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

时间:2024-05-20 15:42:23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必备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木工程材料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必备15篇]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1

  据研究资料炉渣在5次浸泡和烘干循环后质量损失为4.32%,故炉渣坚固性满足作为公路面层和基层填料的使用要求。有机质会影响集料的工程性质,降低集料本身及经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或二灰)稳定后所得到的稳定土强度,因而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宜过高。据调查我国焚烧炉渣中可燃物的含量较低(5mm以上颗粒中的可燃物含量在0.06%~1.34%),能够满足石灰稳定土集料有机质的含量要求(不超过30%)、二灰稳定土的集料有机质的含量要求(不超过10%)和水泥稳定土集料中的有机质含量要求(不超过2%)。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物理组成调查得知其有机质含量为0.42%,炉渣的灼减率(LOI)为2.73%,均表明其有机质含量较低,能够满足作为公路基层集料的应用要求。炉渣的化学组成元素主要是Si、Al、Ca、Na、Fe、C、K、Mg和O,矿物成分主要是SiO2、CaAl2Si2O8、Al2SiO5及少量的CaCO3、CaO和ZnMn2O4等。炉渣中含有一定的重金属,如Cd、Hg、Pb、Cu和Zn等,但重金属浸出浓度远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值,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故重金属污染的环境风险较小。炉渣的溶解盐量一般小于1%,因此处理处置时因溶解盐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较小,其中硫酸盐的含量约0.06%~0.10%(以SO3计),能够满足道路中各种稳定土中对硫酸盐含量的要求。炉渣的酸中和能力约为4meq/g,pH缓冲能力大,能有效抑制重金属的浸出。另外焚烧炉渣中的二恶英含量约为0.015~0.3ngTEQ/g,远低于许多国家的土壤质量标准限值(1.0或1.5ngTEQ/g)。还有研究发现炉渣不存在放射性风险,综上所述,从环境安全的角度炉渣的资源化利用是可行的。

  炉渣的理化性质及工程特性表明炉渣具有骨料性质。同时,炉渣的重金属含量、浸出毒性和溶解盐含量均较低,没有放射性危害,因此资源化利用的环境风险较小。而且炉渣残余有机物含量较少,坚固性较好,作为土木工程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可行性。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炉渣(或是混合灰渣)己经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尤其在欧洲,炉渣资源化利用的比例较高,总体比例在50%以上,其中作为道路工程的集料和填埋场的覆盖材料是目前炉渣资源化利用最主要的方式。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的替代骨料炉渣的物理组成、级配、坚固性等均符合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替代骨料的要求。另外有研究发现,垃圾焚烧炉渣中含有一定量的活性SiO2、Al2O3、Fe2O3等成分,具备一定的火山灰活性,故将炉渣用作水泥混凝土骨料对强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在休斯敦、华盛顿和费城等地,至少完成了6项含混合炉渣的沥青道路铺筑示范工程,炉渣被分别用于道路粘结层、耐磨层或表层和基层。示范工程的测试结果表明,石油沥青铺面在一年内不会发生开裂现象,并且只要处置得当,炉渣沥青利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美国StonyBrook大学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用稳定后焚烧炉渣制成的水泥砖建成2座人工暗礁,历经6年没有发现有机或无机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出到周围环境;用炉渣空心砖建造船库,经30个月的测定结果表明:炉渣中的污染物能被有效地截留于水泥基质中,船库内的空气质量与周围大气相同,并且工程测试表明炉渣砖与标准混凝土砖的抗压强度相当。但与传统的砂石相比,炉渣作为集料仍有其欠缺之处,应用时需注意:

  其一原状炉渣由于含有大粒径砖块、石头和金属,使得其只能用作二级公路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集料,只有去除这些大颗粒后,炉渣才能用作基层和二级公路以上公路底基层集料。另外大颗粒组成可能会破毁施工设备,对施工的危害较大,应该尽可能地除去。

  其二由于水淬降温排渣作用,原状炉渣的含水率高达12.0%~18.9%,炉渣含水率会直接影响到集料压实程度、密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含水率过高,还会出现渗水现象,且不便于运输,也难以形成高强度。在应用时,必须根据应用途径作进一步分析确定是否需要通过风干降低炉渣的含水率。

  其三是由于炉渣中含有一定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对环境有一定的.潜在影响,资源化应用过程中应对炉渣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环保检测,另外工程应用时可以考虑加入适量的水泥、石灰等胶凝材料进行稳定化处理,以降低环境风险。路基、路堤等的建筑填料由于天然砂石骨料的缺乏,炉渣用作停车场、道路等的建筑填土材料,成为欧洲目前灰渣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填埋场覆盖材料填埋场的覆盖层由5个部分组成,由上层到下层分别是植被层、营养层、排水层、阻隔层和基础层。其中基础层对整个覆盖系统起着支撑、稳定的作用,其材料为土壤、砂砾,甚至可以为一些坚固的垃圾,如建筑垃圾等。炉渣若用作填埋场覆盖材料,可不必进行筛选、磁选、粒径分配等预处理工艺。由于填埋场自身存在有利的卫生条件(具备环境保护设施如防渗层及渗滤液回收系统等),能够很好地控制炉渣中的重金属或水溶性盐分的浸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焚烧炉渣作为垃圾填埋场的日临时覆盖材料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止填埋场臭气溢出作用正在逐渐地被采用。

  目前这些灰渣主要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这将显着增加城市周边填埋库容的压力,因此炉渣的资源化利用有很大的必要性。炉渣的理化性质和工程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炉渣的物理组成及级配满足作为集料的使用要求;有机物含量较少,坚固性较好,适合作为混凝土集料、填土材料及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炉渣的重金属含量、浸出毒性、溶解盐含量及二恶英类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且炉渣没有放射性危害,资源化利用具有环境安全性。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紧缺的国家,天然建材原料缺乏,将炉渣就地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节省填埋库容,减少运输费用和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够节约资源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从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上来说,炉渣不属于危险废物,鼓励发展资源化利用技术。因此,探索适合我国炉渣特性的资源化应用技术对于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2

  摘要: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工程质量要求和施工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土木工程中施工材料的选择和对工程质量的控制问题必须尽快提出对策,以便迎合社会的发展和建筑的现代化建设。但是目前确实在材料选择和质量把控方面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从实际问题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前言

  近年来国家大兴土建,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带动了土木行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施工项目逐年增长。在进行建设的同时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工程的安全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选择和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但是当前部分地区或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该项问题的严重性,给人们居住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目前在施工过程中材料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缺乏材料管理的专业人员

  在现实的施工作业中部分企业并没有对材料的质量把控问题当作一个重要的事项去对待,导致了施工现场中在材料选择方面的专业人员极具缺乏,而具有该项专业技能的人员却远离工地。并且目前部分进行材料管理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没有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和交流,导致在工程施工之前材料方面就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后期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材料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目前,材料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并且在整个工程进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在进行工程材料质量把控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这样能得到两个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保证了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减少了质量隐患。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施工作业中材料管理制度依旧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一味的追求建筑工程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这样使得材料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变得举步维艰,仅仅在部分人心中留下印象,严重的影响了整体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使得建成的建筑物无法满足相关质量要求。

  材料管理方法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如今的建筑材料管理方法正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中,丢掉传统陈旧的管理方法刻不容缓。但是部分企业仍然在材料管理方法方面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和突破精神,依旧沿用旧的方式方法进行现代化建设,明显与时代脱轨。这样不仅仅能够给建筑物的安全性带来危害,而且还能够增加大量的工程成本,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的对策

  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

  专业人员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能够对选择和采购的建筑材料进行质量判断和检验。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对进行材料管理的人员进行课堂上的教育学习,并即使开展学习交流会议,方便大家对部分不熟悉的知识进行分享和解答。并且在公司内部还要监理人才选拔制度,让优秀的员工进行材料的管理工作,增强对质量的控制。

  建立和完善材料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各层

  控制材料的选择,使用质量合格的材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之一,因此为确保材料质量的控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保障工程质量。所以相关的施工单位应该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材料管理制度,加强对该工作的宣传和交流,通过经常开会和交流来确保该制度能够落实到公司的每位员工的心中,建立良好的单位形象。

  完善材料选购管理方法,加大监督力度

  在材料选购阶段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进行制度设计和建立专业的工作部门进行公开采购,避免出现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发生。另外还要加大监督力度,人人监督,形成全公司对不良现象的抵制,极大的形成公司凝聚力,并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不断壮大,特别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在施工过程中选用的材料质量问题变得尤为的重要,建筑的安全质量问题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因此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非常重要了。作者首先对目前在施工过程中材料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并且提出了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的对策,希望能够给众多建设人员提供建议。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3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行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进行转型,应用型本科要求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开设时间大部分都在二年级第2学期。该门课程学时少、起点低、实践性强。而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将直接关系到以后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建筑施工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而将该门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本课程近几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总结,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

