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

时间:2024-09-05 12:29:42 随笔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1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二年级学生有一个缺点:做题粗心,书写错误多,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对生字识记不牢固,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题还是错得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语文作业连续五次既工整又正确,老师就奖奖品,这样激发了优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每天作业错了的重新改过,改正确了才算过关。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根据部首猜字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从而对生字进行识记。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2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潜力,阅读潜力,写作潜力,口语交际潜力。使他们构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每个语言文字都是一颗跳动的生命,都具有必须的感情色彩,丰富的内涵。花能使你百花盛开,那是五彩缤纷的大花园;还能使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却那样坚韧,在风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让你感觉清纯、淡雅;玫瑰花则让你感觉艳丽芬芳,热情似火。百合与玫瑰仅仅是两个字的差别,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不一样的刺激、感受。这就是我们的母语所赋予我们的空间、灵感。也就是唯有我们的`母语才有如此的魅力。每个跳动的音符都会激起孩子们的遐想,给以美的享受。都会是你产生丰富的联想,都会让你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应指导孩子们赋予每个文字以新的生命,赋予它变化的色彩,使它尽显英雄本色,尽其使命。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语言文字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用孩子们特有的童音,用他们特有的理解,让他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种境界。让每个中国人都喜欢我们的母语,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的职责。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3

  校本课程的开设,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特长,还让学生获得收益。

  根据六一小学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在这一个学期,全校六个年级分别开设了礼、乐、体、御、书、数,这六门课程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我们五年级开设的是“书”课程,本周五,我第一次给学生上校本课。

  我讲的内容是“如何写好记事作文”。大概流程是先教方法,出示范例,最后仿写。记事作文的写法,要注意四个问题:首先要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其次要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接着,注意事与事之间的过渡、照应等,使文章自然流畅。最后要写好开头和结尾。在教学中,有六要素的写法展示,有怎样选材的'范例,有开头与结尾写法的介绍。最后,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发生在学校里的一件(高兴、伤心、有趣、难忘)事。

  下课的时候,我和别的老师交流,她说让我把过程的写法讲详细一点。第二节上课,我又重新补充了过程的“曲折”写法。然后让学生列提纲开始写。很多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习作,并且内容充实,故事有曲折,开头结尾也很别致。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总结以下的收获: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学会了选材,学会了列提纲,并且在写作中注意去创造曲折的故事情节,让故事更引人入胜。还有不足的地方是,在写事情的六要素时,可以把“时间、地点、人物”省去,不必刻意去强调,只要能写清事情的起因,这些内容就不攻自破了。强调的太多,学生容易按公式一一对照,容易把开头写得很长。还有,事情的过程部分是重点,应该详细讲明,怎样把故事曲出去,又怎样折回来不偏题。对于没有讲过的班级,这一部分要作为重点。

  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我有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相信孩子们经过学习和练习,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4

  如果把学生比喻为一条鱼,那么兴趣环境就像是大海,能使学生如“鱼”得“水”般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和毅力就会增强。小学习作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兴趣效应,就能解决学生怕写习作,或习作写不好的问题。我们知道,习作兴趣不会在学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尤其在小学阶段,它需要教师去组织、调动和引导。以下我就习作教学中的兴趣效应谈一些自己在实践中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生活中开掘源泉,启迪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可是,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是家长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可谓少矣!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开掘源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母亲节或“三、八妇女节时”,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或献上一支康乃馨;在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给他们沏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我又与家长取得联系和配合,让家长鼓励和适当安排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如:烧菜、煮饭、洗衣服、拖地板、整理房间等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丰富情感,为学生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而且有真情实感。

  二、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培养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则是习作的基础。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余多阅览各类书籍,在校安排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摘抄、讲演、交流等,让学生学习书中准确、简练、丰富的语言,锤炼学生的思想,扩充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叶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朱自清的《背影》《春》《春天的故事》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二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贝塔》、《动物世界》、《东方儿童》,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

  三、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出版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

  作为语文科任,我利用课前的三至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交流了感受,而且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当然,如果是班主任则还可利用班会、晨会进行读书活动的交流。

  五、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课外读物中积累写作材料。

  入选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学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我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察;二是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5

