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育叙事随笔

时间:2024-09-11 18:24:51 随笔 我要投稿

教育叙事随笔优秀【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叙事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叙事随笔优秀【15篇】

教育叙事随笔1

  还记得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时,我们班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上课从来不听讲,只要你一不留神,他就会从你的眼皮底下溜向桌底,点他名,他就立即起身,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转身,他又会前后捣乱,真是令人头疼。课后作业从未完成过,父母外出打工,他缺少爱的关怀,缺少家庭教养,所以属于那种软硬不吃的那一种。被全校老师定位“头号捣蛋”。最令我头疼的是,全校跑操时他的表现,令人忍无可忍。全校领导及教师全部在场,他的存在不仅影响整个班级体的荣誉,还影响了我一天的情绪,所以我总会不耐烦,偶尔会把他叫来小打一番。不过他吃惯了苦头,这点小小的惩罚对于他来说,简直小事一桩,所以他毫无悔改之意,并向我发起了挑战,竖起了抗敌的大旗。于是我转变策略,每次跑操时,只要他一有举动,我就会把他叫出来,他原以为我又会批评训斥,早已表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势,我忽然握住他的手跑起来,我用余光看到他的脸,分明泛起一丝绯红,手心沁出一丝冷汗,其实我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已经开始有了内疚与忏悔。但是我还是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以后每天跑操我都照旧,每次握手前我都可以看到他眼底泛起的一丝感动,每次握手时,我也完全感受到他比我握的更紧。慢慢的,我发现他变了,他在有意与无意间向我靠近,上课也爱听讲了许多,课后偶尔也会主动完成作业,而且字迹的书写工整美观,比起以前有了太大的进步。转眼间,又到分班的时候了,很庆幸我摆脱了这个“万人烦”,转班后,他曾找过我,问我他是否可以回来,我以学校规定为由拒绝了,其实我只是厌倦了对他的.等待,在他转身的刹那我分明感受到他眼底的落寞与孤独。

  过了几天,我们偶然相遇,我问他他是否想我,他说:“老师,我很想你!”说真的,我只是程序化的问候我每一个曾教过的学生,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会这么直接的坦白心底的那份爱。“真的?”我疑惑不解的问。他很肯定的回答:“当然”,话语中透露一丝委屈,“我这次写最难忘的老师写的就是你”。我满脸狐疑的问为什么,因为我早已习惯了他的谎言。他低下了头,好像很不好意思,过了好半天他才说:“因为你对我最好。”忽然间,我的内心有一股暖流涌动,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涩。我曾打过他,我以为他会恨我,却没想过在他心目中我是他对他最好、令他最难忘的老师。回到办公室后,我从语文老师那里看到了他上交的作文《握着你的手,好温暖》,里边这样写到:“我是所有老师眼中的坏孩子,所以经常得到他们的讽刺挖苦甚至是残酷的训斥与拳脚相加,日子久了,我已经习惯了老师与同学的冷眼,习惯了父母与长辈的责骂,就让我这个坏孩子彻底毁灭掉吧!可当有一天,我犯了好大的错,老师没有打我,而是满脸温柔与慈爱的拉着我的手,冒着风雪前行,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拿出好成绩给老师看,可转眼间,又分班了,我又迎来了一群“魔鬼”,我回到了生活的原点。可是老师你知道吗?我多想再回到你的身旁,握着你的手,这样我就会好温暖。在你爱的呵护下,我不要再犯错,我要做你眼中的好孩子,请相信,我这只刺梅在你的呵护下迟早都会绽放,只是我需要的是时间。握着你的手,好温暖。我无处次在梦中笑醒,醒来你已不在,我的心空如大海。”我反反复复的品读,眼泪一次又一次的将我吞没,我的内心有一种愧疚无比的疼在不停地翻滚与纠缠,原以为我一直是最爱学生的好老师,现在才明白我的爱一直是爱所有的乖孩子,爱原来是如此狭隘。我再也坐不下去了,我急忙与他的班主任联系,给他调了班,在他看到我的刹那,他的眼光是火热的,写满了期待与兴奋。现在一年过去了,我依然是他的班主任,他的成绩也已是名列前茅。而且在同学心目中是个乐于助人、善待他人的小天使。我们相处的也很融洽,我时常会在想,如果没有那一次偶然的相遇,如果没有那次无心的问候,就不会有我后来的忏悔与自责,更不会有他的改过与进步。我一直在庆幸,有了他,初为人师我就深深的懂得教师一份爱的火花,就会在孩子们心目中点燃、燎原。也是他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与爱有了一个新的诠释。也是他让我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虽然青涩,却很幸福。

教育叙事随笔2

  真的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一个标签。于是,很多老师奉这句话为圣旨,把它理解为想怎样解读就怎样解读。当然,这一舶来名言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不谋而和,它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把学生从“标准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要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首先必须知道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一个极其软弱的人,也是一个英雄的复仇者。莎士比亚有意造成一种“清醒与疯狂、伪装与真实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显示人物的复杂性格。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读者自然会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认为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负复仇重担而又踌躇,是由于他本身软弱的关系;魏尔德尔认为哈姆雷特的踌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麦王子的软弱性上,而是客观情势妨碍了实现复仇的计划;弗洛伊德则认为恋母情结是哈姆雷特久而未决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个诡计多端、残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就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设法吹捧别人的狡猾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并不会引起读者的独特体验。即使是一万个读者,他们心中仍然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产生独特的体验,其结果只会是把学生引入歧途。

  还是以上述这两篇课文为例,还真有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说说对课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学生说:“白骨精虽然它诡计多端,残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时还不忘记把老母亲接来。”对于这样的理解,老师不是加以否定,还称赞地说道:“我们从来都说白骨精怎么怎么坏,可是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它的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

