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4-08-19 14:57:12 随笔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5篇[集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5篇[集合]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爱动、活泼,感性认识十分强烈。那针对一年级的孩子的这些特点,从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我想针对不同的课堂采用不同的情境创设,让孩子们在他们喜欢的适合他们学习的氛围中去学,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这样就容易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既然有这种想法,我就努力的去实施。

  在学习《口耳目》这一课时,我发现这节课主要是通过甲骨文从而认识“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12个生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如果只是单纯的去讲这些生字和汉子的演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有点枯燥了。所以我就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法,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情境,从而增加孩子们的注意力。

  我是这样导入的:我指着“龟甲”上的文字(PPT)说:“有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龟甲”,上面刻着许多奇怪的图案,(出示一个大大的“龟甲”刻着12个甲骨文)考古学家说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你们猜猜,会是怎样的故事呢?(先给出让学生猜的时间,然后教师再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人们。有勇敢的爸爸,勤劳的妈妈,还有可爱的孩子们。一天清晨,一轮红日从竹林里升起(贴出“红日”图),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爸爸们出去打猎。这一天,收获可真大。他们捉到了一只兔子和一头羊(贴出“兔”和“羊”)。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妈妈们在田地里辛勤地培育禾苗(贴出结着穗儿的禾苗图)。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竹林里游戏。一阵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出示“竹子”图)林子里的鸟儿一边喳喳的欢唱,(出示“鸟”图)一边扑楞楞地欢舞。鸟儿们可喜欢那群孩子们了!因为孩子们不但有一张乖巧的嘴巴,(出示“嘴巴”图)还有一双机灵的耳朵和水汪汪的大眼睛(出示“耳朵”和“眼睛”)。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日子可过得真快!夜悄悄地来临了。你看!月儿弯弯挂蓝天(出示“月儿”),今晚的月色可真好。懂事的孩子们决定用他们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为劳动了一天的爸爸妈妈们拂去疲劳。于是他们用木头燃起了火把(出示“木头”和“火把”)。熊熊的火把映着他们美丽的笑脸。他们唱啊,跳啊,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那大家知道这么美丽的故事,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的吗?

  在这里抛出一个小小的问题,激发孩子们思考。果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的回答说:“老师,考古学家是因为龟甲上的文字发现这个故事的!”这时我适当的给予孩子肯定的评价,就继续往下接着进行:让学生猜一猜龟甲上刻的是什么字?并出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把“图画──甲骨文──简化字”一一对应起来。汉字的演化过程我也做了图片ppt,大致的向孩子们介绍了汉字是如何演化的。

  经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了,可见情境创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当然在情境创设的时候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本来是想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先编故事,我再讲。但是班里的小A竟然自己完整的编了一个故事,逻辑也很清晰。这时候我又讲了自己的故事,这样就浪费了一部分时间。在教学机智方面做的还是不够好。但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氛围还是让我很感动的。一份努力就有一分收获,继续加油!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2

  运用简笔画使教学“情随境生”

  一定的情境是激感的催化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简笔画,能使教学“情随境生”。

  运用简笔画创设情境,为文字训练铺桥引路。如教《荷叶圆圆》一课时,老师可画一荷叶,配上青蛙、水珠和小鱼,借助图画轻松实现文字训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借助简笔画体会课文主旨,化难为易。如《美丽的夏夜》,课文不但讲夏夜之美,更讲助人为乐的心灵之美。对于一年级学生,如何将心灵之美体现出来?教学中,我借助于“心”字型简笔画来体现,即将睡莲、莹火虫、蜻蜓分别用心字框圈起,将小蚂蚁画在三个心字框的中间,画面上的`小蚂蚁被爱心包围着,表达睡莲、莹火虫、蜻蜓的助人为乐,从而突出夏夜之美和助人为乐之美。

