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姥家门口唱大戏随笔散文
散文,汉语词汇。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姥家门口唱大戏随笔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姥家门口唱大戏随笔散文 篇1
幼时,常见婶婶们拉着弟弟妹妹们的小手,哄着“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那时的我不懂得什么是大戏,便觉得一定是个好玩的去处吧?于是作为一种向往记在心里。待到在庙会和戏院里见了,方知大戏有那么多名堂和种类,但已不觉得有什么好玩,醉在期期艾艾的唱腔里,常常泪眼迷离……
姥家的门口很小,直到今天也没唱过大戏。那些念了一辈子“大戏”谣的婶婶们,也只能从屏幕上过一把戏瘾。于是便有了形形色色的草台班子,倒也着实疯了一阵乐了一阵板眼了一阵。终因道具、服饰的拙劣作鸟兽散——不是因为“艺”,又实在是因为艺;不是因为钱,又实在是因为钱,只可惜了身怀绝活儿的民间艺人,只可惜了嗜戏如命的民间癔人。
但姥家人爱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久旱祈雨……都离不开戏——没戏不就没了魂儿?
于是戏还得唱,于是就有了驴皮影——
皮影戏虽深得辽西农家的喜爱,却不是辽西人独创。据传它始于唐朝,盛于宋。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云:“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为之”,元代曾传至西亚,远及欧洲。千百年来历经兴亡、饥饿、战乱浩劫而流传至今,尤盛于我国北方。
东北人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瘾,老家人有“宁撇一桌席,不撇皮影戏”的嗜好。皮影戏所以受到农家的欢迎,除了艺术的源远流长外,更主要的恐怕是体现了农家的俭朴风范:一副鼓板,一面铜锣,一对钹,一只唢呐,一把二胡,几条汉子,便可以在一扇小窗上把历史唱得津津有味。
皮影戏的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庄稼把式,他们的手脚,颜面让你想起了辽西的黄土和丘陵,朴实忠厚的品格里包含着乐观通达的个性。这些百八十里凑到一起的人们,不为吃穿,不为钱财,只因好乐,只因手脚喉咙发痒,才在农闲时离乡背井潇洒一回。
几乎每个皮影戏艺人都是天才的多面手,集挑、唱于一身――既是竿手又是唱家,可以男假女声,可以女假男音,亦可男生女音皆出自一人之口,可谓达到了以假乱真之境地。他们挑竿的艺术十分细腻、逼真而传神,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戏的曲目繁多,既有折子戏,也有大部头,但多为古史演绎。许多戏是没有脚本的,全凭口传心记,那份记性真让人叹服。
戏的唱词简练,通俗易懂,富于幽默感,《戴家庄》中有这样几句:土地爷爷本姓张/把庙修到半墙上/上来下去不方便/把胯骨磨得溜光光。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
戏的`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性、娱乐性极强,但都忠奸分明,惩恶扬善,体现了庄稼人朴素的阶级感情和道德准则。
