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是小小面点师》
升人大班以后,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而是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做事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明显高于中班幼儿。最近,班里面临活动区调整、制定活动区规则与材料投放等问题,老师将这些问题都交给了幼儿解决。幼儿在讨论与实践中学会了探索,学会了分享,在体验与创造中获得了快乐。
活动一:选择活动区内容
“升入大班后你们最想做什么?”老师抛出了问题。“玩玩具。”点点大声说。“玩具区有许多新玩具,小朋友可以到玩具区去研究新玩具的玩法。”老师指着玩具区对大家说。“我想当售货员,妈妈带我上超市买东西时售货员阿姨讲得可棒了。”豆豆举手回答。“超市不好,咱们还是开个理发店吧,在中班的时候就有理发店,每天给小朋友设计新发型,老师都夸我们理发师手巧。”美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乐乐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大声说:“大家都爱吃肯德基,咱们开个肯德基店,这样我就能天天吃到汉堡包了。”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要开什么活动区。老师一边听着大家的讨论,一边在“新开活动区的调查表”中做记录。
“同意开理发店的有5个小朋友,开肯德基店的有7个小朋友,开小超市的有10个小朋友,开饭店、大酒楼的有4小朋友,开面点屋、蛋糕房的有12个小朋友。大家看一看哪项建议最多?”老师用红笔将所有记录的数字圈出来,大家用小手指着数字开始比较。“12最大。”小龙站起来大声说。“那就少数服从多数,新开设的活动区定为面点屋,大家看好不好?”老师征求大家的意见。“同意。”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活动二:建立活动区规则
“那么,面点屋要有哪些活动规则呢?”老师又抛出了问题。“进入面点屋要洗手,不然做出来的面点不卫生,小朋友会生病。”媛嫒第一个抢着回答。“做面点前要系围裙,我妈妈做饭时就系围裙。”闹闹嘀咕着说出自己的见解。“还要请老师把桌子消毒,要不然桌子上全是细菌,太脏了。”大烨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做完面点要收拾干净,要不然老师多累呀。”“做出来的面点要请伙房阿姨蒸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出了面点屋的规则,老师也时刻帮忙梳理,最后提醒大家:“这么多规则,谁先谁后,用什么方法让大家一看便明白呢?”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活动室顿时安静下来。“让美工区的小朋友帮我们画出‘规则步骤图’。”寻声望去,原来是坐在角落里的涛涛,涛涛一直是班里的“闷葫芦”。听了他的建议后老师用询问的眼光看着大家,确定这个办法可行后,大家一起开始了“面点屋制作公约”的绘制活动。
活动三:认识我最喜欢的面点
周末离园前,老师给幼儿布置了任务: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自己喜欢的面点,周一回来分享。在分享中大家迫不及待想一吐为快:“我和妈妈一起包了饺子,妈妈告诉我捏饺子时要捏住,要不然煮的时候会煮坏。”悠悠拿着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时的照片兴奋地说。大烨不甘示弱地说:“我奶奶给我包了小刺猬包,好不好看?”“我学会了和面,和面时一下一下地拌,不能放太多水,水多了面会稀。”乐乐学起了和面的样子……
看来大家已经有了一些前期做面点的经验,老师说:“今天我们请来了幼儿园里为小朋友制作面点的阿姨,我们再请她讲讲有关面点的知识,好不好?”话音刚结束,活动室响起了热烈欢迎的掌声。伙房阿姨出示一个小小的包装袋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大家有的说是白糖,有的说是盐。“这是酵母粉。我们吃的肉包子、什锦花卷都是发面的,里面就有酵母粉;大饺子、面条、馅饼是死面的,不需要放酵母粉。”伙房阿姨边讲边请幼儿看一看袋里的酵母粉。
活动四:小小面点师上场
活动区游戏开始了,面点师们穿戴整齐,准备就绪。老师把面发给大家,他们在面板上一会儿团、一会儿揉、一会儿搓。小龙把面团揉成球后放在面板上,用擀面杖擀了起来。只见他一会儿横着擀两下,一会儿又竖着擀两下,不一会儿一个面团就被他擀成大大的面片粘在了面板上。
活动区结束的音乐响了起来,面点师们身上脸上都是面,再看他们手里的面团,成了一个个干瘪的面球。
