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
给老师摆的"床"早晨区域活动时,忽然发现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的"墙"(用啤酒盒连接的)移到了门口,且横七竖八的排列着,上面还摆着个枕头。我顿生气愤,但又觉得肯定有原因。于是,便很惊讶得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姜欣宇说:"这是同余给老师摆的!""给老师摆的?"我更奇怪了,这时同余走过来了。
"同余,这是怎么回事呀?"我问道。
"这是给你和赵老师摆的!"同余得意地说。
"做什么用的呀?"
"这是你和赵老师值班时用的床。我们小朋友中午躺着睡觉,你和赵老师以后就不用坐着了,可以躺在上面值班呀啊!"望着他面脸认真的样子,我感动了。多可爱的孩子,多么纯洁美好的心灵!
尽管这"床"摆得歪七扭八,还被枕头压得有点塌了,但这时孩子在关心别人的逻辑和行为方式。我们要理解、宽容、接纳幼儿的"出格"行为,这意味着我们教师要废除绝对性和单一性的价值观,而对许多问题持多元的、相对的'、多角度的理解。幼儿的"出格"行为是他们各自不同的,甚至是充满想象力的、创造性的行为方式,是令我们感动不已的真挚情感。
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我相信所有的幼儿园教师都非常熟悉这首儿歌,在工作中也会尽心尽力地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妈妈老师”。但是,真正做起来还是需要一番“心力”的。有一次,幼儿园组织了针对小班教学活动的教研,其中有一个安排是让全体教师观摩小班活动“小兔找家”,一共有3个小班教师展示了同一内容的活动,在游戏中有一个环节是孩子们按要求跳到相应颜色的圈圈中。前两个班由于人多圈少,都存在有个别孩子抢不到相应颜色圈圈的情况。因为只有个别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也就没有太多关注。到了第三个小班展示活动时,C老师作了改变,投放了更多圈圈,这样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根据要求站到相应的圈圈中,所有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获得成功后的快乐。
在观摩活动后的研讨中,大家都觉得C老师很用心,能关注到每个孩子的需求,及时调整活动材料。但C老师的一番话却让大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改变来自她的女儿,来自一个妈妈的爱。
在C老师的女儿所在小班的活动中,她女儿没有抢到圈圈,当时就在下面观摩的C老师看到了女儿脸上明显的失落的表情,这也深深地触动了一个妈妈的心。所以轮到她自己组织活动时就增加了同种颜色圈圈的数量,这一改变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在大家都对C老师的材料调整拍手叫好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感慨从我的.心底冒出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妈妈老师”是需要有一定的“功力”和“心力”的。如果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每个教师都能以“妈妈的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发现每一个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那么孩子们一定会在“妈妈老师”的身边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3
因亲身感受上海“最具人气的奥尔夫教学老师——陈蓉老师”的“从头到脚玩音乐”的音乐教学的魅力,因急于抛砖引玉,把奥尔夫教学的魅力带给老师们,便有了今天的研修活动“我和老师一起玩音乐”。
活动通过参与式学习,让老师们快乐地玩音乐中感受奥尔夫教学的一些理念。第一部分:热身集体舞蹈。老师们在动感的韩国DJ音乐中快乐地跳舞,在我的提醒下和共同合作下,变换不同队形,更换不同玩法。第二部分:打击乐活动。在介绍乐器、传递乐器、乐器常规、合作节奏、皱纸对应、路线游戏、三圆游戏等活动中,老师们理解了打击乐器没有绝对的正确方法,而是相对的常规方法,尝试了不同的打击乐方法,在各种合作游戏中感受了打击乐器常规的建立、打击乐的开始与结束、打击乐器的`分类与对应,看指挥演奏、合作演奏等对应的音乐元素。第三部分:分享交流。分组围成圆圈进行交流,说说各自感受。
整个活动我很投入,每位老师都很投入,这就是音乐活动的魅力。用这样的参与式体验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让老师们能尽情地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尽情地领悟音乐教学的精彩。这样的活动,是为了更好的让老师们能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感受,用换位思考来反思我们一些音乐教学活动:怎样让孩子们更投入、更快乐,怎样让活动更生动、更精彩、更有效。
