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良质是什么散文随笔
良质。
如果将组词分开,解释为良,代指优秀、良好、美好;质,又可泛指人、物、世界(包含着有其称“良质”性质的一切)。
正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而论:“良质是不能去概括的定义,是无法去界定的存在。”它诞生于世界的每一处,处处是,处处在,大妙无言,所性为道。
“良质”无法概括与界定,一是因则“良质”在每个人的认知、感官、记忆不相同,源自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气质,所感受的良质也就不相同。
恰如,你看一朵花,你望的是粉花羞黛,他望的是美人香花;你见一场雨,落的是绵绵絮如丝,他看的是水帘湿青山。两者同样是“良质”,只是你望和他望的不是同一番景致,相同的,不管我们是从哪一个角度和观点而出发,你都能看到“良质”的存在。
好比罗伯特作者笔下所描述的道、佛学、摩托车艺术,甚至在沿途的风景上,菲德洛教课的场景,皆体现过良质的形象,作者心中“良质”的形象。
那么,良质是什么?
或称,美好(良好)的感受(事件)是什么?
“良质”无法概括与界定,二则是因为它“大”,大到无处深远,无穷无尽,越过了整个宇宙与世界,跨过年代与物种,任何一种事件里都可能会有它的存在。
“良质”属于一种事件的传递诞生,“事件”组词的背景正是由人的意识而出发。不管“良质”的诞生是因为人或是事物本身,它的先决条件必先是传递到人的意识感官里,从而有了“良质”的存在。
人的认知感官,有:触、味、视、听、嗅。这五感恰如你在小湘庭院中抚摸着竹子禾露,尝着清甜的甘蔗,望着晨光竹青清,耳边听着鸟鸣啾啾,知了蝉鸣,青草味的风儿牵着你跳起了一出美丽的舞蹈。这一切美好的感受来自人的感官认知里,从而产生了“良质”。
“良质”可以是人的五感上所诞生的事件,它与人的认知情感里是密不可分的,良质的主体是人,但亦可以称之为,良质,是人一生都在追寻的主体。
有人才有“良质”,有良质才有“人”。
如果在这个界限里抽离了人类,美好的东西依然存在,花依然红丽,树木依然青青,地球依然生生不息,难道“良质”就不存在了吗?
存在。它一直都存在。但是,良质是作为一种美好(良好)的感受(事件),从具有生活思想的生命物种里而诞生。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存,衍生不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人类为了追寻“良质”而去创造“良质”,正因为存在“良质”才诞生了人的生活。
闭上双目,脑海中开始漫无延止的思考,从人类的五感、衣食住行、社会工作、风景世界一一变幻着,眼睛看着繁色绚烂的一切,听着人的声音、自然的声音,美乐的声音,闻着四季的味道,世事变幻的味道,天空白云流走过人类衣角的影子,车川飞机划过互联网信息时代,地球转过星海宇宙走向了前进的步伐。
人从出生、家庭、学校、工作、建家、新生、到衰老,这一生是多么的短暂,这一生又是多么的漫长。
从出生时,父母家庭给予孩子教育和素质观念,学校教导知识和人文,社会传递着人与人的关系,交织着“生产”与“消费”,感性和理性的世界把人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正如现代科技和人类的生活紧密的连在了一起。
未来会如何发展,生命会如何延续,我想去追寻。
我们在成长的历程里不断的“获得”,也在不断的“付出”,不论是时间、知识、情感、财富、技能、生命。我们在获取创造的同时,他人就在付出和给予,我们在探索追寻的同时,他人就在开拓和挖掘,而这一切的过程里,都存在着“良质”的参与,这是良质开启的成果,生活就是良质的过程。
“想完成这个目标或实现这个梦想”,“想做的更好或做的更多”,“想得到第一或想要父母的夸奖”,“我要完成这幅画或完成这篇文章”,这一切的心里表述,皆都是和此书作者想要修好他心爱的摩托车是一样的,我们在慢慢修好这颗心的同时,良质就找到了。
出现良质的起点,都是基于一种前进的、燃烧的、热情的、创造的、奉献的正能量,他们热爱着自己生活和目标,善于发现美好、富于意义的事件,拥有一颗上进、热火、专注的心态,
但是同时“良质”的发生,亦并非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形态,它作用于人、自然环境、社会坏境三大因素,它是一种具有变化性的事件过程。
