其知识与能力,生理年龄与心里年龄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的加以激励,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呢?

  一、首先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

  我们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教师心理知识的缺失是不可能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同时,不仅要掌握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拥有一个健康心理,也是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其思想、感情、行为和作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作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三、教师要端正对幼儿的态度、行为。

  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教师就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一些幼儿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心理抹上了一层灰色。如我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他不太会说话,小便总撒在身上,还不太会提裤子,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说:“走开、走开,你又脏又臭。”这样就会在他的心理造成伤害,而且也使其他的孩子从小形成了不平等的观念以及对有缺陷人的偏见心理,并且从中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习性。可见,教师的言行态度是否端正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要热爱、要尊重、要严而有格,不能借“严师出高徒”为口实惩罚幼儿,在处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中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鼓励的心理安全气氛,对幼儿要公正、不偏爱,杜绝那些有损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言行。比如,谩骂、侮辱、指责、压制、强迫、威胁、挖苦、无情的惩罚等等。

  幼儿心理教育至关重要,它关系着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一定要以身作则,用积极正确的心态去引导幼儿、关心幼儿,让每个幼儿的身心都能健康的成长!

教育教学随笔7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性思维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的弊端,单纯的技法传授和技能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国画教学以多元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着学生的创造力。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国画教学的探索,对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浅析。

  一、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于内容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探索和发掘。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多围绕着临摹,注重技法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与教育核心背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兴趣没有被激发,创造力更无从培养,严重的与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相背离。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传统美术教育很难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僵化的教育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培养十分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兴趣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国画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画是中国绘画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情、和心理气质。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将诗、书、画、印为一体,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便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国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传授学生传统的技法与此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不仅限于单纯的临摹,而是给予孩子自由作的空间,让他们将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童趣和无限的创意。学生从创作的过程中不光学习到了传统的中华文化和国画技法,更学会了如何创新并将新奇的想法转化为现实。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学科的独特性,它更注重于实践和创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正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小学教育的不足,它既锻炼了学生的脑也锻炼了学生的手。学生通过对国画的学习,了解了国画的构图结构、笔墨韵味、颜色搭配,同时自由多样的创作内容又给与孩子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小学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全面均衡。国画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协调和创造能力,正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三、小学国画教学模式探究

  国画教学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形式存在着一些不同,因此急需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培养、教法探究、创造力激发三个方面对教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欣赏国画,培养兴趣

  国画欣赏是国画教学中最终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国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欣赏国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日常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忽视换面的层次和细节,易将画画得过小或过大。主要是他们缺少对画作的理解。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强引导,通过欣赏名画、观察实物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节,并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如赏析齐白石的《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虾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虾的生活习性,并熟悉虾的结构。以此循序渐进的引入国画用墨处理的技法,让他们了解大师齐白石是如何善于操纵笔墨的,在下笔画虾时,他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当学生了解国画技巧之后,他们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实际相结合,为进一步的创造打下基础。同时大量的欣赏名师大家的国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自内心的喜欢传统文化。欣赏国画只是教学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培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但这一过程尤为重要,它为后续的教学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欣赏国画名作的`作用不可以忽视。

  (二)丰富教法,积极引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主要指儿童水墨,学生主要是临画或创作各种形象,再通过毛笔在宣纸上展现出来。它利用基本笔墨原理画各种形象,易于学生掌握操作。可以涉及动物、人物、植物、花卉、建筑等,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同时给学生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国画的笔墨千变万化,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笔墨变化中的文化和韵味,这边需要教书的示范和传授。墨色的交融,湿、浓、干、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情趣,又掌握了基础的国画技巧,可谓一举两得。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性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对问题的探索。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便要引导学生,对他们提问如:“刚刚的丝瓜好看吗?”孩子们的回答各异,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填只蟋蟀就好看了等等。像这样的回答还有很多很多。这时,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已经被激发出来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了自己的理解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兴趣与热爱,这时教师再切入主题传授知识便简单自然的多了。