老师们,你的感受是什么,请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另:记得一起收集好听的音乐共享哦!因为好听的音乐会给孩子、给自己带来好心情……
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4
早上,接到一个电话,是文文家长打来的,很气愤的向我反映:"文文新买的裤子,昨天在幼儿园被一个叫滔滔的孩子给扎了好几个洞"。我听了很气愤,放下电话,直奔教室。我知道,文文在班里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滔滔在班里却是个捣乱大王,和小朋友容易发生冲突,经常给老师添麻烦。想都没有想,把文文和他叫了过来,看见文文那种化纤绒保暖裤上面的确有好几个洞。我向文文确认,裤子是怎么回事?文文很干脆:"滔滔给我扎的!""他用什么给你扎的?""用铅笔"。这下轮到我问滔滔:"是你扎的吗?你怎么扎人家裤子啊?"滔滔看了我一眼:"我没有"。我生气了,都说是你了,还不承认阿?滔滔不吭声,"你哪来的铅笔?""我没有铅笔。""那你是怎么扎的?""我没有扎。"滔滔很平静,我更生气了。让他坐在我面前反省。一节课过去了,问他,还是一个不承认,一中午过去了,仍然还是"不是我,我没有!"我有点疑惑了,为什么扎了那么多洞,文文都没有汇报?又不是胆小不善于表达的那种孩子?再说了,那种裤子是不容易被扎成洞的阿?我又问文文:"你给老师说实话,这裤子到底怎么了?"文文还是那句老话:"滔滔扎的."。可是想想滔滔平静的眼神,无论怎么追问都是不承认。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时文文的表姐李老师也过来了,她把文文拉到一边,轻轻对她说:"文文,你是个诚实、听话的孩子,你告诉姐姐是怎么一回事?"文文低下头,想了想说:"那是我在静一家菜园边棘针上挂破的,我的新裤子,我怕妈妈骂我"。我怔在了那里,原来是文文说谎了。而我,却因为一味的信任,误解了滔滔。
我没有批评文文,并且表扬了她,说她勇敢,诚实。对于滔滔,觉得特别惭愧,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把他拉到身边说:滔滔,老师错怪你了,对不起!
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5
皮球、沙包、毽子、转呼啦圈、走马桩、踩高跷是我们幼儿园孩子们喜欢玩的活动,而在室内玩纸也是我们中班小朋友最喜欢的一项手工活动,他们对折纸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玩纸不但锻炼了他们小手的灵敏能力,还有益于注意力的培养,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于是,我尽可能准备一切可用的彩纸,让他们尽情地操作、嬉戏,可谓是一举两得。
今天上午第二、三节的折纸课,老师耐心的教会了所有的小朋友折小花篮,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着,高兴地心里乐开了花,可是孩子们一直都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不喜欢回家练习。我们对此特别犯愁,我忽然转念一想:每次都是老师来教小朋友,为什么不能让小朋友来当一次老师,回家教一教家长呢?说完,我顺手从袋子里拿出了一张纸,问:"今天你们折了什么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小花篮。""小花篮,难吗?""哎呀,太简单了。","嗨,我还没见过这么简单的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看到了他们的那股兴奋劲,别提多高兴了借着这股兴奋劲,我接着问:"妈妈不会呀?"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出一脸的怀疑,便又继续说:"有谁愿意教教她呢?"这时小朋友个个举起手,"我","我愿意","我可会了"接着小朋友便一个个的跑到我的跟前,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先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我反问"怎么对角折?""就是把这个角和下面的角对折","接着再把这个边向中心线折","再把另一边向中心线折",再剪那个尖头,而且不要剪太多。向外翻一下就可以了。"
看到孩子们自豪的笑容,我的心里特别地高兴,让小朋友来当老师,让家长来做小朋友,角色互换,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加了自信,复习了知识,这是与孩子沟通的一个多么好的方式啊!