  一、课堂教学多样化,紧密结合实践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涵盖的种类繁多(无机胶凝材料、钢材、水泥、混凝土、合成高分子材料、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等)、内容庞杂(各种材料的性质、用途等),同时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学生学习时易感枯燥,学习兴趣不高;另外常常因为没有见过或者接触到的材料头脑中更是一片空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理论课中采用口头讲述一些材料往往很难把材料及其性质讲解清楚,此时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把材料的图片、反应等过程进行模拟,或者现场施工时如何利用材料性质的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模拟,使学生的角色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其解决工程实践的能力。

  2.采用启发式、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采用启发式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获得正确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在讲解无机胶凝材料理论课时,老师可以就教室墙壁上出现的一些裂纹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还可以引用一些实际工程中材料应用不当的案例,增设学生交流的问题。在采用此方法进行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师生共同探讨、学生相互交流,形成热烈讨论甚至是激烈争论的课堂气氛,而不是教师单纯地自问自答。同时为了使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响应,并能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教师应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案例。

  3.课堂与现场教学相互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方式再多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针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理论知识(图片、视频、提问等形式不能直观地认知),这就需要让学生进入校内外实训基地,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进行教学即现场教学法。比如讲解到混凝土的和易性时,可以把一部分课堂搬到混凝土拌合站和施工现场。让“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的思想贯穿于整个课堂,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验学时较少,而实验的项目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完成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又能很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实验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和关键。为此,我们根据实验中心的现有条件,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优化实验内容,建立开放式教学。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实验分为基础型、研究型和综合型创新实验三类,针对基础型实验要求所有的本科生必须参与,而研究型和综合型创新实验纳入到开放当中,由任课教师编写实验指导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实验指导老师预约进行实验,解决了课时不足及实验教学时间与课程的冲突。

  2.改进教学环节,改善实验效果。

  一是重视实验准备。提前发放实验指导书,布置实验任务,使学生全面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误差的分析及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对于开放实验,更要重视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结合理论知识和常规数据处理办法,综合分析实验机理和实验结果,并提炼出实验结论或解决思路。二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实验教学的生动性。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整个实验过程,指导教师可以制作和搜集相关的实验动画和录像。在实验开始前进行播放并讲解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既为教师提供了方便,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保证了教学效果,同时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充分了解,避免了学生自己操作时的盲目性。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实验内容得到有效的补充,让学生及时接触到在课堂无法完成而在实际工程又常用的先进实验测试技术。三是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保持一致。课堂理论授课教师与实验指导教师对相关实验内容、实验规范、操作要求的掌握和理解必须一致,以免造成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的脱节,避免实验室过程中实验操作的随意性。另外,随着开放实验的增加和新型材料的出现,实验指导老师要组织业务培训。四是建立公平的实验考核体制。相对课堂教学来说实验课虽然比较随意,但是必须建立公平的实验考核体制。实验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成绩包括考勤、操作和结果处理三部分。总之,土木工程材料这一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实践引入课堂,课堂指导实践,同时重视实际操作,才能够培养高素质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4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标准与课程大纲的关系混凝土材料本身造价不高,所以,在土木工程结构中被广泛应用,同样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结构,能够被使用在水利工程与土建工程等领域中。与此同时,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混凝土材料质量有所提升,而且其种类也有所增加,使其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展。其中,在对混凝土性能研究方面,新型混凝土在普通混凝土基础上增加了施工工艺并添加不同材料,为此,将其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当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木工程领域中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意义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当中十分关键的建筑材料,所以,在质量和性能方面都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决定作用。与此同时,施工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施工材料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需要深入研究混凝土问题,以保证可以满足现阶段土木工程的建设需求。在这种形势之下,新型混凝土材料应运而生,而且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因为新型混凝土是对普通混凝土的创新与升级,所以,在质量和性能方面都有所提高,而将其应用在土木工程领域当中,有效地保障了工程的建设质量[1]。第二,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新型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耐久性较强、强度较高,而且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特点。为此,在土木工程领域当中应用新型混凝土不仅可以节省建设的成本,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增加建筑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而降低对于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和污染。

  二、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

  (一)活性微粉混凝土的应用

  强度超高,且单位抗压强度达到200-800MPa,抗拉强度在25-150MPa范围内,同时,每平方断裂为30kJ的混凝土类型是活性微粉混凝土。该类型的混凝土其每立方体积质量可以达到2.5-3.0吨[2]。要想将一般混凝土转变成活性微粉混凝土,首先需要将颗粒最大范围予以缩小,并对混凝土均匀性进行全面改良。其次,在使用微粉以及极微粉材料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堆积密度的最优性。再次,需要对钢纤维进行增放,以保证其自身的延性。另外,适当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并将非水化水泥颗粒作为主要填料,以保证堆积密度的增加。最后,对于硬化过程,应当采取加压与加温等方法,以提升混凝土强度。通常情况下,普通混凝土级配曲线是连续性的,但是,活性微粉混凝土级配的曲线不同,并不是连续台阶形的曲线,而且骨料粒的直径不大,和水泥颗粒尺寸大致相同。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现阶段,绝大多数国家都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新型材料展开了深入探索与应用,所以,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高性能混凝土本身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般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性能混凝土自身轻度在60-100MPa之间,如果是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那么其强度会高于100MPa,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混凝土的结构尺寸,同时,结构自重与地基荷载也有所降低,使得材料实际使用量不断减少,有效地增强了可使用空间,节省了工程整体造价[3]。其次,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极强,所以,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施工消耗量。最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强的`耐久性特点,所以,在恶劣环境中也同样可以抵御,为此,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物当中。在维修费用方面有所下降,而且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不断降低,提高了社会与经济效益。正是由于高性能混凝土自身的特性特点,为此,在全球内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三)碾压混凝土的应用

  碾压混凝土通常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或者是公路路面等领域中应用,而且这种类型的混凝土发展速度很快。其中,在碾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浇筑机具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在平整环节需要使用推土机,而振实环节需要使用碾压机,在中间解决环节最好使用刷毛机,在切缝环节需要使用切缝机。通常来讲,在施工中,机械化的水平极高,而且施工的效率也相对较高,能够添加粉煤灰[4]。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实际浇筑的工期能够减少将近一半,而在用水量方面能够减少20%。另外,在水泥使用量方面可以减少30-60%。除此之外,在混凝土高坝修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碾压混凝土间层抗剪的特点。

  (四)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应用

  将纤维添加到混凝土当中,能够对混凝土抗拉性与延性不理想的问题予以有效解决,而且发展效果理想。与承重结构相比,钢纤维混凝土的发展速度最快,而且实际运用的范围也最为广泛,通常应用在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碳素钢纤维或者是耐火材料工业不锈钢纤维方面。若纤维长度与长径比属于正常尺寸,那么纤维产量一般控制在1-2%之间[5]。在此情况下,与基体混凝土对比,能够使钢纤维混凝土抗拉的强度提升到4-8成,同时,还能够增强抗弯的强度。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弹性阶段,在变形与基体混凝土性能对比方面,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却能够增强其塑性变形的韧性。

  (五)智能混凝土的应用

  智能混凝土也是对混凝土的一种改变,特别是对其不良性质进行了改变。其中,在高强混凝土方面,其实际的水泥使用量很多,而且水灰不多,在其中添加与硅灰相关的活性材料,并在实现硬化后,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能。但是,高强混凝土在硬化过程的前期阶段,能够自生收缩,而且孔隙率很高,增加了开裂问题发生的几率。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使用预湿轻骨料,且掺量是20%作为骨料,进而确保混凝土的内部能够形成蓄水器,进一步强化其潮湿养护工作的效果[6]。这种添加预湿骨料的方式,会降低其自生收缩,并减少微细裂缝量。对于高强混凝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受密实性影响而降低其防火性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高强混凝土遇热以后,岩浆当中自由水和化学结合水会转变为水气,但是,却无法通过密实性极强的混凝土逸出,最终形成气压,导致柱子自身保护层逐渐剥落,也同样减少了柱子本身的承载能力。在对该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在每方混凝土当中添加聚丙烯纤维2kg,这样一来,一旦处于高温状态,就会熔化纤维,并且为水气的逸出提供相应的途径,有效地减小气压,以免柱子保护层出现剥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对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工程的施工进度,所以,一定要对这种全新的施工材料予以一定的重视。文章不仅阐述了新型混凝土应用的现实意义,同时阐述了多种新型混凝土的具体应用,希望对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雨佳.土木工程中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筑,20xx(17):257-257.

  [2]吴丽琴.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xx(8):135-136.

  [3]李向辉.浅谈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28):768-768.

  [4]蒋文彬.详细论述土木工程中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J].四川建材,20xx,36(2):271-272,274.

  [5]刘国庆.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建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J].大科技科技天地,20xx(9):308.