  同样的故事也在《狐狸和乌鸦》一课上演。在课堂上,正当教师带领学生对狐狸的卑鄙行为进行批判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觉得狐狸很聪明,理由是狐狸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内容,直到乌鸦开口。”对于这样脱离文本实际的解读,老师的评价是:“你很聪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样的理解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说学生的理解可以原谅,那么老师的附和却让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为了和母亲一起分享唐僧肉,这种“孝”是我们生活中所倡导的吗?狐狸的“聪明”则是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种“聪明”是为人们所不耻的。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极不道德的。残害无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们永远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师一定要这样去引导,学生可能会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东西与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聪明”就是不择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好像走入一个误区,解读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不错,但是大家都不可能回避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哈姆雷特到底是谁?不管我们读出多少个千姿百态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终只有一个。他就是那个为父复仇的王子,他就是那个优柔寡断的王子,这个谁也无法改变。而我们所读出的“一千个”也都是从这“一个”中发散出来的。这就告诉我们,哈姆雷特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必须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进行的。能够多元解读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牵强附会,脱离实际。作为教师,当学生理解出多个“哈姆雷特”的时候,我们在给予表扬的同时也要细加分析,这个“哈姆雷特”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现偏差时,教师必须进行正确引导。

  在教学《凡卡》一文时,当我讲到凡卡的爷爷也过着很苦的生活时,有一位学生却说:“老师,你讲错了,凡卡的爷爷过的生活很好。”我没有马上指责他,而是让他说出理由。他说:“书中写到爷爷穿着宽大的羊皮袄,说明爷爷穿得很好;爷爷白天在大厨房地睡觉,而凡卡却睡在过道里,说明爷爷过得很好。”他的这一番言论,令我始料不及。细细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作者契诃夫是要通过凡卡的悲惨遭遇表现沙皇统治下,城乡人民过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们分析出爷爷过得很好,岂不是违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为了尊重学生,我们有马上反驳,而是对全班学生讲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然后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过的。那位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们从任何文本中读出的“哈姆雷特”都离不开文本的主旨,如果我们偏离了这个主旨,一味地标新立异,其结果只会是得不偿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他归根到底还是“哈姆雷特”,永远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也成不了罗琳笔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读文本,方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准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准了文章的突破口,才可能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堂里寻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教育叙事随笔3

  早晨课间操以后,我照常早早来到教室,坐在讲台上翻看《黑与白》的备课简案,忽然一本打开的作业本轻轻送到我眼前,遮住了我的备课简案,我抬起头,原来是惠文,她正理直气壮的跟我理论:老师,我这幅画是竖着看的,不是横着的。在作业纸的右下角,我给她的评语是一个大大的优。惠文如此说来显然是对这个评价不够满意了。(一般最高评价为优加)。

  这孩子能主动的跟我交流使我满心充满欢喜,说明孩子对美术作业很重视,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所以对作业的评价会如此看重。惠文的作业我并不是如孩子所想的没看清楚,所给的评语也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但孩子的着股认真劲儿,还是打动了我。我装做又重新仔细欣赏了一遍的样子,慢条斯理的说:哦!原来是这样的哦!真漂亮啊!那你说说你的想法吧。于是这孩子便兴致勃勃的给我讲起她的思路。真的是满有意思的。我拿起笔爽快的给惠文的优后边加了个加的`符号。孩子的脸上绽放出快乐的笑容。她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很多时候,孩子需要教师的鼓励。教师何尝不需要孩子们的鼓励啊。亲爱的学生,你对待作业的认真,正是老师感到最欣慰的啊。

教育叙事随笔4

  “老师、老师,壮壮又在搞破坏了!”课间我正弯下腰准备捡样东西,忽然李耀宇跑来告状。我一听就生气了,又是他,这个爱惹是生非,从来老师批评都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家伙!我三步并作两步朝活动室走去。

  一看,原来,壮壮把阅读区铺的地垫拆了下来,拿在手里玩。哦,我松了一口气。这比其他的其他的“光荣事迹”只能算是小儿科了!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我还是要教育他一下,让他放回去,以正视听。正当我准备开口责备时,一副等着挨批评的样子,呆滞着望着我。我心念一动,挨着他坐下,微笑着对他说:“呀,垫子是正方形的哝,两个垫子,两个正方形!”壮壮听了楞了一下,马上得意地接话:“两个垫子叠在一起,变成八角形,像人家跳舞用的手帕。”“嗯,你真聪明,知道的真多!”我又夸了他一句。这下他的脸上绽放出光彩,整个人都变得生动起来了。看着他短时间内的变化,我心中暗想:幸亏没有劈头盖脸的批评他,否则就发现不了这朵创造性地小火花了。接着,我话锋一转:“可是,地垫被你拿来玩,缺了几块变得难看了,小朋友坐着也会不舒服的.,那怎么办呀?”“那放回去吧!”说着,壮壮把手里的地垫拼了回去,拍拍平整。“好样的!”我满意地拍拍他的头。他灿烂的笑了,很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壮壮越来越乖了,不再惹是生非,而是总在我眼前晃悠,跟我说说这儿,说说那,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说了他以后也会改了,不再“坚决不改”和你较劲了。

  欣喜之余,我不禁反思:为什么一次小小的“地垫事件”竟产生了我无数次苦口婆心的说教都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呢?也许,就是他准备挨批却听到了表扬而发愣的那一刹那,感受到了老师久违的亲切与关爱,从而接纳老师了,亲近老师了吧!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爱的教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庆幸我及时捕捉到了他的眼里的不安,肯定了他的创造性,而没有一味的指责。在呵护童心的同时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原是起源于这点点滴滴爱的细节。