  不知从什么时候,班级里面有一个小女孩,几乎每一天中午放学、每天下午放学都会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起初还是以为她是心血来潮,受到了我的鼓励或者表扬才说这句话,但我发现她竟然从这学期开始,每天都跟我说”老师您辛苦了!”。

  刚开始我把这句话作为,对老师一种客气方式的表达,但后来发现,在我的课上,这个小女孩非常的聚精会神,而且积极的配合我的工作,简直是班级里的“捧场王”,此后他每天对我说:“老师您辛苦了!”的时候,我都非常真诚地看着她,并说声谢谢、非常感谢。

  这个小女孩起初,有点儿胆小,不善于与别人沟通,也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老哭鼻子。记得我刚接这个班的时候,又一次她生了急病,但她的父母却怎么也联系不上,情急之下,我只好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把她送回老家。由于她家是做早点的生意,早上很早就起了,妈妈还在熟睡,没有听到电话,看到这一幕我也感到很酸楚。她的妈妈看到我把孩子送到家以后,眼眶湿润的对我表示感激。此后,这个小女孩儿一直都对我心存感激,觉得老师对她非常好,对于我偶尔的批评,她也是笑容以待,从来没有任何的消极情绪。

  有一次,她的妈妈,打电话感谢我,看到孩子有如此的'变化,她感到非常的欣慰。妈妈对我说,孩子说非常喜欢你,经常说喜欢语文、老师喜欢写语文作业,而且字写得也非常好,回家就先写语文作业,而且背书背的也特别快!我想,这就是孩子对一个老师心存感激而带来学习上兴趣的变化,心灵上感谢方式,以实际行动表达出来。

  以真心待学生学生能感受到,再幼小的心灵也值得我们去呵护,孩子们是可爱的、善良的、纯真的,作为教师一定要用爱去融化他们,以实际行动来改变他们的学习行为,带给学生由内而外的改变。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6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形式多样,错综复杂,例如,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思维……都属于教学活动,但是,课堂教学主要看师生的互动过程是怎么样的,教师是否保障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占有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主要有:

  教学式学习活动。这是教师主导的学习过程。如教师导语染渲情境,调动学生的情趣,身临其境地学习。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要点是教师采用的'主导手段均要服务于激活、维持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

  自学式学习活动。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如以自读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或学生以圈圈、画画、评评(打批注)的操作方式自读自悟某一部分文章内容。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要点应是学习者的操作活动(如圈圈画画,有感情朗读,配乐诵读等等)要与他的内部思维活动紧紧相连,相得益彰,使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处于主动进取的状态。

  互助式学习活动。生生之间进行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要点应注意对生生互助方法的指导。如教师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1)共同学习某个自然段(划定学习范围);(2)讲一讲你读懂的内容,再把读懂的部分有感情地读出来征求组员的意见(授予交流的方法);(3)把不懂的内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解决等。布置学习任务的导语要明确,易于学生操作,以调学生互助学习的方向,保证活动的效率。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7

  教了十多年的书,处理了不计其数的大小事件,学生丢东西的,谁借了谁的东西不归还的,谁又打骂了谁,等等。总之处理的还是很圆满的,同学们基本上都能接受认可,唯有性情倔强的小根仍对我耿耿于怀。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有一天我刚上完语文课,还没等我走出教室,只见小根气冲冲地来到小丽课桌前,拿起小丽的课本就往窗外扔。我看到后非常生气,这老师还没走,你就如此放肆,真是大胆。我疾步走过去大声吼道:“小根,你随便扔别人的书真太过分了,你立刻跑到楼下把小丽的书给我捡回来。”他听后,无动于衷,眼神里充满怨恨。我看后更生气了,便说:“不想捡是吧,那好,不要上我的语文课了。”他被逼无奈只好不情愿的下了楼,捡起了书。事后我便把此事忘记了,可以后的日子里,小根总不愿与我说话了,课堂上他显得无精打采,再没有往昔的积极与活泼,成绩一落千丈。我找到小根了解退步的原因,他不屑一顾的说:“没意思,不想学。”后来有同学反映说,小根认为我偏向了小丽,因为前节课,小丽把小根的书扔到楼下了,老师不该只严厉批评他。听了同学的反映我沉思良久,难道他的行为不该受到批评?难道真是我的.做法伤了他?究竟我们谁做错了?