  (三)示范教学,激发创造

  教师的示范在国画教学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画技法复杂多样,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要想了解这些文化,示范和演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泼墨、甩色、以水撞墨、以色冲墨、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可以极大的技法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习国画初学期,教师不需对绘画内容做过多干预,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只关注学生对基本技法的掌握即可。当学生对基本技法熟悉后,教师便可教学生画些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这些练习简单易学,可以为学生灵活操作,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丝瓜的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丝瓜的藤蔓加以想象。丝瓜的藤蔓宛转弯曲,学生可能会把藤蔓想象成龙、蛇、虫,这些想法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以受到约束的,况且这些想象也可以使孩子对传统的国画技巧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只要适当的进行引导即可。正所谓“实践才会出真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往教学往往忽略了实践的作用,盲目的指导学生去创作。一味的去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反倒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画作多是随心所欲的涂鸦,缺乏对颜色的掌握,画面布局的掌控以及对事物的描述,因此显得呆板而单调。而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实践的不足。首先国画讲究对画面构图的掌握,注重画面的层次和景物的取舍。经过前期名作欣赏和教师的示范,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具备了构图能力。其次,国画讲求线条变化和笔墨的浓淡,学生从墨色的变化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勾勒线条描述事物。并且国画创作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从花鸟鱼虫到山水人物,给了学生更多的发挥和创作的空间。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众多实用的技能和技法,又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手脑的协调性,又学习和体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可谓一举两得。

教育教学随笔8

  在会议室里,我认真地、有针对性地拜读了所有语文老师的教育教学随笔,看到他们那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许多教育教学中涌现出的“火花”,我受益匪浅,也感慨万千!

  现实教学活动中,我和少数教师一样,往往在学期结束后,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就像一些学习马虎的学生一样,匆忙地补上教育教学反思;有时候在平时虽然也记下一点,但也只是如同记“流水账”,只是对教学经验作简单描述,有时只是把教案“压缩”一下。现在想想,这些做法,背离了教学反思的初衷,不利于教师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度的反思,当然更谈不上个人的成长了。反思应该记什么?反思点应该在哪里?面对岁岁年年重复的教学工作,写点什么?这些让我很困惑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得到了答案。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

  1、反思自我感觉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

  在看了老师们的随笔后,我才发觉自己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也写下了一点有关成功教育的随笔。原来,我只是兴趣爱好记下的有关学生方面的材料,其实也是一篇不错的教育随笔啊,比如那篇《为成功的管理者鼓掌》。

  2、反思自我感觉不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候在上课时会感觉“堵”得慌:学生反映不积极,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买账。一节课上完,总觉得好像少点什么似的。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可以促进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转变。如此不断地追问,可以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3、反思教育教学的“大”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或者一个想成为优秀教师的人,应该关注教育教学、关注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应该有问题意识。问题对于唤起教师成长的渴望、探索的冲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大多数教师只是关心自己的“自留地”,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我认为走出课堂这个小小的世界,走进语文教学甚至教育这个大大的天地,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教学随笔9

  上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之后,我开始思考口语交际怎么上。想想从前的教法,总是少数学生发言,多数孩子只是课堂上的听众。如何才能让所有的孩子动起来?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组织孩子们围绕本单元"浓浓的乡情"这一主题搞一次语文活动。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了学生,教室里立刻沸腾了。孩子们兴奋,激动,有几个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当我告诉他们这次语文活动由他们自己主持、所有的同学都是演员时,教室里又是一片欢腾。"哪些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主持人的滋味?"我微笑着问。孩子们窃窃私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举手。我知道他们从来没有主持过这样的活动,心里难免会有所顾虑。于是,我用鼓励的语气说:"鲁迅先生曾称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我相信我们班也一定会有这样的孩子!"话音刚落,张德坤就把手举得老高。接着,一个女孩子也举起了手。经过全班推荐,我最终挑了4个孩子主持。

  为了激发全体同学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我宣布表演的节目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组长全权负责。要求每个组至少一个集体节目,一个个人节目。集体节目必须全员参与,个人节目根据内容自行安排人数。