  [6]张晓明.新型混泥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门窗,20xx(3):201.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5

  论文摘要:实验课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课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室开放程度、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改革实验课程评价考核机制共5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 实验教学 质量 改革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建类专业,如: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程。开设此课的目的是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材料性能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同时使学生毕业后具备在设计中合理选材,施工中正确用材的能力。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质,实验课是该课程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验方法,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目前高校不断压缩课程学时的趋势下,各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计划学时一般在36-54之间,其中实验课学时在6一18之间。土木工程材料涉及面较广,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内容繁杂,由于学时有限,理论课很难完成,往往压缩实验课,特别在实验资源较差的学校更为突出,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实验课。不仅如此,开设的实验课往往也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针对不同专业的选做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如何在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提高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是十分迫切的任务,作者在此作了一些思考,提出如下措施。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教学资源

  实验室、实验设备等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是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础,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硬件”。土木工程材料基本实验包括6个: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水泥实验、混凝土实验、墙体材料实验、钢筋实验、沥青实验,实验时学生按3-4人分组,根据学校规模不同,有相应的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要求,这是开设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基本条件,学校必须予以满足。同时学校应加大实验室投人,开放实验室,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选做实验创造条件。

  土木工程材料品种、型号较多,实验室还应设置专门的样品室,集中展现材料的实物、模型,使学生对各种材料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教师还应制作或收集各种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检测和工程应用的动画和录像,在实验条件有限或者实验学时有限时,可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通过动画演示和播放录像,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以及材料的应用条件、范围和施工程序,达到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并扩展学生的知识。

  二、优化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针对的专业较多,各专业有土木工程材料品种、型号较多,实验室还应设置专门的样品室,集中展现材料的实物、模型,使学生对各种材料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教师还应制作或收集各种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检测和工程应用的动画和录像,在实验条件有限或者实验学时有限时,可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通过动画演示和播放录像,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以及材料的应用条件、范围和施工程序,达到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并扩展学生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专业特点,优化实验课内容。我们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改革,如将原来的“砂、石实验”与“普通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实验”综合,并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结合,使之成为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增设了“沥青混合料”选做实验;针对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增设了“陶瓷砖性能”选做实验;针对给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增设了“塑料管材性能”选做实验等,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自己的特点,而实验学时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专业特点,优化实验课内容。我们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改革,如将原来的“砂、石实验”与“普通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实验”综合,并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结合,使之成为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增设了“沥青混合料”选做实验;针对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增设了“陶瓷砖性能”选做实验;针对给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增设了“塑料管材性能”选做实验等,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三、加强实验室开放程度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的过程。例如表1中的混凝土实验,实验实施时分小组进行,首先教师由提出实验的目标,如配制C30,C40,C50混凝土,小组选择各自的目标;然后学生测定配制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质,如砂石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级配等,选择相应的材料;再次按配制目标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后进行混凝土的试配和强度测试。实验完成后,按小组提交实验报告,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是不相同的。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针对专业性质不同开设选做实验,没有开放的实验室,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以上的混凝土实验,涉及的环节多,周期长(28天),在各种教学任务安排紧张的情况下,学生根本无法在固定、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加强实验室开放程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时间去进行自己设计的实验,才能真正达到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四、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实验课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教学,注意教学方法。在上实验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如实验教学大纲、讲义等,开始上课后,一般花10一15分钟,将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注意事项讲述清楚(应有适当的演示)。学生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耐心指导,对于验证性实验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观察学生每个实验步骤,并随时纠正。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学会怎么开展

  未知领域的实验,而不至于在碰到新课题时束手无策。目前,多数高校都给教师配备了助教,上实验课教师不到场,完全由助教替代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的表现,必须予以制止。

  五、改革实验课程评价考核机制

  实验教学考核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检查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程度;二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各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核一般理论考试占80%左右,实验考核占20%左右,传统的实验考核办法大多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验告的质量来进行,对实验的过程不够重视。考核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考核时教师不仅要看实验的结果,而且要将考核重点放在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

  六、结语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开设面较广,凡是有土建类专业的学校都开设该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将带来较大的受益面。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一项长期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6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通过总结实践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该双语教学课程,相关成果为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一、课程简介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提高教学效果、顺应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改革发展,开展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显得十分必要。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土木工程建设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内容包括:绪论、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钢材、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砌体材料、屋面材料、沥青、沥青混合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木材和建筑功能材料。其中重点介绍了这些材料的基本组成、技术性质、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在介绍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知识的同时,力求反映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间的本质关系,并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标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的`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材料科学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土木工程中常用材料(包括建筑钢材、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砌体材料及屋面材料、沥青、沥青混合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木材、建筑功能材料等)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用途、质量检测和评定的标准,具备针对具体工程合理选材与用材的分析能力。(2)了解各种常用材料的试验方法,并通过实验环节的学习,掌握主要材料的试验方法和基本试验操作技能,具备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评判的能力。(3)了解各种材料的生产方法、常用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及改善材料性能的途径,具备对各种配合比进行设计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校核的能力。

  三、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1.国内外教材的互补。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依据,是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中首先面对的课题。为实现教学内容与国外教学内容接轨,本课程主讲老师根据国外的学习工作经验,结合国内工程实践,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教材的异同点,选取了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和拓展。2.双语课件PPT的制作。本课程课件PPT在中文课件的基础上,完成了全英文课件的制作。PPT课件中设计穿插大量实验室及工程实践图片及大量视频及Flash动画演示。详细展示了各种工程材料内部组成与结构间的关系,材料性能在工程中的应用等特性。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工程适用情况。本课程双语课件的一大特点是融合了国外相关建筑材料的课程信息,让学生能更生动地熟悉相关工程材料的发展史及研究进展,夯实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3.双语课程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形式不同,本课程双语教学形式吸取了国外相关教学模式的经验,采用“启发式”及“提问式”等互动模式进行教学。这一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受学转变为课堂的主动学习,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学生去掌握各知识点的作用,一改原先单调的介绍及讲解等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授课效率。

  四、双语教学实践及问题处理

  双语教学在实践教学初期由于教学模式新颖,课件内容丰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课程实践的深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们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因对专业词汇的不熟悉而跟不上课程节奏。由于大学英语授课内容与专业英语关联性不强,即便是英语基础好的本科生也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来进行双语授课。为此,本课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专业词汇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双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国内外由于工程特点及发展历程的不同而出现的标准规范的差异性。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穿插相关背景发展的介绍,让学生能从根本上了解其异同点。

  五、总结

  双语教学对本科生而言是一个具有挑战也充满兴趣的教学模式。《土木工程材料》由于其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专业面广,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不少实践性问题。归纳总结这些问题发现,双语教材的选择、教师水平的提高及学生基础的夯实是三个关键性因素。此外学校应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为双语教学提供相应的安排,帮助教师及学生克服上述几个短板。

  参考文献:

  [1]孙振平.《特种建筑材料》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9,(34):233.

  [2]元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2,(19):54-55.

  [3]董素芬.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创新切入点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6,(03):13-14.

  [4]郭咏梅.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69-71.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体系的不断健全,土木工程材料应用方案不断得到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其蕴含的科学技术比例日益提升,这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就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应用模块展开分析,旨在突破传统的材料应用方法,以增强土木工程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应用状况;建筑结构物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实践中各类材料及相关制品的称呼,其是建筑工程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是建筑结构物的根本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体系的不断健全,土木工程新型材料不断得到应用,这类新型材料具备良好的环保性、高效性、节能性,应用种类繁多,存在不同的应用特性。

  一、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状况

  1.高性能混凝土具备极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其强度及耐久性比较好,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这突出表现在其高弹性模量、较高早期强度等方面,可以避免钢筋受到锈蚀,能够满足恶劣施工工作的要求,实现混凝土坚固及耐久性的提升,其易修整性强,可泵性高。HPC可以进行流态混凝土的配置,避免了离析问题的出现,可以有效降低泵送压力,具备良好的修整效率。在冬天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正常,相比于普通的混凝土,其强度增长较快,即使在较低环境下也不会出现冰冻问题,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能够保持正常的坍落度,能够实现水化热的有效性控制。低强混凝土是常见的工程施工材料,能够满足桩基工程、基础工程等的工作要求,也可用于地下建筑物构造。在一定情况下,可用低强混凝土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密度、弹性模量等的调整,降低其收缩裂缝水平。轻质混凝土实现了天然轻骨料、废料轻骨料、人造轻骨料等的使用,比如浮石、凝灰岩、炉渣、自然煤矸石、黏土陶粒等的使用,其抗冻性能高,相对强度大,密度较小,具备良好的保温性。通过对工业废渣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减少城市的污染状况,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这类废渣包括粉煤灰、煤矿煤矸石、废弃锅炉煤渣等,能够减少所堆积废料的面积。自密实混凝土不需要进行机械振捣,其能够依靠自身重量实现混凝土的密实,这类混凝土的流动性较高,可以有效防止离析问题,在配置该类混凝土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方法。粗骨料体积需要为固体混凝土体积的一半。细骨料的体积为砂浆体的一半。自密实混凝土需要开展流动性试验,进行超塑化剂用量及水灰比的确定,从而使材料获得最佳的组成比例。这类混凝土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并不存在振动噪音问题,满足了夜间施工工作的要求,这类混凝土对施工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小,其混凝土质量比较均匀且持久。

  2.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不断得到应用,在这个过程中,粉煤灰的微集料效应、火山灰活性效应、粉煤灰颗粒形态效应逐渐被社会大众所重视,随着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粉煤灰逐渐成为混凝土的必需组分,在这个环节中,粉煤灰的掺量不断增大,混凝土技术方案不断得到更新及应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具备成熟的混凝土应用技术。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得到普及。实践证明,通过对粉煤灰材料的应用及普及,可以实现工程材料费的有效性节约,其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水泥属于高能耗及高环境污染产品,为了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尽可能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进行各类工业废渣的使用,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我国生态建设理念的兴起,生态环保型、可持续发展型建筑工程模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工业废渣的开发及利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