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6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的郑同学在我们班实习了整整三个月,这段时间里她像大姐姐一样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郑老师。下个星期,实习即将结束,孩子们都显得依依不舍。面对这一情况,一个点子在我头脑中闪现,能不能引导孩子们开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欢送会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活动的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也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如果能就幼儿对郑老师的喜爱和不舍之情,引导、支持他们自主、自发地举行一场欢送会,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活动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对于提升幼儿自我计划及自我评价的能力无疑是个好机会。
在第二天的展间交流时,我简单向孩子们提出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瞬间“欢送会”成了他们谈论的焦点。活动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孩子们或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一组,或是因为特别要好组成一组,或是以其他各种原因组合在一起,全班分成了五组,每组4~6人。
“欢送会上要做些什么呢?”各小组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第一次讨论中,我作为旁听者倾听着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第一组的孩子决定做张贺卡,写上祝福语,签上自己的名字送给郑老师:第二组的孩子想每人折一朵花,然后合在一起组成一束花送给郑老师;第三组的孩子也想做花和贺卡,用花、祝福语和自画像给郑老师留念……
我觉得每个幼儿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是否合适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所以,当幼儿准备的内容都集中在手工制作方面时,我觉得应该组织大家交流各组的构想,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大家的想法重复了。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不限制幼儿的自主性,但又能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而想办法去解决。
面对想法“撞车”,孩子们都会有什么反应呢?没想到每个小组都有一些有趣的表现。
第一组有一个“小领导”,她思维活跃,有许多想法,还有几个忠实的拥护者,他们配合度很高,“小领导”说什么他们都同意。看似完美的组合却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小领导”想法太多,使得他们在1O分钟的讨论时间内没有定下内容。好不容易决定为郑老师制作一张贺卡,但当听到第三组也有相同的打算时,他们又立刻换成了表演讲故事。短短10分钟的讨论,他们换来换去,有点“见风使舵”的味道。
第二组也改变了自己的初哀。不过,他们并不是因为其他小组都做手工,而是小组成员都不知道该怎么折出一朵漂亮的花。可见,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不过他们很快有了新的主意,改成和郑老师一起合影,用照片记录下美好的回忆。这个想法虽然很“偷懒”,但是却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组在面临大家想法“撞车”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原来的想法,为郑老师制作花和贺卡。
第四组和第五组则是“中规中矩组”,孩子们根据自己平时看联欢晚会的经验,希望用表演歌舞的形式,把欢送会的气氛搞得热热闹闹,让郑老师高高兴兴地离开。
当每一组的孩子都做好了计划,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完成计划需要做些什么准备?”“由谁来负责准备呢?”……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我提示孩子们用简单易懂的符号记录下每个人的任务,以便于计划的实施。
短短10多分钟的讨论,给予了幼儿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因为是在小组范围内的讨论,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幼儿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参与互动。可见,创设宽松、开放的环境,减少对幼儿讲述方式、讲述形式的限制,能使每个幼儿都有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结合已有的经验自由、主动地表达,这样的环境无形中提高了幼儿自主表达的愿望。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行动如此之快,第二天他们就带来了很多物品。尤其是第三组,他们人人都记得自己的任务,带来了制作贺卡的彩纸、彩笔等。看到孩子们带来的丰富材料,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个材料筐,并编上了组号,让孩子们把准备好的材料连同计划表一起放在里面。这样,孩子们不仅可以及时、清楚地看到计划完成的情况,还可以在需要时方便地取用材料。