教育叙事随笔5

  叮铃铃,上课了,我站在教室门口听见那熟悉的声音“课前准备,静息,安静……”,我的课,所有老师的课就在这简单的程序后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课堂上,当我提出问题,总少不了她高高举起的小手;下课了,我的办公桌旁也偶尔有她的身影“老师,今天XX可调皮了,我想帮你管管;老师,我们该轮流换座位了;老师,你感冒了吧,多喝水呀……”

  此时我念叨的就是我的学生李桂雅,她是一个稳重,踏实,有责任心,善良的女孩,从一年级开始就很懂事,我一眼就能从集体选中她当小班干部,不辜负我的期望,成长很快,明白学习和管理能力都要靠努力才能获得。前两天收到她的短信“李老师好,我不想离开三二班,爸妈让我转回老家上学,我会想你的!”看到短信,我顿时心慌,怎么可以这样?我得问清楚,可我了解她家里的情况已经没办法在郑州上学,我只是老师无法挽留,只能弱弱地回短信“我会想你的,在老家不要忘记努力学习!”简单的对白,师生之间的爱彼此都放在心头。

  曾经,我看过很熟悉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其中魏老师的`执着让我感动,一直用在自己的工作中,班里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确实让老师操碎了心,可真的不能放弃,他们还是个孩子,我也告诉学生们:很感谢,我们相聚在一起,老师会把知识都给你们,把爱献给每个人,我们班级永远团结,一个都不能少。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用意,每个人都很珍惜每一次集体活动,懂的团结力量大,知道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所以我能感受到李桂雅在接受要离开时的心里挣扎,可是她长大了,不会大声去哭闹,而是做个大气的孩子,体谅父母。

  祝愿这样的孩子早些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教育叙事随笔6

  同学们在学习《太阳和影子》一课时,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与之前制作不倒翁失败时的难堪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甚至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在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时,也许是有些同学提前看过课本,不少人都知道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体”这两个条件,也就是说,透明的物体不能产生影子。道理似乎很简单,然而,究竟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算作是透明的物体呢?在此之前,我曾经用幻灯片,用玻璃,甚至用水作为透明的物体来探究它们能否产生影子,结果发现尽管这些物体在我们多数人看来是透明的,但是仍然能够产生影子,也就是说在关于影子的问题上,上述那些物体不能算作是透明的物体。因此,我必须要让学生弄明白这一点,否则学生便可能形成“透明的物体能够产生影子”这样错误的认识。为了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后果,我启发同学们联系他们的生活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还好,他们很快听明白了我的意思,马上有许多同学举起了手。考虑到于明哲同学从上课一开始就没有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我便将这个机会给了他,

  “空气。”于明哲同学一语中的。

  “听清楚了没有?于明哲同学由‘透明的物体’想到了‘空气’,你们觉得空气是不是透明的?”我的兴奋早已溢于言表。

  同学们也都一致赞同于明哲同学的回答,没有想到一个在我看来难度较大的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于明哲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我郑重地提出表扬。

  但是还有几只小手仍然在高高地举着,我应该给予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

  李朝同学回答说风是透明的物体,我只能解释说空气动起来就成了风了。张鸿恺同学则认为大地没有影子,当我解释说月食就是地球挡住了反射到月亮上的太阳光,是地球的影子投到了月亮上面造成的之后,他眨了眨眼睛,又回答说细菌没有影子,同学们马上又反驳说细菌只是小得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它应该是有影子的。不过从张鸿恺同学的回答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那敏捷的思维,看出他积极回答问题这一优秀的学习品质,因此我对他的表现也表示出极大的肯定,同时提醒他要尽量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另外,积极回答问题而且声音响亮的还有张惠乔同学和于秋雨同学。

  由于这一节课需要同学们探究的问题较多,因此需要他们在实验记录单“我们的发现”栏目中书写的.内容就很多。每一次书写,翁丽真同学都能够做到第一个完成,而且写完后马上端端正正地坐好,又开始自觉地背诵刚刚书写的内容,对此我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后来,在我的感召下,又有张子涵、唐堉森、伯蕊、王铭心、王子豪、房佳男、高扬、毕文亮、鞠佳桐、隋昊、张舒扬、宋央金、刘新宁等同学表现得像翁丽真同学一样优秀,并使得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热烈气氛。

  要求学生将书写的内容背诵下来,在组织他们同位相互检查背诵情况时,我发现尽管宋美佳同学没有同桌,但是她仍然能够做到按照我的要求来背诵,然后对照课本检查自己的背诵情况,表现出高度的自觉。

  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老师的赏识,我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满足他们的愿望。

  后来,我觉得他们身上的优秀之处不仅需要我去发现,去欣赏,更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欣赏,并进一步去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来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

  叩问心灵

  临近下课时,我认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的评价,应该远远比我给予他们一个评价效果要好得多。实际上,在此之前我已经组织学生进行过类似的评价,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是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反思更恰当一些。

  一次,当25名同学将自己制作的量筒带到课堂时,也让我想起在制作不倒翁时全班只有11名学生完成了作品,当然,对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作品制作的大军中来,我向所有同学表示出自己的兴奋。随后,我便让这36名同学闭上眼睛对自己真诚地说上一声:“我真棒!”这样做,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这项活动中获得一次美好的情感体验。

  还有一次,当我让翁丽真同学说一下她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时,她说“不满意”,而实际上她的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了,因此,我给予的评价是“看来,你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

  而在今天这节课上,有很多同学都表现得特别优秀,遗憾的是没有受到我的表扬。因此作为老师,我有责任让每一位表现优秀的同学都能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并努力将这种积极的生命状态延续下去!

