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和谐价值取向

时间:2022-10-05 17:35:33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和谐价值取向

  经历了黑色的六月,顺利考入大学,转眼间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就这么过去啦!又是一年的毕业季,毕业成绩单:毕业论文,总是让人头疼。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化毕业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和谐价值取向

  [摘要]发展和谐文化,文艺创作理应站在和谐文化建设前沿,在文艺实践中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创作灵魂的和谐价值取向,以审美方式认识和把握世界,正确处理时代文艺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完善创作和谐机理,激活创作灵感,发挥其特有功能,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文艺创作;和谐;价值取向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催人奋进、创建和谐美好生活的号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学艺术要弘扬真善美,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优秀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艺创作,应当在文艺实践过程中确立和谐价值取向,发挥其特有功能,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文艺追求美,以审美方式认识和把握世界,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情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文艺永恒的创作主题和价值追求。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不断提升自身的情感,实现自我超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美在和谐”的理念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深入而走进千家万户心坎;文艺创作,必须本着和谐理念,从实践中华民族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去发展和谐文化。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向深入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世界文化多元化日益突出,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不仅须加大物质产品对外输出,增强物质基础竞争能力,还要竟相输出理念、制度、创意等非物质产品,增强竞争实力,扩大竞争范围。现阶段,我国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经济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文艺工作者要敢于迎接挑战,创作出具有竞争力和号召力的优秀产品,推进和谐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同时,由于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经济的腾飞而高涨。然而,在文化生产领域却出现失衡现象,特别是农村文化产品缺失严重,一些地方“黄、赌、毒”卷土重来,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加上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也导致许多传统民间文化遗产面临消失。面对这些失衡现象,文艺工作者应当肩负起为广大人民群众输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精神食粮,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的重任,确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的社会目标以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树人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确证和感受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一)文艺工作者肩负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任,在其创作实践中就要确立和谐价值取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化为文艺创作灵魂,指导创作审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的价值展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和谐文化。大力发展和谐文化,文艺工作者必须以社会主义和谐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去思考创作问题、解决创作实际矛盾,在和谐价值取向指导下,采取多样化创作方式,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创作重点,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体来说,文艺和谐创作,就是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理念的认知和运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和谐价值取向融入到文艺创作中去,以美的形象和审美方式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促进和谐理念的传播和应用,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在文艺实践中,我们倡导和谐的价值理念,是以社会运行状态的一种最高境界衡量创作水准,使创作得以最佳优化,而不是消除矛盾,在解决事物矛盾中和稀泥。现实生活中,和谐与不和谐始终是相伴而生、同时存在的。我们解决不和谐因素,是达到新的和谐;新的和谐又伴随着不和谐因素产生;社会就是不断克服不和谐因素而发展的。因此,文艺创作就要科学把握和谐的相对性,正确处理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以和谐价值理念为导向,创作出反映文艺多样性价值追求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二)文艺工作者肩负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任。就要正确处理时代文艺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对新时期文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正确处理时代文艺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使文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成为摆在文艺工作者面前的时代课题。现阶段,我国文艺多样化发展,体现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作品、表现社会意识思维的严谨作品和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通俗作品一同构成和谐文艺繁荣景象。文艺工作者就是要正确对待主旋律文艺、严谨文艺、通俗文艺等三者各自的性能和作用,将其有机统一在发展和谐文化当中,分清其时代音符的强弱,科学把握和谐文艺发展方向。主旋律文艺是体现国家意识形态的时代音符,雄踞主导平台,发出洪亮指导声响,但纯粹主旋律文艺教理性强,与百姓的理解接受水平有一定的脱钩,百姓实际接受效果较弱。严谨文艺,曲高而寡,难以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崇,也难以获得文化市场的认同,处于受冷落边缘,但其思想敏锐,逻辑严谨,具有时代风范。通俗文艺,娱乐性强,时尚机理遍及百姓生活,但世俗理念过重,往往影响百姓上进心。文艺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对主旋律文艺、严谨文艺的创作潜移默化地融人通俗文艺创作当中,提升通俗文艺思想和艺术品位,大胆把三者推入经济市场中,以商品生产一流通一消费的模式来运作,彻底改变以往作家和读者、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启蒙和被启蒙的关系,确立作家和读者、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这种角色转换,其文艺创作的价值取向也相应发生由文艺生产主体追求规定向文艺消费主体需求规定转型。创作主体的独立思考和艺术探索,必须认真考虑文艺消费主体需求,迎合文艺消费主体口味和兴趣,从注重理性模式创作向突显感性模式创作转变,在普及文艺消费主体文化中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是因为,文艺产品作为商品,却不是一般商品,它除了具有商品属性和经济价值外,还蕴藏着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和谐社会发展,既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又要以精神文明为支撑。文艺创作,就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在提高物质财富生产效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需求的艺术佳作。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代更加迫切呼唤文艺工作者的自身建设和人格力量。

