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通用10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城书店杂文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 篇1
在北京的某一天,从微博了解到一位海阳博主“李先生的书店”。自此,去见一眼这个远程认识到的小店,就列入回海阳后的必要list。
对李先生的书店的好奇,除去这些年想要走遍各地书店的情怀,或许更多了一丝特别的感觉。我生长在这座小城,其实我深切理解在这座城市经营起这样一家人文空间实属不易,这里不是北京,这里只是一座曾让我感到百年生活一成不变的海边小镇,耳边回荡着机械喇叭的哟呵声,空气中弥漫着阳光下海鲜的味道。至于当初我毅然决然地选择越走越远是不是有这样一部分原因,说实话我也无法坚决地摇头否定。
趁暑假休息之际,起身回到海阳。回来也算有一些时日,却迟迟不知该以怎样的'心态与姿态去寻找这所书店。我说过,这里的人文气息无法让我寻找到想要的东西,甚至无法让我有安静码字的灵感,李先生,你究竟是为何选择在这里拥有一家书店,你的小屋究竟承载着怎样的故事。或许在我灵魂无处安放的地方,真的有人做到了,并且坚定着。
有些事现在不去做就永远不会做了,有些地方现在不去就再也不会去了。
当联系上李先生,他平淡地说,书店有点偏,你可能要花点时间找到,然后尽量详细地介绍了地点。他说你周末来吧,我平时上班,只有周末或者晚上会待在这里。
辗转了一条小路,路过了乘凉的阿姨,打听了两次路,终于找到这个隐蔽的小店。当踏足的那一刻,的确还是惊到了,不大的庭院,精致的设计,让人踏实的安静。走进屋内,与其说这是一家书店,不如说这就是一个角落,一个可以寻找自己的角落。老板的书架,客人的明信片,安静的吉他,只有两张桌子的书屋。我说你这里真的会有人来吗?李先生笑笑说偶尔会有吧,我本来也不想做一个人来人往的地方,他一时不知该怎么解释,我却盯着书架说:嗯,我懂。
和李先生并没有说太多话,却也不尴尬,他回去继续忙着进新书,把我留在书房“随便看看”。我看到为数不多的客人留下的痕迹,看到每一本数悉数拆开等待过客的书架,我也终于明白李先生要的不是一个书店,而是一个神奇的书房,招待同类的朋友,路过懂他的顾客,在朝九晚五余留之际拥抱另一个自己。
或许,当踏足这里的那一刻,就明白了些什么。或许,灵魂若散发着微光,多小的地方都足以安放。
多久,想开一家自己的书店;多久,不断想找一个自己的角落;多久,为了太多东西忙碌奔波筋疲力尽;多久,以忙碌为借口拖延着自己喜欢的东西直至没落;多久,当夜晚来临焦虑与失眠也随之飞舞跳跃。
这些年过来,我做不成一个进击的巨人,也无法成为一个文艺的傻子。
如今,没有人再阻止我做任何事,就放我去流浪。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流浪,希望我可以安静在一个,哪怕很小的角落。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 篇2
我家楼下有一个小书店,卖书的老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很瘦弱。有时我去书店,见他就吃一些面包,在他咬面包的时候,我发现他似乎没有几颗牙齿。
记得有一次,我们放学时恰好下雨了,而且雨越下越大,因为没有雨伞,我不得不跑回家。匆忙之中,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的身上,我连忙说着对不起。抬头一看,是书店的那位老爷爷。老爷爷打了一把伞,见我没雨具就说:“孩子,这把伞给你,快回家吧!”我说:“不用了,还是您打吧。您这么瘦,穿的又少,别感冒了。要是感冒了,书店怎么办?”老爷爷听了我的话又说:“那咱们俩打一把伞回家。”那天我和老爷爷一起回到了家。可我觉得一路上老爷爷总是把伞移向我这边,他都淋湿了。