  二、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

  1.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型墙体材料不断得到应用,在砌筑结构墙体的应用过程中,进行高性能砌体材料的选择是必要的,这类材料的保温隔热性好,其导热系数较小。这类材料主要包括普通混凝土、空心钻土砖及粉煤灰、浮石等砌体材料,保温砂浆是其重要的砌体胶凝材料。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推动了墙体材料应用技术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复合型节能墙体出现,这类墙体实现了新型墙体材料、传统墙体材料、保温绝热材料等的结合,比较常见的绝热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玻璃棉、泡沫塑料、矿物棉等材料,常见的砌体材料包括混凝土类空心砖、空心砌块、黏土实心砖等。实践证明,复合墙体是一种高效性的绝热保温材料,相比于单一材料砌筑的墙体,该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更强,具备更好的节能效果。但是综合来看,绝热材料的整体成本较高,需要辅之以相配套的建筑主体结构形式,常见的应用结构模式包括墙体不承重结构、框架结构等。

  2.新型复合墙板主要由内墙板、外墙板、高效绝热保温材料等构成

  按照标准尺寸及相关模数展开工业化生产,其具体包括门、窗、墙板一体化的制造过程,需要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中,将其安装在结构框架上,成为房屋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这是当下主流的建筑应用形式,这类建筑物的复合墙板不进行外力的承受,其质量较轻,保温性能良好,具备较高的施工效率。FRP复合材料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土木工程建筑物结构问题。结构性能及结构的退化是制约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影响问题,通过对FRP复合材料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其适应了现代工程的发展,满足了工程恶劣施工的要求,确保现代工程结构的轻质化发展,满足了现代工程结构的工作要求,这种复合材料常见于海洋工程、地下工程等。在其具体施工应用中,需要进行钢筋的替换,将钢管直接应用于新建结构中,实现对旧有结构的维修及加固,实现建筑物整体效果的增强。整体来看,土木工程结构及基础设施的整体使用年限较长,但在工程实践中,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抗力衰减、建筑物结构损伤积累等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受环境荷载作用、腐蚀效应、材料老化、疲劳效应等的影响,从而导致各类突发事故的发生,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做好该类建筑物结构及设施的健康监测工作,进行复合型智能材料的应用,提升土木工程的整体监测效益。

  3.碳纤维机敏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的建筑材料

  其以碳纤维作为填充相,实现了混凝土、砂浆、水泥浆等的混合,制成了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这类材料的电阻率、应变状况、损伤状况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进行碳纤维混凝土应变及损伤状况的监测,需要进行电阻率变化的测试。这类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够实现与混凝土结构的良好相容,其施工工艺水平比较简单,满足了道路载重监控工作的要求,适应了土木工程结构及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工作要求。碳纤维混凝土还具备良好的电磁屏蔽特性,其电热效应强烈,有利于实现混凝土结构温度的自适应,实现混凝土抗电磁干扰能力的提升。基于纳米复合材料应用基础上的混凝土其电阻率随着线性变化而变化,具备很好的重复性及灵敏度,其传感性好,整体强度高,应用前景广阔。相比于普通的混凝土材料,纳米材料具备超微的粒径,其拥有一系列的电学性能,具备超高强、超塑性等特点,通过对纳米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混凝土材料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土木工程的工作要求,为了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智能混凝土研究体系的健全,充分发挥智能、高复合混凝土的应用优势。结语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土木工程工作的要求,进行新型材料的应用是必要的,从而实现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李宇坤.浅谈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历程[J].科技风,20xx(12):76-78.

  [2]许晓岚.浅谈土木工程材料[J].信息化建设,20xx(7):56-58.

  [3]毕晓茜.浅析现代建筑中土木工程新型材料的应用[J].江西建材,20xx(22):81-83.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8

  摘要: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影响混凝土结构耐性的因素很多,大体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的内部因素是因为其砼质量及其保护层,它们会影响混泥土材料的耐久性。它的外在影响因素是由环境和载荷功能影响的。混凝土材料在生活中通常被人用在很多方面,它的耐久性的高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中在土木工程中,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是很广泛的,而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也制约着工程的进度。影响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原因不同导致的后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对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分析探索时,应该先进行影响因素的探析,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探析

  1引言

  混凝土材料在人们的生活中常被用作建筑工程中用来进行凝固两物体,用于加固作用。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制是约着一个建筑寿命的因素之一。对于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是由很多原因制约的,例如:混凝土的地质;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等等。对于这些制约因素的明确了解,可以在使用混凝土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本文通过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提出了相关措施,以便为使用混凝土的相关工程提供借鉴特别是为土木工程。

  2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2.1混凝土的原材料

  人们通常使用的混凝土是用碎石、砂子水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搅拌混合而成的,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对于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在土木工程中也是十分常见的。而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好坏对于混凝土在后期的抵抗外界压力以及混凝土的密度会产生很大影响。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在市场上的分布是很广泛的,由于对于这个市场国家没有进行很严格的细分管理,所以导致市场当中的劣质品横行,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要做好严格的把关,以便得到高质量的原材料,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当今社会的发展日异月新,土木方程等其他工程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正在朝着智能化高新化发展,但是对于混凝土的使用还是和传统一样,在对工程进行施工时要加强相关的把控措施,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对于原材料质量把控出现问题,只看重混凝土的对于压力的抵抗能力,而忽略了密度等问题在土木工程施工当中屡见不鲜,而且其造成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会导致建筑物的墙壁出现断裂现象,造成项目不能按时转接和相关的安全问题。

  2.2混凝土的密实度

  对于混凝土的耐久度除了原材料的影响外,还有其它的因素便是混凝土的密实度,对于混凝土的密实度来说影响他的有很多因素,主要是在建筑过程中对与混凝土的干扰和侵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混凝土对于外界的渗透力的抵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抗渗性,是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外界液体等的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抵抗液体的渗透的能力,主要是对于水的渗透的抵抗能力。在自然界中,雨水是一个“常客”,当雨水进入建筑物时,混凝土便起到了对雨水的抵抗力,如果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够,便会导致建筑物受到侵蚀,从而导致建筑物受损影响建筑物的寿命,所以说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密实度二者是息息相关的;第二,就是混凝土的冻融破坏。一年有四季,严寒到来的时候说明冬季到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寒冷,在严寒天气下混凝土会因为内部含水,而导致结冰,从而致使混凝土内部结构遭到破坏,我们称这种叫作冻融破坏。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混凝土的抗冻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内部的气孔结构和气泡数量,二者成反比。当混凝土内部气泡多时,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就会减弱;当混凝土内部气泡少时,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就强;第三,是混凝土的碳化。这是一个化学过程,就是混凝土逐步遭受侵蚀和腐坏的过程,空气中充满着各种气体,其中有一个叫作二氧化碳的气体,它会进入混凝土中,经过一个漫长的化学反应形成CaCO3和水,而形成的CaCO3是一种降低混凝土碱性的物质,而且这个化学过程也降低了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使钢筋暴露在空气中与其内部物质发生反应,导致钢筋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导致最终的墙壁开裂,从而影响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可靠性,影响工程施工进程。

  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减低混凝土的空隙率,特别是毛细管空隙率。混凝土在形成的时候主要使用水来作为混合介质。在对混凝土搅拌时,减少水的使用量,来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但是,意味的降低用水量不但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现在在建筑工程实施工程中主要使用高效减水剂,来减少混凝土中含水量。另外,在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采购时,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以保证混凝土拥有较高的耐久性,提高建筑施工速度。(2)预防钢筋的腐蚀。常用的方法有环氧涂层钢筋,采用静电喷涂环氧树脂粉末在钢筋表面涂上一层厚厚的物质,已达到钢筋与外界隔离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涂层,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的还是添加高效减水剂。(3)在混凝土中添加高效活性矿物掺料,高效活性矿物掺料能够加强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减少用水量,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4)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要合理添加水量,做好均匀的搅拌工作,继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4结论

  混凝土在我们的经常被用到建筑工程中,高效的混凝土耐久性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的耐久性应该被重视,生活中的高楼大厦的耸立离不开混凝土的作用,搞笑的混凝土耐久性不但可以提高建筑物寿命,还能为人们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本文只是简单的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并简单的提出了解决措施。要想真正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还是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南瑞芳.水工混凝土材料的抗冻耐久性能劣化规律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xx.

  [2]金伟良,薛文,陈驹.海岸及近海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设计指标的影响参数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xx(12):86~97.

  [3]盖爽.超高性能结构混凝土材料工程化应用基础研究达国际先进[N].中国建设报,20xx:(7).

