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金代钧窑天蓝釉窑变碗随笔散文

时间:2022-10-11 00:47:43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代钧窑天蓝釉窑变碗随笔散文

  钧窑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艳丽鲜亮的釉色,变幻神奇的窑变,绚丽斑斓的色彩组合而呈现出她无以论比的雍容华贵;在众多的瓷系中,独树一帜,为世人所青睐和称颂。钧瓷色彩的美,在于天成的幻化,在于窑火那令人匪夷所思的凝炼!

金代钧窑天蓝釉窑变碗随笔散文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初年的禹县(今河南禹州市)城北门里的钧台。钧窑有官、民钧之分。官钧: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釉色为多次施釉,因此釉层肥厚;然釉层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的釉面常有扭曲纹理,似蚯蚓走泥纹(器心底较粗拙明显,器壁则隐约而不易发现),此为官钧的显著特征,而民钧绝无这种现象。官钧除烧造少量的碗、盘等宫廷日用生活器皿外,大多烧造御用瓷,器型规整严谨,比例协调合理,重心或多或少有下坠感。总的来说,官钧显得古朴典雅,规整大气,釉层肥厚而平静,窑变丰富而协调,犹若贵妇人般的雍容华贵。

  民钧:器型随意,大多不够严谨,胎质粗松,声音多数发糠,釉色较官钧薄,底足露胎较多;虽色彩艳丽,却少了一些红、紫的成分,尤其是窑变的色调反差较大,似村姑般娇嫣,而总让人感觉有点“俗气”。

  我所收藏的钧瓷天蓝釉碗,口径18.5厘米,底足5.5厘米,高6.8厘米。圆口内敛,外壁上丰下削,瘦底,小圈足。天蓝色乳浊釉十分肥润,并参差众多丝状紫褐条纹;口沿一周呈淡茶褐色,顺其碗沿逐渐渗透为茶黄色,与天蓝釉接壤而天衣无缝(茶色中密布细小的棕眼)。这茶色以及参差的紫褐丝状纹与天蓝色互相映衬,犹如雨后的彩虹一样绚丽灿烂。

  碗内壁天蓝釉清新悦目,玫瑰紫窑变斑滋润凝厚,恰似深秋时节湛蓝的天空中飘落的一片红玫瑰花瓣。

  此碗釉层肥腻而平静,色彩艳丽而协调,器型纯朴而规整,釉面口薄而底厚,接近碗底处留有湛蓝的屯釉。此碗,器壁在放大镜下,气泡窑变多为紫罗兰色,密布叠见而弥漫全器釉面。这是前人所述的“紫汗漫”,布全器釉面者真,成片段者为仿,这是鉴定宋、金钧与元钧窑的主要依据。而她那滿目星斗般的棕眼,她那沿口飞流直下似霁霞般的流光益彩;可以肯定说,至今也无法仿制!这就是窑火的自然凝炼而呈现,这就是天成的色彩幻化而促成。

  这碗传承了北宋的制造技艺,釉肥润而细腻(元代钧瓷虽肥厚而不够腻润,胎土也沒这深沉细密),窑变过渡自然;釉内布满大小密集的紫萝兰气泡,与宋官钧相似,只是碗型与北宋有别。此碗应该是金朝入侵中原而动用北宋的原有工匠,利用北宋的制造工艺流程而烧造的。

  釉的搅动、流淌,自然产生了璀璨鲜艳,斑驳陆离的色彩和动感,是任何画家所无法企及的,这就是火的艺术,火的魅力,火的灵魂......

  我凝视着这千年岁月的钧瓷碗,在这朝夕相伴的二十多年中,它总以大宋的风采走进我的眼帘,而使我的思绪不由地呈现出宋代时期的海上丝路的漫长与恢宏。

  历史的长空,倥偬着风声雷电,也飘惚着云霭霓彩。远古的风云与我的思魂,随着宋代辽廓江天的丝路而跳跃千年。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演绎中推进,人类总是在不断的前进中自我超越。丝绸之路,于西汉,张骞二度的出使西域;盛唐的大漠驼铃和佛教的传播;而至宋代开辟、构建的海上丝路;延至明.郑和的七下西洋......丝绸之路,以其漫渺旷久的步履而延伸......大漠荒烟,驼铃遥履,寂寥而空旷;寥廓江海,长河旭阳,渺漫而磅礴。多少豪杰,多少志士,古道热肠,令人敬仰而激越!

  我默视着这钧瓷天蓝釉碗,她那滿天星斗样的棕眼,她那雨后霁霞似的流彩,她那湛若蓝天般的明朗,宛若一幅蓝天下的行云流水,峡谷飞瀑,泉珠飞溅之景图,令我神注,令我激情。而她那凝脂般的釉面,她那不朽的神韵,仿佛呈现着钧瓷那千年历史的沧桑......

【金代钧窑天蓝釉窑变碗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精选经典散文随笔10-26

散文的随笔11-08

秋韵散文随笔散文10-26

有关散文随笔的经典散文10-26

散文d随笔06-25

随笔优美散文10-26

宠物随笔散文10-26

经典散文随笔10-26

清明随笔散文11-05

窑红薯作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