到家了,我连忙叫妈妈。“干什么?像个小羊羔似的。”“妈妈,书店的'老爷爷好像是要生病,你快去看看吧!”妈妈问我这是怎么一回事,我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妈妈马上就下楼去看老爷爷了,然后回来熬了一大锅姜汤,给老爷爷送过去一些,我喝了一些,还是妈妈硬逼着我喝的。
后来,妈妈做饭时常常带出来一份儿,给老爷爷送去。我就担起了跑腿送饭的任务,然后就在老爷爷那里看书,和老爷爷成了忘年交的朋友。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 篇3
今天我和妈妈去新华书店买书,到了书店后,才发觉人山人海,我感觉到好热哦,我们乘电梯上了二楼,妈妈忙着帮我找书,我便找个空地方看我喜欢的童话书,在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妈妈叫我不要走开,到时会找不到的`,我看了好一会儿,突然想上厕所,便放下书去厕所了,可是等我厕所回来再也找不着妈妈了,我急得团团转,妈妈会在哪里呢?正在这个时侯,我听到广播里在说:“请章杭?小朋友听到广播后回到一楼电梯口处,你的妈妈在等你。”我连忙跑下楼,看到妈妈心急地在电梯口张望,我大声喊道:“妈妈”。妈妈生气地摸着我的头说“不是跟你说过别走开的吗?”我急忙向妈妈解释经过,妈妈这才知道了真相。最后我们提着书回家了。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 篇4
即使在网购书籍以及书店大范围普及的今日,建立图书馆仍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二者虽都陈列书籍,却不尽相同。
平时不阅读的人也许感受不到书店与图书馆的区别。受到商业运作的制约,面积不算大的书店里大都是畅销书,图书馆则不同,许多略显冷门的书籍或是专业化书籍都可以在此寻到。在安静的环境里,人也更容易沉下心来不受外界的干扰,不被广告消费了焦虑,不让畅销书目引导了阅读的.方向。
与一斑窥豹的书店比起来,图书馆更像是一座人类知识的宝库,卷帙浩繁,包罗万象,只是那样静静地在书海中漫步,就能感受到世界之浩瀚,自身之渺小,阅读的热情也在那样一刻被激发出来。
书店像是开在国外的中餐馆,一眼看上去似乎也品类齐全,仔细品尝起来才感觉仿佛少了些什么。图书馆像是扎根在中国广大土地上的餐厅,精工细作,每一个品类都有人向深处挖掘。
图书馆与书店职能不同,二者不能分出高下,却也不能互相取代。爱书的人,不该只在书店流连,而是应该去领略图书馆的独特气氛。
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图书馆也许是最后一片净土。它忠实地保存着前人们用自己毕生换来的知识成果,等待着志同道合的人前来。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 篇5
早有去书店看看的想法,琐事缠身,直到前天才算了却了心愿。
县新华书店的字样依然很是醒目,很是诱人。也没了往日购书打折促销的宣传条幅。门外过往行人稀少,不很吵闹。探头进入,走廊门厅边的售书管理人员静静坐着,少了忙碌和紧张的打扰,甚是自在。店里的书架类别做过调整,靠墙横着摆过去的,全是生活用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均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公众用书。相对较大的一面是学生用书和各类课程习作资料。书架间,人影寥寥,颇感冷清。三个身高不齐书架的小学生叽叽喳喳的翻弄者动画书册,许是找到了他们的乐趣,笑的比静静躺在书架上的书可爱惹眼。嬉闹中尚未购书的意思。生活用书区两个身影在走来走去,只看不身手,像在寻求急需的书籍,但又总是寻不到它们的影子,看来生活用书关键很是靠不着的。