  [4]李玉飞.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xx(3):125~126.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9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笔者实践,重点围绕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推动其更好地应用,为保障土木工程建设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新型混凝土;土木工程;意义;应用分析

  1新型混凝土含义及其应用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意义概述

  1.1新型混凝土

  根据笔者研究可知,新型混凝土主要指在传统混凝土生产制作中将诸如煤炭颗粒、矿物质以及纤维等化学或非化学成分按一定比例搭配掺入而制作而成的新型混凝土,结合实践来看,其可以看作是传统混凝土的升级版本。

  1.2新型混凝土应用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意义

  对土木工程而言,混凝土是其最重要的建筑原材料之一,其质量与性能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木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建设要求,并且加之当前施工技术要求不断提升,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人们不断加大对混凝土的研究开发,以期能够有效地满足当前土木工程建设所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混凝土材料应运而生。结合实践来看,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在土木工程领域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首先,正如上文所述新型混凝土是传统混凝土的升级版本,因此其质量与性能上有着很大提升,因而将其应用到土木工程领域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建设质量。其次,相比于传统混凝土,新型混凝土材料具有诸如强度高、耐久性强以及节能环保等众多优点,因而将其应用到土木工程领域之中不但能够在降低建设成本情况下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污染。

  2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2.1活性微粉混凝土

  活性微粉混凝土,指的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的混凝土,其每单位的抗压强度可为200MPa到800MPa,其抗拉强度为25MPa到150MPa,其断裂每平方可达到30kJ,单位的体积质量每立方可达到2.5t到3.0t。对于一般混凝土上成为活性微粉混凝土的重要对策是:①缩小颗粒中的最大范围,改良混凝土的均匀性。②对微粉和极微粉材料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成为最优的堆积密度。③增放钢纤维来保证其延性。④减少混凝土用水量,运用非水化水泥颗粒当作是填料,来加大堆积密度。⑤在硬化中需要进行加压和加温等举措,使其实现较强的强度。一般混凝土的级配曲线具有连续性,而活性微粉混凝土的级配曲线是没有连续的台阶形曲线,其骨料粒直径是比较小的,几乎相等于水泥颗粒的尺寸。

  2.2高性能混凝土

  自1980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已逐渐开展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使得混凝土迈入了新兴的高科技行列,引起了全球材料界以及工程界的关注。许多国家把高性能混凝土当作是跨世纪新材料来进行探索和运用,使得混凝土成为当时研究以及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对象。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主要表现为:①因为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达到60Mpa到100MPa,超高强可以超过100MPa的特性,这样就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大小大大缩小了,进而降低结构自重以及对地基的荷载,减少材料的用量,提高使用的空间,最大程度上使得工程造价有所减少。②因为高性能混凝土有着较高的工作性,能够降低施工中的劳动强度,节省施工的消耗。③高性能混凝土的高耐久性可提高对较差环境中的抗御性能,增加建筑物中的运用,降低维修费用和对环境造成的作用,有明显的社会以及经济利益。因为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良特性,所以,在这十几年来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3碾压混凝土

  碾压混凝土发展的较为迅速,经常运用于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比如:水工大坝)、公路路面、工业厂房地面和机场道面当中。用于碾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浇筑机具和一般混凝土是不一样的,需要平整运用推土机,振实用碾压机,中间解决用刷毛机,切缝用切缝机。在整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其机械化水平往往是比较高的,施工效率也是比较高的,可加入较多的粉煤灰。和一般混凝土相较来说,浇筑工期可减少1/3到1/2,用水量可降低百分之二十,水泥用量可降低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六十。碾压混凝土中的间层抗剪特性是被用来修建混凝土高坝的核心。

  2.4纤维增强混凝土

  为了可以攻克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差、延性差等问题,在混凝土中加入了纤维来改良混凝土特性的研究,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相较于承重结构来说,发展较迅速、运用较为广泛的.是钢纤维混凝土,主要是用于土木建筑工程的碳素钢纤维以及耐火材料工业中的不锈钢纤维。当纤维长度和长径比在一般尺寸中,纤维掺量就会在1%-2%的范围内,和基体混凝土相较来看,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提升4到8成,抗弯强度则提升0.6-1.2倍,抗剪强度则提升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百,抗压强度则最大可提升百分之二十五。而弹性阶段的变形和基体混凝土性能对比来看,是没有明显差异的,然而可最大程度上提升衡量钢纤维混凝土塑性变形特性的韧性。

  2.5智能混凝土

  智能混凝土是运用混凝土所构成的改变,对混凝土中一些不好的性质予以改变。比如;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是比较多的,水灰比较低,加入了硅灰相关的活性材料,在通过硬化以后,其混凝土的密实度会比较好。然而,高强混凝土在硬化的前期,是有着显著的自生收缩以及其孔隙率是比较高的,很容易就会发生开裂等现象。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最主要的办法就是,用掺量为百分之二十的预湿轻骨料来作为骨料,进而使得在混凝土内部可以成为一个“蓄水器”,使得混凝土可以取得高效性的潮湿养护。这样加入“预湿骨料”的办法,能够使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大为下降,减弱了微细裂缝的数量。高强混凝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良好的密实性所引发的防火性能得到下降。这就是因为在碰到高温时,砂浆中的自由水以及化学互相结合水变成了水气,然而,不可以从密实的混凝土逸出,进而变成气压,致使柱子的保护层剥落,最大水平上降低了柱的承载力。处理这个问题的另一种办法就是在每方混凝土中加如2千克的聚丙烯纤维,在高温状态下,使得纤维熔化,变成了能使水气从边界区逸出的通道,降低了气压,进而避免了柱子的保护层剥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上文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应用在土木工程领域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其应用。对此,上文在充分结合笔者研究实践情况下,重点探究几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地应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吴丽琴.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xx(8):135~136.

  [2]王淑钰.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5(13).

  [3]张晓明.新型混泥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门窗,20xx(3):201~201.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10

  一、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中材料选择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在土木工程施工当中,人们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不仅对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还降低了工程的效益,使得土木工程的施工难度提高。而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材料方面选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在材料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人才,或者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在对土木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使得人们在对施工材料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且部分施工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重视人才的培养,这就导致工程施工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降低了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其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1.2材料管理制度不能够落到实处,只停留在形式层面,甚至没有管理制度。目前人们在对工程施工材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制度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保障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还保障了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过,我国部分施工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管理制度的建设,这就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就使得人们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弊端,进而使得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

  1.3材料管理方法缺乏创新,过于落后,很难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材料管理办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因此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完善,以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大多数施工企业都缺乏创新精神,还是采用传统的材料管理办法来对其进行处理,这就使得土木工程的施工材料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从而给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4材料选择的方法不够规范,选择过程存在较多的漏洞,监督力度不够。在实际的土木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会设立一个独立部门负责选择和采购施工材料,而期间对采购过程缺乏自始至终的监督和管理。由于管理力度不足,如果某些人员的自身素质较低,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极有可能在采购过程中中饱私囊,欺上瞒下,这样不仅会造成工程的质量大打折扣,还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带来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在加强工作人员素质的同时,企业也应该完善自身监督管理制度,让那些谋求私利者无缝可钻,保证材料选择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在实际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好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工作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选择材料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了施工企业的形象,而且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需要对材料和选择和质量的控制进行严格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2.1施工单位要注重对专业人员的培养,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单位领导阶层要加大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对人员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其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考核审查,建立完善的选拔和考核制度。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

  2.2建立和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控制好材料的质量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维护单位形象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单位要落实管理工作,建立和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保证材料的质量,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就要规范相关工作流程,明确人员职责工作,约束相关工作细节等等。

  2.3对相关管理方法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当中,所以对材料的也应该建立起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优势。同时单位要注重创新,不断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不断地对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变革的步伐,使制度能够更好地为管理工作服务。建立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做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2.4健全材料的选择采购管理机制,提高采购部门人员的素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施工单位要健全材料的选择和采购管理机制,建立单独的采购部门,同时要注重提高采购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防止出现谋求私利、以次充好的现象出现。建立健全统一的采购管理机制,可以约束人员的不良行为,使其能够尽心尽力为企业单位工作,从而保证所选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质量。同时企业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格规范员工行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保障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内容之一。不过,从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在施工材料选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我们还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11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其中施工材料管理作为管理项目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整个项目管理工作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确保施工的质量,首先就应该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控制,选择最优的材料。本文简单介绍了材料的选择,重点探讨了土木工程施工中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选择;质量控制;策略

  材料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础,材料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近些年,随着我国工程建筑在质量上出现的问题愈加频繁,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在材料质量控制和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1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原则

  1.1经济性

  经济性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对材料质量的控制上,应该进行最优的选择。换个角度来看,只有为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价值,才能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材料选择上,应该将经济效益的原则落实到实处。管理人员要对相关材料的质量和价格和类别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使用劣质材料。

  1.2规范性

  土木工程项目中材料的选择上,还要秉承着规范性的原则,从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审查,这是实践规范性原则最为有效的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对材料规范性的操作和关注度。确保各项操作都能严格按照基本原则进行操作。针对一些复杂程度较高或者是选择难度较大的材料,更是需要对其进行规范性的控制。

  1.3服务性

  土木工程项目材料的管理和控制上,还应该从服务性的原则出发,这是工程项目材料控制的一个基础属性。主要表现在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程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态度,才能让服务性原则得到最为有效的落实。