  经过两天的准备之后,活动如期开展。我走进教室,黑板上"浓浓的`乡情"这几个醒目的大字,经过一番修饰分外漂亮,让我眼前一亮。据了解,那是出自担任本次主持人的女孩蔡梦飞之手。真没想到,她的艺术字居然写得那么漂亮,连我都自愧不如。

  活动开始了,我站在教室的后面,用手机录制着他们表演的节目。二组声情并茂的诗朗诵,深深地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一组自编自导的三句半轻松幽默,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五组表演的小品别出心裁,深受孩子们喜欢……

  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一节课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孩子们是那么轻松,那么愉快。当下课的音乐声响起时,他们依然沉浸在快乐之中。

  这是我接手这班孩子以来第一次看到他们笑得那么甜美。尽管还有很多不足,却让我真正体验到了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后的轻松和释然。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有一种幸福感悄悄溢满我的胸怀。

  反思:

  一、相信学生。产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念头源于我对孩子的真正信任,相信他们有积极参与的兴趣,相信他们有自我挑战的勇气,相信他们有自编自演的能力。因为充分相信,孩子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

  二、解放学生。学生的解放首先源自于教师的解放。我把自己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了出来,把课堂慷慨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去讲,去演。因为彻底解放,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开心。

  三、利用学生。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要靠教师去挖掘,去利用。利用孩子们的表现欲、荣誉感,开展小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因为有效利用,节目精彩纷呈,孩子表现出众。

  四、发展学生。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终点。孩子们在自我组织和自编自演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得到了升华,身心愉快发展。

教育教学随笔10

  在家园联系中听到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画画一点也不好,画的一点也不像,当我要他画画时,他总是说不会画,希望我代笔或抓着他的手画,这样好吗?”面对瞪着纸笔、一脸无助的孩子,您是以何种方式解决问题呢?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学会“听”孩子的画,其实画画一点也不难。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两—四岁)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其次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同时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大自然……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

  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善用“儿歌”这个好帮手。像儿歌《小蜜蜂做客》:小蜜蜂,嗡嗡嗡,敲敲门,咚咚咚,花儿姐姐打开门,五片花瓣五扇门,好花蜜、好花粉,好好招待小客人。儿歌内容易于理解与联想。像这样简单的题材,搭配创意的联想,就能帮助孩子创造生动的画面。若幼儿的作品内容稍嫌空洞,我们还可就歌词中提到的事物、景物、人物,以言语引导孩子大胆将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发展出不同的情况。

  作画的题材不难寻,只要有敏锐的感知心;作画的方式不难,只要勇于尝试与创新。当孩子发现新颖的、属于自己感受且美好的表现方式时,他的画就有了生命。大人千万不可画给孩子看,或要求孩子临摹,这些都会逐渐抹杀孩子对事物的统合、分析和安排的能力,以及他表现内容的独创性。

教育教学随笔11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在这学期当中,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本学期我担任珠心算课程的教学,刚开始我对珠心算课程一点都不了解,更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教,怎么样教孩子们才更容易接受,理解;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总园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几次珠心算,计算课程的观摩研讨与交流。使我受益匪浅。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保教主任祝老师经常深入我班,帮助我提高教学质量,给我传授教学经验。珠心算组长雷老师也经常与我探讨授课方法,例如:她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与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孩子对哪些问题难以理解,应该怎么样教,语言怎么样表述才规范等,使我在教学过程中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我班幼儿的两极分化情况教严重,理解能力强的幼儿对珠心算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做题目的速度与准确率也教高。但对于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做直加直减的题目都很困难,尤其是心算部分,三笔的题目都有出错的.现象。例如:葛辛淼这名幼儿,他各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发展的较慢,尤其是在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方面,做珠心算题目时较吃力。报题目的时候速度需要非常慢。他刚开始做心算题目的时候,喜欢扳手指算,祝老师告诉我一个方法:先拨第一个数,让他看着算盘来心算,这样有助于提高心算的准确率与速度。所以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我便经常用这种方法为淼淼补习珠心算,慢慢的,他也领悟到了点心算的方法。做题的质量有所提高,虽然与其他孩子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在原有的水平上进步了。