“面点屋开张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老师向一个个“小花脸”征求意见。大家纷纷表示:先商量做什么,然后准备要用的东西,最后再一起制作。老师总结道:“活动前要做一份完整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合理分工,进行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幼儿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一起商讨了计划书,计划书包括时间、面点名称、准备的工具材料、制作人、问题、解决方法等等。活动五:制作红糖包
幼儿一起制定的计划是制作红糖包。幼儿将面揉成团,用拇指和食指将面团捏成片,然后将红糖放在面片中,一点一点地将糖包裹进去,唯恐糖包会在手中坏掉。午饭时,大家期盼着品尝自己制作的糖包,可见到的却是一堆红红的、蒸熟的面疙瘩,不是包好的红糖包。
“红糖包为什么会这样?糖为什么会流出来?”看着面点,我问大家。“我们放的糖太多了。”豆豆看着我回答;“我们没有捏紧,下回捏紧点就不会流糖了。”“红糖到里面化了,所以它才会流出来。”
第二天幼儿又尝试了制作红糖包,可还是同样的结果。带着这样的问题幼儿来到伙房向阿姨请教。阿姨向幼儿介绍说:包红糖包之前用的红糖是干的,蒸熟的时候红糖就化了,所以在包之前要在红糖里放一些干面粉。幼儿又进行了尝试,这次成功了,进餐时大家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五:更多面点诞生
由于红糖包制作的成功,很多幼儿都愿意来面点屋一展身手。“我做的是蝴蝶卷,我做的是石榴包,我做了小剌猬包。” 各种花样的面点在幼儿手中诞生了。
“咦!你做的不是小刺猬,是豆沙包,小刺猬的背上有好多剌,你这个没有。”听了美美的话后,闹闹开始研究起自己的小剌猬包。只见她用小手将豆沙包搓成圆形,在上面捏出许多小疙瘩,还在前面挖出了洞作为眼睛。“用什么办法让小刺猬的小剌一个一个立起来呢?看看能不能用其他办法弄出小剌来?”在老师的提示下,幼儿尝试用小剪刀剪出小刺猬的刺。
每天幼儿在面点屋不亦乐乎地操作着,由最初的班级分享,逐渐把面点屋中的各类面点分享到了全园。
活动反思
张雪门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这份课程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也从生活中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幼儿园的生活课程应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
一开始针对活动区的开设内容,老师把决定权交给了幼儿,让幼儿通过投票决定,为幼儿创设了学习数学领域中比较大小的机会,将枯燥的数学教育生活化,幼儿在观察、比较和讨论中理解了数字大小的实际意义。
面点活动需要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学会使用什么工具,需要认识不同的材料,哪些材料需要清洗加工等等,这些都通过幼儿自发讨论进行总结,充分体现了“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理念。
喜欢探究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究的热情,自主连续的共同学习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活动区中,老师投放了面粉、擀面杖、酵母粉等真实材料,激励幼儿主动探索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尝试用各种办法解决。幼儿对眼前的真实材料和工具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他们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分享,不断创新,共同寻找制作中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共同分享自己的经验,一起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面点,从而获得了自信和成就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小小游戏棒
我最近在操作区投放了新的玩具——“游戏棒”,长约10厘米、细如火柴的塑料小棒大约有几十根。玩法是先拼搭成任意的平面形状,然后以同样的规律逐层向上垒加,如果能全部搭完并且平稳不倒,就算成功。大班的幼儿都被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吸引住了,每次区角活动,操作区都有一些幼儿在兴致勃勃地摆弄、研究这堆小棒,搭了拆,拆了搭,反反复复,但很少成功。
第一次失败
这天,我拿出游戏棒。为了让第一次接触游戏棒的幼儿了解玩法,我演示了搭正方形的过程。
从来没玩过的小宋终于瞅准机会拿到一罐游戏棒,一会儿拼成这样,一会儿拼成那样,可一直没有成功。
我说:“你想拼个什么形状呢?想一想,想好就开始哦!”