又过了两天,各组的材料筐陆陆续续地丰富起来,但是第一组的材料筐中除了第一天小小放进去的一大包指偶,就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这让我有一点担心,他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呢?于是,我趁小小在材料筐前摆弄自带指偶的机会,打听道:“你们的故事准备得怎么样了?”小小有点委屈地说:“我老早就带来了指偶,可是他们谁都没有带来东西。”“那你去召集他们再来商量商量吧。”在我的启发下,小小找来了自己的组员,我问他们:“小小已经按照你们的计划,准备好了指偶,你们几个准备得怎么样了?”成成急着说:“我的背景图已经画好一半了,星期一就可以带来。”乘乘坐在一边没有出声,小小问:“乘乘,你说你准备故事的,你讲什么故事呀?”乘乘说:“反正我家里有很多故事书,我随便带一本来就可以了。”一旁的玮玮看了看其他小组满满的材料筐,吃惊地说:“啊,你还没选好啊!”乘乘涨红了脸,有点不好意思,倒是小小开始想办法,她倒出所有的指偶,说:“看!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小鱼,要不,我们编一个关于小鱼的故事吧。”话音刚落,成成又急着说道:“啊?那我画的背景图是森林,不是要重画了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故事谁来找?到底要不要改背景?一连串的问题纠结在一起。这时,玮玮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办法:“我家里也有故事书,我和乘乘一起准备吧。看谁先带来就用谁的,这样就不会来不及了。”乘乘听了连忙点头:“明天我一定会记着带来的。”
各小组的孩子都积极准备着、排练着:第二组的孩子忙着收集一日活动各环节中与郑老师的合影:第三组的孩子利用“工作”时间凑在一起剪剪贴贴画画:而第四组、第五组的孩子则利用角色游戏时间排练他们的歌舞……孩子们的热情和努力,为欢送会的举行增添了保障。
周五下午,欢送会如期举行,教室里飘出了阵阵悦耳的歌声和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他们三五成群,一组接着一组轮流上台表演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讲故事、唱歌、跳舞、拍照、送贺卡,坐在台下中央位置的郑老师笑得合不拢嘴。当孩子们一起深情地说出“郑老师,我们喜欢你”“郑老师,不要忘记我们哦”时,郑老师被孩子们的真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活动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幼儿自主的'计划,“欢送会”的形式和具体操作过程都是幼儿自发生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己知道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完成,所以他们能依据目标行事,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意识与调控能力都有了较好的发展,由此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的发展。
“欢送会”后,我又组织孩子们观看了“欢送会”的视频,并请他们说说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孩子们看着自己的表演,有的开心地笑了,有的不好意思了……元太说:“我很喜欢郑老师,所以我邀请她和我们一起跳舞,我们都跳得很棒!”玮玮捏着自己的头发说:“小小和成成在背景上开了个洞,让我们的故事表演很有趣,我看见郑老师一直在笑。”尘尘说:“我觉得我们第一次这样唱歌,都有些紧张,乐器也忘用了。”贝贝说:“我们送贺卡的时候也紧张了,每个人都说了祝福的话,可是声音很轻,大家都没听清楚。”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性,所以我采用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幼儿从旁观者的角度更好地观察、分析自己的表现,从而对自己作出评价。令我欣喜的是,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一改以往“好”或“不好”的笼统评价,而是具体地解释了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回忆”评价有利于幼儿自我认同的形成,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它不仅是对幼儿从计划到具体实施的一个反馈,还帮助幼儿找到自己还需要改进、提升的空间,使之成为重新出发的起点,并以此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幼儿的努力加上教师的协助,使“欢送会”精彩、成功。事实证明,幼儿一旦有了自主的机会,不仅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感觉有意义的事去做、在做中学,而且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通过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追求最佳的活动效果。