  后来的我不断反思,认识到作为老师的我们,一言一行对学生太重要了,学生因不喜欢老师,所以就不喜欢老师所代的课,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影响了学习成绩,后果不堪设想。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应该理解他,小孩子那有不犯错误的,不能粗暴简单的对待。然后应该弄清事情的真相作出合理的处理,不能青红皂白的批评一通。最后,还要根据不同性情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批评教育才让他认识错误。找个机会我会与小根长谈一番,我要让他重新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

  总之,教育之路还很长,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才会使自己不断进步,才会让师生的心走的更近。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8

  《怎么都快乐》是一篇很轻松愉悦的儿歌,意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明白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从本节课与学生的学习中我悟得了一些道理:

  一、快乐识字,轻松学习

  “兴趣是的老师”。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本节课的设计,导入新课时的“游戏”的情境,让学生轻轻松松进入到学习中去,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识字目标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得以实现,学生在快乐的游戏,快乐地看图片中识字,轻松学习。很快地学生就与本节课要求认识的12个认读字交上了朋友。

  二、表情朗读,快乐体会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误解读书仅仅是重复课文的内容,这是错误的。朗读不亚于演员对角色的再创造。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

  三、自主学习,精心组织

  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参与和教师合理引导的关系。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引导、积极参与,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四、快乐学习,贯穿始终

  从开头的.游戏导入,到结束时的小结,教师都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在快乐的游戏,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9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生读书易,教学生做事难。”班主任老师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事和做人。重任在肩,班主任老师怎样有效地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呢?这是我们每个班主任老师都必须深思的话题。下面,笔者就自己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具体的工作实例来谈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艺术性。

  通过家访,把学校教育延伸。在家访过程中,我们明显的发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态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家庭的'教育。有的同学活泼自信,在家访中我了解到她是在长辈的宠爱中长大的,这些积极的因素从一方面来讲是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承认度的培养。培养自信,树立独立意识是重中之重。与家长有效的沟通是培养这种意识的关键。

  在各种活动中,我注意到他们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如何纠正这种依赖心理,使他们不再成为班级发展的局外人是很值得探讨的。这种意识是一种惯性,是已有的习惯导致了他们的这一行为。学生的团体意识培养尚未成为体系,因此,这是挑战更是机遇,让我们好好的思索。

  教学是一门艺术,班级管理更是一门艺术。有位教育家曾告诫我们的班主任:“教育学生,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不能做,而且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不能做。”的确如此,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命令或大声喝止上,是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的成效的。教育的举措只有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触击了学生的心根,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10

  今天我们学习《雨点儿》一课的生字。其中“飘”和“问”两个字学生记得特别巧妙。我有兴趣记录下来,以便来年再教时借鉴。

  当出示生字后,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看谁想的办法好,谁的办法巧。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后,指名在班上交流。说起“飘”字时,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把“漂”的三点水去掉,右边加上“风”字就念“飘”,老师表扬了他能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接着,又有人说,老师,有风吹的时候,操场上的红旗就飘起来,所以,“飘”的右面是风。我又表扬了这个学生能根据“风”,来理解“飘”的意思。老师的`表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纷纷说起了自己看到的“飘 ”的情景:风把我的裙子吹得飘起来了;秋天,风把黄叶吹得在空中飘;国庆节,教育局楼上的彩旗随风飘着……这个字的教学,不仅强化了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还使学生领悟到有些字从它的某一部分就可以知道字的意思,也就是形声字的形旁表义这一知识。为以后形声字的学习打下基础。

  当学“问”字时,学生的记法更是巧妙。有一个学生说:“每天上学,一进校门口,我就问老师好。所以门里一个口就念问。”还有一个孩子,说:“有一天在家里做作业,有一道题不会做,就去问邻居家的哥哥。到了哥哥家,我进门就开口问哥哥题怎么做,哥哥就告诉了我。”多好的孩子,他能把“门”、“口”、“问”三个字运用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甚至编一个根本没发生过的小故事巧妙地记忆字形。孩子的想象力远比我们丰富,可别低估了一年级的小孩子。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11

