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牛背上的忆趣随笔

时间:2023-03-24 09:56:11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牛背上的忆趣随笔

  一

牛背上的忆趣随笔

  冬令时节,坡岸路边满目枯草,耕牛也只得啃些残草,偶然间几棵嫩草裹在其间,牛儿会脸露欣喜,从摇摆着的尾巴可以看出它的欢乐。人们都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竹叶,而牛儿也同样喜欢,冬天牛儿很少吃到绿色的草儿,家乡散生的碧绿小竹叶当然是个宝了。牛儿的身体给人取暖,它自己渴了却在破了冰的水潭里找水喝,冰冷的水喝下去咕咚咕咚鼓起喉结,喝得有滋有味。

  晚上或雨雪天,我和其他小伙伴总是将准备好的干净稻草放在牛栏里。我们队里这个牛棚建在高高的窑墩上,窑墩上长着几棵苍老的乌桕树。队里把脱粒后的稻草晒干,利用乌桕的树干,将稻草围着树干整整齐齐垛成腾空的草堆儿,是牛儿越冬的主要粮草。一个个草垛儿像一座座草屋,无论雨雪天都不会淋湿干草。我们每次都会爬上竹梯从草堆里用手拔出干草,这些色泽金黄、散发出清香的稻草很讨牛儿喜欢,嚼得津津有味。其实稻草也是有甜味的,小时候我们曾经也会把一根稻草含在嘴里,体验过这种清香与甜味。然而,有时也有个别小伙伴偷懒,自己不去从草堆里拔草,而是乘着他人离开牛棚后,把人家的牛草拿给了自己的牛吃。

  这样的事,是在后来发现自己的牛儿,在第二天的早晨还是饥肠辘辘,萎靡不振,便用心捕捉,结果这样的事也能当场露了馅儿,便有了尴尬的场面。这些事情的发生,可能与孩子天生的调皮捣蛋有关,小孩子也不可能知道社会上那种“牛无夜草不肥”之说。

  二

  人勤春来早,牛儿又进入新一年的忙碌了。生产队里还很讲究给耕牛滋补身子,这是传统的习俗。就是把糯米煮熟后摊凉,拌上酿酒药进行发酵,用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有了浓浓的酒香味,就可连同酒汤和糟儿一并灌给牛儿吃。这个办法很管用,牛儿的劲头儿很足,耕作起来很听“牛把手”的使唤。这个“酒汤”也称“甜酒酿”,还会引来“酒鬼”,一些好闲者还会乘机偷偷喝上几口呢。

  开春的日子,也是牛儿发情的季节,我们这些小伙伴有时约好把牛赶往几里外的河滩上,牛儿乐、人儿玩。这样的日子,也给了公牛母牛们亲近的机会。平常不在一起的公牛母牛们有了亲密的零距离接触,很有亲切感、新鲜感。发情的公牛常常会拿出随身的秘密武器向母牛展示,抬起两只前腿疯狂地扑向母牛,母牛们也落了个心甘情愿地图个痛快。此时也有小伙伴发出嚷嚷声:“快看快看,它们又在xx配了!”似懂非懂的小伙伴们,脸蛋一个个都会起了红晕。牛儿们这样的接触机会多了,母牛的受孕概率就会上升,产出的牛犊儿就会让小伙伴们引出话题:“你这个牛犊儿很像我的公牛生的,连眼睛鼻子骨骼毛发都很像呢。”

  三

  清晨,这块田里的稻穗还是金灿灿一片,到了下午,收割后的田地已让牛儿翻耕平整得如镜面一般,到了傍晚时分又变成了绿油油的秧苗一片,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井然有序,环环紧扣,分秒必争。夏天的牛儿与社员们一样,不仅超负荷地劳动,而且晚上入睡的时间迟,早上“起床”的时间早,可谓披星戴月,一天干两天的活。这个时候的牧牛,孩子们与牛儿一样吃苦,不仅被蚊子叮咬,苍蝇嗡嗡乱轰,而且牛儿用尾巴驱赶蚊蝇,肮脏的尾巴不时甩到孩子们的身上或脸上。有时牛儿被蚊子、牛虻叮得奇痒难受,急躁得倒在烂糊田里直打滚,此时如把牛儿牵上岸,牛尾巴摇摆出的泥浆会搞得孩子们一身脏,白脸变灰脸,白衬衫变黑衬衣。