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7
我是一个工作没几年的年轻教师,一直以“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座右铭。
泽泽是个大班的男孩子,父亲是海员,经常不在家,母亲对他的管教较为严厉。记得那天是星期一,幼儿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活动,我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将活动室整理得整整齐齐,希望自己班能在这次活动中脱颖而出。那天,泽泽也来得特别早,看他在区角里玩,我轻轻地提醒他:“玩完游戏要把材料放回原处,等会有客人老师来班上,小朋友要表现好哦!”泽泽向我笑了笑,继续玩着。不一会儿,有个孩子来到我身边,说:“老师,泽泽把美工坊的玩具都用剪刀剪碎了。”我刚想过去看看怎么回事,就听见“轰”的一声,玩具柜被泽泽推倒了,玩具撒了一地,孩子们一哄而上去捡玩具,活动室里顿时乱作一团,而泽泽却高兴地叫着、跳着。我生气地对他说:“今天,我要找你妈妈。”泽泽顿时不叫也不跳了,低着头,偷偷地看着我,小声地对我说:“老师,不要告诉我妈妈。”在气头上的我并没有理他。下午离园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泽泽妈妈,泽泽妈妈生气地对泽泽说:“你太调皮了,妈妈不要你了。”说完转身就走。泽泽哭喊着追了上去。看着泽泽母子俩离去的背影,我有点难受。
第二天,泽泽来幼儿园时跟平时不太一样,没有了爽朗的笑声,只见他轻轻地来到我面前,低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以后听你的话了,妈妈说如果不听话,让老师打电话给她,妈妈就不要我了。”我便说:“那好吧,老师原谅你昨天的错误了,接下来就看你的表现了!”那天的主菜是糖醋排骨,我知道泽泽不爱吃,便悄悄地观察他。泽泽一直吮着筷子,眼巴巴地看着我,说:“老师,我能不吃肉吗?”我淡淡地回了一句:“不可以。”只见泽泽用筷子在肉上戳洞,肉由大块变成了小块,我以为他能吃掉小块的肉,心里还暗暗高兴。没想到,趁我不注意时,泽泽将肉全丢在地上,还用脚踩。当我回头看他的时候,他身边的那块地已经脏得不能看了,保育老师把地板打扫干净,重新给泽泽盛了饭菜,结果泽泽又把肉丢到了垃圾桶,甚至在水池里也有泽泽丢弃的食物。我强忍着火气对泽泽说:“妈妈说过了,泽泽表现不好就不要他了。那老师把泽泽带回家吧。老师会做大块的`肉给泽泽吃,帮助泽泽改掉不吃肉的习惯。”泽泽看了看我,说:“妈妈不知道我今天表现不好,一会儿会来接我的。”还坏坏地对我笑。见状,我拿出手机,假装打电话。泽泽的笑容瞬间僵硬了,他呆呆地看着我。我故意说:“泽泽妈妈吗?我是泽泽老师,今天泽泽在幼儿园里浪费粮食了,怎么办啊?什么?你不来接他了,我把泽泽带回家吧,等他改掉了坏习惯你再来接他……”我一边说一边看泽泽的表情。只见他嘴角动了一下,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等我把手机收起来的时候,他“哇”的一下大哭了起来,然后开始大口大口地吃饭,吃完了对我说:“老师,让妈妈来接我好吗?”我说:“你已经把饭菜都吃完了,我会叫妈妈来接你。”之后,每到吃不爱吃的食物时,泽泽总是看着我,自觉地说:“老师,我今天一定把它吃完,不要打电话给妈妈。”
之前我还沾沾自喜地认为我帮助孩子改掉了挑食的习惯,可是泽泽每次吃饭时害怕、无助的表情让我揪心,我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我自认为是一个爱孩子的老师,希望孩子吃好、喝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感受。因为我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增加了心理负担,使孩子感到恐惧和焦虑。后来我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泽泽的心理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件事时刻提醒我要换位思考,高度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8
我第一次踏进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是两岁半的时候,当时我是班里年龄最小、甚至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我从不停地哭闹到渐渐爱上这里,离不开幼儿园里可亲可敬的园长、老师。幼儿园给我的童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尤其是老师妈妈般的关爱呵护,至今对我影响很大。如今,我有幸到我人生中的第一所启蒙学校工作,也想对我所有的宝贝说:“宝贝,老师是妈妈。”
班里有个小男孩叫子健,最开始的两天因为生病一直没来。他第一天来园的时候虽然没有哭闹,但是不爱说话。我心里特别着急,据我观察,发现他只看奥特曼。于是,我主动和他聊奥特曼,他“嗯吱”着使劲推开我,甚至把书合上表示抗议,我只好不去打扰他,离开并远远地看着他,心想:适应快的孩子已经开始结交伙伴并愉快地交谈,他却没有什么过多的表情,一个3岁的孩子正是活泼可爱的时候,这样下去,对他的成长会很不利。
尽管屡次遭到拒绝,但奥特曼是我发现唯一能让他感兴趣的东西,我还是想以此为突破口和他沟通,结果这招儿对他似乎丝毫没用。而且在来园的这几天里,他也从不吃幼儿园里的东西。我们把吃的端到他面前,一边劝解着一边喂,他也无动于衷,甚至那天他还不耐烦地伸手打了我。当时我的头“轰”地一下蒙了,他怎么可以打我?我是多么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四个,围成一个圆圈陪着他,可他居然伸手打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小孩?