走进细观,“家庭医生”、“伴你健康成长”、“家常菜谱大全”等书籍,摆的很整齐,出的也很友好,油墨的芳香浓的闭眼,想必是日久没有翻动了。滑稽的是挨架的“长寿秘诀”,不晓得买了书去,就能实现长寿的目的,常常见到患病的'人尽往医院跑,未曾见到身体不健康的人去书店拜见“长寿秘诀”。学生书籍和课程习题集区域竟没了光顾者的影子,遥想学生书山书海的大决战、大会战、大冲刺,累的喘不过气,缓不过神,没空光顾的因素居多。公众用书区见到了四大古典名著,多的还是小说、散文和口才训练大全,看懂女人的心、打动女人的秘诀等诸如此类的书籍放眼便是。看看书籍的扉页,均不很厚,再看看作者,很是陌生。瞅瞅书价,很是醒目,但不便宜。动辄三十好几,没有回旋余地。
徜徉书海,竟忘了自己的来意。匆匆间,拿了两盘古典音乐光盘,也算是捧捧场,添添人气吧。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 篇6
吃过晚饭,女儿想去新华书店逛逛,我们一拍即合,我也很想去书店逛逛,喜欢在书中穿走的感觉。
于是我骑着车载着她,一路听着她噪舌的儿歌,融入车流的喇叭声里。正是下班时间,各条车道上都是涌动的人流,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向着不同的目标、互不干涉的、冷漠的前进着,我顶不喜欢这种感觉,我晕车,晕的很厉害,大概就是恶心这种冷漠的原因。
书城很大,大厅里摆着一排排整齐的书架,分明别类的摆放着崭新的书。女儿一头扎进她的儿童世界里。我先是翻看一些关于收藏类的书,从瓷器到玉器,从茶叶到红酒……当然,我只看些目录和一些精美的图片,养养眼而已。我在文学类作品中逡巡的时间最长,也只看个目录、前言,有时只凝视书的封面,从精美的图片中猜想书的品味和内容,猜对了莞尔,猜不对就要骂作者挂羊头卖狗肉,当然只是心中想想,面子上还是一笑而过的。
我很留念上了岁数的书,年岁越古老越是崇敬,翻开来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闪了它的老筋骨。网络快餐书一般不在书店看的,总觉得它不够深度。这或许是一种附庸风雅的虚荣心在作祟也未可知,只觉得在古书里徘徊,像是沐浴了唐风宋雨般,自然的优雅起来,还有一点,总觉得上了年代的书有种古老的凝重的墨香,而其他的书只是喧嚣的油彩味儿,尽管他们可能都是同一个时间出版,也许还是同一家出版社。
我可以在书店里消磨很长时间的,书店当然不提供座位,就是有没有遭到店员的白眼,我也不自知,因为从来不看他们的脸,我的眼只在书上流连。孩子可以毫无顾忌的盘腿坐在地上,我则不能,为什么不能,大概也是形象问题在作怪,既要表现优雅,那当然要受优雅的罪的,何况我的三寸半的细跟凉鞋,坚忍着脚痛,享受这心灵的快乐,这便是痛并快乐着。直到书店打烊,不好意思空手而归,只得怂恿女儿买个小玩意儿,这家伙比我还吝啬,说书店里的东西都比市面上的贵,可以只看不买的。毫无感激愧疚之心,忘了她在国家的地板上赖了很久。她还振振有词的说:书店应该提供板凳的,我们学校图书馆就有板凳,可惜没什们人去看。幸福的一代啊!
回来的路上华灯怒放了,温厚的风夹着些细碎的雨丝,就这么柔柔的扑在我的脸上,说不出的惬意。我突然想着经营这样的一个书店:我的书店坐落在河边,最好用一艘船改建而成,这样可以倚窗看书,既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风景,人生最美的境界不过是能欣赏风景并被人欣赏。我的书当然都散发着经典的油墨香,再伴着优柔的`背景音乐,像《雨中印记》那样的,让人沉浸在温馨的氛围里,不忍离去。我当然提供最舒适的座椅,奉上香茗,一并送上款款的笑容,或者调配香浓的咖啡,或者香艳的鸡尾酒,让他们在视觉、听觉、味觉的沉迷中,心甘情愿的把钱流向我的口袋,这对于越来越崇尚高雅的人,未必不是件乐事。而我,则收集着每个客人眼里泄露出来的故事编写者人间百态,哦,这是件多么有创意有趣味的事业啊!