  借助简笔画使字词教学充满活力。如在学习扩词时,教师可以把要扩的字写在中心,扩出的词写在周围,将这些词构出一朵花的形状,达到拓展词语教学的预定效果。只要学生对这种方式感兴趣,课下学生会不由地仿照教师的做法,达到在学中玩、在玩中用的目的。

  虽说低年级课本上的插图挺丰富,但是老师挥手成画还是能给学生带来不小的惊喜。看着老师画出的简笔画,有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喊出声来。只要学生喜欢你的画,喜欢你这个老师,就会喜欢上你的语文课。

  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增强感知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活动过程,借助于肢体动作能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古诗学习重在积累,了解诗意即可。在读诗的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即使学生对于诗的意思不会“言传”也很容易达到“意会”的程度,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画鸡》这一课时,我让一名学生模仿鸡走路的样子将“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学习及背诵诗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如帮助一年级小学生在理解“拾、拦、捧、眨眼”等动态词语时,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借助于肢体语言,引领学生获得感知。

  巧用猜谜顺口溜强化学生记忆

  快乐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猜谜语、顺口溜这两种方法能助教学一臂之力。

  在教学生识字时,教师可以用猜谜语的形式进行教学。如“亮”字,我们可以表述为“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中间秃宝盖,几字下面藏”。“高、京、亭”等一系列的字都可以用此方法加强记忆。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3

  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亦是难点,一年级下册的识字量较比上册要大了很多,这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会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比如说摘苹果,开火车,找朋友等等一个小小的游戏,在孩子们看来这是奇妙有趣的,甚至是乐此不疲。

  慢慢地发现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听课发现别的老师采用的换偏旁,加偏旁,编儿歌,比一比等一些很好的方法,能够为孩子区别和记住形近字,加大生字量。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之前我也采用过积极鼓励,课后辅导,却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其实我们何不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

  在识字教学时,小组成员就可以一对一优差互补,会的.教不会的,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采用"小老师"是我们现在采用最多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学习过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也会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学的道路就像是一条铺满鲜花同样也插满荆棘的道路,想要收获更多的鲜花,首先就要努力的完善自己,一边前行一边除去道路上那些荆棘。怎么才能让这些荆棘不伤到孩子也不伤到自己我想,不仅仅只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往下走,还需要我们时刻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慢慢反思。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4

  《 四季》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课文分为四小节,以拟人化的口吻描述了四季不同的特点和代表性事物,篇幅不长,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景观的赞赏和热爱。

  一、抓住学段重点,紧扣识字教学

  整堂课,贾老师能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态亲切,尤其是对识字教学,她投入了大量时间,落实的比较到位,教学体现了年级特点,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得调动起来。

  识字教学是重点。识字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广泛的阅读。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活动刚开始由游戏逐渐向课堂学习过渡,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强,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要求的识字量大,而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在识字教学中,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有趣味的教法,创造性把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采用了“摘苹果”的'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巩固生字的过程中采用了猜谜语的方式如:大雨压到一座山——雪……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扎实有效。

  二、注重阅读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在课文的学习中,她先带领学生学习“春”这小节,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再说一说还可以从哪儿知道春天来了?然后总结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第二、三、四小节,体现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强化拓展延伸,培养说话能力

  拓展延伸环节,贾老师采用了仿写句子的方式进行,她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再说一说,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促进了学生对各个季节的深入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但是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本节课,我有以下粗浅的建议:

  1、减少教学环节,加强朗读训练。低年级除了字词教学外,要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年级学生因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句子的节奏把握不够好,断句不够正确,需要加强训练。

  2、加强背诵指导,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总的来说,贾姣姣老师作为一个刚入职三年的老师,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灵活自如,显得非常熟练,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5

  要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要巧妙处理好主导与自主的关系,也就是“扶”与“放”的关系。所谓“扶”,就是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反三”,以便自己去探索的过程。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去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