  常听有人说,教师有什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阿!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来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教师手上的工作能够停止,教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还有一些教育人士说,人家外国教师的工作量要比中国教师大多了,但他们却忘了,人家外国实施的是素质教育,而我们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无论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教师工作的繁重体此刻三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超多的机械作业,领导逼着留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教师两头受气地在批改作业里十分疲劳。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试,因为此刻的^考.试是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办法,所以,加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加强^考.试,于是各种花样繁多的`^考.试粉墨登场,^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场,看卷,着实忙。三是复杂的学生问题,此刻,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应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教师一个解决,教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教师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体此刻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教师全天候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我又说不得。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能比我们挖土挥汗辛苦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机器隆隆辛苦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风险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说,只能埋在心中。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12

  真的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一个标签。于是,很多老师奉这句话为圣旨,把它理解为想怎样解读就怎样解读。当然,这一舶来名言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不谋而和,它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把学生从“标准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要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首先必须知道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一个极其软弱的人,也是一个英雄的复仇者。莎士比亚有意造成一种“清醒与疯狂、伪装与真实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显示人物的复杂性格。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读者自然会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认为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负复仇重担而又踌躇,是由于他本身软弱的关系;魏尔德尔认为哈姆雷特的踌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麦王子的软弱性上,而是客观情势妨碍了实现复仇的计划;弗洛伊德则认为恋母情结是哈姆雷特久而未决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个诡计多端、残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就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设法吹捧别人的狡猾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并不会引起读者的独特体验。即使是一万个读者,他们心中仍然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产生独特的体验,其结果只会是把学生引入歧途。

  还是以上述这两篇课文为例,还真有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说说对课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学生说:“白骨精虽然它诡计多端,残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时还不忘记把老母亲接来。”对于这样的理解,老师不是加以否定,还称赞地说道:“我们从来都说白骨精怎么怎么坏,可是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它的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

  同样的故事也在《狐狸和乌鸦》一课上演。在课堂上,正当教师带领学生对狐狸的卑鄙行为进行批判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觉得狐狸很聪明,理由是狐狸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内容,直到乌鸦开口。”对于这样脱离文本实际的'解读,老师的评价是:“你很聪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样的理解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说学生的理解可以原谅,那么老师的附和却让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为了和母亲一起分享唐僧肉,这种“孝”是我们生活中所倡导的吗?狐狸的“聪明”则是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种“聪明”是为人们所不耻的。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极不道德的。残害无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们永远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师一定要这样去引导,学生可能会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东西与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聪明”就是不择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好像走入一个误区,解读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不错,但是大家都不可能回避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哈姆雷特到底是谁?不管我们读出多少个千姿百态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终只有一个。他就是那个为父复仇的王子,他就是那个优柔寡断的王子,这个谁也无法改变。而我们所读出的“一千个”也都是从这“一个”中发散出来的。这就告诉我们,哈姆雷特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必须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进行的。能够多元解读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牵强附会,脱离实际。作为教师,当学生理解出多个“哈姆雷特”的时候,我们在给予表扬的同时也要细加分析,这个“哈姆雷特”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现偏差时,教师必须进行正确引导。

  在教学《凡卡》一文时,当我讲到凡卡的爷爷也过着很苦的生活时,有一位学生却说:“老师,你讲错了,凡卡的爷爷过的生活很好。”我没有马上指责他,而是让他说出理由。他说:“书中写到爷爷穿着宽大的羊皮袄,说明爷爷穿得很好;爷爷白天在大厨房地睡觉,而凡卡却睡在过道里,说明爷爷过得很好。”他的这一番言论,令我始料不及。细细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作者契诃夫是要通过凡卡的悲惨遭遇表现沙皇统治下,城乡人民过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们分析出爷爷过得很好,岂不是违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为了尊重学生,我们有马上反驳,而是对全班学生讲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然后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过的。那位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们从任何文本中读出的“哈姆雷特”都离不开文本的主旨,如果我们偏离了这个主旨,一味地标新立异,其结果只会是得不偿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他归根到底还是“哈姆雷特”,永远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也成不了罗琳笔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读文本,方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准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准了文章的突破口,才可能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堂里寻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13