  2土木工程施工中材料的质量控制策略

  2.1明确材料的特点进行选择

  施工中需要的材料种类比较多,且不同的材料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质,施工企业所需要做的'就是针对材料的特点,对其进行选择。达到了合格范围内的材料,才能将其运用于施工中。例如,在钢筋的选择上,由于钢筋自身的特性,让它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和抗压性,所以施工企业要针对这一特点,对钢筋进行测试。只有对材料进行针对性的选择,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提升工程的建设进度。为了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要求相符合,就需要施工单位对其进行科学的划分,在选择计划方面,提前做好相应的计划工作。根据施工设计和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统一的规划,这样能够避免对材料的浪费,同时,对原材料厂家的考察上,需要确定厂家的资质、生产技术和能力,这样才能从众多的厂家中选择最合适的一家。

  2.2加强管理人员对材料的管理意识,注意施工安全

  整个土木工程施工的领导人员需要加强对材料的重视程度,完善材料和管理机构,建立一个健全的体系,确定对材料进行分管的负责人。尤其是在采购和施工技术方面,需要成立一个专业小组,对工程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在采购之前,就进行提前的预测和分析,确保成本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采购完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相关人员要及时发现采购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合适的措施,尽量不要出现资金浪费或者是损失较为严重的情况。同时,也有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品种和强度等级都较为合适的水泥与混凝土,力求与设计相互符合。明确规定混凝土的出厂检验、交货验收等规范程序,当混凝土送至施工现场的时候,需要双方在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复查。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厂家必须严格把关,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除此之外,安全也是土木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伴随着整个施工进程。增强管理人员对材料管理的时候,也要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2.3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建设设计的要求相互符合,就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选择。而具备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是每个建筑施工中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需求,在确定了施工管理体系之后,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由于材料问题所引起的施工缺陷。所以,要完善责任分配制度,明确施工中每个人应该完成和需要完成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而提高施工的工程质量。完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管理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对材料的管理中,能够提高材料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在材料的入口、出口和库存管理这些方面,都需要施工人员的创新意识,实现对材料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将各项制度严格落实到实处,在保障质量的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3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中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建设设计的要求相互符合,就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选择。从对管理方式的创新、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来实现建筑材料的选择与控制,满足工程的高效率、高质量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袁卉,岳洋.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策略[J].江西建材,20xx(09):277.

  [2]杜厚兆,谢晓杰.城市建设施工中的材料采购选择与质控措施[J].中国市场,20xx(21):69~70.

  [3]张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2):287.

  作者:王斌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12

  1对工程结构发挥的加固和补强的作用

  对于复合材料的应用,主要是采取某种方式,将FRP附着在构件的表面,达成受力状态,目的是强化原有构件的受力能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这种构想就进行的常识,主要是在混凝土外加贴纤维复合材料,内部带有高强度的钢丝,实现加固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主要的作用是增强防腐效果,实现了钢丝与混凝土的结合。发展到九十年代,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出现,应用在对桥梁的加固方面,促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加固和修复方面的影响增强,研究的范围实现了拓展,在具体的工程中得到应有,促使FRP在修复和加固方面彰显优势。此时,我国的CFRP加固工程出现,为新型复合材料的发展奠定的基础,当前,FRP技术在结构加固工程中得到极大推广,发展到桥梁和建筑,涉及混凝土、地下隧道等多种形式,加固方式展现为缠绕、粘贴等多种方法。FRP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加固形式较多,在各种结构架构中应用比较普及,其中,在钢结构加工方面的运用最为突出。

  2FRP筋索和预应力FRP筋混凝土结构介绍

  (1)对于FRP,整个纤维的比重较大,其筋的重量较小,同时,强度较高,是常规钢筋的多倍。它在耐腐蚀方面特点突出,也是实现对钢筋有效代替的主要性能,避免出现锈蚀现象,致使结构受到破坏,也有利于节省维护费用,降低时间成本。另外,其非磁性的特征突出,能够达到相关工程的无磁性标准。FRP索在桥梁工程中应用较多,可以发挥缆绳的作用,抑或是用作预应力筋。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种配筋就应用在混凝土的桥梁建设中,目的是借助GFRP的性能,避免一些特殊地区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如寒冷或者沿海地区的盐蚀现象。另外,GFRP价格不高,操作简单,耐久性强,使用比较广泛。

  (2)在我国,使用较大的市FRP筋、索产品以及配套锚夹具。在FRP筋混凝土的研究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混凝土与筋之间粘结的问题,一旦效果不佳,加之处理方式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粘结效果。另外一方面是在力学方面的性能,主要是鉴于FRP筋具有弹脆性材料类型,使得其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方面与传统方式存在不同,为此,要立足不同,进行深入研究。

  3对FRP组合结构的介绍

  FRP组合几个就是将不同类型的形式的FRP产品与钢材或者混凝土进行结合,发挥各自最大优势,从而形成新的结构。对于FRP,鉴于性能的完善下,其可塑性较强。

  3.1FRP管混凝土分析

  将混凝土填至缠绕成型的FRP管仲,形成混合构件,这种方式比较合理,除了发挥对混凝土约束的作用外,还可以发挥模板的作用,加快施工,提高较高的耐久性。对于FRP管混凝土的研究比较多,深入开展对组合结构的受力等方面的探索。

  3.2FRP-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的分析

  在构件的中间部分设置空心的钢管,外面包FRP,之间添加混凝土,在具体施工进行中,钢管发挥的承力的作用,FRP充当模板,钢管受到了保护,防止锈蚀的发生,变形几率降低,自重降低,

  3.3FRP-混凝土组合梁分析

  FRP-混凝土组合梁分析主要是借助组合方式关键,促使上部混凝土受压,下部受拉。在组合件的作用下,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将其作为长久使用的模板,有利于施工的顺利开展。

  3.4CFRP-铝合金组合构件的分析

  CFRP-铝合金组合构件是将FRP在铝合金的外面进行包裹,以实际设计为依据,最大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如高强、耐腐蚀等,防止脆性的发生,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在大跨度的结构中使用。

  3.5FRP-木组合构件

  FRP在纤维构造方面与木材具有相似的构成,具有受力方面的特性,抗火能力不强,在实现组合之后,FRP能够发挥增强的作用,木材发挥内部填充的功能,在力学方面达到性能最强。这种组合方式操作简单,技术成熟,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支出。

  4对全FRP结构的介绍

  鉴于FRP在力学方面的优势,例如,耐腐蚀性、绝缘性以及隔热性,使得其在设计和优化方面优势明显,全FRP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用工程中应用较多。在当前的土木工程中,全FRP结构主要分为如下几种形式。

  4.1对FRP桥面体系的分析

  以FRP材料作为桥梁的面板,能够实现结构内力的降低,增强对环境侵蚀的抵抗能力,减少后期维护的支出。借助这种新的桥板,桥面的重量降低,使用时间增长。

  4.2对FRP轻质桥梁的分析

  对于这种轻型的桥梁,主要应用在人行天桥,几乎全部构件都采用FRP,较小了整个上部构造的重量。FRP轻质桥梁与传统方式存在受力的不同,首先,这种桥梁承载能力强,但是刚度不大,采取变形控制的方式。其次,受力特点为线性,变形与承载成正比关系,在出现完全破坏之前,变形十分明显,呈现比较突然的状态。当前,这轻质桥梁的研究发展不大,缺少相关标准和要求。

  4.3对FRP编制网结构的分析

  这种方式的结果是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将FRP板条进行编织,在张拉作用下,形成一种结构体系,柔性较强。这种结构借助的是轻质的特征,比较适合于较大跨度的结构,建筑效果比较突出,适合于大型建筑。

  4.4FRP杆间空间结构分析

  在空间结构系统中应用FRP,能够实现网架结构的获取。FRP网架结构杆件主要是由CFRP片粘贴而成,按照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实现节点与锥头的有效连接。这种结构重量较小,施工方便,不需较长时间,具有较强的耐腐性,防止凝露的出现,维护费用不高。这种结果比较适合于环境差、跨度大的结构。

  4.5多种款式的FRP曲面结构物

  如果采用传统材料来实现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形式,需要较高的成本,但是FRP效能较高、成本较低,有利于多样化的结构形态的需求。同时,FRP的可设计性较强,有利于结构方面的优化。FRP有利于弥补传统结构的不足,借助优化作用,促进结构受力的合理化,为此,FRP是非线型建筑的理想结构物。

  5结束语

  综上,随着土木工程的高速发展,虽然混凝土和钢材使用量较大、规模庞大、应用时间长,但是面对复杂的建筑环境,仍无法满足土木工程的需要。FRP作为一种全新的复合材料,以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愈加广泛,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13

  在地方高校中,建立起科学得实验教学体制,有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并通过积极地探索和时间,能够锻炼学生得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同时,还要求建立起高素质得师资队伍,合理整合校内外得相关资源,多方面得共同作用,才能很好地推动地方高校实验教学得发展。

  1.地方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开放得背景

  在我国得教学背景下,实验室通常都非常重视课程教学,并且在教室得引领下,学生得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从而使得实验室得教学效果比较差。在土木工程专业得实验室教学中,在设计时通常都围绕本课程来进行,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相关得知识点上面。而且验证和演示得性质居多,设计方面得实验比较少。尽管对知识点所具有得相关原理进行啦呈现,却没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得培养,也忽视啦分析和解决问题得能力。[1]然而,教学改革得不断深入,要求改变传统得实验室教学模式,建设开放性得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推动人才培养得进程。