  “这学期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注意进行自我反思,并将自己在每一堂课上的闪光点记录下来,来鞭策自己做得更好;当然,我也记录那些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比如在学习《认识太阳》一课之前,我没有组织大家去搜集资料,再比如在组织大家制作一个不倒翁时,我没有按时上课,上课时又没有考虑到同学们的兴趣与需要……”

  接下来,在对课堂上那些表现优秀的同学提出表扬之后,我坦言“当然,我们班上还有许多同学也都表现得特别优秀,只是老师没有发现,但是在老师的目光扫过你的脸庞时,却能够感觉到。实际上,对自己最具有评价权的是你自己,真的,一个人可以对别人说谎,但是绝对不能对自己说谎;一个人做的任何事情可以逃过别人的眼睛,但是绝对逃不过自己的视线。下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在这节课上,自己哪个地方做得很好,请你告诉自己一声;再想一想,哪个地方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只要自己稍加努力或者是采用其他的方法还可以做得更好,也请你对自己说上一句‘某某处我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不仅在科学课上要经常对自己这样说,而且在其他课上也要对自己这样说;一天下来,在晚上临睡前还要对自己这样说。也就是说,你要常常留给自己一个思考的空间,慢慢地,你会发现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同学们都按照我的要求做了,样子十分虔诚。

  下课的铃声终于响起,看着同学们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庞,我从心里感到充实。

  难忘瞬间

  我告诉同学们我会在课后将每节课的反思都及时整理出来,并且这学期有5篇反思已发表在人教网小学科学栏目上,那些反思里面还提到许多同学的名字,有于明哲、宋美佳、岳鑫……这样说着,便有许多同学都睁大了眼睛,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文章里面。

  在同学们离开实验室的时候,都纷纷向我道别,我也赶忙挥手向他们回应。亲爱的读者,你说,当一位老师处于这样一种情形之中,又怎能不感到幸福呢?

  激动之余,急就一首小诗──《理想的课堂》,来抒发自己那一时刻内心的感受,内容如下:

  每一朵花儿都鲜艳,

  每一张笑脸都灿烂。

  每一个动作都含情,

  每一句话语都用心。

  每一束目光都明亮,

  每一声问候都温暖。

  每一节课堂都充实,

  每一位师生都幸福。

教育叙事随笔7

  今年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点非常的简单,领悟能力好的学生上课一听就会了。但是,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在这一学期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想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地做作业并且认真地检查,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很棒的。

  何一鹏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有一个的毛病就是上课不听课。他总在下面偷偷的玩东西或开小差,所以作业总是完不成,成绩一直搞不好的原因。在开学的前几次的考试中都考得很不理想。因为他在奶奶家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对他有些溺爱,通过和家长的交谈。我感觉他其实挺聪明的,考的不好一方面是由于他上课不认真另一方面是由于考试做题不认真没有检查的习惯。我想把这些毛病改了他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课下我把它叫到办公室,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跟他说:“何一鹏,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你其实是有能力考到100分的,你想不想考100分?”他点点头,我接着说:“那老师告诉你一个方法,你想不想听?”他又点点头,我说:“好好听课,上课争取多回答问题就可以了。现在老师给你来一个小约定,从现在开始只要你上课回答对3个问题老师就奖励给你一个小星星,好么?”他说好。第二天,在我每次提问题时,他都把手举起来然后又放下去接着又悄悄地举起来但举的很低,从他的.表现我知道他很想表现他自己但又缺乏自信。整节课下来他只回答对了2个问题,快下课的时候我当着全班的同学的面表扬他,说他今天上课有很大的进步希望他继续努力,并奖励给他一颗星星,他当时很开心。下课后我跟他说:“虽然今天你没有回答3次问题,但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希望下次你能够大胆举手,争取老师的每一个问题你都能回答。”他点点头,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上,他总是尽量的去回答问题,上课听课也认真了很多。所以家庭作业也能完成。在一次考试前,我跟他说:“这一段时间,你表现得很棒,明天就要考试了,只要你认真地听老师读题,认真地用心做题认真地检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考好的!”第二天,我发现他能够安静的听题、做题了,分数也有很大的进步考了96分。

  看到他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我想他只要坚持下去,他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教育叙事随笔8

  这学期,一个同学被调到班上。老师和同学都反映,该同学上课不认真,课后经常抽烟打架等违纪行为。我对我同学也没什么好感,就想着怎么影响他。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个故事。

  那时候我刚来大南中学初二,担任初二班主任。一个休学一年,已经读初三的同学来我班,习惯很不好。况且之前教过他的老师和学校领导都很反感他。当时那个同学心灰意冷,准备退学,因为同学看不起他,老师也不认可他。我找那个同学谈心,给他信心,叫他用行动向大家证明,我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坏。最后,这位同学顺利考上了高中,经过三年的努力,考上了二本。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自尊,没有天生不想上进的人。所以我经常和这个同学聊天,关心他。我发现他也在悄悄关注我,有一天我发现他在语文作文里给我写了一句谢谢。我非常高兴。现在他做得越来越好。