小宋看着我,有些犹豫地说:“我想拼正方形。”
“好啊!赶快试一试,能不能把楼房搭得高高的?”我微笑着回应。
似乎受到鼓励的影响,小宋这次坚定多了,学着我的样子先拼了个正方形,然后一层层往上垒。但他急于垒高,没注意每一层的游戏棒要上下对齐。“楼房”随着不断增高,逐渐向一边歪。
这样下去,“楼房”搭不了多高就会倒。一旁的我有点着急,想提醒他,但最终还是忍住没说。我想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
眼看着“楼房”就要倒了,这时小宋似乎发现了“危险”,放慢垒高的速度,并且轻轻往上加游戏棒,可歪歪扭扭的“楼房”还是轰然倒塌。
小宋看着杂乱的游戏棒有点泄气,不过他没有像其他幼儿那样马上离开,而是拿起游戏棒又开始拼搭起来。但当天的区角活动时间即将结束,小宋已经来不及进行第二次尝试。
看着小宋,还有桌子上那一堆其他孩子“造楼”失败的结果,我在区角游戏评价时,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房子越搭越歪?为什么好多小朋友搭的房子最后会倒呢?”
孩子们争着发表想法。
“没搭整齐。”
“上下要对齐。”
“搭的时候要轻轻放,不能碰歪下面的游戏棒。”
我赞许地点点头。
第二次成功
第二天早上,小宋又一头钻进操作区,拿起一罐游戏棒,开始了第二次探索。
我轻轻走到他身旁,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只见他和昨天一样,仍然先拼了个正方形,四边对得整整齐齐以后,再一层层往上加。这次,他每加一层,都会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捏着下面一层游戏棒挪一挪,直到对齐才满意地继续往上加。有几次在放游戏棒的时候,不小心碰歪了下面的棒子,他就把刚放好的游戏棒取下来,把下面的`棒子重新挪正,然后再搭。
看他如此专注,我轻轻走开,去其他区角指导。
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小宋喊道:“老师,快看!我全部搭完了!”
“真的吗!”我走过去看。
“今天没倒!”小宋好兴奋。
“今天怎么没倒呢?”我装作不懂。
“我是对齐搭的。”小宋自豪地说。
我拿起照相机,拍下小宋和他的成功作品。
在当天区角活动后的评价环节,我展示了小宋的成功作品,还表扬了他的专注和精细,接着又将自己提前搭出的不同“楼房”照片展示给幼儿,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甚至六边形的楼房。孩子们豁然开朗,原来游戏棒可以搭成不同形状的“楼房”。之后,我“刁难”大家:“想一想,自己还会搭什么形状的房子?谁搭出来了,我帮他拍下来哦!”
“可以搭房子形状的。”
“搭梯形的。”
第三次挑战
我以为,有了昨天的成功,小宋第三天不会再玩游戏棒了。没想到,当值日生的他放下抹布就来到操作区,好像这里有个巨大的磁铁在吸引着他。
这次,小宋拿起游戏棒想了想,接着横一根、竖一根、又斜一根地搭了起来,一会儿就用五根游戏棒拼好了房子的形状,这是一座有三角形房顶的房子。相对过去搭出的抽象形状,实物形状相对不容易稳固。我想提醒,但还是忍住快要脱口而出的质疑,决定等一下看看再说。
刚开始,小宋努力地一层层对齐游戏棒,再往上垒,可是搭到第二、第三层,楼房就散架了。他把游戏棒拨到桌面一边,在桌面中间又搭了一次,可“房子”仍然散架、倒塌。
我仔细观察,发现小宋在用游戏棒搭房子时,接头的地方搭得太少,垒的层数稍多后,接头处容易滑脱。但小宋一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在反复尝试中不断失败。
小宋开始不耐烦了,收起游戏棒想放回罐子中。
我想得“扶”一把了,赶紧故作疑惑地问道:“怎么回事呢?看看接头的地方呢?”