  2.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实验室开放得探索和实践

  2.1推行开放性得实验教学机制

  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立起较为开放得教学机制,有利于学生得探索实践。实验室把实验项目和相关设备得信息进行公布,学生们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得方式,获得实验机会。从而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完成实验室得开放。在该专业得教学实验大纲里面,涉及到得实验要求相对较少,负责实验得老师应当结合学生得实际情况,选择或者开除一些实验,让学生进行选择。当教学大纲上得实验完成以后,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喜好和特点特长,对选做实验进行筛选,选择出符合自己特点和需求得实验,在内容方面完成实验室得开放。同时,在开放性得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具有设计性和研究型得相关项目。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得探索,对试验项目进行设计。从而,在教学形式方面完成开放。这也符合因材施教得要求,能使学生得实践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

  2.2推动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如果要让当前得实验教学独自成体系,就应当结合当前得人才培养标准和相关要求,把以前分散开得、依附在各科课程得实验分离出来,对实验内容与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使得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得体系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在体制方面,打破啦原有得分割体制。从而,使得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更加优化,实验教学能够获得更多收益。从这个层面来看,开放性实验室得到进一步得确定。同时,将原有各专业得实验室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专业得实际情况,对开放性实验室进行统筹安排。

  2.3推动实验室教学方式改革

  就土木工程专业得实验教学而言,应当为学生得发展服务。这要求在学习方式、时间和内容方面,为学生预留出较大得选择空间。对传统得一些不合时宜得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配合当前得学分制教学,推动实验教学得进一步发展。同时,学生应当结合自身得一些需求和特点,确定相关得项目,并对实验得一些步骤进行设计。也可以按照自身得进度,对试验时间进行选择。这样一来,有利于改变传统得教学理念。从而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得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得主体地位也能够得到保证。而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应当建立起有一定特色得实验教学模式,把现代教学中得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呈现出来。这样得模式不但可以使实验教学中得一些要求得到满足,还可以充分解放学生得个性,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得培养。

  3加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实验室开放得策略

  3.1合理调整实验室得结构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得实验教学中,应当结合该专业得相关要求和标准,认真分析实验室结构。在传统得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属于理论教学中得一部分。但是随着教学得改革和实验室得发展,要求实验教学独立出来,对实验方面得相关项目与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从而成为较为独立得一个实验教学体系。如此一来,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中也不会存在偏重于理论而忽视实践,也不会存在偏重于实践而忽视理论。两个部分既相联系,又各自独立,共同作用推动实践教学发展。

  3.2加强对开放性实验室得认识

  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得实验教学中,应当结合高校自身得一些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学进行相应得改革。这要求首先要在思想认知方面得到提升,打破传统实验教学中所谓得分割体制。并且需要各方面意识到实验室开放得重要性。在一级学科内,要求跨部门和专业,加强开放型实验室得建设,使实验教学因此而获得良好得教学效果。

  3.3建立有效得管理模式

  在实验室得管理方面,改革管理模式,使学生自主和实验室自主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对实验室开放得多种形式进行探索研究,制定出较为完善得管理体系,解决实验室因开放而带来得一些问题。如一些仪器和设备容易损耗;老化折旧得速度较快;实验室老师得工作量增大。健全得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开放性实验室得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实验室得弹性管理方面得体制进行探究,促进同校外一些项目工程之间得合作,加强校企资源得共享,使得产学研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得优化配置,各方都能够从这种模式中获得较好得收益。

  3.4组建高水平得师资团队

  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得实验教学中,高水准得师资团队对开放性实验教学相当重要,它是这种教学模式得践行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支结构比较合理、专业水平比较高得实验室教师队伍。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其专业性比较高,要求教师得也应当具备较高得专业技能水平。在日常管理中,可以为教师提供一定得培训提升机会,也可以为实验室教师创造一些到外面参访学习和深造得机会。同时,也可以引进一些比较优秀得实验室教师,并采取专职于兼职相结合得形式,对校内外得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开放性试验是教学得教师水平能够满足培养人才得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应当结合自身得专业特点,不断完善实验室教学管理得模式,建设专业得开放性实验室。对校内外得一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实验室方面得教学资源能够获取最大化得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盛,刘朝晖.高校土木类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模式研究与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9:202-203.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14

  摘 要: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基本物质基础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外观、环保性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材料质量、节能效果也越来越看重。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绿色;发展

  1 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概况

  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材料更新换代也在不断的进行,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一直在不断提高和完善,工程中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根据不同的特性和规格可以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分类。在传统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材料就是木材、水泥、沥青、砌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等,这些材料是整个土木工程和建筑的基础构成,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工程,对于材料的用量也相当地大,随着对材料的不断研究和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基本材料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也造成了资源的匮乏和短缺,建筑垃圾普遍存在很难处理,这就需要我们对土木工程材料有新的理解和研发,如何采用新型的土木工程材料,废旧物品的二次利用如何实现,建筑物的性能如何提高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材料要满足的条件就是轻质、高强、耐用、环保等基本特征,对于材料的技术性能也有更高的要求,从物理指标和绿色指标上都要进行控制,这是未来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土木工程材料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物理力学方面的性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随着需求的提高材料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些特殊性能的材料应用广泛,例如,吸声材料、隔音材料、耐热材料、防水抗渗材料、耐磨耐腐蚀材料、防辐射材料、绝热材料等层出不穷,并且材料的应用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施工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也使得材料在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满足现代土木工程结构性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材料应用也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材料的设计、加工和使用的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的性能也越来越完善,这是对于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一个推动。

  2 土木材料的发展趋势

  2.1 绿色化

  材料及其制品的制造、使用及废弃过程是造成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和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工程建设中,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及回收,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量,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生态建材在土木工程中已得到初步推广,在高层建筑、隧道工程中也不断广泛应用,使用效果和质量亦越来越多的得到肯定。从材料的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必须具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及舒适性,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生态材料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生态材料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材料生产中不得使用有损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和颜料,如甲醛、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等,同时要开发对人体有益的材料,如抗菌、灭菌、除臭、除霉、防火、调温、消磁、防辐射、抗静电等。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产品可循环再生和回收利用,无污染废弃物,以防止二次污染。

  2.2 节能化

  生态建材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节能化,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节能提供原动力。相比于以往简单的砖、石块、混凝土等墙体保温材料,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酚醛板、聚氨酯板、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新型保温材料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加节能环保,墙体保温质量也得到很好的满足。提高建筑施工工艺是建筑技能环保的重要途径。

  2.3 智能化

  智能材料是新诞生的一种材料,其灵感源于仿生学,特指具有感知环境刺激,并且对环境的刺激进行分析、处理、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适度反应的具有智能特性的新型材料。智能材料具有传感、反馈、自我诊断修复等功能,是横跨多个专业而产生的新产品。现阶段,智能材料在具体结构的安全检测、根基桥梁检测及损坏评估方面已经获得初步成果,在研究和土木工程结构实践应用中已经突现出其优越性能。例如,在地基中放入光线传感器,可直接判断根基是否破坏;把碳纤维材料放置于水泥溶浆中,根据其变硬特性而电阻随外界压力变化而变化,可在内部结构接近损坏区或破坏区时进行自动报警。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是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土木工程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最终方向。

  2.4 高科技应用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性能的材料逐渐应用到土木工程建设当中,例如一些材料强度更高、体积更小、耐久性更高、装饰性更好,或者功能性更为齐全等,对于复合材料的制造也要充分发挥,利用多种材料的各种性能采用复合技术进行研发,另外,要对地方材料进行有效的利用,同一地区都可能有来源丰富、不同种类的地方材料,根据这些地方的性质和特点,利用现代技术,可生产各种性能的健康材料。尽量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和长途的运输,对于环境要注意平衡和维护,采用高科技形式的健康建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生产土木工程材料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对自然资源做到保护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持,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利用高科技生产的低成本健康建材,例如某些人造石材、水性涂料、某些复合性材料也是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3 结语

  土木工程材料与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息息相关,它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材料、智能材料、建材节能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促进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绿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岭.新型土木工程材料浅析[J].低碳世界,20xx(20):25-26.

  [2]石晓娟,王邵臻,李金云,等.浅析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其实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26):777-777,795.

  [3]赵冬敏.新型土木工程材料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10):183-183.