  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感受到:在认字形的教学中采用从“扶——放”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了“目”,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学法:看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再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说的头头是道。然后在反馈学习方法的时候有机地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用这写生字说词语说句子。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生字教学和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单单为学习生字而学习生字。

  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学随笔5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造字原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而一节识字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个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识字的方法,感受汉字的魅力、激发其学字的兴趣。

  《口耳目》中的汉字都是象形字,每个汉字都能让学生联想到事物的样子而识记,教学中我让学生看形识字,联系生活实际来识记。也通过认识象形字了解到古人造字的一种方法,感受象形字的有趣,更学到一种识字方法,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以前教授拼音的时候,我发现,短时间让孩子分清这些字母很难,特别是对于接受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很有难度。为此我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给每个字母编了一句小儿歌,并适当加上了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没想到这个方法出奇的好,特别是容易混淆的“ei、ie、ui、iu” ,我让孩子展开想象,能用最好的方法帮助大家很快认识这些新朋友,孩子们马上想出了好主意:“i ”就是一个小孩儿,“ei”就是一个小孩儿“ei、ei、ei”地砍树,“ie”就是一个小孩儿拿着一片树叶。丰富的'想象后孩子们的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原来枯燥的拼音变成了可爱的图片和故事,自然而然地记住了。所以此次我决定充分利用图片的形象性为学生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以图片来揭示字义,以字与事物的相似来揭示象形字的特点,并且结合图片,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大胆探索出不同的学字方法,例如用熟字加笔画变生字,比较异同等,最有创造性的是孩子在认识“目”的时候,大胆地与实物进行比较,说:“眼睛是双眼皮,所以两个横。”让大家在快乐中掌握了新字。

  这节课,通过图片的灵活运用,不但让学生轻松了解象形字造字的规律,还能初步领悟认记象形字的识字方法──看到字,联想到这一事物,通过事物了解字的意思,并从中感受到祖国文字的丰富内涵。为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6

  也许是偏爱,我一直在追求语文教学中一种新的“章法”,其实就是一种不受僵化模式羁绊的自由灵活的语文教学的本真之法。这种新法无名,故叫它做没有“章法”的语文教学。

  金东方小学的张辉玲老师的语文教学,就很没有“章法”。

  张辉玲老师教了17年数学,主动要求改教语文,郑校长竟毫不犹豫拍板决定。不过当年她应聘时,她自身的语文素养倒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她教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一学期背诵100首诗(词、曲),几百条成语,学习200个成语故事,400首儿歌,谚语、歇后语,《增广贤文》全文。还试写日记、诗文。

  她一学期仅用两个月时间上完(准确地说是学生读完)教材上的课文,其余时间都在广读精背,最后用一点时间“突击备考”。

  她平时从不留书面作业,统一派发的练习题一题都不做,只有背诵和写日记。

  上面发的《寒假作业》也不做,作为自由阅读材料,学生假期主攻“小学对课”(即对韵知识、对联知识、对联故事等),做“一字对”、“四字对”、“多字对”的训练。

  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开始就显现出了它的活力和生气,我把它称之为“大阅读”语文教学。我早想为这样的教学说几句话,但心有余悸,因为我们习惯了用考试论成败的僵化的检验尺子来“量化”某种教学方法。上学期期末统考,因出题侧重能力,所以这个班破天荒跃居首位。我这才有了点底气,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呐喊几声。

  张老师的语文教学没有“章法”,是没有应试语文教学的“章法”,其实,多读多写,恰是最有价值的语文教学的正道章法。

  走进张老师的课堂去感受语文学习的那种本真的自由和畅快,你便对语文教学的前景充满信心。

  下边是我在这个班“推门”听课的见闻,不妨与大家分享:张老师三言两语讲了本节课学习几首宋词的任务后,只听见一片查字词典的淅淅声和抑扬顿挫的诵读声,老师也在投入地自读。使人想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的读书场景。我不停地游走于孩子们中间,问了一些对词的理解的问题(自然与古汉语知识无关),没想到他们基本上未被问住。读到最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就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中“独倚”一词做一个动作。一名孩子走到窗前(他们教室的窗正面对长江),倚窗远眺,做出若有所思状。准确地表现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意境。此时,还需要我们去唠叨地做分析吗?