  现在的学生写作文很少打草稿了,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词不达意,甚至有些面目全非了。对此,笔者很是头疼。

  写作文先打草稿然后誊抄在作文本上,这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几次三番的作文课下来,对于作文打草稿竟有些失望了。在我口干舌燥、唾液四溅的近一节课后,发现学生打草稿的越来越少,很多学生竟是全然不顾我的苦口婆心,置我的千叮万嘱于耳外直接“画”在了作文本上。于是,学生们写作文的过程一片忙乱,借橡皮涂改液的,交头接耳询问遗忘字词的,间或听到“嗤……”撕纸的声音……

  针对这种情况,我思考了良久。我们的作文有打草稿的必要吗?我认为,作为小学生作文还是有打草稿的必要的。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从开始写话到现在每篇要求400字以上,可是说是一个打写作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写作水平整体上不是很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比如写作技巧、写作思路、选材等方面的锤炼写作能力才能够提高,而打草稿正是锻炼这些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作文初稿写完以后,可以多方面的进行查找问题,字、词、有无语病,整体结构等等,可以通过小组间探究进行有效的修改、润色,而这样的`过程正是作文水平不用断提高的过程。现在小学生不愿意打草稿,一下子越过了这个阶段,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抛弃了很重要的一条途径。

  经过多次观察,发现学生不喜欢作文打草稿有几种原因:

  一、没有认识到打草稿的重要性,认为打草稿与否无所谓,渐渐地都不愿意打草稿了,长此以往形成写作文不打草稿的习惯。

  二、为了追求速度,尤其是书面考试的时候时间紧,总想着快点结束好干别的事情,不愿意去打草稿。

  三、相互攀比。大家都不打草稿,我为什么还要打草稿?

  四、平时我们的要求不严,导致学生们作文不打草稿习惯的养成。

  ……

  在小学阶段不打草稿很容易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了减少和杜绝学生不打草稿作文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打草稿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认可了,学生才心甘情愿的想去打草稿。

  二、通过硬性手段,比如教师自己或者安排小组长检查修改草稿后再誊抄,“逼”着学生去打草稿。

  三、通过进步作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打草稿作文的进步,激发学生打草稿的习惯。

  ……

  学生作文不打草稿,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纵容的,我们科任教师只有自我绷紧打草稿这根“弦”,学生才能按着作文提高的路子越行越宽,越写越好。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14

  新学期开始,我们又迎来新一界的一年级新生。看着他们一副副稚气的模样,穿起整洁的校服,十分可爱。一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有独特的风采,看着他们的小脸,真让人疼爱。

  一年级的学生象一张白纸,老师您在上面画晴天,它会出太阳;老师您在上面画阴天,它会起风雨。

  有老师说,一年级的学生不好教,没形成学习习惯,太调皮了。于是,一套套训练方法出炉了:排队排不好,一节课学排对;上课吵闹,改为静坐课;走楼梯吵闹,一节课改为学走楼梯……形形式式的训练,老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身为教育工作者,本人以前对此类教学方法没什么异议。可是,以上方法应用在本人女儿身上,触动了作为家长的`我。我不禁想对同行说:先了解学生,再制定方法吧!

  事情是这样的,女儿在一所省级学校读一年级,学生们对新环境很好奇,包括对同学和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在开学第二周上午第四节,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在课室门口排好队,到五楼上专科课。听女儿说排队的时候有几个男孩特别爱说话,在走楼梯时学生们看到墙上挂的蝴蝶标本都情不自禁发出惊讶的赞美声。大概就是这些不安静,惹得老师很生气,于是让他们一班人从五楼到一楼,又从一楼到五楼一直走到下课时间过了十分钟还不能结束。

  中午,女儿给我打了电话,哭得很伤心。她认为老师不公平,排队纪录好的与不好的同学一起罚,走楼梯走得脚都发软,累了不敢说,尿急了不敢说,下午不要去这个学校上学了。

  听了这番话,我的心很酸,女儿的话也代表一部分孩子的心声。作为老师,对着这些小不点肯定是想一步到位,利用开学一、二周时间,把孩子训练好。可是,老师,您在孩子的心里会是怎样的呢?