小宋仔细看了看游戏棒散架的地方,似乎有所发现,他想了想说:“好像是这里散了。”
“那怎么办呢?”我追问。
“接头的地方应该多搭一些。”他肯定地回应。
“那再试一试吧!看看是不是这样?”我鼓励他。
他重新开始尝试,有意在两根棒子接头的地方多搭一些,这样就牢固多了。他一层层地往上加,难度逐渐加大,不仅要上下对齐,还要注意接头不能滑脱,小宋似乎更兴致勃勃了。
区角活动结束的时间到了,小宋搭到了第六层,房子仍然稳稳当当。
“我明天要把它搭完。”小宋自信满满地对我说。启示与思考
原来,我认为,游戏棒能训练孩子手部动作的细致性、准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现在,通过和幼儿一起尝试和探索,我发现低结构化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激发幼儿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学习品质。班上许多孩子第一次玩游戏棒都以失败告终,原因除了没有掌握对齐的方法,更是由于学习品质方面的缺陷——完成任务不够有坚持性、游戏时不够专注、遇到挫折就放弃。
观察解读孩子的发展应该是指导区角活动的前提和关键。如果没有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思考,我对小宋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自由不受约束、比较自我、缺乏同理心等方面,而忽视他所具备的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等难能可贵的品质。
在小宋玩的过程中,我先通过观察解读他的行为,了解到他是个喜欢挑战自己、愿意不断尝试和思考的孩子,因此决定给予他最大的探索空间。观察更让我及时发现他遇到的困难,并根据他的经验和能力及时提出新问题,促使他思考和解决。
支持幼儿不等于包办代替。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合格支持者,一定要把握好支持的时机,做到在失败后交流经验,在成功后反思方法,在孩子怎么都想不。明白时点到为止。我运用同伴交流、讨论反思、问题探究等方法给予小宋支持,但这些支持方法都不是代替。我们可以示范、可以教,每次只教一点点,不要一下子都告诉孩子,不要一下子帮孩子做完。扶一把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走得更稳更远。
充分等待,给予孩子充分的尝试机会。小宋玩了三次游戏棒,我始终都在克制住内心想“教”的冲动,耐心等待。区角活动常常是教师历练自己耐心、学会等待的机会,也是我们重新审视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的能力的机会。
不断提高游戏的难度。有难度,才有挑战,挑战对于保持和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有着巨大作用。提高难度可以通过调整玩法、增加辅助材料等很多手段,这样也可以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区角活动中,甚至是更多不同的活动中,努力关注每一个孩子,努力做到观察、等待、激励、支持、挑战,那么,区角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是猴子!”
一天,我站在楼梯口,看护下楼的孩子们安全通过。
突然,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猛地从三层台阶上跳下来,我吓了一大跳,本能地扶住了她。
我摸了摸她的小脑袋对她说:“台阶要一层一层地下,这样跳太危险。”她扭过头不理我,一个劲儿地想挣脱、逃跑。我有些不高兴,又一次地把她拉了回来:“小朋友,这样跳下来会伤到脸,以后就不漂亮喽……”还没等我说完,她猛地转过脸对我说:“我不要漂亮,我是猴子!”
我有些吃惊,这样的话不像从她这么漂亮的小女孩嘴里说出来的'呀。我接着问:“你为什么说自己是猴子呢?”“我们家里人都这样说我。”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真是一个特别的孩子,第二天我去走访了他的父母。
女孩妈妈带着无奈的语气对女儿评价道:“哎,她不像其他女孩喜欢唱歌跳舞,她总爱和男孩子一起玩,喜欢像猴子一样跳上跳下,真没办法。”
“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她有哪些优点是其她女孩子所没有的呢?”我启发道。她的妈妈想了想,说:“她喜欢运动,她很勇敢!即使跌倒也不会哭泣,她还……”
我感叹道:“其实她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优点哦!”“是呀!”孩子妈妈欣慰地笑了。
回园后,我建议老师在户外活动中有意识地多给她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渐渐地,她成为了孩子们崇拜的“跳高偶像”,同时她也在其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更愿意主动地与教师配合,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
成人总受不自觉地以貌取人,喜欢给孩子贴标签:女孩子应该去学跳舞,男孩子应该去学跆拳道等等,不然的话,似乎就是“不正常”、“不好”。可是,如同大自然充满了丰富的别样性,世界上找不出同样的两片叶子一样,孩子的世界同样也是绚烂多姿的,我们应该善于接纳每个孩子的别样性,引领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宝贝吃饭香 小小身体棒
每每到了吃饭时间,教室里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看起来大口大口吃饭菜,可是碗里的饭菜总还是那么多;有的孩子吃饭像在吃药一样,一点也不香;有的孩子饭菜都含在嘴里“打饼”,就是不下咽。面对种种不良饮食习惯,老师也是动足了脑筋,让宝贝们吃饭更香,胃口更好!
