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朱自清散文词

时间:2022-09-30 14:28:04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朱自清散文精选推荐词

  朱自清的散文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成为现代白话美文的典范,也为中国现代散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推荐朱自清的散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朱自清散文精选推荐词

  推荐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篇一:春晖的一月

  去年在温州,常常看到本刊,觉得很是欢喜。

  本刊印刷的形式,也颇别致,更使我有一种美感。

  今年到宁波时,听许多朋友说,白马湖的风景怎样怎样好,更加向往。

  虽然于什么艺术都是门外汉,我却怀抱着爱“美”的热诚,三月二日,我到这儿上课来了。

  在车上看见“春晖中学校”的路牌,白地黑字的,小秋千架似的路牌,我便高兴。

  出了车站,山光水色,扑面而来,若许我抄前人的话,我真是“应接不暇”了。

  于是我便开始了春晖的第一日。

  走向春晖,有一条狭狭的煤屑路。

  那黑黑的细小的颗粒,脚踏上去,便发出一种摩擦的噪音,给我多少轻新的趣味。

  而最系我心的,是那小小的木桥。

  桥黑色,由这边慢慢地隆起,到那边又慢慢的低下去,故看去似乎很长。

  我最爱桥上的栏干,那变形的纹的栏干;我在车站门口早就看见了,我爱它的玲珑!桥之所以可爱,或者便因为这栏干哩。

  我在桥上逗留了好些时。

  这是一个阴天。

  山的容光,被云雾遮了一半,仿佛淡妆的姑娘。

  但三面映照起来,也就青得可以了,映在湖里,白马湖里,接着水光,却另有一番妙景。

  我右手是个小湖,左手是个大湖。

  湖有这样大,使我自己觉得小了。

  湖水有这样满,仿佛要漫到我的脚下。

  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

  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它无端的皱起来了。

  如絮的微痕,界出无数片的绿;闪闪闪闪的,像好看的眼睛。

  湖边系着一只小船,四面却没有一个人,我听见自己的呼吸。

  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真觉物我双忘了。

  好了,我也该下桥去了;春晖中学校还没有看见呢。

  弯了两个弯儿,又过了一重桥。

  当面有山挡住去路;山旁只留着极狭极狭的小径。

  挨着小径,抹过山角,豁然开朗;春晖的校舍和历落的几处人家,都已在望了。

  远远看去,房屋的布置颇疏散有致,决无拥挤、局促之感。

  我缓缓走到校前,白马湖的水也跟我缓缓的流着。

  我碰着丐尊先生。

  他引我过了一座水门汀的桥,便到了校里。

  校里最多的是湖,三面潺潺的流着;其次是草地,看过去芊芊的一片。

  我是常住城市的人,到了这种空旷的地方,有莫名的喜悦!乡下人初进城,往往有许多的惊异,供给笑话的材料;我这城里人下乡,却也有许多的惊异——我的可笑,或者竟不下于初进城的乡下人。

  闲言少叙,且说校里的房屋、格式、布置固然疏落有味,便是里面的用具,也无一不显出巧妙的匠意;决无笨伯的手泽。

  晚上我到几位同事家去看,壁上有书有画,布置井井,令人耐坐。

  这种情形正与学校的布置,自然界的布置是一致的。

  美的一致,一致的美,是春晖给我的第一件礼物。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我到春晖教书,不觉已一个月了。

  在这一个月里,我虽然只在春晖登了十五日(我在宁波四中兼课),但觉甚是亲密。

  因为在这里,真能够无町畦。

  我看不出什么界线,因而也用不着什么防备,什么顾忌;我只照我所喜欢的做就是了。

  这就是自由了。

  从前我到别处教书时,总要做几个月的“生客”,然后才能坦然。

  对于“生客”的猜疑,本是原始社会的遗形物,其故在于不相知。

  这在现社会,也不能免的。

  但在这里,因为没有层迭的历史,又结合比较的单纯,故没有这种习染。

  这是我所深愿的!这里的教师与学生,也没有什么界限。

  在一般学校里,师生之间往往隔开一无形界限,这是最足减少教育效力的事!学生对于教师,“敬鬼神而远之”;教师对于学生,尔为尔,我为我,休戚不关,理乱不闻!这样两橛的形势,如何说得到人格感化?如何说得到“造成健全人格”?这里的师生却没有这样情形。