  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以游戏的特征来组织和衡量教学活动。例如:在益智区中,投放珠心算题目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摸一摸”的游戏是在一个纸盒内放不同程度的珠心算题目,有三笔的,有五笔的。根据教学进度来投放的相关材料。孩子用手去摸盒中的纸条,碰碰运气看看自己摸到的题目是简单还是复杂,自己是否会做。用这样的形式练习珠心算题目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验证了游戏充满无意学习与学习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化这两句话。 P4

  珠心算是培养孩子记忆能力,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在做珠心算题目的时候,注意力要特别的集中,如果听错一个数,这道题目就会出错。我班的常规不是很好,所以在刚开始学习珠心算的时候,我对他们的常规要求较严,例如:拿放算盘的方法,顺序。做题目是的坐姿等。如果谁按要求做到了,当天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就会有“五角星”。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我班幼儿上珠心算课的时候常规基本达到要求。但还有个别有常规不是很好,例如:袁逸范,蔡逸凡这两名幼儿。他们上课是坐不住,很容易分神,被一些客观因素所干扰。

  对所教的知识不能够很好的吸收掌握。我私下也找过他们个别交谈,可是好了半天就又是老样子了。做题目的时候喜欢看别人的答案,我便把学习心算不好的幼儿调整到一张课桌上,没有依靠的对象,这样他们只有自己做题目了。我了解到他们对哪些环节比较薄弱,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出不同程度的练习题,从易到难,之后发回家请家长配合完成练习题目,大部分的家长还是很配合的。所以孩子进步的很快。例如:我班的邵子安小朋友,她是一个聪明,理解接受能力很强的孩子,但由于上课时分神,回家又很少练习,没有掌握心算的技巧,所以在期中评估中只得了65分,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她的家里人。做为孩子的家长,他们也很重视对孩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积极的配合我的工作,每天在家帮她练习我给他出的珠心算题目,她的进步很快,而且对刚学的进位加法能够举一反三。在这次期末评估中得了90分的好成绩。她的家长得知她有了这么的进步都很高兴!邵子安小朋友看到自己的照片旁边的“五角星”越来越多,对学习珠心算更有信心了,有时候她还会像个“小老师”一样主动去给不会做的小朋友讲解应该怎么样做!

  我班在期中评估中的平均分是72分,合格率是81%。期末评估中的平均分是74分,合格率是89%,在平均分和合格率两项指标上都有了提高。

  虽然有一点点的进步,在下学期的学习中,还需要集体加强心算练习,多关注层次较低。

教育教学随笔12

  数感的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堂,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深厚兴趣。我们老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一、发掘生活中的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数感十分重要。例如:在体育课上,参加跑步训练,感受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的距离;到超级市场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一分钱硬币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1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即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就成功发掘出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课堂中的数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2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200毫升;有的说1200毫升;有的说1又1/5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讨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三、发展比较中的数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当学生把一份的`数量与大数进行比较时,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因此,在学生对数有了初步的体验时,通过比较才会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以及辨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方法多样,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尽的,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发现、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人。小学生有较强的数感,会对小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数学有重要的意义,会使学生在数学王国中更有发展前景。

教育教学随笔13

  我班的王同学、张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贪玩懒惰,生性好动,智力正常但学习不主动,课上小动作个性多,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自制。课上性情反复无常,有时开始做作业急于求成,巴不得一下子把一张学案一口气做完,不讲求作业质量,有时作业又磨磨蹭蹭完不成,偶尔也喜欢动口说题回答问题,而懒于动笔做题,这样很难构成技能。因此所学知识难以连接,出现知识断层,对于系统性较强的数学来说,后续的新知识学习无法正常进行。

  针对他们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帮辅工作:

