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

时间:2024-12-01 09:48:26 随笔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优秀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1

  语文教学又改革了,一堂课应该学生的参与不得少于20分钟,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前一直是老师占据舞台,这回一定要落到实处,而且语文一定要出模式。老师们听了这些,低头不语,唉!教语文真难。

  普听课终于听到了六年级,没办法躲也躲不掉,怎么上呢?当我跟同组的老师说讲《黄河象》的全篇时,他们连连摇头说内容太多讲不完,是呀,若都顾及一节课真够紧张的,而且也有蜻蜓点水的可能,忽然我想到前不久我们六年级搞了中小衔接“走进三中的活动”,人家的教学把新课中简单的内容引入预习,在新授课上反馈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于是我在想何不这样试试。

  对于这课,第二部分科学家假象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因此我留了预习作业“读文章二段科学家假想的内容,画出关键词,旁批你读懂的内容。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当上课交流时,老师直接检查预习,孩子们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头头是道,老师适时的`点拨很快总结了“热、渴——想喝、深陷——久埋”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随后我问这样的故事是科学家们凭空瞎想的吗?有什么依据吗?孩子们很快找到因为黄河象出土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既而我带领孩子找到科学家们由此推想到了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我追问那一瞬间是指哪一幕,引导学

  生读出来。根据板书我再追问因为什么老象才深陷水中,孩子们回答因为它太想喝水了,找学生读出来,老师接着问因为什么它这么想喝水,很多同学举手说因为它太渴,我让这些人站起来一起读出课文,当我再追问因为什么黄河象这么渴,全班同学都举手说因为天太热了,大家一起找到相关内容读出来。孩子们表现很积极,这样一环扣一环,本来是一种很理性的东西,即科学家们当时的推想,这么一来,孩子们感到并不难,预习的内容与新内容很快的接轨,学起来容易,教起来得心应手。而且也为后面的教学节省了时间,一节课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看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新授课的开始并不见得都是复习引入,可以采用这种把认为容易的内容提前布置预习,在课堂上关注重点难点,节省出时间练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2

  对教学实践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

  中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 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文性

  2、审美性

  3、实践性

  课程的基本理念分为: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中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我国的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了它的知识性,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显然,这种注重“知识”忽视“艺术”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审美”。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长此以往,学生们必然会在“审美”的艺术教学中受到熏陶,从而用他们的“爱”去感染身边的人,最终使这个社会是一个充满美的社会。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多营造一些发现美、传播美的良好氛围。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再努力、再学习,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3

  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作为教师,应让爱与微笑永远充满自己的心田,用爱与微笑教书育人,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在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开心帽”和“生气包”》中,首先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分别是“开心小姐”和“烦恼先生”。孩子们与两位新朋友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要求是:鼓声停止时拿到了“开心小姐”的小花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拿到“烦恼先生”的手帕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己最不快乐的事情。

  孩子们快乐的游戏着,并且与大家分享了最让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朋友们,你们猜,我们班的小宝贝最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分别是什么?~~猜出来了吗?大部分孩子的心声是:“最开心的事”是家人带自己出去玩(宝贝们的快乐真的'是很简单很纯朴,你们觉得呢);“最不开心的事”是父母吵架或老师不高兴了……

  朋友们是否觉得有点震惊呢?当听到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心声时,我也有些惊呆了。原来孩子们最不开心的事情不是父母不给自己买玩具,也不是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而是父母和老师在不经意间带给孩子的情绪影响。作为老师的我,顿时体会到:其实孩子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你的表情、关心着你的情绪。原来自己的一时“不高兴”会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每当走进幼儿园时,都应该要收拾起自己的坏心情,把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琐事都抛开。用甜美的微笑去迎接每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天使。用微笑去感染每一个纯真、善良的孩子。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4

  数感的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堂,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深厚兴趣。我们老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一、发掘生活中的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数感十分重要。例如:在体育课上,参加跑步训练,感受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的距离;到超级市场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一分钱硬币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1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即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就成功发掘出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课堂中的数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2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200毫升;有的说1200毫升;有的说1又1/5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讨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三、发展比较中的数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当学生把一份的数量与大数进行比较时,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因此,在学生对数有了初步的体验时,通过比较才会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以及辨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方法多样,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尽的,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发现、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人。小学生有较强的数感,会对小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数学有重要的意义,会使学生在数学王国中更有发展前景。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5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个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如果一个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就等于把学生看成一块块的木头,那么他就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宜早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测早知是长善救失的前提,思想教育的关键。只有重视预测,才能使教书育人工作建立在自觉的、科学的基础上,立于不败之地。古人又云:“凡人之所为皆始于心”。因此做到预测早知的关键就在于从“心”开始,解开“心”的“密码”。