注意观察,分析原因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如果能够“对症下药”,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吃饭不香的原因一般有:
1.挑食严重。有的宝贝从小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精心照顾,对于宝贝挑挑拣拣的行为,从来就是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严重的挑食。
2.胃口小。孩子的各项器官都在发育之中,本来胃就小,每餐进食的量少,需要一天多餐,因此和成人一样每天三餐的饮食习惯,显然不符合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
3.咀嚼方式不正确。有的孩子喜欢用门牙进行咀嚼,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教给幼儿正确的咀嚼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4.运动少。孩子的天性是玩,有时候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往往会提醒孩子“不要奔跑”、“不要玩得满头大汗”等等,而忽视了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消耗体力、能量,增加孩子们的食欲。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
除了一日三餐外,家长在给孩子提供加餐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比如早餐和午餐之间适合给孩子们安排一顿点心,量不用太多。午餐和晚餐之间也同样。孩子的胃小,消化食物的功能也尚未健全,因此合理安排饮食时间,能让孩子的胃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激发孩子吃饭的欲望
孩子们对于新鲜的`、未接触过的东西似乎有天生的探索欲望,同样对于新的菜式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好奇心。提供给孩子的食物除了注意营养的搭配外,还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因为孩子们对于颜色鲜艳的菜更有想吃的欲望。就比如说胡萝卜,很多孩子都不太爱吃,家长可以在菜式上翻新,吸引孩子的关注。比如做成“胡萝卜火箭”(胡萝卜切成下尖上粗的形状,粗的一头放上肉圆子)。
在吃饭之前,家长可以先介绍一下菜的名称,让幼儿观察菜的颜色、样子,家长还可以说一说自己对这个菜的感觉(比如,妈妈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这个菜,不仅颜色好看,而且汤也特别鲜,让我先来尝尝今天的味道),以此来激发孩子想吃的愿望。有时候甚至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菜场买菜,在认识各种菜的同时,还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孩子菜的营养价值。比如,多吃蔬菜,拉臭臭小屁股就不痛啦;多吃鱼、虾,更会动小脑筋,妈妈给你讲的故事你更容易记住;多吃肉,你会更有力气帮奶奶拎东西等等。
逐步增强运动量
喜欢动,喜欢玩,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时间:
1.早晨去幼儿园 对于离幼儿园近的小朋友,建议家长带着孩子步行至幼儿园。对于离幼儿园远的小朋友,建议家长开车到幼儿园周边停车,步行至幼儿园。
2.带孩子去小公园 小公园是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在一起嬉戏打闹,运动量自然增加了。亲子之间还可以在小公园踢球、跑步比赛等等。
3.让孩子帮帮你 当你需要拿安全的小东西时,请让孩子帮你;当你需要整理东西时,请让孩子帮你;当你想去散步的时候,请带着孩子一起;当你提着东西时,请把轻的袋子给孩子拎一拎。
其实,只要家长有意识,每天给孩子们运动的机会数不胜数,只要不是过量运动,对孩子来说有益无害,这样,多数孩子的胃口都会更好。
家园合作
家长在为孩子的吃饭问题而烦恼时,可别忘了和老师及时沟通;孩子胃口好了,让老师也及时肯定;询问孩子茌园的用餐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家里的用餐量;和保健医生沟通关于孩子的饭菜营养、搭配;及时关注幼儿园的菜单,对于做法简便的菜也可以学一学,回家之后做一做。家园配合能找到更多灵感和教育措施。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是榨汁机
前不久我看过一个小故事,它是这样讲的:太阳和风要比比谁的力量大。路上正好有个穿着大衣的行人在走。风说:看我的,我打赌我的力量可以把他的外套吹下来。于是,他呼啸着刮起大风,结果,那个人却裹紧了大衣,走得更快。太阳看到了,微笑着站高了身子。行人被暖暖的阳光照耀着,一会儿就出汗了,于是,他马上就脱掉了大衣。原来,温暖的爱和智慧,是最强大的力量。
以前,在我的教育中,我总是一味地用我认为对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孩子们自己的感受。所以往往“风”越大,孩子们离我就越远,越不听我的。我想如果我变成太阳,运用我的爱和智慧,那孩子们是不是就能对我敞开心扉,“听”我的呢?
这时我想起了我班的奔奔牛,他是一个个性十足,精力旺盛,思维灵活的孩子。他经常会做一些你搞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事情,有时还会被他的提问或回答弄得不知所措,让我“抓狂”。对于这种不安分的孩子,我当然是要帮助他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于是批评教育自然少不了。奔奔牛也是个倔强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劝说全然不理会。从他那带着不满的眼神里我深深地感到无措,只能是以“暴”制“暴”。可这一切却让奔奔牛变得更加顽皮不听话了。
一次吃加餐的时候,全班小朋友都端着盘子,低头一口接一口地吃,奔奔牛吃了两口苹果,不是咽下去,而是使劲嚼了嚼,吸吸水,就吐掉了苹果渣。我很奇怪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是他不吃?或故意这么做,想捣乱?于是我走上前去,问他:“你这是在干吗呀?为什么把苹果吐出来?”他连想也没想就说:“我是榨汁机,只能吸水,这些是不能吃的.。”看,他的想象力够丰富吧!