  一、座位优先。

  为了能提高他们上课的注意力,减少上课做小动作的次数,座位上始终安排在教师讲桌的前两排,以便能给予及时的提醒及提问。

  二、投其所好,适时激励。

  介于他们有时善于动口回答问题而懒于动笔做题,课上尽多地把口算及提问抢答的机会让给他们,力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时回答问题还要必须的计算过程才能回答,为了抢答他们就会迅速演题。为了培养他们手脑并用的潜力,我还特意把一些透过计算回答正确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奖分,同时也要全班同学为他们送上热情的掌声鼓励,他们动手算题的潜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三、学习习惯的矫正。

  我曾不止一次地给全班同学,尤其是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讲起一位世界闻名的教育家说过的话:“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样还也还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

  我还专门让学生在板报上办了如何尽早培养小学生的几个好习惯的学习板块,并让几个习惯差的学生摘抄下来,认真学习并行动起来。另外透过读报堂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伟人因从小有好习惯而成就大事业的故事,让他们渐渐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比学好知识本身更重要。在班级总结时,经常对他们的习惯及时评价,尽可能多作正面评价,个性是好习惯要及时进行评价,鼓励他们收集好习惯带来的收获和取得的成绩,对于这方面的进步,我实行不同色彩的星星作为奖励,为了减少他们惰性的复发,我不定期随时采用谈话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沟通,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矫正。

  总之,透过辅导他们上课基本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质量也比以前提高了,做题速度也快了,成绩也在稳步上升。

教育教学随笔14

  绘本故事《小房子》讲述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反而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深远意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让幼儿了解年月日及四季关系,在游戏的过程中辨别左右,潜移默化的渗透数学知识。

  一、材料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

  《小房子》原著比较冗长,涉及的'点很多,“全盘拿来”显然不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根据数学领域的有关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巧妙加工,将时间和空间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感知年月日的同时了解四季的变化,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二、环节紧扣,各领域相互渗透

  整个活动以小房子的心情为主线,通过比较三次心情的变化引出主旨升华: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在过程中结合已有经验,对月亮排序,对四季分类,辨别左右,选择最短线路,将数学知识贯穿在整个故事中,同时加强语言方面的训练。

  三、从做中学、从玩中学

  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整个活动中,我采用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等多种学习形式,运用观察、倾听、讲述、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想说、敢说、会说,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知识。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边玩边巩固“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孩子们也更有兴趣。

  提高:掌握好活动的节奏。前半部分讲解时语速过慢,时间拖拉,导致后面重点内容时间紧张。对幼儿的回应语有点单一,应更加丰富。

教育教学随笔15

  春姑娘来了,她送走冬天的冷气,带着温暖的风雨阳光,步入我们校园。她用灵巧的双手把校园装饰的犹如天堂一般,美不胜收。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校园里,到处都是阳光明媚的景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绿丝,上面缀满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露出了稚嫩的小脸蛋儿;又绿又嫩的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小朋友们也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校服,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小鸟从家里飞出来了,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一进入校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南角的`一片法国梧桐树,它们高大挺拔,好像哨兵在为我们站岗。春风拂过,它们争先恐后地吐出了嫩绿的枝叶,或浓或淡,显得是那么清新。一阵小雨过后,它们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春雨滋润,显得更加精神了。大杨树旁边,还有棵美丽的玉兰花,它们开得是那么美丽。我见过高洁的荷花,欣赏过华贵的牡丹,也见过千姿百态的菊花,但它们都比不上我们校园的玉兰花,玉兰花的形态各异,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地似乎要爆裂似的;有的含苞欲放,害羞地不肯绽放自己的美丽身躯;有的已经早早地绽放,好像在展示自己的优美舞姿。

  校园,在我们心中,总是那么美。漫步校园,观赏着这熟悉的一切。

【教育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教学教育随笔12-02

教育教学随笔07-15

教育教学随笔12-10

幼师教育教学随笔04-18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12-28

初中的教育教学随笔12-28

初中教育教学随笔06-16

关于教育教学随笔04-29

教育教学随笔(精华)07-15

教育教学随笔(集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