  事实证明,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爱,就会得到孩子更多的微笑。

  中学物理教育叙事3对物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前准备了很多教材,包括几个演示实验。在课堂上,我演示了几个事先精心安排的有趣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与学生分享物理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的探究学习。我在演示“撞球”实验的时候,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这五个球上,都想看看这些球能产生什么神奇的现象。首先,我在边上拉开了一个球。我问全班,“猜猜会发生什么?”一些学生在谈论将会发生什么。我没有急于表态。我提醒学生要观察。当我放开哪个球的时候,学生们的表情都不一样。他们中的一些人高兴地说他们猜对了,而另一些人则很困惑。学生们心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当我看着学生们的眼睛时,我似乎很期待再次看到这种现象。我刚才演示了实验现象。现在同学们都看清楚了,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至此,按照当初的教学设计,我准备展开下一个精彩的演示实验。突然,学生中有人问:“老师,如果两个球碰到另外三个球会怎么样?”这个声音突然好像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思考和新的好奇心,紧接着是齐声的要求:“是!看看会有什么结果”。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主意。机会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记得在新课程培训中,专家多次指出,课堂是无限动态的课程资源,学生是创造课程资源的宝库,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敏锐的课程视野。潜意识里想打破老师做学生看的传统教学方式。作为奖励,我提议首先提出这个想法的同学演示一下这个实验。这位同学很开心的上台,在全班同学面前示范。演示一结束,其他几个同学就问:“如果有三个或者四个呢?”学生们争着上来亲自演示,体验实验的乐趣。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们兴趣盎然。

  课本是我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非常奇特的课程资源随时出现在课堂上。作为课程的领导者——教师,关键是要有一双能发现课程资源的眼睛,随时捕捉课堂上突如其来的课程资源。对于一堂现实的物理课来说,无论你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都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学生很幼稚。有时,学生的兴奋可能与预定的教学目标不一致,甚至因为学生“直言不讳”“不和谐”的笔记出现。当我们在教学中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是否会责怪学生的多嘴多舌?还是有“政变”?这是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挑战。学生说得越多,问得越多,老师发挥得越好,学生获得的知识也越多。如果一堂课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老师站在全班面前真的很无聊。

  当然,作为教师,你不能总等着课堂自发产生你需要的课程资源,而应该积极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老师巧妙的启发和引导,再加上老师对课程资源敏锐的眼光,你可以轻松驾驭课堂,总有稀奇古怪的课程资源让你去发现和利用。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记叙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为即将到来的情感交流和思考活动起到引导、激励、铺垫、认知和心理准备的作用,营造教学氛围。引入好的教学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获得第一手的效果。在平时的物理教学和讲座中,发现真正符合这些标准,并引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教学介绍并不多。现在,我想与我的同事们分享我的观察。

  案例一:在“超重和失重”这一课的导入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两个小课堂实验:

  (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以刚好能承受重锤的重量为准),绑上重锤,让学生垂直握住,保持不动。给学生一个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在不借助其他设备的情况下,把纸带弄断?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会看到“重锤快速上升或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了自身重力,就是超重的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开始理性思考。(2)准备一个体重秤(机械指针式),让一个同学站在体重秤上展示休息、下蹲、起立,另一个同样频率的同学展示给全班看)。让学生在做实验前进行预测。结果是指针静止时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后增,站立过程先增后减。对学生指征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经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和自觉的实践经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产生的资源,体现了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来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2.“思考从问题和惊喜开始。”惊喜和矛盾是发展的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引起强烈反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真实惊奇情境。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现一幅崭新的画面,制造心理上的“不和谐”情境。由此,有数百万学生的求知心理状态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考状态,激发学生在认识上的冲动性和思维上的活跃性,寻求异性和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心智,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一点引入课堂特别有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案例二:在“自我感觉”课的介绍中,老师可以让一个同学输入设计好的电路(学生有点紧张,有点悬念),合上电键(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学生感觉不到(有点放松)突然断开电钥匙。该学生立即感到震惊(极度惊讶),并向同学描述了自己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反而感觉停电了就像触电一样。强烈的肢体语言说明电路有这么高的电压。这怎么可能呢?不会吧!激烈的冲突和好奇弥漫了整个教室,大家都很激动,各执一词。此时是导入新课的最佳起点,被激活的思维和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

  3.“猜测比知识更重要”。猜测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未知事物和规律做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或预期的见解。纵观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猜想思维在基础学科的发展中无处不在,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比如爱因斯坦的量子假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福格多的分子假说;中太阳系起源的天文学假说;地理学中的大陆漂移理论大猜想,创造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革命,带来了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猜测是基于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理论,并不是胡乱猜测。同时,猜测是一种高级思维,具有思辨性。其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实践来验证。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强调严密性、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猜测思维的倾向。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往往从问题和猜测入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物理知识入手,让思维自由运行,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加强对关键问题的理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入物理课堂教学的好方法。

  一般来说,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堂课的导入是这节课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把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望探索交流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是从教学基本功提升的教学艺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来激活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教育叙事5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学生逐渐对物理产生恐惧。学习兴趣大不如前,上课经常出现学生一个接一个,忍不住趴下又挣扎起来的情况。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课前,我需要精心准备许多不同种类的教材,仔细思考准备一些精彩的演示实验。

  第一,使用有趣的动画视频材料

  现在,各大网站上有很多别人精心制作的优秀视频资料。比如《物理大师》《东西天堂物理篇》《烟火》等制作的物理教学资源动画,形象生动,给学生很大的视觉设计。每次视频播放,下面的同学都坐得笔直,眼睛睁得大大的,看得很认真,接受得也很快。

  通常在课堂上,我们最关注的是物体受力分析的机械部分。老师每天都在重复,学生在做习题和考试的时候还是不能按顺序准确的找到每个力。但是看了《应力分析的正确姿势》视频,即使理科不是很好的同学也能脱口而出“一个重量,两个炸弹,三个摩擦,四个外力”,“只有被攻击”等等。效果惊人。