除了皮影戏,乡间的草台班子也比比皆是。一些能拉擅唱的男男女女趁农闲凑到一起,组成小剧团走村串乡演出,十里八村到处锣鼓声声,清音袅袅:二人转、评剧、拉场戏……五花八门,轮番上演,把平时寂静的小山村霍腾得“鸡犬不宁”。
在所有的戏剧品种里我只喜欢黄梅戏,可姥家门口的“大戏”里没有这个品种。我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连电视也懒得看,喜欢边听音乐边看书码字。
记得是去年七月的一个黄昏,外婆一家人都去看不知从哪里请来的二人转了,我独自一人躺在炕上看书。可能看的时间久了吧,眼睛有些痛,就溜达出来在月下漫步。沐浴着夏夜爽怡的柔风,正信步由缰望月抒怀,蓦然间耳畔涌来亮丽幽婉、甜美清奇的古筝曲:忽而缓慢柔和,似小溪潺潺湲湲;转而又激越刚劲,如瀑布湍湍奔泻……只觉得眼前似见芙蓉池塘鸭戏水,耳畔相闻柳林鹦鹉语叽叽,余音绕梁,袅袅不绝……
我疾步朝那筝弦妙音的来处奔去,原来那妙音来自一个小小的戏台。
戏台中央一名一袭红衣的女子正抚筝演奏,细辨原来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小姑娘面目清秀,身段窈窕,如莲般端坐筝前,十指轻拨,柔臂轻摇,一曲《汉宫秋》清脱超逸,幽韵幽香;一曲《状元游街》俊彩星驰,落英缤纷。汩汩泠泠的音符,宛如散落的珠玑浪花,美酒般让人感到微醺,心灵似被羽毛轻轻撩拔着,飘飘逸逸,浑融蕴藉……
这是哪里来的女孩子?怎么会有如此绝佳的筝艺?细问方知是与唱二人转的母亲搭台来的。小姑娘师从李连生老师,现在读初一。
李连生我是知道的,家居我的故园燕都朝阳,是位在国际筝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其筝艺不但继承了中国古筝泰斗曹正先生河南中州派粗犷、庄重的特点,又融合了赵玉斋先生山东派明快、细腻的优势,被国际古筝界誉为地道纯厚的“中国风”。
一直以为姥家门口的“大戏”原本没什么妙处可言,却原来竟藏龙卧虎,大隐于市呢!而古筝演奏的清幽雅逸与二人转诙谐幽默的绝妙结合,恐怕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的创新吧?
姥家门口的“大戏”就这样一辈一辈唱了下来,那板眼那腔调,大人小孩儿都能掐起脖子嚎几嗓子,唱着乡村的古朴,唱着农家的欢乐,也唱着庄户人生活的美满与富庶;那女子那筝音如絮般氤氲飘游,如月般烁烁盈盈烂漫了姥家的门口……
我爱姥家,更爱姥家门口的“大戏”。
姥家门口唱大戏随笔散文 篇2
在我小的时候,生活中好像从来没有旅行的概念,人们离家外出的唯一理由似乎只有走亲戚。而对于我来说,能去的亲戚也只有姥姥家。
姥姥家在迁西北部一个淳朴的小山村,那里河水清亮,山林清幽,乡邻们温和友善。在那里,我度过了自己大部分的童年时光,那些时光是如此快乐,时至今日,那些山山水水还常出现在我的梦里。然而随着姥姥姥爷的过世,舅舅们工作的变动,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去过那里了。我一直想回去看看那山那水以及我童年时嬉戏奔跑过的街道村舍,不知道那一扇扇古朴厚重的木门里是否还有我童年时的玩伴。
有一次,我偶然遇到了一位远房的表姐,我拉着她的手说:“表姐,我想回去看看。”她也已经在外工作多年,但偶尔还会回去,听了我的话,她断然回答:“有啥可看的,不用去了,没啥意思,早就和原来不一样了!”于是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记得有人说过:“我们失去了乡村,却没有收获城市。”我不敢去面对那深深的失望和失落。还是让那段美好时光永远鲜活的存在于我的记忆中吧!