  写这篇短文时,看到了新修改的语文课程标准,我感到,张老师的无“章法”似乎应了新的课标的要求。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小陈,各科学习成绩都不理想,任课老师为了他的学习成绩费劲了心思,可谓是苦不堪言。在我的语文课上他的话特别的'少,看到其他孩子在我的语文课上都有所收获,但他就只能在一旁傻傻的看着,我特别为他着急。有一次我把他叫到我跟前跟他聊了聊。他告诉我,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挣钱了,是他的奶奶在家里带他的。记得有一次放学,我在校门口遇到了他奶奶,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皮肤黑黑的,身子很弱小。奶奶就牢牢的牵着孙子的小手,深怕他在拥挤的人群中走丢。他奶奶看到我就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们家小陈读书读不来的哦。”听到他奶奶这么直白的话语,我唯有微笑以对。我知道,他奶奶根本没有能力去教他读书写字,我知道,他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根本没有机会教他读书写字。我知道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得尽我所能,多教会他一些知识。在别的孩子读课文的时候,我悄悄地带他巡视了班上每个孩子,看了同学们在认真地读课文,他终于按耐不住,并轻声细语地对我说:“老师,我也要读课文。”听了他的话我非常高兴,兴奋地对他说:“老师期待你的进步。”小陈没认识几个字,根本就没有办法把一篇课文读通顺。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认字,又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小老师给他带读。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明显感觉到小陈真的进步了,一篇简单的课文能够读通顺了。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得时候,他的脸上洋溢出一种和别人不一样的笑容。

  小陈的事情,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头鱼》。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孤单。

  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别的鱼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外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它是如此可怜,打那以后喂食时都先在它身边撒些饵料。不想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了小鱼的命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地发现:只要在小鱼的周边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领着一个偌大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然成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做着“领头鱼”,俨然开始统帅起整个鱼群。

  主人不是教育学家,他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任何一条鱼都培养成“头鱼”“统帅”。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怕他是一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奇迹,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关注。

  一个月的培训,一路走来,虽然有些疲惫,但是收获却是满满的,感受也是幸福的。培训的每一天里,都有思想火花的碰撞、冲击,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升华,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提升。在这一个月里,我们总共听了13位专家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或宏观,或微观的讲座,心灵一次次地受到熏陶,眼界一次次地得到拓宽,并一次次认识到到自己各方面知识的匮乏。

  一、实——工作生活化,学习生活化,生活精神化

  一个月来我们听着专家的讲座,虽然杭城的冬季比我们所在的城市温度要低上好几度,但我们的心里是暖暖的。因为从专家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我们学术上的滋养,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所带给我们的影响。首先,他们很谦逊,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专家的应有的派头,只有当他们站到讲台上的那瞬间,学者的气场才会释放出来;其次,他们的讲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高端前沿的理论,又有深入实践的思考,可以引起我们的共鸣与思考,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

  二、新——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处

  现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如潮水涌来,无论我们愿意或不愿意,都将成为其中的一员,差别仅在于“愿意的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走。”那么,我想给我们授课的这些专家就是那些领着我们走的人。首先,要有开阔的视野,像摄影、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都是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其次,要有独特的视角,郑桂华老师的讲座之所以让我们耳目一新,就是因为她对作文教学所作的全新的诠释,惊叹于她的作文课居然可以这么教,而且背后还有着强大的理论系统的支撑,着实让我佩服至极;第三,要学会思考,做好人生的“四则运算”题,在专业的发展上制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加倍努力,除去一切障碍,减掉一些借口,乘胜追击,从专业发展的羊肠小道,走向发展的汽车大道。