“唧”的一声刹车,刺的我耳膜作响。“带着小孩骑车用点心。”旁边想起男中音。我满脸歉意的说对不起。“妈妈。你想啥呢?”“想我们未来的书店。”……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 篇7
也许是常驻北京的原因吧,几年里近乎逛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大多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没有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和感触。想来,既然是一人常驻,工作之余,不免有些凄清落寞,除了读点书,电脑上打打字,偶尔看看电视,附近散散步,好像再没有多少娱乐可言。昨晚,独酌一点小酒,睡觉后,朦胧中的一点灵感,早晨起床后,又想了起来,那就是,闲来无事,不妨换个角度,漫游北京,重新感悟,五朝古都的神韵,记录一些切身感受,留下一点游走北京的印痕,那也是,不亦乐乎之事?为便于好记,取名曰:《漫游北京》。
正好今天有闲,出去透透空气,游走北京第一程,去哪里呢?节后在当当网上买的八本书,读的差不多了,那就逛逛王府井书店吧,网购和逛书店感觉还是不一样的,也许能淘到一本喜欢的读物。说去就去,早餐后,轻装简行,背上书包,包内一瓶矿泉水,一副形影不离的花镜。出门步行九百来米处,在沙子口公交站,乘坐120公交车,十站路程,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
以前来京,或驻京后,只要到王府井大街,总是想着到这书店逛逛,多少买几本书,说来该书店也是老相识了,这次该有什么收获呢?不觉间,已经到了那熟悉而眼亮的“王府井书店”门口了。
由于常来,知道书店的'名气和规模,在北京还是数得着的。不妨介绍一下:王府井新华书店,是坐落于王府井大街南口,毗邻东方广场。地下两层,地上八层,店内硬件设施功能齐全,图书储存量大,以政治、经济、文教、语言、少儿、体育、文艺、画册、生活用书、科学技术、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进口原版图书为主,并辅以期刊、文化用品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可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来书店的路上还想,逛遍书店每个专柜,浏览过目书架上的每一本书籍,虽然还没有想起买哪方面的书,只要来逛,即使不买,也是一种油墨书香的享受和快乐。走进书店,发现逛书店的人并不多,稀稀拉拉,似乎中老年居多,逛的多,买的少。我还是遵循我的逛店习惯,“由近及远,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各个浏览”,不错过一个书架上的书。
