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坐看云起时起
领悟着生活的辛酸,体悟着世间的冷暖,坐看云起时起。
坐看云起时【1】
人生总有些片段,让心性柔软,让春色嫉妒,不言、不语,默然欢喜。
一颗淡泊的心,穿梭于尘世,不争、不扰,惟愿一世长安。
清风拂过时,淡然一笑。
心的境界有两种,一半明媚,一半忧伤,悲喜与共,日渐老去。
静倚时光的对岸,回望过去,记忆是一种玄妙的东西,来来往往的人和事,逐渐随时光的变迁在慢慢褪色,曾经让人心动的容颜,也在逐渐变得模糊,如今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诠释。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
静,仿若一位隐逸之士,无欲无求,不言不语,那般沉着凝练,它是一个极具质感的词。
你若问我:这世间什么是最好?我会答:一切事物顺应自然最好。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论是友情、爱情、亲情,不远不近,浓淡两相宜最为安妥。
或许,这才是最为真实、长久的情意。
每天的故事在不断反复上演,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以一缕清风、一抹流云的姿态,在季节的轮回里,笑看云卷云舒,淡看花开花落。
站在岁月的顶端,丈量心与梦的距离,飞越沧海桑田,只为灵魂寻觅一份超脱的安然。
尘世里,载不动的忘川,无声的清韵,静默流淌,织就成一条时光之河。
轻揽季风,听丝丝轻语,掠过心湖,欣然成梦想的音符,一份真挚的演绎,丰润动听的诗行。
喜爱夜,喜爱它的静谧、深邃。
每每沉浸其中,便有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捧心独对,对照自己走过的人生之旅。
顿悟做人的喜悲,感知生的本味。
此刻,驻入心弦的是一泓清澈的泉水,涌动着夜风的味道,缕缕清韵自指尖流淌,温润了似水年华。
有人曾这样说:写安静文字的人,内心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淡泊宁静。
我认为:作为凡人,每个人的性情有多面,时而感性、时而淡定、时而浮躁、时而安静......
人生宛若一条溪流,风雨来时,水流变得激越、水质变得浑浊不清;风平浪静时,它以悠然的姿态静默流淌,从来无人知道它的去向。
生命的长河中,遇见的人和事,一切皆有定数,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很多不可预测因素,都是我们预料的。
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虚与实之间度过。
许多的故事并非搁浅,就忘却了存在;许多的话语并非缄默,就云淡风轻。
人间孤独有百味,或许在天涯的一方,某个深夜,你正在与我一样回忆着故事的快乐和忧伤。
在某个交集的路口,再次与你撞个满怀,深深解意着世间的无奈和感慨。
光阴荏苒,循着自己的心迹缓缓前行,转眼又是一季桃李红白时,静观一场百花的盛放。
我在江南的春天祈愿,四季里多一些温暖,少一些忧伤。
每一程走过的岁月,那些美好的风景都没有错过,一点一滴镌刻在流年的画卷里。
即使尘世里免不了寒凉,也足以温暖一颗疲倦的心,遥望远方世路漫漫,道一声:且行且珍惜。
行于尘,静于心。
饮一杯清水,听一曲心音。
看一场桃花至荼蘼,从清淡到浓烈,仿若人生短暂几十年,从青春走到暮年的过程。
日子波澜不惊,写满人间烟火的味道,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过滤内心的纷杂,将清新纳入心扉,禅坐一剪闲云,不问来处,不管归途,与天地共沐清辉。
何为菩萨【2】
写下这个标题,一下想起黄河岸边的家乡。
那是个街道不到300米、人口不足500人的小村,却有5座庙宇。
不仅有龙王庙、关帝庙,还有玄武大帝庙、奶奶庙和观音菩萨庙。
由于村子小而穷,庙宇普遍规模不大,占地只有几个平方,人进去连腰都直不起来。
但这丝毫不影响村民们对神灵的虔诚,逢年过节,村里的男女老幼纷纷上香许愿,袅袅香火往往要烧好长时间。
因为村里有座观音菩萨庙,从小就有了对菩萨的浅薄认识。
这位面目和善的女人,“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一手持水瓶,一手拿柳枝,频频将甘露洒向人间,给世人带来无穷的幸福和快乐。
后来,我去了峨眉山旅游,才知道南海观世音菩萨之外,还有普贤菩萨、文珠菩萨、地藏菩萨等。
据介绍,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的人物。
菩萨在古印度佛教中为男子形象,流传到中国后,随着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对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渐转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
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国的贵族的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雅。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
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都称之为菩萨。
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因此,民间褒奖某人时总是爱说:“一副菩萨心肠,你就是我们的活菩萨!”