是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小孩,可就是会有这样的小孩,因为他还是个3岁的孩子。园里的领导和前辈们早就说过,小班刚开学的时候有孩子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作为一名新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耐心,不能轻易放弃,不,是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谁爱孩子,孩子最终就会爱上他,对这点我毫不怀疑。
那天午饭时,别的小朋友都去洗手吃饭了,只有子健坐在座位上不动,直到别的小朋友去午睡了,他的饭还是一口都没动。何老师在睡眠室看午睡,张老师去送餐车,我就在活动室陪着他。“宝贝,你饿不饿?”我找了小椅子坐在他身边,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哼!”他推开我的手还白了我一眼。“那你渴不渴?”他又白了我一眼。“坐了半天你累了吧,要不我们去里边休息一下。你还记得么,那里有一张贴了你照片的小床?”我一连串的问话他都不予回答,“咳咳”地咳嗽起来。“我们去喝点水吧,让小嗓子舒服舒服,我知道你前两天生病了。”可能是我这“生病”二字提醒了他,他“哇”地哭了起来,迅速地站起来朝门口跑去。我赶忙三步并作两步追过去,一把抱住了他。他终于爆发了,“哇哇”地哭喊着: “放开我,我要回家。”里面的小朋友还在睡觉,我抱住他说:“别喊我就放开你。”他可能也是压抑了太久,抽出手朝我脸上就是一下,我怕他挣脱就抱得更紧了。突然“哗”的一声,我发现他尿裤了,他看到自己尿裤哭得更凶了。
这样一个3岁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吃不喝不交流,现在还尿了裤子,我想他一定非常恐慌吧,这一刻他“哇哇”的哭声是在释放他心里的压力啊。真好,他终于释放出来了,哭吧,孩子,把你的痛苦、你的压抑都哭出来吧,在幼儿园里,有爱你的老师陪着你。“宝贝,别着急,尿吧,都尿了,还有没有?老师不说你。”听了这话,他的情绪反而转好,我拉着他的手,看着尿液一点点浸湿他的裤子,从上到下。等他尿完我摸摸他的头说:“宝贝,没事儿,不哭,老师帮你。妈妈是不是还给你拿了别的裤子?”他点点头木木地站在那。我给他脱了鞋,脱下湿嗒嗒的裤子和袜子,把他抱到小凳子上,找来他的裤子,说:“来,让老师摸摸小腿湿不湿。”“不湿……”我惊奇地看着他,哪怕只有两个字,他开始和我交流了,我的心激灵一下,也许这就是个机会,以后他会对我敞开一扇通往他心里的小门。我就像手里捧着一个宝贝似的,小心翼翼地边给他穿裤子边和他说话:“子健,平时你尿裤子是不是只有妈妈给你换,而且不说你啊?”“嗯。”他小眼睛看着我又说了一个字。虽然我帮他换着脏衣服,但心里却一点点地乐开了花,他又理我了。“那老师也像妈妈一样不说你,也给你换衣服,过会儿还帮你把脏衣服洗了,把你弄脏的地墩了好不好?”“好。”他点点头。“那老师是不是像妈妈一样好,你是不是像听妈妈话一样听老师话啊?”“是。”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实话,当时我高兴地都要笑出声来。成功了,我成功了,他愿意了,愿意在爱的护航下为我打开通向他心里的那扇门了。这么多天的等待,这么多天的努力,这么多天的坚持,就是为了这一刻,为了他把心、把信任、把自己交给我的这一刻。
为子健换好衣服,我带他去洗了手,拿出给他留的小花卷说:“宝贝,我知道你饿了,这个小花卷可好吃了,你快尝尝吧。”我假装吃了一口“真好吃”,他也拿起一个“真好吃”。就这样,他吃光了餐盘里所有的菜,还一连吃了3个小花卷。从早上到中午滴水未喝、滴米未进,还心事重重无法表达的孩子,终于在这一刻脱下了他心中防御的铠甲。我一边收拾,一边看着他吃,心里一点也不觉得脏,一点也不觉得累,一点也不觉得饿,反而满满的除了幸福就是幸福。
作为一名非专业新教师,短短的半个月里,我经历了很多想不到的问题和控制不了的局面。我有过努力,也有过灰心,可最终我还是坚持住了,用爱收获了爱。在幼教路上,我才刚刚踏出小小的一步,但我相信,只要本着对孩子有爱心,对工作有细心,对家长有诚心,将来一定会在这个岗位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9
最近,和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也是喜欢我的,老师也爱我的,这就引起了我的重视,孩子们怎么会这样议论呢?