  有一回,烈日下,我牵着牛儿在一条长满青草的水沟边放牛,牛儿由于一个上午的犁田,此时总算歇息下来轻松吃草,我也乘机在沟渠旁的绿荫下休息会儿。静谧中,忽然听到有什么东西在水渠里发出“沙沙”的声响,循声望去,这一看真是不得了了,大热天也让人吓出了一身冷汗,惊慌失措。我回过神来时便喊出“水里有那么多蛇”!喊声过后只有几秒钟,随着“哗啦哗啦”短暂的几声,整条水沟全是来往游动的各种各样的蛇,一下子逃遁得无影无踪了。附近邻队在晒谷场上晒稻的社员听到我的呼叫声也迅速奔来,我上气不接下气地描述了刚才发现的奇怪一幕,有的老社员神秘兮兮地说:“刚才蛇在开会呢,不能叫喊的,你这时只要往水里抛石块,石头都会变成黄金的。”我当时也不去考虑此话能否当真,在当时的情景下,只有我一个人在场,绝对不会镇静得如此自如。

  四

  艳阳高照,秋风送爽,到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这个时候,牧牛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相聚在一起,可以开心地做着各种游戏。这个季节,又是田间地头的番薯、花生、甘蔗等作物成熟的时候。聚在一起的小伙伴,有的准会出些歪点子,冷不丁地把番薯掏来了,把花生拔来了,在坡边或田坎上迅速挖个坑,将拾捡来的柴草点上火,把番薯、花生之类的农作物现烤现吃,刚刚香味溢出,有的番薯还是“皮焦里生”,伙伴们猴急似的抢来吃。烤来吃的还有稻草上剩余的谷粒,随着稻草一起点燃,谷粒就会像爆米花一样绽放出洁白的花朵,喷发出微焦的米香,让人口馋。还有,将残留在黄豆秆上的少量豆子,放在火堆里烘烤,它们同样会“激动”得“噗噗”跳跃出来,小伙伴们抢着滚烫的“花朵”往嘴里塞,心里也像豆子一样乐开了花。

  还有一开心的“幽默剧”,让我至今印象很深。我们在一个叫“黄土桥”的溪滩上,大家把牛儿解开绳索让它自由流放吃草。几个机灵的伙伴事先商量好,利用场地上原有的一个松软的泥土坑,悄悄地在坑上搁上一些枝条,铺上一些稻草,伪装成平整的假象,让一个伙伴扮演成被抓的“日本鬼子”,大家“恭敬”地请他入席,然后大家用手上的一根根竹竿,作为步枪一齐朝“鬼子”发出“嘟嘟嘟”的枪声,以示消灭敌人。这个伙伴根本不知道涉足的地方会有一个隐蔽的坑,还来不及反应就掉进坑里了,便发出“啊哟啊哟”的惊呼声,嘴里嘀嘀咕咕责怪大家开起这样的玩笑,着实让他吓了一大跳。伙伴们就此乐得笑弯了腰,有的乐得还在地上打起了滚。

  现在,牧牛的往年早已远去,成为了一段故事。总会由衷地觉得现在的孩子们缺少了什么,又多了什么。那种从自然界的环境中营造出的欢乐,从牛背上感受的暖流,还会回来吗?

【牛背上的忆趣随笔】相关文章:

童年忆趣作文02-19

夏日捉鱼趣忆10-01

趣道的随笔散文10-09

《拾忆》随笔10-07

忆的随笔散文10-10

童年鱼趣随笔散文10-09

寻找你的真趣随笔11-13

忆高三随笔08-22

忆童年-随笔日志10-05

流碎的忆随笔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