  无论何时,都可自由说话;一切事务,常常通力合作。

  校里只有协治会而没有自治会。

  感情既无隔阂,事务自然都开诚布公,无所用其躲闪。

  学生因无须矫情饰伪,故甚活泼有意思。

  又因能顺全天性,不遭压抑;加以自然界的陶冶:故趣味比较纯正。

  ——也有太随便的地方,如有几个人上课时喜欢谈闲天,有几个人喜欢吐痰在地板上,但这些总容易矫正的。

  ——春晖给我的第二件礼物是真诚,一致的真诚。

  春晖是在极幽静的乡村地方,往往终日看不见一个外人!寂寞是小事;在学生的修养上却有了问题。

  现在的生活中心,是城市而非乡村。

  乡村生活的修养能否适应城市的生活,这是一个问题。

  此地所说适应,只指两种意思:一是抵抗诱惑,二是应付环境——明白些说,就是应付人,应付物。

  乡村诱惑少,不能养成定力;在乡村是好人的,将来一入城市做事,或者竟抵挡不住。

  从前某禅师在山中修道,道行甚高;一旦入闹市,“看见粉白黛绿,心便动了”。

  这话看来有理,但我以为其实无妨。

  就一般人而论,抵抗诱惑的力量大抵和性格、年龄、学识、经济力等有“相当”的关系。

  除经济力与年龄外,性格、学识,都可用教育的力量提高它,这样增加抵抗诱惑的力量。

  提高的意思,说得明白些,便是以高等的趣味替代低等的趣味;养成优良的习惯,使不良的动机不容易有效。

  用了这种方法,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年龄,也总该有相当的抵抗力了;入城市生活又何妨?(不及初中毕业时者,因初中毕业,仍须续入高中,不必自己挣扎,故不成问题。

  )有了这种抵抗力,虽还有经济力可以作祟,但也不能有大效。

  前面那禅师所以不行,一因他过的是孤独的生活,故反动力甚大,一因他只知克制,不知替代;故外力一强,便“虎兕出于神”了!这岂可与现在这里学生的乡村生活相提并论呢?至于应付环境,我以为应付物是小问题,可以随时指导;而且这与乡村,城市无大关系。

  我是城市的人,但初到上海,也曾因不会乘电车而跌了一交,跌得皮破血流;这与乡下诸公又差得几何呢?若说应付人,无非是机心!什么“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便是代表的教训。

  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这种机心,有无养成的必要,是一个问题。

  姑不论这个,要养成这种机心,也非到上海这种地方去不成;普通城市正和乡村一样,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凡以上所说,无非要使大家相信,这里的乡村生活的修养,并不一定不能适应将来城市的生活。

  况且我们还可以举行旅行,以资调剂呢。

  推荐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篇二:扬州的夏日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

  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

  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女人;不错,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现在的女人吧?——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虽然与女人仍然不无关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

  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有水的仍然是南方。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

  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

  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

  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

  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

  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

  “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

  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

  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

  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

  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

  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

  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

  平山堂在蜀冈上。

  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

  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

  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

  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

  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

  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可以挟妓或打牌。

  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

  现在这样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

  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

  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

  “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

  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

  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

  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撑船,也非“小划子”不行。

  “小划子”虽然便宜,却也有些分别。

  譬如说,你们也可想到的,女人撑船总要贵些;姑娘撑的自然更要贵啰。

  这些撑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说过的“瘦西湖上的船娘”。

  船娘们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

  据说以乱头粗服,风趣天然为胜;中年而有风趣,也仍然算好。

  可是起初原是逢场作戏,或尚不伤廉惠;以后居然有了价格,便觉意味索然了。

  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

  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

  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