但这些仅止于说教,我对于菩萨的理解,依然浅显。
2015年7月,我去泸沽湖旅游。
我们欣赏了格姆神山的夕阳倒影,沐浴了洼跨村的晨雨,被泸沽湖绝美的风光深深折服。
在里务比寺附近,我突然看到一群摩梭族妇女在向湖畔的灌木丛及湖水里投放稻谷和玉米。
受好奇心的驱使,我忍不住走向前询问:“你们这是干什么?”
摩梭族妇女们显然对我的无知并不为奇,只是淡淡笑着回答:“敬菩萨!”
她们撒下的稻谷和玉米,引来湖上大量的飞鸟;投入水中的则吸引了湖里的鱼群。
不大会儿功夫,泸沽湖畔便呈现出百鸟云集、鱼群戏波的景象。
在我的印象中,菩萨都是供奉在庙宇当中,接受世人的顶礼膜拜。
而在泸沽湖,摩梭人则把山川、湖泊、飞鸟、鱼群当成了菩萨!他们敬天、敬地、敬自然、敬鬼神,其实他们自己,就是人间的“活菩萨”。
现在,我终于明白泸沽湖为什么历经千万年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情和本色的缘由了:正是摩梭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坚守,才保持了泸沽湖自然纯净的本色,才有了这朴实纯真的民族民风,才使我们有幸一睹真正的世外桃源。
在摩梭人的心目当中,泸沽湖的一草一木都是心中值得敬畏的菩萨,他们像敬畏菩萨一样善待自然,善待他们自己。
如果我们也能像摩梭人一样,对待自然,对待亲朋,对待我们身边每一个人,我们人人都能成为现世的活菩萨。
菩萨不在庙宇,不在天堂,而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
菩萨不是别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我老了,冰棍也老了【3】
批了两兜冰糕,放到冰箱里,心底又泛起那么多的回忆。
最早的记忆里,这东西不叫“冰糕”叫做“冰棍儿”。
好像是在一个车站?南边的一个城市吧,在农家娃儿眼里,处处新奇。
上了汽车了,车里车外都是陌生的人,车已经开了,蜗牛一样慢慢爬。
略一停顿,车门一开,就有人扒着上来,站在那里卖冰棍。
印象里是个阿姨的形象,好像还戴了白色帽子,系了白色围裙,怀里抱一个大暖瓶,也不笑,冷冷的问车上人,谁买冰棍?
按说,这么高贵的物件是不该买来的,可不记得怎么竟得了它的味道。
仔细想想,好像那时,出门进城大约是给谁看病吧?病里的人应当特殊优待。
但又不对,生了病,怎么还能吃这冷冰冰的东西?真的记不起了,反正是吃了。
当时的感觉就是“冰凉细甜”。
四个字,一字不能异。
这四个字不是我的创造,人都这么说,尤其那个“细”字,现在想来,也觉得传神:凉甜的就那么细心,细腻。
我们在自己家门口,只是吃过冰,没有这样的“冰棍”。
那么热的天哦。
街上细的暄土如绵糖一般,赤脚踩在里面软烫发痒,穿鞋的,出了汗,脚在里面像踩在烂泥里,一挣一歪的难受,也故意灌些土在里面,舒服。
不过,再过一阵,鞋里就成了一块泥饼了,在硬地上摔散,倒出来,再灌土。
小时候禁热,并不觉得天热的难受,树上知了哑了嗓子,嗷嗷的叫个不停,我们只是街上土里钻来跑去。
这时候,有人跑来说,后街来个卖冰的。
我们跑到后街去找,他却跑来前街来,就在我家的胡同口了。
他推个旧的自行车,后车架上,一边一个大竹篓,上面还层层垫了黄的麦秸。
有人拿铁来换,他就从麦秸底下拿出老大一块冰。
用铁锤敲下一块来,放到人们的碗里。
大人说少,他就再敲下来些,说不少了不少了,没有了。
他推了车子往前走,一群小孩子簇拥着,众星捧月一般,他找个土冈,靠墙把车子倚好,又去拿冰。
有人拿了废铁来,换走了。
没有废铁的,就眼巴巴的看着。
他就说,没有了没有了。
等身边小孩子剩下不多了,他又从篓子底下翻出一块。