  三、专——三英寸宽,一英里深

  邓夏秋老师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一不小学就成了主角。”其实,这些天我们所接触的这些专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深入研究、深入思考,专注一点,做大做强,这才成就了他们的“专”。在课程设置上,既有专家理论指导又有学员教学实践、还有我们的草根论坛,既有学科理论知识又有现代信息技术,既有课题论文的指导又有名师示范的引领,让我见识到每一位专家在各自领域里所取得的不菲的成就。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才能走的更深、更远。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朴实却令人回味无穷,老师们对于课堂教学、对于文本解读、对于教育科研那种独特的视角,着实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希望自己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会去深入研究并付诸实践,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告诉自己,奔跑吧,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处!

  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我如往常一样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我的语文课堂。记得那一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充满理性的课文《蝙蝠和雷达》。初步梳理了课文,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潘奕帆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他朗读的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三行46个字的一段话,潘奕帆同学竟然读错了好几处地方,“清朗的夜空”读成了“晴朗的夜空”,“越来越近”的后面加了一个“了”字,“接着传来了隆隆声”又漏了一个“了”字。底下的同学一边不时纠正着他的错误,一边偷偷地笑着。读完后,潘奕帆不好意思地用手摸着后脑勺面红耳赤地望着我。

  我完全能理解此时此刻潘奕帆同学的尴尬与窘迫,于是我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老师发现我们潘奕帆同学读书有三绝。”这时,其他同学都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我大声地说道:“潘奕帆同学的读书三绝是一绝错字,二绝漏字,三绝添字。一次性就能读出三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听我这么一说,潘奕帆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脸灿烂地坐下了。从此,“三绝”成为我们班同学读书时的口头禅。朗读时只要谁读错了,其他同学就会“一绝、二绝、三绝”地提醒着,朗读的同学也会马上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为什么孩子们能愉快地在他人的建议中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幽默语言评价的魅力吧!很多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批评拐个弯,让批评以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里我不由地想起这个学期9月11日听卢红花校长上的《循环小数》一课上的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课堂上当卢校长看到有些同学课桌上立着的名片朝向学生自己时,卢校长笑眯眯地说:“有的同学把名字朝向自己,是生怕自己会忘了自己的名字。”在一片欢笑声中,那些同学急忙把名字朝向了前面。还有一个细节,卢校长让学生用语言表述24。3纯循环小数和0。85454循环小数有什么区别?看到教室里很多学生都没有举手,卢校长就真诚地对学生说:“你们都这么客气,不举手发言。”卢校长刚说完,几个学生就不客气地举手了。再如,记得一次听陈良平校长《射线》一课,陈校长或夸张惊奇的语言描述,或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那条一头会无限延伸的射线也随着陈校长洋洋洒洒的描述似乎在一直延伸延伸再延伸,仿佛真的要穿墙而出。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创造。幽默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情感“气候”,温暖学生,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师者,幽他一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7

  今天上完了三拼音节,下午立刻又开始了YW的学习,想在国庆长假前结束声母的教学。以便让孩子们有一个复习巩固的时间。

  出示情境图,孩子们基本能说出图意,根据孩子说的意思,我问:“从中你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了吗?”小朋友们答感受到了。于是引入乌鸦反哺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孝顺父母,从小就要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学习上也要努力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孩子们好象听懂了,接着就开始学习这两个声母,以及相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主要是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们先自己读,再听录音,再读给同学听,最后齐读。发现现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还蛮好的'。

  放学的作业,是让小朋友们把学过的声母各写三遍。想着让他们先复习一遍所有的声母,明天的学习(连图)应该会顺利些。

  由此想到一年级的预习,觉得从现在开始也就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着预习,不明确说出是预习,只作为作业明确地布置给学生,以此慢慢教给孩子们,预习的习惯大概可以在一年级培养起来。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8

  天听得时候,语文教师原本要以一首小诗导入,临时改变了导入的方式,方式比较独特。

  这首《生命生命》是台湾作家杏林子的一篇作品。杏林子从她的自身的角度通三件小事,感悟到生命的宝贵。

  听到瓜苗生长的这个过程时,我联想到了,前几天早上在校园中散步,看到了操场水泥伸缩缝中的那株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操场是由水泥铺成的,每块水泥块之间都已一条伸缩缝,就在其中的一条伸缩缝中,有棵小草正顽强的生长着,这就是生命的力量。这就是生命!