  小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世界上的万千现象一样,在其发生之前都有预兆。尽管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愿外露,甚至刻意隐藏,但由于人体是一个信息发射站,气质、语言、情绪、神态、动作无不向外传递着信息,加之其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力差,他们的心理信息往往会不由自主的由形体、语言表露出来。作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善于因此而破解学生心灵的“密码”,也就是及时从学生身上捕捉各种信息和预兆,经过思考“加工”,才能预测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趋势,做到早知道,采取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实现长善救失的教育目的。

  上述可见,破解学生心灵之“密码”而预测早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那么该如何从“心”开始呢?以下谈谈几点浅见。

  一、勤于侦察“苗头”。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的“显示器”,而作文、小论文、周记中所蕴含的情感倾向、热点与是非则是学生思想的“晴雨表”。它尽管带有一定的内隐性、文饰性,但真象必然反映本质,就是假象也会曲折地反映本质。只要我们联系学生的性格、情感特点,用辩证思维的“解剖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就能从中剥出“合理内核”,发现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轨迹,作出发展趋势的逻辑预测。

  二、善于察颜观色。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面部表情能够暴露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感色彩,而一定的情绪又总是思想的外化。学生的情绪就是学生思想的窗口,行为的前兆。学生采取某种行动之前都有一个动机斗争和决策过程,其思考及行为趋势必然通过一定的“颜”和“色”表现出来。如瞥目表示蔑视,消沉表示思想有包袱,撅嘴表示不满,不安表示内心胆怯或恐惧,回答老师问话吞吞吐吐且偷看同学的眼神表示心存疑虑或同伴是“头目”;后进生常在一起神色诡谲,叽叽咕咕,多是某些错误行为的先兆,……。教师只要留心捕捉学生的情绪和表情变化,就能预测他们思想行为的动向,做到防范于未然。

  三、精于把握气质。气质是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郁型四种。气质类型本身虽然没有好坏,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在一般情况下,相同气质的学生会表现相似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教师只要细心观察分析,精于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就可以根据学生经常性的思想行为推测出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思想行为,也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发生的行为推测出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从而采取“对症下药”的教育,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品质,防止消极品质的'产生,增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预控性,避免学生诱发出某些不良的心理品质以至行为后果。

  四、巧于听话辨音。俗话说:“言为心声。”人们一定的思想必然支配相应的言行,透露出内心活动的信息。如学生的牢骚话反映内心的某些不满,预示他可能消沉或抗争;经常讲“哥儿们”义气的学生,其表现缺乏应有的原则性,容易成群结队,为“哥儿们”利益乱了分寸。因此,教师要经常注意深入学生当中,用“情浓、甜话、善诱、巧启”的谈心方式与学生聊天。要注意分析学生言语的内容,从中找寻反映其内心“隐秘”的信息,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长于洞悉举止。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思想变化快,情绪波动大,自制力弱,其内心世界不仅在表情、语调方面“暴露”,而且常在外因诱惑下通过举止行动表现出来。教师应密切关注举止反常的学生,从他们的举手投足间读懂其动作的隐意,就能对其思想行为的动向及趋势后果作出切实的预计和推测,从而增强思想教育的预见性和及时性。

  教师在破解学生心灵“密码”之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客观公正,防止主观臆断;二要全面分析,避免以偏概全;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克服形而上学看问题。

  《学记》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教育只有真正从“心”开始,教育者只有善于破解学生心灵的“密码”,才能做到预测早知,及时施教,防微杜渐;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生命化”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获得充分的舒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6

  今天上了一堂关于家的课,目的是让幼儿体验家的温馨,感受家的温暖,这节课让我对孩子们的.思维刮目相看。

  活动开始,我给他们放了一首歌《让爱住我家》,音乐一响,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又唱又跳,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让他们完整地听完音乐。

  音乐完毕,我笑着问他们,你的家里有些什么东西?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进行讨论、交流,小朋友都争着描述自己的家。我本来想,孩子们一定会回答:“床!”“沙发!”“电视机!”让我想象不到的是有的孩子竟然说:“我家有电饭煲!”“我们家有微波炉!”“我们家有吸尘器!”这些现代家用电器的名字孩子们都说得惟妙惟肖。“家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我问孩子们。

  辰辰说:“我觉得家是数字1,又大又长。”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笑,一航说:“我觉得家是数字3,和迷宫一样。”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海洋接着说:“我觉得家是块粗木头,又大又粗。”晓琳也站起来说:“我觉得家是小公园,又大又好玩。”梦琦噘着嘴说:“老师,我也想说,我觉得家是一朵花,又漂亮又美。老师,你觉得家像什么呢?”

