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母亲的教师生涯随笔散文

时间:2022-10-10 04:54:50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母亲的教师生涯随笔散文

  母亲是村小学老师,主抓数学课。根据学校需要,也曾担任过其它课程。到后来村小合并,母亲被调来调去,家与校之间往返奔波,中间有过辛酸无奈和各种不易,从年轻到如今迎来退休,这是母亲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一生的工作。对于偏远农村,由于条件差资源落后,教师待遇一直低微,可是母亲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动摇过改行的念头,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如今教师待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算苦尽甘来,想着母亲的从一而终,颇感佩服。

母亲的教师生涯随笔散文

  不知道母亲是毕业后被分配到学校工作的,还是被村支部聘为老师的,不过不想考究了。总之母亲年轻时就在我的母校教书,但那时好像还不具备教师资格证书,还需要一步步的进修考核。

  听说母亲在生我们两姐弟的前一日,还在照常上课,待到阵痛发作的时候,匆匆跟校长打招呼请假,随后就回去待产了。我小时候,母亲常常把我背在身上去课堂,待大一点会走了,就让我在教室门内外玩耍,还好我小时候很乖,常常一截粉笔头几张纸片,我都能乖乖地玩上一阵子。后来有了弟弟时,母亲依然一手抱着弟弟,一手拿粉笔在黑板写字,而我,则弄个小凳,像模像样地坐在讲台下面听天书。许是从小熏陶的缘故,我后来没去学前班而直接上了一年级,成绩很好,不知道是不是启蒙教育开头早所感染的。

  跟很多身为教师的年轻夫妇一样,起初父母也是住在学校分的一间稍为宽敞一点的办公室里,把办公室用帘子一分为二,里面放一张床,一张书桌,既是卧室又是办公室,外面支了灶台、案几等家什,就成了我们的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父亲跟母亲一样,一开始也是老师,只是后来不知是受仕途影响,还是抱负颇高,就弃师从官了。谁知官场复杂人心不古,并不像父亲想象中的能够施展一己之力造福于民,终是宦海浮沉空有一腔热血,村大队部的工作因实在不适合父亲那样正直的秉性,遂毅然甩手退出,后被别校邀请做过代课老师,做过电工,现在虽然还有人称呼他“刘老师”,可那曾最光荣的教师岁月,终是因中途放弃而成为过去式了。其实不止是父亲,因为各种原因而中途退场、只维持了几年或十几年教师生涯的老师比比皆是。皆因那个时候乡下的老师特别得不到教育部分的重视,待遇极低,前途未卜。

  总之因条件艰苦,我七岁之前都是跟着父母,办公室为家。生活之拮据自不必说,只记得我那时上学不用交学费书杂费,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这是作为教师子女的特殊待遇,后来才知道不是不用交,而是我的学费都是从母亲以后的工资里扣。而母亲的工资一年不足千元,平时根本领不到,总是被一拖再拖,一拖就是半年或年底。那时候,是1991年。

  即使如此艰苦,可是从未听母亲抱怨过什么,总是工作孩子两不误。甚至在假期去镇上指定的教育部学习、培训时,母亲也带上一岁多的我,既要哄孩子,还不能落下功课。现在想起来,觉得独自哄个婴儿尚且劳烦,也不知道母亲那时哪来的本事还能安心学习。母亲说也许是年轻,也许生活所迫,那时候人们都实在。她不知道为什么而努力,只知道一份工作,要做就做到最好,相信组织。

  教师节时,校长会组织全体老师聚餐,大家在学校小食堂里洗菜做饭,大口吃肉喝酒,可以带子女。其实大人小孩加起来也就十多二十人,不记得吃了什么,也没觉得有多好吃,只觉得有点自豪,那是母亲带给我的幸运。尤其是每个老师还会发个暖水瓶或毛巾作为礼物,在物质匮乏的那时,母亲已觉感恩、荣幸。

  长大以后,我对母亲常常抱怨、不满。因为她常常要等到放学回去后才开始做饭,有时因为各种琐事比我到家还晚。而我每次看到在门口迎着自家孩子准备吃饭喝水的婶婶们,总是好不羡慕。我抱怨她宁愿把时间花费在无聊的课本、演算上,也不愿给我多做双布鞋、多织件毛衣。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孜孜不倦的努力刻苦下,母亲终于通过了考核,成为公办教师。工资一个月两百多块,那时好像是1995年。

