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易经》杂文随笔
读《易经》,我推朱熹:既要观象,也要赏卦爻辞。卦爻辞“玩儿”久了,体会救生,嘿嘿。
阴阳爻六条组成一卦,共有六十四个不同样,于是就有了六十四卦。每一卦阴阳爻排列的“样子”叫“卦象”。
光有卦象,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必须有个说明,或解释,这样,占到了,或趋利或避凶,能看到路在何方。
文王被囚羑里,空闲时间太多,决心给光秃秃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上乾坤两卦的“用”爻--共三百八十六爻做出说明。
于是卦爻辞就有了。
读了就知道,文王是用比拟手法来解释卦象。
比拟,无非就是人文加自然。
文王(或周公等)这种“比拟”手法有规律可行么?
找找看。
第一卦乾卦,六爻皆阳。阳,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代表男人,文王肯定是这么想的。这阳爻从初来到结束是怎么个过程?就好比一个男子汉来到这世界上,决心闯出一番事业来,从初来乍到,到最后功成名就,是怎样一个过程?如何比喻?六爻,即这条龙在不六个同时期的不同环境下该如何?
乾卦的卦爻辞给说了。
因为是开天辟地第一卦,又是六爻全阳,动力无限,所以卦辞:“元亨利贞”--初始就亨通,占到绝对有利。
接下来就是这条龙在人生各个时期不同环境里的种种表现和“注意事项”:从“潜龙勿用”到“九五之尊”,最后入太庙给如何行走。
另一卦咸卦情况差不多。咸卦,上卦兑卦,兑为泽;下卦艮卦,艮为山,泽山咸挂。咸卦卦爻辞读起来跟沼泽和高山没什么关系,讲的纯粹是少男少女的床戏。
后人(据说就是孔老夫子)总结:乾为父,坤为母,乾坤生六子,三男三女,加上父母就是八个经卦(基本卦),六十四卦就是这八个经卦,或阴阳,或男女交错,交媾变化而成。
兑卦最上为阴爻,故唤作“少女”;艮卦最上爻为阳爻故唤作“少男”,兑和艮上下组成“泽山咸卦”。卦辞直言不讳:“娶女吉”--讨老婆吉利。爻辞从第一爻开始,讲少男少女到床上的感受,从碰脚趾,小腿肚子,大腿......一直到头部,做“吕”字结束。
六十四卦都如此?
遗憾,除了这两个,其余皆无规律可循。
比如第二卦坤卦,六爻全阴。阴,阴寒,六爻皆阴,可谓阴寒至极,所以,初六说:“履霜,坚冰至”--踩到霜了,可以推断坚冰将至。是啊,站在初六,往上一看,乖乖,上面连着五个阴爻,那还不是“坚冰”将至?
按乾卦的样式,坤卦爻辞从初六的“履霜”应该一步步的“冷”上去,最后形成“坚冰”。没有,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离开阴寒,而说大地特点和气势。后面四个爻也是各说各是。
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济,初爻说小狐狸过河把尾巴弄湿了,水火跟小狐狸过河有什么“瓜葛”?不得而知;既然讲小狐狸过河,那就讲下去啊,不,二三四五爻就完全不搭界,六二突然说女人把头巾弄丢了,还不用着急,说七天内可以找回来;九三突然又岔到殷王高宗讨伐西北鬼方的战争上来......最后上六又回来:说过河头被淹没。完全没有规律可循。
......
文王怎么想的?不得而知,随便怎么猜都可以,但都属于“六经注我”,参考参考而已。
要给六经之首的《易经》一个“定式”,看来是做不到了,本来也是这样,自然变化可以预测,而人的思想情绪变化,再融入社会,与自然结合,要想就此归纳规律,这恐怕是做不到的。西洋人说得好:自然是科学的,能够预测的,所以是“必然”的;而人的思想意志是自由的,不能预测。
“易经”一开始那八个“经卦”,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巺的确是模拟了自然界的八个现象,但是要用自然现象来模拟人的生活,那人的意志就不可避免的要发挥作用,于是卦爻辞有的看起来似乎有规律,有的则是“杂乱无章”;有的似乎应该有规律(比如坤卦),却出乎意料。
“法无定法,式无定式”,是我国古人的思维习惯,不仅是思维习惯,就连生活喜好也是,比如园林设计,完全不对称,古人似乎就是不喜欢规规矩矩对称格局。这正好跟西方人相反,不对,应该是阿拉伯人的习惯,西洋人接了过去而已。老外的园林设计布局都是极其对称,跟我们的形成相反。当然就审美而言,青菜萝卜各人喜欢。
舌头又自然转到逻辑上来了。西方人讲究演绎推理逻辑,我们喜好类比推理逻辑。演绎法有严格的“定式”,被亚里士多德抽象,精炼成“形式逻辑”。类比推理也是逻辑推理,却却离不开经验,而经验是人的经历,不可能被抽象,同类相比,就没,也无需“定式”可言了。
易经六十四卦,除了乾卦,咸卦等少数卦,大都用自然现象来模拟人的个人和社会生活,有了人就有了“自由意志”,就谈不上“定式”。
【读《易经》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对联杂文随笔10-09
Brovo杂文随笔10-12
浮沉杂文随笔10-12
随笔吧杂文10-12
决定杂文随笔10-12
不夜城的杂文随笔10-12
背书杂文随笔10-12
苟且杂文随笔10-12
坚持杂文随笔10-12
蒲公英杂文随笔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