  一棵小草都能够在不是特别肥沃的土地中深深的'扎根生长,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有所思,有所行动呢?

  今年开春后,校园中的银杏树都已经因为天气回暖发芽,树叶也都渐渐长大,可是有一棵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发芽。每天我们从她的树下经过的时候都是要向上望望,看看会不会有奇迹出现,经过专家的诊治也说无望了。就在那天清晨,我们都在叹息她生命的时候,在树干的一个小枝上有一片绿色的小扇子露了出来。原来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个惊喜。

  最后我也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了这节课的作业。

  有人问我,生命是什么?

  我可以告诉他,生命就是校园中那可已经枯萎的银杏树上,发出的嫩芽。

  生命就是三月里一株株玉兰花的怒放。

  生命就是油菜花地里的那抹黄。

  生命就是微风中飘扬的柳絮。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9

  《口耳目》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做到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识字本身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但是,此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听我口令——口耳目。的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巩固中巩固生字,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深化识字。采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学习方式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生字。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提高识字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不足之处:

  因为加入了游戏的设置,导致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课堂整体把控还有待改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但是回答问题缺少了规范性。以后融入游戏元素时,要更加注意控场的把握,真正做到收放自如。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0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讲读课文、阅读课文,还是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朗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那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两个月的教学,我也在不断的摸索、尝试,有了一些体会:

  一、掌握朗读方法

  1、解决学生朗读中“一字一顿”

  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字、词、课文,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有困难的。所以,在自由读课文时,我允许他们“点读”并且认为这是“读正确”的最好方法。等他们读通顺后,在脱离点读会更简单一些。在读通顺后,强调不丢字、不加字,才是读正确。学生课文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其次、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透过“范读”能够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每一节课,我都进行范读,让学生听的同时,去体会文章的感情,创设意境。

  2、改变“拖腔拖调”的现象

  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有时为了更好地将感情表现出来,经常会出现“拖腔拖调”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我采用听读、比读的方法,如:比读时让学生自己评价,会出现“拖腔”问题,学生会指出,这种读法不对,孩子就会改变读法,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会评价,“拖腔拖调”的现象也会减少。

  二、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刚刚入学的孩子,要想喜欢语文就务必从喜欢朗读开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很短,让他们应对枯燥的文字感兴趣是很难做到的,这样能够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如果没有插图,能够根据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展开想象,加强朗读的兴趣感。如教学《小溪生病了》一课时,透过看插图,看小溪的神情,让学生去猜测小溪的心理,再透过朗读表现出来。孩子不但有兴趣读,而且语感也个性的强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透过肢体语言来展现朗读效果也会增强孩子的朗读兴趣。

  其实,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懂得朗读要将孩子的情感,孩子的想象,孩子的动态语言有机的结合在一齐,就会起到必须的效果。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1

  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的、无邪的,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只要是老师说的,都会认为是对的、好的。因此,在教学上,更容不得老师有任何的失误、错误。

  因为在大学里我学的是英语教育,因此第一年教语文,我从如何布置语文作业,如何批改作业,如何备语文课,那种什么都不会的起点开始,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一次一次的向师傅请教,力争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我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希望自己的教学不是机械的、枯燥的。因为这样的教学,终究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对于孩子们,我也可能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因此,我试着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活泼,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写字时,我不再是让他们一遍又一遍机械地抄写,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字跟孩子们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记住字形了。例如在教“鸟”这个字时,我先把一张小鸟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第一笔“丿”,是小鸟头上的那根羽毛,下面的部分是小鸟的头和眼睛,因为长得小,写字时头和眼睛部分也要写得小。再下面是小鸟的身体,比头大一些,写字时也要把身体部分写得大一点。这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后孩子们也很快地记住了它的字形。