有一次,我在教室整理东西,班上的韩晨媛小朋友正好走过来,我就对她说:“请你帮我把一只盒子拿过来,好吗?你拿的动吗?”她高兴地说:“我拿得动,老师我来帮你拿吧,”帮我拿好走开时,她看到小朋友就说:“老师也是喜欢我的,老师也爱我的,还请我帮忙呢!”过了一天,韩晨媛小朋友又对其他小朋友说:“老师不是只有喜欢龚益一个,也喜欢我的,还请我帮忙做事呢!”
听着孩子的话,我觉得有点心酸,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面向全体幼儿时,可能会对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关心的不够,可能忽略了这部分能力弱的孩子,生怕他们能力弱,而完成不了老师的任务,可能给他们少了点锻炼的机会,忽视了他们的想法,所以造成了孩子们的误解,在孩子们看来,老师请谁帮忙,就是老师喜欢谁,爱谁,误以为不让他们帮忙就是老师不喜欢他们了。其实我们老师的出发点不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觉得应人而异,适当保护能力弱的孩子,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也许,我们在工作中有过份的举止,有过激的言行,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给家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也许我们在工作中只是为智育而教学,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忽视了情感的培养,使孩子享受不到爱的关怀……;
那我们老师怎么样能做到对孩子们的一视同仁,把爱均衡的分给每个孩子呢?我觉得要做好这一点,它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又是对我们工作的期望。她使我想到了很多……
爱是一种宽容,爱是一种体贴。对于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多一个鼓励的目关,多一句悄悄的花语,多一次合理的评价,将会给孩子留下爱的回味。
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追求。爱每一个孩子,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老师所追求的',只有孩子们健康快乐了,我们老师的爱没有白白的付出。
爱是一种给予,爱是一种付出。将自己的身,将自己的心,奉献给事业,奉献给孩子,和孩子们共成长,同快乐,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老师以生为本,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多给孩子一点爱吧。因为只有老师心中有孩子,老师的真爱才能永在。
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
老师要时常观察幼儿,在这面镜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发现污点,不要怕孩子笑话,主动承认不足之处,及时擦掉污点,擦亮镜子,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影响下,个个成为老师的小影子,成为有礼貌、有能力的好孩子。这是一件发生在午睡室里的一件事情,当我说:'小朋友们,下午好!起床了。'孩子们一个个都起来了,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去帮一些动作稍微慢的小朋友穿衣服,就匆忙的从果果的身边走了过去,身体没把握好平衡,差点摔跤,就听惜筠宝贝说了一句:'康老师,你要小心呀,下次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那样会很疼的。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子,心里头温暖极了。这些幼儿在班级虽然才一个多学期,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老师,就像老师关爱他们一样。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嘛。
模仿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爸爸妈妈都来学一学。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好的。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老师要三思而后行!
【给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5-2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5-24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8-05
(精选)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8-05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04-28
(经典)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02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04-18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1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16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