  哈,孩子们还会将我一军!我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家就是一块奶糖,它又香又甜!”“嗯,老师说得不错!”梦琦笑咪咪地向我伸出了大拇指,我心里美滋滋的。

  关于家的活动在继续着,而我此时,只愿意做一个听众,聆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也欣赏孩子们无边的想象力。听了孩子们的话,我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

  活动结束了,我和孩子们意犹未尽。于是我提议,在你的心里家是什么了,请你把它画下来吧!于是孩子们挥舞起手中的画笔描绘起自己心中的家……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7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个性感兴趣,而且用心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资料,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

  经验证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搞笑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极力追求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我从一下两点教授幼儿简单容易的学习儿歌:

  1、追求声情并茂,强化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语调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于幼儿面前,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文学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我会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完美的语感环境中,同时,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具运用,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根据语言加动作表演,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诗歌“春天的秘密”时,发现这首诗歌重复较多,而且很长,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有点难,首先分段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我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让每段都有标准的动作,我把自己创编的进行示范表演,幼儿根据诗歌和教师的动作进行朗诵,引导幼儿能够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这样来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有的幼儿动作形象,有的动作滑稽逗人,这首诗歌用了十几分钟,幼儿就能表演和朗诵了。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8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那是一种行动上的付出,一份思想上的坚守一根精神上的支架,我们可以朝着自己的方向毫不气馁,勇往直前。特别是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教师们,她们为了孩子的将来,不惜踏实勤恳、默默无闻。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只有靠教育者去浇灌、呵护他们,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儿,只要你认真呵护,他们便会开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花朵”。是啊,在观看电影《花儿怒放》时,仔细回味一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从而,使我真正体验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佩服丁老师对工作的尽职与对孩子的那份高度责任感。他为了让学生从顶楼下来,不惜自己生命,居然克服了恐高症,而调皮的学生却把他扔在楼顶跑了,这是对一名教师而言,多大的耻辱,只能自己忍气吞声,悄然离开。

  作为班主任的丁老师,为了坚守自己的那份执着,他下定决心开始拯救班里这位名叫马俊的男孩,他是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家长都认为他很笨。因此,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伤害,变得越来越胆小、自卑,更不想与大家说话、交流。无意间,丁老师发现这个孩子喜欢画画,就利用孩子的优点,加以鼓励,还把画送到画展参加比赛,谁知他的画竟获奖了。顿时,使孩子多了一份自信。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丁老师用了各种办法,凭借他坚持不懈的努力,还一直与孩子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沟通,最后,让马俊找回了真正的自我。在生活中,我们也是如此,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学会自信,只要有前进的动力,我们才能一步步去克服。因为,在世上,不怕克服不了的事,只怕有做不完的事。因此,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只有聪慧的大脑,才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从一份执着到一个梦想,这是一个对世界的向往与追求的过程。过程要靠我们慢慢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最后,马俊在全年级摸底考试中,居然以一场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大家的掌声。看,马俊的行为终于被大家所认同、所感动,丁老师的辛苦付出,总算有了回报。此时的`她们正如鲜花一样怒放,她们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开始了花儿新的人生。顿时,我的鼻子一酸,一种莫名油然而生的感觉,经不住自己泪流满面,不禁潸然而下,我们一起为马俊而感到骄傲,一起为丁老师而感到欣慰。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者来说,我平时碰到的磕磕碰碰及各种困难又何足挂齿。从中,使我想到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坎坷事情。其实,我觉得,在每个幼儿心目中,孩子们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我们不要为了一件或者几件事情而误认为孩子的无药可救,有时孩子不小心做了错事,或许那是幼儿心理的一个叛逆期;有时,孩子违规了,或许他是真的不小心;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孩子做了错的事,或许是为了帮助别人。对于孩子们的行为,有时与其埋怨她们,还不如找出合理的原因,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教育教学优秀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随笔【优秀】08-14

教育教学随笔优秀10-19

幼儿教学教育优秀随笔10-10

优秀随笔小学教育教学09-20

教育教学随笔15篇[优秀]08-10

【优秀】教育教学随笔15篇08-10

教育的随笔[优秀]08-08

(优秀)教育的随笔08-05

教育的随笔【优秀】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