  (三)文艺工作者肩负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任,关键在于文艺创作自身和谐。文艺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谐文化建设要求文艺创作自身和谐发展;作为社会生活反映或表现的文艺,和谐社会生活也要求文艺创作自身和谐,积极发挥文艺特殊作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柱。文艺创作自身的和谐,应当立足于文艺与社会生活和谐的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创作灵感以及创作力量。文艺创作自身和谐,就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文艺创作自身和谐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文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科学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文艺导向,坚持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突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题。文艺创作自身和谐,就要处理好理论批评与文艺创作的关系。理论批评和文艺创作,是文艺发展的两翼,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加大文艺理论的评价力度,正确引导文艺思潮,使文艺创作更好地遵循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规律,反映历史进步性和时代先进性,符合人民愿望,获得更宽广的自由创作空间。自由创作又积累新的创作经验,成为文艺理论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丰富文艺理论素材,使文艺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充满活力,更有力地指导文艺创作。文艺创作自身和谐,就要处理好文艺各门类、各体裁的和谐关系。众所周知,文艺门类多样,品种繁多,文艺创作是一个宽广领域的精神生产。不同的艺术门类、品种和体裁,其创作的特点和要求各自不同,都以自身的特点和功效影响文艺发展,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审美需求,构成完整的多样化的有序的文艺体系。如果不同的艺术门类、品种和体裁之间结构失衡,格局失调,那么文艺繁荣、文化和谐,则无从谈起。文艺创作自身和谐,就要处理好文艺生态结构以及不同风格流派的和谐关系。文艺生态结构,是指多种要素组成的文艺格局。不同题材在反映不同领域社会生活中显现出文艺生态结构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即使是同一题材反映同一领域社会生活也显现出其多样性和差异性。文艺创作要依题材的需要,不畸轻畸重,才能构成文艺生态和谐格局。同时,文艺创作在固守业已形成风格的基础上尊重不同的文艺学术流派的发展。在不违宪、不违法、不违背“二为”方向的前提下,不同的文艺学术流派,一视同仁,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四)文艺工作者肩负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任,要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激活创作灵感。文艺创作,在确立和谐价值取向之后,最根本的是将其和谐价值理念内化为创作动力,激活创作灵感,发掘创作题材,深化作品思想内涵,创作出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厚重的社会价值、艺术隽永、传之后世的作品。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激活创作灵感,贵在把握历史和现实的尺度。文艺创作是人的审美意识物化的生产,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提升人的审美品位,激励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丰富创造主体。在文艺创作中,美的创造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文艺创作离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作品就孤立、抽象、空洞,没有生命。文艺创作必须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历史与现实统一的视角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完善创作意象,揭示和表现社会价值思想观念,使生活、艺术和思想融于一体,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流淌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从艺术形象逻辑中演绎出深邃思想理念,增强艺术吸引力和思想感染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强化文艺创作和谐价值取向,提升文艺创作社会化、生活化指数,使和谐文艺汇入时代脉搏、社会潜流和民族血液,成为体现和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生活艺术”。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激活创作灵感,重在发挥和谐价值导向功能和鼓舞作用。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和谐文艺创作,应当以自身独特的审美思维和审美方式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塑造艺术美的形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壮志,把社会和谐魅力浓缩为艺术魅力,用艺术魅力展现社会主义和谐风采。这也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文艺创作发挥和谐价值导向与激励作用的根本内容。

  综上所述,文艺创作和谐价值取向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使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达成社会和谐思想共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多元价值整合,最大限度体现社会的多元诉求,贴近百姓,将更容易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机理以及内容多元化特征,文艺创作涉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运用和发挥时,就要以审美思维和审美方式寻求“全社会共同认同的价值”,尊重创作个体的差异性和包容的多样性,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激励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审美理念,最大限度地达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共识,凝聚社会发展合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和谐价值取向】相关文章:

论墨子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10-08

文化的价值取向的选择论文10-08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10-01

小议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10-01

论当代中国大片的构成因素10-05

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论文10-09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问题的审视论文10-08

论农业税费改革的定律约束与取向选择10-09

论当代中国网络讨论环境现状论文10-09