用锤子敲下一碎块来,让我们吃了,让我们回去,找大人拿废铁来换。
我家没废铁,只好跟着他一路走,等他没有了没有了,又从另一个篓子里变出一大块来。
那人太神奇了,简直就是神仙一般。
那两个竹篓,怎么就总有冰,拿也拿不完?一直到天黑,转个弯就能从麦秸底下变出老大一块,晶亮剔透的。
敲下碎块来,咬在嘴里,“咯嘣咯嘣”,就是“冰凉细甜”。
人们都这么说的。
比较一下,这麦秸冰才是真真正正的“细甜”。
后来吃到的冰棍,也这么说,但那种甜是加了糖一类的东西,比起麦秸冰来,甜是更甜了,也粗厚了些,没有那么细如发丝。
到我上小学的时候,校门口就有卖冰棍的了。
那人就是我们同校的学兄了。
小学应当是六年,他上过四年就去卖冰棍,又来学校门口了。
推个旧自行车,后架子上驮一个木头箱子,里面层层裹了棉被,(这是件极奇妙的事情,人冷了盖了棉被,热的出汗,冰棍还要热捂?还有,那阿姨还把冰棍放暖瓶里?炎凉的事儿,真不好说。
)外面歪斜斜写着“牛奶冰糕”,旧车子照例没有车撑,靠墙倚好,他也不从车上完全下来,一腿撑地,一腿还在车前梁上搭着。
见了老师不用老鼠见猫似的害怕,不用问好,还可以斜着眼儿看他们,又用了很大的声音喊着“冰——糕,牛-奶冰糕”。
他个头不高,粗蹲蹲的,圆脸,一叫喊,扯起脖子,头往上去,嘴向一边咧,“冰——糕,牛……”声音破脸盆一样,很得意,很仗义,是我记忆里的经典声音了。
我们就去买,二分钱一根。
看起来和城里白围裙阿姨的冰棍也差不多,雪白的,长方柱的样子,但吃到嘴里没有那么甜呢。
这学兄的冰棍也多了各种颜色,并不只是白的。
有红的,黄的,粉的。
也就添加了我们的选择余地。
他也就更牛了,没了,没红的了,就黄的,爱要不要……
村里的“一把手”也来校门口卖“冰糕”了。
哦,那是我们吃冰棍史上,最值得记念的一天了。
后街“一把手”是铡草时,不小心被铡刀吃下一只手去。
人们都这么尊称他,以致在好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其他单位上的“一把手”并不都是铡草铡出来的。
“一把车”也推一辆更旧的自行车,在校门口的东边,也倚墙放好。
他声音不如西边脸盆嗓的声音大,就用一手摸了另一只空袖管,对旁边同学说,买我的,什么颜色都有,随便挑。
然后,那边脸盆学兄开始降价销售,三分钱两根。
人们又开始往西边学兄那边跑。
东边“一把手”说,他开始卖“一分钱一根”。
我们计算清楚,又往回跑。
还没跑到东边来,学兄那边喊出声音“一分钱两根了”,我们就调头回来。
又有人传来最新消息,“东边“一把手”一分钱三根了,人们又蜂拥辗转……
最后疯狂的降价到“一分钱十根”,那绝对是一个值得记念的日子哦。
现在想想,到了最后,一根冰棍融化到比糖块大不多少的样子,十根冰棍怕也不比原来两根。
两人斗法到最后,学兄出了绝招,不知从哪里搞来一根细长的塑料吸管,说一分钱可以吸十口。
冰棍是化了,棉被里是个塑料口袋,在里面化成不少冰水。
吸起来,别有一翻感觉,比咬冰棍还爽。
于是大家挤过脑袋,滋滋的来吸冰水。
学兄要听着声音数数的,“行了行了,你都吸了十二口了”,往外推这个脑袋,那个挤着眼睛,想争辩,却不肯松嘴,又滋滋两下。
再后来,来我们村卖冰棍的都加了这个吸管设备。
想想,比现在大街上卖的冷冻的酸梅汤好喝。
卖的都喊“牛奶冰糕”,我们只承认是冰棍。
也无非是一块冰,中间插了一根棍吧,哪里有什么牛奶?还“糕”?到后来,一根要涨到五分了。
真就奶白色一块,比原来的要宽了一倍,吃到里面,好像还加了一些如棉絮样的东西,据说就是牛奶了。
不知别人感受,我却只是觉得不爽,还不如纯冰的冰棍痛快。
舅舅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出过差,去过大城市。
