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杂文随笔禅意静心秋韵远

时间:2022-10-07 17:38:12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杂文随笔禅意静心秋韵远

  于凡尘间,收敛静气,听一声声梵音徐来,禅入我心。似乎每一个遇见,每一份静守,都是佛前。

杂文随笔禅意静心秋韵远

  随友人觅得故乡的一处静谧之隅,似乎很契合心境的节奏,空气中丝丝缕缕的菖蒲幽香,袅袅漫溢,莲的水分在时光的慢板中,悄悄走失,余下了岁月的积淀,忽儿一抬头,一束古瓷瓶的幽光,直射眼帘,无不都是让心静默的节奏和鼓点……在这样的秋意故乡,散淡时节,恰好需要一盏茶的陪伴,孤独中多了一层况味。眼前玻璃器皿中晃动着的黑茶,慢慢品味,入口纯正的樟香味,略带琥珀的色泽,在故乡明净天光的衬托下,更显透亮雅致了。宛如临着一汪幽幽碧潭,一缕茗香就是一支寻梦的长篙,在“静心茶苑”泛着素白光泽的舟盏中,瞬间你将滑入时空深处。

  耳边响起一首,齐秦早年未风靡的《水岸》,“你象一条婉约无尽的清溪,无声无息轻轻流进我心底,……时而倒映着星星,时而流过岁月,水中静静掀起一抹涟漪……” 。遥想1939年,座落于雪峰山脉东北端的湖南白沙溪,是中国特有的黑茶发祥地,聚水韵之秀美,纳山川之灵气,在潺潺溪水间,流淌千年,丰韵依旧。白沙溪的黑砖茶和花砖茶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改良和努力,已成为安化黑茶的翘楚,除了品尝独特的口感外,对于你的身心也大有裨益。而一种形如柱状的世界茶王——千两茶,更是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就是被喻为“中国茶文化的化身”之称白沙溪的花卷茶。它的优质原料和古朴制法,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国内外。品尝如墨的黑茶,需要幽香袅绕的慢性子,在散淡地交谈间,一股樟香气已经弥漫而来,细观这黑茶,一块块的,紧密地纠结在一起,随时光的久远,而凝固成磐石一般,一冲,两冲,无数次的冲刷后,才把被时光滤去的一些往事瞬间唤醒,在各自的心底散漫开去,一点点地回味悠长,有些淡远的味道,就像窗外的秋空。

  手边,汪曾祺的散文,也有一种淡远之气,其实无不是寻常之物,但是在他的笔下,就有着一种自然的本源在。有个《吃饭》的集子,记得在异乡的夜,一次次从心里翻滚,而后沉淀下来,一转头,简直就是桌边墙角的蔬菜物语,无非是葱蒜这样的小料,也起了平淡后的低徊,久久不能散去。又像街衢小食,让思乡的本源滋味,直直进入鼻腔和味蕾,正想着远了,忽儿又近了,就是这么一口故乡味儿。你看他的《寻常茶话》里说“我对茶实在是个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换三次叶子。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是呀,这四个字便简单的浸透着生活的密脚,日日重复的平淡中藏着一些小缝隙,那是生活的美在无意的渗入。这边杨绛倒也有过一段有趣的茶话,说西方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后来她看到一本茶考,原来确有其事。看来中国的茶文化巧妙地吸纳了多种元素。进而,在茶事中,又与茶道找到了越来越多的通感。萧乾的《茶在英国》中说绿茶平时外国人是舍不得喝,等来了东方客人,才从橱柜的什么角落里掏出。边呷着茶边谈论李白和白居易,刹那间,那清香的茶水不知不觉叫人梦回唐朝。

  现在透过樟香气的墨茶,从古画中探寻茶的意境,自有一番兴味。从微不足道的琐碎日子中去感悟生命的美,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中来契悟。如此“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的句子便生动了几分,若放在郑慕康的《绿阴翦茶图》边定是合适不过了。有了散淡的季节打底子,本来就临风而立了,在古琴、书卷、甘泉、秋风中不疾不徐的呈现,一个孩童,手牵细线,盈盈一握,一只取水的瓦罐在潺潺溪水中,时浮时沉,又像作着垂钓之乐。树下老翁斜依古琴,舒展自如的衣裳,线条色泽极为柔丽,带着一层悠远的暖意,不薰人,只静心。悠然品茗,逍遥之气溢于笔端,而不远处就是薄薄一层旷远的群山,一股秋意的辽远和静美,在画卷上默默流淌开去,人和自然的静谧就玄妙在此,只一步,与俗世隔着一层微微的水气,映射的却是清空安宁、无需言说的心境。

  古画中的意韵高远,大抵是通过一些细节来进行无语地言说,需要一颗懂得的心。一如归来的我们,回到故乡,和多年未见的友人饮上一壶茶一般,在东方意境里,始终抹不开那一份对雅静和淡远的渴望。嘴脚轻轻一扬,禅意静心秋韵远,壶中清友自芬芳。

【杂文随笔禅意静心秋韵远】相关文章:

对联杂文随笔10-09

随笔游记的杂文10-11

浮沉杂文随笔10-12

决定杂文随笔10-12

坚持杂文随笔10-12

蒲公英杂文随笔10-12

随笔吧杂文10-12

Brovo杂文随笔10-12

苟且杂文随笔10-12

不夜城的杂文随笔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