当我走到畅销书书架仔细浏览时,发现了一本《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我顺手拿起来翻开了扉页,介绍说,作者是个九零后男生,当红自媒体高人气作者,单篇文章阅读量过百万超千万,才气逼人,后生可畏。本书文章多是励志创业题材。这忽然想起了整日忙于工作,又喜欢看书而无暇逛书店,同样是九零后的女儿来。书店的书,如果不是会员是不打折的,干脆手机拍个照,推荐给女儿,看是否感兴趣一读,如喜欢,可当当网购之,于是,拿出手机,“咔嚓!”一声,存入图库。
这使我有了一个念头。春节和在北京创业的女儿过完节后,近一个月没见面了,昨天中午来我下榻一块聚了餐,知道近期出发很忙。我想,干脆“替”女儿逛一下书店吧,根据我的了解,看能否为女儿推荐几本书。有了目的,逛起来就感觉,分外关注女儿应该喜欢的“书籍”了。
在书店转悠到中午时刻,总算选了几本我认为女儿可读的书籍,我便利用手机的方便,有先后的“咔嚓!咔嚓!”,拍下了书的模样。这几本图书分别是,《精益创业》、《创业无畏》、《创业领导力》、《公司法实用全书》《合同法速查速用大全集》。由于中午饭后,需睡眠一个小时,只好草草选了这几本。在返程回去的公交车上,将拍到的图书微信给女儿,并附言:“爸逛书店,发现几本你可参考书目,推荐与你,不知当否?”,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得到女儿回复,“好的”。心里顿觉,来王府井书店,不虚此行。还好,离开书店前,偶尔发现了一本,重新定义旅行价值的读物—《北京》,感觉不错,收银台支付书费,不打折,六十八元。
说实在,近几年书店业不是很火,网购读物的快捷、方便、打折,优势明显于书店。书店的传统模式和不打折,让读者只有闲逛书店之兴,而无购买书籍之意,即使购书,也是在书店看好书目,去网上购买。来北京的不算短的时间里,按图索骥的找了不少书店,大部分都改头换面,做了其他营生。只有离住的下榻不远的陶然亭书店,还依然维持着,买了几次书。由于很少打折,也就再没去的想法。
不过,王府井书店,还是要去的。除了让你享受店里的温馨与书香,偶尔还会发现你心仪的书籍。这次王府井书店之行,不就是这样的么!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 篇8
星期天,我忽然想到三孝口新华店买几本书。好多年没到这个书店来过了,这里原先是科技书店,现在早与四牌楼新华书店合并为一家,站在书店的楼下,曾经年少时在这里购买文具,挑选翻阅书的记忆,还历历如浮现在眼前。仰望这个三孝口商业圈的地标式建筑,外颜内貌却已是焕然一新。
走进书店的一楼,一层是“精品馆”,设有咖啡区,手机产品体验区,名牌手表展示区,以及文具,工艺品,文房四宝等等。我没有在一楼逗留,而是直接上了天桥转进书店二楼的大门,掀开严实的挡风帘子,拉开玻璃门,门口"站着 "几位严肃无情的门卫:“红外线扫描仪”,这就意味着谁也甭想因为爱惜某本书,又没有钱,或者根本不想付钱,而把书“窃”为己有的可能了。
二楼是“创意馆”,镂空的中庭挂满了用花朵点缀的鸟笼,显得既有纵深感,又充满文艺气息。 装潢考究的中空货架上是一些非常精美的茶艺品和创意文具之类,琳琅满目,赏心悦目。大厅的东边是茶艺坊,浪漫温馨的卡座仿佛构成一间一间小小的品茶书房,古雅幽静的布置令人耳目一新。看,三两对小情侣相依或相对而坐,有的埋头看书,桌上放一两瓶时尚的饮料或冒着热气的香茗;有的埋头看手机,手指灵巧的在智能手机上划动,不知道在体验新手机还是在浏览什么网页?