  二,利用直观生动的演示实验帮助教学

  在课堂上,我会演示一些事先精心安排的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与学生分享物理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的探究学习。我在演示“撞球”实验的时候,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这五个球上,都想看看这些球能产生什么神奇的现象。首先,我在边上拉开了一个球。我问全班,“猜猜会发生什么?”一些学生在谈论将会发生什么。我没有急于表态。我提醒学生要观察。当我放开哪个球的时候,学生们的表情都不一样。他们中的一些人高兴地说他们猜对了,而另一些人则很困惑。学生们心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当我看着学生们的眼睛时,我似乎很期待再次看到这种现象。我刚才演示了实验现象。现在同学们都看清楚了,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至此,按照当初的教学设计,我准备展开下一个精彩的演示实验。突然,学生中有人问:“老师,如果两个球碰到另外三个球会怎么样?”这个声音突然好像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思考和新的好奇心,紧接着是齐声的要求:“是!看看会有什么结果”。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主意。机会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记得在新课程培训中,专家多次指出,课堂是无限动态的课程资源,学生是创造课程资源的宝库,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敏锐的课程视野。潜意识里想打破老师做学生看的传统教学方式。作为奖励,我提议首先提出这个想法的同学演示一下这个实验。这位同学很开心的上台,在全班同学面前示范。演示一结束,其他几个同学就问:“如果有三个或者四个呢?”学生们争着上来亲自演示,体验实验的乐趣。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们兴趣盎然。教材学习是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现代课堂上,随时都有非常奇怪的新课程方法涌现,比如

  现在微课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对于一堂现实的物理课来说,无论你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都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学生很幼稚。有时,学生的兴奋可能与预定的教学目标不一致,甚至因为学生“直言不讳”“不和谐”的笔记出现。当我们在教学中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是否会责怪学生的多嘴多舌?还是有“政变”?这是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挑战。学生说得越多,问得越多,老师发挥得越好,学生获得的知识也越多。如果一堂课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老师站在全班面前真的很无聊。

  新时代的教师是幸福的,有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我们应该探索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不再害怕物理学习,主动充分感受物理的乐趣。

教育叙事随笔9

  时间过得真快,屈指算来,自己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整整10个年头,做班主任也整整10个年头。1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10年,经历了从缺乏经验的“小”老师,慢慢的成长为一位“老”教师的成长历程。可是面对繁琐的班主任工作,有时也会顾此失彼,有时候真是气不得,恼不得,对他们发火、训斥、指责……都于事无补,更何况短时间的效果过后学生又会变得我行我素。当班主任的10年,其中既有苦涩也有甜蜜;既有失意也有成就。

  以前面对那些不听话和淘气的学生,我用的'方法便是“河东狮吼”。一段时间内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因为孩子还小,他们也知道只要大人大声地说话一定是生气了,可时间长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种办法似乎就不那么管用,效果也不明显了。后来有同事告诉我,“你总这么和他们喊,孩子们的耳朵一直处于高音状态,以后如果孩子们闹得越欢,你的音量就要降得越低,这样没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听了同事的话,我决定尝试一下。

  还记得毕业班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我就用这个新办法把学生们“治”了一把,那天班里的几个淘气包又“闹事”,我很生气,回到教室后,我一边尽量压制自己的火气,一边压低声音教训他们。这一招果然见效,那几个淘气包似乎因为听不见我在说什么,他们收敛了许多,也是尽量不出声。又学到一个新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的心情特高兴。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便迫不及待地备明天的课。突然一个用草纸包着的长方体映入了我的眼帘,又不是教师节,会是“什么东西?”我自语道。不管是什么,拆开看看,总不可能是炸弹吧!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拆开了纸包,原来是一盒金嗓子喉宝。谁送的?我的心中画了一个大问号。就在这时,手机响了一声,打开一看,是一条短信:“老师您看到我放在您桌子上的金嗓子喉宝了吗?咱班人多,不听话的也多,你的嗓子一定受不了吧,今天听你嗓子有点沙哑了,所以给你买的。

教育叙事随笔10

  时间的小溪总是在不经意间静静地流淌,眨眼间,暑假临近尾声,前天开始教师就上班了。老弟子已经毕业,即将跨入中学校门,我和他们六年间的故事,都泊在50万字的教育随笔里了。我知道,那些文字有温度,有呼吸,是活生生的精灵。也是一坛美酒,不需畅饮,揭开封口,嗅一嗅,我便晕晕然、醉醺醺了。20多年前,我狂热地爱上了文学;20年后,非常感谢这一爱好,因为在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时,我品尝到教书育人和文字驰骋的双重乐趣。

  新学期,是我踏入教坛的第24个年头,很庆幸,我没有成为职业橡皮人。对于教育的'热爱,不再是述职报告里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暑假读了十几本书,有教育类人文类书籍,也有纯粹的消遣读物。计划是每年读50本书左右,其中教育著作不少于一半。

  最近一直在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我是不可能最好,但会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读到李老师的这句话,我颇有感触:“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课题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就是最好的科研课题!”课题即难题,这种理念我应该秉持。

教育叙事随笔11

  有些孩子对好玩的东西喜欢自己独占,不愿意让别的小朋友玩,或自己想玩别人的好东西时,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强行抢夺。有些孩子因为玩具没抢到,采取打人、咬人的方法解决,这些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行成霸道。蛮横的毛病。

  针对孩子的`上述不良行为,我采取不放任,也不急于去责备训斥的教育态度,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轮流玩的习惯,学会等待,这天我安排小朋友去看书,乐乐先拿到一本书正当他想看,坤宝过来抢,两人争吵起来,我立刻走了过去,亲切的问道:"这本书很好看对吗?"他们俩同时点点头,我又说:"好看的书,大家都想看,但书只有一本。怎么办呢?"其中另外一个孩子说道:"可以一起看!"就这样两个人笑着一起看起书来了

教育叙事随笔12

  今天和几名高三(5)班的嫡系同学闲聊,大家一致认为我又变胖了。只有高三(4)班的PW同学在黑暗中发现我变白了许多。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茫茫黑暗中,PW是如何发现我肤色的略微改变的呢?难道原来的我在黑暗之中竟无法被识别?不可思议,仅当作玩笑罢了。