  我惊讶于新教材内容的新颖,识字编排上的形式多样,同时又为一年级上下册要认识700多个汉字—那么大的识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来的识字教学进行反思。

  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比如《在家里》一课,我让学生通过家里的照片,展示、介绍自己家里的陈设,创设一种家人在一起的场景,让学生介绍家里的每一个人晚饭后在做什么。这样一引导,使他们对相应的词语产生兴趣。学生情趣盎然,认真地读、记词语,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牢牢记住了汉字。

  可是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我从每天早晨读书时间抽出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学生兴趣十足。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二、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会认了很多字,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两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拓宽识字途径,扩展读的数量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认下;把自己家的春联认下;把常吃的方便面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认下等等,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2

  在本资料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模式开始失去新鲜感了,自我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同一个方法用久了会让学生感觉“疲劳感”,没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课时学习认字的环节中,我就改变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采用游戏“摘果子”。方法很简单,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再在上方画几个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写在果子里,让学生来拼读,读对了,这个果子就被摘走了。为了加强学生的兴趣,我还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果子上方。

  这样一来,学生可来劲了,都想摘到果子,课堂十分活跃。等到学生音节拼读得熟练了以后,我再出示字型,让音节和字一一对应。然后去掉音节,让学生看着字型来叫出果子的名字。这样从音――音形结合――形,学生几个回合下来掌握的状况就比较好。当然在“摘果子”的游戏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游戏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好,学生用心性高。但是没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却似乎表现得和不高兴,有几个甚至拍打桌子。就应要让学生明白即使你没有被请到发言,你也要礼貌、礼貌地听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想想自我的`答案和他一样吗?如果有不一样的再举手补充。而不是只看到自我没有被邀请到就表现出很生气的样貌,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不礼貌的表现。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3

  xxx的教学借鉴了学姐的课例,以“聪”字为线索,让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来完成整个教学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用心参与学习过程,老师只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加以点播。发现教学把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充分点燃起来,透过发现,还把学生各种感官都调动了起来。再加上老师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比如让学生自我根据情境图来编儿歌,学生编的儿歌让人感觉到他们潜力无限。

  发现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仅教会了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我想以后在发现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把“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为学生带给最适合他们学习和最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学习方式。正像林乐珍老师说的那样要寻求“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4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才能让学愉快轻松的识字呢?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邮递员送信……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教会学生手、脑并用记住字形。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手、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第一、学生举起小手和老师共同书写,边写边读出笔画,检查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和书上田字格中的字是否一样。第二、动手写一写。先描一描黑色的、红色的范字,然后自己在田字格中写四个。再比一比自己是不是比范字写得好。第三、看谁能组个词、说句话。

  3.小组学习生字,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特别是从一年级就开始让学生这样自主、主动学习,如果坚持下去的话,石老师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不同凡响。

  4. 利用故事识字,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里”时,我给学生讲故事:一天,有一个年轻人向一位老人问路,年轻人高喊了一声:“喂,到王家屯还有几里?”老人随口答道:“五亩地。”年轻人说:“真怪,你们这里的路程怎么不论里?”“是啊!要是论礼(里)的话,你应该喊我一声老大爷再问路。”年轻人自知失礼,连忙赔礼。老人这才和气的告诉他:“这里离王家屯还有三里路。”

  5.日常生活中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日常生活中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如:在校园的板报里找一找你认识的字、在上学路上找一找标语里、广告里你认识的字、在动画片里、商场里找一找你认识的字……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有意培养学生的识字意识。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5