三楼是“时尚馆 ”:精美的陶艺,骨瓷,花卉和各种生活艺术品。因为没有买礼品的需求,穿过回廊我直接踏上了往四楼的楼梯。记得以前的书店简单粗陋,那些大理石的台阶,狭窄陡直,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现在是悬空的榆木花纹的木质楼梯,平坦,清爽,美观又大方,楼梯掩映在四楼高大的一排书架下,抚摸着光洁的栏杆,走在楼梯的每一个台阶上都仿佛能嗅出浓浓的书香味儿。
站在四楼的入口,“阅读顾问”(以前的营业员现在都有一个亲切的名字叫阅读顾问)告诉我四楼至六楼是图书区域,分文学和艺术等种类。我放眼望去,整个书店的风格没有了过去一点儿的影子。以前靠墙都是高大的一排排书橱,中间是矮一点的书架,上面满满的书,每天来买书和看书的人拥挤不堪,看书的人站累了就直接坐在地板上。营业员经常忙碌的在读者和顾客间穿梭,书店的管理混乱,书籍分类混乱,又没有防盗措施,尽管工作人员很多,只靠他们的一双手和一双眼睛是看不住那么多读者的,很多书籍还是被少数怀着不良居心的读者“窃”走。(呵呵,读书人盗书不为盗暂且就认为是“窃书”吧。)再看看现在的书店规划有序,书籍分类明朗,一目了然,需要什么书籍直接就能找到,方便时效。阅读顾问再也不用盯着每位顾客,只管做好导读和电脑收银。
大厅里非常安静,轻缓的音乐飘荡在书店的每个角落里,飘进了每本书的扉页。与传统书店相比,这儿更强调图书的人文特色,也更强调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体验。静音地毯令一切活动和谐有序,书架间的工艺小摆件儿不但增加了图书的格调,也让读者感觉这里处处体现着“文艺范”儿。随处可见的座椅,书桌或古雅或时尚,书桌上的小笔筒还为读者备了纸笔,公共区域有饮水机,书架旁边有小巧精美的手推车,这些细节似乎都在为读者营造一个更舒适,唯美,温馨,浪漫的阅读空间。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加上网络的发达,网上书店也方便快速,逛书店的人越来越少。虽然书店的环境是如此温馨和优雅,可是看书的人还是寥寥无几,且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她们)有的坐在角落的书桌边或柔软舒服的沙发里看书,一两个干脆直接坐在静音地毯上,斜倚着书架,低头看着躺在腿上的书籍;竟然还有一个男孩坐在两类书籍中间的地毯上,目不转睛的在平板上玩着游戏,那神情比看书的人还要专注。
倘佯在书的海洋里,曾经自认为读过不少书籍的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孤陋寡闻的可怜;扎堆在书山间,才深切感受知识的匮乏。江山辈有才人出,如今的现代著名作家如雨后春笋,他们很多的作品我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流连在每一位作者的系列作品前,翻翻这本,看看那本,很多都是爱不释手的,脑袋有点发胀,一下子就被塞得满满的。作为一个现代都市女性,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平时没有时间来光顾这么美好的地方,可是又不能把每本都买回家吧,怎么办呢?我决定挑选几本自己喜爱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书籍。
浏览到曾经偏爱的女作家三毛,张爱玲,萧红,琼瑶,······那些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作品在我眼前闪过,想想崇拜她们的我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尽管现在依然欣赏,可是我没打算买她们的作品。那些中国的古典名著,书名耳熟能详,也不大记得书中的内容或细节了;还有那些外国名著,一本本熟悉的名字跳跃在眼前,学生时代的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去啃过,现在在脑海里都是烟消云散;再看看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记忆把丁点的印象都还给了每一位文学前辈,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由于生活的忙碌和艰辛,已经把很多对文学的记忆抛掷在脑后了,自己对当代文学的了解几乎成了盲点。
暖暖的空调,内心迷茫的焦灼感使得我全身温度骤升,额头冒出细细的汗珠,一边是对知识的焦渴一边却是对文学海洋的浩瀚而迷惘。我如一个在无边沙漠上穿越的旅人,找不到方向,看不到绿洲;又如一条遨游在大海里的小鱼儿,在浩瀚的海洋里是那样的渺小,看不见头顶的蓝天,探不到海洋的深浅,更不知道无边无际的海洋的尽头在哪里?
