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萧红随笔
初读萧红,那是多年以前的事。在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时熟识了这个名子,并对我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让我有深入阅读她的冲动和兴趣。
一直以来,在众多的文学爱好者中,谈现代小说,那一定是老舍、巴金;论诗歌,必是徐志摩、郭小川和戴望舒。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萧红只是作为一般的作家被提及,其生平和创作只用了简短的章节和笔墨一带而过,并不占有重要的位置。
作为女性读者,我被她清浅、凄婉的文字和孤独漂泊的心灵而感染,为她跌宕的人生所震撼.....
萧红放弃了富足的生活,只身逃脱了家庭的束缚。她追求人格的独立、爱情的自主与思想的自由。面对爱人肖军的移情别恋,她软弱、妥协和一味地回避、忍让,注定了她日后的悲剧和经历的苍凉.....
萧红虽然出生在富裕的生活环境之中,但父亲吝啬、暴烈的性格和母亲的早逝为她以后的生活留下了阴影。母亲临终前,萧红低头垂泪,从口袋中拿出母亲为她买的小洋刀,她眼中闪着泪花说:“小洋刀丢了就从此没有了吧。”
生活在大家庭中的萧红,从小便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从家里佣人食不充饥、舍不避雨的的贫穷生活中,从低层社会中看到了百姓的疾苦,这为她后来创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提供了素材、打下了基础。
迷上了萧红,正如我当年迷上了张爱玲成了“张迷”一样成了“萧迷”。
在我了解萧红的那个年代,萧红不为社会所重视,她的作品没能成为文学的主流。她的长篇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没有被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品牌出版社所出版。无奈之下,我便买下了其它出版社的这两部书,一口气读完,并先后写下了读后感《读萧红呼兰河传》和《读萧红生死场》。
萧红在《生死场》中,对女性的麻木、愚昧、弱势的深刻描绘,读来有穿心之痛、彻骨之寒,这是萧红对女性的那出自于本性的软弱、妥协的同情与批判。
在《呼兰河》中,她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呼兰河中心街“十字街”头的风土人情,描绘了哈尔滨人平淡生活背后的愚钝和凄凉,显现了萧红的写作功底和文学素养。
在小说《呼兰河》中,在描写祖父、二伯以及后花园的笔墨中,无不透露着萧红与祖父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对故土的依恋,无不传递着她苍凉的心境和悲怆的命运......
在萧红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为萧红开辟创作之路者便是鲁迅先生。
肖军给鲁迅的一封信改变了当时陷入困境的肖军和萧红的命运。从此,在鲁迅和许广平夫妇的扶助下,萧红逐渐走入公众的视线,为她的创作铺平了道路,给她生活带来了一片新的天地。也就在这时期,萧红达到了创作的高峰,完成了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女人的歌多是多情和哀怨的,正如萧红的悲歌。
呼兰河的天空是无垠的,萧红的天却是低至尘埃里的。
随着与肖军的感情出现裂痕和病魔的加重,在她三十一岁时便离开了给了她太多的苦难和依然令她眷念的人世。生命的短暂,使她一生中没有为后人留下太多的旷世之作,这也成为人们少于了解萧红的原因之一。
随着近几年媒体、网络不间断地宣传、介绍萧红的身世和作品,大大地提升了萧红在社会和广大文学爱好者中的影响力,还原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也相继出版了专家们研究萧红的专著、回忆录等,这又重新唤起我重读萧红的热情,再度走进萧红的世界,领略萧红的人生,窥探这位有着不凡经历的女人既充满爱而又空寂的心灵。
爱萧红,读萧红,近几年,我先后买下了有关萧红的系列书箱:
杜敏洁 著 《生死场中的跋涉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
季红真编选 《萧萧落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林贤治 著 《漂泊者萧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林贤治 著 《萧红作品新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萧红 著 《呼兰河传》 中国青年出版社
萧红 著 《生死场》 长江文艺出版社
萧红 著 《萧红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萧红 著 《萧红自述》 安徽文艺出版社
窗外,雨中夹伴着小雪轻柔地落在草地上。
屋内,柔和的灯光映射在杯中,叶子如舞者一般散开又潜入杯底.....
我阅读着萧红漂泊的灵魂,泪痕留在我的面颊,泪水沾满衣襟.....
萧红常说,“我的心便是空寂的”,犹如一曲悲恸的旋律,在静夜中直达我的心底......
【读萧红随笔】相关文章:
萧红的语录集合30条01-13
读鲁迅随笔散文10-09
萧红传读后感优秀03-02
萧红《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2-08
周国平散文《直接读原著》的美文随笔10-11
读《培根随笔》心得体会02-22
《培根随笔》随笔05-17
夜,随笔美文随笔10-11
《培根随笔》随笔5篇05-17
《培根随笔》随笔(5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