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匆匆随笔散文

时间:2022-10-07 03:28:51 随笔 我要投稿

匆匆随笔散文

  凌晨四点的苏醒,唯一的感觉就是“静”了。宁静的心、沉静的夜,兴奋也只是在那一刹那就充斥满了心间。世事喧嚣,有一个片刻属于自己的“静”真的是一种别样的奢侈。细细去想,在之前这么喜欢夜的静,应该就是大学的那段时光了,尤其是伴着细雨的夜,更是自己的最爱。一个人,望着静夜走来,在那个时分,小声的听上自己喜欢的歌曲,再躁动的心也会瞬间找到渲泄的出口,变得平静起来,满满的幸福的味道。喜欢,真是个养成着不知不觉,丢失了也无声无息的东西。或许,也只有偶然触碰的似曾相识,才会让你忆起,那在岁月中悄然的迷失。

匆匆随笔散文

  打开电脑,才留意到到处都开始弥漫出年的气息了,新闻里、广告中、朋友的说说里……又是一年,自己也即将步入25岁了。24年的光阴匆匆而散,留给自己的,或许也仅是那偶然间的觉然——长大了。对于孩童来说,长大,似乎永远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词语,它只会存在于书桌上那本厚厚的词典中。我也尝试着问自己,现在的自己,却依然无法描绘出长大的样子。我觉得好多东西都只存在于那短短的一瞬,就像心情,就像爱情。喜悦和悲情从来都是突然间的迸发,而持续下去的,只是它的余味。前几天看的一则新浪对于王朔的采访,说“爱情是惊鸿一瞥不知下落”,让我很是认同。长大也同样,你可以用十年、二十年去成长,而长大,只需要那短短的一瞬,就像曹文轩《草房子》中的文章《孤独之旅》写的那样“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长大,第一次走进我,大概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看着一本作文词典。五年级的词典,被一个四年级的孩子翻来翻去,似懂非懂的,那篇文章“我长大了”就这样出现在我的面前,“洗完脸,忽然发现,以前需要爸爸帮忙拧干的毛巾,第一次被我拧干了,突然间,我觉得自己长大了”,稚嫩而又朴实的文字,就这样第一次走进了我的心,也永远的停留在了那里。之后,又读过许多描述自己长大了的文字,却总觉得没有当初的那句描述来的真切自然。或许,也只有最平凡的细节,才会有最入心的深刻吧。

  一直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有着天生的盲感,就像辨知距离、重量、方向之类的时候,很羡慕别人有那么好的直觉,看完一件东西,就能形容出它大致几米长,多大重量,羡慕别人能在陌生的地方认知方向,而对于我,即使在努力,结果也会证明那一切都是徒劳。“长大”也是这样,它似乎来得分外晚。它第一次走进我的心,应该是在大一的寒假了。第一次,我点燃了往昔都是由父亲亲手去点燃的爆竹,也是从那以后,爆竹开始由我来点燃。十几年的光景在眼前匆匆浮现,而我的长大,只是在那一瞬间。那一瞬间,我触摸到了父母的老去,也是在那一瞬间,我开始明白,自己能够,也应该开始为这个家做一些事情了。成长和老去是自然的规律,虽然心酸,但我并不伤感。我不害怕父母的老去,我只是害怕,当他们老去了,我还没有成长到他们和自己期冀的成熟——能够接手、撑起一个温馨的家。

  去年第一次没有在老家过年,第一次不用再去点爆竹了,也第一次有些恍然。我知道自己清晰的触碰到了一些东西的流逝。我不会伸出手尝试去抓住什么,因为我知道,那本如书的人生一旦被翻开,现在也会如昨天,悄然的被覆盖,一如未来,一页页的被翻开。总有些东西会悄悄的远去,就像一些东西,静静地走来。

  淘到的张爱玲的文集只看了两眼就扔在了一边,更确切的说,是我就一直都停留在那个序言,她说,“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爬满了虱子,这是我五十三年前《天才梦》一文里说到的话,直到如今,我依然相信这句话是真的”,只是让我更有感触的,却是那句“五十年前上海的月亮,与五十年后美国加州的月亮,并无太大的不同,但隔着五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都说匆匆的是岁月,可这匆匆的,又何尝不是人呢

【匆匆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那年匆匆随笔10-07

匆匆那年随笔10-25

时光匆匆随笔09-06

散文精选经典散文随笔10-26

随笔经典散文10-09

等的随笔散文10-10

散文的随笔11-08

秋韵散文随笔散文10-26

有关散文随笔的经典散文10-26

来去两匆匆美文随笔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