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用梦想点亮打工文学的星空随笔散文
一、其貌不扬的多面手
2015年5月的一天,风和日丽,香樟树绿意盎然,芒果花吐露芳香。
中午时分,我随区文联、区作协的领导陪同前来三水讲学的著名作家陈启文老师吃饭。当我们正要动筷时,一位身穿蓝色工作服、身材壮实的中年男子大汗淋漓地走了进来。大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区作协梁主席向大家介绍说,他叫谭旭日,在白坭镇一家陶瓷公司工作,与陈启文老师是同乡。得知陈启文老师来讲学,他专程从公司赶来。但因举办讲座的地点比较偏僻,不好找,当他找到时,讲座已结束了。
“不好意思,我来迟了。”他微胖的脸上露出了憨厚和真诚。
原来,他与陈启文老师是同乡,他的哥哥、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谭旭东和陈启文老师是多年的好友,所以他们很熟络。席间,他们相谈甚欢,从乡情谈到文学谈到社会,话很投机。他给我的最初印象是:有文化的打工者。
之后,我们几次一起参加市、区的文学活动,他说自己以前一直是“单独行动”,现在终于找到“组织”了。
2015年底,文友聚会时他坐在美女彤子旁边。文友笑他说,你坐在美女旁边,真幸运。他笑着说:“呵呵,一般美女都喜欢坐我旁边,因我丑,更反衬出对方的美。”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
原来他是个风趣幽默之人。
之后加了他微信,得知他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报纸专栏作家,在国内多家纸媒发表过大量作品。曾获得肇庆市外来工歌手大赛优秀奖,曾被评为白坭镇食品卫生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先进个人,2010年获得新明珠陶瓷集团十大感动人物。
没想到他还是个多面手,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二、“感谢寂寞,让我还有坚守写作的信念”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
外来打工者离乡别井,远离亲人,常有孤独寂寞之感,谭旭日也不例外。他是如何面对寂寞的呢?这得从他的经历说起。
谭旭日于1972年2月生于湖南省安仁县一个中学教师家庭。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从小就喜欢文学。南下打工前,他做过小学老师,后到国有企业工作,从班长做到党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这期间,还被借调到市委办综合调研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2003年6月,他所在的国有厂破产重组,家里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远在广东佛山的亲人劝他到佛山打工,于是他就到了佛山。
起初他打算帮亲人看工地,因为熟悉施工管理,后来入了顺德陈村一家钢铁公司做副厂长,之后又到电子企业做总经理助理,2007年底进入陶瓷行业,2012年,他来到三水白坭镇,在金牌陶瓷有限公司安身立命。
来佛山工作后,他在写作的道路上沉寂了五年,直到2007年偶遇佛山《陶城报》副社长、诗人杨汐。杨汐知道他喜欢写作,鼓励他给报纸投稿,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像藏在冬雪里的植物遇到春雨阳光迅速萌芽一样,沉睡在他内心的梦想开始复苏了。他感到除了上班挣钱外,还有些东西值得自己去追求,那就是写作。
开始他没有电脑,只能到网吧上写。2007年他在华夏陶瓷城工作,租房是在澜石镇的奇槎村。每天上下班都转几趟车,耗时两个钟左右,回到奇槎租房基本到了夜晚八点左右。
当夜幕降临,许多打工者或去打牌、或去闲逛时,他咀嚼着还含在嘴里的饭粒,匆匆赶到村口的网吧读书或写文章,如饥似渴;当夜深人静,周围的人已熟睡时,他披星戴月回到住处,陪伴他的是虫鸣草唱。他天天如是,乐此不疲。
2008年,他被派到肇庆市禄步镇工作。这时他有了电脑,方便多了。不管怎么忙,他夜晚都会阅读书籍,写点文章。由于他不断学习,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以前他每年大概有二三十篇文章见报,从2011年开始,他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每年平均见报在50篇以上。
寂寞是一种心灵上的孤独,是一段无人相伴的旅程。对空虚者来说,它是一片没有繁星的夜空,充满孤苦和浮躁;对充实者来说,它是一片星光灿烂的天宇,浩瀚美好而宁静。
回顾过去的历程,谭旭日说,“感谢寂寞,让我还有坚守写作的信念。”