然而,当我走进迁西县渔户寨乡白草洼村时,那熟悉的一切又扑面而来。天空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干净、澄澈、纤尘不染,村头有小溪欢快的流过,河水清亮、甘洌,河底的游鱼清晰可见。我兴奋的叫道:“怎么还有鱼,现在因为工业污染,很多地方的河水都混浊恶臭,不要说鱼在水里无法存活,就连行人都是掩鼻匆匆而过,不敢逗留呢。”白草洼的村长笑着说:“我们这条河里的鱼可多呢。”他扳着手指头如数家珍:“有河鳗、泥鳅、鲇鱼、鲫鱼、草鱼等等,可多呢。”随着他的介绍,那些童年时我玩弄于手心里的鱼儿们顿时在我的脑海中又生动活泼起来。
在清澈的溪水边抬起头来,村长指着耸立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山峰说:“右边这座山叫亚高山,左边这座山叫气破肚子山。这里面还有个古老的传说呢,相传在唐朝时唐王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要在这里的山上盖一座庙,唐王指着左面那座山峰说,就在那座山上盖吧,那座山最高。谁知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人们都惊呆了,亚高山在一夜之间生出了九莲十八磴,也就是九朵莲花和十八级高高的台阶,山势一下子增高了许多,远远超过了左边那座山峰。于是人们就把庙宇建在了亚高山上,左边那座山峰一看事已至此,无法更改,当时就把那座山气得裂开了一道又深又长的缝隙。渐渐地,人们都开始叫它气破肚子山,至于它原来的名字也早被人们遗忘了。直到现在,那道缝隙依然可见,岁月可以抚平很多的伤痛,那一道道疤痕却成了永远的记忆。
这样一座足智多谋又趣味横生的山峰,我们如何能错过。我们沿着山路向亚高山深处行进,正是栗花盛开时节,蜿蜒的山路两边到处是重重叠叠的栗树,那些栗树也是我童年时在姥姥家所看到的样子。现在,很多栗树都是低矮、疏朗的新品种林木,据说这样的栗苗产量很高,也便于秋天时的收获。但是我不喜欢,看它们小小的树干驮着累累的果实,像现在那些负荷深重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书包以及沉重的希望,让人怜惜。而眼前这些栗树都有着粗壮高拔的树干,树干上起伏虬曲的纹路像爷爷那松弛的、筋骨毕现手臂,在那黑黢黢的苍老的树皮上仿佛镌刻着祖辈们满是沧桑的脸庞。这样的栗树让我感到亲切,我知道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站了很久很久,它们记得每一个曾经在树下玩耍的孩子。它使人想到传承、想念、守候等诸如此类的字眼。在我姥家的后院就曾有一棵有着巨大的、如盖的树冠的老栗树,它的树冠覆盖了很大一片土地,人们常在树下乘凉休息或做针线活。
这时路边的一棵栗树吸引了我们的视线,两个同行的小伙子跑过去手拉手试图环抱它,却差了好大一段距离,大叫着让我们过去帮忙。奇怪的是这棵粗壮古老的栗树只有半边树干,村长告诉我们,那被砍掉的半边树干是松树,那是一棵长在栗树上的松树,不知道它初长于何年何月,也不知道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那棵松树寄生在了栗树的树干上,它们就那样相依相伴、风雨与共地一起走过了无数个春秋与冬夏。可惜前两年,邻村一个癌症患者听说老栗树上的这棵松树可以治愈他的顽疾,一番焚香祭拜之后,就把那棵松树砍走了。结果自己的病没治好,还无端的给这棵老栗树增添了一道醒目的大疤痕。
到了半山腰以上,栗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繁杂茂密的树木。很多树都叫不上名字来,我只认得五角枫和楸子树,亚高山上有很多五角枫和楸子树。我一直认为枫树是一种轻灵通透的植物,不呆滞,不厚重,枫叶从滋生到飘落一生都有着曼妙的色彩和舞姿。也许人们只喜欢和关注秋天里那一树树华丽丽的火红色的枫树,其实在任何季节走近它,你都不会失望。总觉得在所有植物当中,枫树是最有艺术家气质的。它那灵巧飘逸的叶子,使它总能在茂密的丛林中脱颖而出,首先吸引你的视线。