说起话来,要先用牙齿和舌头“切”一声,又用鼻子“哼”一声,说,这叫什么冰糕?真正的冰糕见过吗?用牙咬起来,不会“咯嘣咯嘣”,是软的。
像雪一样,对了,人家叫做“雪糕”。
这么大热天,丢到地上,俩钟头过去,不化……
哦,神奇的雪糕。
我还卖过冰糕哩。
呵呵。
小学毕业时,暑假里,说要勤工俭学,主要是体验下幸福滋味。
这可是很久很久以前的理想了。
——做个卖冰糕的。
骑了自行车,走街串巷,像那校门学兄一样,扯了脖子喊“冰——糕,牛-奶冰糕”,到哪里都有小孩子艳羡追捧哦。
大人们不支持,认为我是为着吃的痛快。
但我不这样以为,并且一再坚持。
终于踏上了自己的理想之路。
我的销售生涯只一两天,但其中故事又多多哟。
第一次去批发部,第一次沿街叫卖,第一次卖出自己的商品,第一次站在卖家的立场上和人讨价……最后一次,是中午了,要吃午饭的时候了,冰糕还没有卖完,就转弯去了小姨家,当时她正在生小孩儿。
姥姥也在那里侍侯着。
她们把剩下的冰糕都留下了,也没有提给我钱的事。
你们管我吃饭,是应该的啊,我是你亲外甥嘛,但吃我冰糕可是要给钱呢,我现在是卖冰糕的啊。
我本来是打算便宜些卖给她们的,就像那学兄一样,冰糕已经化了不少,就减价……但,这招没用上。
到我出她们家门,她们也只字不提,只笑呵呵的说,会帮家赚钱了,好好。
以后从这过,来家吃饭。
还想白吃我冰糕啊,门都没有。
于是,我第一次经商历程不圆满的结束了。
总算帐好像亏本一块多钱吧。
再后来,年龄大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大爱吃冰糕了。
虽然现在的名目越来的繁多。
顶多会对吃冰糕的故事,还算感兴趣。
我们一同事,性别男,年龄已过而立,娶得老婆,生得儿子,对吃冰糕这件事,乐此不疲,兴趣经久不衰。
一年四季都要吃,冰箱里开了下仓,花花绿绿,琳琅满目。
据说,前一阵,患有轻度失眠,睡间醒来,啃冰糕一支,便能安然入睡。
其父其子,他儿子一边跑肚拉稀,一边大嚼冰糕。
不能禁。
听说,东北人冬天吃冰糕为得补充热量,可为什么不去吃火锅?美国女孩吃牛奶冰糕后,大街上狂奔,怕得长肉,大热天的,你说这是何苦来哉?
记忆里还有一位老者酷爱此品。
这老儿,有人说他德高望重,也有人说他老没出息。
人品的事,暂不评说,多年不见,我对他吃冰糕的形象记忆犹新:一边打扑克,一边举了冰糕,不咬,只是用唇舌吮吸,滋吧有声,贪婪可爱,若小牛吃奶。
还有一女同事,因并非正式在编人员,每月工资不过一百多块。
但其面容姣好,身材情致也多有可观之处。
曾委托本人上街捎冰糕一枚。
当鄙人驻车临行之时,她又倚门框,低眉抬眼,作娇羞状,特为嘱托一句:俺要小豆的。
不说了不说了,都多大年纪人了?娶老婆已多年了,还提这些陈年旧事?老婆是唯一在编的,没提过小豆事,她好像喜欢一种叫做小布丁的,五毛钱一只。
儿子三年级,识得字,有口味,喜欢紫葡萄那种,也五毛钱一只。
我只爱“老冰棍”,也五毛钱。
不在钱,是那种味道,像极了当年白围裙阿姨卖的那种。
【坐看云起时起】相关文章:
坐看云起的心情随笔10-08
关于坐看云起的作文素材10-06
坐看流星划空时作文04-17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02-24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02-24
又是一年风起时小学作文10-08
和爱你的人一起看落日10-01
坐看流星划空时作文10篇04-17
从明天起作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