  在高一(5)班,我鼓励N个同学把自己有疑问的句子写到黑板上。然而,很多同学的疑问竟是如何翻译这句话。突然间,我明白了我要给他们一座桥。他们拥有了思想中的桥便可以欣赏桥上的美景。高三的同学询问如何提高英语成绩。我的答案是:了解你自己。如果连自己哪里存在问题都一片茫然,那么如何提高只是空谈。我的思路是:了解自己——制定计划——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训练——熟能生巧。这也是我所倡导的.学会有视角的复习。

  我选定了两班的英语课代表。这让我想起以前的我的那些英语课代表们。他们那时也像现在的我的课代表们一样,拥有着花儿一样的年龄,毫不世俗的面孔,无限美好的憧憬和遐想。希望他们过得愉快!我也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教育叙事随笔13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它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起学生探究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想智慧的闸门,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活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在生活中融入集体。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讲一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围绕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每位学生不再孤独。

  在上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七(1)班上有几个成绩差的同学,如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于其父母不在家,他们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夸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重重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怀疑,兼之与同学发生冲突受了同学欺负感到委屈又不愿向老师报告,无法得到解脱而埋藏在心里。于是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孤僻、自卑,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加之,父母不在家,他们长期无人管理约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们回一直在差生队伍里徘徊,走不出来的。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开始对他们加强教育。其教育过程叙事如下:

  (1)平时多关注些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例如,下课后询问他们能否听懂课;对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父母不在家他们能不能按时吃上饭;天气冷了有没有厚衣服穿;言语间流露出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关心。他们受到老师的关怀后,甚是感动,在以后的课堂上,听课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走神了,作业也能按时交送了,而且做得也非常认真。

  (2)课余时间我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孤僻的性格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无益处,并鼓励他们尝试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不要再孤立自己,而要融入班集体的生活中去。并且,我还注意帮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

  (3)由于他们底子差,平时上课很难听懂课,尽管他们课后很用心学习,但学习成绩仍不见提高。于是,我就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因为我不但是他们的数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班主任,所以给他们辅导功课时,我不但辅导他们的数学知识,后来只要他们没学会的,我都给他们辅导(除外语我不会例外),把他们不懂得知识补上来,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上课时,竟能举手并正确的回答问题了。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成绩得到飞速的.提高,名次基本处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其中,韩笑同学,竟然名列前茅,这种结果远远高出我们共同制定的争取及格的学习目标,更加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奋斗。

  然而在七年级下学期,我发现他们几位同学,每次讨论几何题时总是不积极参与,在下面独自做作业、看书,既不参加讨论,也不发表个人见解。学校大型集会、运动会等,他们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课。于是,我找他们谈话,他们说:“升入重点高中只看成绩,只有认真读书才有出路,干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耽误时间。”还说“参加活动就是浪费时间”。

  我想:这是长期应试教育效应的余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形成了“离群心理。”导致兴趣狭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这样的人,学科成绩再好也只是书呆子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成为“有知识、无品德的危险品”。

教育叙事随笔14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结合生活——体验数感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找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千克”作单位。像一分硬币重1克,4粒黄豆大约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一袋糖重1千克,肥皂、药片、黄金等细小物品用“克”作单位,体重、菜、水果等用“千克”作单位;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到操场上跑跑、测则、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500米的距离,在春游、秋游中感受1千米、20千米的路程;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如,你今年几岁?班级号是多少?你的鞋号是多少?火警电话号码是多少?急救中心电话号码是多少?……这些数据、单位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这种“亲数学”行为,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定量刻画——建立数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字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状态,并从中进一步认识定量刻画事物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全面发展。如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游戏活动:多媒体出示彩电、冰箱、空调等,让学生猜测他们的价格:(生1:冰箱价值20xx元。生2:高了。生1:1500元。生2:低了。生1:1600元。生2:低了。生1:1700元。生2:低了。生1:1800元。生2:高了。生1:1750元。生2:低了。生1:1780元。生2:正确。)如此猜数游戏,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的比较的本领,又渗透了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这样的交流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调查实践——强化数感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继而确立应用数学的信心,是形成良好数感的重要条件。鉴于此,教学就打破从概念到概念,从课堂到课堂的数学应用僵局,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数感的体验。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数据分类整理”后,有位教师这样组织:1、呈现问题:学校举行球类体育比赛,在高年级组织什么比赛比较受欢迎?2、搜集数据:以你们班作为高年级学生的代表,调查了解你们喜爱什么球类活动,数据记入原始记录表。学号 喜爱项目 学号 喜爱项目 学号 喜爱项目3、分类整理:从原始数据表中,不容易看出同学喜爱项目的情况,需要将这些数据分类整理。4、作出决策:同学们喜爱哪几种球类活动?每种活动有多少同学参加?你估计,在高年级组织什么球类比赛较受欢迎?通过这样的活动,反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一个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中学习知识,一次又一次地经历或了解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了统计思想,领悟了统计方法,也在调查实践中强化了学生的数感。

  四、解决问题——升华数感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智技能,如果说支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行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的探索一般,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建立数感。例如:在学习了“24时计时法”后,有位老师设制了如下题目:(1)再现改写成24时计时法后的电视节目时间表。7:30 金色年华9:00 动画城……13:00 儿童英语19:04 小鬼当家19:30 阳光剧院21:00 电视新闻(2)选择:①《小鬼当家》节目最多可以播放多少时间?a、20分钟 b、30分钟 c、26分钟②从《动画城》节目开始到《阳光剧院》节目开始经过了多少时间?a、12小时 b、10小时30分 c、10小时10分③星期六,小明7:30起床,他想准备收看《金色年华》节目,最多还有多少时间?④起床后,小明必须完成三件事:刷牙洗脸(5分钟)、烧早饭(10分钟)、听早新闻(10分钟)、小明能准时收看《金色年华》节目吗?你能不能替小明想个办法?