  [4]宋莉,徐毅,梁宇峰,等.浅析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节能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xx(6):351.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15

  摘要: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的教学效果,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教师队伍专业性,教学内容时效性、拓展性,教学手段结合性、细节性,教学方法灵活性,实验教学层次性,课程考核多样性六个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表明:这些教改措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考核

  引言

  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中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一般认为,1638年,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理学家伽利略出版的名著《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标志着材料力学的开端。书中,首次提出了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强度的计算方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材料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以解决材料的强度问题、刚度问题、稳定性问题为总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多选用张如三、孙训方、刘鸿文主编的《材料力学》作为指定教材,或者选用在这三本《材料力学》基础上重新编写的教材。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基本都是从简单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四种基本变形开始,然后归纳到一般的应力应变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以及压杆稳定问题。在讲授完课堂相关理论知识后,由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轴向拉伸、压缩以及平面弯曲等实验。总体上,土木工程专业的材料力学教学内容已经比较稳定,课堂学时一般在60~74个之间,实验学时一般在4~8个学时之间,学分在3.2~4.0分之间。针对材料力学的教改问题,很多同行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结合我们前些年的教学实践,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机械类专业、信息类专业等很多工科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很多学校(包括作者所在学校前些年)均统一安排基础学部的力学教师来讲授材料力学。从学校层面讲,这样安排节省了教学资源,便于统一管理。但弊端是基础学部的教师对土木工程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不能将材料力学中的相关理论和实际土木工程相结合,这就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仅限于书本上,不知究竟学到了什么,很难提升学习兴趣。

  2.材料力学理论性较强,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内容多,学生接受困难。材料力学章节多,内容多,各章之间连续性相对不强。本身理论性、抽象性又较强,很多概念,如应力、应变等,学生第一次接触,若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辅以必要的手段,在有限学时内,很难理解其本质,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材的发展相对落后于规范。目前,我国土木行业的规范体系中,如钢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除疲劳计算外,均基于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强度、稳定等校核,而材料力学中仍主要采用容许应力法,若完全按照教材讲解,学生所学知识与当前工程实践、新理论相差甚远,会误导学生。

  4.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不重视。材料力学的实验基本是在课堂教学讲授完相关理论之后进行,相关实验基本为验证性实验,有些甚至仅由教师给学生演示一遍,学生仅需观看不需要自己动手验证,最后学生上交实验报告就算是完成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沦为一种“形式主义”教学,不仅提高不了学生的兴趣,有时甚至被学生认为是耽误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材料力学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材料力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经过实践,作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具体为:

  1.教师队伍注重专业性建设。充分意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及组织作用,选择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工程背景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讲授材料力学课程,这样教师可以实时地把材料力学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比如材料力学中梁构件的支座可分为可动铰、固定铰、固定端支座,但我们工程中的主梁一般支承于柱上,次梁一般支承于主梁上,那工程中实际中的梁对应的支座又是那种呢?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构件来说,当梁端部承受负弯矩,上部混凝土受拉开裂,如梁上部不配置纵向受拉钢筋,即可允许梁端发生转动,进而释放掉负弯矩,这样一般就可认为是固定铰;反之,若梁端上部配置了足够多的纵向受拉钢筋,那计算时就可以简化为固定端。通过专业老师的.讲授,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材料力学和工程实践的密切关系,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注重时效性、拓展性建设。在对教学内容不做较大修改的前提下,教学时注重时效性,与现行相关规范作比较,如轴心受拉构件的强度计算公式,材料力学中基于容许应力法的表述为公式(1)、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基于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表述为公式(2)。NAn≤[σ](1)NAn≤f(2)式中,N为构件受到的轴拉力;An为构件的净截面面积;[σ]为许用应力,Q235钢材一般取150~170MPa之间;f为钢材的抗拉强度设计值,Q235钢材一般取215MPa(板件厚度小于12mm)。从表面上看,公式(1)和公式(2)的区别仅为[σ]和f。但实际上公式(1)基于容许应力设计法,要求结构在标准荷载下产生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σ](容许应力[σ]由材料的极限应力除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得到),因此可知,式(1)中的N是由标准荷载产生的轴拉力。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公式(2)是用荷载或荷载效应、材料性能和几何参数的标准值附以各种分项系数,对于不同重要性的结构,尚应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即式(2)中的N是由荷载设计值(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产生的轴拉力,f是由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得到。除注重教学内容与现行规范相结合外,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强调力学知识的拓展性,即材料力学中的相关知识不仅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在生活中也有大量应用,诸如食品包装袋上预留一个小豁口、如何吃火腿肠、冬天水管为什么会被冰胀裂、撑杆跳运动员使用的撑杆的变化(由木杆、竹竿、金属杆等逐渐过渡到现在用的玻璃纤维杆)、香蕉球的力学原理、弹簧秤的力学原理等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缺少工程实践的学生从生活案例中理解材料力学概念,让学生意识到材料力学就在我们身边,并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材料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手段注重结合性、细节性建设。本文着重介绍的是作者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认为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性问题。(1)多媒体课件形声、动画兼备,对于抽象的应力、应变、变形过程等更容易展示出来,学生也容易理解,但制作课件时要注意排版、字体大小、颜色等,最好多图片少汉字,能用动画表述不用文字描述。排版不宜过于花哨,否则会喧宾夺主,学生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课件上,而不是教学内容上。(2)多媒体课件内容选择上,辐射面要广,不仅包含教材上的知识,尚应涵盖教材没有涉及到的知识。但除重点内容外,一般不必过于详细,否则学生会认为“课件”就是材料力学,降低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在愉悦中掌握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方法上注重灵活性建设。为改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启发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启发式学习”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习,结合材料力学每章节课程内容,教师在导课时都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或相关科研成果,首先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相关的问题在哪?带着问题去学习,学完相关内容后,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解压杆稳定问题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仅长度不同的钢柱,其余均相同,哪个承载力会高一些呢?学生从生活常识的角度一般能知道短柱一般承载力会高一些,但不知道原因在哪儿。在讲解完压杆稳定问题后,学生就知道原因所在了。“学生自主学习”就是给学生站上讲台并充当教师角色的机会。材料力学课程安排中一般会有2~4个学时的机动课时,我们利用这几个学时的时间,让学生站上讲台,规定每个学生授课时间一般在8分钟左右,从授课章节、多媒体课件制作、素材收集等等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学生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以前,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把这几个学时安排成答疑,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我们把答疑全部改为课下进行,不占用课堂时间,把节约下来的课时用来给学生展示,这样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

  5.实验教学注重层次性建设。针对之前实验教学的弊端,我们作了如下改进:(1)除实验室专门配备的教师外,要求材料力学授课教师全程参与实验教学。(2)将实验分层,第一层次为基础性实验,包括拉伸、压缩、平面弯曲实验。第二层次为综合性实验,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或结合教师个人科研项目确定。(3)基础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首先把与实验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相关素材提供给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时,由实验室教师对授课教师事先提供给学生的素材(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详细讲解,并预留下一些问题。因学生课下已经做好了预习,这样有效地节省了准备时间。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按每2~3人一组进行分组,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除需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外,尚需对实验室教师预留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实验过程中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在实验报告上提出,最后由实验室教师汇总交给授课教师,由授课教师统一解答。同时,实验报告上必须注明小组每个人的分工。(4)综合性实验为选做性实验,可以是真实的物理性实验也可以是数值性实验,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展的。截至作者发稿前,学生自拟了轴向压杆稳定承载力的测定、焊接构件残余应力测量等多个实验项目;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的实验就更多了,诸如一些实际检测类的工程项目、实验室的科研试验项目等。6.课程考核注重多样性建设。课程考核过程中,摒弃了平时成绩+实验课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加权计算总成绩、期末考试闭卷的传统作法。相关改进如下:(1)针对材料力学公式多、概念多的实际情况,考试时允许学生自备半张A4纸,半张A4纸单面(另一面空白)可以撰写自己认为重要的公式、概念等等,但只能自用不可互相传阅,考试结束时该半张A4纸写上姓名随同试卷上交。(2)减小主观性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平时成绩主要依靠作业质量、出勤率等来确定,但仅占总成绩的10%;实验课程成绩分为A(优秀,对应90分及以上)、B(良好,对应80~90分)、C(中等,对应70~80分)、D(及格,对应60~70分)、E(不及格,对应60以下)五个等级,若实验成绩等级为E,则采用一票否决制,总成绩不合格;若等级为C或D,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的30%;若等级为A或B,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的20%。总体上,实验成绩越低,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越大,就会导致总成绩越低,进而促进学生重视实验教学。

  三、结束语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改革,针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对材料力学的理解逐渐由一门抽象、难懂的“力学课”转变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幅提高,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逐渐增强。但我们也意识到,材料力学教改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们顺应形势,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如三,王天明,陈君驹.材料力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I[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刘鸿文.材料力学I[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刘萍华.20年来我国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文献综述[J].力学与实践,20xx,31(6):67-69.

  [5]王涛,罗洪峰,王娟,等.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xx,14(3):116-118.

  [6]闫冰洁.浅谈基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xx:144-146.

  [7]季顺迎,武金瑛,马红艳.力学史知识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结合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xx(4):137-142.

  [8]宋曦,杨静宁.工科专业材料力学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xx,32(2):142-146.

  [9]刘小蛮,杜国君.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思考———会做、会用、会意[J].力学与实践,20xx,35(4):74-77.

  [10]GB50017-20xx.钢结构设计规范[S].[11]GB50010-20xx.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12]蒋持平.为明天的探索奠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建设[J].力学与实践,20xx,28(4):73-75.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相关文章: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05-18

课程教学土木工程材料论文10-08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初探论文10-11

关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论文10-08

谈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应用论文10-08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分析论文03-25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0-08

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应用及趋势研究论文10-10

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