而楸子树是一种喜欢长在山峦的沟壑背风处的一种植物,在我小的时候,每到深秋时节,总喜欢和小伙伴们去姥姥家的后山上捡拾成熟后从树上掉落的楸子,这时候楸子外面青色的皮已经脱落。楸子是外形与核桃相似但比核桃小巧的干果,外表有着凸凹有致的精巧细密的纹路,吃法却与核桃颇不同,用锤子很难砸开。姥姥会把我们捡回来的楸子放在大锅里,点上柴火干炒,不一会,楸子就会在尖嘴处裂开小口,再轻轻一掰就开了。这时就可以吃了,楸子的果肉都深嵌在里面的沟回里,你无法像核桃仁那样把它完整的取出来,需要用针那样尖利的器具把它剔出来,细细咀嚼,那可是奇香无比,令人回味无穷的果实呢。但此时尚早,望着眼前楸子树上那一嘟噜一串的绿色的果实,我们也只能暗暗咽下快要垂涎的口水了。
亚高山海拔600多米,我们一路步行向山顶行进,一面贪婪的呼吸着这清新甜美的空气,这空气中混合了栗花、青草以及湿润的泥土的芳香,这芳香熟悉而遥远,它来自我童年的记忆。在这里,你感觉不到雾霾、污染、浑浊这样时兴的字眼,只有纯朴和自然。天空是干净的,空气是干净的,山路是干净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是干净的。尽管背负了沉重的设备,但是我们没有人觉得累,因为另一面,总有一些新奇的东西引得我们惊喜雀跃。路边或林中到处生长着药材,黄芪、黄芩、黄柏等随处可见,更不要说那一簇簇的妥盘了,正举着它满枝的小小的果实呢。有几个山里的孩子没有在夏季钻进深山里去采摘过妥盘呢?那酸甜适口甘爽多汁的野果是我们山里孩子们的最爱。长大后才知道它的学名叫覆盆子或红树莓,可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脂,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村长又指着路边一蓬长在岩石上的植物说:“这是一棵茶树。”每到春天,村民们就会来采摘嫩芽,回家揉捻烘炒制成茶叶,味道厚重绵长,令人唇齿生香,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村长还告诉我们,亚高山上有野鸡、野兔、狍子、松鼠等很多种野生动物,这一片山林就是它们的乐园。我们不由得感慨:这真是一座充满灵性的山峰!
村长比划着眼前这一望无际的山峦和茂密的丛林说,渔户寨乡所在的长河一带曾是革命老区,长河川三角地带是冀东最巩固的根据地之一,山中有很多洞口狭小隐蔽腹地却开阔宽敞的山洞,兵工厂、野战医院、军需物资、中共冀热边特委、冀热边行署和第十三军分区司令部等重要领导机关都曾驻扎在这一片山林中,在这片山中隐藏多少人都是找不到的。也正因如此,抗日战争时期渔户寨一带发生了以东水峪惨案为主的长河川惨案。恼羞成怒的日寇于四三年十月对长河一带发起了疯狂的扫荡,长达二十一天,使长河川血流成河,一片火海,惨案过后,满目焦土,家破人亡。当时,英勇的渔户寨人民面对日本鬼子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无一人吐露真情,宁死不招八路军的密洞地点。村长说:“听庄里的老人讲,日本鬼子用机枪射杀或用刺刀挑死村民,那都不是最残忍的,他们把村民的两条裤腿扎紧,解开腰带,然后往裤子里倾倒烧红的火炭,或者把木头消尖,用尖尖的木头戳刺村民,使人在凄厉的惨叫声中死去。”日本鬼子在这一带犯下的罪行不仅是残暴毒辣的,更是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听着村长的讲述,我们的心都变得肃穆起来,我想:有一些东西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我们记住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我们可以发奋图强,或者,仅仅是向那段历史,向谱写了那段历史的先人们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和沉痛的缅怀。
来到亚高山顶,那座曾经引起争端的庙宇矗立在我们面前,那里面供奉的是观音娘娘和白玉娘娘,整座庙宇檐牙高啄,气宇不凡,村长说这里的香火很旺盛,也很灵验,其实我觉得那都是因为这里的村民善良淳朴,从来不做横事,才保得自己一生和顺,衣食丰足。渔户寨乡政府每年都要举办道德模范评选,村民们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选出那些勤俭孝道、和善上进的人作为大家学习的楷模。站在亚高山顶,迁西县城、遵化县城、大黑汀水库以及周边大大小小的村落尽收眼底,真有一种极目楚天阔的感觉呢。