人类与“良质”的诞生相互联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赋予人的直接或间接感受,由此促进或传导了良质的诞生,获得了一件事件的成果。
而当你决心要完成一件优秀的作品时,内在的因素首先是你的心理,而外在的环境譬如:天气地理的恶劣、他人的干扰、意外事件的发生、作品的失败等等都会影响你的心理,从而导致“良质”的出现或消失。
反之,今日天气甚好,节假无事,身康体健,怡人自得,你熟练的掌握了工艺的技能和操作,你喜爱并专心致志投入作品之中,心无挂碍,唯有手中此物,即使失败来过,你却获得了新的感悟或者更好的灵感,良质就是在这个过程里诞生而出,而你最后一定会完成这件作品。
这就是良质的变化性。
你找到它了,代表着我们此刻进行的事情步骤是正确的,或你已经慢慢走向成功的路上了。如果你放弃它了,或远离了它,那么我们就落入的书中所说的“良质陷阱”。
如果你对所做之事没有任何的了解和知识,不要去急于实行,请你先放下它。
如果你对所做之事已经开始逐露烦躁,失去了耐心,请你先放下它。
如果你现在所做之事屡渐失败,面受挫折,请你先放下它。
如果你对所做之事缺乏信心,决绝放弃,请你先放下它。
放下它吧,先去寻找内心的宁静,看看外面的世界,听一听山水花鸟的声音,去奔跑吧,去歌唱吧,去大声呐喊吧,直到你能安放那一颗心,再去冷静思索问题所在,找到症结之处,掌握完全的知识,具备相应的能力,不放弃,不忘记你的目标,专心致志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成功的大门。
以上,是我读罢《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后对良质的理解与感悟,作者通过“我”和儿子克里斯一起骑着摩托车去探险旅游的故事里,穿插着他与“斐德洛”(分裂的自己)的回忆式“肖陶扩”,不断的追寻着对“良质”的理解,最后终于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在此书文的后半章描述着“斐德洛”对旧古传统教育“修辞学”的疑问和批判,提到一段“亚里士多德”哲学家的注文:“修辞学可分成特定实证和一般实证。特定实证可分为实证方法和实证种类。实证的方法有人为的实证方法以及非人为实证方法。人为的实证方法包括道德实证、情感实证、逻辑实证。道德实证有应用知识、美德及善意,而善意需要情感方面的知识。针对忘记情感方面内容的人,亚里士多德列了一张清单。其中包括生气、轻蔑(包括轻视、憎恨和侮辱)、温柔、爱、友谊、恐惧、信心、耻辱、妒忌、施舍、仁慈、怜悯、义愤、无耻、竞争和忽视。”
这是“亚里士多德”哲学家对修辞学的著文描述,而“斐德洛”是抱着震惊而愤怒的态度去看待他的著作,“斐德洛”认为“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分析模式,是一种陈腐固执、缺乏生命力的修辞技巧。
看到此处的时候,我的心里是震撼无比的,仿佛是一种一致认为正确的事件,忽然被告知此事是错误的一样,我的脑海里闪过一幕幕教师教修辞学的场景,比喻、对比、拟人、反衬、句对、迭字、引用,如何运用更好的修辞手法,如何使文章中心突出,如何让文章前后呼应,让学生去模仿名家的写法,树立写作的相关原则,这一切,真的是对的吗?我不禁疑问。
每一个孩子不应该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文章吗?在没有设定现今的各种修辞语句手法之前,所有的文学作家不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写属于文章的吗?反观之,而今的美术、音乐教材,世上著名的画家、音乐家不也是用自己的才华去写就不朽的传奇吗?作为教学行业的教师们应当作为一个引导孩子的教学者,而不应该扼杀孩子的想象空间、创造能力,给学生的脑海里灌输着各种技巧、条理规则,世上又有什么对与错,对和错的批判标准又是谁来规定的?
如此一反问,不禁失笑连连,呵,辩证法是一个篡位者,我如今难道又不是在运用着它了吗?
【良质是什么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阿良良木历的语录10-09
你想守护的幸福是什么-散文随笔10-07
成质好与成质好差到底差在哪?10-26
股权出质质权合同范本10-09
等散文随笔10-07
散文随笔精选09-30
经典散文随笔10-26
质安工作计划12-23
质权的合同08-09
国企提质增效方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