  生1:不能准时看,因为完成这些事要25分钟。生2:电视里要播放广告,小明有可能准时收看。生3:万一没有广告呢?我想可以在烧早饭时刷牙、洗脸,这样节约了5分钟,小明就能准时收看了。生4:可以在烧早饭的同时听早新闻。生5:可以边烧早饭,边听早新闻、边刷牙洗脸。……如此教学,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而且使学生在开放的信息中不断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使生活成为学习数学,建立良好数感的突破口。

  记得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一课时,我用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容器进行演示,接着于引导学生分组动手操作,从学生的“误”和“悟”中推出“圆锥体的体积等于也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从而得出v= sh.这节课可谓是实践性,探究性突出的一堂“完整”课。可是课后反思时,我不再这样认为,因为课上的一个细节后来给我很深的震撼。

  在操作实验时,一个“小调皮”站起来说:“教师,可以把圆锥体的容器装满沙子封好后放入装有水的长方形水槽里,看到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圆锥的体积。”老师因忙于演示操作,说“你别打岔,好好看老师是怎样操作的。”这位同学不高兴地坐下了。课后一想,这其实打破了一个小孩的梦想,泯灭了一个孩子的创新火花。

  当我再一次上这节内容时,就有意将教学引向更开放的境界,学生在快乐的氛围里,积极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思维十分开阔,有的提出用橡皮泥捏圆柱和圆锥,然后称重量,有的用装在两个容器内水的重量,体积(量杯量)进行测试,还有把圆锥放入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往剩余空间填沙,当然还有前面“小调皮”的方法……

  课尾,我还特地拿出一个不规则的大土豆,让学生合作想办法测出体积同学们想出了十多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给学生创造丰富的想象的意境,激发了学生“我要创造”的热情。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的放飞。

  沐浴着生命活力的今日课堂,我们切莫给学生加上禁锢其潜能发挥的罩子,毁不可怕学生“节外生枝”,为了自己教学的“好引导”而压抑学生“超越”的创新,而且 让学生的思维能自由的飞翔。

  做好后进生转化,是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可有时又成了人们喊的口号。在一个班级真正能让一两名学生后进转先进绝非易事。需要教师认真的观察、分析、座谈、鼓励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劳动。而后进生转化工作应从草根抓起。

  今年教二年级,天真的孩子们如同一张张白纸。如何在一张张白纸上绘制他们喜欢的颜色、书写辉煌。记得在开学不久,一名女同学悄悄的告诉我:某某同学让我给她明天请假就说她病了。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孩子要逃学。悄悄的找到她问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说:“我笨,啥都不会。明天不想来了。”听后我为之震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就承认自己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想要逃学,祖国的花朵还没有开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一种强烈的教师责任感驱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从最后一桌调到了第一桌,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找其座谈、到家家访。总结出学困原因如下。

  1、学前基础差。部分学生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能口 算,而她五以内的加减法数手指都困难。

  2、上课不听讲。倾听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课堂上让学生看黑板,大多数学生抬起了头。提高声音再说一遍看黑板,还有几个人没反应。用教鞭敲一下桌子,会把他们吓一跳,不知干什么?

  3、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丢三落四。上学前不检查书包,书本无序排放,用时找不到。上课爱搞小动作。自习课不知自己该干什么,没主见。胆小,不会的从来不问。

  4、父母不在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基本上不做家庭作业。

  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孩子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孩子的脸上有笑容了,课堂中善于表达了。见到师长主动打招呼,课下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成绩从原来的二三十分上升到七八十分。

  也许不是那名同学悄悄告诉我我真的要误人子弟。孩子是无辜的,教师更应该多一些爱心。

教育叙事随笔15

  今天是感恩节!

  早晨,冒着绵绵冬雨来到学校,不时地擦拭着脸上的雨水,不禁有些埋怨:怎么下个不停呢,什么时候才能见到阳光啊!

  来到教室,孩子们很开心,他们正得意刚刚跟雨水、泥土亲密接触呢,瞧那头上正湿湿的,不过却是满脸的喜悦。坐下来读着孩子们送上来的日记,我的心跟着感动起来,再也不埋怨这天气了!绵绵的冬雨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了父母长辈的辛苦以及对他们的关爱,有孩子说:“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雨,奶奶的伞都撑不住了,可她还来接我,我心里好感动,我要……”还有孩子说:“今天我一到红苹果餐桌,爸爸妈妈就来接我了,我奇怪地问他们,他们说:‘天这么冷,早点接你回家。’我好感动啊,爸妈这么爱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四篇日记不约而同地都记下了这绵绵冬雨中的深情,更可贵的是孩子用自己的心感受到了这些,这是孩子用他们纯真的心送给感恩节的礼物吧!

  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心感受着,感动着,回报着……不得不说:孩子,你们长大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读着你们的日记,他们再辛苦,心里也是甜的!这一切都是这滴滴嗒嗒的冬雨的恩赐,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于是再抬头看看外面的雨,依旧绵绵,心情却完全不同了,这都是孩子们的给予。孩子,谢谢你们,让我们一起感恩吧!

【教育叙事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叙事随笔09-12

教学教育叙事随笔05-16

小学教育叙事随笔05-24

教育叙事随笔初中07-09

教育叙事随笔【精品】09-11

教育叙事随笔(15篇)05-25

教育叙事随笔15篇04-07

小学教育叙事随笔[必备]09-05

小班教育叙事随笔范文10-07

幼儿教育叙事随笔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