  那么,在高年级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安排十分钟的写字时间?小语会名誉理事长崔峦老师在对《落实新课标变“四个不足”为“四个加强”》的解读中,对每节课十分钟的写字教学作了指导。我认为,这十分钟的随堂写字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集中练写,设计一些扎扎实实的随堂练字训练。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一课,最后一个环节的十分钟就是集中练字。他不仅认真地逐字指导方格中要求书写的字,还指导学生用钢笔描摹、临帖书写。于老师这节课的练字训练很好地诠释了课标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遵循识字、写字的规律,尝试将写字和阅读结合起来,把写字教学分散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写字教学随堂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入课题,识字、写字

  如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一课时,导入课题后,我随即出示自编的几句带生字的诗句:

  前额宽大智慧深,赴美师从冯卡门。生活富裕不忘本,归国心切情诚恳。研制导弹贡献多,航天事业奠基人。

  首先,我让学生三读诗句:一读识字音(红色字体),记字形;二读想内容;三读想人物评价。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初步掌握课文生字的基本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并让学生找出这些生字中容易写错的笔画,如“裕”字的偏旁是“撇点”,不是“点”;“贡”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等,最后进行描红。这一环节不仅将阅读、识字、写字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写字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写字方法。高年级老师一般比较重视学生的预习,教师可以把写字融入预习的`环节,让写字教学更扎实一些。

  检查预习时,教师可以对难写的或有代表性的字词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的要领,做到规范。如《钱学森》一课,我在检查预习环节时,先听写课文的词语,所选的词语要抓住生字书写的难点,如“额头、富裕、贡献、诚恳、赴美”这几个词,让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听写完后,师生共同评议:(1)正确性。如“额头”的“额”字的笔画中两个“捺”变成“点”了吗?“贡”字最后一笔也是“点”,你写对了吗?(2)美观。抽取两个学生的听写纸,在投影仪上展示,并结合黑板上学生的书写进行指导并示范,让学生注意观察,熟练地掌握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如课文的几个生字中都含有“撇”的笔画,我先让学生观察几个字中“撇”的不同形态,然后引导学生书写。在行笔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放松,握笔的力度逐渐减少并且缓慢行进。再如“额、裕”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学生的脑中往往缺乏字的形象,这就造成左右结构的字写出来像两个字,所以我让学生先观察字的整体结构,脑中有了字的形象后再写,这样写出来的字的外形才美观。学生互相评价,找出写得好的字,在字的右下角画个星,奖励自己;写得不太美观的,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再书写几次。

  学生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预习的形式可以多样,没必要逐一指导,应重点检查学生易写错的生字,可以是一类字,可以是课文中常用的二类字,还可以是容易写错的形近字,让学生把自己写错的字记录在改错本上。

  三、课中练笔,着重练字

  高年级学生在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问题或者心得体会要写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在书上的空白处写批注、摘录。它是一种书写技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取知识点,这很符合高年级的写字要求。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需要做批注、摘录的地方很多,教师要通过示范告诉学生怎样在书中的空白处做批注,并把自己书上做的批注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照样子做批注和摘录。学生看到了老师书中的批注和摘录,就知道如何在自己的语文书上书写批注,如何在窄小的空白处安排批注,如何标划箭头,如何利用便利贴写批注等。这样,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高年级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记录、书写习惯。

  高年级阅读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常常会有课外拓展训练,我常常在这个环节中安排小练笔,让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如续写《爱之链》,写《牛郎织女》的后传,改写《示儿》等。我觉得这是练笔的好机会。教师在关注书写内容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字写端正、美观,注意行款整齐、标点正确。在书写时,教师要相机指导,让学生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02-01

语文的教学随笔03-15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随笔04-11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学随笔04-25

一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随笔04-19

语文一年级拼音教学随笔06-18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01-06

一年级语文优秀教学随笔05-16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学随笔06-23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