在书海里漫步,书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人这一辈子,物质上的匮乏我们可以忍受,可是精神一旦匮乏了,人生也就失去了很多的意义。在这个物欲洪流的社会里,我们可以忍受物质的贫穷,却无法忍受精神的贫穷。人的物质享受是没有界限的,如果没有能力满足这种虚荣,那么我们还是在精神上充盈自己,让这颗贫瘠的心灵浸泡在书籍的乐园,精神才会越来越丰满。
终于在诗歌,散文,旅行,短篇小说集,70后长篇小说,古典诗词解析,·······甚至连佛学也不忘选了一本星云大师的佛学经典。看着满满一车子的书籍,还是不大满足,自知书是贪多嚼不烂,看完了下次再买吧,在心里宽慰着自己。
由于时间紧迫,我不能在这里享受读书的乐趣。付完款走出书店的大门,还不忘回头羡慕又留恋的看看这个矗立在市中心,容文化,艺术,生活与一体的现代化新概念书店,它的主旨是创造一个家,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在这里与音乐相伴,氤氲在茶与咖啡的香味中,陶冶着文学艺术浓厚的氛围,感受现代化大都市的时尚气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唯美艺术的境界里,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 篇9
新华书店,曾经无数知识青年神圣向往的所在。
随着时代变迁,新华书店一度没落,曾经门可罗雀。
不是人们不追求知识不爱好读书了,是获取图书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了。
前日散步街头,无意中发现新华书店大厦旁边起了一座带有新华书店小字标签的“回声馆”,外表装的甚为雅致,忍不住走进。
看指示牌知道是一栋四层小楼,初进门便心声不悦,原是有蛋糕咖啡茶饮的座位,又恰逢有人在台上朗读名著,略显嘈杂了些,再看,有钢琴,有读书计划宣传牌,有推荐书目,实木台阶,很多人捧着书自顾地浸着,再到二楼,有儿童的3D打印工作空间,还有练字的案几等,走到四楼时人不再多了。回到三楼听到有位母亲带着女儿说要到一楼用餐,然后再回来看书,倒周全了一楼的设置。
一站式体验,满足多种文化需求,欣喜新华书店不再是一副冰冷面孔,更多人情温暖。
毫无疑问,新华书店在适应时代发展,尝试向一些特色书店学习,虽然有不完美,已经是迈出很大的一步。
书店都已经变了,学校呢?爱来不来?
先说明,学校有在家学不可替代的'优势,那就是学习不光是学知识,还要学与人相处。学校就起到了把同龄人聚起来的作用。
然而,一如上届带高三时,因有不少艺术生要到外边培训机构冲刺高考而感到的震撼甚至恐慌一样,学校不如培训机构?
问题在哪?综合方面,学校肯定优于培训机构。
未来的教育估计会更加人性化的甚至定制式的。好像家教就是一种定制,而网络精品课则属于知识工业化。
时代在变,班级授课制已经在被冲击,教师的铁饭碗也在走向合同制。
教育和医疗一样是公益服务机构,而如果没了国家各方面的扶持呢?
为人民服务,在教育领域不是一句空话,顺应潮流,实现教育优质。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 篇10
一路狂奔,朝着进站口而去。这样的场景,和三年前一样。薄雾在身后渐渐晕开,一圈圈扩散的心事,和着清晨飘散。
坐在座位上,努力的调整呼吸,心脏剧烈的跳动,真好,我们都还活着。一直在想:天堂,应该是书店的样子。
又一次,一个人踏上去日喀则的列车。曾经和你去书店的美好时光,和你在人群中穿梭,在人海里流浪,历历在目。现在的你,于我,只是曾经的一个朋友,一个朋友而已。睹物,却也还是会在记忆中翻腾。原来,曾经的我也有如此美好的时光,还好在遇见的那一刻,已然隐隐明了结局,所以很用力的感受,带着疼痛去享受,如此刻骨,如此狰狞的撕裂疼痛。
一个人在街头,找过曾经去过的书店,却一个都找不到。曾经在书店留下的只言片语,已淹没在悠悠岁月中。
到了某个年纪,才会明白,人生只能是一边走一边失去。所有的关于过往的记忆,都已在生命中沉淀,变成血肉中的一部分。曾经的坚强和任性还在昨天,我们爱惜的',是那个时候可以肆意欢笑,肆意哭泣,义无反顾的自己。
又是深秋,中秋节将近,这样的你,离开三年,三年的选择,三年的生活,你有疑惑,有疑虑。迷茫开始困惑着你。曾经那样的坚决,那样彻底。那一会,你是决定了以身殉此选择吧。
雪域的空气也变得金黄,那一层层的凉爽,在硕果累累的季节中开始蔓延,一点点的荒芜的岁月,之后便是满山的白雪。
318,羊湖,曾经随你一起走的路,三年后的今天,下定决心再走一次。这一次,肆意的把曾经和你一起走的时候的心情全部一点一滴回味,然后彻底的散去。这一次,背上行囊,走上去,用身体的劳累,把精神上最后一点不舍,全部化为汗水。
那时候,在心底对自己说,也对你说过,来过一次,这一辈子再不回来。再来,便是彻底的忘记和重新开始。曾想陪你万水千山走遍: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觐见,只为途中与你相遇。擦肩的时候,便已是注定,缘尽于此,可有坦然的接受!