  这个问题,我在脑海里思考,一年级的学生一般很喜欢表扬,要是老师在排队前先进行奖罚的说明,如:能安静排好队的同学,老师下课奖一个纪律好的印章盖在书上;上楼梯时,会有很多挂画和标本,可是我们现在不看,下课时再看,要是能作到,老师下课又奖一个纪律好的印章盖在书上。要是拿到十个印章,可以换一封表扬信,拿到三封表扬信可以换个神秘礼物。我相信,孩子是喜欢表扬多于批评,对于个别调皮者,可以下课再做其思想工作。

  教育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是我们在定方法前先了解学生的特点,收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希望看到此贴的老师们谈谈看法,交流体会。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15

  江南多雨。那迷迷蒙蒙过后,一个个明晃晃的水坑就诞生了。我的那一帮孩子们,下课铃声一响,就飞到那一片晶莹的天地,开始了节日般的狂欢。

  其实在心里,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我想,我应该把他们“捉”进教室,一脸严肃地训斥他们把脚踩得那么脏,幸而是夏天,大家都穿凉鞋,洗一下就得了……对呀,反正只要洗一下就得了,就让他们玩会儿吧。我开始认真“欣赏”起他们的快乐。

  “啪啪!”“哈哈!”两种声音此起彼伏,在偌大的操场上绵延成天地间的绝唱。初夏清凉的世界,忽然变得更加生动了。看着他们高高仰起的脸庞,看着滴滴雨花,我忽然想起了儿童年代的我们,穿着雨鞋走在雨天,从不因为路上的水坑绕道而行,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故意用力踩水坑。没有带伞也无所谓,壮志凌云的在雨中漫步,任凭雨水把额头打湿,任凭雨点打落在自己的身上,伙伴们一起唱着歌向雨天“宣战”……

  “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看着他们不乐意地走进教室,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面对黑板——那儿,写着本节课的内容:习作训练。我忽然觉得这儿的空气在凝滞,凝滞,甚至窒息……我想,也应该是一件那么快乐的事哟!

  “孩子们,踩水坑是什么感觉?”看着孩子们狐疑的神色,我非常诚恳地加了一句,“老师从没踩过水坑。小时候我妈不让我踩。”我不忘记做出一脸委屈。

  “快乐!”一个男孩说。

  “刺激!”又是一个男孩。

  “痒痒的`,好像雨水在给我挠痒痒。”心思细密的青说。

  “好像小鱼儿在啄我,很好玩。”兰说。

  “真的吗?有那么好玩?”我故作怀疑状,“谁能说得具体些?”

  “老师,你知道吗?我‘啪’的一脚踩下去,那水坑就‘哈哈’笑开了花!”杰杰的妙语总是信手拈来。我立即肯定:“哦!真有趣!”

  “老师,我‘啪啪’地跳,雨点就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抱住我的腿,吻得我痒痒的。”

  “你说得真逗!”我笑了,“谁能说得更动人些?他们都是在说感觉,耳朵听到的,身体的感觉,还可以说说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甚至嘴巴尝到的?”

  他们笑着说着,我听着,也偷偷乐着。我又话锋一转:“感觉说完了,确实很有趣,那么,你踩完水坑,有什么感想吗?能让我们分享吗?”

  他们的感受更缤纷:

  “水坑是一面大镜子,里面照出了我那个调皮的灵魂!”最深沉。

  “感谢老天下一场好雨,感谢水泥地‘宽容’我们。”最可爱。

  “如果妈妈也能陪我一起去踩,感受这种快乐,她就不会骂我了。”最经典。

  ……

  我“不怀好意”地说:“既然踩水坑那么好玩,可爸爸妈妈又不理解,就让我们写一篇《踩水坑,真——》的文章,让他们也感受我们的快乐!一定要让他们读了我们的文章,也很羡慕!有信心吗?”

  “有!”

  望着窗外的雨又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滋润着万物,看着教室里的“小雨”也在悄悄地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甜蜜的笑脸,会给我留下永远的回忆和成功的快感。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语文随笔05-09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07-24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08-26

有关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04-14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09-11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精选10-07

[经典]小学语文教学随笔09-05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优秀)07-24

小学的语文教学随笔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