  后来,随着打工热的开始,一些教龄短、资历浅的老师经不住外出打工高收入的吸引,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学校,寻求更好的发展,因为随便一个工种的月工资都高于教师甚至于几倍。而当地师范或其他院校毕业的一些年轻人,就被聘为了小学老师,他们任教多是因为教师这个“终身铁饭碗”的职称。但我所认识的那几个年轻人里,最后没有一个长久留下来的,也许落后的地方条件差、待遇差,工资逐年拖欠,转正渺茫,没有信心坚守一辈子。

  一些打工归来的亲戚说着外面的繁华,说着比在家种田地、守着个小官职更有“钱”景的副业或打工情况时,连我都觉得母亲这个知识分子守在一个穷学校真是太亏了,同样身为老师,跟其他地方相比,差别可太大了。可是不管现状再不如人意,前途无“亮”,母亲从未有过一丝想要放弃的念头,也不为别人自认很明智的改行而有过艳羡或感叹。十多年来,她所在的班级的数学在全镇期终成绩排列中始终名列前茅。

  后来,村里新建了校舍,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老师的待遇虽有所改善,可水涨船高,母亲的工资也仅用于糊口。

  有人说,如果我将来报考了师范,以后想当老师的话,作为教师子女会比其他人更有优待政策。我说,以后干啥都行,我就是不做老师。也许是看到母亲的辛苦,和待遇分配的不对称,才让我虽然尊敬老师,但却没有母亲那样从一而终、一坚持就是一辈子的韧劲和勇气。

  真正转忧为喜的,是2001年后,教育改革对农村学校进行了撤点合并,师资队伍也做了调整,新校方固定规整了一批优秀的教师资源,而母亲当之无愧的被调到了新校区,工资也有了史无前例的大提高──2000多元。虽然对于普通打工的来说,只是个很平常的数字,虽然是一些城市教师十年前的工资表,虽然母亲要去十多里的地方,每星期才能回家一次。但一提起这些,母亲依然是农奴翻身做革命般的满足和欣慰。有人说,有些地方的退休教师每月收入几大千哪。母亲说,不比人家,有人比来比去不安现状,最后只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一山更比一山糟,不管怎样,工资上涨了就好,不管涨多少,都满足了,以前那些年老师地位低,如今被重视了,这么多年来吃的苦总算熬过来了。

  是的,想起跟我同龄的一些个同学,曾经在选择志愿时,都说就算以后干农民、打工累死都不做老师,其坚决的想法还是在大家心目中多年来教师地位的低微。母亲所在的小学,就算一些民办老师,也动尽心思想要一跃龙门跳到名校,或者不惜拉关系走后门等待被调走,都是很正常的事。最终不见异思迁、不拈轻怕重,把教师事业坚持到底的,仍是母亲以及另外几个老教师。如今有人再提起那些任性青年当年的任性,便成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玩笑话了。

  教育改革以后,母亲并没有因职位稳定而有所松懈。因教育需要,她通过学习获取了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在我和弟弟的带动下学会了计算机基本操作,后又开始攻克英语。英语是母亲的死角,因为她们那时候的大学好像没有英语课程,或者因局势不稳而没怎么学习英语课程,所以英语是母亲他们那个年龄人的空缺。于是随后的寒暑假里,弟弟就成了母亲的英语老师,虽然学的很费力,弟弟教的也很累,母亲却没有放弃。她说虽然自己不教英语课,可是既然小学以后开设了英语,作为老师也不能太落伍,学会一点是一点。

  后来,跟母亲一起出去上街或坐车时,常常有她从前的学生跟她说话、问安,态度尊敬而谦卑。看着那些或认识或陌生的母亲的子弟,瞬间觉得母亲好有成就。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我没有觉得感动,她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从一而终,我没觉得感动,当多年后再遇到有人彬彬有礼地尊称她“老师”,言语里流露出感谢和尊敬的意味,我顿时觉得母亲可亲可敬。一点一滴里的不起眼,造就了多年后的一个个不凡作品。

  如今,55岁的母亲已光荣退休了。她没有欣喜也没有遗憾,好像最近开始热衷于广场舞了。也是忽然之间,我们得知,母亲的工资一下涨到5000多了。这在小城乡下,这样一笔退休金也算是小康生活了。苦尽甘来,母亲依然安然如故。

  原来生活最终不会亏欠任何人。

【母亲的教师生涯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02-10

母亲节散文随笔12-12

母亲节散文随笔11-17

母亲节到了的散文随笔12-04

感悟母亲节的散文随笔10-30

散文精选经典散文随笔10-26

散文的随笔11-08

难忘的母亲节散文随笔(精选23篇)12-05

秋韵散文随笔散文10-26

有关散文随笔的经典散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