一个漂泊异乡的底层打工者,为养家活口,要适应异乡的环境,适应随时变更的工作,个中的困难,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这些困难,谭旭日都应付过来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艰苦的生活中,他耐得住寂寞,坚守信念,孜孜以求。这,就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陶瓷行业的歌颂者,精神返乡的漂泊者
他的写作水平逐渐得到行业媒体和朋友的认可。2012年,《陶城报》的杜均帮他策划开设了“人物专栏”,他就写陶瓷行业的人物。他觉得,“作为一个底层写作者,我的文字全部与这个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品是对底层生活现状做一次真实的书写。”
因他的作品大多与陶瓷行业有关,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反映当下陶瓷企业从业人员的酸甜苦辣和陶瓷行业的发展变化,讴歌集体的温暖、人性的美好,传播正能量,所以他被文友和媒体称为“陶瓷厂的歌颂者”。
他对这个称号挺满意的,他的博客就以此为名,从中看出他对陶瓷厂的爱。
像大部分打工者一样,他长年漂泊在外,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和亲人。2009年,他母亲去世,这对他打击很大。因为之前有他母亲的教育与引导,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成绩很好。他母亲去世后,孩子从县实验小学转学到附近的乡镇小学,成绩一落千丈。后来,他爱人不得不回家带着孩子,他们夫妻又过着牛郎织女般的日子。
2013年,他父亲得了脑血管病,虽然从死神边抢救了回来,但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他和哥哥都远在他乡,只能托付大姐照顾父亲。为人子不能尽孝,他感到非常愧疚和痛苦。
思乡的苦涩,对亲情的追溯,成为他创作的重要题材。2010至2015年,他以故乡朴塘村为主题,写了“月光下的系列”乡土散文,作品借助他故乡的往事,反映了湘南农村的民俗、精神面貌和人情世故。
他之所以要写下这些文字,是觉得打工者本身就像“无根浮萍”,是失去了根基的漂泊。那种生存的间离感与疼痛感,始终似幽灵般如影相随。这种游离的心态,通过文字的转化,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追溯。他作品中的“我”,始终以精神的反哺,不断地感恩。从“月光下的系列”可以看到他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返乡”。对根的追溯,只有通过精神来实现返璞归真。也许只有这样,他才获得心灵的平衡与慰藉。他写故乡,不仅是怀念故乡,还有对故乡命运的深刻思考。当今的故乡被推到了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当中,千百年的乡土民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故乡从贫瘠,再融入物欲化的现实时代后,彻底迷失了“自我”。对这种现象,作为热爱家乡的作家,他感到切肤之痛。离故乡愈远反倒愈思念,离过去愈远反倒愈追寻。
作为游子,无论走得多远,始终走不出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永远是他的精神皈依之处。故乡的命运,永远是他关注的所在。
他的月光下的系列散文已经结集为《村庄词典》出版,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三部文集。作为家乡报纸的专栏作家,他应约撰写“永乐江生态风景系列”,已写到第16篇,他说,今年的目标是发表文章60篇。
以他的聪明勤奋和执着拼搏,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而且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衷心祝愿他在打工文学的星空里,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用梦想点亮打工文学的星空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望星空随笔散文10-10
我的文学之路随笔散文10-10
用策与用药的随笔散文10-11
星空的随笔09-04
教师随笔:用自信点亮幸福的童年06-17
夏夜的星空随笔11-13
文学星空广播稿07-23
文学星空的广播稿03-30
散文随笔:给自己一片星空(通用10篇)08-31
热爱文学的散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