这时,村长指着山脚下的白草洼村及对面的山峰介绍说:在我们白草洼村后的那一处山脚下,有一个叫马蹄沟的地方,传说在对面那座山峰上有一个石洞,洞里有金磨、金马、金豆子,金马拉着金磨在磨金豆子。但是洞门是锁着的,打开它的钥匙是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需要长到一百天的时候把它采摘下来。一位远方云游的术士路过此地,查看到这个山洞后就在此地驻扎下来,并种下了一颗葫芦籽,不久这棵葫芦苗上就结出了一个葫芦。等待的日子总是显得特别漫长,在葫芦长到第九十九天的时候,术士终于按捺不住急迫焦躁的心情,摘下葫芦来到洞口,打开石门后,他把葫芦倚在石门上,进入洞中,眼前金碧辉煌的一切令他眼花缭乱手足无措。最后,他决定先把金马牵到洞外,以便驮运更多的`东西。可就在他牵着金马刚刚走出洞口时,没有长够天数的葫芦没能倚得住石门,随着葫芦的碎裂声,石门吱呀呀的关上了,而手中的金马也嘶嘶鸣叫着脱缰而去。所谓的天马行空,但它的蹄子偶尔也是需要落地借力的,就在马蹄沟那个地方,金马蹄子轻轻一点继而又腾空而去,却在马蹄沟的一块石头上留下了一个真切的马蹄印,直到如今依然清晰可见。
当然,白草洼最让我感到亲切的,还是它相邻村庄的那些戏班子,渔户寨乡的十三个行政村有八个村庄有自己的戏班子。在我小的时候,村里唱戏可是大事,人人都会奔走相告,还要推上独轮车或牵上小毛驴去接住在其他村庄的亲戚,尤其是嫁到外村的闺女或姑奶奶。所以小孩子们经常唱的一首歌谣就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接女婿,外甥也要跟着去。”可见在那时幽静闭塞的山村里,唱戏可算是一件盛事,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宰鸡准备待客,连小孩子们对此都充满了向往。现在交通和通讯都发达了,打个电话就可以把亲戚们都通知到了,亲戚们自有交通工具,来了小坐一会,喝喝茶,聊聊天,或吃顿便饭,当然也有借机小住几天的。仪式虽然不似先前隆重,但热情不减。拿上小板凳坐在戏台下,耳朵里充斥着咿咿呀呀的唱腔,遇到唱腔婉转优美,表演传神到位的,鼓几下掌,喝几声好。间或与身边熟悉的面孔打打招呼,攀谈几句,遇到不认识的问上一句:“这是谁家的闺女啊?”“哟,长这么大了,出落的越来越俊俏了。”其乐融融的场面。如今,乡村唱戏也不仅限于逢年过节了,农闲时,随时都可以唱上两天,戏台子都是现成的。村里唱戏时更是孩子们的节日,听不懂不要紧,那或俏丽或有趣的扮相也是很吸引我们的。又或者与伙伴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嬉笑打闹,陶醉在我们自己的快乐中。
第一次走进白草洼我就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这是一个远离嘈杂和喧嚣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踏实,村长说:“村里有干净的农家院和美味的农家菜,有时间就来住上几天吧,这里的空气和山水是你们在城里所享受不到的,它的白天与夜晚,它的春夏与秋冬,都有着不同的美丽景致。”我想我会来的,我会再来呼吸几口这甜美的空气,再来摸摸那清晰的马蹄印,或者盘腿坐在土炕上与纯朴的大妈大婶们唠唠家常,又或者什么也不做,只在这个静谧的小村庄酣然入梦,然后在清脆的鸟鸣声中悠然醒转。
【姥家门口唱大戏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的随笔11-08
散文d随笔06-25
清明随笔散文11-05
春天的散文随笔06-21
散文随笔大全07-19
友谊的散文随笔08-15
关于散文随笔06-24
散文随笔好文06-25
兰花散文随笔06-25
散文随笔范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