还有一次我们班要比赛早操,为鼓励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我对孩子们说:“只要表现好的,做操积极的,我就发一朵小红花,但是如果表现不好就没有了。”孩子们听了这个消息,一个个都认真起来了,眼睛瞪得圆圆的跟着老师做动作,渴望拿到那朵小红花。而这时的奔奔牛,却没有跟着老师做操,而是自己跑到滑梯上去玩了。我害怕他这一下子带坏了头,赶紧来到他跟前,着急地质问他“难道不想要小红花了”,奔奔牛想了想说:“我们家有小红花,我就不要这个了。”这让我说什么好呀!
奔奔牛的故事多着呐,有时候真让我头痛,而且你越吆喝,他越容易跟你反着干。后来我静下心来开始换位思考:其实他这样有个性,说明他有自己的思想,不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且思维活跃,所以才会想出你想不到的各种理由,这不正是他的优点吗?可是我又如何利用他的优点,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奔奔牛比较挑食,经常会在吃饭的时候挑三拣四,遇到愿意吃的就多吃,遇到不愿吃的就一口不进。如果我去直接说“奔奔牛不能挑食”,估计奔奔牛可能因此而把自己包得更紧,甚至跟你对着干。我想,他对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很有兴趣,且想象力丰富,既然他能把自己变成一台榨汁机,那他一定也能变成一台粉碎机呀!于是我笑眯眯地走过去,蹲下来问他:“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粉碎机?”他马上说“知道呀!”“那你能变成粉碎机吗?把这些蔬菜粉碎了,送到你的小肚子里?”“没问题!”“好,电源开启,牙齿开始粉碎!”没多久,奔奔牛就把饭全吃完了!我趁热打铁,说:“你是一台质量超好的粉碎机,奖励小红花一朵!这个是你们家里没有的,因为这是以努力得来的。”然后我将小红花贴在了他的胸前,他抬起头挺起胸,显得无比自豪。从那以后,奔奔牛变得积极了,吃饭也不挑食了,也能听进去老师的建议了。
“教育是需要智慧和爱的。”孩子们让我真正体味了此话的魅力。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透明的玻璃,我愿做那温暖的阳光,折射出孩子们自己的色彩。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是你
我是老师,你是孩子。
我在门口等你,你三岁的脚步还有些不稳,粉嘟嘟的小嘴,粉嫩嫩的脸蛋儿,让我忍不住亲你。
我在午睡房陪你午睡,你却总要调皮地在床上翻滚。我只能把你搂在怀里,你依偎在我的身边,小小的身体安静下来,我和你,暖暖地抱在一起。
不知不觉,你五岁了,个子高了,可你依然会调皮,午睡时,像一只青蛙趴在床上,或者戴着帽子把脸遮起来假装睡着了,或者坐在床上不停地讲你想到的事情。于是,我依然像从前那样陪着你。我和你,轻轻地在小床上相互依偎,就像有着某种神奇的.魔法,我很开心,你也很开心,你很快就闭上眼睛进入梦乡,我看着你静静入睡,温暖如初。
现在你已经六岁了,你总是对我说:“我要自己睡觉。”可我却总想陪着你,依偎着你,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温暖。我会像你小时候一样调皮,假装成小小孩儿,悄悄地对你说:“如果你没有睡着,我就来抱着你……”你就会像个小大人似的,狡黠地笑着,轻轻地躲过我的拥抱:“我才不上你的当.我会自己安静睡……”
我是老师,你是孩子,我陪伴着你蹒跚学步,你陪伴着我开心工作;我是老师,你是孩子,我陪伴着你一天天长大,你陪伴着我幸福生活……人生的旅程,我陪伴着你,你陪伴着我,我们相互依偎,相互鼓励,迎接着每一天的温暖阳光。
我是老师,你是孩子。
我和你,一起畅想着幸福的未来,一起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是小小面点师》】相关文章:
小小班教育随笔11-05
幼儿教育随笔-我是小小推销员11-06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5-24
(经典)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0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8-05
(精选)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8-05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30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16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04-18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