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君子与小人杂文随笔
何为“君子”?我的理解是:做人堂堂正正,有着远大的目标与追求,自己好,也希望别人好。说话做事,对社会及亲友有益。
何为“小人”?胸无大志,懒惰懈怠,最要命的是看不得别人好。对优秀者嫉妒、百般诋毁而后快。背后放冷箭,制造事端等等。这皆是无耻“小人”做派。
是的,现实生活中,“小人”确实存在。喜欢扇阴风,点鬼火,甚至还感觉良好。“小人”很少承认自己是“小人”,既不尊重事实,又不顺逻辑,还自以为是。“小人”似乎在母胎里就已经坏了,好像与人过不去,其乐无穷!“君子”坦荡荡,而“君子”总在明处,“君子”是干正事的大人,没时间琢磨人,议论人,做事雷厉风行!可稍不留意,就有被“小人”阴害的可能。因为“君子”爱阳光,“小人”喜阴暗。中国有句古话:明箭易躲,暗箭难防。“小人”见年轻人缺少经验,不是给予鼓励,亲自扶一把,而是打击,总是生怕年轻人别好了,因内心的黑暗,总顾虑负面影响他什么,甚至别挡了他的“阳光”。“小人”之所以被称为“小人”,说白了,自始至终只想到自身利益,心胸狭窄,自私自利,言行不惜损人利己,甚至为达某一目的,不择手段。见到上级,脸皮厚,涵养好,对同事或下级,不惜冷脸脚踩、手按、口中歪曲。“君子”的特点是爱才、惜才,爱社会。“小人”的特点是嫉贤妒能,整人,只爱自己。
因此,鲁迅先生一生痛恨“小人”。尤其善恨放他人冷箭的卑鄙“小人”。他提出:“一个也不宽恕。”笔者赞同这观点。宋朝的名相寇准,爱才心切,见毕恭毕敬,能言善辩的丁谓有才,便提拔了他。丁谓明着感谢,甚至一次在大臣们共同用餐时,寇准不慎被汤污了胡须。丁谓竟起身用衣袖拭去,在人前,丁谓可说是演技高明,口里恩公恩师的喊着,背后却使着绊子。后来,他硬是联合“小人”把寇准从相位上推倒。再后来,他临死前写下《阴狱》一诗,想去见寇准谢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至将死,其言也善吧。可是,看透他“小人”之心的寇准,坚决不见。光明磊落的寇准,依然是名扬千秋的名相,而丁谓“小人”戏也唱到头了,除了生命已熄,“美名”也进了《奸侫传》。“君子”与“小人”的结局,彰显上天之公义。
生活中“君子”光明磊落,喜给各界精英、骨干,指点迷津,给予鼓励,让他们积极向上,为国多做贡献!而“小人”呢,总心术不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怕有才干者抢了他的风头。对优秀者、积极向上者,多是百般诋毁,编排闲话,甚至挑拨离间,借刀杀人,直到把其排挤在尘埃里,似乎才甘心。
战国后期重要思想家、韩国贵族韩非子,与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计策,但未被采纳。韩非子写了《孤愤》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被秦王读了,极为赞赏。他对左右说:“寡人得见此人与游,死不恨矣。”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他不善言谈,但很会写文章,李斯自认不如。秦王为得到韩非子,曾下令攻打韩国。韩王派韩非子出使秦国,秦王得到韩非子很高兴,这使李斯非常嫉妒,害怕自己的地位被其取代。于是伙同大臣姚贾,在秦王面前说坏话,因此韩非子被关进监狱。不久,李斯派人送药,在狱中服毒而亡……这妒贤嫉能是何等可怕,令人发指!给社会给他人造成危害,无以言说。可想害人者,这无耻的小人,一生会心安理得吗?!
因此,奉劝“小人”,做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人”!才智如何先不论,重要的是德行。“小人”不全是天生,通过学习正能量,读富有哲理的著作;多向名人、伟人看齐,读其书;多学身边人的闪光点。每天小总结,每月大总结,常反省,常自律,要有羞耻意识,心胸开阔,善良为根,为自己,也为后代积些德。不学丁谓,到临终看到地狱才知悔改,已晚矣!明末书画家、文学家归庄说:“植桂不在多,种德如种树”。法国军事家拿破仑说的更确切:“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说的更完美:“平生德义人间通,身后何劳更立碑?”
【论君子与小人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性善论杂文随笔(精选6篇)09-19
随笔游记的杂文10-11
随笔吧杂文10-12
坚持杂文随笔10-12
Brovo杂文随笔10-12
浮沉杂文随笔10-12
决定杂文随笔10-12
蒲公英杂文随笔10-12
背书杂文随笔10-12
不夜城的杂文随笔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