再来,把曾经想留下的风景,用另一种心情留下来,画面定格在全新的记忆中。半年夜夜流泪之后,便在心底已经让你死了,死去的灵魂,在心门间的天堂中。不甘心的去书店寻回几转,终再也不见。
羊湖,去把你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情做完,背着帐篷和睡袋,在羊湖澄碧的水天间,数着星空和雪山。把想为你留下的祈愿、祝福和感激,都留在那里-羊卓雍措。也把自己第一次露营的美好和感伤寄放在那里,等某一年念及,不只是有心痛,还有喜悦和经历过。
一直在想,天堂,应该就是书店的样子。
没有惧怕过生死,曾也愿青灯古卷了此残生。只可惜生而为人,总有很多牵绊,因了牵绊才可以在这个冰凉的人间存惜着温度。冰点,我们喜悦泪流;温暖,也曾痛彻心扉。随着车窗外渐渐退去的风景,心思也可以变得温暖、柔软。
这一辈子,你没有欠我的,曾经的我和现在的我没有区别,唯一不同的只是你在的时候,我已长发及腰,此刻的发丝,都已剪短,掩埋在尘埃。能够和你平等的对话,只是曾经如此卑微的爱着,这一刻,看清了,便放开了,便可以用正常智商与你平等讨论存在和死去。
你的那句想要放弃,终是坚持不住了么?可是生活和生命于我们,至少目前的我们,还必须先有可以生存喂饱自己的前提,然后忙里偷闲,拾得那几多属于自己的时光。生命这样的状态,已是很好的了。如果心不死,还有持续追逐梦想的意愿,也许坚持着,努力的负重前行,一不小心就实现了呢。
生而为人,为自己,是生命的本能,在和本能抗争的同时,若还可以有余力去同身边的人一起前行,那便又是一重美好。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某一段时间我们在努力追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而今,我们期待着回归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心境。
我在努力的往前,不是为了离开谁,也不是为了靠近谁,只是在努力的完成生命所必须的成长和蜕变。几千年前的古人,用力的呼吸和感受生命,给华夏民族留下了至今依旧经典的哲理。于现在的我们,那时候是莽荒,是野蛮,没有任何现代化的科技,没有强大的可以借助的外力,却能够穿越古今,看透生死,在浩渺的宇宙中留下几千年后依旧滋养着华夏民族的哲理和思考。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看不透生命,不能了悟生死,困在自己的境界和视野中。这样的生命,未免荒凉,未免狭隘。
天堂,应该是书店的样子,与君共勉。
【小城书店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杂事杂文随笔(精选10篇)12-05
性善论杂文随笔(精选6篇)09-19
外婆杂文随笔(通用38篇)01-06
后山那些事随笔杂文(精选10篇)08-15
你若安好便是幸福杂文随笔11-10
实力是硬道理杂文随笔(精选5篇)12-21
我所讨厌的妈妈杂文随笔(精选21篇)09-18
三只小猫杂文随笔(精选21篇)09-27
成长的我,感恩你杂文随笔(通用9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